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总结临床-简单版
生理学总结doc(一)2024
![生理学总结doc(一)2024](https://img.taocdn.com/s3/m/563f5f4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3.png)
生理学总结doc(一)引言概述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与机制的科学,涉及到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本文将对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神经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消化生理学和代谢生理学五个大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总结。
正文内容1. 基本概念1. 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生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学派4. 生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5. 生理学在医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价值2. 神经生理学1.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2. 神经传导的基本原理3. 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机制4. 神经调节与神经调控5. 神经系统与感觉、运动、意识等功能的关系3. 心血管生理学1. 心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特点2. 心脏的起搏与传导系统3. 循环系统的血液运输和血压调节4. 心血管系统在运动和应激状态下的调节机制5. 心血管疾病的生理学机制和预防措施4. 呼吸生理学1. 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2. 呼吸运动的神经调节和肌肉控制3. 呼吸跟气体交换和血酸碱平衡的关系4. 呼吸调节与呼吸疾病的关系5. 呼吸系统在高原和环境污染中的生理适应5. 消化生理学和代谢生理学1.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消化酶的分泌和消化过程3.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4. 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5. 消化和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和调节机制总结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重要学科,涉及到多个系统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通过对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神经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消化生理学和代谢生理学的梳理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命的机制和健康的维持。
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生理学的知识,将有助于解决人类健康问题和推动医学和生物科学的发展。
生理学总结_理学院工作总结
![生理学总结_理学院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0c922a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e.png)
生理学总结_理学院工作总结1. 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是构成所有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它们负责维持生命,并执行生命活动的所有功能。
通过本课程,我了解了细胞膜、细胞质、核和细胞器如何协同工作以保持细胞的稳定性和生存能力。
我学习了细胞内的关键结构和分子,如细胞骨架、受体和膜通道,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细胞的信号传导和能量代谢。
2.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负责传递和整合信息,让身体各个部分在协调的化学和电信号控制下运作。
我学习了神经元和突触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递质如何影响信息传递。
我还了解了神经系统如何对不同类型的刺激做出反应,以及大脑如何通过集成各种信息来调节行为。
3.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为身体提供氧气和养分,清除废物和CO2。
我了解了心脏如何工作以推动血液,如何测量血压和心率以评估循环系统的健康状况。
我还学习了血液成分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调节血液流量和血压。
4.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人体在取得氧气并排出废物方面的关键系统。
我学习了肺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气体的扩散过程。
我了解了如何利用呼吸和免疫机制来控制感染和疾病。
5.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把食物呈现的分子转化成人体能够使用的能量、成分和废物。
我学习了大肠、小肠和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我还了解了各种消化腺和消化激素的作用,并学习了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控制胃肠道疾病和消化问题。
与此同时,我还了解了如何维持身体的生理平衡、调节温度、处理水分、代谢酸和碱以及维持骨骼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主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它们影响我们的健康和生活方式。
总之,生理学不仅在生物学、医学和健康科学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而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
因此,我相信学习并深入理解这一学科已经或将带来非常积极的收益。
生理学总结-简单版
![生理学总结-简单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6c5c45195f312b3069a501.png)
第一章绪论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
第三节机体功能的调节1、机体内存在三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概念: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对机体各部分的功能调节。
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
基本调节方式:反射。
(2)体液调节:某些内分泌细胞分泌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系统到达靶细胞或靶组织,调节靶细胞或靶组织的生理功能。
2、机体功能活动的自动控制原理(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1)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方向相反方向变化。
意义:维持稳态。
缺点:滞后、波动。
(2)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相同方向变化。
意义:完成某一生理功能。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跨膜物质转运功能(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1、被动转运:物质顺浓度差或电位差的净移动,不需要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
(1)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顺着浓度差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
(O2、C02、乙醇、脂肪酸、类固醇)(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必须通过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才能从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的一侧的转运形式。
易化扩散分两类①载体(carrier)介导的易化扩散。
特点:高度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
②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Na+、K+、Ca2+)。
