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发病机制与治疗

合集下载

ADHD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

ADHD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
这一时期主要集中在多动上,而忽视了注意力的缺 陷
1972年美国Douglas提出儿童分心和冲动是伴随多动 行为更具广泛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因此DSM- Ⅲ使用 了“注意缺陷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 ),而对有明显多动的命名为“注意缺陷伴多 动”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whit hyperactivity , ADDH)
胼胝体(CC):反映了相应神经轴突数目多少和大小的 差异。提示患儿的连接颞叶和顶叶皮质的胼胝体后部存在 异常。
基底神经节:富含DA神经突触,研究表明,ADHD患儿的尾状核 或苍白球显著小于正常儿童,而且差异随年龄增长和逐渐减少。 提示这种解剖上的异常不是固定不变的。
小脑:影响认知和情感,小脑-皮质环路可能与ADHD的发病相关。 小脑蚓部的结构存在异常,如下后叶(Ⅷ~Ⅹ)的体积缩小, Castellanos发现,ADHD患儿小脑体积的缩小与其注意障碍的程 度呈显著正相关。
合型的发病率为分别为8.27、2.68、2.63。 另研究表明分别占ADHD患者的45.7、17.9、36.4%
影响因素
诊断标准不同
DSM-Ⅲ:2~9.5,平均4.9% DSM-Ⅲ-R: 1.4~13.3,平均5.9% DSM-Ⅳ: 5.8~11.5,平均7.8%
使用严重程度标准
将多动症儿童与有多动表现的正常儿童分开,如不区分2.4%, 区分1.4%
性别差异
年龄差异
发病机制研究
遗传学研究
ADHD多呈家族性特点:患儿的父母与兄弟姐妹也是易患 ADHD的高危人群。
1971年Silver:40%的ADHD患儿的父母与兄弟姐妹和亲属中 也有患ADHD
Biederman:ADHD病症持续到青春期的患儿,亲属患有 ADHD的比率显著高于病症随年龄减轻的患者

幼儿多动症的解决措施

幼儿多动症的解决措施

幼儿多动症的解决措施
幼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以下是一些解决幼儿多动症的措施:
1. 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通过建立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来引导和纠正儿童的行为,从而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制定一个行为准则,对儿童的不良行为进行惩罚,对良好行为进行奖励,可以帮助儿童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认知重塑:幼儿多动症儿童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冲动、无序等问题,可以通过认知重塑疗法来帮助他们改变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

通过教授儿童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辨认图片、拼图、排序等,可以帮助儿童锻炼注意力和集中精力的能力。

3.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幼儿多动症儿童,药物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药物包括中枢神经兴奋剂和非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利他林和托莫西汀等。

但药物治疗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并且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

4. 家庭干预:家庭干预是幼儿多动症治疗的重要方面,包括家长培训、家庭疗法和家庭支持等。

家长可以通过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管理孩子的行为、如何建立家庭规则等方式来帮助孩子改善多动症状。

5. 饮食疗法:一些研究表明,饮食中的添加剂、人工色素和调味剂等可能会加重多动症状,因此可以尝试通过去除这些添加剂和调味剂来改善多动症状。

此外,增加一些营养物质的摄入,如铁、锌、镁等,也可以帮助改善多动症状。

总之,解决幼儿多动症需要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包括行为疗法、认知重塑、药物治疗、家庭干预和饮食疗法等。

家长和医生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

同时,家长还需要注意与孩子的沟通和理解,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

2019年天津执业药师考试满分答案儿童多动症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药物治疗

2019年天津执业药师考试满分答案儿童多动症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药物治疗

2019年天津执业药师考试满分答案儿童多动症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药物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药物治疗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下列有关ADHD描述错误的是
A.主要症状以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为主
B.使用巴比妥类药物有效
C.男孩患病率高于女孩
D.多在学龄期发病
E.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期
2-下列有关ADHD发病机制描述错误的是
A.DA功能异常假说是ADHD发病机制的主要假说
B.5-HT功能亢进假说是ADHD发病机制的主要假说
C.胆碱能功能异常假说是ADHD发病机制的主要假说
D.脑损伤导致脑功能异常是ADHD发病的主要机制
E.不良的家庭环境是ADHD发病的主要原因
3-常用于治疗ADHD的药物是
A.哌甲酯
B.苯巴比妥
C.苯丙胺
D.利培酮
E.氟西汀
4-属于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药的是
A.哌甲酯
B.可乐定
C.苯丙胺
D.氟西汀
E.托莫西汀。

