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概念、定义及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理论
四、教学设计的理论观
1. 四基础观:教学设计是以系统理论、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的。
2.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行为主义:要注意选取合适的强化物,不能简 单地使用单一的、机械的、学习者只能被动接 受的强化物。
”最好使用能起作用的,但是属于非物质的强化物 “——罗伯特· 斯莱文 自我强化——表扬——关注——评定和认证——家庭 强化——特权——活动强化物——自由支配的时间— —物质强化物
情感
四、学习目标的阐明
学习目标的编写方法——ABCD模式 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即学 习者是谁 B——行为(behavior):说明通过学习以后, 学习者应该能做些说明,即学习者在知识技能 和态度方面发生的变化。 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的最 低标准。 D——标准(degree):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 低标准。
五、教学策略的制定
4. 教学活动程序
教学活动程序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用以 指导教学进行的基本过程模式。 我国常用的教学活动程序
• • • • 传递——接受程序(认知) 引导——发现程序(认知) 示范——模仿程序(动作技能) 情境——陶冶程序(情感态度)
六、教学教学功能
三、学习内容分析
动作和态度类学习内容分析 动作技能:也称运动技能,是一种通过学习获 得的能力。以此为基础的行为的结果可表现在 身体运动的迅速、精确、力量或连贯等方面。 情感态度:态度是对事物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 ,作为一种学习结果,它在教育心理学中被定 义为学习获得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包括 事物、人和活动)做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2. 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析与测量
3. 学习者初始能力的确定
教学设计概念定义与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概念、定义及理论基础一、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定义1.教学设计的定义国内学者的界定:“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
”归纳以上的观点,对教学设计的一般定义描述为:以学习论、教学论、教育传播学、信息技术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依据,采用系统方法,分析学习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和任务体系,整合教学策略和制定解决方案,开展评价活动和试行解决方案、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工作和方案的有序过程。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2. 教学设计的特点1.系统教学设计以系统理论与方法作为其方法论基础系统教学设计的最根本特征是追求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系统理论把事物看成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它要求人们着眼于整体,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选择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
例如相对于一堂课来说,不仅要考虑这堂课中的各个要素,把它本身作为整体来看待,同时,还要考虑这堂课与本单元教学甚至本课程教学的关系。
所以,教学系统作为一种“人为系统”,其本身是分层次的,而且由于参照点不同,系统的构成也是灵活多变的。
当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时,系统教学设计主要是从“输入(建立目标)—过程(导向目标)—输出(评价目标)”这一视角来看待其整体优化问题的。
系统教学设计有利于保证真正从行动上落实教学系统的整体观念,克服以往的局部改革对旧教学机制触动不大的缺陷。
2.系统教学设计更加完整合理地看待学习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系统教学设计致力于设计、开发、利用及评价恰当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经验,因而,“为学习设计教学”这一当代杰出教学设计理论家罗伯特·M·加涅提出的名言,正是人们长期以来对学与教关系加深认识的总结。
1简述什么是教学设计,它有哪些理论基础
1.简述什么是教学设计,它有哪些理论基础?答:教学设计自从诞生以来,其概念就一直是众说纷纭。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研究,往往得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有的定义强调教学设计的系统特征,突出循环渐进、合理有序的系统性;有的观点强调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思想,强调教学设计应侧重与对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有的观点则从设计科学的角度,突出教学设计的本质。
一般认为,当前比较权威的教学设计概念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该定义与史密斯、雷根、皮连生、何克抗等专家所提出教学设计概念的观点大体一致,即他们都强调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包括如何编写目标、如何进行任务分析、如何选择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如何编制标准参照测试等。
这些操作是必要的,也是最基本的。
在教学设计众多的理论基础之中,有的学者强调认知学习理论;有的主张教学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还有的学者认为应该包含系统科学、学习理论、传播学等多种理论。
根据教学设计的科学定义及实际运用,我们认为教学设计中比较典型的理论基础有以下几种:(1)行为主义理论,(2)认知学习理论,(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4)系统科学理论,(5)传播学理论。
教学设计的发展日新月异,与之相关的理论层出不穷;但是,不论哪一种教学设计,以上的几种理论应该都是其必要的理论基础,它们解释了教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2.结合实际说明一般教学设计的过程。
答:在了解了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之后,我们可以对其过程进行分析,以找出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与过程,从而才能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操作运用。