分类: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2、主动转运(1) 概念:主动转运是指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出胞膜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2) 分类:①原发性主动转运a概念: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b钠-钾泵的概念:钠-钾泵是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蛋白质,其本身具有ATP酶的活性,能分解ATP,为Na+、K+的主动转运提供能量,故钠-钾泵亦称Na+-K+依赖式A TP酶,简称钠泵。
临床医学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临床医学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5d7c932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d2.png)
临床医学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临床医学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在临床医学中,生理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它涉及到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正常功能和调节机制。
医学生在学习生理学时,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进行临床诊断、治疗都至关重要。
下面对一些临床医学生理学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1. 细胞膜的特点: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所构成的,它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和半透性的特点,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此外,细胞膜上还有许多受体和离子通道,参与调节细胞的功能。
2. 神经传导: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导是通过神经递质释放和神经元膜的电位变化来完成的。
在临床医学中,了解神经传导的原理对于理解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和进行相应的治疗非常重要。
3.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部分,它能够将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中,同时还参与体温调节和免疫反应。
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了解血液循环的原理至关重要。
4.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呼吸肌、肺和气道,通过呼吸作用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排出二氧化碳。
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和调节机制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5.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道和消化器官等,它能够将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并吸收到体内,帮助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
了解消化系统的功能和消化过程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临床医学生理学的重点知识主要包括细胞生理、神经传导、血液循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内容。
医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要结合临床病例,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从而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生理学课程总结心得体会(一)
![生理学课程总结心得体会(一)](https://img.taocdn.com/s3/m/5f69306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9.png)
生理学课程总结心得体会(一)引言概述:生理学课程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我对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我积累了许多知识和经验,并有一些深刻的体会和总结。
正文:1. 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划分不同的知识点和难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 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通过观察现象、实验等方式加深对生理学的理解。
- 结合课程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扩大学习资源,巩固知识。
2. 系统的学科知识- 熟悉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
- 了解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加深对整体人体的认识。
- 理解各个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和适应能力,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
3. 实验技能的培养- 学习和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如如何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
- 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培养实验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 增加实验的独立性,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验技能。
4. 临床应用与实践- 将生理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如了解不同病理状态下的生理学改变和异常现象。
- 通过临床案例和病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
- 学习专业术语和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并加深对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理解。
5. 团队合作与交流- 在学习中与同学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 积极参加课程讨论和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
- 提高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与教师和同学进行积极互动。
总结:通过学习生理学课程,我不仅深入了解了人体的结构和功能,还提高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实验技能,建立了临床应用与实践的桥梁,培养了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这些对我的医学学习和未来的临床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专业人士而努力。
生理学实验实验报告总结(3篇)
![生理学实验实验报告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711fd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4a.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生理学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加深对生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生理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了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内容1. 神经反射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和分析神经反射的基本现象,了解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
- 实验方法: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动物,通过电刺激法刺激坐骨神经,观察肌肉的收缩反应。
- 实验结果:成功观察到电刺激坐骨神经后,肌肉出现明显的收缩反应,证实了神经反射的存在。
2. 血压测量实验- 实验目的:学习血压测量的原理和方法,了解血压的正常范围及其生理意义。
- 实验方法:使用血压计对实验动物进行血压测量,并记录血压数据。
- 实验结果:成功测量了实验动物的血压,结果显示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3. 呼吸生理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和分析呼吸运动的基本规律,了解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
