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5课时 小结与思考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回顾与思考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回顾与思考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运用所学的数据处理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以及各种图表的特点和适用场景。通过总结归纳,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个简单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数据分析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问题导向: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数据处理的各种方法和技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我会让学生回顾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同时,我也会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通过这样的反思和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掌握了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后,往往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从而导致解题困难。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本节回顾与思考的优秀教学案例,通过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回顾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及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据处理知识的热爱。同时,本节课还将强调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

八(上)第六章小结与思考

八(上)第六章小结与思考

第六章数据的集中程度小结与复习[ 教案]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能熟练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在加权平均数中,知道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并能用加权平均数解释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现象;3、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差别,初步体会它们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学习重点:运用统计观念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学习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灵活选择和应用.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二、情境引入:问题1 :有十五位同学参加竞赛,且他们的分数互不相同,取八位同学进入决赛,某人知道了自己的分数以后,还需知道这十五位同学的分数的什么量,就能判断他能不能进入决赛?问题2: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各种尺码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如果你是经理,请问你关注的是什么?你打算怎样进货呢?问题3:某市有100万人,在环保日,该市第一中学八年级调查了其中10户居民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情况如下表:(1)在这一天中,这10居民平均每户产生多少千克的生活垃圾?(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在这一天中,这10居民平均每人产生多少千克的生活垃圾?(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若以(2) 的结果作为每天实际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则该市用载重量为6吨的汽车运送这些生活垃圾,每天运4次,需要多小辆这样的汽车才能当天运完?三、典型例题例1 已知两组数据x 1,x 2,x 3,…x n 和y 1,y 2,y 3,…y n 的平均数分别为x ,y . 求(1)2x 1,2x 2,2x 3…2x n 的平均数 ;(2)2x 1+1,2x 2+1,2x 3+1…2x n +1的平均数; (3)x 1+y 1,x 2+y 2,x 3+y 3…x n +y n 的平均数.例2 某年北京与巴黎的年降水量都是630毫米,它们的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如下表:(1)计算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 (2)写出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的中位数和众数;(3)通过观察北京与巴黎两个城市的降水情况,用你所学过的统计知识解释北京地区干旱与缺水的原因.例3 甲、乙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每次射靶的成绩情况如左图所示:(1)请填写右表;(2)请从下列三个不同的角度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①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结合看(谁的成绩好些);②从平均数和9环以上的次数看(谁的成绩好些);③从折线图上两人射击环数的走势看(分析谁更有潜力).乙甲次数。

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函数》教案(北师大)

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函数》教案(北师大)

第六章一次函数1.函数一、学生起点分析在七年级上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体会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了探索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并用符号进行了表示;在七年级下期又学习了“变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了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的普遍性,感受了学习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一些方法和初步经验,为学习本章的函数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函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六章《一次函数》第一节的内容。

●教材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1个学时。

教材中的函数是从具体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中抽象出来的,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存在的大量的变量之间关系,进而抽象出函数的概念。

与原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更注重感性材料,让学生分析了大量的问题,感受到在实际问题中存在两个变量,而且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它们的表示方式是多样地,如可以通过列表的方法表示,可以通过画图像的方法表示,还可以通过列解析式的方法表示,但都有着共性:其中一个变量依赖于另一个变量。

●教材地位及作用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对它的学习一直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七年级知识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对变量间的关系的考察,让学生初步体会函数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函数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感受事物是相互联系和规律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掌握函数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以看成函数;2.根据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给定其中一个量,相应的会求出另一个量的值;3.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函数概念的学习,初步形成学生利用函数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2.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概括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3.通过对函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章课外作业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章课外作业设计

