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说明:生理学课程主要讲解以人体为主的生命活动内在规律和机制,配合生理学实验,使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解剖结构、功能活动和生理机制。
增加对人体卫生、保健、预防疾病的知识。
课程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板书,文字说明,图片以及动画,配以教师的讲解。
以求把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师讲授技巧结合一体,达到深入浅出,教与学都轻松的目的。
全部课程的信息量大,课堂教学学时需要72-76学时。
教材: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二版)王玢,左明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绪论(2学时)第一章神经和肌肉的一般生理(10学时)第二章神经系统(16学时)第三章感觉器官(6学时)第四章血液(2学时)第五章循环系统(8学时)第六章呼吸(6学时)第七章消化和吸收(6学时)第八章能量代谢和体温(4学时)第九章尿的生成和排出(6学时)第十章内分泌(6学时)第十一章生殖(2学时)第十二章生长与发育(4学时)绪论(2学时)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急性实验法1、在体实验(in vivo)2、离体实验(in vitro)(二)慢性实验三、生理学的研究层次1. 整体水平2. 器官、系统水平如:心脏、血压3. 细胞分子水平如:细胞培养、递质测定四、生理学的研究进展五、如何学好生理学第一章神经和肌肉的一般生理(10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可兴奋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的原理。
2、掌握细胞上的信息传导及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及机制。
3、了解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及收缩的外部表现4、了解影响生物电和细胞信息传递的因素。
第一节刺激和反应一、刺激和反应二、兴奋和兴奋性三、刺激引起反应的条件在受刺激的组织、细胞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的条件下:1、刺激强度:2、刺激作用时间3、强度变化率四、强度---时间曲线阈强度阈刺激阈上刺激阈下刺激基强度时值的概念五、兴奋性的指标1、阈强度2、时值六、兴奋性的变化一)、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1、绝对不应期2、相对不应期3、超常期4、低常期二)、阈下总和1、空间总和2、时间总和第二节神经和肌肉的生物电现象*生物电的发现一、损伤电位:(injury potential)。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理论教学 学习指南
课程导学1.理论讲授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生理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理论知识讲解时非常注重引入实际生活案例,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讲解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几种作用力时,联系各种组织水肿的实例;讲解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时,联系临床上的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机理等等,这些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培养学生对生理现象思考的习惯,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考卷当中,也适当引入这方面的试题,考核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
2.理论讲授与科学发现相结合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现有的理论知识都是昔日的科学实验结果,在讲授这些知识时,并不是局限于知识本身,而非常注重引入科学发现的过程。
例如第一个激素促胰液素的发现,第一个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发现等等,这些鲜活的科学故事不仅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到科学的思想方法,领悟科学精神。
3.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在课堂讲授时,运用各种类型的提问,例如知识类、理解类、应用类、分析类、综合类等,来启发学生思考,调节课堂节奏,活跃课堂气氛,明显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效率。
4.基础性、综合性和设计创新性实验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实验课中,要求学生在基础和综合性的经典实验基础上,进行一次自主设计实验。
学生以研究小组形式,从查阅资料,确定实验项目,制定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材料到实验结果的处理,实验报告的书写都由自己来完成,教师只给予相应的指导。
这种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另外,组织学生参观生理学科研实验室,介绍正在进行的科研内容及国际动态,提高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学研究。
有些参加生理学科研的一些本科生在毕业前已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附:本科生参与发表的科研论文)。
5.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选用丰富的图片和动画展示教学内容,并配合科教录像,加深、拓宽学生的认识水平;利用blackboard课程网络平台,将课程资源上网,鼓励学生课外自主学习;除亲自操作的实验外,备有模拟实验软件系统,学生可进行模拟实验,提高学习效率。
《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动 物生理学相关实际问题,具备从 事动物生理学及相关领域研究的 基本能力。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 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职业素养。
课程安排与考核方式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实验教学 则通过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
突触传递
突触的结构、化学传递和电传递机制,神经 递质的种类和作用。
神经纤维传导
神经纤维的分类、结构和功能,动作电位的 产生和传导机制。
反射弧和中枢神经系统
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 和功能分区。
内分泌系统激素分泌和调节机制
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肽类激素、胺类激素和类固醇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呼吸系统生理功能及调节机制
呼吸器官结构与功能
阐述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
呼吸运动
分析呼吸运动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探讨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气体交换
阐述肺泡与血液之间、血液与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及其影响因 素。
循环系统生理功能及调节机制
心脏生理
探讨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心脏的泵血功能以及心脏活动的调节 机制。
胎儿期发育
胚胎在子宫内继续发育,各器官系统逐渐完善, 具备基本生理功能。
影响因素
遗传、环境、营养和疾病等因素均可影响动物的 发育过程,可能导致发育异常或疾病发生。
07
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实验一:动物细胞观察与鉴定
01
实验目的
掌握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一、目的与要求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是高等师范学校的一门必修专业课,是动物学、组织解剖学与生物化学的后继课程。
它研究的对象是人和动物体的机能。