儿童多动症的诊断和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诊断和治疗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一一儿童多动症的诊断和治疗发表时间:2011-07-05 14:46发表者:赵长印33095人已读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简称。

儿童多动综合征即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综合征。

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活动过多(部分病例无活动过多的表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并常伴有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

概述儿童多动症、多动综合征(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MBD) 或注意缺陷障碍(attention deficiency disorder,A.D.D.)。

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

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

有人把这种失调比喻为一个交响乐失去协调性及和谐性。

因外资料报告患病率约为5〜10%。

国内也认为学龄儿童发病者相当多,约占全体小学生1〜10%。

男孩远较女孩多。

早产儿童患此病较多。

临床表现多数患儿自婴幼儿时期即易兴奋、多哭闹、睡眠差、喂食较困难、不容易养成大小便定时习惯、随年龄的增长,除活动增多外,有动作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时间很短,知为无目的,情绪易冲动而缺乏控制能力,上课不守纪律和学习困难。

患儿智能正常,但因精神集中,听觉辨别能力差和语言表达能力差,学习能力较一般低。

临床症状以学龄儿童较为突出:上课时话多、小动作多、激动、好与人争吵;行为目的不明确,如拿人东西,有时不避危险;在集体活动中不合群;在家长面前倔强、不听话、冒失、无礼貌。

有些患儿采取回避困难的态度,变得被动、退缩。

年龄增长后,不少儿童出现学习困难,虽然多动症儿童的智力水平大都正常或接近正常。

导致儿童多动综合症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

导致儿童多动综合症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

导致儿童多动综合症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多动综合症是困扰着很多家长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对于经常爱动的孩子来说通常家长都会比较担心多动综合症的情况,但是其实多动综合症是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因素的所以如果家里有人有多动综合症的情况的话一定要多多警惕孩子的情况。

儿童多动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幼儿疾病,它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遗传因素以及神经生理学因素导致的,会影响到幼儿的精神反射,导致孩子出现肢体不协调的情况。

儿童多动综合征如果是由于基因遗传引起的,是比较难以治疗的,但是后期引起的神经性因素,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调节神经的反射。

儿童多动综合症遗传因素研究表明该障碍与遗传因素有关,遗传度为0.75-0.91,遗传方式尚太少不清、可能为多基因遗传。

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该障碍和多巴胺受体基因的多态性有关。

神经生理学因素该障碍患儿脑电图异常率高,主要正常为慢波活动。

增加脑电图功率谱分析挂号发现慢波功率增加,α波功率减、小平均频率下降。

提示该障碍患儿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延迟或大脑皮质的觉醒不足。

儿童多动综合症轻微脑损伤母孕期、围生期及出生后各种诊断协和原因所致的轻微脑损伤可能以后是部分患儿发生该障碍的主要原因,但没有单一一种脑损伤存在于谢谢所有该障碍患儿,也不亲人是看病所有有此损伤的儿童打针都患该障碍,而且中心许多车祸患儿并没有顺心脑损伤的证据。

神经生化因素有研究表明该障碍一下可能与中枢神经递质代谢障碍和功能异常有关,包括:多巴胺和肾上腺素更新率降低,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等。

神经解剖学因素磁共振研究报道该障碍患儿存在胼胝体和尾状核体积的减小,功能核磁研究尚报道该障碍患儿尾状核、额区、前扣带回代谢减少。

心理社会因素不良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如经济过于贫穷、父母感情破裂、教育方式不当等均可增加儿童中饭患该障碍的危险同意性。

儿童多动综合症其他中间因素该障碍可能帮助与锌、铁、缺乏血铅增高有关。

可乐、咖啡、食物添加剂可能不厌其烦增加儿童很怕患该障碍的厉害危险性。

中医怎样认识儿童多动症

中医怎样认识儿童多动症

中医怎样认识儿童多动症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冲动行为增加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多动症是由于肝火偏盛、心神不宁、脾胃失调等内因外因共同作用导致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对于儿童多动症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在中医学中,儿童多动症通常被归类为“病名”。

