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022—2022)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022—2022)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022—2022)高中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本店铺准备了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18分,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鏖(áo)战跛(bǒ)脚鞭笞(chī) 三年五载(zǎi)B.濒(bīn)临骷(gū)髅呜咽(yè) 觥(gōng)筹交错C.不啻(dì) 皈(guī)依枕藉(jí) 怙恶不悛(quān)D.桎梏(kù) 船舷(xián) 星宿(xiù) 同仇敌忾(kài)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磨炼门可罗鹊怡然毅然决然B.寒喧立竿见影报怨以德报怨C.切磋食不果腹慌乱兵荒马乱D.针灸心悦臣服相亲文人相轻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行走不够快,我们就跑了起来,跑步不够快,我们就飞了起来。

人生旅途上,我们不停地走,跑,飞,可我们的灵魂跟上我们的脚步了吗B.河南“天价过路费案”的偷逃过路费数额由原来的368万元减至49万元,这个结果是公检法部门自身作为使然,还是媒体和公众的舆论使然C.重法度是书法家理性化思维的体现,正如《书谱》所说:“一字乃终篇之准”。

而以文字为起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则是道法自然的书法大境界。

D.市工商局启动的“叫停电信收费不合法规则”行动:万人晒话费账单、公开征集侵权证据,是加大反垄断执法力度、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的有效举措。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除了银河系的星星以外,河外星系里还有无数的星星,真是不胜枚举。

B.新年晚会的节目十分精彩,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C.地震之后,这里迅速盖起了房屋,恢复了生产,如果没有党的领导,要想取得胜利是不堪设想的。

D.关于你们到北京去的事,我去找领导也没有用,因为师出无名,让他怎么批呢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星光大道”栏目因为没有任何限制,广泛吸纳多种表演形式,所以前来报名的选手各年龄段都有,他们展示的绝活也异彩纷呈。

江苏省淮安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淮安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淮安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文本细读”是被普遍使用的批评方法。

往久远了追溯,中国古代的诗文评话语系统大都可以算作“文本细读”。

从批评模式上看,这些批评实践虽然有着不同的文本聚焦点,但都可以统称为“文本批评”。

王先需、胡亚敏主编的《文学批评导引》中写道:“‘文本批评’指一种立足文本、分析和阐释文学文本各要素的批评方法,文本成为这一批评的出发点和归宿。

”受这一批评范式的影响,中国的文学批评实践在总体上经历了一次大的转型:在此之前,文学批评主要奉行的是社会历史批评,批评家主要关注的是作品与社会人生的关系、作品蕴藏的现实意义。

后来,批评家越来越关注文本内部研究。

作品被看作独立存在的世界。

对文本全部内容的阅读、阐释、评判,才是批评的首要职责。

这一转型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本批评”模式及其所采用的细读法经常遭受的质疑是:割裂文本与外部的联系是不合理的。

美国文论家韦勒克作为英美新批评的后期代表人物,对此亦有反思。

他在《批评的诸种概念》中写道:“我曾将对文学作品本身的研究称为‘内部的’研究,将对作品同作者思想、社会等等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称为‘外部的’研究。

但是,这种区分并不意味着应忽略甚至是蔑视渊源关系的研究,也并不是说内在的研究不过是形式主义或不相干的唯美主义。

”这就是说,韦勒克把文学研究与批评分成“内部的”研究与“外部的”研究两种形态,而二者又是潜在地、深刻地联系着的,内部研究要顾及外部关系,外部研究要隐含内在的文本。

文学文本是作家在特定的时代、环境、心理下创造出来的,必然带上写作者的主体性特点,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有着或隐或现的联系。

尽管“文如其人”未必是绝对真理,也常常有“文”与“人”不一致甚至矛盾的时候,但“以文证人”或“以人证文”,依然是有效的文学研究路径。

江苏省苏州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苏州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林掌柜贾大山林掌柜的“义和鞋庄”不大,只有两间作坊,两间门市。

门市柜台上,除了放着算盘、笔砚、账簿,还放着一把特制的小巧玲珑的铡刀。

据说,只要顾客问一声:“掌柜的,鞋底里面,垫的是纸是布呀?”林掌柜便微微一笑,一手接过鞋,一手抬起小铡刀,咔嚓一声,把鞋铡作两截,送到顾客眼皮底下看——林掌柜又叫“铡刀林”。

