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第六章
无机化学第六章 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 溶解平衡
§ 6.1 溶解度和溶度积 § 6.2 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 6.3 两种沉淀之间的平衡
§ 6.1 溶解度和溶度积
6.1.1 溶解度 6.1.2 溶度积 6.1.3 溶解度和溶度积的关系
6.1.1 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溶解平衡时,一 定量的溶剂中含有溶质的质量,叫做溶解 度通常以符号 S 表示. 对水溶液来说,通常以饱和溶液中每 100g 水所含溶质质量来表示,即以: g /100g水表示.
AgCl(s) → Ag+(aq) + Cl-(aq)
开始浓度/(molL-1) 变化浓度/(molL-1) 平衡浓度/ (molL-1) 平衡时:Ksp°(AgCl) = {c(Ag+)}{c(Cl-)} 0.020 0.020-x x 0.040 0.020-x 0.040-(0.020-x)
溶解度/ mol L 5 1.3 × 10 7 7.1 × 10
1
9.1 × 10 10
1.1 × 10
12
6.5 × 10
5
* 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其 Ksp 大的 S 也大.
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直接用溶度积 比较其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Ksp (AgCl) > Ksp (Ag 2CrO 4 ) S ( AgCl) < S ( Ag 2CrO 4 )
难溶金属硫化物的多相离子平衡: MS(s)
2 2
+ S2 (aq) M (aq) HS (aq) + OH (aq)
2+
强碱S : S (aq) + H 2 O(l) MS(s) + H2 O(l)
2+
无机化学第六章
s[Mg(OH) 2 ] =
3
K sp [Mg(OH) 2 ] 2 ×1
2 −12
c
5.1×10 = mol ⋅ L−1 4 = 1.1×10−4 mol ⋅ L−1
对于同类型的难溶强电解质,标准溶度积常 数越大,溶解度也就越大。但对于不同类型的难 溶强电解质,不能直接用标准溶度积常数来比较 溶解度的大小,必须通过计算进行比较。
= (v+ s / c )v+ ⋅ (v− s / c )v− = (v+ )v+ ⋅ (v− )v− ⋅ ( s / c )v+ + v−
v+ + v−
s = c
Ksp (v+ )v+ ⋅ (v− )v−
例题
例 6-1 已知 25 ℃ 时 BaSO4 的溶解度为 1.05× 10-5 mol·L-1 ,试求该温度下 BaSO4 的标准溶度积常 数。 解:BaSO4 为 1-1 型难溶强电解质,其标准溶度 积常数为:
(二)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沉淀溶解
在含有难溶强电解质沉淀的饱和溶液中加入 某种氧化剂或还原剂,与难溶电解质的阳离子或 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 J < Ksp ,导致难溶 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
(三) 生成配位个体使沉淀溶解
在含有难溶强电解质沉淀的饱和溶液中加入 某种电解质,与难溶强电解质的阳离子或阴离子 生成配离子,使 J < Ksp ,导致难溶电解质沉淀溶 解。
⋅
1.6 ×10−24 = = = 2.5 ×10−3 K a1 (H 2S) ⋅ K a2 (H 2S) 8.9 ×10−8 × 7.1×10−15
由反应式可知,当 0.010 mol ZnS 溶解在 1.0 L 盐酸 中, Zn2+ 和 H2S 的平衡浓度均为 0.010 mol·L-1。溶 液中 H+ 相对浓度为:
无机化学-第六章-硼族元素
1
3
4
2
5
6
9
8
10
7
11
12
23-мар-22
无机化学
硼的化学性质
晶体硼较惰性
(1)无定形硼较活泼,高温下能与N2、O2、 S、X2发 生反应,显还原性。
R.T. 973K
2B(s) + 3F2(g) ══ 2BF3 4B(s) + 3O2(g) ══ 2B2O3
B-O Si-O C-O 键能/kJ·mol-1 560-690 > 452 > 358
CuBO2
红
Cu(BO2)2
蓝
Fe(BO2)2
绿
Fe(BO2)3
棕
23-мар-22
无机化学
(1) BX3结构:
硼的卤化物
B:sp2杂化
(2) BX3性质:
BF3
室温下 聚集态
g
熔点/( /℃) -127.1
沸点/( /℃) -100.4
23-мар-22
BCl3 g
-107 12.7
BBr3
BI3
23-мар-22
无机化学
硼的制备 ➢ -菱形硼 12 BI3 = B12(s) + 18 I2(g) ➢无定形硼 Na2B4O7·10H2O+ 2HCl=4H3BO3+ 2NaCl+ 5H2O 2H3BO3 = B2O3 + 3H2O (800K) B2O3 + Mg = 3MgO + 2B (800K)
结构: B:sp2杂化
硼酸 H3BO3