- 实验方法:通过观察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以及肺容积的变化,分析呼吸运动的机制。
- 实验结果:观察到呼吸肌的规律性收缩和舒张,以及肺容积的变化,证实了呼吸运动的规律性。
4. 消化生理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和分析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 实验方法:通过观察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器官的活动,分析消化系统的生理过程。
- 实验结果:观察到消化液分泌的增加和消化器官的活动增强,证实了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
三、实验过程1. 实验前准备: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器材,做好实验记录表格。
2. 实验操作: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和数据记录。
3. 实验观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结果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分析1. 神经反射实验:通过电刺激坐骨神经,成功观察到肌肉的收缩反应,证实了神经反射的存在。
2. 血压测量实验:血压测量结果显示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实验动物的生理状态良好。
生理学-我总结
![生理学-我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1bbaf4acf84b9d528ea7aa1.png)
1、内环境:细胞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2、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凡是反馈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3、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4、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 tranaport):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通常是带电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5、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6、钠泵(Na+—K+泵):钠离子出膜,钾离子进膜,保持膜内高钾膜外高钠的不均匀离子分布。
作用:细胞内高钾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防止细胞水肿;势能贮备。
7、兴奋性(excitability):可兴奋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8、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及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
9、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 ):心脏在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脏的机械活动周期。
10、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每一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
11、心指数(cardiac index):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12、前负荷(preload):指肌肉收缩前所负载的负荷。
13、后负荷(afterload):指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
14、中心静脉压(center):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15、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滤过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差。
16、胸膜腔内压:指胸膜腔内压内的压力。
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平静呼吸过程中,胸膜腔内压低于大气压,故习惯上称为胸膜腔内压。
17、潮气量(TV):每次呼吸时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
18、肺活量(VC):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生理学总结
![生理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d0343f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f1.png)
生理学总结生理学总结1. 介绍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机制的科学,它涉及到多个层面的组织、器官和系统。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生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进行总结,以加深对人体生理功能的理解。
2. 细胞生理学细胞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基本单位——细胞的生理功能的学科。
细胞是生物体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它具有吸收、分化、代谢、排泄和传递等功能。
细胞内的各种生理过程,如物质转运、能量产生和调节等,在维持生物体正常机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3. 神经系统生理学神经系统是人体内控制和协调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系统。
神经系统生理学研究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信号和信息的机制。
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突触传递,神经系统能够实现感觉、运动、记忆、情绪等复杂的生理功能。
4. 循环系统生理学循环系统负责输送氧气、养分和代谢产物,维持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循环系统生理学研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的循环和输送机制,以及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和体液调节机制。
5. 呼吸系统生理学呼吸系统负责氧气吸入和二氧化碳排出,维持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呼吸系统生理学研究肺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气体的运输和交换机制。
通过呼吸系统,体内可以获得足够的氧气,同时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6. 消化系统生理学消化系统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消化系统生理学研究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食物在消化道中的运动和消化吸收的机制。
通过消化系统,食物中的营养可以被身体吸收利用。
7. 代谢与内分泌生理学代谢与内分泌系统调节人体内的代谢过程,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代谢与内分泌生理学研究内分泌腺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激素的合成、分泌和作用机制。
通过激素的调节,维持体内的能量平衡、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等。
8. 免疫系统生理学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能够识别和排除外来的病原体。
免疫系统生理学研究免疫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机体的免疫反应和免疫调节机制。
临床生理重点总结
![临床生理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663f9c580eb6294dd886c8d.png)