◆◆◆ 我们的追求:让每位同学都得到发展◆◆◆第6章 第1次作业 完成作业的自我评价:_________ 签名:________如果你本课作业时遇到不会解答的问题,请你直接找老师或请登录http// ,寻第1课时6.1.1 有序数对1. 如果将教室内最前面的1排的左边第3号,即“1排3号”用(1,3)表示,那么请用有序数对表示你的位置:( );你所在小组组长的位置是( );你右侧(或左侧)第二个人的位置是:( );(4,5)表示的位置上的同学是: .2. 如图,点A 的位置是(3,2),那么点B 的位置是________,点C 的位置是________,点D和点E 的位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3. 如图,从2街4巷走到4街2巷,走最短的路线,共有几种走法?并在图中表示出来.4. 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2,4)和(4,2)表示的位置相同吗?请结合图形说明.5. 如图,四个正方形组成一个“T”字型,你能用四个这样的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吗?请你画出示意图.E B C A D(第2题) 515(街)4322341(第3题)◆◆◆ 我们的追求:让每位同学都得到发展◆◆◆第6章 第2次作业 完成作业的自我评价:_________ 签名:________如果你本课作业时遇到不会解答的问题,请你直接找老师或请登录http// ,寻找1. 点A (-3,2)在第______象限;点B (3,-2)在第______象限;点C (3,2)在第______象限;点D (-3,-2)在第______象限;点E (0,2)在______上;点F (-3,0)在______上.2. 如果点P (1-a ,a -3)在x 轴上,那么a 的值为 ( )A .1B .-1C .3D .-33. 若点P 在第二象限,且点P 到x 轴的距离是6,到y 轴的距离为8,则点P 的坐标为 ( )A .(-6,8)B .(8,-6)C .(6,-8)D .(-8,6)4.对于任何数x ,点(x ,x -1)一定不在第 象限.点N (a +5,a -2)在y 轴上,则点N 到原点O 的距离是 .5.如图,长方形ABCD 中,AB =5,C (2,3),试求A ,B ,D 三点的坐标.6.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试求:(1)A ,B ,C ,D 四点的坐标;(2)正方形EFGH 的四个顶点的坐标.7.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组点,并将各组内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1)(1,2),(3,2),(2,4);(2)(-3,2),(-1,2),(-2,4);(3)(1,-2),(3,-2),(2,0);(4)(-1,-2),(-3,-2)(-2,0).观察所得图形,你觉得有什么规律?B A OCD (第5题) y B ACD E F G H O x y◆◆◆ 我们的追求:让每位同学都得到发展◆◆◆第6章 第3次作业 完成作业的自我评价:_________ 签名:________如果你本课作业时遇到不会解答的问题,请你直接找老师或请登录http// ,寻找1. 已知坐标平面内点A (m ,n )在第四象限,那么点B (n ,m )在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2. 点P (2,-6)到x 轴、y 轴的距离分别为 ( )A .2,6B .2,-6C .6,2D .-6,23. 已知点A (0,4),B (-2,4),则直线AB 与x 轴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B .平行C .垂直D .不确定4. 已知平面内有一点P (x ,y ),使得22(1)0x y ++-=成立,则点P 在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5. 点M (a +1,2a -1)的横坐标、纵坐标相同,则点M 到x 轴的距离是 ,点M 到y 轴的距离是 .6. 已知点A (3,0),与点A 在同一坐标轴上的点B 到A 的距离为3,则B 点的坐标为 .7. 各写出4个满足下列条件的点,并分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这4个点:(1)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2)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3)横坐标与纵坐标的和是-3.观察每题中这些点的位置,它们各有什么规律?◆◆◆ 我们的追求:让每位同学都得到发展◆◆◆第6章 第4次作业 完成作业的自我评价:_________ 签名:________如果你本课作业时遇到不会解答的问题,请你直接找老师或请登录http// ,寻找第4课时6.2.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1. 从车站向东走400m ,再向北走500m 到小张家;从车站向北走500m ,再向西走200m 到小李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李家在小张家的正东B .小李家在小张家的正西C .小李家在小张家的正南D .小李家在小张家的正北2. 芳芳放学从校门向东走400m ,再往北走200m 到家;林林出校门向东走200m 到家,则林林家在芳芳家的 ( )A .东南方向B .西南方向C .东北方向D .西北方向3. 已知点A (3,4),B (3,1),C (4,1),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 )A .AB <AC B .AB >BC C .AB >ACD .AC >BC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B (-1,-4),C (5,-2)构成的三角形是________三角形.5. 所在位置的坐标为(-1 (2,-2),那么, 所在位置的坐标为 .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 、B 、C 三点的坐标 为(0,0)、(4,0)、(3,2),以A 、B 、C 三点为顶点画平行四边形,则第四个顶点的坐标为 .7.如图,一个机器人从点O 出发,向正东方向走3m 到达点A 1,再向正北方向走6m 到达点A 2,再向正西方向走9m 到达点A 3,再向正南方向走12m 到达点A 4,再向正东方向走15m 到达点A 5,设点O 为坐标原点,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 轴、y 轴,按上述规律走下去,当机器人走到点A 6、A 7时,则点A 6的坐标为 ,点A 的坐标为 .相 炮 帅 士 相炮 (第5 题) O x (第7题) y A 1 A 2 A 3 A 4 A 5A 6◆◆◆ 我们的追求:让每位同学都得到发展◆◆◆第6章 第5次作业 完成作业的自我评价:_________ 签名:________如果你本课作业时遇到不会解答的问题,请你直接找老师或请登录http// ,寻找第5课时6.2.2 用坐标表示平移(1)1. 点M (-2,5)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所得对应点的坐标为 ;点N (4,6)向上平移6个,所得对应点的坐标为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平行四边形ABCD 的四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5,那么所得平行四边形就是把原平行四边形向 平移 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平行四边形ABCD 各顶点的纵坐标都加5,那么所得平行四边形就是把原平行四边形向平移 个单位长度.3. 点P (-2,-3)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所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4. 