引 导 语 : 心得 体会是 指一种 读书、 实践后 所写的 感受性 文字。 语言类 读书心 得 同 数 学 札 记相近 ;体会 是指将 学习的 东西运 用到实 践中去 。下面 是小编 为你带 来 的 医 生 的 岗前培 训心得 体会, 希望对 你有所 帮助。 从 那 天 起 ,我们 开始了 胸 科 医 院 的 培训, 前三天 的课程 让我懂 得了很 多以前 在书上 学不到 的东西 ,有院 领 导 的 亲 身 经历和 他们的 所见所 闻,对 医院的 故障制 度有了 一定认 识。这 次培训 中 我 学 到 了 很多知 识,但 感触最 深的是 每一位 领导基 本上都 提到一 个要求 ,那就 是 学 习 、 学 习、再 学习。 一刻也 不能放 松,不 仅要钻 研本专 业的知 识,还 要了解 其 他 专 业 的 知识, 比如说 我自己 ,就应 该多了 解医学 影像诊 断及技 术等方 面的知 识 ,这样 有利于 我提高 工作效 率与质 量。此 外,就 是希望 能尽快 地进入 工作状 态, 做 好 思 想 意 识的转 变,从 受者转 变成施 者。我 认为我 在这方 面做得 也比较 到位, 经 过 学 习 和 互动, 感觉现 在也慢 慢走上 正轨了 ,希望 我们能 脚踏实 地的工 作,养 成 良 好 的 工 作与生 活习惯 ,为自 己积累 资本、 为医院 创造价 值。 通 过 第 四和 第 五 天 的 培 训我明 白了什 么是沟 通,沟 通就是 人们在 互动过 程中通 过某种 途径将 一 定 的 信 息 从发送 者传递 给接收 者,并 获得理 解的过 程,双 方互动 的过程 。我们
无机化学第6章化学平衡常数
N2+3H2 1/2N2+3/2H2
2NH3 NH3
[NH3] 2 K1= [N2] [H2]3 [NH3] K2= 1/2 [H ]3/2 [N2] 2
即K1≠K2 而是K1=K22
CaCO3(s)
CaO(s) + CO2(g)
K=[CO2]
Cr2O72-+H2O
2CrO42-+2H+
K=
[CrO42-]2[H+]2 [Cr2O72-]
1.经验平衡常数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 生成物的浓度以反应方程式中计量数为 指数的幂的乘积与反应物的浓度以反应 方程式中计量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之比 是常数,这个常数称为经验平衡常数。 aA + bB gG +hH
则
[G] [ H ] K a b [ A] [ B]
g
h
2. 压力和浓度平衡常数的关系 对于气体反应: aA (g) + bB (g) gG (g) +hH (g)
G r m ,693 ln K m ,693 K RT 11.33 103 J / mol 1.9667 1 1 8.314J mol K 693K K 693 K 0.140 同理: K 723 K 0.424
例2:氧化汞在693K,在密闭容器中分解 和在氧分压始终保持为空气分压时分解, 达到平衡时汞蒸气压是否相同? 解:设在密闭容器中分解达平衡时Hg 的相对分压为x
[ Fe 3 ] / c 0.01 J 1 2 [ Fe ] [ Ag ] 0.100 0.100 c c
∵J<K
∴反应正向进行
(2)平衡时,Ag+,Fe2+,Fe3+的浓度各为多少?
无机化学第六章-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Zn - 2e → Zn2+ Cu2+ + 2e → Cu
3)电池反应: 两半电池反应之和。 Zn + Cu2+ → Zn2+ + Cu
4) 原电池的符号表示:
(-)Zn︱Zn2+(aq)‖Cu2+(aq)︱Cu(+)
• 负极在左,正极在右。用符号(-)(+)表示。 • “︱”表示两相之间的界面。 • “‖”表示盐桥。 • 溶液的浓度、气体的压力也应标明。
C 4HNO 3 4NO 2 CO 2 2H2O
二、离子-电子法
MnO4 SO32 Mn 2 SO42
2 MnO4 8H 5e Mn2 4H2O(还原) 5 SO32 H2O 2e SO42 2H (氧化)
2MnO4 5SO32 6H 2Mn2 5SO42 3H 2O
Zn+CuSO4
ZnSO4+Cu
Zn
CuSO4
Cu-Zn原电池装置
原电池: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能转变 成为电能的装置。
2. 原电池的组成与表示方法
1)半电池(电极): 组成原电池的每个部分叫半电池。
Zn-ZnSO4 锌电极 失电子-负极
Cu-CuSO4 铜电极 得电子+正极
2)半电池反应:半电池中发生的反应。
2KMnO 4 5K 2SO3 3H 2SO 4 2MnSO 4 6K 2SO 4 3H 2O
配平下列反应:
K2Cr2O7+KI+H2SO4 K2SO4+Cr2(SO4)3+I2+H2O
Cl2+NaOH NaCl+NaClO3+H2O
6.2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原电池的组成与表示方法
无机化学第六章 分子结构
N2:N≡N (一条σ键,两条π键)
N的电子排布式: 1s2 2s2 2p3 (2px12py12pz1) 二个π键互相垂直
δ 键:两个原子相匹配的d轨道以“面对面”的 方式重叠所形成的键
C:1s22s22p2
2个未成对电子
价键理论
形成两条共价键
键角90°( 两条p轨道互相垂直)
形成4条等同的共价键(CH4)
2p 2s
2p
激发
2s
杂化
sp3
激发
基态
激发态
杂化态
与4个H的 1s 轨道成 键(σ)
化合态
Sp3杂化:
1个ns轨道和3个np轨道混合而成
3 1 s 成分和 p 成分 每个sp3杂化轨道: 4 4
可形成四条σ键 键角: 109°28′ 电子构型: 正四面体
键角104.5 °
H2O sp3杂化 为什么? 不是正四面体
配位键与共价键的区别: 形成的过程不同
二、共价键理论
G. N Lewis ( 美国化学家,1875~1946) 8e或2e结构
× ×
.. .. .l. Cl C.