目的和要求:1、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地阐述生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有机体的主要生理过程与机制、活动规律与调节,从机能方面认识人和动物机体。
2、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设计能力。
生理学教学应以学生主体,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的一些设想:1、进行教学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学科体系;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2、处理好学科各章节的内容,把握经典知识与现代知识、宏观知识与微观知识、多学科间知识交叉的关系。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生产、医疗实际,联系中学生物中生理卫生实际,联系生理学研究的实际。
二、课程安排章节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总计内容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生理感觉血管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泌尿内分泌生殖生长发育讲授学时2810328442432254实际学时693933339三、讲授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一、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二、生理学的发展简史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节稳态及机体机能的调节一、内环境及稳态的概念二、机体机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三、机体机能的自动控制原理:正反馈、反馈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动能一、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动能第二节细胞膜的跨膜信号传递功能一、受体—通道耦联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传递二、受体—G蛋白—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传递系统三、酪氨酸激酶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传递第三节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一、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三、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第四节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一、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二、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三、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耦联四、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生理第一节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一、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和神经的营养作用二、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1、突触的结构和种类2、突能的传递、兴奋性突能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能后电位三、神经递质和受体1、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2、神经递质种类3、受体第二节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一、反射、反射弧和反射中枢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三、兴奋在中枢传播的特征四、中枢抑制: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一、感受器1、感受器的分类2、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作用二、丘脑及感觉投射系统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机能第四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骨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骨髓前角运动神经2、肌紧张及姿势反射二、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三、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四、基底神经节、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第五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内脏神经系统二、骨髓、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三、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四、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关系第六节脑的高级功能一、学习和记忆二、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和一侧优势三、脑电图和皮层诱发电位四、觉醒和睡眠第四章感觉器官第一节视觉器官一、眠的折光功能及调节1、眠折光机能及调节2、眠折光异常二、眠的感觉机能1、视网膜结构及视觉二元理论2、视扦细胞的光化学反应及感受器电位3、色觉三、视网膜的信息处理第二节听觉器官一、人耳的听阈和听域二、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1、耳蜗的结构2、基底膜震动的行波理论和毛细胞的感音换能作用3、耳蜗的生物电现象第三节前庭器官一、前庭器官的功能二、眠球震颤第四节其它感受器嗅觉、味觉、皮肤感觉感受器第五章血液第一节体液与内环境一、血液与内环境二、血液的功能第二节血液的组成与特性一、血浆的理化特性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第三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一、血液的凝固二、纤维蛋白溶解第六章血液循环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动周期的概念二、心脏的泵血过程与原理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四、心脏泵血功能的自身调节第二节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心肌的生理特性一、心肌的生物电现象1、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式2、窦房洁P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二、心肌的生理特性1、自动节律性2、兴奋性3、传导性第三节血官生理一、血血流阻力与血流量二、动脉血压的成因及影响因素三、静脉回流与静脉血压四、微循环及组织液、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1、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中枢2、心血管反射:减压反射二、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和去早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第七章呼吸第一节呼吸运动与肺通气一、呼吸运动二、肺通气原理1、肺扩张和回缩的结构基础2、肺通气的动力3、肺通气的阻力三、肺通气量第二节肺换气一、气体交换原理二、气体在肺的交换第三节气体在血液的运输一、氧的运输1、几个重要的概念2、氧离曲线二、二氧化碳的运输第四节呼吸节律的形成及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呼吸节律的形成二、呼吸运动的调节,主要是血液中的化学万分对呼吸运动的影响第八章消化和吸收第一节概述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二、消化脉的分泌功能三、