一般可以把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一)教师分析研究者把教学活动视为一个传播过程,教师无疑就是这个传播过程之中的信息源,处于传播过程的始发端。
洛尔贝的SMCR模型明确指出了,作为信息源的教师自身的能力、态度等因素极大地影响着整个传播活动的效果。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是一种系统性的活动,旨在为教学活动提供目标、方法、媒介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导。
教学设计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因为好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帮助教师实现优质课堂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学科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认知科学、信息技术、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的综合应用。
一、学科教育理论支持教学设计学科教育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学科知识、教学内容的参照标准和规范。
教学活动是传递知识的过程,学科知识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通过学科教育理论,教学设计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持。
1.学科知识的整合:学科教育理论能够帮助教师完成学科知识的整合,从而准确地设计课程,把握授课内容的重点。
学科教育理论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科知识的结构与内在联系,发现学科知识中的核心概念、基本概念、定理、原理和规律等,以此来对教学设计的核心知识进行整合和分析。
只有在确立学科知识整体结构和内在联系之后,才能更好地对课程进行设计,达到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科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为教学活动提供教学方法的选择标准。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演示法、讨论法,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就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教学目标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而学科教育理论则可以为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提供基础,根据学科的知识特点等,选择出最适合教学目标、学生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
二、教育心理学认知科学的支持教学设计是教育活动中的一种问题解决活动,该过程涉及到众多的教育心理学、认知科学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教育心理测量、学习理论等内容,以及基础认知科学中的注意力、记忆、思维、语言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这些都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教育心理测量与学习理论的支持:教育心理测量与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教学设计需要建立在认知和学习的基础上。
老师所讲的知识点总结
老师所讲的知识点总结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计划地组织和设计教学过程的活动。
它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
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等。
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1.教学目标的定义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设定的具体、明确的教育目标。
它是教学的灵魂,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教学目标的分类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等。
认知目标是学生在认识上达到的目标,情感目标是学生在情感上达到的目标,技能目标是学生在技能上达到的目标。
3.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遵循明确性、可操作性、科学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等原则。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要避免过高或过低,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要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适应。
4.教学目标的设计步骤教学目标的设计步骤包括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和评价教学效果等。
这些步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过程。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1.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科知识体系的结构和层次,要有逻辑性和系统性,要能够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
2.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内容的组织应该遵循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
纵向组织是指教学内容的层次和结构,横向组织是指教学内容的衔接和衍生。
教学内容的组织要体现科学性和整体性,要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联。
3.教学内容的设计原则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灵活性和更新性等原则。
教学内容要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相适应,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要体现教学的实用性和教育的人文性。
四、教学方法的设计1.教学方法的种类教学方法包括直接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
教学设计概念、定义及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概念、定义及理论基础教学设计概念、定义及理论基础一、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定义1.教学设计的定义国内学者的界定:“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