×× × ××
Lewis理论
Cl—Cl
无法解释
H—Cl
N≡N
共用 电子对
无法解释共价键的方向性
F F F
Cl
F
S
F
F F
Cl
P
Cl
Cl Cl F
1s—1s、2s—2s、2p—2p
可组成分子轨道
2s—2p 取决于轨道之间的能量差
从轨道能量角度看:
H1s Cl3p O2p Na3s HCl 共价键(E相近) E1s = -1313 kJ· -1 mol E3p = -1259 kJ· -1 mol E2p = -1322 kJ· -1 mol E3s = -502 kJ· -1 mol
无机化学-第六章化学平衡
1.00
J<K , 反应正向进行。
(2) Fe2+(aq)+Ag+(aq)
Fe3+(aq)+Ag(s)
开始cB/(mol·L-1) 0.100 1.00×10-2 1.00×10-3
变化cB/(mol·L-1) -x
-x
x
平衡cB/(mol·L-1) 0.100-x 1.00×10-2-x 1.00×10-3+x
2 (Ag ) > 1(Ag )
说明平衡向右移动。
6.3.2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部分物种分压的变化
如果保持温度、体积不变,增大反应 物的分压或减小生成物的分压,使J减小, 导致J<K ,平衡向正向移动。反之,减小 反应物的分压或增大生成物的分压,使J增 大,导致J> K ,平衡向逆向移动。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
ΣnB =0, x ΣnB =1, J = K ,平衡不移动。
3.惰性气体的影响
①在惰性气体存在下达到平衡后,再恒
温压缩, ΣnB ≠0,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 方向移动, Σ n B =0,平衡不移动。
K
[ p(HI) / p ]2
[ p(H2 ) / p ][p(I2 ) / p ]
对于溶液中的反应:
Sn2+(aq)+2Fe3+(aq) Sn4+ (aq)+2Fe2+(aq)
K
[c(Sn [c(Sn
4 2
/c /c
)][ c(Fe 2 /c )][ c(Fe3 /c
)] 2 )] 2
2000 0.00397 0.00397 0.0121 1.20 2.04
无机化学-第六章 配位化合物
正四面体构型
同样是四配位,但对配合物[Ni(CN)4]2–就成了另一回事 3d 4s 4p
中心离子Ni2+的结构
3d [Ni(CN)4]2–的结构 CN CN dsp2杂化
平面正方形构型
CN CN
例
[FeF6]3–的结构?
sp3d2杂化
八面体构型
[Fe(CN)6]3-的结构?