14级临床生理重点总结一、名解1.生理学(physiioogy):生理学是一门研究集机体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的科学2.阈值(thresshoid):刚能引起细胞对刺激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3.兴奋性(excitability):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4.内环境(internal enviromnment):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5.稳态(homesostasia):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6.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脂溶性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时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7.继发性主动运转(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许多物质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时,所需的能量并不直接来自于ATP分解,而是来自Na+在膜两侧的浓度势能差,后者是钠泵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建立的。
这种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方式。
8.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RP)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存在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9.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发生迅速的一过性波动。
10.阈电位(threshold membrane potential) 在一段膜上能诱发去极化和Na+通道开放之间出现再生循环的膜内膜内去极化的临界值。
11.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non): 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变化。
12.等张收缩(isotoinc contractinon):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
13.完全强直收缩(complete contraction):刺激频率更高时,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每次收缩的收缩期中,表现为机械反应的平缓增加。
14.不完全强直收缩(incomplete tetanus):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过程中,表现为锯齿形的收缩曲线。
中医生理学总结-简单版
![中医生理学总结-简单版](https://img.taocdn.com/s3/m/baad7713580216fc700afd53.png)
绪论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
第三节机体功能的调节1、机体内存在三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概念: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对机体各部分的功能调节。
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
基本调节方式:反射。
2、机体功能活动的自动控制原理(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1)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方向相反方向变化。
意义:维持稳态。
缺点:滞后、波动。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跨膜物质转运功能(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1、被动转运:物质顺浓度差或电位差的净移动,不需要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
(1)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顺着浓度差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
(O2、C02、乙醇、脂肪酸、类固醇)(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必须通过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才能从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的一侧的转运形式。
易化扩散分两类①载体(carrier)介导的易化扩散特点:高度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
②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Na+、K+、Ca2+)。
分类: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2、主动转运(1) 概念:主动转运是指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出胞膜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2) 分类:①原发性主动转运a概念: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b钠-钾泵的概念:钠-钾泵是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蛋白质,其本身具有ATP酶的活性,能分解A TP,为Na+、K+的主动转运提供能量,故钠-钾泵亦称Na+-K+依赖式ATP酶,简称钠泵。
c钠-钾泵的转运机制细胞内Na+浓度或细胞外K+浓度较静息时增高,钠-钾泵即被激活,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利用此能量由细胞内转运3 Na+至细胞外,由细胞外转运2 K+至细胞内,形成和保持了膜内高K+,膜外高Na+的离子不均衡分布。
人体生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体生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542e72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2.png)
人体生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细胞生理学1.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细胞的代谢:细胞的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能量代谢包括产生和利用能量两个方面。
3.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
有丝分裂是最常见的细胞分裂方式,无丝分裂则是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
4.细胞信号转导:细胞膜上的受体接受外界刺激后,将刺激信息传递至细胞内部,引发细胞内部的一系列反应。
5.细胞的运输:细胞内外的物质需要通过细胞膜进行运输,通常分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两种方式。
二、组织生理学1.神经组织的生理特点:神经元传递神经冲动,神经系统调节机体的功能。
2.肌肉组织的生理特点:肌肉组织的收缩和松弛实现了机体的运动功能。
3.内分泌组织的生理特点:内分泌腺体分泌激素,通过血液传递至靶细胞,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4.免疫组织的生理特点:免疫组织包括淋巴器官和淋巴细胞,具有机体免疫功能。
5.消化组织的生理特点:消化系统通过消化、吸收、排泄等功能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机体需要的物质。
6.循环组织的生理特点:心脏和血管组成了循环系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至全身各部位。
7.呼吸组织的生理特点:肺部和呼吸肌肉组成了呼吸系统,实现了氧气吸入和二氧化碳排出。
8.泌尿组织的生理特点:泌尿系统通过肾脏的滤波和排泄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三、生理学系统1.神经系统生理学:包括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传递、神经递质的释放等。
2.内分泌系统生理学:包括各种内分泌腺体的结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激素的调节作用等。
3.消化系统生理学: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等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消化系统的激素调节和运动等。
4.循环系统生理学:包括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调节等。
5.呼吸系统生理学:包括肺部的结构和功能、呼吸肌肉的运动、肺泡气体交换等。
6.泌尿系统生理学:包括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和排泄、体液平衡的调节等。
生理学总结临床-简单版
![生理学总结临床-简单版](https://img.taocdn.com/s3/m/52081c6c6294dd88d1d26b67.png)
绪论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1.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是以生物体的基本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人体生理学(human physiology)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医学(1)动物实验:急性实验(在体实验、离体实验);慢性实验(2)人体实验3.生理学研究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系统和器官水平;整体水平。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