中医认为,儿童多动症的发生与儿童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有关。

具体来说,常见的病机主要包括肝火上升、心神不宁、脾胃失调等。

肝火上升是指肝脏郁热化火,导致多动症症状的出现。

这种情况通常伴有易怒、烦躁不安、情绪波动大等表现。

中医治疗多动症时,首先会调节肝经气血,祛除肝火,常用的药物有柴胡、丹参等。

此外,还会配合针刺、推拿等手法,以改善肝脏功能。

心神不宁是指心脏功能紊乱,导致多动症症状的出现。

这种情况通常伴有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等表现。

中医治疗多动症时,会调节心经气血,平衡心脏功能,常用的药物有天麻、酸枣仁等。

此外,还会采用心理辅导、音乐疗法等方法,以帮助儿童放松心神,提高注意力。

脾胃失调是指脾脏消化功能紊乱,导致多动症症状的出现。

这种情况通常伴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表现。

中医治疗多动症时,会调节脾经气血,改善消化功能,常用的药物有党参、白术等。

此外,还会注意饮食调节,避免儿童摄入过多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油腻食物等。

除了药物治疗外,中医还强调整体调养和预防。

在调养方面,中医认为多动症患儿多为气血不足,因此应注重饮食营养,摄入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多食用谷类、豆类、蔬菜水果等。

此外,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游泳、跑步等有利于消耗多余的能量,平衡肝脏、心脏、脾胃功能。

在预防方面,中医强调避免儿童暴露在过度刺激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生活作息,避免情绪波动。

总之,中医对于儿童多动症的认识是基于肝火上升、心神不宁、脾胃失调等因素的综合分析。

通过药物治疗、针灸、推拿、心理辅导等综合手段,可以改善儿童多动症的症状,并通过整体调养和预防措施,提供儿童的生活质量。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及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及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及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医学普遍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其因素如下:1、遗传。

家系研究、双生子和寄养子的研究支持遗传因素是儿童多动症的重要发病因素,平均遗传度约为76%。

2、神经递质。

神经生化和精神药理学研究发现,大脑内神经化学递质失衡,如患者血和尿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5-HT功能下降。

3、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

结构磁共振成像(MRI)发现患者额叶发育异常和双侧尾状核头端不对称。

功能MRI还发现ADHD患者存在脑功能的缺陷,如额叶功能低下,在额叶特别是前额叶、基底节区、前扣带回皮质、小脑等部位功能异常激活。

4、环境因素。

包括产前、围生期和出生后因素。

其中与妊娠和分娩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ADHD患者母亲吸烟和饮酒、患儿早产、产后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以及甲状腺功能障碍。

5、家庭和心理社会因素。

父母关系不和,家庭破裂,教养方式不当,父母性格不良,母亲患抑郁症,父亲有冲动、反社会行为或物质成瘾,家庭经济困难,住房拥挤,童年与父母分离、受虐待,学校的教育方法不当等不良因素均可能作为发病诱因或症状持续存在的原因。

什么是儿童多动症儿童多动症,其意学名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在我国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

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

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多动症的儿童其特征十分明显。

多动症顾名思义是多动,但不一定多动顽皮的孩子就是患上了儿童多动症。

其关键区分特征如下:1、注意缺陷。

患儿明显难以长时间注意力集中,且注意持续时间短暂。

患儿常常在听课、做作业或其他活动时注意难以持久,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

在学习或活动中不能注意到细节,经常因为粗心发生错误。

2、注意力维持困难。

经常有意回避、不愿意从事需要较长时间持续集中精力的任务,如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

儿童多动症的成因分析及行为矫正方法

儿童多动症的成因分析及行为矫正方法

儿童多动症的成因分析及行为矫正方法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于儿童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

它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困扰。

了解其成因并采取有效的行为矫正方法,对于帮助多动症儿童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儿童多动症的成因1、遗传因素大量研究表明,遗传在多动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家族中有多动症患者,那么孩子患多动症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遗传因素可能影响了大脑中神经递质的代谢和传递,从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症状。

2、神经生物学因素多动症儿童的大脑在结构和功能上可能存在一些异常。

例如,大脑前额叶皮质发育迟缓,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失衡,都可能影响到儿童的行为控制和注意力调节能力。

3、环境因素(1)孕期环境母亲在怀孕期间吸烟、饮酒、感染、接触有毒物质或患有某些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可能增加孩子患多动症的风险。