d2sp3杂化
八面体构型
↑↓ ↑↓ ↑↓ ↑ ↑ 3d
↑↓ ↑↓ ↑↓ ↑↓ _ 3d
_
_
_ _ _ 4s 4p
_ _ _ 4s 4p dsp2杂化,四方形
同一中心原子的内轨型配合物比外轨型配合物稳定
(3)内外轨型取决于 ♦ 配体的强弱
配体 (主要因素) 中心离子(次要因素)
(1)电负性小的配位原子易给出孤对电子,如:CN-, CO, NO2-(配位原子:C,N) 。对中心离子(n-1)d轨道影响较 大,内轨型,配体的配位能力强; (2) 电负性大的配位原子(如卤素X-和氧O),不易给出孤 对电子,对中心离子影响不大。外轨型,配体的配位能
力弱 。
配体的强弱——光谱化学系列: I- <Br-<S2-<SCN-≈Cl-<NO3-<F-<OH-<C2O42-<H2O<NCS<NH3<en≈SO32-<o- phen<NO2-<CO(羰基),CNH2O以前:弱场; H2O ~ NH3:中间场;NH3以后:强场
♦ 中心离子的价层电子数
(1) d10型,无空(n-1)d轨道, 易形成外轨型 (2) d4 ~d8型, 需根据配体强弱判断内外轨型 (3) d0~d3型,有空的(n-1)d轨道,形成内轨型
无机化学第6章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常见难溶强电解质的溶度积
二、标准溶度积常数与溶解度 的关系
一定温度下,溶度积和溶解度都可表示难 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若溶解度s 的单位用mol.L-1,称为摩尔溶 解度。
注意:推导若溶度积和溶解度关系时, 溶解度采用摩尔溶解度。
2. 溶度积与溶解度
二、标准溶度积常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难溶强电解质Mv Av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MvAv (s) vMz (aq) vAz (aq)
1-2型
如:Ag2CrO4 (s) 2Ag+ (aq) + CrO42- (aq)
2s
s
Ksp ={ceq (Ag+ )}2 {ceq (CrO42- )}= (2 s)2 (s)
Question
我们常说的沉淀,是不是一点都不溶?
例:
实验:取上层清液适量
滴加少量KI溶液
黄色沉淀(AgI)
AgCl
是否含有 s(AgCl)=1.34×10-5 mol·L-1
Ag+、Cl-
=1.92×10-4克/100mL
Question
我们常说的沉淀,是不是一点都不溶?
例:
AgCl(s) 溶解 AgCl(aq) 沉淀
AgCl(aq)
解离 Ag+ (aq)+ Cl-(aq) 分子化
AgCl
是否含有
AgCl(s)
溶解 Ag+ (aq)+ Cl-(aq) 沉淀
Ag+、Cl-
沉淀-溶解平衡
图 6-1 难溶强电解质的溶解和沉淀过程
沉淀溶解平衡
难溶强电解质Mv+Av-饱和溶液中存在如下动态平衡:
无机化学第六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
(2) 功和热与途径的关系 通过理想气体恒温膨胀来说明这个问题. 通过理想气体恒温膨胀来说明这个问题. 4 × 10 5 Pa 4 dm 3 先考察途径 A 一次膨胀: 一次膨胀:
T= 0
1 × 10 5 Pa 16 dm 3
1 × 10 5 Pa 16 dm3
1× 反抗外压 p = 1×105 Pa WA = p V
状态一定,则体系的状态函数一定. 状态一定,则体系的状态函数一定.体系的一个或 几个状态函数发生了变化,则体系的状态发生变化. 几个状态函数发生了变化,则体系的状态发生变化. (3)始态和终态 体系变化前的状态称为始态, 体系变化前的状态称为始态,变 化后的状态称为终态. 化后的状态称为终态. 状态变化的始态和终态一经确定, 状态变化的始态和终态一经确定,则状态函数的 改变量是一定的. 改变量是一定的. 例如, 表示, 例如,温度的改变量用 T 表示,则 T = T终 - T始 等的意义. 同样理解 n, p, V 等的意义. 状态函数具有鲜明的特点: 状态函数具有鲜明的特点: 状态一定,状态函数一定.状态变化, 状态一定,状态函数一定.状态变化,状态函数也 随之而变, 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只与始态,终态有关, 随之而变,且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只与始态,终态有关, 而与变化途径无关. 而与变化途径无关.
某过程中,体系吸热100J 对环境做功20 100J, 20J 求体系的 例: 某过程中,体系吸热100J,对环境做功20J.求体系的U 解 由第一定律表达式 Q- U = Q- W =100 - 20 = 80 ( J ) 80J. 体系的内能增加了 80J.
环境的内能改变量怎样求得? 环境的内能改变量怎样求得? 怎样求得 从环境考虑, 100J 20J 从环境考虑,吸热 -100J,做功 -20J,所以 (-100)- U环 = (-100)-(-20)= -80 J 环境的内能减少了80 环境的内能减少了80J. 内能是量度性质,有加和性.体系加环境为宇宙, 内能是量度性质,有加和性.体系加环境为宇宙,故 U宇宙 = U体 + U环 = 80 + (-80) = 0 (- 能量守恒. 能量守恒.
