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虎门销烟

合集下载

8虎门销烟

8虎门销烟

8虎门销烟教学目标:1.指导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借助词典理解词语。

练习朗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搜集有关林则徐和虎门销烟的背景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2.在预习的基础上,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感受虎门销烟时的壮观场面,初步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3.练习复述销烟的经过,模仿第二自然段,用先、再、然后写一个片段,要求写清楚、具体。

4.指导写字:寨教学过程:一、导入1、180年前,中国出现了一位了不起的人,他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就是林则徐,他做的那件震惊中外的事情就是虎门销烟。

2、板书课题,知道虎门是地名。

学习生字:销,理解意思本意是溶化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在这里是销毁的意思。

这里销毁的烟是指鸦片。

鸦片是一种毒品,说说课前了解到的鸦片的危害。

二、初读1、学习词语收缴一旦粮食铁锅废渣卷发咆哮嚣张销毁历史值得村寨盐巴彻底千斤欺辱水泄不通震惊中外指名读说说理解的词语识记生字:寨销毁侮指导写字:寨2、自读课文,指名读二、学习课文1、哪一节写到了销烟的过程,请再读一读,看看林则徐是怎么销毁鸦片的。

2、写了销烟的经过。

写的很清楚、具体,其中表示顺序的词语值得学习。

请圈出来。

交流板书:先撒再抛然后倒3、林则徐是怎么销毁鸦片的?同座位互相说说,指名说,评议4、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老百姓们激动得跳哇,叫哇,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

介绍背景:刚刚我们已经知道鸦片的危害。

既然鸦片是毒品,有这么大的危害,为什么外国人还要把鸦片卖给中国人呢?当时的中国是个大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西方国家看到中国有这么丰富的资源,都想占为己有。

为此他们就发动了鸦片战争。

鸦片这么能打战呢?他们把鸦片运到中国,卖给中国老百姓,老百姓整天吸食鸦片,不去工作,不去劳动,国家就垮了,最重要的,鸦片毒害人的灵魂,吸食鸦片的人意志萎靡,不战而败,这就是鸦片战争。

此时,林则徐为国销毁鸦片,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8虎门销烟

8虎门销烟

8.虎门销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3.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理解虎门销烟的主要经过。

教学难点:读懂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学习了第二单元的课文,我们记住了很多我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如:①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②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③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④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2.是的,1839年6月3日的虎门销烟(板书),也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让我们一起读好课文的第一小节。

(出示朗读)3.之所以值得纪念,是因为它有着伟大的意义。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谁能来说说?(相机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指导朗读。

)板书:伟大壮举理解“伟大壮举”。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词,“举”是举动、行为的意思,那么什么是“伟大壮举”呢?相信你弄懂了“壮”的意思就能明白这个词了。

这里有几个解释,谁来选?)请你连起来说说“伟大壮举”的意思。

4.过渡:虎门销烟究竟壮在哪里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历史,走近这一伟大壮举。

二、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轻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圈划,哪些字词句写出了虎门销烟的“壮”?(1)第一句:这一天,天气晴朗……分外壮丽。

①“天时”、“地利”——壮观。

②“分外”什么意思?说说近义词。

(特别、非常、格外)标记在书上。

天还是那样的天,海还是那样的海,树还是那样的树,为什么今天在人们的眼里就显得分外壮丽呢?(不同往日,将要发生一件大事——销烟,令人高兴)(讲述:其实景物本身并没有变化,但它们却会因人们的心情而变化。