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及其特点四、胃肠激素第二节胃内消化一、胃液的分泌及其研究方法二、胃的运动第三节小肠内消化一、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分泌二、小肠的运动第四节吸收一、吸收的部位及机制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第九章能量代谢和体温第一节能量代谢一、能量的来源与利用二、能量代谢的测定第二节体温调节一、体温、产热与散热二、体温调节机制第十章排泄第一节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一、肾的功能解剖二、肾血液循环的特点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二、有效滤过压第三节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及其调节一、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方式二、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三、泵生成的神经——体液调节第四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一、肾髓质高渗区的建立和维持二、尿液的浓缩和稀释第五节肾血浆清除率第十一章内分泌第一节概述一、内分泌、激素的概念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三、激素作用的机制第二节下丘脑与垂体的内分泌功能一、下丘撤职的内分泌机制二、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三、垂体的内分泌功能第三节其它内分泌腺一、甲状腺二、肾上腺三、胰岛第十二章生殖第一节男性生殖一、睾丸的生精作用第二节女性生殖一、卵巢的生卵作用二、卵巢的内分泌机能三、月经周斯及其激素的调节第十三章生长和发育第一节整体的生长第二节人体各器官的发育第三节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第四节青春期一、青春期的概念及特点二、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特点三、青春期生理卫生四、主要参考书1、《生理学》第五版,姚泰等编,2001、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罗勋大纲版
1. 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及其机能调节的主要方式:生理学所描述的是有机体“活”的组织或器官、细胞核分子的生命活动现象或生理活动,茹机体的循环、呼吸、消化和生殖等活动。
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及特点:(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从而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其调节基础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2)体液调节:机体的某些细胞能产生某些特异性的化学物质,经血液循环运输调节全身各处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其调节方式是激素。
特点: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局部的细胞、组织、器官本身自动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作用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部,有利于维持机体细胞自稳态。
2.稳态homeostasis :指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内环境中各种物质在不断变化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这种动态平衡状态就叫做稳态。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内环境相对恒定的生理意义: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经常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处于动态的相对恒定状态中。
因此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一旦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遭到破坏,机体将出现病态。
3.神经肌肉街头neuromu scular junction:运动神经元和骨骼肌纤维间的突触。
也称运动终板motor end plate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产生机制:简洁回答生物电现象bioelectricity:指生物细胞膜在安静状态和活动时伴有的电现象。
静息电位:处于静息状态下的细胞内、外侧所存在的电位差称之。
特点:①在大多数细胞是一种稳定的直流电位。
②细胞内电位低于胞外,即内负外正。
③不同细胞静息电位的数值可以不同。
产生机制:要在膜两侧形成电位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膜两侧的离子分布不均,存在浓度差;②对离子有选择性通透的膜。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六册第四章“我们身体里的秘密”。
本章主要介绍人体及动物的生理结构与功能,包括人体的主要器官、人体的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人体的运动系统和消化系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知道骨骼、肌肉和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
2. 让学生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知道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
3. 培养学生对人体生理学的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难点: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人体各器官的协同工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体模型、消化系统模型、PPT、视频资料。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同学,发现他们在运动时的变化,引发学生对人体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知识讲解:使用PPT和模型,讲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骼、肌肉、关节)和功能,消化系统的组成(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胰腺)和功能。
3. 例题讲解:播放视频资料,展示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让学生了解各器官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人体生理学的问题,让学生现场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人体在运动和消化过程中的协同工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人体运动系统:骨骼、肌肉、关节消化系统: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胰腺七、作业设计1. 画出人体运动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结构图,并标注各部分的功能。
2. 写一篇关于人体生理学的小短文,可以描述一个人在运动和消化过程中的体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知识。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案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案第一章:人体的基本组成1.1 细胞:介绍细胞的概念、类型和功能,重点讲解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2 组织:介绍组织的概念和分类,重点讲解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的结构特征和功能。