第三节机体功能的调节1、机体内存在三种生理功能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概念: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经周围神经纤维对人体功能发挥的调节作用,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
基本调节方式:反射。
反射(reflex):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有规律性的适应性反应。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特点:反应迅速、精确,作用短暂、影响范围局限。
(2)体液调节:概念:体内一些细胞产生并分泌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类型: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发挥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激素。
神经一体液调节:参与体液调节的激素分泌多数直接或间接受神经系统控制,这种体液调节实质上构成了神经调节反射弧传出途径的一个延长部分,称神经-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概念: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2、体内的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1)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负反馈意义:维持内环境稳态。
缺点:滞后、波动。
(2)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正反馈意义:产生“滚雪球”效应,促使某一生理活动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
生理方面总结报告范文
![生理方面总结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f67081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5.png)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生理学作为医学科学的基础学科,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我于2023年在XX医院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生理学实习。
在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生理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对生理学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二、实习内容1. 理论课程学习实习期间,我参加了医院举办的生理学理论课程,学习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
通过学习,我对生理学的基本理论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临床实习在临床实习阶段,我跟随带教老师参与了多项生理学相关的工作,包括:(1)协助医生进行生理功能检测,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2)参与患者的病情观察,记录患者的生理指标变化;(3)协助医生进行生理治疗,如药物调整、物理治疗等;(4)学习临床病例分析,提高对生理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的巩固与拓展通过实习,我对生理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并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
2. 临床技能的提升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我掌握了生理学相关技能,如生理功能检测、病情观察、治疗协助等,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职业素养的提高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生的职责,与同事、患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提高了自身的职业素养。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高临床技能。
2. 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只有与同事密切配合,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 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五、总结本次生理学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也为我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为我国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理学总结doc(二)2024
![生理学总结doc(二)2024](https://img.taocdn.com/s3/m/42b1426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6.png)
生理学总结doc(二)引言概述:生理学是关于生命运作和机体功能的科学领域。
本文档旨在对生理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包括细胞和组织、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呼吸系统。
通过了解这些内容,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运作方式,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正文:1. 细胞和组织在生理学中,细胞和组织是研究的基础。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形成不同的组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概念:a. 细胞结构和功能b. 细胞膜的作用c. 细胞内环境调控d. 组织结构和组织类型e. 组织的功能和适应性2.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的控制中枢,负责接收和发送信息,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作。
以下是神经系统的关键要点:a.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b. 神经递质的作用c.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d. 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e.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病例3.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负责输送氧气、养分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以下是循环系统的主要内容:a. 心脏结构和功能b. 血液组成和功能c. 循环系统的调节机制d. 血压和血液循环e. 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类型4.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和营养物质,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作。
以下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知识点:a. 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b.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c. 消化系统的调节机制d. 营养的吸收和代谢e. 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例子5.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以提供身体所需的氧气和维持酸碱平衡。
以下是呼吸系统的关键内容:a. 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b. 呼吸过程和肺的工作原理c. 呼吸中枢的调节机制d. 氧合和氧气传输e. 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例总结: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命运作和机体功能的重要科学。
本文总结了细胞和组织、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的基础知识。
通过了解这些内容,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理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医学实践中。