(2)家庭环境不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如过度严厉、溺爱或忽视)、家庭经济状况差等,都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社会环境不良的社会风气、过多的电子产品使用、学习压力过大等,也可能成为多动症的诱发因素。

4、心理因素孩子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多动症的发生。

例如,长期的焦虑、抑郁、紧张等情绪问题,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症状的出现。

二、儿童多动症的行为矫正方法1、行为疗法(1)正强化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表扬、奖励,强化这种行为。

例如,孩子能够安静地完成作业,可以给予他喜欢的零食或增加玩耍的时间。

(2)负强化通过消除不愉快的刺激来强化良好行为。

比如,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就可以免去额外的家务劳动。

(3)消退法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不给予关注和强化,使其逐渐减少。

例如,孩子哭闹着要玩具,家长不予理睬,孩子发现哭闹不起作用,这种行为可能就会减少。

2、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问题,并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

儿童多动症(ADHD)护理分析

儿童多动症(ADHD)护理分析

儿童多动症(ADHD)护理分析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多动综合征病症的简称,也称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属于儿童常见的行为障碍。

儿童多动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不分场合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认知障碍等。

本文主要针对儿童多动症患者的护理效果及预防对策进行研究一、儿童多动症(ADHD)概述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简称多动症。

是常见的发生在儿童时期的行为障碍,在发病患儿中,男孩比例明显高于女孩。

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ADHD患儿有1880万名,在学龄儿童中发病率达到3%~5%,严重危害着儿童的身心健康。

据相关统计,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患儿持续到成人期的占70%~80%。

本病属心理、行为疾病,故单纯用药治疗作用有限。

若未有效治疗,可对身心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引品行障碍等不良后果。

因此,已引起医学、家长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儿童多动症(ADHD)发病机制儿童多动症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尚未研究清楚,目前普遍认为儿童多动症是由遗传、家庭和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主要病因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缺乏引起的。

具体来说,引发儿童多动症的成因主要包括遗传学因素、脑损伤或其他疾病、铅中毒、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心理因素等。

(1)遗传学因素:有一部分儿童多动症患儿的父母在幼时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其中,又以病态人格、酒精中毒等人群居多;(2)脑损伤或其他疾病:在一些特殊病症的治疗过程中,药物使用不当会诱发儿童多动症,使其出现认知障碍;(3)铅中毒:铅元素进入患儿体内,经由血液进入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缺氧或营养供给不足的现象,导致患儿智力行为出现障碍或活动过度的现象;(4)环境因素:由于家庭教育过于严厉,长期的过度批评和体罚给孩子的生理或心理带来阴影,使其缺乏安全感,久而久之,产生多动症。

三、儿童多动症(ADHD)主要临床症状儿童多动症主要临床症状如下:(1)注意力缺陷。

中医儿科学孩子多动症中医这样调理

中医儿科学孩子多动症中医这样调理

中医儿科学孩子多动症中医这样调理中医儿科学:孩子多动症中医这样调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多动症就是让不少家长感到头疼的一种。

多动症,医学上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症状。

这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给家庭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而中医在调理孩子多动症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中医认为,孩子多动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是先天禀赋不足。

如果父母在孕期身体虚弱,或者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导致孩子出生后先天肾气不足。

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肾气不足就会影响大脑的发育,从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其次是后天养护不当。

比如孩子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生冷食物,或者暴饮暴食,损伤了脾胃。

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不能濡养心神,也容易导致多动症的发生。

此外,孩子学习压力过大、情绪紧张、睡眠不足等,也会影响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诱发多动症。

那么,中医是如何调理孩子多动症的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多动症的常用方法之一。

根据孩子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出相应的方剂。

比如,如果孩子是由于肝肾阴虚导致的多动症,可能会用杞菊地黄丸加减;如果是心脾两虚,常用归脾汤加减。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调理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家长不能自行给孩子用药。

除了中药,中医的推拿按摩也对多动症有一定的帮助。

通过按摩孩子的头部、背部、手部等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宁心安神的作用。

比如,按摩百会穴可以醒脑开窍、提升阳气;按摩神门穴可以养心安神;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健脾和胃。