可是,在我的记忆里,那把小铡刀从来没有用过,只是那么放着,并且总是擦得明晃晃的。

一天,我正骑着石头狮子玩耍,杨跛子过来了,一跛一跛地走到林掌柜的柜台前面,说:“买鞋!”顾客不少,林掌柜见他来了,赶忙拿出几双鞋,让他挑选。

他拿起一双鞋,朝柜台上一扔:“铡一双看看!”林掌柜望着他,笑而不语。

“不敢铡?”“敢铡。

”“不敢铡就不是好货!”“这么着吧,爷们儿!”林掌柜拿起那双鞋,一面用纸包着,一面笑着说:“这双鞋,拿去穿,钱,不忙给;鞋底磨通了,鞋帮穿烂了,好货赖货一看便知。

”话儿也柔和,手儿也利落,话说完了,鞋也包好了,朝他怀里轻轻一扔,“别客气爷们儿,拿着,穿坏了再来拿!”杨跛子真的不客气,白白拿走一双鞋!顾客们都很气愤,林掌柜却依然笑着,说:“只当铡了一双。

”父亲和林掌柜是至交。

遇到下雪下雨的天气,或是生意不忙的时候,林掌柜便来我家杂货铺子里闲坐。

两人到了一起,就要喝一点酒,“老哥,喝点儿?”“喝点儿,老哥。

”他们到里间屋里,在炕上放个小桌,对面坐了,慢慢地喝。

——我家卖酒,也卖松花、咸蒜、豆瓣酱。

每次分别的时候,两人总要互相奉承一句:“我最馋你的豆瓣酱。

”“我最服你的小铡刀。

”我也深深喜爱林掌柜的小铡刀。

有一次,他们喝着酒,我问:“林大叔,你那小铡刀快不快呀?”“快呀,飞快飞快。

”“一年铡多少鞋?”“早先铡一些,后来就不铡了。

”“既然不铡了,要它干什么?”“放着。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漫谈“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品格赵建成孔子在后世被尊为圣人,享有至上的尊荣,然而在其所生活的时代,他却是处处碰壁,甚至发出了“知我者其天乎”的感慨。

《论语》记录了时人对孔子的评价: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这个晨门与《论语》中其他的隐士都是勇于避世、果于忘世的知其不可而不为者。

晨门对孔子的评价虽在一定程度上含有一些讥诮的意味,是对孔子的否定,但对孔子的认识却十分深刻,非常准确地概括了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即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又具有悲剧美的意蕴。

孔子编订六经、广收门徒、周游列国,为的是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而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时代,他的政治主张并不为各国当政者所采纳,因此这只能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伟业。

但孔子并没有放弃,靠的就是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原因之一也正是这种精神。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

它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原始先民时期,是对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些著名篇章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等可以看作这种文化品格的最早源头。

这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反映的却是中国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质,可以说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先声。

然而,这种文化品格的确立是由孔子完成的,是他为之注入更为深厚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具体的行动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种文化自信。

孔子为匡人所困,他说,文王去世后,周代的文化不都体现在我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后来的人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若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可见,孔子是以文王、周公的继任者自居的,这既为他提供了自信的力量,也使他的内心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4(新人教版 第215套)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4(新人教版 第215套)

陕西省宝鸡园丁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4新人教版一.现代文阅读(12分)新诗中尺度的缺失诗歌只有美才灵动,才有吸引力,才易打动人,才能诱发读者读诗的兴味,才能吸引心灵进入哲理的思考中。

美之于诗好比花朵之于果实,我们最终想要得到的当然是果实,但在得到果实之前,首先要能为花色所打动、所吸引。

美可以有优美、壮美,也可以有哲思之美、幽邃之美;可以有繁复之美,也可以有简略之美。

总之,一首诗要使人读后如饮甘醴,如沐春风,欣然而快意,或于沉思间豁然有所得。

而当今诗坛有一些人以审丑为乐趣,以玩弄低级趣味为能事,类似于戏剧舞台上的一些小丑、猫狗之流,写一些恶俗的文字,招摇于世。

这种人不但毁灭了自己,也堵住了人们朝向诗歌之路。

所以,当下诗坛,去除丑化、鄙化、矮化的痞子诗歌是一件势所必然的事情。

无论是写诗自娱,还是希望能于他人有所启示,一首诗都要有一定的精神含量,都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问。