”归纳以上的观点,对教学设计的一般定义描述为:以学习论、教学论、教育传播学、信息技术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依据,采用系统方法,分析学习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和任务体系,整合教学策略和制定解决方案,开展评价活动和试行解决方案、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工作和方案的有序过程。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2. 教学设计的特点1.系统教学设计以系统理论与方法作为其方法论基础系统教学设计的最根本特征是追求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系统理论把事物看成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它要求人们着眼于整体,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选择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
例如相对于一堂课来说,不仅要考虑这堂课中的各个要素,把它本身作为整体来看待,同时,还要考虑这堂课与本单元教学甚至本课程教学的关系。
所以,教学系统作为一种“人为系统”,其本身是分层次的,而且由于参照点不同,系统的构成也是灵活多变的。
当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时,系统教学设计主要是从“输入(建立目标)—过程(导向目标)—输出(评价目标)”这一视角来看待其整体优化问题的。
系统教学设计有利于保证真正从行动上落实教学系统的整体观念,克服以往的局部改革对旧教学机制触动不大的缺陷。
2.系统教学设计更加完整合理地看待学习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系统教学设计致力于设计、开发、利用及评价恰当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经验,因而,“为学习设计教学”这一当代杰出教学设计理论家罗伯特·M·加涅提出的名言,正是人们长期以来对学与教关系加深认识的总结。
教学设计的五大理论综述与应用
知识观、学习观和师生角色定位问题探讨
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主观的、相对的,是学习者基于个人经验和文化背景建 构的。
学习观方面,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和社会性,认为学习是在特定情 境中发生的,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师生角色定位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为学习者建构知识的引导者、 促进者和合作者。
教育领域应用现状
教育领域广泛应用
教学设计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实 践中。教师们通过教学设计来规划课程、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等,以 提高教学效果。
不断发展与创新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设计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 教师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 。
合作式学习理论及其在团队协 06 作能力培养中应用
合作式学习理论概述及优势分析
合作式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项目合作等方式进 行学习。
该理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 动机。
相比传统讲授式教学,合作式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思 考。
谢谢聆听
由学习材料的组织和呈现方式所导致,与教学设计和教 学策略有关。不合理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会增加学习者的 外在认知负荷。
相关认知负荷
指学习者在处理内在认知负荷的过程中,所投入的额外 认知资源,用于促进图式构建和图式自动化,有利于学 习效果的提升。
优化认知负荷策略探讨
A
分解复杂任务
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子任务 ,以降低学习者的内在认知负荷。
堂改革的深入进行。
教学设计概念、定义与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概念、定义及理论基础一、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定义1.教学设计的定义国内学者的界定:“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
”归纳以上的观点,对教学设计的一般定义描述为:以学习论、教学论、教育传播学、信息技术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依据,采用系统方法,分析学习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和任务体系,整合教学策略和制定解决方案,开展评价活动和试行解决方案、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工作和方案的有序过程。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2. 教学设计的特点1.系统教学设计以系统理论与方法作为其方法论基础系统教学设计的最根本特征是追求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系统理论把事物看成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它要求人们着眼于整体,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选择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
例如相对于一堂课来说,不仅要考虑这堂课中的各个要素,把它本身作为整体来看待,同时,还要考虑这堂课与本单元教学甚至本课程教学的关系。
所以,教学系统作为一种“人为系统”,其本身是分层次的,而且由于参照点不同,系统的构成也是灵活多变的。
当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时,系统教学设计主要是从“输入(建立目标)—过程(导向目标)—输出(评价目标)”这一视角来看待其整体优化问题的。
系统教学设计有利于保证真正从行动上落实教学系统的整体观念,克服以往的局部改革对旧教学机制触动不大的缺陷。
2.系统教学设计更加完整合理地看待学习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系统教学设计致力于设计、开发、利用及评价恰当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经验,因而,“为学习设计教学”这一当代杰出教学设计理论家罗伯特·M·加涅提出的名言,正是人们长期以来对学与教关系加深认识的总结。
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理论
学习理论
教与学的理论
课程 6)成为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推动教育改革(公共课、中小学教
改、“多媒体组合教学”、“课堂系统化教学”
三.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 应用范围和层次
