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教育小故事
![陶行知教育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28415d9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8.png)
陶行知教育小故事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陶行知喂鸡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一首歪诗的风波育才学校音乐组的壁报小喇叭又一期出刊了.壁报前人头攒动,越涌越多.一定有一两篇有水平的创作发表了,同学们边看报,边议论,外围的人向里挤,里面的人不愿让,有人建议:"读一下,读一下吧 "只听得一个油腔滑调的声音开始朗诵了:"人生在世有几何何必苦苦学几何.学习几何苦恼多,不如学习咪嗦哆 "歪诗不胫而走,传遍了全校,引起了争论,多种评价,褒贬不一.陶校长知道了此事,也观看了小诗.次日,陶校长邀请小作者促膝谈心,和作者研究人生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从吃饭、穿衣谈到音阶频率的振动,直到国家大事,哪一件都少不了数学,离不开数学.因此,人人要学数学,数学对人们就象人们离不开空气、水分、阳光、营养品一样的重要.小作者听到陶校长的谆谆诱导,连连点头说:"校长,我这下真的明白了你为什么要我们同学把学好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方法论这四门功课作为开启文化宝库的'四把钥匙'的道理.我检讨,……"陶校长马上接过话头说:"现在我们是民主讨论,不是榫会,你能认识问题,提高思想,就是进步."小作者连连点头说:"我们音乐组不少同学都有这种思想,让我去说服他们 "陶校长眯着双眼放心地说了一句:"好啦我们今天的民主探讨到此结束."拆表的故事有一天,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先生.陶先生热情地让她坐下,又倒了一杯茶给她,问道:“怎么不带儿子一起来玩”这位夫人有点气乎乎地说:“别提了,一提就叫我生气.今天我把他结结实实打了一顿.陶先生惊异地问:“这是为什么你儿子很聪明,蛮可爱的哩”朋友的夫人取出一个纸包,里面被拆得乱七八糟的一块手表.这表成色还很新,镀金的表壳打开了,玻璃破碎,连秒针也掉了下来.她生气地说:“陶先生,这表是才买的,竟被我儿子拆成这样,您说可气不可气他才七八岁,就敢拆表,将来大了恐怕连房子都敢拆呢所以我打了他一顿.”陶先生听了笑笑说:“坏了,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夫人有点愕然:“为什么呢难道我这样做不对吗”陶先生摇摇头.夫人又接着问:“陶先生,您是大教育家,您说对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呢”陶先生把拆坏的表拿过来,对夫人说:“走,我们上你家去,见见这个小‘爱迪生’.”到了朋友家里,陶先生见到那个孩子正蹲在院子的大树下,聚精会神地看蚂蚁搬家.夫人一见又来了气,正要骂他,陶先生立即劝住了.陶先生把孩子搀起来,搂在怀里,笑嘻嘻地问:“你为什么要把妈妈的新表拆开来呢能告诉我吗”孩子怯生生地望了妈妈一眼,低声说:“我听见表里的嘀嗒嘀嗒的声音,想拆开看看是什么东西在响.我错了,不该把手表拆坏,惹妈妈生气.”陶先生说:“想拆开看看是什么东西在响,这没有错.但你要跟大人说一声,不能自作主张.来,你跟我一起到钟表店去好吗”孩子又望望妈妈,说:“去店里干什么”陶先生说:“去看师傅修表啊,看他怎么拆,又怎么修,怎么装配,你不喜欢吗”孩子高兴得跳起来:“我去我去”陶先生拿着那只坏表,带着孩子一起到了一家钟表店.修表师傅看了看坏表,说要一元六角修理费.陶先生说:“价钱依你,但我带着孩子看你修,让他长长知识.” 师傅同意了.陶行知和孩子站在旁边,满怀兴趣地看师傅修表.看他怎样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他加油后,把一个个零件装配起来.从头到尾,整整看了一个多小时.全部装好后,师傅上了发条,表重新发出清晰的嘀嗒声.孩子高兴地欢叫起来:“响了,响了,表修好了”陶先生临走又花一元钱买了一只旧钟,送给孩子带回去拆装.孩子连声说:“谢谢伯伯谢谢伯伯伯伯真好”陶先生把孩子送到家后,孩子立即跳呀蹦的跟妈妈说:“妈妈,伯伯买了一只钟,让我学习拆装呢”那位朋友的夫人不解地问:“还让他拆啊”陶行知笑笑说:“你不是问我对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吗我的办法说是,把孩子和表一起送到钟表铺,请钟表师傅修理.这样修表铺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成了速成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的孩子好奇心就可得到满足,或者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咧.”陶先生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孩子拆表是因为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其实就是一种求知欲,原是有出息的表现.你打了他,不是把他的求知欲打掉了吗与其不分青皂地打一顿,不如引导他去把事情做好,培养他的兴趣.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就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应该学习爱迪生的母亲,那么理解、宽容孩子,那么善于鼓励孩子去动手动脑,这样,更多的‘爱迪生’们就不会被打跑、赶走了.”夫人听了恍然大悟,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诚恳地说:“陶先生,您说得对,太谢谢您了,我今后一定照您的办法去做.”陶行知出计算题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十分混乱,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于是许多狡猾的商人便开始想出馊主意,他们首先在粮食上搞囤积居奇,投机倒把.