已知△ABC ,A (-3,2),B (1,1),C (-1,-2),现将△ABC 平移,使点A 1到点(1,-2)的位置上,则点B 1、C 1的坐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5. 将点A 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若点B 的坐标为(-6,-8),则点A 的坐标为 .6. 长方形ABCD 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2,1),B (-2,-2),C (3,-2),D (3,1).将长方形沿x 轴正方向平移一个单位长度,再沿y 轴正方向平移一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的四个顶点坐标为 .7. 如图,将点A (3,2)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 1,请在图上标出这个点,并写出它的坐标.将点A 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 2,也请在图中标出这个点,也写出它的坐标.你能判断直线AA 1与x(第 7 题) -4 -5 -3 -2 -1 1 2 2 3 3 1 4 -1 -2 -3 xy O ·A◆◆◆ 我们的追求:让每位同学都得到发展◆◆◆第6章 第6次作业 完成作业的自我评价:_________ 签名:________如果你本课作业时遇到不会解答的问题,请你直接找老师或请登录http// ,寻找第6课时 用坐标表示平移(2)1. 已知点A (-4,2),B (1,2),则线段AB 的长度是 ( )A .3个单位长度B .4个单位长度C .5个单位长度D .6个单位长度2. 已知点A (-3,-5),B (-3,7),则线段AB 的长度是 ( )A .2个单位长度B .4个单位长度C .12个单位长度D .14个单位长度3. 已知坐标平面内三点D (5,4),E (2,4),F (4,2),那么△DEF 的面积为( )A .3平方单位B .5平方单位C .6平方单位D .7平方单位4.如图,三角形DEF 是三角形ABC 经过某种变换后得到的图形,观察图形分别写出点A 和点D ,点B 和点E ,点C 和点F 的坐标.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试猜想三角形中任意一点P (x ,y )的对应点Q 的坐标是什么?5. 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A (1,1),B (-1,-1),C (2,0),并求出△ABC 的面积.6. 如图,四边形ABCD 的四个顶点的位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2 1 -1 -3-4-5 -4 -5 -3 -2 -1 1 2 3 4 5 x y O D A C B(第6题) B A C E O x 1234567 -6-5-4-3-2-1 y 4 3 2 1 -1 -2 -3 -4 D F◆◆◆ 我们的追求:让每位同学都得到发展◆◆◆第6章 第7次作业 完成作业的自我评价:_________ 签名:________如果你本课作业时遇到不会解答的问题,请你直接找老师或请登录http// ,寻找1. 课间操时,小华、小军、小刚的位置如下图左,小华对小刚说,如果我的位置用(0,0)表示,小军的位置用(2,1)表示,那么你的位置可以表示成 ( )A .(5,4)B .(4,5)C .(3,4)D .(4,3) 2. 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的任意两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是 ( )A .横坐标相等B .纵坐标相等C .横坐标的绝对值相等D .纵坐标的绝对值相等3. 若x 轴上的点P 到y 轴的距离为3,则点P 的坐标为 ( )A .(3,–3)B .(3,0)或(–3,0)C .(0,3)D .(3,0)或(0,–3)4. 一个长方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个顶点的坐标为(–1,–1)、(–1,2)、(3,–1),则第四个顶点的坐标为 ( )A .(2,2)B .(3,2)C .(3,3)D .(2,3) 5. 若4,5==b a ,且点M (a ,b )在第四象限,则点M 的坐标是 ( )A .(5,4)B .(-5,4)C .(-5,-4)D .(5,-4)6.点P (x ,5)在第二象限,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0B .x >0C .x ≤0D .x ≥07.在直角坐标系内,点P (2,-2)和点Q (2,4)之间的距离等于 个单位长度.8.已知点P (a ,3),点Q (a +1,b ),若PQ ∥x 轴,则a ,b = .9.如图是小刚画的一张脸,他对妹妹说“如果我用(1,3)表示左眼,用(3,3)表示右眼,那么嘴的位置可以表示成 .”10.如图,小强告诉小华图中点A 的坐标为(–3,5),点B 的坐标为(3,5),小华一下就说出了点C 的坐标是 .·小军 (第1题) ·小华 ·小刚012341234◆◆◆ 我们的追求:让每位同学都得到发展◆◆◆第6章 第8次作业 完成作业的自我评价:_________ 签名:________如果你本课作业时遇到不会解答的问题,请你直接找老师或请登录http// ,寻找1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D =5,点B 的坐标为(-5,4),则平行四边形ABCD 面积为________. 12.写出如图中“小鱼”上所标各点的坐标并回答:(1)点B 、E 的位置有什么特点?(2)从点B 与点E ,点C 与点D 的位置,看它们的坐标有什么特点?13.在某城市中,体育场在火车站以西4000m 再往北2000m 处,华侨宾馆在火车站以西3000m再往南2000m 处,时代超市在火车站以南3000m 再往东2000m 处,请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分别写出各地的坐标.14.如图为风筝的图案.(1)写出图中所标各个顶点的坐标;(2)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加-2,所得各点的坐标分别是什么?所得图案与原来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 (3)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乘2,所得各点的坐标分别是什么?所得图案与原来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A C O xyD B (第11题) AB CD E O y (第12题) x 小正方形的边长 表示1000m ·火车站 ·体育场 ·华侨宾馆·时代超市(第23题) 1 x y (第14题)A BC D E F。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5《利息问题》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5《利息问题》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5《利息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利息问题》是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五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利息的概念,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以及了解利息与本金、利率、时间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利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比例、乘除法等运算已经熟练掌握。