家长可以在专业推拿师的指导下,学习一些简单的按摩手法,在家给孩子进行按摩。

针灸也是中医调理多动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四神聪、内关、太冲等,可以调节孩子的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症状。

不过,针灸需要由专业的针灸师操作,家长不要自行尝试。

儿童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课件

儿童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 在对青少年的心理治疗中,病人对自 己的问题和反应方式有时只是表面上的认识, 而使治疗陷入困难。这时,如果医生错误地 试图照搬成年病人心理治疗的谈话方式解决 问题是困难的。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 做事不假思索,不顾后果,全凭冲动行事。特 别容易激惹、情绪不稳,对不愉快的刺激常作出过分的反 应。做事常敷衍了事。玩游戏则急不可待,常破坏游戏规 则。
(4) 因神经发育障碍常有精细协调动作笨拙,如: 翻掌、对指运动、系鞋带、解纽扣不灵,有视—听转换困 难、听觉综合困难、视—运动障碍、空间位置感觉障碍等 神经系统体征,还可伴有言语发育迟滞、言语异常等。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临床表现 ❖ 三、治疗 ❖ 四、护理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患儿的母亲常在孕期或围产期有较多并发 症,常有大量吸烟或酗酒史。 (2)遗传因素,如:患儿的血缘兄弟、父亲等 有较多多动或注意不集中表现;双生子中单 卵双生子的患病率高达51%~64%;亲属中 酒精中毒、反社会人格及癔症者也较多。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神经递质、酶的研究结果虽然常互相矛盾, 但不失为对本症病因的一种研究途径。 (4)严重的铅中毒可产生致命的中毒性脑病、 痴呆等神经系统损害,但轻微铅中毒是否可 产生多动症,至今尚无结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儿童为什么会患有多动症

儿童为什么会患有多动症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儿童为什么会患有多动症
导语:多动症主要表现是:好动,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等。

多动症是自从幼年就有的,可延续到成人。

那儿童为什么会患有多动症?
儿童为什么会患有多动症
有的儿童长期被父母忽视,有的则受到过分的溺爱,或是遗传原因等等,因而患上多动症,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儿童患上了多动症?
儿童患多动症的原因
1、铅中毒
大城市的儿童易受铅污染,如含铅汽油等,造成儿童认知、言语、感知障碍。

2、食物过敏
有人认为多动症是思儿对某些调味品过敏引起的。

2023年职业药师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2023年职业药师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儿童多动症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药物治疗)在线考试单选题、(由一个题干和两个以上的备选答案组成,其中只有一个为对的答案。

选出对的答案。

)答案1b2a3a4e1、下列有关 ADHD描述错误的是A.重要症状以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为主B.使用巴比妥类药物有效C.男孩患病率高于女孩D.多在学龄期发病E.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期2、下列有关 ADHD发病机制描述错误的是A.DA功能异常假说是/ADHD发病机制的重要假说B.5-HT功能亢进假说是 ADHD发病机制的重要假说C.胆碱能功能异常假说是A ADHD发病机制的重要假说D.脑损伤导致脑功能异常是 ADHD发病的重要机制E.不良的家庭环境是 ADHD发病的重要因素3、常用于治疗 ADHD的药物是A.哌甲酯B.苯巴比妥C.苯丙胺D. 利培酮E.氟西汀4、属于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克制药的是A.哌甲酯B.可乐定C.苯丙胺D.氟西汀E.托莫西汀(肺癌)在线考试答案单选1a2c 多选1abcd 2abc单选题、(由一个题干和两个以上的备选答案组成,其中只有一个为对的答案。

选出对的答案。

)1、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肺癌居我国肿瘤死因的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2、目前我国肺癌手术切除率 85%~97%,5 年生存率为A.10%~20%B.20%~30%C.30%~40%D.40%~50%多选题、(由一个题干和两个以上的备选答案组成,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对的答案。

选出对的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肺癌的重要病因A.长期大量吸烟B.物理化学致癌因素C.大气污染D.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2、肺癌的内镜检查重要有以下()几种A.支气管镜检查B.纵隔镜检查C.胸腔镜检查D.肠胃镜检查(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与药物治疗)在线考试答案 单选1c2c3c4a5b6d7c 多选1abcd2bd 3abd 4ab 5abd单选题、(由一个题干和两个以上的备选答案组成,其中只有一个为对的答案。