不仅如此,他们还故意在粮食里掺杂了大量的石子、砂粒、稗子和霉烂的米,真是可恶极了.把这样的粮食卖出去,坑苦了广大老百姓,他们自己却大把大把地赚起了昧心钱.育才学校也买了不少这样的粮食.师生可就倒霉了,不吃又不行,吃了这样的米,又不能消化,得肠胃病的师生越来越多.看到这一情况,陶行知先生十分焦急.为了保证师生们健康,他不得不规定每天早晨用20分钟时间上一堂“选米课”,全校师生人人动手,把米里面的杂质——剔除.但尽管如此,米里面的小砂子仍然很多,学生们吃饭时还是不时地咯牙,有的学生一嚼到砂子,立刻把一大口饭都吐了出来,食堂的餐桌上每天都可以看到一堆一堆的饭粒.陶先生看到了这个情况,摇了摇头,深深的叹了口气:“唉,这样下去怎么行呢为了几粒砂子,吐出一口米饭,也太可惜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一天,等大家吃完然饭后,陶先生一个人留在饭厅里,走到每张桌子前,把米饭一颗一颗计了数,再按桌子分别包成小包,写上数字,带走了.第二天晨会上,陶先生很严肃地站到了讲台上,他扶了扶鼻梁上那副深灰色的眼镜,环视了一下台下的师生们,语重心长地说道:“现在抗战已到了最艰苦的阶段,国家混乱,加上奸商的捣乱,使我们衣食就更加困难了”陶先生不无内疚的说:“我这个校长没当好,让大家受苦了,请大家能够原谅”接着,他话锋一转,有点气愤地说道:“我们的粮食已经很少了,但是,我们有些同学却还是不知道爱惜,吃到砂子就把一大口饭都吐了出来,我看了很痛心.昨天午饭之后,我数了一下每张饭桌上散落和饭粒,少的90多粒,最多的已经超过了600粒,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听到这里,台下的同学们有的低下头,有的涨红了脸,……陶先生接着出了一道算术题,让大家一起来计算,他说:“我们吃饭时浪费的米粒每张饭桌上300粒计算,那么我们每顿饭浪费了多少粮食如果把这些粮食算成钱以后,可以买多少发子弹这些子弹又可以消灭多少个日本鬼子请大家认真算一下.”同学们在下面算呀算呀,当他们算出答案时,都不禁伸了伸舌头,低下了头.陶先生又带着大家背起了李绅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接着说:“同不们,现在粮食更是来之不易,是农民们冒着侵略者的炮火用生命种出来的,也是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夺来的啊我们怎么能随便浪费粮食呢有米饭吃已经很不错了,我们这样随便糟蹋粮食,那就太对不起前方的抗日战士和后方辛苦劳动的农民伯伯了”同学们听了后,似乎一下子懂事了.从此以后,同学们在吃饭时遇到砂子,总是特别小心翼翼地只把砂子吐出来,而把米饭仍然吃下去.餐桌上再也见不到饭粒了.蜻蜓的故事一天午后,一群小小孩子在田间的小路上奔跑,追逐着一只蜻蜒.蜻蜒闪着绿莹莹的大眼睛,颤动着翅膀,惊慌地上下乱飞.也许是被追赶得昏了头,突然,猛地撞在树干上摔了下来.翠贞扑上去捉住了它,几个孩子抢着要,叫着嚷着,闹成一团.陶行知恰好从村里走出来,孩子们看见了他,齐声欢叫:“陶先生陶先生”陶先生停下脚步,见他们的捉蜻蜒玩,便慈爱地抚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蜒吃什么吗”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吃露水”.另一个男孩说.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蜻蜒吃虫子,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蜒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翠贞点点头.陶行知从她手里取过蜻蜒,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蜒的圆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先生又问:“蜻蜒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蜻蜒用尾巴在河里点水.”“尾巴是指方向的.”陶行知将蜻蜒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将蜻蜒的头部对着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有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孩子们入神地听着,一个小男孩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抚了一下蜻蜒的尾巴.陶行知将蜻蜒举在眼前,用商量的口吻说:“蜻蜒是吃害虫的,它是人类的朋友,放了它,让它为我们去消灭害虫,好不好”说着把蜻蜒还给翠贞.翠贞看看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蜒往上一送,蜻蜒忽地坠落下来,在地上挣扎了几下,又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陶先生说:“孩子们,我们观察生物,切不可将它捉来弄死.一只蜻蜒一年可以为人类消灭成千上万只蚊子.你们看,它在大自然中飞来飞去,多么自在,多么活泼”蜻蜒在空中飞了几圈,很快飞到流水潺潺的河面上,俯冲上升,盘旋翻飞.孩子们注视着它,欢呼着:“嗬,在跳舞呢,看”陶行知便由此想到许多学校的生物课,都是将活生生的东西弄死,做成标本,他多次指出:“生物课不要变成死物课,‘生物陈列所’不要变成‘僵尸陈列所’,更不要在无意中培养孩子们残忍的天性.”他主张把孩子们带到大自然中去.要认识青蛙,可以到河边去观察,要认识小鸟,可以到树林里去.这样,才能观察到真正的生物,孩子们才能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陶行知与四个糖块的故事
![陶行知与四个糖块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68fb7c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6.png)
陶行知与四个糖块的故事早到的糖听话的糖,见义勇为的糖,知错的糖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另一个同学。