你对自己的心灵有足够的把握吗?我要问一问每一个写诗者。

你是否做到了在世俗面前不低头,在困厄之中不动摇,在世界面前不自卑,在自我之中不迷失?在这个方面,我对中国的诗人还不能很乐观,甚至说还颇有些顾虑。

长时期以来,中国人理性的不足,教育与生活中对人的主体性有意无意的漠视,都导致人性脆弱易折。

正如诗人们所说,人是水边的一根芦苇。

而我的期望不是这样的。

我希望每一位写诗者在心灵上是强大的、明晰的,任何苦难挫折也摧不跨他心中的高峰。

这种力量的强大体现在诗歌中则表现为对世界的洞悉。

世界在他眼中是澄澈的、清晰的、有条理的,他因而能洞察宇宙中一切事理而能把握住自己,进而把握住诗歌。

而中国的诗人们,更多的是缺乏对自己个体在世界宇宙中的定位。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这一点是每一位写诗者都要明确的。

而诗艺还不是凝固不变的,它在诗歌本身的进程中更新发展着。

诗歌本身的价值在于不断不带给人们新的阅读方式和新的美感体验,而不是对过去经验的反复重临。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检测 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检测 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检测·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A“许多爱国主义歌曲迅速成为‘网红’〞错误,成为“网红〞的是?我和我的祖国?。

B“其歌词深情和旋律好听〞是原因之一,不是“首要原因〞。

D王菲演绎?我和我的祖国?引发了争议,但不阻碍这一文化形象维持高的品质和热度,而不是“助推了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流行〞。

2.【答案】C【解析】根据第三局部的“节目播出〞可知,第二局部不可能是“节目效果〞,还没有播出,就没有“节目效果〞;再根据“利用镜头组构建实时互动场景〞可知,标题只能是“节目设置:构建实时互动场景〞。

3.【答案】A【解析】近年来一些主旋律电影主角身份下沉,只是“一些〞,选项以偏概全。

4.【答案】①首段以问句收尾,引发关注。

②用分论点的结构,按逻辑顺序推进。

③先讲道理后摆事实,论证有力。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5.【答案】①找准这一文化符号与广阔民众的契合点,多途径传播。

②将这一文化符号制作成群众喜爱的模式,吸引民众参与,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③创新叙事方式,将这一文化符号与个人、集体、时代融合,增强普通人的精神体验。

〔每点2分〕6.【答案】D【解析】“献出自己生命的决心〞错,这里表现的是“战斗者〞因土地的复活而产生的情感谢荡、热血沸腾的高昂情绪。

7.【答案】A【解析】“虽然没有用到形容词〞错,本诗虽不像一般的诗歌那样大量运用形容词以描述景物、抒发情感,但也运用到了“高亢〞“辛勤〞“明朗〞“温热〞等少量形容词。

8.【答案】诗人勉励自己要从受伤中苏醒,不再忧郁,〔2分〕要像大地孕育种子一样,积蓄力量,投身即将到来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去。

〔2分〕9.【答案】①“土地〞贯穿全诗,使诗歌浑然一体。

②“复活的〞指万物复苏,诗人联想到苦难即将过去,发现了曙光似的预兆。

③诗人借土地复活象征中国的觉醒和新生,号召人们奋起抗战。

〔每点2分〕10.【答案】D【解析】原文标点:时佗小儿戏于门中,逆见,自相谓曰:“客车边有物,必是逢我翁也。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总29分)(一)现代文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国家深刻指出:“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肩负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必须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年成就梦想的时代。

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身处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把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方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广大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要擦亮奋斗这个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材料二青春因磨砺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一百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一代代中国青年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以血肉之躯、忘我情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用青春浇灌热血,用行动诠释理想信念的力量。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宋代文学一个较典型的特征,是哲学的艺术化与艺术的哲学化。

在宋学兴盛的背景下,士大夫文人对“性命”“心源”“情性”“道德”等人之生命的发生原理与终极意义的领会,以及对自身道德涵养的极高要求,决定了其人格精神更易于流向纯粹的诗性和审美,并成为推动宋词雅化的原动力,体现着形而上的人格精神对宋代审美与艺术活动的影响。

宋词雅化在北宋已有较高的完成度,特别是“东坡范式”的创生,对词史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从当时的历史环境看,无论是苏轼,还是他之前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以及后来者黄庭坚,他们对词表达功能的拓展都与政治影响下个人际遇的改变密切相关。

这实际上是北宋士人在党争和贬谪语境下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穷达之际如何自处,进退之间如何在精神上达成真正的平静和自由,是他们始终关注的修养课题。