(一)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 (二)教学设计的应用范围 (三)教学设计的层次
(一)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
1、教学设计是一门应用科学,起到连接学科的作用。
连接有两方面:一是指教学设计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 论在设计实践的连接;二是指教学设计把教与学的理 论同教学实践活动紧密地连接起来。
参考:表1、 表2,整理一下思路,看看教
学设计的发展阶段
阶段划分:
1、构想:
杜威提出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
2、理论形成:
1)二战后,现代媒体和各种学术理论的发展 2)理论应用于设计的实践尝试 3)在教育技术学的形成、发展中派生
• 理论形成的具体方面
1)斯金纳,20世纪50年代,行为主义---程序教学机 2)Silver,20世纪60年代,军事中应用一般系统论
的技术 (四)教学设计是一门设计科学 (五)教学设计是一门应用科学
(一)“艺术过程”的概 念
•
教学设计是一个艺术过程的概念是受传统教学观影响
产生的,即认为教学是艺术,教师是艺术家,教学设计是
教师的任务,不同教师执行同一教学任务是不可能一样的
,另外,教学设计过程中对各种媒体材料,特别是电影、
电视、幻灯片、照片、图表等的设计,为了能引起和保持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念
学习目标
学完本章后,你应能作到: 1、阐释教学设计的基本定义 2、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教学设计的发展过程 3、说明教学设计中如何应用系统方法 4、说明教学设计中的理论基础 5、阐述三大教学设计模式的特点,举例说明其适用范围 6、指出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并说明各个要素的 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7、描述并画出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图 8、列举对教学设计人员的素质要求(5条以上)
教学设计概述ppt课件 (2)
完整最新版课件
32
3、ID模式在设计实践工作中的作 用
1)相互交流的手段 2)管理设计活动的指南 3)辅助决策的系统(有助于决策者 整体性考虑问题) 4)在把各种ID模式运用于多种教 学情境中,形成具体设计项目的问 题解决模式、更灵活的设计模式方 案。
完整最新版课件
33
二、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要素
Electronic Trainer
ID expert TM
完整最新版课件
16
四、教学设计的由来和发展
构想-----理论形成-------学科建立 1、构想:
杜威提出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 实践的桥梁
完整最新版课件
17
2、理论形成:
总趋势 1)二战后,现代媒体和各种学术理论的发展 2)理论应用于设计的实践尝试 3)在教育技术学的形成\发展中派生
完整最新版课件
25
不同学习理论的简介
➢ 行为主义 学习本质:由条件引起外显行为的变化
学习要素:辨别刺激——反应——增强刺激(强 化)
学习策略:呈现刺激、提供练习、反馈、强化
➢ 认知主义
学习本质:信息加工过程
基本要素:知觉、编码、存储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教学策略:九大教学事件、不同教学模式
➢ 建构主义
需 要 分
分析 目 标 的
发设计各素); 3)一般特征
析
学习者 分析
阐 明
修改
教 学 策 略 的 制 定
教 学
教 形成性评价
媒学
体设
的 选
用
计 成
择果
和的
运运
用
总结性评价
修改
为什么学完—整最新学版课什件 么——怎么学—学得3如6 何
教学设计概念、定义与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概念、定义及理论基础一、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定义1.教学设计的定义国内学者的界定:“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
”归纳以上的观点,对教学设计的一般定义描述为:以学习论、教学论、教育传播学、信息技术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依据,采用系统方法,分析学习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和任务体系,整合教学策略和制定解决方案,开展评价活动和试行解决方案、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工作和方案的有序过程。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2. 教学设计的特点1.系统教学设计以系统理论与方法作为其方法论基础系统教学设计的最根本特征是追求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系统理论把事物看成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它要求人们着眼于整体,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选择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
例如相对于一堂课来说,不仅要考虑这堂课中的各个要素,把它本身作为整体来看待,同时,还要考虑这堂课与本单元教学甚至本课程教学的关系。
所以,教学系统作为一种“人为系统”,其本身是分层次的,而且由于参照点不同,系统的构成也是灵活多变的。
当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时,系统教学设计主要是从“输入(建立目标)—过程(导向目标)—输出(评价目标)”这一视角来看待其整体优化问题的。
系统教学设计有利于保证真正从行动上落实教学系统的整体观念,克服以往的局部改革对旧教学机制触动不大的缺陷。
2.系统教学设计更加完整合理地看待学习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系统教学设计致力于设计、开发、利用及评价恰当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经验,因而,“为学习设计教学”这一当代杰出教学设计理论家罗伯特·M·加涅提出的名言,正是人们长期以来对学与教关系加深认识的总结。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设计的意义
通过教学设计:
1、教师和学习者可以清楚地知道学习者要学习什么内容,学习 者将出现哪些学习行为,并为此确定教学目标;
2、教师和学习者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采用有效的教 学模式,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和方法,实施既定的教学方案 ;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3、教师可以准确地掌握学习者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 ,便于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 ;
模式的共同特征要素
模式中出现的用词
1 学习需要分析
问题分析,确定问题,分析、确定目的
2 学习内容分析
内容的详细说明,教学分析,任务分析
3 学习目标的阐明
目标的详细说明,陈述目标,确定目标,缩写 行为目标
4 学习者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预测,学习者学习能力评定