但是,对于利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利息的概念,知道利息是由本金、利率和时间决定的。

2.让学生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息的概念,计算利息的方法。

2.难点:利息与本金、利率、时间之间的关系,运用利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利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探究利息的计算方法。

2.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利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存款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存款一段时间后,银行会支付给我们多少钱?从而引出利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利息公式进行计算。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利息与本金、利率、时间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一些关于利息的实际问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利息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第六章小结与思考

第六章小结与思考
柳堡镇中心初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数学教学案
姓名学号班级教者
课题
第六章小结与思考
课型
新授
时间
备课组成员
陈、周、章、朱、史
主备
吕坤林
审核教学Biblioteka 标1、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在加权平均数中,知道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并能用加权平均数解释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现象。
4、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利用科学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平均数。
三、例题讲解:
例1,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1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月销售定额,统计
了这15人某月的销售量如
(1)求这15位营销人员该月销售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每人销售件数
1800
510
250
210
150
120
人数
2、某装配班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准备采取每天生产必须完成定额,超产有奖的措施,下面是该班组13名工人在一天内各自完成装配的产量情况(单位:台)
6,7,7,8,8,8,9,9,10,12,14,14,15。
则(1)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中位数是_____,平均数是______。
(2)该班组以其中哪种特征作为定额更适宜?
四、课堂练习:复习题P183-184复习巩固第1-4题
五、小结: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的特征数,只是描述的角度不同,其中以平均数运用最为广泛,应当注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合理选用,避免平均数的误用。这三个量的各自特点是: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相应平均数的变动,这既表明平均数非常充分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信息,也带来了求平均数较为麻烦的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实数》小结与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实数》小结与复习说课稿
3.数学游戏:设计实数运算相关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4.生活实践: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实数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掌握实数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3)解决实数混合运算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算术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然而,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他们对实数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对实数运算的掌握也可能不够熟练。
2.互动教学:设计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3.激励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举一反三: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数学游戏:设计一些与实数相关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直观展示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提前规划板书内容,确保知识点完整、系统;
2.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3.板书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关注,解释板书中的逻辑关系;
4.在适当位置留下空白,用于记录学生的疑问和课堂生成性内容。
2.提高练习: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实数题目,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教案 颜青 第5、6章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教案 颜青 第5、6章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理实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方法设计
一、教学设计
1.复习(5分钟)
内控评价的含义。
2.授课(70分钟)
案例导入:“M公司内控审计的争议”。
案例解析:何为内部控制审计?
问题思考:如何认识内控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内控评价间的关系?
课堂讲授:内控审计的含义、内控审计的程序和内容、内控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内控评价间的区别与联系。
(9)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详细记录企业执行评价工作的内容,包括评价要素、主要风险点、采取的控制措施、有关证据资料以及认定结果等。
(10)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编制:①年度报告评价基准日是12月31日;②是否有效的结论;③编制程序是内部控制评价部门撰写、报经理层审核、董事会审批后确定。④上市公司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必须向社会公开披露。
三、课堂练习
1.学生分组讨论2018年“康美药业”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财务报表的审计报告的异同,就报告中描述的内控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2.学生将分组讨论结果上传职教云,并进行个别讲解。
3.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并进行重点和难点总结。
作业
(思考题)
预习:任务三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瓣秘
案例导入、问题启发、教学研讨、理实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方法设计
一、教学设计
1.复习(5分钟)
内部控制审计的含义。
2.授课(70分钟)
案例导入:2018年“康美药业”内控审计报告。
案例解析: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类型。
问题思考:如何如何决定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类型?
课堂讲授:内控审计报告的要素、类型与编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实数》知识点复习与小结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实数》知识点复习与小结优秀教学案例
2.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引导学生发现实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证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鼓励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为小ຫໍສະໝຸດ ,鼓励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交流。
2.设计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为小组,给出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例如,可以让学生探讨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并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例如,可以让每个小组成员依次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交流。
(四)总结归纳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实际问题,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实数的兴趣和好奇心。
2.通过图形、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3.设计具有挑战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4.创设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注重小组合作的过程和结果,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提高方向。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愿意主动学习数学。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教育学 第六章教学 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 第六章教学 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教学知识点总结第一节教学的意义和任务一、教学的概念: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途径。

教学是完成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二、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中心)工作。

三、教学的任务:1、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2、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

当代“教学”观变革: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的转变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移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第二节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概念:(一)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孔子的“学、思、行”思想;《学记》的“教学相长”、“藏息相辅”、“长善救失”等;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苏格拉底“产婆术”;夸美纽斯推行班级授课制;卢梭能动的儿童观和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三中心”、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阶段论;杜威、凯洛夫、赞科夫、布鲁纳等人的教学思想。

(二)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二、教学过程的性质(一)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间接性;2、引导性;3、简捷性。

(二)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三)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三、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一)传授/接受模式:引起学习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技能——应用知识和技能——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掌握情况(二)问题/探究模式明确问题——深入探究——作出结论第三节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

《国际贸易实务》教案——第六章 进出口贸易货款的支付

《国际贸易实务》教案——第六章 进出口贸易货款的支付

【教学设计】首先通过问题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引入本节课即将要学习的内容。

再由老师讲解关于国际贸易常见的货币形式并了解货币兑换的相关知识,接下来着重讲解国际贸易常见的三大票据的相关知识。

重点是“三大票据的运用”。

而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专业知识,应将理论与练习结合,方能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更深入了解。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首先通过问题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引入本节课即将要学习的内容。

再由老师讲解关于国际贸易托收以及汇付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首先通过问题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引入本节课即将要学习的内容。

再由老师讲解关于国际贸易常见的信用证的运用并了解信用证的相关知识,接下来着重讲解信用证的使用流程。

重点是“信用证的使用流程”。

而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专业知识,应将理论与练习结合,方能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更深入了解。