“清风明月”是欧阳修中后期的典型词境:“无风水面琉璃滑”“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楹凉生”,目之所见,也是心之所向,是作者主观审美偏好的反映,这种澄明之境恰是欧阳修清明自适的内心世界的镜像。

苏轼和欧阳修在对词的认识和审美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在对词的雅化上,又不约而同地沿着扩大词表现功能的道路前进,创作了大量雅词,共同塑造着宋代士人的人格意象。

苏轼有着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相近的体悟,可概之为对“适’的精神境界的追求。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些词句中流露出顺化自然、随缘放旷的生命情调,同样带有一种人生沧桑感。

这种“适”和欧阳修的“闲”一样,都是经历过人生沧桑的士大夫试图以静观外物、身与物游的方式来明辨思理,达成主体精神绝对自由的境界。

欧阳修的“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是他在贬谪后的沉淀;苏轼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他在乌台诗案后痛定思痛的体悟;而黄庭坚在经历《神宗实录》案风波后,则锤炼出“断虹雾雨”的词境:“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2021-2022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2021-2022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2021-2022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题(3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①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

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

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

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②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

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

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

③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

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

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

④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

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愈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愈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

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一上学期10月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含解析)

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一上学期10月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含解析)

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一上学期10月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含解析)写作专题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怎样才是诗意地栖居?这值得我们思考。

有人认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诗意地栖居,有人认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诗意地栖居,有人认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诗意地栖居,有人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诗意地栖居。

对于以上看法,你更赞赏哪种方式的诗意地栖居呢?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调研语文试卷六、作文(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世间,比青春再可宝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谁能保持得永远的青春的,便是伟大的人。

(郭沫若)如果你的心灵很年轻,你常常会保持许多梦想。

在浓重的乌云里,你依然会抓住金黄色的阳光。

(斯沃伦)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态。

(塞涅卡)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江苏省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卷一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一条“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风靡网络。

作者记录了二舅苦难而饱满的人生:“二舅"曾是农村天才少年,因村医误诊导致左腿残疾,自学了木匠手艺,用精湛的手艺养活自己,领养孩子用半生积蓄给孩子买房,热心帮村里人维修燃气灶、洗衣机甚至水龙头,深受村民尊敬。

作者感叹自己四肢健全,上过大学,又生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理应度过一个比二舅更为饱满的人生。

【语文】2020-2021高一10月月考南京市第十二中学 解析

【语文】2020-2021高一10月月考南京市第十二中学 解析

2020~2021学年10月江苏南京鼓楼区南京市第十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详解)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吟诵是一种既遵循语言特点,又根据个人理解,依循作品的平仄音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通过自己抑扬抗坠的声调表现出来的方式。

它比普通朗诵对作品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

吟诵之目的不是为了吟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之心灵,藉着吟诵的声音达到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

因此,吟诵之前有两点基础必不可省:一是对于作者与诗歌情意的了解;二是读诵的节奏平仄。

没有这两点基础的自由吟是不能通达的。

吟诵不但是读诗、欣赏诗、理解诗的重要法门,而且是写诗重要的入门途径。

诗要自己“跑”出来。

诗怎么自己“跑”出来?你要对诗歌中文字的音声、节奏、韵律非常熟悉。

你熟于吟诵,于是你的诗是随着声音跑出来的。

中国的好诗都有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这种兴发感动的力量从何而来?无论就作者还是读者而言,都是从吟诵得来的。

吟诵是一种律动,先于文字,语言文字伴随着这个节奏的律动自己“跑”出来。

真正的好诗绝不是查着字典、对着韵书一个字一个字拼凑出来的,一定是伴随吟诵的声音自然地“跑”出来的——所谓字从音出、字从韵出,使用的文字是从它的发音、它的声韵出来的。

所以作诗的时候为什么用这个字不用那个字,有时候是因为意思的关系,有时候是因为声音的关系。

当你做这种斟酌的时候,不是纯粹的理性,是你吟诵的时候结合着声音辨别出来的,很微妙,很见功力。

吟诵不是制造一个音乐的调子去唱,它不死板。

每个人都不同,同一个人的吟诵也会不同。

同一首诗你可以早晨吟的时候调子高一点,晚上吟的时候低一点,也可以今天吟得快一点,明天吟得慢一点,要伴随着环境,把自己的心灵、感情、意念跟那首诗打成一片。

中国的吟诵不是拿唱歌的调子教大家齐唱、不是花腔女高音,也不是《关雎》一个声调,《硕鼠》另外一个声调,《将仲子》又一个声调。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4(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4(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4(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阅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个人层面,阅读可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升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等,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同时,阅读也能够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法。

