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广州市白云区横沙小学谢孔敏

摘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必须首先从阅读教学上下足功夫。尤其要做好这三个方面的功夫:通过阅读,积累语言;通过阅读,培养语感;通过阅读,训练表达。

关键词:阅读语言积累语感表达

为什么有的孩子读了很多书,却依然写不好作文?为什么作文课上老师讲了很多写作的方法,却仍然有很多孩子不会写?问题的根源不在孩子笨,而在于课堂上阅读基础没打好。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必须首先从阅读教学上下足功夫。尤其要做好这三个方面的功夫:通过阅读,积累语言;通过阅读,培养语感;通过阅读,训练表达。

一、通过阅读,积累语言

良好的语言表达离不开充足的语言储备。郭沫若诗云:“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大诗人杜甫也曾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诗句都道出了积累对语言表达的重要意义。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积累的内容不仅包括好词佳句、精彩片断、成语、歇后语、格言、古诗词等语言材料,还包括课文中典型的表达范式,而表达范式的积累主要靠课堂练笔或写作实践中形成。积累语言的有效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诵读式积累

诵读记忆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正如古人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小学生正处于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多读、多背一些精品语言,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朗读还是背诵,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不求甚解地读背,不仅记忆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且很难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此外,诵读的时候,除了注意语气、语速、停顿和重音,不妨边读边想象文字描述的画面,再加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比如:

小鸡用力一撑,把鸡蛋壳撑破了。

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我先让学生体会小鸡的心理变化,然后让学生边读边

做了一个“撑”的动作,“撑”字读得特别大声,好像很用力的样子,接着读出小鸡破壳而出兴奋的心情。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因情景的再现、表演的形式而被调动起来,不仅读得兴趣盎然,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也格外深刻。

(二)联想式积累

联想式积累主要指阅读的过程中由一个词或句子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多个词或句子。例如读到“垂头丧气”这个词时,可以让学生联想还有哪些词是表示心情不好的?表示心情很好的词语又有哪些呢?弯弯的月亮除了像小船,还可以像什么?这样的积累方式类似于“头脑风暴”,学生很感兴趣,能在短期内大大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

(三)主题式积累

主题式积累指的是围绕某一个课文主题或单元主题进行的主动积累。联想式积累主要在课堂即兴完成,主题式积累则主要在课后完成,内容也更加丰富。例如学了关于“春天”的古诗之后,我开展以“春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搜集关于“春天”的其它诗歌、散文、格言、歌曲、摄影作品等,然后用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展示,大大地丰富了学生对“春天”的理解。

(四)情境式积累

情境式积累顾名思义是让学生在一定语言情境中积累语言。情境中积累的语言会让学生的印象更深刻。李吉林老师在教《荷花》第二自然段时给出这样句式: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碧绿)的荷叶(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又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跳舞),还看到(含苞未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珑)。

李老师先要求学生用“又……还……”说一个完整的复句,把句子说具体,说生动,然后指点什么是“色彩美”、什么是“姿态美”。这种语言训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还让学生学会从“色彩”和“姿态”两方面去观察事物,可谓一举两得。

二、通过阅读,培养语感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贮备足够的词汇外,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简而言之指的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受能力,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应。叶圣陶在《文心》中说:“强烈敏锐

的语感是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核心。”表达呆板,语言罗嗦、语无伦次、病句连篇,都是因缺乏语感能力造成的。而语感的养成不是来自语法与修辞理论的学习,它源于长期的大量的阅读、听、说实践。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培养语感,可从那些方面着手呢?

(一)从微观层面入手,品味遣词造句的妙处。

品味词语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式。语句的表达是否准确、生动、富于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句中字词的品质。语文老师应该有一双慧眼,要善于发现课文中表达精妙的字词,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想象、入情入境地朗读等方法仔细品味词语的滋味。以《燕子》教学片断为例: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带着它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从天空里掠过,“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这一段写出了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以及飞得很轻快的特点。学习这一段时,我们通常会抓住“斜”“掠”“唧”“沾”让学生逐一品味,体会用词得准确性。于永正老师在教这一段时不单引导学生品味“斜”“掠”“唧”“沾”几个词,他还特别问道“‘小圆晕’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呢?”“‘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学生习惯性地拿出字典,了解到“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射出来的七彩圈。于是学生明白了“晕”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的朦胧美,让人感觉水纹很轻浅,而“小圆圈”则给人感觉要厚重很多,也缺少美感。此外“那小圆晕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朗读的时候也要读得稍慢,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正如叶老所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作者用词准确传神,于老师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出了语感,品出了文字的滋味。

关注句子的表达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式。课文中有两类句子是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一类是典型性的表达,例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各种说明方法的表达等等,另一类是陌生化的表达,后者则更容易被人忽视。以下面几句人物对话为例:

1、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2、“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