高等无机化学第六章 稀土元素
2.卤化物 半水氟化物可通过氢氟酸溶液与热镧系硝酸盐溶液反应制 得。在真空中加热半水氟化物到300 ℃或在HF气氛中加热到 600 ℃脱水可制得无水LnF3. 氟化物是唯一不溶于水的镧系卤化物。其熔点很高、不吸 湿、很稳定。 从水中结晶析出的氯化物均含结晶水,对其加热得到的不 是无水物,是LnOCl。获取无水氯化物的方法有: (1)在HCl气流中加热水合氯化物,如6.7KPa,400 ℃, 36h。 (2)加热过量NH4Cl与氧化物(或水合氯化物)的混合物 Ln2O3 + 6NH4Cl
6.2.4 镧系元素氧化态
镧系元素失去6s2和5d1或失去6s2或一个4f电子,而表现 为常见的稳定氧化态+3。由于4f的全空、半充满和全充满,
有些元素又有+2和+4。
Ln4+:Ce4+(4f0),Tb4+(4f7); Ln2+:Eu2+(4f7),Yb2+(4f14) Eu2+在水中可稳定存在,是最稳定的离子。 Ce4+是很好的氧化还原氧化还原剂,可在水中长时间稳(动
力学因素)。
Ln3+颜色:
La3+(4f0)、Lu3+(4f14)具有封闭电子构型,在可见区、紫外区均 无吸收;Ce3+(4f1)、Eu3+(4f6)、Gd3+(4f7) 、Tb3+(4f8)吸收带全部 或绝大部分在紫外区,Yb3+(4f13)的吸收带出现在近红外区。它 们的4f轨道为全空、半空、全充满、半充满、或接近全空、全充
300℃
2LnCl3 + 3H2O + 6NH3↑
无水氯化物熔点较高(600~800 ℃)很易吸湿。
用Ca还原SmF3、EuF3、YbF3可得其二氟化物。制备其 它镧系元素的二氟化物,只能在CaF2 or SrF2 orBaF2中, 用 Ca还原LnF3制取。 制备其它二卤化物的一般方法有: (1)稀土金属还原相应的三卤化物 2TmI3 + Tm 3TmI3 (2)在水溶液中以Zn-Hg齐还原Eu3+到Eu2+。 (3)用H2还原三卤化物 2SmCl3 + 1/2H2 SmCl2 + HCl 700℃ (4)加热分解无水三卤化物 2SmI3 2SmI2 + l2(g) (5)在液氨中,金属Sm、Eu、Yb与NH3反应
无机化学第6章
与任何方向的电性不同的离子相吸引,所以无方向性 (3)离子键没有饱和性
只要是正负离子之间,则彼此吸引,即无饱和性。
(4)键的离子性与元素的电负性有关
X > 1.7,发生电子转移,形成离子键; X < 1.7,不发生电子转移,形成共价键。
xA-xB 离子性百分率(%) 离子键中键的极性 0.2 01 0.4 04 元素电负性的关系 0.6 09 0.8 15 1.0 22 1.2 30 1.4 39 1.6 47 1.8 55 2.0 63 2.2 70 2.4 76 也可用 Hannay & Smyth 公式 2.6 82 2.8 86 来计算键的离子性。 3.0 89 离子性=[16(△x)+3.5 (△x)2]×100% 3.2 92
第一节 键参数
键参数
表征化学键性质的物理量
如 键能、键长、键角
6-1-1 键能
键能:气体分子每断开1mol某键时的焓变 如 HCl (g) 29815K H(g) + Cl(g)
标准态
6-1-1 键能 mol-1 E (H-Cl)= △H =431kJ· 键能可衡量化学键的牢固程度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牢固
1
- ne-
静电引力 nNaCl
ne-
2 6 nCl(3s 2 3p 5 ) n Cl (3s 3p ) E 348.7kJmol1
形成化学键 -450 kJ· mol-1
形成条件 XA – XB > 2.0
1.离子键的形成
系统能量的变化 带有相反电荷的两个离子(例如A+和B-) 彼引接近的过程中, 系统能量的变化可 表示为两核之间距离的函数。
H2分子的形成
无机化学 第六章 化学动力学.
3. 实验测得aA + bB →cC + dD的动力学方程式为 r=kca(A)cb(B)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是基元反应 B. 反应级数为a+b C. 对反应物A是a级 D.对反应物 B是b级
4. 已知某反应是放热反应,如果升高温度,则( )
A. k增加,Kθ减小
B. k,Kθ均增加
6. 催化剂可以使反应的( )
A. Kθ增大
B. 反应自由能增大
C. 活化能改变
D. 反应焓减小
7. 反应2NO(g) + Br2(g) →2NOBr(g)的反应历程是: (1) NO(g) + Br2(g) →2NOBr2(g) 快 (2) NO(g) + NOBr2(g) →2NOBr2(g) 慢,则该反应对NO的反应 级数为( )
三、速率常数
速率方程中的 k 称为速率常数,物理意义是速率方程式 中各种物质浓度均为1 mol/L时的反应速率。
速率常数的量纲由速率方程确定,总反应级数不同,单位 不同。
速率常数越大,表明反应进行得越快。但应注意,两个反 应级数不同的反应,对比速率常数的大小是毫无意义的。
速率常数的大小取决于反应物的本质,而与浓度无关。 速率常数是温度的函数,当其他条件相同时,T 升高,则 k 增大。
第6章 化学动力学 6-1 化学反应速率
1. 平均速率: 指反应进程中某时间间隔(t)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
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r ≡ ︱cB / t︱ 或:r ≡ (1/B )cB / t
2. 瞬时速率
指某一瞬时(时刻)的速率,即时间间隔无限小,t→0时的 平均速率。
r ≡ ︱dcB / dt︱或 r ≡ (1/B )dcB / dt
无机化学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
1. 同离子效应
在难溶强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其含有相同离
子的易溶强电解质,而使难溶强电解质的溶解度降
低的作用。
加入 I-
PbI2 (s) Pb2+ (aq) + 2 I- (aq)
平衡移动的方向
例:对已达到平衡的下列反应,分别给其加入HCl、
BaCl2 或 Na2CO3 溶液,结果怎样?
