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标准版)
(完整版)安全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1.目的与编制依照1.1 编制目的为规范企业安全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的评论管理,实时发现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和重要危险源,为制定风险控制举措供给靠谱依据,落实“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目标,特拟订本制度。
1.2 编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 )《安全生产责任制》(CHALCO-GS910125C-01-2012)《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ZS-AWH-SMP-01,2009 )2.主题内容本制度规定了风险评论的目的、范围和评论准则,规定了风险评论微风险控制举措管理的工作程序,明确了有关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
3.范围本制度合用于企业范围内风险评论工作管理。
4.职责4.1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 )为风险评论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风险评论计划,组织实行重要项目和惯例活动的风险评论,并负责协调、指导、监察风险控制举措的落实。
4.2 安全环保部(以下简称“安环部” )负责辅助组织风险评论,编制评论报告,制定风险控制举措,并参加举措落实工作的组织与监察。
4.3 生产、研发、中试、设备动力、剖析技术、行政等部门参加风险评论,负责落实风险控制举措,参加本制度的编制与订正。
4.4 本制度由安委会组织编制、订正。
本制度经企业管理程序审查、同意后,由行政部公布实行。
安环部负责将本制度及其订正版本报行政部存案。
5.术语与定义5.1 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裸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起的人身损害或健康破坏的严重性组合。
5.2 风险评论评估由危险源致使的风险、考虑现有控制举措的充足性并确立风险能否可接受的过程。
危险有害要素可能致使损害、疾病、财富损失、环境破坏的本源和状态,主要表现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点。
惯例/特别规/异样活动惯例活动为平时生产经营中常常出现的活动,拥有周期性、重复性的特色,如生产原料的采买和储藏、生产设备设备的平时保护洁净、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使用等;特别规活动为不常常出现的市场经营活动,如新项目的建设或生产工艺改造、新设备或新装置的安装使用等;异样活动为非正常状况下所采纳的各种应急举措。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是指一个企业或组织为了确保工作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可靠和可持续发展,对可能引发风险的各种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和管理的一套制度和流程。
下面是我对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1.目标与原则: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目标是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种风险,确保工作和生产过程的安全、可靠和可持续发展。
其原则包括科学、规范、公正、透明和持续改进。
2.组织架构:建立适当的组织架构,明确风险评价管理的职责和权责。
例如,设立专门的风险评价管理部门或岗位,由负责人对其工作进行统筹和协调。
3.风险评估方法:选择适合企业实际的风险评估方法,如风险矩阵、风险图、事件树分析等,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型进行评估和分析。
4.风险评估标准:制定明确的风险评估标准,包括风险的等级划分和评估指标。
风险等级可以分为低、中、高,评估指标可以包括概率、影响、控制措施等。
5.风险管理措施:在评估风险后,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风险的预防、减轻、传递和接受等。
将这些措施纳入管理制度中,并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
6.风险监测与预警:建立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定期对可能引发风险的因素进行监测和预警,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或减轻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7.员工培训与宣传:组织开展风险评价管理的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员工对风险评价与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8.持续改进:建立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持续改进机制,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完善。
综上所述,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意在降低风险和提高工作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制定和实施这一制度时,需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并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保护企业的利益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第一条、目的为规范企业风险评价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有效辨识企业在生产、管理、服务、活动过程中存在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对它们进行分析评价,评定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合理划分风险等级,确定优先控制顺序,为安全生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主要从风险管理的范围与评价方法、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隐患治理和风险信息更新等环节进行规定。
第三条、风险评价的范围包括: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第四条各单位应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1、工作危害分析(JHA);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3、预先危险性分析(PHA);4、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5、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6、故障树分析(FTA);7、事件树分析(ETA);8、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
第六条企业依据以下内容制定风险评价依据: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第七条风险评价准则:采用风险度R)=危害事件发生可能性(L)×后果的严重性(S)具体如下:危害发生可能性L判定可能性L与事件发生的频率和现有的预防、检测、控制措施有关。
现有的控制措施到位并处于良好的状态,则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低。
危害后果严重性S判定危害事件发生后果的严重性S与法规的符合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停工、环境污染、资源损耗、公司形象等有关。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模版一、制度目的为了全面控制和管理企业的安全风险,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的业务单位、所有员工及其他相关方。
三、定义和缩略语1. 安全风险:指可能对员工的人身安全或者企业财产造成损害的各种风险。
2. 辨识:指对各种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3. 评估:指对已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分级评价、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估的过程。
4. 分级管控:指根据风险等级和风险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管控管理。
四、辨识与评估的方法和程序1. 辨识方法(1) 建立风险信息收集和汇报机制,及时掌握企业内外部的风险信息;(2) 对企业内部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经营活动、设备维护、人员管理等;(3) 对企业外部的环境变化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包括但不限于政策法规、市场竞争、自然灾害等;(4) 进行风险评估工作的定期复查和更新。
2. 评估方法(1) 根据辨识出的风险,对其可能引发的损失后果和概率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估;(2) 评估结果按照风险等级和风险影响程度进行分类;(3) 对高风险等级和重要风险影响程度的风险,给予重点关注和管控。