陶行知及时制止同时令这个学生去自己的办公室。
在外了解情况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
”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
”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这时那名男生已经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
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
”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所以,教育学生或者孩子时不应用训斥、苛责、打骂等伤人自尊的方式,而应平心静气,换位思考,旁敲侧击,对比设喻,导化对方心理。
很多时候,微笑比严酷更有力量,赏识比批评更具激励。
滴水穿石,胜过暴雨,和言良意,默化潜移。
扩展资料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
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
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
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92b8e9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7.png)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四块糖果”的教育理念。
这四块糖果分别是,爱心、耐心、信心和希望。
这四块糖果不仅是对孩子教育的要求,也是对每个人做人的要求。
下面,让我们来听听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
故事的第一块糖果是爱心。
陶行知说,教育的第一要务是爱心。
爱心是人类的本性,也是教育的灵魂。
爱心就像一块甜甜的糖果,能够温暖人心,让人感受到无尽的温暖和关怀。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和老师要用爱心去对待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理解。
就像陶行知所说的,“只有真正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
”。
故事的第二块糖果是耐心。
陶行知告诉我们,教育孩子需要有耐心。
耐心就像一块酸酸甜甜的糖果,需要慢慢品味,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好。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犯错误、犯错,需要父母和老师有耐心地引导和教育。
只有耐心,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真正的关怀和温暖。
故事的第三块糖果是信心。
陶行知告诉我们,教育孩子需要有信心。
信心就像一块清新的糖果,让人感受到无尽的力量和勇气。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父母和老师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可以克服困难,可以取得成功。
只有信心,才能让孩子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故事的最后一块糖果是希望。
陶行知告诉我们,教育孩子需要给他们带来希望。
希望就像一块甜蜜的糖果,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的光芒。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父母和老师给予他们足够的希望,让他们相信未来会更美好,相信努力会有所回报。
只有希望,才能让孩子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爱心、耐心、信心和希望的传递。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和老师要用爱心去对待孩子,要有耐心去引导孩子,要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和希望。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走向美好的未来。
愿我们都能成为孩子生命中的四块糖果,给予他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暖。
“四块糖果”的启示
![“四块糖果”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ff0c39cdaa00b52acfc7cacb.png)
( 者 单位 : 作 解放 军 西 安 政 治 学 院 ) 思想工作要“ 以表 扬为主 , 以情感人 , 以理服 责 任 编 辑 : 涵 王
政 工学刊 ・00・—— 21 4
达 到 思 想 一 致 、 灵 相 通 、 结 友 爱 、 学 生 在 一 番 感 动 之 后 主 动 承 认 了错 误 。 提 高思想工作 的效果。 心 团
事业进步的 目的 。
《 军队基层建设纲要》 明确要求, 做好经常性
人” 以表扬为主, 。 有利于激发官兵奋发向上
— —
( 作者单位 : 海军大连舰艇 学院政治 系)
是 对象在 观 察分 析你 说 的是 真是 假 , 判 断你 的许诺 能否兑现 ;是对对 象思
想 把 握 的 不 准 ,还 是 语 言 表 达 的 不 圆
满 ; 对对 象问题掌握 的不实 , 是采 是 还
画飒籀照∞ 的启示
●杨 延 峰
取 的措 施不得力 ,等等 。每次谈 心过
后 ,都 要反思一 下 自己和分析一 下对
且 还有 可 能走 向 反 面 。
现一 个学生用泥块砸 同学 ,当即 予以制 止, 士兵 看成“ 出了窑的砖— —定 型 了” 的思想 .