BaCO3 (s)
Ksp (AgCl) = 1.8×10-10 Ksp (AgI) = 8.3×10-17
解:
(a) 哪一种离子先沉淀?
c1( Ag )AgI
Ksp ( AgI ) c(I )
8.3 1017 1.0 103
8.31014 mol
L1
c2 ( Ag )AgCl
Ksp (AgCl) c(Cl )
AgCl AgBr
(2)不同类型要计算
AgI Ksp 减小
S 减小
二、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1. 溶度积规则
比较 Q 和 Ksp的大小,可以用来 判读沉淀的 生成及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方向。
An Bm (s)
nAm (aq) mBn (aq)
Q [Am ]n [Bn ]m 离子积
① 若 Q > Ksp,过饱和溶液,沉淀析出 ②若 Q < Ksp ,不饱和溶液,无沉淀析出;若原来
3、 沉淀-溶解平衡和酸碱平衡 ① 难溶金属硫化物的沉淀-溶解平衡 --- 形成弱电解质 H2S
PbS Bi2S3 CuS CdS Sb2S3 SnS2 As2S3 HgS
FeS Fe2+ + S2-
2 HCl 2 Cl_ + 2 H+
无机化学:第六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第六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一、离子键理论1、离子键的定义和形成条件以NaCl 的形成为例:Na (1s 22s 22p 63s 1)—e — →Na +(1s 22s 22p 6)NaClCl (1s 22s 22p 63s 23p 5)+e —→Cl —(1s 22s 22p 63s 23p 6①定义: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称为离子键。
②离子键形成的条件:a 、电离能低的活泼金属元素与电子亲合能高的活泼非金属元素,即电负性差值足够大(差值>1.7)。
1.7χ∆>,发生电子转移,形成离子键『实际上指的是离子键的成分(百分数)>50%』 1.7χ∆<,不发生电子转移,形成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 离子键键变过程,极性增大b 、易形成稳定离子c 、形成离子键,释放能量较大,键较稳定 2、离子键的本质和特征①本质:阴阳离子间静电作用力 122q qf r=由上式可知,当q →∞,0r →(在一定范围内)f ⇒→∞引。
②特征:无方向性和无饱和性原因:由于离子的电荷分布是球形对称的,它在空间各个方向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的静电作用是相同的,因此阴、阳离子可以从各个方向相互接近而形成离子键,所以离子键是无方向性的;无饱和性是指只要空间允许,每一个离子可以吸引尽可能多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实际上,在离子晶体中,每一个离子周围排列的相反电荷离子的数目都是固定的。
3、离子的特征离子的电荷、电子构型和离子半径是离子的三个重要特征,也是影响离子键强度的重要①离子的电荷离子电荷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离子键的强弱。
一般来说,q →∞⇒离子键强度越大(即离子间静电引力越强),离子化合物越稳定,其晶体的熔点就越高。
如大多数碱土金属离子M 2+的盐类比碱金属离子M +的盐类难溶于水,熔点也较高。
离子的电荷不仅影响离子及离子型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熔点、沸点、硬度、稳定性、氧化还原性等;而且影响着离子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如Fe 2+和Fe 3+的相应化合物的性质就不同。
无机化学第六章氧化还原总结
298.15K,忽略 离子强度时
0.0592 n
lg
Ox Red