五、辨识与评估的责任与义务1. 各业务单位负责风险的辨识工作,包括收集和报告相关的风险信息。
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风险的评估工作,制定评估标准和模型。
3. 相关部门和人员应积极配合风险辨识和评估工作,提供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六、风险分级管控的措施与方法1. 风险分级(1) 将风险按照其可能引发的损失后果和概率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估,并划定风险等级;(2) 风险等级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三个等级。
2. 风险管控措施(1) 高风险的风险管控:对高风险的风险,应采取重点关注和重点管控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加强管理、控制风险源、制定相应的新的制度和流程,加强培训和教育等;(2) 中风险的风险管控:对中风险的风险,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3) 低风险的风险管控:对低风险的风险,可以采取一些基本的风险管控措施。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2023最新版)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2023最新版)1.目的为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危险因素识别、更新与评价的全过程。
3.相关文件及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4.职责4.1总经理:负责批准重大危险源清单,组织落实重大风险的整改工作。
4.2主管副总:负责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4.3其他各副总:确保各主管部门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各主管部门编制危害识别评价记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4.4安全管理部:负责制、修订“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负责组织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审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4.5生产设备部:负责开展装置工艺过程及生产操作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负责开展设备及设备检维修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负责开展电气、仪表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
监督检查各车间危害因素的识别,审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制定落实管理方案。
4.6各车间及其他部门:负责本部门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工作,由安全管理部进行监督检查。
5.控制程序5.1风险的分级管理5.1.1风险级别的判定:据《风险评价准则》进行评价分级。
5.1.2作业风险:作业风险评价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进行评价。
巨大风险和重大风险作业由安全环保部审批签字,总经理负责复检终审批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作业由安全环保部直接批准。
5.1.3岗位(装置、部位等)风险:岗位(装置、部位等)风险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3篇)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评价目的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二、评价范围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三、评价方法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等。
1、工作危害分析法: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
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
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四、评价时机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2)第一章绪论1.1 引言本章介绍本制度的背景和目的,以及适用范围和定义。
1.2 背景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复杂化,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企业能够有效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制定本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风险评价管理,预防和控制风险,保障公司持续稳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风险评价,是指对公司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的过程。
第三条公司应当树立全面风险管理观念,将风险评价贯穿于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和环节,确保公司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
第四条公司风险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原则:对公司所有业务领域、所有层级和所有环节的风险进行评价。
(二)重要性原则:对对公司运营有重大影响的风险进行重点评价。
(三)及时性原则:及时识别和评估风险,确保风险得到及时控制。
(四)动态性原则:根据公司经营环境变化,适时调整风险评价内容和标准。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五条公司设立风险评价管理委员会,负责公司风险评价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
风险评价管理委员会由公司总经理、各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组成。
第六条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应设立风险评价工作小组,负责本部门、本分支机构的风险评价工作。
风险评价工作小组由部门、分支机构负责人及有关人员组成。
第七条公司风险评价管理委员会和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应分别指定风险评价负责人,负责具体实施风险评价工作。
第三章风险识别第八条公司应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风险识别:(一)内部调查:对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业务流程、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查找潜在风险。
(二)外部调研:关注行业动态、政策法规、市场竞争、客户需求等方面变化,识别可能对公司产生影响的风险。
(三)案例分析:总结过去发生的风险事件,分析原因和教训,为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四)风险预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及时识别和预警。
第九条公司应定期组织风险识别活动,确保风险识别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四章风险评估第十条公司应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一)定性评估:通过对风险的性质、影响范围、可能产生的后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5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一、背景与目的为了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稳定进行,公司制定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消除或控制潜在的危险源,降低与危险源相关的风险。
二、范围适用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项目以及员工,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办公区域、实验室等。
三、术语定义1.危险源:指可能对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的物质、设备、环境或工艺。
2.风险评价:指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过程。
3.风险等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程度,一般包括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个等级。
4.管理措施: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包括消除危险源、控制风险、防范预防、应急处理等措施。
5.责任人:指被指定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管理措施的人员。
四、制度要求1.危险源辨识(1)各部门负责人要组织员工对所辖区域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将辨识结果记录并进行归类分析。