1.3 器官:介绍器官的概念和分类,重点讲解心脏、肺、肝脏、肾脏等主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1.4 系统:介绍系统的概念和分类,重点讲解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主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二章:人体的生理功能2.1 神经系统的功能: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重点讲解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的工作原理。
2.2 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介绍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重点讲解激素的作用和内分泌腺的结构与功能。
2.3 消化系统的功能: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重点讲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吸收和排泄。
2.4 呼吸系统的功能:介绍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重点讲解肺通气、气体交换和呼吸调节。
2.5 循环系统的功能:介绍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重点讲解心脏泵血、血管结构和血液运输。
第三章: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3.1 生长发育:介绍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和规律,重点讲解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器官发育和青春期发育特点。
3.2 骨骼系统:介绍骨骼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生长发育,重点讲解骨骼的结构、分类和功能。
3.3 肌肉系统:介绍肌肉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生长发育,重点讲解肌肉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3.4 生殖系统:介绍生殖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生长发育,重点讲解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殖过程。
3.5 青春期生理变化:讲解青春期生理变化的特点,包括第二性征、月经、遗精等,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变化。
第四章: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4.1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介绍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重点讲解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4.2 内分泌调节:介绍内分泌调节的基本原理,重点讲解激素的作用和内分泌腺的调节功能。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0905127B课程名称: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英文名称:Animal Physiology Experiments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总学时:33总学分:1适用专业:生物科学(检验与检测方向)二、实验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一)实验性质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是高等院校生物教育专业主要专业课之一,也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是本课程的先修课程。
该实验课与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理论课程同步进行,主要学习在人体及动物体上进行实际实验的方法和技术,包括解剖和生理两方面的内容,其中组织解剖是基础,生理功能是重点。
(二)实验目标与任务课程教学目标在于通过实验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从实验中观察到的生理现象或效应,可加深对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理论知识的直观理解,为后续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掌握临床操作技能和开展科学研究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课堂教学等环节培养学生扎实的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与意识,支撑专业学习成果中相应指标点的达成。
三、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主要以活体动物或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材料为研究对象,采取急性离体和在体实验的实验方法,主要利用急性分离、离体灌流等实验技术设计动物生理学的实验内容,用以验证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
大部分实验是以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操作为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及操作技能,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动手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通过计算机对实验结果的处理、统计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书写规范的实验报告,使学生初步掌握撰写科技论文的基本方法。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四种基本组织【实验类型】演示性【目的与要求】联系机能了解被覆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分布;观察并了解结缔组织的共同特征,并联系机能了解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分布;比较观察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三种肌纤维的结构特点;观察神经元的结构特点及尼氏体的形态与分布;观察有髓神经纤维的的形态结构;识别并比较观察各种血细胞与血小板的形态特征。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4版)
2015年8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成书过程
03 教材目录 05 作者简介
目录
02 内容简介 04 教学资源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4版)》是由左明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5年8月27日出版的“十二五”普通 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iCourse•教材。该教材适用于医学临床、基础、检验、预防、护理、口腔、药学 等专业的本科生或长学制学生使用。
该教材共十六章,包括细胞膜的功能结构和跨膜信号通讯、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突触传递和突触活动的调 节、骨骼肌和平滑肌细胞生理、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血液循环、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内分泌、生长发育。
成书过程
修订情况
出版工作
该教材依据教材使用者对《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3版)》缺点、错误提出的修改和建设性意见,对所涉及的 内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和调整,并在一些章节中更新了内容。
教材目录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教学资源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4版)》的数字课程与纸质教材一体化设计,数字课程涵盖名词解释、难点剖析、教 学视频、教学课件、知识扩展、彩色插图、练习题及答案等,索引内容以二维码形式呈现在书中。
作者简介
左明雪,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编《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等 教材。