风吹得小树哗哗地响,伤心透顶的人会说“小树哭了”,心情愉快的人会说“小树笑了”。

简简单单的一句环境描写也能揭示人们的心情,这就是环境描写的魅力。

8、虎门销烟

8、虎门销烟
(2)开头、结尾又写了什么呢?指名读,分别找一个词概括:值得纪念、伟大壮举。(板书:伟大壮举)
(3)重点理解“伟大壮举”。(师:“举”是举动、行为的意思,那么什么是“伟大壮举”呢?相信你弄懂了“壮”的意思就能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出示词条,选义项,释词。
1、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次伟大壮举呢?默读第2自然段,划出能表现“壮”的词语或句子。
小结:(课件出示图片)自18世纪开始,英国就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赚取白银。到1838年已增至400万斤一年,中国流失白银达1亿两,造成清政府财政严重困难,百姓极度贫困。士兵吸食鸦片后战斗力日渐减弱,做工种地的吸食鸦片后劳动能力日益丧失,甚至失去生命。英国政府深知鸦片的危害,他们禁止本国人吸食鸦片,却别有用心地支持不法商人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无数的中国家庭因此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威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出来一位民族禁烟英雄——林则徐,他被当时的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在虎门海滩上将收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
(4)指导朗读: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外国商人。”
(1)“彩旗林立”、“身着朝服”、“文武官员”说明什么?
(2)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还要邀请外国商人?)
交流:打击贩卖鸦片的不法商人,维护中国人的尊严,我们就是要告诉他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8、虎门销烟
课 时 教 学 案
学校:
姓 名
学 科
语文
年级班

课 题
8、虎门销烟
课 时
2-1
பைடு நூலகம்课时
教学
目标
基础性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8 虎门销烟|苏教版 (共14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8 虎门销烟|苏教版 (共14张PPT)


互相议一议。
1839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沸腾起来 了。城门边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 纷纷前来观看……老年人边听边点头, 笑呵呵地捋着胡须;青年人兴奋地挥 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 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
作业:
1、你还知道哪些民族英雄,把 他们的事迹讲给同学们听。
2、收集一两个林则徐的故事, 课后跟同学们交流。
广州城为什么沸腾起来?
场面描写就是对某一特定时间和地 点内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
• 老人——神态:笑呵呵 • 青年人——动作:挥拳头 • 孩子们——语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
快到虎门滩去看哪! • 典型人物 典型特点 • 沸腾场面(表达百姓兴奋、激动的心情)
• 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一般。形容人 聚集的多。
( )箱鸦片。 • 4、用给题目加时间、地点、人物等的方
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 5、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壮”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 : A.健壮有力。 B.伟大、有气魄。 C.增加勇气或力量。 你认为“壮举”的“壮”的意思 应该选
择( B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主探究
• 1、读第一段,画出人们听到消息后的不 同表现。
• 2、这段话分别描写了几种人的表现?从 人物的哪几方面写的?
• 3、这段场面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 气氛?
• 4、你觉得应该怎么读本段,请试着读一 读,读后谈谈你的感受。
比喻情绪高涨或事物蓬勃 发展。
1839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沸腾起来了。城 门边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观看。有的 人大声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照皇上御旨, 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 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 人边听边点头,笑呵呵地捋着胡须;青年人兴奋地 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 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 虎门滩去看哪!”

8、虎门销烟

8、虎门销烟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赶来观看?(关心此事、禁烟愿望强烈)
(3)指导朗读。
这个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a\“彩旗林立”、“身着朝服”、“文武官员”说明什么?(事件重大,场面隆重)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个事件的“壮”?
“这个天……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
因此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入到这一历史事件中,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课堂上再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来深入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当学生沉浸于虎门销烟的壮举中,沉浸于林则徐的英勇斗争精神中时,我及时总结,林则徐虎门销烟,震惊中外,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人们永远地记住了他和他的。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想说的?此时此刻,面对林则徐,你还有什么想说的?由于学生已经预习,对鸦片的危害已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过渡:大家想看看这大快人心的一幕吗?
三、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1、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进入十九世纪的虎门,去观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场景。
观看视频,说说自己的想法。
2、过渡:你想亲自去感受一下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先过生字关)
出示生字词:
历史值得虎门寨盐巴销毁响彻二百多万斤欺侮
收缴一担锅烟渣卷进咆哮嚣张
三、作业设计:
完成习字册描红