儿童多动症的神经生理学机制与药物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神经生理学机制与药物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神经生理学机制与药物治疗引言: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其特点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这种病症对孩子们的学习、社交和情绪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针对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

本文将重点探讨儿童多动症的神经生理学机制以及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

一、神经生理学机制1. 家族遗传因素家族遗传是儿童多动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家庭中有成员患有多动症,那么其他成员也更容易受到影响。

基因突变或变异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从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和过度活跃等表现。

2. 神经递质异常多动症患者在脑内特定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调节方面存在异常。

这些神经递质在控制注意力和执行功能时起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多动症患者的多巴胺系统功能较弱,导致大脑传递信号出现异常,影响了他们对刺激的反应和抑制。

3. 大脑区域协同失调多动症患者的大脑前额叶皮层和基底神经节等区域之间的协同失调对其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行为有影响。

前额叶皮层负责思维、计划和抑制冲动行为,而基底神经节则参与运动控制。

一些研究表明,在多动症患者中,这两个区域之间的通信存在问题,导致行为调控困难。

二、药物治疗1. 刺激类药物刺激类药物是儿童多动症最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之一。

目前常用的刺激类药物包括苯丙胺盐(如甲基苯丙胺)和哌酮类(如哌嗪酮)。

这些药物能够增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递质作用,改善大脑区域之间的神经传导,从而提高患者的集中注意力和执行功能。

2. 非刺激类药物除了刺激类药物外,还有一些非刺激类药物也被用于儿童多动症的治疗。

例如,在抑制神经递质再摄取方面具有作用的氟西汀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减少冲动行为。

此外,阿片受体拮抗剂美沙酮也可以改善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3. 个体化治疗儿童多动症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疾病,对于不同个体可能存在差异化的治疗需求。

因此,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应个体化调整剂量和监测效果。

浅谈儿童多动症的中医病机及辨证治疗

浅谈儿童多动症的中医病机及辨证治疗

浅谈儿童多动症的中医病机及辨证治疗庄玲伶;陆彪;宋昱晗【摘要】多动症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

以情绪行为异常,注意力不集中,难以自控的动作表现过多为特征。

中医学理论认为患儿多为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阴阳失调。

常见于早产儿、有热性惊厥史、营养不良,也可见于家长过于溺爱等诱因,患儿以男孩居多。

尽管成人后不会出现严重后遗症,但因影响学习成绩,而使家长们深感忧虑。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主要病位在心、肝、脾、肾,其病机关键为风、痰、火、热。

从中医辨证角度将本病分为脾虚肝旺、心肝火旺、肝阳上亢、痰火扰神四型。

中医治疗方法配合心理辅导是可以治愈的。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2页(P206-207)【关键词】轻微脑损伤综合征/中医药疗法;风盛;痰盛;火盛;热盛;中医病机;儿童【作者】庄玲伶;陆彪;宋昱晗【作者单位】130021 长春,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儿科;130021 长春,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儿科;130021 长春,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93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青少年期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发病率为3%~5%,男孩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1],发病年龄在6~8岁,而近年来其发病年龄有下降趋势,甚至2岁左右的孩童也可发病[2]。

相关资料显示,若儿童时期多动症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大部分患儿会将症状持续到青少年期,甚至成年期或终生[3],易形成思维偏激、酗酒、药物滥用甚至反社会人格等诸多问题。

对家庭、社会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

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有活动过度、注意力障碍和冲动控制力差三大症状。

即不分场合,难以自控的躯体大幅度活动或四肢某些小动作、语言明显过多等;注意障碍、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不认真,虎头蛇尾,不能较为完整的做好一件事情;自控能力差,冲动,耐心差,急躁易怒,烦躁不安。