该教材由左明雪担任主编。参与该教材的修订的有:华东师范大学周绍慈、陈汝艳、翁恩琪、封茂滋、杨莉、 刘赟、曹晓华,北京师范大学魏开元、张启元、左明雪、彭卫民。
2015年8月27日,《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4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细胞和分子生理,主要内容包括细胞膜信号及跨膜信号转导、神经元的兴奋 和传导、突触和突触活动的调节及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生理;第二部分讲述神经与生殖和生长发育,主要内容 包括神经、感觉器官、血液、血液循环、呼吸、能量代谢、消化、排泄、内分泌、生殖和生长发育。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案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掌握细胞的组成和生命活动过程。
2. 掌握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包括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理解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3. 了解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掌握激素调节的作用和机制。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人体生理现象,提高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及其功能3. 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调节方式4. 激素调节的作用和机制5. 人体生理现象的分析与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及其功能,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调节方式,激素调节的作用和机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人体生理现象,提高学生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认识。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深入理解人体生理学的知识。
4.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人体生理现象,增强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细胞基本结构和功能、人体器官系统及其功能、生理功能调节方式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4.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人体生理现象方面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的教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 课件:制作精美、直观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体生理学知识。
3.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案例,拓宽视野。
5. 辅导资料:提供相关的辅导资料,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安排: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课时)2. 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及其功能(4课时)3. 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调节方式(2课时)4. 激素调节的作用和机制(2课时)5. 人体生理现象的分析与应用(2课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及其功能,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调节方式,激素调节的作用和机制。
广西民族大学化生学院-第一学期专业基础课课程大纲之人体及动物生理学doc资料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Human and Animal Physiology【课程编号】BJ27211【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数】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生物学等【学时数】82 【编写日期】2010年6月6日【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一、教学目的、任务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在人体及动物生命活动中国的集中体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人体及动物生命活动规律及调控机制以及与环境相互关系有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的认识,牢固掌握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对学科未来发展趋势有所了解;使学生掌握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原理,在此基础上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专业实验技能、科学态度、综合应用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方面受到初步训练;是学生能够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自觉运用所学的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认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动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生物科学不断发展的要求。
同时生理学又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的理论和概念与自然科学的其他学科一样,都是根据实验或观察而获得的,本课程欲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生理学常用仪器和生理信号计算机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掌握生理学实验活体解剖技术和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了解获得生理学知识的科学方法,验证生理学的某些基本原理,使学生逐步提高对实验所出现的各种生理现象和情况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在科学工作中的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和严谨的作风。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掌握人体和高等动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即器官、组织和细胞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活动规律、产生机制、调节方式及其过程,以及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生命活动的影响。
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神经系统对机体活动的总体调控、血液的组成及其作用机理、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排泄、内分泌活动的机理和规律;学会用生理学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含课程思政元素)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含课程思政元素)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英文):Human and Animal Physiology课程代码:09S1124B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适用专业:生物科学课程学时:32课程学分:3先修课程:动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选用教材:1.《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