5 学习策略的制定 6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
安排教学活动,说明方法,策略的确定 教学资源选择,媒体决策,教学材料开发
(二)学习目标的设计及阐明阶段(第2阶段)
(1)目标制订指向操作。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完成目标的条件,
即师生在什么情况下完成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对学习 内容、教学对象及其教学设计、媒体环境进行综合分 析,而后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过程提出明确要求(行为 条件);
二是具体完成目标的质量,即对目标达到的结果 进行具体阐述,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制订不同 层次目标(行为程度) 。 (2)目标内容明确具体。
(8)进行形成评价。在构思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之后, 还需要作出一系列评价,以便对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改。教 师或教学设计人员可以从以下三类形成性评价中获得有益 的反馈,即个体的评价、小组评价和学科评价。
(9)修正教学。根据形成性评价所得到的资料,可发现教 学中的不足之处,从而修正教学方案。“修正教学”表示 用形成性评价得到的资料重新测量教学分析的程度以及对 学生的初始行为的假定,并对操作目标、测验项目、教学 模式等方面进行复查或修改,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概念的界定
教学设计概念的界定在对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研究之前,我们有必要先阐明什么是教学设计。
任何事物都是通过概念来揭示本质,规定内涵,反映特性和规律的。
而教学设计这一学科概念的阐明,关系到研究对象是否明确,理论基础是否坚固和学科体系的建设是否完备,因此有必要对教学设计概念进行科学界定。
在界定时要遵循定义的科学严谨、简明概括、理论抽象等几点原则,给教学设计一个准确、恰当的定义。
一、教学设计界定之分类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学设计是在教学理论、媒体技术、系统观以及哲学及艺术等多个理论的替换和交融中统一和发展起来的。
这些理论在不同阶段,通过不同的角度影响着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并在教学设计发展历程中交替和统一地影响着人们对教学设计概念的理解和阐述。
从对国内外已出版的教学设计著作和已发表的文章的比较分析中可以发现,人们更多的是通过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界定教学设计的概念,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过程规划说这种学说也曾被一些学者称为形态描述学说。
它主要通过系统论的观点,将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整体的过程或规划来描述。
这种论点的代表人物有美国学者肯普,他将教学设计定义为:“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史密斯和雷根曾对教学设计所下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和教学活动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加涅对教学设计的定义也属于此学说范围,他的定义是:“计划教学系统的系统过程,称之为教学设计。
”此外,我国学者乌美娜教授给教学设计下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目前这种过程规划学说对我国的影响很广。
(二)方法说方法说主要强调教学设计的目标、功能以及意义,把教学设计看作是一种“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第1章-教学设计概述
此外,还有两个重要的过程:管理过程和设计动机 过程,它们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之中。
26
孙可平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图
27
邵瑞珍教授设计的模式
开始
陈述目标
分析任务
确定原有水平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修改教程 提出补救教 学措施
找出成绩不良的原因
第二,教学设计是一种产生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提高学习者获得特定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 术过程。
第三,教学设计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学科性、决策 性的研究活动,它是背景范畴、经验范畴、组织化 的知识范畴等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第四,教学设计中包含了广泛的活动。 第五,教学设计是社会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对于某些学习结果难以明确的教学,教学设计就更 无能为力了。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一种规划和组织过程,它往往忽 略了许多专门的、精确的细节,因此教学设计的实 施就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12
四、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1.传播理论 2.系统理论 3.教学理论 4.学习理论
13
“5W”模型
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17
教与学的系统
教学目标
教师
教学媒体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输入
教学信息
学习信息
学习者
个性特点 能力特点 认知发展水平 原有知识状况 学习动机、 兴趣、态度
习得知识
教的系统
输出
学的系统
18
3.教学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教学理论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瓦根舍困和克拉夫基等人的范例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冯忠良的结构一定向教学理论
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的概念、对象和理论基础林宪生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 116029 论文选摘摘要教学设计是泊来之物,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门学科,必须经历本土化过程。
本文对教学设计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归纳出五种概念说、两种研究对象观和六种理论基础论。
在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概念、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为构建符合中国教育教学国情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关键词概念、界定、研究对象、理论基础教学设计自80年代传入我国,就以它独特的程序化、精确化和合理化现代教学技术的魅力,在教育技术领域独领风骚,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命名传统经济型教学受到挑战。