(2)对于发现的新危险源,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或消除,并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3)辨识结果应明确危险源的名称、位置、性质、影响范围等信息,并进行文档化保存。
2.风险评价(1)辨识后的危险源要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2)风险评价要综合考虑潜在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伤害程度、暴露时间以及员工的易感性等因素。
(3)根据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进行文档化记录。
3.管理措施(1)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明确责任人。
(2)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培训教育、设立防护设施、完善应急预案等。
(3)责任人要负责组织、执行和监督相应的管理措施,并进行跟踪和评估。
4.监督与评估(1)公司要定期组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组织相关部门、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能力。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是指企业或组织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控制措施的一项制度。
一、评价对象评价对象包括企业或组织的各项设施、设备、工艺、工作环境等以及可能涉及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
二、评价要求1. 全面性:对于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分析与评估。
2. 系统性:评价要采取系统的方法和手段,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析,明确风险的性质、大小、范围等。
3. 连续性:评价应该是连续的过程,对安全风险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4. 目标导向:评价要以安全生产的目标为导向,明确安全目标和安全要求,确定风险评价目标。
三、评价内容1. 识别风险:对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包括人身安全风险、财产安全风险和环境安全风险。
2. 评估风险: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级别和风险程度,以确定风险的重要性和应对的优先级。
3. 风险分析:对风险的原因、机理、产生途径等进行分析,确定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和措施。
4.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风险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风险预防、风险控制和风险应急措施。
5. 监测与跟踪:对已经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跟踪和更新。
四、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文件分析、现场检查、隐患排查和统计分析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价。
五、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包括风险评估报告、风险分析报告、风险控制措施报告等,对已经评估和分析出的风险进行总结和归纳,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和改进措施。
六、管理措施和控制措施根据评价结果和风险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控制措施,包括完善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培训和教育、加强设备保养和维护等措施。
七、监督和跟踪对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和跟踪,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隐患,保证安全生产的有效实施。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一、引言风险评价是指对特定风险进行系统评估和分析的过程,旨在识别和量化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降低风险对组织或项目的影响。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是指为了有效管理风险评价工作,保证风险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组织内部建立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二、目的本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风险评价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提高风险评价的质量和有效性,为组织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对组织的影响。
三、适用范围本风险评价管理制度适用于组织内进行风险评价的所有部门和人员。
四、管理要求4.1 风险评价流程4.1.1 风险评价的范围和目标应在项目启动阶段明确确定,并经相关部门审批。
4.1.2 风险评价应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环节。
4.1.3 风险评价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应有相应的工作指导和操作规程,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2 风险评价方法和工具4.2.1 风险评价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如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事件树分析(ETA)等。
4.2.2 风险评价方法和工具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风险特征和评价目标进行,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3 风险评价人员4.3.1 风险评价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接受过相应的培训。
4.3.2 风险评价人员应独立、客观地进行评价工作,不受任何利益关系的影响。
4.4 风险评价报告4.4.1 风险评价报告应包括评价的范围、方法、结果和建议等内容,并经相关部门审批。
4.4.2 风险评价报告应及时编制和提交,确保评价结果能够为决策提供参考。
4.5 风险评价结果的跟踪和监控4.5.1 风险评价结果应及时跟踪和监控,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4.5.2 风险评价结果的跟踪和监控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和程序,确保评价结果的有效运用。
五、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实施5.1 组织内部应成立风险评价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完善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充分识别与评价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在出现新问题时能及时更新控制,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达到事前预防、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项管理、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确定和更新。
3.职责与分工主管部门:安环部。
负责公司危害辨识、分析和风险评价的策划,组织并监督检查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具体实施。
相关部门:生产部;负责组织实施本系统内危害辨识、分析和风险评价的策划。
各部门、车间。
负责本单位的危害辨识、分析和风险评价的策划。
2.内容与要求4.1术语①危险源(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根源或状态。
②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害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③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④风险:特定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⑤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允许的全过程。
⑥可容许的风险:组织根据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4.2公司组织以总经理为组长、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职能部门和生产车间主要负责人和从业人员代表为组员的风险评价领导小组,负责全公司范围的风险评价及控制工作。
4.3危害辨识、分析和风险评价的范围包括公司进行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和作业场所内的所有设备设施。