谈 心秉 持 耐 心 。一是谈心过程 并令 这 个学生放 学后到 办公 室来 。刚一放 对他们 的闪光 点及时进行表扬和肯 定,必定
这位同学就等在 办公室门口, 陶行知立 会激发他们的 自觉性 。二是要确保表扬 的真 要耐心 。谈心过程中 , 听对象讲话要有 学, 即掏出一块糖果奖励他按时来到这里; 实性。 接着 确保表扬的真实性 , 是实施表扬的首要 耐 心 , 人家 把话讲 完 、 清楚 , 让 讲 事情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349f81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4.png)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曾经讲过一个关于四颗糖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则童话故事,更是对教育的一种启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关于四颗糖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位老师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突然拿出了一袋糖,他对学生们说,“我有四颗糖,我要把这四颗糖分给你们。
”学生们都很兴奋,他们伸长了脖子,等待着老师把糖分给他们。
老师先给了第一个学生一颗糖,然后给了第二个学生一颗糖,第三个学生也得到了一颗糖,最后轮到了第四个学生。
老师却突然把剩下的两颗糖放到了口袋里,没有给最后一个学生。
这时,全班的学生都感到很奇怪,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老师明明有四颗糖,却只给了三个人,最后一个学生却没有得到糖。
老师看到学生们的疑惑,他解释道,“这就是生活,有时候你会发现,有人得到了很多,而有人却一无所有。
”。
老师继续说道,“但是,这并不代表一切都结束了。
其实,我还有两颗糖在口袋里,只是我选择了不给你们。
这是因为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面临选择,我们不可能得到所有我们想要的东西。
”。
“而对于那个没有得到糖的学生来说,他可以选择去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也许下一次,他就会得到更多的糖,或者得到更好的东西。
所以,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落而放弃,要学会努力和坚持。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不会一帆风顺,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
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失落和不公平,但是我们不能停下脚步,而是要继续努力,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向成功。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要勇敢面对,不要轻易放弃。
因为只有坚持不懈,我们才能收获更多,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就是这个关于四颗糖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2be9c3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e.png)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学教室里,陶行知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突
然从口袋里掏出了四颗糖。
他对学生们说,“今天我有四颗糖,我
要把这四颗糖分给你们。
”学生们都兴奋地看着陶行知,他们都希
望能够得到一颗糖。
陶行知把糖递给了第一个学生,然后对他说,“你要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学校。
”接着,他又把糖递给了第二个学生,对他说,“你要尊敬老师,听话乖巧。
”然后,他把第三颗糖递给了第三个
学生,对他说,“你要帮助别人,做一个好同学。
”最后,他把最
后一颗糖递给了第四个学生,对他说,“你要努力奋斗,成为一个
有用的人。
”。
学生们听完陶行知的话,都认真地接受了他的要求。
他们知道,陶行知不仅仅是给他们一颗糖,更重要的是给他们一种教育的观念,一种做人的态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
学生的品格和态度。
陶行知通过四颗糖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教育
的真谛,让我们明白了做一个好学生,不仅仅是在学业上取得成功,
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品德和态度。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则寓言故事,更是对教育的一种思考和启示。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不仅仅是有知识,更重要的是有健康的心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妨多一些陶行知的智慧,多一些对学生的关怀和引导。
让我们用心去教育,用爱去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茁壮成长,成为有用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就是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陶行知四块糖读后感(通用10篇)
![陶行知四块糖读后感(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63898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1.png)
陶行知四块糖读后感(通用10篇)陶行知四块糖读后感 1前几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陶行知的“四块糖”》,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陶行知先生当小学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室去。
陶行知先生连续掏出了四块糖给了那位男生,但是,陶校长先生掏出的不是区区一块糖,而是四块糖。
原因是第一块糖是那位男孩比陶行知先生先到办公室,第二块糖是陶行知先生令他不要打同学,他立即住了手,第三块糖是因为他打同学是因为那个男孩欺负女生,第四块糖是因为那个男孩已经认错了,奖励给他的'糖。
陶行知先生以“发糖”为奖励,而且这四块糖有着的宽容之心,一个男孩在校园里拿砖头砸人,无论有什么理由,也属于严重的违纪行为,正如结尾:孩子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改变,无知可以变成有知,单纯可以变成复杂,莽撞可以变成老到,粗鲁可以变成细腻,怯懦可以变成勇敢,小气可以变成大度,蛮横可以变成理智。
变与不变,大变与小变,既取决于自己,也取决于家庭和学校。
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会创造无数的奇迹。