参考书目:1.《细胞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2。
2.《动物生理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
二、课程简介《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及动物机体基本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信息学专业核心课。
通过《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体及动物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包括行为、各器官系统、细胞及其组成物质分子在内的活动变化与机制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了解《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理论在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中的作用;了解《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及该学科发展的前沿热点问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打下初步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技能和素养。
1.知识目标:掌握人体及动物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其发生的过程,掌握主要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从整合生理学的角度理解各系统、器官之间的功能联系;理解体内外环境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组织器官和整体动物对体内外环境变化的应答反应;理解环境-动物体-器官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农畜各项生理功能对其生长、发育、健康、生产性能等的影响。
2.能力目标:增强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研究兴趣,善于对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利用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中的知识点以及知识的系统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安排教学内容,初步具备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为进一步的生理学前沿知识的学习或从事生理教学科研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人体及动生实验教学大纲解读
生命科学学院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目的生理学实验课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使其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了解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进而掌握攻取生理学知识的技能,提高在生理学实验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和作风。
通过生理学实验,也起到了验证、复习和巩固,以及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作用。
使学生懂得生理学知识来源于生理学实验,即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的重要意义,并为后继课程的实习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学习方法指导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操作步骤及方法。
复习相关理论内容,理解实验原理,预测各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
●各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实验课一生理学实验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3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生理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2.熟悉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3.学习生理信号的采集记录与处理方法。
4.学习设置不同的刺激方法与参数的方法。
【教学内容】学习使用生理学常用实验仪器。
实验课二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3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蛙类动物单毁髓与双毁髓的方法。
2.学习并掌握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教学内容】1、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2、检验标本的活性。
实验三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3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电刺激器、生理信号放大器和计算机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
2.学习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3.学习肌肉实验的电刺激方法与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
4.观察刺激强度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教学内容】1、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2、设刺激器,记录骨骼肌收缩曲线。
实验四骨骼肌单收缩的分析(3课时)【教学要求】1、观察骨骼肌单收缩的过程。
2、分析骨骼肌单收缩的3个时期。
3、比较直接刺激肌肉征收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其收缩曲线有何不同。
【教学内容】1、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理论教学
一、教学目标
在了解人体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掌握人体及哺乳动物生理学的基本原则。
理解机体的工作原理,即生命活动的过程,特别是机体适应于内外环境变化的调控过程,涉及从分子到整体的多水平研究的整合。
充分认识到生命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规律,以及生命体各部分之间的协调统一性。
并通过对人体功能的了解,科学和自觉地维护自身健康。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2学时
主要内容:
1. 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2. 内环境及稳态。
3. 生命活动的调节
1)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2)反馈系统:负反馈,正反馈。
教学要求: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以及体内控制系统。
理解和掌握内环境、稳态和负反馈的概念。
重点、难点:内环境及稳态的概念,负反馈和正反馈系统。
第二章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3学时
主要内容: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离子通道和载体。
3.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钠钾泵等离子泵),继发主动转运。
4.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
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物质跨膜转运各种方式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钠钾泵的工作原理和重要作用。
第三章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细胞膜的电生理学 3学时