临床医学生理学名词解释总结
![临床医学生理学名词解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8e50652a21614791611281e.png)
生理名词解释1、绪论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称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是通过某些化学物质而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称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受体液、神经调节,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射。
内环境:生理学将多细胞动物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2、细胞的基本功能兴奋性:指机体的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兴奋:当机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功,能活动由弱变强或相对静止转变为比较活跃的反应过程和反应形式称兴奋。
被动转运:依赖于膜两侧浓度差,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深度的一侧扩散转运的过程,称为被动转运。
单纯扩散:指物质从质膜的高浓度一侧通过脂质分子间隙向低浓度一侧进行的跨膜扩散。
易化扩散:在膜蛋白的帮助(或介导)下,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称为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代谢供能而进行的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称为主动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有些物质主动转运所需的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于ATP的分解,而是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某些离子的浓度梯度,在这些离子顺浓度梯度扩散的同时使其他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第二信使:是指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细胞外信号分子(第一信使)作用于膜受体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
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下,膜呈现内负外正且相对平稳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接受到有效刺激后产生的一个迅速且可以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生理学总结5篇
![生理学总结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bce315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c.png)
生理学总结5篇篇1一、引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旨在揭示生物体各系统、器官、组织乃至细胞的正常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本文将对生理学的主要领域、关键概念、研究方法及最新进展进行总结,以期对生理学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二、生理学的核心领域1. 细胞生理学:研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及信息传递等过程,包括细胞膜功能、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凋亡等。
2. 神经生理学:探讨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神经递质、神经元活动及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反应等。
3. 循环生理学:研究心脏、血管和血液的正常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循环系统的调节机制。
4. 呼吸生理学:研究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肺通气、气体交换、呼吸调节等。
5. 消化生理学:探讨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
6. 内分泌生理学:研究内分泌器官或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内分泌物质(激素)的合成、分泌和调控等。
7. 泌尿生理学:研究肾脏的排泄功能及其调节机制,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三、关键概念与原理1. 细胞膜功能:细胞膜具有屏障、信号转导和物质转运等功能,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交流的通道。
2. 神经递质与受体:神经递质负责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受体则负责接收递质并转化为细胞内的信号。
3. 神经-体液调节: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4. 体内平衡:机体通过一系列生理过程,如神经-体液调节、新陈代谢等,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即体内平衡。
四、研究方法1. 实验法:通过动物实验或体外实验,观察并研究生理现象的规律。
2. 观察法:对人体或实验动物进行生理指标的观测,以了解生理功能的状况。
3. 电生理技术:利用电生理技术,如膜片钳技术、脑电图等,研究神经和肌肉的功能。
4. 分子生物学技术: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编辑、蛋白质分析等,研究生理过程的分子机制。
五、最新进展与趋势1. 基因组学在生理学中的应用:基因组学的发展为生理学研究提供了新工具,有助于揭示生理过程的基因调控机制。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生理学考点归纳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生理学考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22ca6b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5.png)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生理学考点归纳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生理学考点归纳生理学是研究活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
活机体包括最简单的微生物到最复杂的人体。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生理学考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代谢和体温能量代谢1.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①肌肉活动(最显著)。
②精神活动。
③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进食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蛋白质的特殊动力效应高达30%。
④环境温度:20~30℃最稳定。
2.氧热价:食物氧化消耗1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
脂肪的氧热价最高。
3.基础代谢:基础条件下的能量代谢。
不是最低代谢水平。
基础条件:清晨、清醒、静卧、空腹、精神安定。
基础代谢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正常值:±15%。
4.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甲状腺激素使BMR↑﹡体温1℃↑,BMR13%↑﹡肾上腺皮质、脑垂体低功 BMR﹡男>女 ;年龄越大,BMR越低体温1.体温:机体深部平均温度正常值:直肠:36.5~37.7℃口腔:36.3~37.2℃腋窝:36.0~37.0℃2.体温的正常变动:一、心脏的泵血功能考点提炼:1.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
*心房和心室机械活动周期的时间是相等的。
*舒张期的时间长于收缩期。
*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其中舒张期缩短的比例大于收缩期。
*心房和心室同时处于舒张状态,称为全心舒张期。
*心室血液的充盈主要依靠全心舒张期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70%),而不是心房的收缩(30%)。
心泵血过程中的特点:◇心室肌的'收缩和舒张是泵血的原动力;◇心房-心室、心室-动脉之间的压力差是直接动力;◇心脏瓣膜保证血液呈单向流动;◇等容收缩期、等容舒张期是压力变化最快的时期;◇快速射血期,室内压达峰值;◇快速射血期的中期或稍后,室内压已经低于主动脉内压,此时血流靠惯性;◇心室容积最大在心房收缩期末;心室容积最小在等容舒张期。
生理学课程总结心得体会(二)2024
![生理学课程总结心得体会(二)2024](https://img.taocdn.com/s3/m/adb405d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8.png)