但是,不论教学设计怎样受人推崇,它毕竟是飘洋过海的泊来之物,要做到“洋为中用”,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设计,还必须经历本土化过程。
为此,在研究教学设计之风乍起,人们都热衷于教学设计的介绍和模仿时,笔者认为,进一步探讨教学设计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是十分必要的,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教育教学国情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和模式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什么是教学设计?回答这个问题,属于学科本体论研究范围,目的是正本清源,避免概念上的岐义,带来研究上的困惑。
教学设计本是教学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学开发运动深入发展,推动了教学设计的研究,“自60年代以来,已逐渐发展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概念本应有比较一致的认识,实则不然,从已经出版的教学设计著作和已发表的有关文章中,可以看出对其概念的界定,不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存在差别。
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一些说法:一是“计划”说。
把教学设计界定为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途径,评价教学结果的计划过程或系统规划。
这种论点的代表当推美国学者肯普,他给教学设计下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
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教学设计的概念、对象和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的概念、对象和理论基础一、概述教学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规划和优化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它涉及教学内容、方法、策略、媒体和评估等多个方面,是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设计。
教学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的概念,理解教学设计的对象,以及掌握相关的理论基础。
教学的概念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要素,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教学的基本框架。
教学设计的对象包括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教师需要针对这些对象进行有效的设计和规划。
同时,教学设计也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
这些理论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为教师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这些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教师具备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明确教学的概念、理解教学设计的对象、掌握相关的理论基础,教师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和意义教学设计是教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如何有效地规划和组织教学活动,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教育环境中,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和意义愈发凸显。
教学设计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够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以及学生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连贯的教学体系。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设计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
这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果。
教学设计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
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的概念一、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缩写为,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
它既具有设计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学设计整合教学和设计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对“教学设计”概念的界定做了深入广泛的探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布里格斯()的观点“: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过程。
”④瑞达)的观点:教学设计是“为了便于学习各种大小不瑞奇(同的学科单元,而对学习情景的发展、评价和保持进行详细规划的科学”。
加涅把教学设计分为鉴别教学目标,进行任务分析、鉴别起始行为特征、建立课程标准,提出教学策略、创设和选择教学材料,执行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几大部分。
乌美娜的观点: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皮连生的观点: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
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它既具有设计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徐英俊的观点: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
何克抗的观点:教学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一种系统研究方法。
刘知新,毕华林等的观点:所谓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之前的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预为筹划,从而安排教学情景,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它应包括教学过程的各个基本部分,而不是仅限于课堂教学活动。