在社会层面,阅读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我们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此外,阅读也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1. 下列关于阅读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阅读可以拓宽个人视野,增长知识。

B. 阅读只能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对社会发展没有作用。

C. 阅读能够培养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D. 阅读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2. 下列对“阅读可以拓宽视野”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阅读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等,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B. 阅读可以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法。

C. 阅读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D. 阅读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3.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阅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B. 阅读经典著作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C. 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可以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法。

D. 阅读只能通过纸质书籍进行,电子阅读没有任何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江苏省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师范高校附属试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语言文字与运用(18分)1.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学语文学习确定要多读多思多积累,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实现自己高远的目标;假如学问储备不足,在激烈的竞争中,只能是铩羽而归。

B. 我们都应当懂得:发展自己的智力,必需与培育自己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

C. 2024级的高一新生在暑期军训中,顶骄阳冒酷暑,刻苦训练,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毫不松懈,圆满地实现了“迈好中学第一步,打好军训第一仗”的目标。

D. 国庆假日是人们休闲的大好机会,那段时间里,我市地下商业街到处都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深夜还不绝如缕,喧闹极了。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项的“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

符合此句语境。

B项的“休戚相关”意思是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亲密,利害相关。

不符此句语境。

C项的“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不符此句语境。

D项的“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紧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不符此句语境。

考点: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

实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某报记者一篇报道地方强制拆迁、侵害群众利益的文章,惹恼了当地官员,他们竟派公安人员到报社拘传记者,其根本缘由是滥用公权在作怪。

B. 要根治“中国式过公路”的陋俗,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提倡交通文明,增加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C. 俄乌自然气纠纷事务暴露出欧盟能源严峻依靠进口,且供应途径过于单一,欧盟国家起先仔细反思能源平安这一重大问题。

D. “十一”假期刚过,陈佳宇就来到了刘祥家,请他把自己将在《语文教学通讯》上发表的论文再审校一遍。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答病句辨识题的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实验中学科技城校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实验中学科技城校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实验中学科技城校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

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

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

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东汉无名氏文人假托李陵所作的三首抒情诗,及假托苏武所作的四首诗,被人们合称为苏李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

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

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

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他们唱出的都是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

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

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

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

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乐、腐败、堕落,其实,恰恰相反,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月考高一语文2024.10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建安风骨,又称“魏晋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悲凉慷愤之中,亦有命运无常、人生短促的不安心境,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掀起一个诗歌高潮,被后人尊为典范。

建安风骨的内涵包含以下几方面:文风清峻,给人一种利落大方之感;通达脱俗,不拘小节,沉雄激荡;气盛词壮,畅所欲言;华靡。

在建安诗作中,华靡之风自曹植始,滥觞于七子后。

(摘编自卢劲《建安风骨》)材料二:建安是后汉献帝的年号,生活在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文学家们,敢于抨击时弊,敢于在不同作品样式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从而形成了一个文学的黄金时代。

前人提到建安文学,往往用“建安风骨”来指代,即内容充实,风格劲健,有一股内在的力量的文章风格。

建安作者以此来对抗彩丽繁绮而又空洞无物,或者低级庸俗的文风。

而之所以形成“建安风骨”,一方面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现实,另一方面的决定因素是对汉乐府民歌的继承和创新。

建安前后,阶级斗争激烈,政治和思想发生重要变化,社会极度动荡不安。

建安前爆发的黄巾起义摧垮了东汉皇朝的腐朽统治,但接下来军阀混战,三国鼎立,战火不停,生灵涂炭。

而上层统治者却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

生活在如此时代背景下的建安文学的主要作者们——曹氏父子、建安七子,还有蔡琰——都饱尝了战乱的苦楚,目睹了百姓无家可归、饿死街头的凄惨场面。

所以在他们各自的作品中,时代的烙印体现得尤为明显。

建安风骨首先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孕育了这种文学风格。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给.予(jǐ)遏.制(è)干瘪.(biě)锲.而不舍(qì)B.钥匙.(shi)偌.大(ruî)笔杆.(gǎn)贻.笑大方(yí)C.剑戟.(jǐ)麻痹.(pǐ)压轴.(zhïu)面面相觑.(qù)D.召.唤(zhāo)窗扉.(fēi)戕.害(qiāng)恪.尽职守(kè)参考答案:B(A锲 qiè C 痹bì轴zhîu D召zhào)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A.急躁座标举一反三怨天尤人B.藐视弩马不记其数百无聊懒C.骐骥锦缎入不敷出望洋兴叹D.蒙弊颓圮美仑美奂一曝十寒参考答案:B(A座—坐 B弩—驽记—计懒—赖 D弊—蔽仑—轮)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先生早年教学育人的风采我未能亲见,甚是遗憾;但我又是幸运的,承蒙先生不弃,耳提面命....、言传身教足以让我受用终生。