【教学过程】作用:•对出口商的作用•对进口商的作用•对银行的作用二、信用证的主要内容【预习】打开课本,浏览信用证的使用流程图。

————————————(课间休息)———————————三、信用证收付的程序信用证的收付程序随信用证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其基本环节雷同,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图6-5):【课堂小结】本节主要通过教师讲解信用证的相关知识,着重讲解了信用证的使用流程,希望学生通过学习以及分析,着重掌握好信用证的使用。

————————————(第二次课)———————————【问题】: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国际贸易信用证的相关知识,回忆一下,信用证主要有哪些当事人?【明确】 1.开证申请人2.开证银行3.通知银行4.受益人5.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阅读与思考《为什么√2不是有理数》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阅读与思考《为什么√2不是有理数》PPT课件
其中正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3、一个面积为13cm2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________
4、已6知正数m满足m2=39,则m的整数部分是_________
课后作业
你能证明 3 2 不是有理数吗?
过程。
学习目标
能用有理数估计 2
2 的大致范围,体会 无理数与有理数的 区别与联系。
了解反证法,了解
3 反证法证明 2不是 无理数的过程,体 会这一数学思想方 法的好处。
思考
2 是什么?它是有理数吗
如果a2 2,那么a 2。 当a 0时,a 2。 即:2是2的算术平方根。
2=
2 介于哪两数之间?你是根据什么考虑的?
……
B 4D
2C
1.4 ___<_ 2 __<__1.5 1.41 ___<_ 2 __<__1.42 1.414 ___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_ 2 __<__1.415 1.4142 ___<_ 2 ___<_1.4143 1.41421 ___<_ 2 __<__1.41422
……
小结: 1:2 不是整数、分数,不 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 2:2 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即无理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阅读与思考
2
回顾 & 思考☞
什么叫有理数?
正整数:如:1,2,3,…
有 整数 理 数
分数
零:0
负整数:如-1,-2,-3,…
正分数:如 1 , 1 , 5.2, … 23
负分数如 1 , 5 ,-3.5, …
5
6
学习目标呈现
经历 2 的产生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后小结与思考题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后小结与思考题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后小结第一章绪论:小结: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民族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研究民族发展规律、民族问题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整体系统研究方法、抽象归纳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等。

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1)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2)是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3)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思考题:1.请说明民族理论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答: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民族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2)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3)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4)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2.请概述民族理论研究的方法。

答: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1)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2)整体系统研究方法;(3)抽象归纳研究方法;(4)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5)调查研究方法;(6)定量分析方法等。

3.请概括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答: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1)是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2)是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3)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二章民族小结: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言语、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民族具有:族体属性、社会属性和生物属性,民族是民族族体、民族社会体、民族生物体的统一体,与氏族、部落、种族、国家等人们共同体有明显区别。

第六章 小结与思考

第六章   小结与思考

可以画一条直线。
②、当A、B、C、D四点中的其中三 点在一条直线上时可以画几条直线?
D A B C
可以画四条直线
③、当A、B、C、D四点中任三点都不 在一条直线上时,可以画几条直线?
D
A
C B
可以画六条直线
• 例5、(1)过同一平面上的三点中其中的任两个 点,可以画几条直线? • (2)经过平面上四个点A、B、C、D中的任意 两点画直线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如果不能画,请 简要说明理由;如果能画,请画出图来. 10 • (3)若平面内有5个点,最多可画____条直线; n(n 1) 若有n个点,则最多可画________条直线. 2
(1)、过同一平面上的三点中其中的 任两个点,可以画几条直线?
A A B C
B
C
过三点的其中两点可以 画三条或一条直线。
D中的任意两点画直线会有什么样 的结果?如果不能画,请简要说明 理由;如果能画,请画出图来。
(2)、经过平面上四个点A、B、C、
①、当A、B、C、D四点在同一条直 线上时可以画几条直线? A B C D
解题反思:图中 蕴含哪些基本图 形?
A A B O C D
图②
B 2O D 1
C
图③
• 例4、如图,O为直线AB上一点,∠AOC=50°, OD平分∠AOC,OD⊥OE. • (1)请你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小于平角的角; • (2)求出∠BOD的度数; • (3)试判断OE是否平分∠BOC,并说明理由.
• • • •
例2、如图,方格中有一个∠a. (1)画出∠a的一个余角∠β; (2)画出∠a的两个补角∠1、∠2; (3)∠1与∠2相等吗?说明你的理由.
2

1

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教案

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教案

第六章第六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 第1课时课时 6.1线段、射线、直线线段、射线、直线目的与要求目的与要求 理解点、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意义,了解线段、直线的性质,理解线段中点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概念。

线段中点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概念。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直线的意义和性质,通过操作活动,理解线段的性质,通过线段的中点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概念的理解,初步培养简单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中点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概念的理解,初步培养简单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并探索点和线的性质,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决问题。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一、情境引入情境1 在两幅图中找出我们在小学学过的图形:角、线段、平行、垂直等等。

在两幅图中找出我们在小学学过的图形:角、线段、平行、垂直等等。

情境2 如图从甲地到乙地有3条路,你估计哪条路相对近一些?条路,你估计哪条路相对近一些?从甲地到乙地能否修一条更近的路?如果能,从甲地到乙地能否修一条更近的路?如果能,你认为这条路应该怎样修,你认为这条路应该怎样修,你认为这条路应该怎样修,请在图中画出这条路。