因为宽容是一服灵丹妙药,能够在关键时刻,矫正学生的人生之舵。
陶校长的那“四块糖”,虽然很渺小,也很微不足道,但是,让那位男孩吃在了嘴里,更甜在他的心里。
男孩自己犯了错误,得到的竟是表扬。
陶校长是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正是因为他的宽容、理解与教导有方才矫正了一个学生的人生之舵。
陶行知四块糖读后感 2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陶行知当即喝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无疑,陶行知是要好好教育这个“顽皮”的学生。
那么他是如何教育的呢?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
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王友,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
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德育原则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德育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7278e36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0.png)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德育原则陶行知四颗糖体现的教育原则是教育学生或者孩子时不应用训斥、苛责、打骂等伤人自尊的方式。
陶行知认为,教育孩子应平心静气,换位思考,旁敲侧击,对比设喻,导化对方心理。
很多时候,微笑比严酷更有力量,赏识比批评更具激励。
滴水穿石,胜过暴雨,和言良意,默化潜移。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教育故事被传为佳话,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作为教师,我更能感受到它无与伦比的教育艺术魅力。
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这个教育故事中蕴含着发人深思的教育原则。
1.第一块糖:平等对话原则。
心理学中有一种“自己人效应”,它告诉我们要使对方接受自己的批评教育,就必须同对方保持“同体观”。
善于和学生交朋友,在平等沟通与交流中达到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
2.第二块糖:宽容大度原则。
陶先生对学生的宽容大度,不只在于原谅王友的错误,而更在于能在错误中发现他的优点。
教育的本质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唤醒,是对人的内在潜质的开发和拓展。
这种教育需要一种平和的心境,智慧的胸襟。
它,就是宽容大度。
宽容大度是一种体谅,是一种理解和关心。
3.第三块糖:实事求是原则。
陶先生在教育前对学生犯错的原因进行了认真调查与了解,这就避免了教育的盲目性。
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是教育犯错学生的重要原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应该努力追求的。
4.第四块糖:留白自省原则。
“自省”是自我意识能动性的表现,要想让学生有更多“自省”的空间,老师在教育上就必须留有一定的“空白”。
可以让学生自己说的就要代劳,让学生学会自省,让他们自己成长。
一朵花的绽放,一棵树的长成,需要种植者适时地悉心栽培,也需要静默地守候。
或许,教育也是这样。
我们在平时也要做到动静相宜,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3741b2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4.png)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思想家,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教育事业,被誉为“中国教育的泰斗”。
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他的“四颗糖”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成为了中国教育界的经典故事之一。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一个小村庄。
有一天,陶行知老师到了一所农村小学,他看到学生们在课间休息时都在吃糖,于是他决定进行一次教育实验。
他对学生们说,“我有四颗糖,我要把这四颗糖分给你们,但是我有一个条件,你们要答应我,等到放学了才能吃。
”学生们都兴奋地答应了。
陶老师拿出了四颗糖,然后对学生们说,“第一颗糖,我要送给在家里能够帮助父母做事的同学。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陶老师选择了一个孩子,把第一颗糖送给了他。
接着,陶老师拿出第二颗糖,说道,“第二颗糖,我要送给在学习上能够取得进步的同学。
”学生们又开始竞相举手,陶老师挑选了另外一个孩子,把第二颗糖送给了他。
第三颗糖,陶老师说,“第三颗糖,我要送给在班上能够帮助同学的同学。
”学生们再次争先恐后地举手,陶老师选择了一个平时乐于助人的孩子,把第三颗糖送给了他。
最后,陶老师拿出了最后一颗糖,他说,“最后一颗糖,我要送给在学校表现优秀的同学。
”学生们再次举手,陶老师选择了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把最后一颗糖送给了他。
放学的铃声响起,学生们按照约定,没有立刻吃糖,而是等到回家后才品尝了陶老师送给他们的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陶行知老师通过这个小小的教育实验,教会了学生们分享、助人为乐、互帮互助的道理。
这四颗糖不仅仅是糖,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体现,它教会了学生们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人,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
陶行知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培养。
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陶行知老师的“四颗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则美好的童话故事,更是对我们教育理念的一次深刻反思。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84e853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c.png)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他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感动和启发。
其中,有一个关于四颗糖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陶行知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却很懂得节俭和勤俭持家。