浅论小儿多动症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浅论小儿多动症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强 烈 的情 感 , 制 冲 动 、提 高社 交 技 能 和 团 队合 作 精 神 。 控
32 对父母的教育 向父 母提供关于 A D 的理论知 . DH 识 和应付儿童异常行 为的策略 ,教会他 ' l f4 练儿童 的方 fJ Ji 法 。训练师与患儿父母 之 问应互动交流 。父母要尽力为 患儿提供 良好的家庭环境 ,改进教育方法 ,有耐心和信 心 ,多正l 教育或鼓励 ,切忌动辄训斥 ,打骂。 同时 , 向 也不能 以患儿有病为理 由对其过分迁就 ,使其 变得更加
向/ 选择 网络 即丘脑 的 网状 核和 前额 叶皮质 、前 扣带 皮
质 ,后 项 叶及 前 额 叶 ~ 内侧 丘脑 系 统 。指 向性 是 丘 脑 网 状 核 、前 额 叶皮 质 对 信 息 的 过 滤 , 它 是通 过 增 强 注 意 的
信息 ,消除无关的干扰信息实现 的,网状核 内 D 神经 A 元释放 D 递 质抑 制靶神 经元 背景放 电率 消除无 关信 A 息,利它林增加 D A改善注意障碍 。注意集 中/ 操作任务
执行 网络 ,由前额 叶皮质 、前扣带皮质 、项颞 联合 区海 马等 ,所 以当上述纤维发 育异常或损伤 时,导致 注意 刚 络内 D 能神经元功 能低下 导致注 意不能维持 。注意力 A 不集 中、多动障碍主要是基底神 经节 内豆状核运 动闸 门
开放 所 致 ,在 脑 影 像 学研 究 中得 到 证 明 。长 期 对 AD HD
第 8 第 5期 总第 8 卷 5期 二 0— 0年 三月 ・卜 月刊 半
◎寸
刘 丽
现 N DDO SU C I远 F TC 薏 AA 代T N黝 CI EO
浅论小儿 多动症发病 机制及 治疗 方 法
黑 龙 江 省哈 尔滨 市 儿 童 医院 ( 5 0 0) 10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ec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简称多动症,主要表现为明显的注意定向障碍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行为冲动伴有学习困难和品行障碍。

目前国际上把 ADHD分为3个主要类型:(1)注意力缺陷型;(2)多动—冲动型;(3)具有两者特征的混合型。

儿童发病率较高,我国报道ADHD为1.3% ~13.4%,男女比例为4.9∶1[1],它不仅影响儿童在学校和家庭的生活,而且易造成学习困难、行为问题,部分患儿持续终身。

为此不断深入研究 ADHD发病机制,以便进行有效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医师、教育学者在多方面分析论述,现将国内外发展进程进行概括总结如下。

1 发病机制自1845年发现此类儿童行为特点描述,至1949年定为以脑损伤为重要病因而命名为轻微脑损伤综合征,近年WHO组织最终确立为儿童多动综合征[2]。

许多学者进行诸多因素的病因学研究,解释其发病机制,较为共识的遗传因素研究发现患儿D4R基因多肽性与ADHD发病有关,它主要分布在额叶,它的异常提示额叶DA神经元功能低下引发注意障碍。

分子生物学研究多巴胺代谢异常或敏感性增高,这就是为什么服用利它林后症状可得到控制[3]。

其他研究多集中在丘脑、网状激活系统和前中脑束。

因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这一定义概括了注意的三大生理网络系统[2]:维持大脑皮质觉醒的网络,即脑干—丘脑网状结构的上行激动系统。

其神经元为胆碱能,它们传导的非特异性冲动可弥漫抵达大脑皮质的各层,提高兴奋性,维持觉醒,这是注意及一切心理活动的兴奋基础。

注意指向/选择网络即丘脑的网状核和前额叶皮质、前扣带皮质,后顶叶及前额叶—内侧丘脑系统。

指向性是丘脑网状核、前额叶皮质对信息的过滤,它是通过增强注意的信息,消除无关的干扰信息实现的,网状核内DA神经元释放DA递质抑制靶神经元背景放电率消除无关信息,利它林增加DA改善注意障碍。

注意集中/操作任务执行网络,由前额叶皮质、前扣带皮质、顶颞联合区海马等[4],所以当上述纤维发育异常或损伤时,导致注意网络内DA能神经元功能低下导致注意不能维持。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障碍主要是基底神经节内豆状核运动闸门开放所致,在脑影像学研究中得到证明。

长期对ADHD 研究的焦点一直是注意力缺陷上,但如进一步分析可发现ADHD患儿注意力障碍总是表现在枯燥事情上,从事有直接强化的活动,如游戏他们注意力并不差,由此提示ADHD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只在目标明确而且枯燥乏味的任务上会出现精力不佳,这些活动通常是需要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复杂智力活动,如Bar Kley 所说ADHD最核心的损伤是自我控制和反应抑制的不足[5],行为抑制即反应抑制是人在成熟过程中的一种生理心理机制,抑制不必要的兴奋。