请在图中画出这条路。

你认为,你所画的路是甲地到乙的最短的路吗?你认为,你所画的路是甲地到乙的最短的路吗? 二、新二、新授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line segment)最短。

我们把这条线段的长,就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distance). 请大家观察地图,由火车站到汽车站,你可以走哪些路线,其中你认为哪条路线是最短的?为什么?什么?名 称图形及表示法图形及表示法不同点不同点联系联系共同点共同点延伸性延伸性 端点数端点数 与实物联系与实物联系线段线段 不能延伸不能延伸 2 真尺真尺 线段向一方延长就成射线,向两方延长就成直线都是直的线的线射线射线 只能向一方延伸方延伸 1 电筒发生的光线 直线直线可向两方延伸延伸无 笔直的公路笔直的公路A B O P M N a a 1、线段有两种表示方法:线段AB 与线段BA ,表示同一条线段。

第六章小结与思考(1)学案(049)

第六章小结与思考(1)学案(049)

课题:第5章《二次函数》小结与思考 主备人:张亚元 学生姓名一、学习目标:注重知识梳理,让零散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注重问题解决,将类似的问题联系起来,形成方法的总结;重点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⑴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⑵会运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并能确定其最值; ⑶会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⑷利用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解决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反思. 三、复习指导:问题一:已知二次函数y=ax 2+bx+c 的部分图象如图1所示,图象经过(1,0从中你能得到哪些结论?问题二:问题三:(1)若把图1的函数图象绕着顶点旋转180度,则能得到函数的表达式是 ,若再将得到的函数图象向上平移2个单位, 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新函数问题四:根据图象回答问题:(1)在此题中,方程ax 2+bx+c=0的根的情况如何确定?为什么?(2)m 满足什么条件时方程ax 2+bx+c=m ,①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②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③没有实数根?问题五:根据图象回答问题:四、反馈练习::41B 01)0(22)两点,则,(),,(交于与该抛物线,若直线如图-++=≠+=A c bx ax y k m kx y ;的解为方程 )1(2m kx c bx ax +=++;的解为不等式 )2(2m kx c bx ax +>++;的解为不等式 )3(2m kx c bx ax +<++填,则)也是抛物线上的两点,(,若,(___4B )y A(-2,2121<>y y y ;则所示抛物线上的两点,)是图,(,若2121___12B )y A(-3,y y y -??m 12B )y A(m,212121y y y y y m >=+②则①当所示抛物线上的两点,)是图,(,变式:若1、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1232--=x x y 化成()k h x a y +-=2的形式是 .2、已知二次函数32++=bx x y 的图象的顶点的横坐标是1,则b= .3、已知抛物线()8122++-=x y ,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 ;求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是 .4、已知直线y=x+m 与抛物线2x y =相交于两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m ﹥41-; (B)m ﹤41-; (C)m ﹥41; (D) m ﹤41.5、若一条抛物线c bx ax y ++=2的顶点在第二象限,交于y 轴的正半轴,与x 轴有两个交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 ﹥0,bc ﹥0; (B)a ﹤0,bc ﹤0; (C) a ﹤0, bc ﹥0; (D) a ﹥0, bc ﹤06、已知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则下列5个代数式: ab ,ac ,a -b+c ,b 2-4ac ,2a+b 中,值大于0的个数有( )A. 5B. 4C. 3D. 2 7、课本34页第7题。

课文《桥之美》的教案设计

课文《桥之美》的教案设计

《桥之美》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通过欣赏和分析《桥之美》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桥梁的历史和文化,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桥梁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欣赏桥梁美的方法。

1.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桥梁美;(2)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桥梁的美。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桥梁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3.1 重点:(1)桥梁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欣赏桥梁美的方法。

1.3.2 难点:如何从不同角度欣赏桥梁的美。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课文内容概述本章节将概述课文《桥之美》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2 课文细节分析2.2.1 课文结构分析:(1)介绍桥梁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分析桥梁美的内涵;(3)举例说明如何欣赏桥梁的美。

2.2.2 课文关键知识点:(1)桥梁的分类和特点;(2)桥梁美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3)欣赏桥梁美的方法。

2.3 课文讨论与思考2.3.1 问题设置:(1)课文中所提到的桥梁美有哪些表现形式?(2)如何从不同角度欣赏桥梁的美?2.3.2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心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桥梁的美。

第三章:实践与探究3.1 实践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桥梁,让学生亲身体验桥梁的美。

3.2 实践活动指导3.2.1 准备工作:(1)确定考察地点和时间;(2)制定安全措施;(3)准备考察所需工具和材料。

3.2.2 实践活动步骤:(1)实地考察桥梁,了解桥梁的基本情况;(2)从不同角度欣赏桥梁的美;(3)记录考察过程和心得体会;3.3 实践活动评价(1)考察报告的质量;(2)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第四章:课堂小结与拓展4.1 课堂小结本节课学生学习了桥梁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掌握了欣赏桥梁美的方法,并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了桥梁的美。

第六章实数教案

第六章实数教案

6.1.1平方根(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总结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通过计算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真正掌握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算术平方根,认识数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为学生以后学习无理数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教学难点:算术平方根的求法。

教具准备: 三块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纸片;学生计算器。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启发引导、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问题: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欧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25dm 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得意的作品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二、探索归纳: 1.探索: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即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边长的平方等于面积,求出正方形画布的边长为dm 5。