危害辨识、分析和风险评价应为确定设备要求、明确培训需求、建立运行控制和对所需控制活动的监测提供信息,以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4.4辨识危害时,应充分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七种危害。
①三种状态:包括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
连续生产过程,属正常状态。
生产的开始和临近结束时,危害与正常状态有较大的不同,属异常状态。
紧急状态则是火灾、大风、暴雨、风暴等情况,对可预见的紧急状态,应有相应的计划、措施,以保证其影响最小化。
风险评价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分级管控管理制度为消除或减少危害,增强事故防控能力,有效遇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降低安全风险,以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特制定本制度。
1、风险评价的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活动、作业过程中能够控制及必须施加影响的风险的识别、评价和管理。
2、定义2.1风险: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2.2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危险源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包括:能量源、能量的载体、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管理的缺项和作业环境不良等。
2.3风险评价:评价风险大小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2.4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划分等级。
2.5重大风险(极高风险):指事故发生可能性与事故后果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极高)的风险类型。
2.6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3、工作职责3.1总经理(主要负责人):组织成立风险评价小组,对本公司的风险评价及分级管控工作全面负责;确保建立、实施风险评价分级管控所需的资源。
3.2安环部:负责督促、指导和组织各部门进行风险评价与分级,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审核,跟进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3.3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内风险排查、风险评价与分级工作,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落实。
3.4全体员工:参与本岗位风险排查、风险评价与分级工作。
4、风险评价准则4.1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
4.2有关行业的规范,技术标准。
4.3公司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4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4.5公司的安全生产规定、客户要求及其他其他要求。
5、风险评价程序5.1准备5.1.1成立领导机构: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领导机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成员应包括分管负责人及各部门(车间)负责人,并明确各自职责。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公司风险管理、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与科学化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根据《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及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公司的风险评价范围如下:(1)规划、设计与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与非常规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与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8)企业周围环境;(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3、职责3.1要紧负责人直接负责风险评价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与指导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
制定企业风险评价计划并承担审核批准的责任。
主持年终公司风险评审工作。
每年很多于1次。
负责厂级风险操纵“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检查与验收。
3.2安全员是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人员,负责公司重大风险分析记录的审查与操纵,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开展全员风险培训,培训率≥95%,每年很多于1次。
3.3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参与风险评价工作,提供有关资料,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与风险操纵。
直接负责本部门或者有关项目的风险评价工作并承担部门相应的责任。
负责本部门或者有关项目风险操纵“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检查与验收。
负责本部门或者有关项目风险评价计划、风险操纵措施与绩效的评审/适时。
负责制定部门或者有关项目持续改进的计划。
3.4车间主管参加车间级风险评价,负责车间级风险操纵“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检查与验收。
4、风险评价机构组长:简武祈副组长:张德盈成员:全体员工5、风险评价方法根据公司生产的实际情况与评价人员的水平,使用“工作危害分析(JHA) ”;“安全检查表(SCL)”;“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预先危险分析法(PHA)”等进行风险评价。
6、风险评价准则6.1风险评价应遵循下列准则:(1)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准则;(2)安全生产法规的符合性准则;(3)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的有效性准则;(4)安全管理与技术标准的可靠性准则;(5)实现安全生产方针、目标的可能性准则;(6)风险等级判定准则。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3篇)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3篇)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精选3篇)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篇11.目的识别企业在生产(管理)、服务、活动过程中能够控制与可能施加影响的危害,评价和确定一级风险、二级风险和重大风险,以确定一般危害和重大危害,作为制定安全标准化目标的基础与依据,并进行有效控制。
2.范围公司全体员工。
3.内容3.1评价组织及职责(1)本公司成立风险评价小组组长为本公司安全第一责任人,副组长为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和安全办主任,成员为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安全办成员。
(2)职责组长: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
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审批《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
副组长:协助组长做好风险评价工作。
负责风险评价管理的具体工作;负责组织进行风险评价定期评审;成员:对各单位上报的《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安全检查(scl)分析记录表》进行调查、核实、补充完善,确定公司的重大危害和重大风险并编制《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和重大隐患项目治理方案;负责相关方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2风险管理(1)危害识别1)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充分考虑:①火灾和爆炸;一切可能造成时间或事故的活动或行为②冲击与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③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电磁辐射、同位素辐射);④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⑤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照明不足等);⑥设备的腐蚀、焊接缺陷等;⑦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⑧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包括水、气、声、渣、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以及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2)同时还应考虑:①人员、原材料、机械设备与作业环境;②直接与间接危险;③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及紧急状态;④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及将来。