美国学者巴克利提出了著名的巴克利行为反应抑制模型[6]:(1)非语言工作记忆,就是将视觉和听觉的意向传递给自我,供自我“独自”分析和利用,注意力障碍儿童在此方面缺陷表现为不能像其他儿童有意地保持知觉经验。

(2)语言工作记忆,人们接受刺激经过抑制产生有关事物的语言活动,并且就完成任务的活动进行内部的自我对话,指导自己的行为。

ADHD患儿很少自我对话,进行自我提示和自我鼓励。

(3)情绪动机的自我控制,ADHD儿童不能适当抑制自我的情绪,动机不能指向未来,在动机不足情况下,抗干扰能力差。

(4)行为重组,通过反省和自我对话,对行为进行分析找到合理的行为方式。

ADHD儿童不能从过去的行为教训中受到启示,改进行为。

在学者对生物医学模型、行为医学模型不断进行探索发现机制的前提下,治疗手段也随之开阔和完善。

[!--empirenews.page--] 2 治疗ADHD被列入儿童心理精神障碍范畴,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如不进行治疗的多动症儿童,到成人时大约有1/3存在心理障碍[2]。

2.1 常规药物药物治疗目的是改善冲动行为、减少烦躁、改善社会交往技术、改善认知行为。

比较理想的药物利它林。

它为中枢兴奋类药,增加多巴胺或肾上腺的翻转,剂量(0.45~1mg/kg)起效快,疗效持续4h,因药效短,重复用药。

因利它林是拟交感神经兴奋药,毒副作用常见;食欲下降、失眠、头痛、易怒、抽动等,长期使用偶有产生生长缓慢问题。

2.2 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中药是我国特有的国医精粹,长期临床研究总结ADHD患儿为肾阴不足、肝阳偏旺证[7],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以益智安神对症治疗,开发研制了静灵口服液等中成
药,用于多动症的临床治疗,其特点是未见毒副作用、起效较慢,但疗效长、临床依从性强、减少治疗中脱落。

2.3 学习训练法—脑电反馈治疗近10~15年研究发现ADHD儿童存在神经生物学的发育缺陷,如慢波(Q波)增多伴有β波活动减少,脑电反馈治疗ADHD的基本理论假设为脑电活动可以通过反馈学习来调节和控制[8],经临床观察,训练40次以上前后对比IVA-CPT显示患儿综合注意力商数和综合反应控制商数转为正常[9],训练的目标是抑制4~8Hz的慢波活动,增加12~15Hz、11~19Hz、16~20Hz的快波活动,对边缘系统功能有改善作用,如烦躁不安、易怒、兴奋冲动,而对不愿写作业、不愿完成任务等需要重复教育。

3 讨论随着对发病学机制新模式研究探索,有助于临床及教育工作者从新角度去诊断与矫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

ADHD不是知识和学习技能的障碍,而是行为操作和行为执行机制的障碍。

矫正平时的行为和培养社会技能,对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时间管理进行教育。

对注意力障碍有效的矫正着眼于目标行为的执行上,在实际的执行学习任务过程中进行干预,所以行为干预,教室中的矫正或上课时的药物干预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1 岳文浩,毛雪琴,王梦欣。

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86-87。

2 王玉凤。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全国儿科及儿童精神医生心理健康讲习班,2001。

3 李雪荣。

现代儿童精神医学。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82-84。

4 Swick D,knighr DT.Cortical lesions and attention.In Parasuraman Red.Affention Brain London:MIT,1998,143-162。

5 刘翔平,丁玎。

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与巴克利的行为反应抑制模型。

心理科学进展,2002,10(3):302-308。

6 Bar kley RA.ADHD and the nature of self-eontrant.The Gailford Press,1997,48(52):195。

7 全国中医理论研究会临床组。

静灵口服液治疗多动症557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4,9:191。

8 陈一心。

脑电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有效性分析。

多参数生物反馈诊疗系统临床应用汇编,2004,1(2):132-134。

[!--empirenews.page--] 9 李雪霓。

脑电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对照研究。

多参数生物反馈诊疗系统临床应用汇编,2004,1(2):86-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