8 虎门销烟

8 虎门销烟
8、虎 门 销 烟
鸦片又叫阿片,俗称大烟,源于罂粟植物 蒴果,其所含主要生物碱是吗啡。鸦片因产地 不同,呈黑色或褐色,味苦,气味强烈。生鸦 片经烧煮和发酵,可制成精制鸦片,呈棕色或 金黄色。吸食时散发香甜气味。 鸦片最初是作为药用,目前在药物中仍有 应用,如阿片粉、阿片片、复方桔梗散、托氏 散、阿桔片等,主要用于什么说虎门销 烟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任务: 1、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 的壮举?结合相关词句谈谈你的体 会。 2、从本课你学到哪些写作方法。 3、如果你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你 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4、复述课文。
8、虎 门 销 烟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虎门销烟的过程及意 义。 3、学习本课写作方法。
题写一段话。
任务: 1、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的 壮举?结合相关词句谈谈你的体会。 2、从本课你学到哪些写作方法? 3、如果你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你会 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4、复述课文。
人多而广 仪式隆重
销毁的鸦片多
中国人民是 不可欺侮的!
1839年6月3日
林则徐
虎门销烟
小练笔:
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
鸦片的危害
英国的鸦片贩子在中国受到热捧,沿海官兵 甚至出动兵船在近海与毒贩交易,再由兵船运回内
陆,开设烟馆倾销毒资全是国民所为。毒贩如蝇群而来, 除了英国,美国也从土耳其向中国输入鸦片,俄国从中 亚向中国北方输入鸦片。鸦片输入的急剧增加,造成中 国白银大量外流。据统计,1820-1840年间,中国外流 白银约在1亿两左右。由鸦片大量输入而引起的白银不 断外流,已开始扰乱清王朝的国库和货币的流通,使清 朝的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更为严重的是鸦片的泛滥极 大地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若是任其发展下去,必 将使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

8.虎门销烟.公开课

8.虎门销烟.公开课

8《虎门销烟》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我能朗读课文,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

我还能从课文中知道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更加热爱祖国,远离毒品。

【导学思路】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课文写了林则徐在虎门滩销毁鸦片的经过,从中我们知道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激起我们热爱祖国,与侵略者斗争到底的精神,提高我们拒绝毒品的意识。

【实践活动】活动一预习,我能行!1、我能自由读文,并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谈谈读了文章后你自己的读书收获。

活动二交流,我最棒!1、“虎门销烟是一伟大壮举。

”这一“壮”字体现在哪些方面,从文中找找语句读一读,简单说一说。

2、读读林则徐销烟方法的语句,并勾画表示销烟顺序的词语,以及销烟时的动词。

3、林则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的爱国精神深深感动着你,感动着我,看看他指挥销烟的情景,再看看他的塑像,你想说点什么?活动三展示,我自信!活动四积累,我成长!林则徐:福建人。

道光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

收缴鸦片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

他积极抵御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尊严,是一位民族英雄。

鸦片,俗名大烟,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上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力日衰,意志萎靡,当兵的失去战斗力,做工的失去劳动力,最后摧残人命。

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清朝道光年间,中国落后,政治腐败,英国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体质下降,道光皇帝听取林则徐等大臣的进谏,支持“禁烟运动”,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查办禁烟,林则徐收缴大量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活动五反馈,我收获!1、用“先……再……然后”写一句话。

2、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我想说:。

8.《虎门销烟》(完美版)

8.《虎门销烟》(完美版)
8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
烟指什么?他 是怎么来的?