n 为电极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 式中: [Ox ]为电极反应中氧化型一侧各物质浓度幂的乘积
注意
[Red]为电极反应中还原型一侧各物质浓度幂的乘积
1)纯液体、固体不出现在方程式中。气体用分压(p/p) 表示;(p以kPa为单位, p=100kPa)
已知 (Cl2 / Cl-) = 1.36 V, 当[ Cl- ] = 10 mol·L-1 , p(Cl2) = 1.0 kPa 时, (Cl2 / Cl-) 的值是 ( 1.24V )
I2 + 2e- 2I-
(I2/ I )
(I2/ I )
0.0592 1 2 lg [ I ]2
0.535
利用 ´计算 的 Nernst 方程:
/ 0.0592 lg cOx
n
cRe d
2、氧化还原滴定曲线计算(电极电势)
(1)计量点前——根据被滴定电对计算
(2)化学计量点sp
SP
n11 '
n1
n22 '
n2
适用于对称电对——电极反应中 氧化型、还原型前的系数相同。
(3)计量点后——根据滴定剂电对计算
AgI /Ag :
AgI + e- Ag + I- ;
Cl2/Cl- :
Cl2 + 2e- 2Cl-
(-)Ag ︱ AgI (s) | I- (c1) ‖Cl- (c2)︱Cl2 (P ) ,Pt (+)
:写出反应 I2 + 2S2O32- = 2I- + S4O62- 所对应的原电池符号: 解:根据反应式可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当电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时, •
• • E=-A/n
2; r=Bn
放出或吸收的辐射能是以光的形式出现的: v=∆E/h 氢原子各定态轨道半径r和能量E:
2
• 玻尔半径(Bohr radius)B=52.9pm; • 氢原子基态能量A=2.179×10 J=
-18
13.6eV
19
氢原子中电子跃迁的光谱项
37Leabharlann • Y函数只与角量子数l和磁量子数m有关, • Y函数在不同的区域有正、负之分,这些
所以只要l和m相同,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 就相同。 正负号以及Y的极大值空间取向将对原子 之间能否成键以及成键的方向起着重要作 用。
38
s态电子
39
p态电子
40
d态电子
41
• 6.2.2.2 电子云角度分布图
能量相同的几个状态(或轨道)称为简并状态 (简并轨道)
l值确定电子亚层,如1s、2p、3s、3d...
55
3. 磁量子数 m
•
磁量子数决定电子绕核运动的角动量在磁场方 向的分量,每一个特定的分量相当于原子轨道 (或电子云)在空间的一种伸展方向。m=0、 1、2...、l,即l值确定后电子亚层的空间伸展 方向数目(2l+1)也就确定了
• l=0,s轨道球形伸展,一种取向; • l=1,m=1、0、-1,有px、py、pz三向伸展; • n、l相同m不同的轨道上电子属于同一能级;
14
一些元素的特征线状光谱
H C
O
Fe Ne
Xe
15
巴尔默公式(1885) & 里德堡方程(1913)
1 1 1 R 2 2 2 n
•
里德堡Rydberg常数:R∞=1.097373×107m-1
1 1 1 R 2 2 n1 n 2 n2 n1
动的能量公式:
2
• 对氢原子而言,各轨道能量的关系 • E <E =E <E =E =E <E ……
1s 2s 2p 3s 3p 3d 4s
34
z 18 E 2 2.179 10 J n
• 6.2.2 波函数和电子云图形
化的图形 变化的图形
• 波函数(原子轨道)图形是Ψ随r、θ、υ变
31
• 在解薛定谔方程时,需要引入三个常数项
• 主量子数:n=1、2、3……∞ • 角量子数:l=0、1、2……n-1 • 磁量子数:m=0、±1、±2……±l • 波函数 = 薛定谔方程的合理解 = 原子轨道
32
n、l、m:
原子轨道各量子数的可能取值
33
• 解薛定谔方程还可得到电子在各轨道中运
n=1,r1=52.9 pm n=2,r2=4×52.9 pm n=3,r3=9×52.9 pm ......