生理学课程总结心得体会(二)引言概述: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生理功能和生理过程的科学,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
本文将概述对生理学课程的总结心得体会,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该学科。
正文:一、细胞生理学1. 细胞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的各种结构,如细胞膜、核、细胞质等,并明确其功能。
2. 细胞膜通透性:学习细胞膜对于不同物质的通透性,如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等机制。
3. 细胞内信号传导:探究细胞内各种信号传导途径,包括离子通道和细胞间通讯等。
4. 细胞代谢:研究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如糖酵解、三磷酸腺苷等的产生和利用。
5. 细胞增殖和分化:探索细胞生长和分化的机制,包括细胞周期和基因调控等。
二、神经生理学1. 神经元结构和功能:了解神经元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如树突、轴突和突触等。
2. 神经传导:学习神经冲动在神经元内的传导过程,包括兴奋性和抑制性传导。
3. 突触传递:探究突触间的信号传递机制,包括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受体的感受等。
4. 神经调控:研究神经系统在生理过程中的调控功能,如自主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
5. 神经肌肉接头:了解神经冲动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导和肌肉的收缩等机制。
三、循环生理学1. 心血管系统结构和功能: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各种功能,如心脏、血管等。
2. 心脏电生理:学习心脏在电信号传导和收缩方面的特点,包括心电图和心脏节律等。
3. 血液流变学:探究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过程和血液黏稠度、血压等参数的影响。
4. 血液循环调节:研究心血管系统在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方面的调节作用,如血压调节和血液分布等。
5. 免疫系统与循环:了解免疫系统与血液循环的关系,包括白细胞的运输和免疫应答等。
四、呼吸生理学1. 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各种功能,如气管、肺泡等。
2. 呼吸机械:学习呼吸过程中的机械特点,如肺容积、肺活量和通气等参数。
3. 气体交换:探究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部和组织间的交换过程,包括肺泡-毛细血管交界面等。
生理学总结-范本模板
![生理学总结-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3f15dfa0b4e767f5bcfceac.png)
生理学总结一、名词解释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有适应性意义的反应。
2、负反馈:反馈信息制约控制信息的作用,使机体的功能活动维持相对稳定的反馈调节。
3、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从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可分为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两种类型。
4、钠-钾泵:普遍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能主动转运Na+、K+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其本质:Na+—K+依赖式ATP酶。
它的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Na+、K+的不均衡分布,使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兴奋性。
5、阈强度(强度阈值、阈值):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阈强度是衡量组织细胞兴奋性高低的常用指标,它与兴奋性呈反比关系.6、阈电位:能引起细胞膜产生兴奋性动作电位的临界电位。
7、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到刺激兴奋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电位波动。
8、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处于安静状态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9、兴奋性:一切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10、血型: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通常主要指红细胞血型,即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凝集原)的类型.临床意义最大的是ABO血型系统和Rh 血型系统。
11、心肌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够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收缩的特性.12、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每分钟心搏75次时.心动周期历时为0.8s.13、期前收缩:心室肌在相对不应期或超常期内,受到人工或发自异位起搏点的异常刺激时,可以产生一次期前兴奋。
14、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
它是因为原来窦房结传来的兴奋恰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以致脱失了一次兴奋和收缩。
15、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动所射出的血量.16、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输出的血液总量。
生理学总结临床-简单版
![生理学总结临床-简单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02900601f69e3143329478.png)
生理学总结临床-简单版绪论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1.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是以生物体的基本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人体生理学(human physiology)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医学(1)动物实验:急性实验(在体实验、离体实验);慢性实验(2)人体实验3.生理学研究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系统和器官水平;整体水平。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
第三节机体功能的调节1、机体内存在三种生理功能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概念: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经周围神经纤维对人体功能发挥的调节作用,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
基本调节方式:反射。
反射(reflex):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有规律性的适应性反应。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特点:反应迅速、精确,作用短暂、影响范围局限。
(2)体液调节:概念:体内一些细胞产生并分泌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类型: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发挥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激素。
神经一体液调节:参与体液调节的激素分泌多数直接或间接受神经系统控制,这种体液调节实质上构成了神经调节反射弧传出途径的一个延长部分,称神经-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概念: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2、体内的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1)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负反馈意义:维持内环境稳态。
缺点:滞后、波动。
(2)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1.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是以生物体的基本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人体生理学(human physiology)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医学(1)动物实验:急性实验(在体实验、离体实验);慢性实验(2)人体实验3.生理学研究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系统和器官水平;整体水平。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