虎门销烟背景资料
• 18世纪末期,英国商人开始向中国大 量输入鸦片,毒化中国,并使中国白 银大量外流,银价飞涨,财政越发困 难。当时湖广总督林则徐,眼看鸦片 危害之烈,上书朝庭,力主严厉查禁。 1838年底,清朝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为 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6 月,在虎门海滩当众焚毁缴获的鸦片2 万余箱,约237万多斤。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是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泱泱大中华,面对远隔千山万 水之遥的英国,我们失败了,中国 为什么失败了?
总 结 本文记叙了1839年6 月3日震惊中外的虎门销 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 烟的伟大历史意义,歌颂 了中国人民爱国的精神。
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
跳哇 ,叫哇,欢呼声响彻虎门
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激动得
上空。
老百姓为什么这么高兴、这么激动?
鸦片害得人——
丧失劳动力、战斗力
体力衰退
意志萎靡 家破人亡 妻离子散 穷困潦倒……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45000 50—100公斤/ 箱 40200 40000 35445 吸毒人数: 200 多万 /35 年 35000 30000 掠夺白银:3—4亿元/40年里 25000 20331 20000 12576 15000 7889 10000 4000 5000 年 0 1799年 1820年 1825年 1830年 1835年 1838年
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 着双脚的民工,1、先向灌了 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2、 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 3、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 下去。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 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 ,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8 虎门销烟》课件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8  虎门销烟》课件
苏教版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8
虎门销烟
资料宝袋
林则徐,1785-1850,中国清代爱 国政治家。主张严禁鸦片,缴获和焚毁 大量鸦片,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 第一人”所遗奏稿、公牍、日记、书札 等辑为《林则徐集》。
预习检查
1、检查自读课文情况(齐读)。 2、检查识字(指名读)。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写本课生字。 3、写一写你对身边吸烟的人的建议。
课文详解
2、本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引人入胜。
二、学习新课 学习第二自然段。 1、第一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 么作用? 运用环境描写,衬托人们当时兴 奋的心情。 2、哪些词说明来看硝烟的人多?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水泄不通。
课文详解
课文详解
二、学习新课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健步”是什么意思?间接表明 了什么? 指轻快而有力的脚步。间接表 明了林则徐硝烟的决心。
二、学习新课 学习第六自然段。
2、最后一句在结构上与意义上的作 用? 结构上与文章第一句照应,并 使文章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意义上 再次点明了虎门销烟的意义。
图解结构
8、虎门销烟
交代时间—值得纪念 观众多而广 仪式庄严而隆重 禁毒品 介绍经过 振国威 群情沸腾 销毁量大 点明意义—伟大壮举
概括主题
随堂练习
1、给下面的字加上拼音。 lín lì ) ( xiāo huǐ) ( (páo xiào ) 林 立 销 毁 咆 哮 (shuǐ xiâ bù tōng ) 水 泄 不 通 ( xiāo zhāng ) 嚣 张
随堂练习
2、读一读,抄一抄。 欺 侮 咆 咆 欺 侮

《虎门销烟》ppt课件

《虎门销烟》ppt课件

围观的群众欢呼雀跃。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 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 哮的海水卷走了。
欢呼雀跃、欢呼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 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
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
销烟整整持续了23天,二百多万斤
鸦片化为烟渣,随着潮水被卷进了咆 哮的大海之中。
“整整23天” “近两万箱鸦片”
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 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 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 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a健壮有力; •b伟大、有气魄; •c增加勇气或力量; •d中国少数民族。
“伟大壮举”的壮体现在
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 ②仪式隆重; ③销毁的鸦片数量多。
虎门销烟这一壮举, 沉重地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 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销烟 寨子 响彻
历史 盐巴 公斤
值得 摧毁 侮辱
收缴 烟渣 嚣张
担子 石锅 卷入 咆哮 水泄不通 震惊中外Βιβλιοθήκη yīng sù hua 罂粟花
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 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这一天是具有历史 意义的一天。
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从哪儿看出 虎门滩这一天很壮观、隆重?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课文总结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述了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过。 文章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 奋、大快人心的销烟场景,从侧 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的 正义之举。
补充习题
一、根据拼音,写字组词。 1、力 历 厉 2、值 直 植
二、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句中的括号内。 1、如果……就…… 2、因为……所以…… 3、不仅……还……

8.虎门销烟(说课稿)

8.虎门销烟(说课稿)

《虎门销烟》说课稿一、说教材《虎门销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文记叙了1839年6月3日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全过程,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课文共6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讲述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全过程,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大快人心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说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感受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并通过朗读来表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抗拒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精读感悟,真正领会到“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的历史意义,激起情感上的共鸣。

2、在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昂扬奋发之情,读出豪壮气势。

四、说教法抓住课文第六小节中的中心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这次销烟的伟大和壮观,并通过朗读指导来进一步的体会。

五、说教学过程1.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说说虎门销烟的时间、地点和意义,引出1——6自然段,再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这两个自然段连起来说说。

随后向学生发问:文中是用什么词来形容虎门销烟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值得纪念伟大壮举。

2.接下来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紧扣“壮”引导学生去体会虎门销烟之壮。

3.先来读第二小节。

(1)自读,思考: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画出有关句子,圈出关键词语,也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