主要内容:
1.静息电位:K+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Na+平衡电位,不应期,不衰减传导。
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细胞膜静息电位的形成和维持以及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机制。
重点和难点: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机制。
第四章突触传递和突触活动的调节 6学时
主要内容:
1.神经-肌肉接头的信号传递:终板电位,量子释放(微终板电位)。
2.神经元突触:突触的分类和结构,突触传递,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活动的调节(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中枢递质。
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神经-肌肉接头的信号传递过程,区分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理解突触抑制的作用方式。
了解中枢递质种类。
重点:神经-肌肉接头的信号传递过程。
难点:突触抑制。
第五章骨骼肌生理——肌肉细胞生理学 3学时
主要内容:
1. 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2.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耦联,肌丝滑行学说,横桥周期。
3.骨胳肌收缩的机械特性:单收缩和强直收缩,肌肉长度-张力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骨骼肌细胞超微结构和骨骼肌收缩的机械特性,理解和掌握骨骼肌收缩原理。
重点: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难点:横桥周期,肌肉长度-张力关系。
第六章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6学时
主要内容:
1.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牵张反射(腱反射和肌紧张),腱器官反射,脊休克。
2.脑干对姿势和运动的控制:去大脑僵直。
3.脑的高级功能:脑电图,学习和记忆。
教学要求:了解脑的高级功能。
掌握脊髓及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重点:牵张反射。
难点:去大脑僵直。
第七章感觉器官 4学时
主要内容:
1.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适宜刺激,换能和感受器电位,适应。
2. 视觉器官:眼的折光成像系统和调节,视网膜视杆系统和视锥系统,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暗适应和明适应。
3. 听觉器官: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耳蜗对声音的感受和分析:基底膜的频率分析,毛细胞的换能,微音器电位。
教学要求: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视觉和听觉感受器的功能和换能机制。
重点: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视杆和视锥系统的特点,暗适应,耳蜗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难点:视色素的感光机制,听毛细胞的感音机制。
第八章血液 2学时
主要内容:
1.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血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
2.血液凝固:凝血因子,凝血过程:内源性激活途径,外源性激活途径。
3.血型与输血原则: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交叉配血试验。
教学要求:了解血液的基本组成,红细胞生成的原料和调节因素,Rh血型系统。
理解血液凝固与抗凝。
掌握血液的理化特性,血细胞的数量,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生成的调节,ABO 血型系统和输血原则。
重点: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及生成调节,ABO血型系统。
难点:血液凝固与抗凝。
第九章血液循环 11学时
主要内容:
1. 心肌生理特性
1)兴奋性:心室肌细胞(工作细胞)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有效不应期,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静息电位,钠通道活性),窦房结(自律细胞)动作电位;
2)自律性:影响窦房结细胞自律性的因素(最大复极化电位与阈电位水平,自动去极化速率);
3)传导性:特殊传导系统,房室延搁,缝隙联接;
4)收缩性:钙诱导的钙释放,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收缩的全或无特性,收缩力的影响因素(异长调节与等长调节);
5)心电图。
2. 心脏泵血功能
1)心动周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心房收缩期;
2)心输出量调节:心率,搏出量;
3. 血管生理: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组织液的生成,血脑屏障。
4.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减压反射,心肺感受器反射;
2)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教学要求:了解心电图各波的意义。
理解和掌握心肌的生理特性,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静脉回心血量及影响因素,组织液的生成,血脑屏障,心脏泵血功能及调节,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重点: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脏的泵血功能及调节,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难点:心肌的生理特性。
第十章排泄 4学时
主要内容:
1. 肾的结构和功能:肾在维持机体稳态中的重要作用,肾的结构组成和肾血流量的调节。
2. 尿生成
1)肾小球的滤过:滤过膜,有效滤过压;
2)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近端小管对Na+、水、HCO3-和葡萄糖的重吸收及对H+的分泌,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及对H+的分泌;
3)尿的浓缩和稀释:肾髓质渗透梯度,逆流倍增和逆流交换。
3. 尿生成的调节:肾交感神经,抗利尿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心房钠尿肽。
教学要求:了解尿生成对维持机体稳态的意义。
理解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机制。
掌握尿生成过程及尿生成的调节。
重点:尿生成过程和尿生成的调节。
难点: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机制。
第十一章呼吸 4学时
主要内容:
1. 肺通气与肺换气:通气原理,胸内负压,每分通气量/肺泡通气量,解剖无效腔,呼吸膜的组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2.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离曲线,波尔效应,二氧化碳解离曲线,何尔登效应
3. 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1) 呼吸中枢(延髓、脑桥);
2) 肺牵张反射:肺扩大和肺缩小反射;
3)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外周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
教学要求:了解呼吸中枢,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肺牵张反射。
理解和掌握肺通气与气体交换原理,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机制,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重点:胸内负压,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氧气的运输,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难点: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