(2)人的不安全行为: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常识,使事故有可能发生的行类别: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安全装置失效。
风险评估管理制度(通用7篇)

风险评估管理制度(通用7篇)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篇11、总则1.1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保障电网建设工程的安全、高效,提高电网建设安全施工水平,加强和规范施工风险的评估管理,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结合广东电网公司电网建设的具体情况,制订本办法1.2本办法适用于广东电网公司新建、扩建和改造的22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施工方案的安全风险评估。
110千伏及以下输变电工程施工方案的安全风险评估参照此办法进行。
具体规定由建设单位工程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2、依据和参照文件2.1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电网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南方电网计[20xx]27号2.2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电网建设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三欣”标准评价体系》2.3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xx)。
2.4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
3、定义3.1输变电工程――指220千伏及以上新建、扩建和改造的输电线路工程和变电站工程。
3.2运行管理部门――指承担诸如电力、公路、铁路、航道、通信等各种设备、设施、物业管理等的有关部门。
3.3建设单位――指受广东电网公司(业主)委托的承担22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建设的相关部门。
3.4涉及电网运行安全的施工――指在电力生产设备附近或在带电区域内施工、与运行设备有关联或因施工改变运行方式的施工。
3.5施工方案――指为指导工程项目或施工项目、作业活动按预定目标实施的书面文件,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施工安全措施、作业指导书等。
4、职责4.1施工单位负责编制各类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案,评估施工方案的安全风险等级,提出处理措施。
4.2监理单位负责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及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
4.3各建设单位负责对已经监理单位审查的涉及电网运行安全的施工方案及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审查或批准,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或者由建设单位通知有关部门,监理单位组织方案审查会,经各方通过的方案,由监理批准实施。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是指为了有效识别、评估和管理组织内部和外部风险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组织能够准确了解和评估潜在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和管理这些风险,从而保护组织的利益和资产。
一、制度背景和目的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制定背景是为了应对日益复杂和多变的商业环境中的各种风险。
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发展,组织面临的风险种类和程度不断增加,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来识别、评估和管理这些风险。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组织能够及时、准确地识别和评估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和管理这些风险,从而保护组织的利益和资产。
二、制度范围和适用对象风险评价管理制度适用于组织内部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包括高层管理人员、风险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等。
该制度的范围涵盖了所有可能对组织造成损失或不利影响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三、制度内容和要求1. 风险识别和分类:组织应该建立一套风险识别和分类的方法和工具,通过对组织内外环境的分析和评估,确定可能对组织造成损失或不利影响的风险,并将其分类和优先级排序。
2. 风险评估和量化:组织应该建立一套风险评估和量化的方法和工具,通过对风险的概率和影响进行评估和量化,确定风险的程度和优先级,以便为后续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3. 风险控制和管理:组织应该建立一套风险控制和管理的方法和措施,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适当的控制和管理措施,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4. 风险监测和报告:组织应该建立一套风险监测和报告的机制和程序,定期对风险的情况进行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应对新的风险,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风险报告和建议。
5. 风险培训和意识:组织应该定期组织风险培训和意识活动,提高组织内部所有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四、制度执行和监督1. 执行责任:组织应该明确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执行责任人和部门,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和落实。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1风险评价计划1.1风险评价重点(1)设备、设施风险评价。
如作业现场照明、楼梯护栏、手栏等防护设施是否完好,与装配、操作、维护、修理和拆卸有关的设备、装置、机械是否存在危险因素。
(2)危险物料风险评价。
如工具、物料等从高处坠落、可伤害眼睛的物质试济、可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等。
(3)交通、运输风险评价。
各种交通运输机具安全性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4)火灾和爆炸风险评价。
油库、库房(尤其是炸药库)各种安全措施是否完好。
(5)行为性风险评价。
如在平地上滑倒或跌倒,人员从高处坠落、员工的暴力行为等。
(6)工程地质风险评价。
对各项工程从图纸设计到工程质量情况进行全面审查,了解其安全性,是否存在危险源。
1.2实施风险评价过程中需考虑的因素(1)风险评价应包括下列职业危害因素:粉尘、高温与低温、振动、噪声、辐射、毒物、照度、生物危害、人机功效危害、心理因素等;(2)人机功效调查应包括重要重复运动、使用电动工具、作业姿势、座位舒适度、环境条件、易接近程度;(3)在火灾风险评价时应考虑不同水来源,包括:地下水源、地表水源、降雨及径流、老窿水源;(4)在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价时须考虑不同的致因因素,包括矿岩性质、结构面与软岩夹层、水文地质条件与雨水冲刷、支护、爆破震动等;(5)在中毒窒息风险评价时应考虑致因因素主要有:爆破作业、有害气体积聚区域、通风不良、火灾影响等;(6)在机械伤害风险评价时须考虑不同的致因因素有:运输机械、提升机械、装载机械、钻探机械、破碎机械、通风机械、排水机械、支护机械等。
1. 3风险评价保障措施(1)组建风险评价小组,实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及其控制工作。
(2)设立专项资金,为风险评价计划配备相应的资源。
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2.1概述根据对矿山现有生产作业场所、使用的设备、生产过程和《开采设计》的分析,矿山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坍塌危害、高处坠落、爆破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雷击、火灾、高温中署、粉尘危害、噪声危害、触电及振动危害等危险、有害因素。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一、总则1.1 为了加强公司的风险管理,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公司资产不受损失,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单位在生产工作中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包括生产装置、设备、设施、储存、运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以及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报废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以及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1.3 公司应建立健全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程序、方法和职责,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价和控制效果的验收。