(2)交流学生能感受到虎门的人多,从“水泄不通”可以体会出来,引导学生说说其他表示人多的词语。

老百姓、文武百官、外国商人他们的到来分别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老百姓对虎门销烟的关心,朝廷对禁烟的重视,以及想打击外国商人嚣张气焰的决心。

今天的虎门寨人特别多,场面非常壮观、隆重。

还有哪些地方看出场面隆重壮观?引出对虎门寨环境的描写,理解“彩旗林立”,然后指导学生分层次朗读,读出场面的壮观。

苏教版四上《8、虎门销烟》课文内容

苏教版四上《8、虎门销烟》课文内容

苏教版四上《 8、虎门销烟》课文内容
《虎门销烟》课文
1839 年 6 月 3 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天,天气明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格
外壮丽。

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小少,把广阔的海
滩挤得风雨不透。

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 ;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
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

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

这时候,礼炮轰鸣,群
情沸腾。

跟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撼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

只见一
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
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而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立时,
销烟池里像开了锅同样,“咕嘟咕嘟”直冒泡,发散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不计其数的老百姓激动得跳哇,叫哇,喝彩声响彻虎门上空。

销烟整整连续了 23 天,二百多万斤鸦片化为烟渣,跟着潮水卷
进了吼怒的海洋之中。

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深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猖狂气势,
它向全球表示,中国人民是不行侮辱的 !
《虎门销烟》教材简析
《虎门销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叙述了
爱国英豪林则徐顶住内外上下的重重压力,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品——鸦片集中销毁在古老的虎门寨的事情。

第1页/共1页。

8.虎门销烟总结

8.虎门销烟总结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45000 50—100公斤/ 箱 40200 40000 35445 吸毒人数: 200 多万 /35 年 35000 30000 掠夺白银:3—4亿元/40年里 25000 20331 20000 12576 15000 7889 10000 4000 5000 年 0 1799年 1820年 1825年 1830年 1835年 1838年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18 世纪末,英国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毒害中国人 民,引起清政府财政困难。1839年,钦差大臣林 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次年6月,英国发动侵华战 争,战场主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 以林则徐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以三元里人民为代 表的沿海沿江人民,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对内排斥抵抗派,破坏和镇 压人民的抗英斗争;对外妥协求和,使战争遭到 失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 《中英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这时 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 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 赤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 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 担生石灰倒下去。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 “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这时 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 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 赤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 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 担生石灰倒下去。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 “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安徽省宿州市中心小学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虎门销烟教案2苏教版

安徽省宿州市中心小学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虎门销烟教案2苏教版

8.虎门销烟【教材分析】《虎门销烟》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文章,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3日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旨在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是按故事发展顺序记叙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到五自然段具体记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大快人心的销烟场面;第六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

在叙事过程中还不惜笔墨地描述了老百姓对这件事的强烈反响,从侧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的正义之举,也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

【学情分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这段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黑暗、充满耻辱的历史对于出生于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经济腾飞年代的现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陌生:知之甚少.与抗日战争相比:一则相距年代较远:更因为关于这段历史的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影音、文学作品远远少于前者。

在和平盛世的今天有必要进行这段历史的重温和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以历史为鉴,自强不息.同时将史上鸦片为中国带来的深重危害与今天“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时代主题结合起来。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渗透思想.指导学生诵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中所叙述的情景和表达的情感,并由此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

引导学生积极获取资料,阅读语言材料,品味语言文字,整体感知,自主感悟,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义。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

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教学难点】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搜索相关的背景,资料与林则徐的光辉事迹。

8虎门销烟

8虎门销烟

8虎门销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3、了解虎门销烟的那段历史背景,认识林则徐,了解虎门的地理位置以及当时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危害。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板书课题。

学生读课题。

2、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对课文有哪些猜测?3、有意识引导到课题的意思:在虎门销毁烟(鸦片)。

我们从题目中猜测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可这是个不完整的句子,缺少了什么?随机生、师简介林则徐(投影林则徐像及简介)。

4、过渡:先让学生说谁在哪干什么。

(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 暗示学生这件事还缺少时间,具体经过也是看不出的。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读音,标出自己与老师读得不一样的地方。