郑长龙的观点:化学教学设计是指化学教师根据一定的化学教学目的和化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等),运用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对化学教学方案所做出的一种规划。
教学设计概念
教学设计概念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过程。
它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学习。
它具体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利用以及教学评价的反馈等内容。
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师能够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需求和发展水平,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教学设计应该立足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教学设计还应该考虑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制定教学设计的基础,它明确了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学生需要达到的认知水平、技能和态度。
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同时还要考虑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学大纲的要求。
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来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具有内在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能够顺序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还可以通过使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来丰富教学内容,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
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促进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
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等。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和总结,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
教师教学设计
教师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好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定义、要素、重要性、设计原则、设计过程、实施、评估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
它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重要步骤,也是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性文件。
二、教学设计的要素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要素。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教学内容是教师在课堂中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
教学手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具、教材和多媒体等教学工具。
三、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教学设计是教师有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它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组织框架。
好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同时,教学设计还能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教学设计的原则教学设计应遵循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要求教学设计应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原则。
针对性原则强调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依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差异。
灵活性原则要求教学设计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变。
系统性原则要求教学设计要整体统一、有系统性,各个环节之间要有内在的联系和协调。
五、教学设计的过程教学设计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编写教案等步骤。
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它是教师在教学中要达到的效果。
分析学习者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选取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选择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确定的。
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特点等方面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概念、定义及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概念、定义及理论基础教学设计概念、定义及理论基础
一、的概念和定义
1.教学设计的定义
国内学者的界定: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
”
归纳以上的观点,对教学设计的一般定义描述为:以学习论、教学论、教育传播学、信息技术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依据,采用系统方法,分析学习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和任务体系,整合教学策略和制定解决方案,开展评价活动和试行解决方案、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工作和方案的有序过程。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2. 教学设计的特点
1.系统教学设计以系统理论与方法作为其方法论基础
系统教学设计的最根本特征是追求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系统