接下来教师可以再深入地引导此问题: 如果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9、16、36、254,那么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多少呢?学生会求出边长分别是1、3、4、6、52,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性地提问:上面的问题它们有共同点吗?它们的本质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学生可能总结不出来,教师需加以引导。

上面的问题,实际上是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

2.归纳:⑴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正数x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⑵算术平方根的表示方法:a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 ,读作“根号a ”或“二次很号a ”,a 叫做被开方数。

三、应用:例1、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⑴100 ⑵6449 ⑶971 ⑷0001.0 ⑸0 解:⑴因为,100102=所以100的算术平方根是10,即10100=;⑵因为6449)87(2=,所以6449的算术平方根是87,即876449=; ⑶因为916)34(,9169712==,所以971的算术平方根是34,即34916971==; ⑷因为0001.001.02=,所以0001.0的算术平方根是01.0,即01.00001.0=; ⑸因为002=,所以0的算术平方根是0,即00=。

第5课时《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第5课时《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课题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备课人张强备课时间2020.9讲课时间审查人教学目标1.借助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并能估计它的大小,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2.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难点: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电子白板课件教学方法启发式与探究式相结合教学具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梯形若干个,剪刀一把;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次备课(集体)二次备课(个人)一、问题的提出1、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1)这片叶子的形状不规则,你能估计一下它的面积吗?(2)借助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进行对比确定面积范围。

(3)如何进一步估计叶子的面积更接近准确值?(4)学生借助格子图尝试估一估。

二、分析解决问题1、学生思路展示(实物投影)学生作品展示,生生互评提炼方法。

(1)数格子的方法学生数出整格和半格的数量进行估计。

根据学生的反馈,适当引导学生用区间的方式去思考图形面积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有一个大致的范围。

进一步估计,可以把不满一格的看成半格来算。

(2)转化的方法根据学生展示的转化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图形来估计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怎样估得更接近?2、进一步分析与思考如果想进一步估计出叶子的面积有什么好办法?把1平方厘米的小格再进行细分,那么又会怎样呢?在1平方厘米的格子的基础上再进行细分,让学生感受单位面积细分与估计结果的关系。

比较我们估计得过程,让学生根据三次估计的图进行分析比较,感受随着单位面积的细化估计结果更接近准确面积。

随着整格面积不断增加,估计结果也更接近。

3、小结回顾我们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哪些经验可以和同学们分享?三、综合解决问题1.专项练习(1)估一估脚掌的面积(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厘米)你猜猜是多大孩子的脚掌啊?那你能估一估这个脚掌的面积有多大?(婴儿的脚掌:24——50平方厘米)(出示两个长方形,是最大值和最小值)看看这两个长方形,你有什么发现?猜一猜,下面两种脚印会是谁的呢?①120~150平方厘米②240~320平方厘米前者是幼儿园小朋友的,后者是我们小学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时小结与思考
预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掌握计算的公式和方法.
2.利用加权平均数公式求平均数时,注意两个方面:(1)根据各指标在总结果中所占百分比确定权重;(2)当不少数据重复出现时,出现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例也是权重.3.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异同点:它们都能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平均数比较可靠和稳定,应用也最广泛,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计算时也较繁琐;众数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往往用它来描述,但可靠性比较差;中位数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但可靠性也比较差,当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往往用它来描述.知识梳理
1.回忆本章知识:
2.平均数计算的常见规律
一组数据a1,a2,…,a n的平均数为x,一组数据b1,b2,…,b n的平均数为y,则:
(1) 一组新数据a1+m,a2+m,…,a n+m的平均数为x+m;
(2) 一组新数据k a1,k a2,…,k a n的平均数为k x;
(3) 一组新数据a1+b1,a2+b2,…,a n+b n的平均数为x+y.
根据以上规律填空:一组数据x l,x2,x3,x4,x5的平均数为x,则3x1-1,3x2-1,3x3-1,3x4-1,3x5-1的平均数是_______(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
3.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合理选用
(关于标准日产量的定额)某车间为了改变管理松散的状况,准备采取每天任务定额,超产有奖的措施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是该车间15名工人某天各自装备机器的数量(单位:台):6,7,7,8,8,8,8,9,10,10,13,14,16,16,17,每名工人一天装备机器数量的中位数为______,众数为_______,平均数为_______,从管理者的角度,应确定每人标准日产量为_______台最合适,若确定_______台,则激发不了大多数人的工作积极性.例题精讲
例1 某汽车从甲地出发,以2千米/时的速度匀速前进,驶至乙地后,又从乙地以6千米/时的速度返回甲地,求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提示:设两地之间的距离为s千米,则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解答:设两地之间的距离为s千米,则平均速度
222
11
11
2626
26
s s
s s
s
====
⎛⎫
++
+