2、生自读课文:标拼音,标小节,找出销烟的时间,想想课文具体讲销烟经过的是那几自然段。

3、检查生字词:出示带有生字的词,指名读,集体评议纠正。

生领读,指名检查。

销烟历史值得盐巴销毁响彻欺侮提问上述词语的理解,学生互相解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指名读课文并及时纠错。

5、理清条理:(1)齐读找到写时间的第一节(投影)。

提问这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强调“值得纪念”与“中国历史”,告诉学生像这种以时间独立成段的,就是要强调这个时间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读好这一节。

让学生加上时间再说课文主要内容。

让学生找找为什么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然后自由读一读找到的第六节(投影)。

说说哪些词语能看出这个日子值得纪念。

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说“沉重地打击…中国人是不可欺侮”。

投影有关鸦片的图片资料(重点突出危害性)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回头再读第六节。

再读第一节。

(2)交流写销烟经过的是哪几自然段。

(现在应该很容易找出来了)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小组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2、重点指导:销:左右结构,与“消”同音形近。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8 虎门销烟|苏教版 (共15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8 虎门销烟|苏教版 (共15张PPT)
“壮”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 : A、健壮有力 B、伟大、有气魄 C、增加勇气或力量。
1、你认为“壮举”的“壮”的意思 应该选
择( B )
2、“壮”在文章中体现在什么地方?
销烟前
• 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呵呵地捋着胡须;青年 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 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 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看哪!”
中国人民是不可欺 侮的!
作业
1、如今在一些地方,毒品又死灰复燃,
那它的危害都有哪些呢?
2 、我们如何远离香烟、毒品这些危害 我们生命的“杀手”,做一名阳光少年 呢?
盐巴 生石灰
45
45米

45米
撒抛 倒
溶化
销烟结果的壮景
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成千上万 的老百姓激动得跳哇、叫哇,欢呼声响彻 虎门上空。
销烟整整持续了23天,二百多万斤鸦 片化为烟渣,随着潮水被卷进了咆哮的大 海之中。
人数众多 群众沸腾
伟大壮举 仪式隆重 销毁量大
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向全世界表明:
罂 粟 花
烟 土
烟 具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危害
• 鸦片生命。19世 纪初,外国侵略者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 。因为吸食鸦片,人们辛辛苦苦挣来的 钱轻而易举地落入洋人的口袋,无数人 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国库也日渐空虚 ,甚至军队中的官兵也染上了毒瘾,大 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林则徐
虎门销烟背景资料
• 18世纪末期,英国商人开始向中国大 量输入鸦片,毒化中国,并使中国白 银大量外流,银价飞涨,财政越发困 难。当时湖广总督林则徐,眼看鸦片 危害之烈,上书朝庭,力主严厉查禁 。1838年底,清朝道光皇帝派林则徐 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1839 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焚毁缴获的鸦 片2万余箱,约237万多斤。

课件8虎门销烟(一)

课件8虎门销烟(一)

xiāo

shǐ
zhí
zhài

销毁

历史

史书

价值

村寨
yán
huǐ
chè
jīn


盐巴

毁灭



侮辱
彻底 公斤
历史 值得 闻讯 响彻 咆哮 收缴 销毁 嚣张 欺侮 应邀 分外壮丽 震惊中外 水泄不通
多音字组词


zhá ( 着火 ) o zhuó ( 着装 )


fè n fēn
( 分外 ) ( 分开 )


yīng ( 应该) yì ( 应答 ) ng


dān ( 负担 ) dà ( 担子 ) n
辨字组词
消 ( 消失 ) 销 ( 销毁 ) 历 ( 历史 ) 厉( 厉害 ) 寨 (村寨 ) 赛(比赛 )
彻 ( 彻底 ) 切( 亲切 )
侮 (侮辱 ) 诲(教诲 )
史 ( 历史 ) 吏( 官吏 )
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鸦片,俗称大 烟,用罂粟果 制成,是一种 强烈的麻醉剂, 毒瘾很大,上 瘾就不容易戒 除,这种毒品 使人体力衰弱, 意志萎靡,摧 残人的生命, 而且,价格昂 贵,往往多数 吸食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3 圈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8、虎门销烟
第一课时
【林则徐:】 (1785— 1850年),乾隆五十年 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 8月30日)出生在福建 候官(今福州市)一个下 层封建知识分子的家 庭里。1838年,任湖 广总督,他严厉禁烟, 成效卓著,为禁烟派 的代表人物。
8、虎门销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虎门销烟课文以简练的笔触,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辱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结构严谨,重点突出,记叙有叙,本文重点是销烟的经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词,理解生字词及课文。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