理论把事物看成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它要求人们着眼于整体,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选择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
例如相对于一堂课来说,不仅要考虑这堂课中的各个要素,把它本身作为整体来看待,同时,还要考虑这堂课与本单元教学甚至本课程教学的关系。
所以,教学系统作为一种“人为系统”,其本身是分层次的,而且由于参照点不同,系统的构成也是灵活多变的。
当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时,系统教学设计主要是从“输入(建立目标)—过程(导向目标)—输出(评价目标)”这一视角来看待其整体优化问题的。
系统教学设计有利于保证真正从行动上落实教学系统的整体观念,克服以往的局部改革对旧教学机制触动不大的缺陷。
2.系统教学设计更加完整合理地看待学习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系统教学设计致力于设计、开发、利用及评价恰当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经验,因而,“为学习设计教学”这一当代杰出教学设计理论家罗伯特·M·加涅提出的,正是人们长期以来对学与教关系加深认识的总结。
系统教学设计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认知结构或业绩行为发生的持久变化,这一变化既体现为过程又反映在结果上。
“学习过程”遵循着一系列复杂的身心内部加工,诸如产生警觉、知觉选择、复诵强化、编码组织、提取回忆、执行监控、建立期望等;“学习结果”则是身心状态的积极转变,例如认知完善、情感陶冶、态度转变、动作精致、交往和谐等;两者共同构成了学习的内部条件。
教学不仅仅体现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共同活动(劳动)性质,更重要的
是,教学是人们精心创设的环境,通过外部条件的作用方式,激发、支持和推动学习内部过程的有效发生和学习结果的达成。
因此,学习的内部条件(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与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共同决定了学习者的发展潜力。
然而,教学本身却是围绕着学习展开的,教是为学服务的。
为学习设计教学即意味着不能仅仅考虑教师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而是把学习与学习者作为焦点,以教导学、以教促学。
3.系统教学设计重视教学活动的循序操作
系统教学设计中的“系统”一词,既有着眼整体、统揽全局的意思,也包含有条不紊、合理有序的内容。
所谓重视教学活动的循序操作,就是要突出教学在促进学习过程中的程序化与计划性。
也就是说,教师在备课、上课、评(价)课、说课等一系列教学工作中都应有相对明确的操作程序和基本要求。
这些程序和要求有些是同教师以往的经验积累相吻合的,或者他们在实践摸索中已经知晓;有些则是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技术、传播理论等多学科数十年研究得出的尝试性结论,它们往往需要广大教师,特别是那些有经验的教师敞开心胸去认真倾听和择善而从。
人们不能把循序操作看成是对“教无定法”的否定,当然也不是让人死守教条、刻板行事,而是强调教学外部条件应环环相扣、层层落实。
4.系统教学设计致力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系统教学设计虽然以学习者为焦点但丝毫不意味着教师学素养高低与学习结果无关。
恰恰相反,与以往的做法相比较,系统教学设
计把教学成功的基础建立在教师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有序化和技术化之上。
通过系统教学设计的实践,能够指导帮助教师目标更明确(知道要做什么)、程序更清晰(知道应怎样去做)、针对性更强(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和灵活性更大(知道在什么样的具体情况下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从这个意义上说,系统教学设计对于一所学校、一个地区普遍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是一条现实合理的途径,也是较为理想富有实效的“名师工程”,由此推出一大批合乎规范、质量稳定的教学新人,缩短从“新手”到“专家”的转换时间,减少失误,少付代价。
在这个基础上,每一位教师都可能随着经验积累与个人风格的形成,逐渐达到教学上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
因而,系统教学设计在提高教师教学素养上具有“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双重效能。
5.系统教学设计强调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确立教学目标并加以具体化教学目标是指某一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应达到的预期状态。
根据系统教学设计的逻辑,教学始于问题,问题则表明现状(教学开始前)与预期状态(教学结束后)之间存在的差距,有差距也就是有学习与教学的需要。
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除了要把教学大纲作为依据,认真钻研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之外,更重要的是应对学习者的学习需要进行评估和分析。
需要评估是寻找教学起始点与教学终结点之间的差距大小;需要分析则是对已确定的多项需要加以筛选班别,列出一种或几种需要作为优先考虑满足的需要。
从需要出发确立目标意味着对学习者进入某一教学活动时的起点行为进行细致分析。
当学习处
于一个连续环节时,学生的起点行为实际上就体现为对新任务掌握起重要影响的先决知能、情感条件。
无论是从认知学派或是主张建构主义的情境学派观点来看,起点行为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彼此依存关系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起点行为是做出需要评估的基本依据之一。
如果人们仅仅以本(教科书)为本、以纲(教学大纲)为纲开展备课和上课,忽略从学习者的需要特别是起点行为出发来确定教学目标那就势必会造成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因为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实际上都不能完全确定学习者具体、准确的学习需要。
根据学习者的需要确定目标之后,还要考虑将教学目标具体化。
实际上,这往往是指把教学目的、意图、范围、领域转化为具体的行为目标或业绩目标。
也就是说,应当按照期望学习者身上出现的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结果的方式对教学目标做出具体说明。
这种说明常常包含了行为(做什么?)、条件(在什么具体情况下?)和标准(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三种成分的句子陈述。
从系统教学设计的观点看,只有这些具体目标得到事先确认之后并让学习者在教学开始前心中有数,才能凭借教学条件引发与强化预期的行为,才能够保证教师在教学中严格贯彻教学意图,随时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控。
教学目标大而无当、笼统宽泛可以说是以往教学中一直存在的重要缺陷,貌似完美完整的教学目标实际上不能保证教学措施得以有效落实、教学结果得以精确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