B.由于感到美国对中国崛起面临鞭长莫及....的问题,日本借钓鱼岛问题试图修宪,行使所谓“集体自卫权”,组建“钓鱼岛专属部队”C.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一些网络犯罪也就应运而生....了,我们应当及时建立预防和惩治网络犯罪的体系,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D.他们儿时便在课本里发现了诗和故事,但在学会阅读技巧之后并不背弃它们,而是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一步一步去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宏,何等气象万千....和令人幸福神往!参考答案:C(“应运而生”顺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的。

“犯罪行为”不是“顺应时代出现的”,故用在此处不合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阅读经典的目的不在于为了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为了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人教版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XXX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Ⅰ卷(共45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

百舸(gě)支撑(chēn)箕(jī)踞悄(qiǎo)无声息B。

青荇(xìng)颓(tuí)圮骨髓(suǐ)檐头(yán)C。

长篙(hāo)菲(fěi)薄溯(sù)流风雪载(zài)途D。

寂寥(liáo)青苔(tái)倾泻(qǐng)睚眦(zì)必报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怅廖廓苍茫大地峥嵘岁月书生意气B。

浪遏飞舟五岭逶迤颓圮凄婉迷茫C。

河畔星辉班斓笙箫天伦之乐D。

青苔披荆斩棘扭怩窗扉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无论国际风云如何,我国坚持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不变。

②要查清国有企业目前的财政状况,防止有人借改革之机大肆国家财产。

③去年江水泛滥的教训,工程局组织力量加固了堤岸,采取了一系列防洪措施。

A。

变幻侵蚀由于B。

变幻侵吞鉴于C。

变换侵吞由于D。

变换侵蚀鉴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XXX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

B。

如果台独分子对中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他们必将自食其果。

C。

他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直到今年才回到家乡,享受天伦之乐。

D。

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XXX之好。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参谋部通知:连长、指导员马上到团部开会,其他连的干部集合部队,准备出发。

B。

我要为“希望工程”贡献我的一点力量,把爱心献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让他们茁壮成长。

C。

一辆大轿车牵引三台拖车,组成一组“荧光彩龙灯”,“彩龙”以时速40千米的速度上下飞旋。

D。

09年秋学期开学,我校在教学上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进。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4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 所以游目骋怀B . 行李之往来C . 黎民不饥不寒D .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2. (2分) (2020高二上·佳木斯期末) 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 赵尝五战于秦B . 惟兄嫂是依C . 农人告予以春及D .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3. (2分) (2019高三上·江都月考) 下列诗词所描述的传统节日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 .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B .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C .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D .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4. (2分)典故中与诗文所涉及的人物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 . 气凌彭泽之樽——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B . 奉宣室以何年——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C . 光照临川之笔——此一生得意,唯在临川四梦D .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5. (6分) (2019高三上·长春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说新语》是一部“诗性之书”。

此书通篇体现了和谐与包容,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大气度、大风流,作者的目光是别有赏会的那种,但凡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主体创造性以及自我超越性,作者无不报以同情的理解,予以真心的欣赏和传神的描绘,这使得无论何时何地的读者,只要开始阅读这本书,总会产生一种的亲切感,进而走进一个的史诗性画卷。

它又犹如一部“沙之书”,洋溢着一种独特气息。

从整体上看,它的结构是一种既以时序为经、人物为纬,又以三十六门叙事单元为纲、具体事件为目的双重“网状结构”。

这样就使文本形成了一个无论是在历史维度还是在文学维度都遥相呼应、气脉贯通的“张力场”。

每则故事基本都有一个中心人物,作者的意图,大概可能是想一个具体人物中心,组成一条相对独立的“故事链”,以此呈现人物的音容笑貌的目的。

条目与条目之间,,既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又可独立欣赏。

对此有人,()未尝没有受其影响。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A . 作者的意图,大概是想围绕一个具体人物为中心,组成一条相对独立的“故事链”,以此呈现人物的音容笑貌。