20
•
•
•
当电子从高能量跃迁至低能量轨道时,其辐 射能的频率v为 1 1 -A 2 - -A 2 n 2 n1 = A 1 - 1 = 2 2 h h n1 n 2 以v=c/λ代入,得
E Rutherford
原子核
电子
5
量子力学基础
• “现代生物学研究的终极目标是用
物理学和化学的语言来解释生物学 现象……量子力学,与化学知识一 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用来建立生 物学的‘化学基础’‛。
• —— Francis Crick, 1966
6
量子理论:能量的量子化
• • • •
• E=nhv
2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分子、原子
原子核(质子、中子)+核外电子
3
卢瑟福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1910)
4
卢瑟福经典原子模型
1. 原子由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组 成。原子核很小,约占原子体积 的十万分之一,电子在原子核外 很大的空间里,像行星太阳运转 一样,在一定的轨道运动。
2. 电子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几乎 集中在原子核上。 3. 原子核的正电荷数等于电子数, 原子呈电中性。
•
量量子化概念扩展到光本身, 解释了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 。
入射光本身的能量也按普朗克方程量子化, 并将这一份份数值为1hv的能量叫光子,一 束光线就是一束光子流。频率一定的光子其 能量都相同,光的强弱只表明光子的多少, 而与每个光子的能量无关。
8
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成功解释最终使光的微粒性 为人们所接受。
• 光的强度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波动力学
2)相 中,微粒波的强度与波函数的平方(Ψ
中光波的振幅;
• 玻尔指出:Ψ 的物理意义是概率密度,微
2
联系;
2)表达微粒在空间某点单位 粒波的强度(Ψ
体积内出现的概率。
dp x,y,z d
2
30
坐标变换:Ψ(x,y,z)=R(r,θ,υ)
氢原子的波函数
•
n值决定了电子层的层数。
47
48
• 6.2.3 四个量子数(quantum numbers)
•
•
四个量子数全面地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主量子数确定了电子所具有的能量,由此决定电 子出现概率最大区域离核的远近
1. 主量子数 n
A 2.179 10 E 2 2 n n
18
+ 2+ 3+
22
• 6.1.2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
• •
德布罗意关系式(1924)将微粒的粒子性和波 动性定量地联系起来:
λ=h/p=h/mv
λ-波长;h-普朗克常数;p-电子动量; m-电子质量;v-电子速度
‚ 过去,对光过分强调波动性而忽视它的粒子性; 现在对电子是否存在另一种倾向,即过分强调它的 粒子性而忽视它的波动性。‛ ——德布罗意,1924
16
经典物理学所面临的困境
•
•
根据当时的物理学概念,带电 微粒在力场中运动时总要产生 电磁辐射并逐渐失去能量(应 为连续光谱),运动着的电子 轨道会越来越小,最终将与原 子核相撞并导致原子毁灭。 由于原子毁灭的事实从未发生, 将经典物理学概念推到前所未 有的尴尬境地。
17
波尔的H原子模型(1913)
45
• 在原子中,离核半径为r、 • 厚度为dr的薄球壳内, • 电子出现的概率p是 • p=|Ψ| dτ • ∵dτ=4πr dr,而Ψ =R ∙Y ,且s轨道的 • Y=(1/4π) • ∴p=R ∙(1/4π)∙4πr dr=R r dr • 即D(r)具有半径为r单位厚度的薄球壳内电
2 2 2 2 2 1/2 2 2 2 2
2
• 是Y 值随θ、υ变化的图像,表示了在θ、υ • 与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的差异:
(1)电子云角度分布图都是正值
(2)电子云角度分布图比波函数角度分布图要 ‚瘦‛一些
角度方向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电子云) 的相对大小。
42
43
44
6.2.2.3 电子云径向分布图
•
波函数径向部分R(r)本身 并没有明确的意义,但 r2R2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它表示电子在离核半径为r 单位厚度的薄球壳内出现 的概率。如果以D(r)=r2R2 对r作图,即为电子云径向 分布图。
第六章 原子结构
Atomic Structure
1
教学要求
1. 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波粒二象性;
2. 能理解波函数角度分布图、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和电子 云径向分布图;
3. 掌握四个量子数的量子化条件及其物理意义;掌握电 子层、电子亚层、能级和轨道等的含义;
4. 能运用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写出一 般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和价电子构型; 5. 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元素若干基本性 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与原 子结构的关系。
• 电子云(概率密度)图形是|Ψ| 随r、θ、υ
2
• Ψ(r,θ,υ)=R(r)∙Y(θ,υ)
35
36
• 6.2.2.1 波函数角度分布图——Y(θ,φ)
+ -
Y(, ) 3 sin cos 2
通过坐标原点画出若干条射线, 每条对应一组θ和φ值;
将该组θ和φ值代入波函数式中进行计算,以计算 结果(Y值)标在该射线上某一点;用同样方法标出 其他射线上的点,然后将所有的点相连,得沿x轴 伸展的哑铃形面。
谁要是第一次听到量子理论时没有感到困 惑,那他一定没听懂。
N Bohr
(1) 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特定的轨道上运动, 这些轨道上的电子角动量M必须是h/2π的整 数倍。
h Mn 2
(2) 在一定轨道中运动的电子具有一定的能量, 称为定态,其中能量最低的称为基态。定态 中的电子既不吸收能量,也不发射能量。
23
电子衍射实验(1927)
•
Davisson, Germer[US]; Thomson[UK] (Nobel 1937)
24
各类衍射环纹
• • • •
1-多晶金 2-Al70Co11Ni19合金 3-Al的粉末晶体 4-Be金属晶体
25
• 6.1.3 不确定原理
• ∆x∙∆p ≈ h
• •
•
13.6 J 2 eV n
•
在多电子原子内,具有相同n值的电子在近乎相 同的空间范围内运动,所以将n相同的电子归并 在一起组成电子层,用K、L、M、N...对应n=1、 2、3、4...
54
2. 角量子数 l
• • •
角量子数反映了电子在空间不同角度的分 布情况,即其决定波函数或电子云角度部 分的形状 用s、p、d、f...来表示l=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