二、风险评价的组织与管理2.1 公司应设立风险评价领导机构,由总经理直接负责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和指导书,确定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和职责。
2.2 安全领导小组是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审查各部门确定的风险评价准则,负责公司重大风险分析记录的审查和控制效果的验收,建立、更新重大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2.3 各部门安全生产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低风险等级判定为重大风险以下(不包括重大风险)各级风险的风险分析记录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
2.4 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提供相关资料,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三、风险评价的程序与方法3.1 风险评价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危害辨识:识别公司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因素。
(2)风险分析:对辨识出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其可能导致的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后果,以及发生的可能性。
(3)风险评估:对分析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和优先级。
(4)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预防措施、应急措施和监测措施等。
(5)风险信息的更新和沟通:定期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更新,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沟通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的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规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生产装置、设备、设施、储存的风险评价与控制;2. 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与非正常情况;3. 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和拆除、报废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4. 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管理。
三、职责1.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工作的开展;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本部门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工作,确保评价工作的全面、准确、及时;3.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具体实施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工作,包括风险辨识、评估、控制措施制定等;4. 员工应积极参与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工作,对发现的安全生产风险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风险评价方法1. 工作危害分析法:针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2.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针对分析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作业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确定检查项目;3. 事故树分析法: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找出事故的根源,制定预防措施;4. 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等因素,对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五、风险控制措施1. 针对辨识出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2. 对重大危险源,建立专项监控和应急响应机制;3. 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和评估,确保措施的有效性;4. 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工作,对风险进行动态管理。
六、风险信息管理1. 建立安全生产风险信息库,对风险进行分类、汇总和更新;2. 定期向员工通报安全生产风险信息,提高员工风险意识;3. 对风险信息进行保密管理,确保信息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标准版)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评价目的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二、评价范围
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三、评价方法
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等。
1、工作危害分析法: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
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
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
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四、评价时机
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
五、评价准则
采用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的评价法,具体评价准则规定为: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级
标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
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等级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人员
财产损失/万元
停工
公司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50
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失劳动能力
>25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10
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
地区影响
2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10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R
风险度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巨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
15-16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中等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年内治理
4-8
可接受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4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六、评价组织
1、公司成立风险评价领导小组
2、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岗位员工要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
七、其它要求
1、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重大风险,并制定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2、评价出的重大隐患项目,应建立档案和整改计划。
3、风险评价的结果由各单位组织从业人员学习,掌握岗位和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和控制措施。
4、按照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风险评价的内容。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