B . 作者的意图,大概是想以一个具体人物为中心,组成一条相对独立的“故事链”,以此呈现人物的音容笑貌。

C . 作者的意图,大概可能是想以一个具体人物为中心,组成一条相对独立的“故事链”,以此呈现人物的音容笑貌。

D . 作者的意图,大概是想以一个具体人物为中心,组成一条相对独立的“故事链”,以此呈现人物的音容笑貌的目的。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后世小说如《水浒传》《儒林外史》的布局结构“虽云长篇,颇同短制”B . 但后世小说如《水浒传》《儒林外史》“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布局结构C . 后世小说如《水浒传》《儒林外史》“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布局结构D . 但后世以“虽云长篇,颇同短制”布局结构的小说《水浒传》《儒林外史》(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近在咫尺波诡云谲藕断丝连不以为意B . 咫尺天涯波诡云谲拖泥带水不以为然C . 咫尺天涯波澜壮阔拖泥带水不以为意D . 近在咫尺波澜壮阔藕断丝连不以为然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6. (6分)(2017·湖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所谓“人文信仰”,它的启发来自现代学者提出的“人文宗教”。

新儒家认为,儒家传统是一种不出世的却具有超越性的东方宗教,它不像其他的宗教,需要有神,有耶稣、安拉等外在权威。

它不需要外在的权威,它有一种具有内在超越性的信仰。

内在超越性,也就是道德心,如孟子所谓“仁义礼智”。

儒家传统的这一特质,若称为中华“人文信仰”更准确。

“人文信仰”在儒释道中都有,儒家比较典型,儒家是“以出世的心态行入世的功德”,在世俗社会中要完成人之为人的使命。

一是个体生命的健全,即诚意、正心、修身;另外就是建功立业,即把“立德、立功、立言”当作人生追求。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具有经济的、政治的、道德文化的属性。

但道德文化属性应是人的最高属性,是人之为人的最高本质。

信仰体系当中,儒家肯定人首先要解决肉体的存在问题,这并非一般人理解的儒家是重义轻利的。

儒家主张在道义的引领下对物质生活的安顿,认为这也是治国理政者须关注的重中之重。

如孔子所说“富之”“足食”“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所说“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荀子也说“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节用以礼,裕民以政”。

在这个基础上,儒家重视和强调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人的道德、文化。

这是儒家生命大智慧的主要内涵。

儒学是仁学,但一般只讲“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关于“爱他人”,孟子曾发挥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将“爱他”或“他爱”推展为亲亲、仁民、爱物这样三个由近及远的层次。

实际上,孔子讲“古之学者为己”,就彰明了儒学仁学的首要内涵就是“为己之学”。

“为己”并不是自私自利,他是先成就自己。

这和现代人生存理念是一致的。

一个人要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开发出来,成长为一个士,再成长为君子,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然后你才能去齐家治国平天下。

荀子说过:“知者自知,仁者爱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义”在孟子这里发挥得比较到位。

义利并重,以义驭利,这是孟子对儒家核心价值的阐发。

儒学不是不讲功利,而是认为在功利之上有一个更高的价值,更高的原则,并借此来引领、驾驭功利。

这也是对道义上的担当精神的高扬。

荀子则进一步发挥了“礼法”范畴。

他把“仁”“义”这个基本的人文信仰转化成内规矩和外规矩。

内规矩即德的柔性约束,外规矩即法的刚性约束。

德与法统一起来就是礼或礼法。

德与法一起,共同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形成普遍的秩序与和谐。

因此,荀子是儒家“治统”的系统阐释者,是儒学由纯学术向汉初政治儒学转化、转型的重要中介。

(本文选自2017年4月1日新华网发展论坛,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新儒家认为,儒家传统是一种东方宗教,它不需要外在权威。

内在超越性,亦即道德心,是儒家传统的一个特质。

B . 儒释道中均有“人文信仰”,但儒家比较典型。

它是“以出世的心态行人世的功德”,它要完成在世俗社会中人之为人的使命。

C . 政治属性、经济属性和道德文化属性都是人类所具有的属性。

但其中道德文化属性应是人的最高属性和最高本质。

D . 一般人认为儒家重义轻利。

实际上,儒家也看重对人的物质生活的安顿,认为治政者必须关注“利民”“富民”“裕民”,这体现了儒家的生命大智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人文信仰”这一说法是受现代学者“人文宗教”的启发而得来的。