有一次,他从外面回来,口袋里塞满了糖。
他把糖分给了家里的孩子们,每人一颗。
孩子们高兴地接过糖,兴奋地品尝起来。
陶行知看到他们吃得津津有味,笑得合不拢嘴,心里暗自高兴。
就在这时,陶行知的父亲走了过来,他看到了孩子们手里的糖,问陶行知,“你怎么只给他们一颗糖?”陶行知笑着说,“我觉得他们只需要一颗糖就足够了,再多的话,他们可能吃得太多,对身体不好。
”。
父亲听了,点了点头。
然后,他拿出了一枚硬币,递给陶行知说,“你拿着这个硬币去买糖吧,你自己也应该有糖吃。
”。
陶行知接过硬币,谢过父亲,然后跑到了糖果店。
他买了一颗糖,放进了口袋里,然后回到了家里。
孩子们看到他手里也有糖,问他,“你也有糖吃了吗?”陶行知笑着说,“是的,我也有了。
”。
孩子们惊讶地问,“那你怎么只买了一颗?”陶行知说,“我觉得一颗就够了,再多的话,我可能吃得太多,对身体不好。
”。
父亲听了,笑了笑,拍了拍陶行知的肩膀,说,“好孩子,你真懂事。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陶行知不仅懂得节俭和勤俭持家,更懂得分享和关爱他人。
他从小就懂得顾全大局,不贪心不自私,懂得为他人着想。
这种品质,使他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像陶行知一样,学会节俭和勤俭持家,懂得分享和关爱他人。
不要贪心不自私,要懂得为他人着想,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让我们从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https://img.taocdn.com/s3/m/28f7fe380740be1e640e9a34.png)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
”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及启示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2c7ef6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6.png)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及启示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
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男生惊疑地接过糖果。
随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男生更惊疑了。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第一颗糖——关爱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爱孩子,关爱每一个孩子。
短短一句不足十个字的话,做起来却远远比说难多了。
一个班几十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幸福快乐的,有缺少温暖的,有父母离异的……不同的家庭环境,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是个性迥异。
每一个孩子就像是一本书,身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在读懂它的同时,还要学会如何去珍视它。
就像一位名人所说的:“要学会俯**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加强与孩子情感的双向交流,架起通向孩子心灵的桥梁。
”第二颗糖——宽容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听到老师们感叹: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
是啊,哪个孩子不犯错?哪个班没有“问题孩子”?只要是一个正常的社会人,由于心理、个性、家庭条件、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原因,总会犯一些这样那样的错误。
记得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要用放大镜把别人的优点争取来,不要用显微镜去观察别人的缺点。
宽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读后感
![宽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da98f72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6.png)
宽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读后感篇1:嘿,大家好!我是小Kimi,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超级有趣的故事,叫做《宽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这个故事就像一块甜甜的巧克力,让人吃了还想再吃!小Kimi:嘿,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我最近读了一个超级棒的故事,叫做《宽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你们听说过吗?小明:哇,听起来好神秘啊!小Kimi,快给我们讲讲吧!小Kimi:好的好的,让我慢慢道来。
故事讲的是陶行知先生,他就像我们的老师一样,超级聪明,超级有爱心。
有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打架,你们猜他怎么做的?小红:他是不是很生气,然后惩罚那个学生了?小Kimi:哈哈,小红,你猜错了!陶行知先生没有生气,反而给了那个学生四块糖果!小华:四块糖果?为什么呀?打架不是应该被批评的吗?小Kimi:对啊,我也觉得很奇怪。
但是,陶行知先生说,第一块糖果是因为他按时来见老师,这是守时的好习惯。
第二块糖果是因为他知道老师来了,就停手了,这是尊重。
小明:哇,这真是太酷了!那另外两块呢?小Kimi:第三块糖果是因为那个学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是诚实。
最后一块糖果,是因为陶行知先生相信那个学生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这是信任。
小红:哇,这就像魔法一样!四块糖果就让学生变好了!小Kimi:对啊,这就是宽容的力量!就像太阳一样,温暖又明亮,能照亮人心里的黑暗角落。
小华:我明白了,宽容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人心里的锁。
小Kimi:没错,小华!宽容就像春天的雨,悄悄地滋润着大地,让心灵的花朵绽放。
小明:那我们以后也要像陶行知先生一样,对别人宽容一些,对吧?小Kimi:没错,小明!宽容就像我们的超级英雄,能打败那些坏脾气和误解的怪兽!小红:哈哈,小Kimi,你说得真好!我也要成为宽容的超级英雄!小Kimi:好的,小红,我们一起加油!记住,宽容不仅能让别人感到温暖,也能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快乐哦!好啦,小伙伴们,故事就讲到这里啦。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阅读理解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22450fc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d5.png)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阅读理解陶行知的四块糖果故事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用他的智慧和爱心进行教育的一个生动实例。