⎝⎭
3(千
米/时).
点评:此题易误认为平均速度是(2+6)÷2=4(千米/时).
例2 某农户在山下种了44棵红枣树,收获时先随意采摘5棵枣树上的红枣,称得每棵树上的红枣质量(单位:千克)如下:35,35,34,39,37,根据样本平均数,估计该年红枣的总产量.
提示:先计算样本平均数,从而估计总体平均数,再计算总体的产量.
解答:这5棵红枣树上红枣质量的平均数=(35+35+34+39+37)÷5=36(千克), ∴44棵红枣树的总产量=44×36 =1584(千克).答:该年红枣的总产量是1584千克.
点评:所采摘的5棵红枣树上的红枣质量是一个样本,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产量就是统计思想.
例3 某校八年级(1)班积极响应校团委的号召,每名同学都向“希望工程”捐献图书,全班40名同学共捐图书320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扬、王州两位同学在父母的支持下各捐献了50册图书,班长统计了全班捐书情况如下表(被粗心的小马虎用墨水污染了部分):
(1)分别求出该班捐献7册和8册图书的人数.
(2)请计算出捐书册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并判断其中哪些统计量不能反映该班同学捐书册数的一般情况,并说明理由.
提示:设捐献7册和8册图书的人数分别为x 人和y 人,列方程组求解.
解答:(1)设捐献7册和8册图书的人数分别为x 人和y 人,由题意,得
6815240465861578502320x y x y +++++=⎧⎨⨯+⨯+⨯+++⨯=⎩,解得63x y =⎧⎨=⎩
. 答:捐献7册和8册图书的人数分别为6人和3人.
(2) 320÷40=8(册).∵6+8+15=29,∴中位数为6册,∵15最大,∴众数为6册. ∴捐书册数的平均数为8册,中位数为6册,众数为6册,其中平均数不能反映该班同学捐书册数的一般情况,因为40名同学中捐书册数不少于平均数8册的只有5人,所以中位数和众数更能反映该班同学捐书册数的一般情况.
点评:此题是统计量与方程组的综合题.解出前一小题,根据定义即可解决后一小题.
热身练习
1.小明记录了今年元月某五天的最低温度(单位:℃):1,2,0,-1,-2,这五天的最低温度的平均值是 ( )
A .1
B .2
C .0
D .-1
2.一组数据4,5,6,7,7,8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
A .7、7
B .7、6.5
C . 5.5、7
D .6.5、7
3.某校七年级有13名同学参加百米竞赛,预赛成绩各不相同,要取前6名参加决赛,小
梅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她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决赛,还需要知道这13名同学成绩的( )
A.中位数B.众数C.平均数D.所有成绩
4.已知1~99中有49个偶数,从这49个偶数中取出48个数,其平均数为49
5
12
,则未
取的数为( )
A.20 B.28 C.72 D.78
5.某校九年级学生参加体育测试,一组学生的引体向上成绩如下表:
这组同学引体向上个数的众数与中位数依次是( )
A.9和10 B.9.5和10 C.10和9 D.10和9.5 6.某校七年级有六个班,一次测试后,分别求得各个班级学生成绩的平均数,它们不完全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一定在这六个平均成绩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
B.将六个平均成绩之和除以6,就得到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
C.这六个平均成绩的中位数就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
D.这六个平均成绩的众数不可能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
7.在一次环保知识竞赛中,一组学生的成绩统计如下表:
则该组学生成绩的中位数是( )
A.70 B.75 C.80 D.85
8.某班派9名同学参加拔河比赛,他们的体重分别是(单位:千克):67、59、61、59、
63、57、70、59、65,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59、63 B.59、61 C.59、59 D.57、61
9.已知两组数据x1,x2,x3,…,x n和y1,y2,y3,…,y n的平均数分别为x和y,则2x1+1,2x2+1,2x3+1,…,2x n+1的平均数为_______;3x1-4y1,3x2-4y2,3x3-4y3,…,3x n-4y n的平均数为_______;3x1,3x2,3x3,…,3x n,3y1,3y2,3y3,…,3y n的平均数为_______.
10.一组数据x1,x2,x3的平均数为a,另一组数据y1,y2,y3,y4的平均数为6,则x1,x2,x3,y1,y2,y3,y4的平均数为_______(用含有a、b的代数式表示).
11.一组数据1,2,3,4,x,y,z的平均数是4,则x,y:z的平均数是_______ ,4x +3,4y+2,4z+1的平均数是_______.
12.已知一组数据:11,15,13,12,15,15,16,15.令这组数据的众数为a,中位数为b,则a_______b(填“>”、“<”或“=”).
13.5个正整数从小到大排列后,中位数是3,众数是7且惟一,则这5个正整数的和是_______.
14.如图是某学校调查了若干名同学所穿鞋号码的统计图,其中鞋号为22号的同学共有18名,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学校共调查了多少名同学?
(2)鞋号为20号的同学共有多少名?
(3)被调查同学的鞋号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中,你认为哪个指标厂家最不感兴趣?
15.五月花海,歌声飘扬.2009年5月,义乌市各中小学举行了“班班有歌声”活动,某校比赛聘请了10位老师和10位学生担任评委,其中甲班的得分情况如下面的统计图(表):
(1)在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自左向右第四组的频数为_______.
(2)学生评委计分的中位数是_______分.
(3)计分办法规定:老师、学生评委的计分各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分别计算
平均分,并且按老师、学生各占60%、40%的方法计算各班最后得分.已知甲班最后得分为94.4分,求统计表中x的值.
参考答案
1.C 2.D 3.A 4.D 5.D 6.A 7.C 8.B
9.21x + 34x y -
332x y + 10.347
a b + 11.6 26 12.= 13.20 14.(1) 60名 (2) 9名 (3)平均数 15.(1)5 (2) 95 (3)x =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