拒外侮的精神。

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案一挂图,录像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利用图片与相关录像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其中的历史意义。

3.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扣图引题你认识图上这位人吗?你对林则徐有那些了解?(简介林则徐)2.板书课题,解题3.引导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1.了解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2.相机出示学生有困难的生字词,帮助学生学有重点。

销寨毁泄鸦片欺侮顿时伟大壮举3.轻读课文,要求:⑴轻声练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4.检测⑴指名分段、分句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⑵结合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课文⑶通过朗读课文,你理解了那些词语?⑷对那些词有困难?(引导学生互帮互助,教师做适当的指点。

)⑸⑹三、整体掌握课文的脉络1.讨论事情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2.小组学习,讨论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指导帮助)3.师生共同讨论4.小结第一段:(1—2)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和虎门海滩的场面。

(销烟前)第二段:(3—5)具体写虎门销烟的经过。

(销烟时)第三段:(6)写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销烟后)四、总结五、作业1.抄写课后词语各三遍2.继续预习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利用相关资料认识虎门销烟的经过。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4.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教学过程:一、复旧引新1.播放录象(鸦片的危害)想一想:看了这段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提示: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容忍鸦片?(或提示:看了录象,我想说。

)2.小结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上瘾就不易戒除。

外国侵略者把鸦片贩卖到中国来,这不仅侵蚀着我们中国百姓健壮的身体,使他们无精打采,意志萎靡,做工种地的丧失劳动力,当兵的失去战斗力,还使我们中国的白银、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侵略者。

因此,我们国家的实力越来越弱,从而成为外国侵略者刀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但是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林则徐在政府支持下,突破重重压力,到虎门销烟来了。

3.指读课题二、学习新课第1—2节1.问:虎门销烟,这令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事,发生在那一天呢?齐读第一节。

2.轻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销烟的地点、人物。

3.问:林则徐是在什么地方销烟的?这一天的虎门寨与往常有什么不同?(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从“分外”这词了解销烟是件大快人心的事。

)4.让学生读课文,通过重点字词了解虎门销烟时“人多”的特点。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挤得、水泄不通)①引导学生从“一大早”了解百姓看销烟的迫切心情,这时候,老百姓回想。

②了解邀请外国商人的目的,外国商人会想:。

(了解销烟前人们激动、兴奋、着急的心情。

)感情朗读三、学习新课第3—5节1.激情过渡2.观看录象(销烟经过)3.了解销烟过程指导学生用“先……再……然后……”说出销烟的过程,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段话。

4.感情朗读第三节。

5.过渡:哦,看到这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此刻,大家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指导读第四节)6.说话训练:①成千上万的百姓会说。

②外国商人会说。

四、学习第六节齐读五、总结虎门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

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意义重大,让我们一起牢牢记住这个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1839年6月3日。

六、作业1.课后通过上网、上图书馆等途径了解林则徐以及他的故事。

2.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3.形近字比较寨()讯()销()侮()赛()汛()消()悔()寒()迅()稍()梅()拓展阅读鸦片,又叫阿芙蓉,盛产于孟加拉登第,这种东西本来可做药品,自明代起纳税进口。

后来鸦片变成了一种可供吸食的毒品,一旦成瘾,痛苦万状,身心俱损。

鸦片是用罂粟的汁液提炼而成的麻醉毒品,人们一旦吸上了瘾就很难戒掉。

天长日久,会使人骨瘦如柴,精神萎糜,如同废人。

在英国国内,买卖鸦片属于犯法行为。

但为了赚钱,英国却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1773年,英国政府给予东印度公司鸦片专卖权。