儒家的“人文信仰”就是要完成健全个体生命和建功立业的使命。

B . 文中引用孔子、孟子、荀子关于“利民”“富民”“裕民”的言论,是为了证明儒家主张在道义的引领下对物质生活的安顿。

C . 儒学即仁学。

仁学不仅仅讲爱他人,也讲爱自己。

但不论是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还是孔子的“为己之学”,都应该是儒学仁学的重要内涵。

D . 儒家不是不讲功利,而是要“义利并重,以义驭利”。

荀子则把“仁义”转化成内外规矩,此即儒家所讲的“礼”。

而“礼”是用来协调义利关系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孔子言“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这也是孔子“仁政”思想的体现,而这对当代治政者来说,也有重要启示和现实意义。

B . 孟子的“亲亲”“仁民”“爱物”,从家庭、社会到宇宙万物,层层深入地阐发了“仁”的内涵,树立了儒家仁者形象。

C . “知者自知,仁者爱人”蕴含了欲为“大丈夫”必先为“士”的道理。

一个人首先要成就自己,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D . 荀子是儒家“治统”的系统阐释者,儒学由此向政治儒学转化。

后世很多儒学家的治政思想为当时统治者所用就是明证。

7.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仁慈的小偷(英)桑德拉·克鲁克富维耶圣母院的庭院给游人提供了一个鸟瞰里昂城全景的视角,其景观令人惊叹。

但安娜贝尔心中只有悲痛,她难忘上一次在这里观光时的情形。

几个虔诚的里昂人朝教堂内走去,毫无疑问,他们是为了卸下身上的罪恶,同时从上帝那里获取些精神力量。

詹姆斯一贯是这么看的,安娜贝尔想。

远处,温柔的索恩河缓缓地流着,在河口处汇入气势磅礴的罗纳河。

她转过身去,看到里昂城里一座座黄褐色的屋顶在朝阳下闪闪发光。

但是,在安娜贝尔眼里,这些屋顶显得有些模糊不清,也许是城市上空的阴霾造成的,或者更可能是因为她眼里的一汪泪水。

安娜贝尔发觉一个男人坐在凳子上仔细地打量着自己。

他的白发向后梳成了一个马尾辫,发梢堆在脖颈后面。

他的毛衣和长裤都是深色的,这似乎使他的褐色脸庞和异常清澈的蓝色眼睛更加突出。

安娜贝尔不想和这个男人交谈,为了躲开他的目光,她慢慢地踱到露台上,在那里可以看到西边更远处的风景。

这些天,安娜贝尔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躲开那些法国中年男人令人讨厌的目光。

看到一个韶华已逝但风韵犹存的女人独自在异国观光,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她会欢迎被搭讪。

实际上安娜贝尔想做的只是重游那些她和詹姆斯一起度过了生命中很多美好时光的地方,怀念一段岁月。

在那段岁月里,他俩谁也不曾想过他们中的某个会有孤单的未来。

“会过去的。

”一个声音在她的肩头响起。

她转过身,看到那个观察者跟了过来。

“什么?”她问,语气冷冷的,但是这没能阻止对方。

“悲伤,我想会过去的。

”“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她假装不解。

“这不是他所希望的,我是指你的丈夫,他不愿意看到你把未来花在对过去的回忆里。

失去亲人未必是关了一扇门,仅仅是生活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我希望无人打扰,谢谢你。

”她说。

看到他眼睛里流露出的失望,她感到有些内疚。

“当然,夫人,”他低下头,“我为自己的冒犯向你道歉。

”他走开了,剩下安娜贝尔一个人走进19世纪建的大教堂。

教堂内部和她记忆中的情形差不多:装饰得非常华美,只是和法国其他更古老的建筑物相比,带着一丝人工雕琢的痕迹。

中殿的四周摆放着一支支燃烧的蜡烛。

只要花上一两欧元,你就可以从那些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蜡烛中挑一支许愿烛。

出售电蜡烛的摊位摆在中殿的右侧,安娜贝尔在那里停了片刻,怀疑地摇了摇头。

要是詹姆斯看到这些,他一定会嘲讽地说:“投币式豁免。

”很快,教堂里的空气变得让人反胃,从放在忏悔室两边的柱形音箱里传出的低沉而单调的赞美歌开始让安娜贝尔感到烦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