这个故事讲述了陶行知先生如何通过对一个学生王友的行为的正确引导和赏识,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感动悔改的过程。
故事中,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
陶行知先生当即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这无疑让王友感到害怕,他以为自己要受到严厉的批评和惩罚。
然而,当王友按时来到校长室,陶行知先生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责备他,反而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
接着,陶行知先生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王友更惊疑了,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
然后,陶行知先生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批评不良行为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啊!”陶行知先生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只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
我的糖果没有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陶行知先生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哲学思想。
他通过奖励的方式来肯定王友的优点,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被尊重,从而激发他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思。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使王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让他从中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的关爱和期望,从而激发了他的悔改之心。
陶行知先生的这种教育方式体现了他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对学生的成长负责,要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人格。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https://img.taocdn.com/s3/m/5eefff0a67ec102de2bd89f6.png)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
”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https://img.taocdn.com/s3/m/fd310edc9b89680203d825e6.png)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
”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https://img.taocdn.com/s3/m/80603efd02d276a200292eca.png)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
”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https://img.taocdn.com/s3/m/41bb8c6ab7360b4c2e3f64c6.png)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
”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https://img.taocdn.com/s3/m/91bf988afab069dc51220144.png)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
”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四块糖果的读后感
![四块糖果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3ec358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1.png)
四块糖果的读后感
故事里陶行知先生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没有像一般人那样上来就劈头盖脸地一顿批评。
他先掏出一块糖果给那学生,说因为这学生按时来到了他的办公室,守时是个优点。
这就好比在一场战斗中,先给对方一颗“糖衣炮弹”,让学生一下子懵了:“啥?犯错了还有糖吃?”但这颗“炮弹”可是充满智慧的,让学生紧张的情绪一下子放松不少,还可能在心里琢磨:“原来我还有值得被肯定的地方啊。
”
接着又掏出一块糖,说这学生在他制止打人行为时就住手了,这是尊重师长的表现。
这时候,我感觉那学生心里估计像坐过山车一样,从犯错后的害怕慢慢变得有点小惊喜和小惭愧了。
他可能想:“我打人是不对的,老师却还能看到我这点好。
”
最后一块糖,陶行知先生指出他的错误,打人毕竟是不对的,这时候那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就像被春雨滋润后的幼苗,知错能改地茁壮成长。
从这个故事里,我明白了教育真不是简单地教训人。
陶行知先生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用四块糖果把一次可能充满硝烟的批评教育,变成了一堂充满温情和智慧的成长课。
要是我以后当老师或者教育自家孩子,可得好好学学这种“给糖式”的教育,多去发现对方的闪光点,用鼓励和引导让错误变成成长的阶梯,而不是一竿子把人打死。
这四块糖果啊,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教育的大道理,就像四颗璀璨的小星星,照亮了教育者前行的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宽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故事,但是每看一次都会有新的感悟,今天智学小编还是想分享给大家。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学校教育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教育,甚或关于人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