1793年,又给东印度公司制造鸦片的特权。

东印度公司利用这些特权强迫印度农民种植罂粟,低价收购,制成鸦片后由专卖局在市场上高价拍卖给鸦片贩子,让他们走私到中国。

自1800年起,鸦片开始大量输入中国。

据不完全统计,在十九世纪最初的二十年中,英国每年平均自印度向中国输入鸦片四千余箱(每箱50至60公斤)。

三十年代迅速增加,到1838-1839年激增至三万五千五百箱,鸦片占当时英国输入中国货物总值的二分之一以上。

鸦片在当时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英国鸦片贩子及东印度公司从中获得惊人的暴利。

英国最大的鸦片贩子渣甸(W.Jardine)在给他的朋友的信中承认,每箱鸦片的毛利可高达一千银元。

1800年到1840年,英国偷运进中国的鸦片不下42万箱,从中国掠走的白银至少在3亿元以上。

白银源源外流,使清朝财政陷入了窘境;又由于许多文武官吏也吸食鸦片,更给清朝统治带来严重威胁。

8、虎门销烟销烟前水泄不通彩旗林立销烟时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伟大壮举先撒盐再抛鸦片然后倒生石灰《虎门销烟》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提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在教学是要让学生深入到这一历史事件中,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然后再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来深入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这一课我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鸦片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了解“虎门销烟”的起因和经过。

体会林则徐与英帝国主义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课前我布置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将进行了交流,然后结合黑板上出示的大幅挂图找书上的词语来谈谈对虎门销烟这一事件的看法,首先让学生们感受销烟前的热闹、壮观场景,接着由学生自己读第二自然段并理解“涌”等词语,从而感受到看出场面的热闹,然后指导学生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一袋袋”、“一担担”等词语中,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齐读、知道感情读等朗读行式把气势读出来;同时这种讲解销烟的过程,最后让学生深入角色的去朗读林则徐对外国人说的话,威严的气势,也让学生扮演角色演出来而体会出销烟这一壮举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

在教学“此时此刻,面对林则徐塑像,你还有什么想说的?”这一环节时,我将话题转移给了学生:“林则徐虎门销烟,震惊中外,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人们永远地记住了他和他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的模糊,今天我们却看到了和格格不入的现象。

目前走私毒品现象依然猖獗。

一些不法分子想尽一切方法从国外贩毒运毒。

为了赚取高额的钱财,他们不仅残害着同胞的身体和灵魂,更在危害着国家的安全。

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想说的?”“此时此刻,面对林则徐,你还有什么想说的?”联系现在毒品泛滥的事实以及相关的资料,呼吁同学们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教学至最后,我又补充了相应的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难,让学生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让学生明白了国家强大了才能获得尊严。

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必须努力学习,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远离毒品,敢于巧妙地与不法分子做斗争,捍卫祖国的尊严,为祖国的强大、繁荣昌盛做贡献。

教案二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扣图引题。

(1)出示雕像图。

(2)讨论下面问题:这幅图上画的是谁?谁知道林则徐是什么人?他曾经做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课前可让学生搜集资料,接下来可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林则徐或虎门硝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板书课题,解题。

3、读了课文后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1、范读讨论。

(1)录音范读课文。

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2)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2.自读课文。

要求:(1)轻声练读生字表上的字,读准字音。

(2)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逐段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试读课文指名分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指导写字1、“泄、侮”按笔顺描红。

2、“寨”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

四、作业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指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指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细读课文3、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2)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3)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板书:值得纪念)(4)读了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2、细读第六自然段(1)自读第六自然段,理解有关词语。

(2)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打击嚣张气焰,表明不可欺侮)(3)读了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3、|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指名说说从哪儿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

(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壮观场面。

(4)讨论: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到场观看?(4)齐读第二自然段。

一和六自然段由于时间关系,可在第一课时就教完,不必放入第二课时。

4、细读第3~5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说说哪几句写下令禁烟,哪几句写硝烟经过?①学习第一至三句自读体会哪些词句最能突出中国人的气势。

齐读这三句话。

指名说说读了这三句话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②学习第四、五句。

指名读第四句话,用自己的话说说硝烟是分几步进行的。

③有感情地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

(2)有感情地读第四自然段。

(3)细读第五自然段。

①指读第五自然段。

②硝烟持续了二十三天说明了什么?销毁了二百多万斤说明了什么?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③想象在中国人民强大的硝烟气势面前,外国侵略者垂头丧气的样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