第三节机体功能的调节1、机体内存在三种生理功能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概念: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经周围神经纤维对人体功能发挥的调节作用,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
基本调节方式:反射。
反射(reflex):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有规律性的适应性反应。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特点:反应迅速、精确,作用短暂、影响范围局限。
(2)体液调节:概念:体内一些细胞产生并分泌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类型: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发挥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激素。
神经一体液调节:参与体液调节的激素分泌多数直接或间接受神经系统控制,这种体液调节实质上构成了神经调节反射弧传出途径的一个延长部分,称神经-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概念: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2、体内的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1)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负反馈意义:维持内环境稳态。
缺点:滞后、波动。
(2)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正反馈意义:产生“滚雪球”效应,促使某一生理活动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
思考题:①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②简述神经调节及其特点。
③体液调节有哪些形式?其特点如何?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跨膜物质转运功能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被动转运)通道介导的跨膜转运(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被动转运)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被动转运)载体介导的跨膜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继发性主动转运(主动转运)(一)单纯扩散:脂溶性或少数分子很小的水溶性物质顺着浓度差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
(O2、C02、乙醇、脂肪酸、类固醇)(二)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转运大部分水溶性溶质分子和所有离子1、通道介导的跨膜转运(Na+、K+、Ca2+):转运离子离子通道的特点:选择性、门控性。
分类:化学门控通道(配体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离子通道:是一种膜蛋白质,此蛋白贯穿脂质双分子层,中央带有亲水性孔道。
离子通道最重要的特性是其功能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改变。
以Na+通道为例,它有3种功能状态:①“备用”状态;②“激活”状态;③“失活”状态。
2、载体介导的跨膜转运: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必须通过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才能从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的一侧的转运形式。
特点:高度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
1)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水溶性小分子物质经载体介导顺浓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被动跨膜转运。
载体:转运体,介导小分子物质转运跨膜转运的一类膜蛋白。
被动转运:物质顺浓度差或电位差的净移动,不需要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
主动转运:指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出胞膜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2)原发性主动转运a概念: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b钠-钾泵的概念:钠-钾泵是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蛋白质,其本身具有ATP酶的活性,能分解ATP,为Na+、K+的主动转运提供能量,故钠-钾泵亦称Na+-K+依赖式ATP酶,简称钠泵。
c钠-钾泵的转运机制细胞内Na+浓度或细胞外K+浓度较静息时增高,钠-钾泵即被激活,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利用此能量由细胞内转运3 Na+至细胞外,由细胞外转运2 K+至细胞内,形成和保持了膜内高K+,膜外高Na+的离子不均衡分布。
d由于钠泵的活动使细胞外正离子净值增加而使电位升高,因此也将钠钾泵称为生电钠泵。
e钠钾泵的生理意义:I由钠钾泵形成的细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过程所必需的。
II维持胞质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
III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
IV由钠泵活动形成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是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前提条件。
V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使膜内电位负值增大。
3)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
继发性主动转运方式:原发性主动转运+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同向转运;逆向转运3、入胞和出胞:大分子、团块,需膜的运动,消耗能量。
(1)出胞:某些大分子物质团块从细胞内排出的过程。
腺细胞分泌物的排出,神经轴突末梢释放递质。
(2)入胞:某些物质团块如微生物、大分子蛋白等从细胞外进入细胞的过程。
第三节细胞的电活动二、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1、概念:细胞安静状态下(未受刺激时),细胞膜两侧存在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电位差。
2、形成机制:K+外流的平衡电位即静息电位,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不消耗能量。
3、电学术语极化状态: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为负,这种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去极化和超级化:而膜内负电位减少或增大,分别称为去极化和超级化。
复极化:细胞先发生去极化,再向安静时的极化状态恢复称为复极化。
三、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1、概念: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
动作电位的主要成份是峰电位。
2、形成过程:阈刺激或阈上刺激→细胞部分去极化→Na+少量内流→去极化至阈电位水平→Na+内流与去极化形成正反馈(Na+爆发性内流)→达到Na+平衡电位(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形成动作电位上升支。
膜去极化达一定电位水平→Na+内流停止、K+迅速外流→形成动作电位下降支。
3、形成机制:动作电位上升支—Na+内流所致动作电位下降支—K+外流所致4、动作电位特征:全或无定律: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其幅度一般是固定的,即使再增加刺激强度,也不能使其幅度增加。
不衰减传导: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的加大而减小。
5、阈电位:指能够产生去极化而爆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阈值(阈强度):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兴奋性: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四、局部电位:1、概念: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细胞膜两侧产生的微弱电变化(较小的膜去极化或超极化反应)。
或者说是细胞受刺激后去极化未达到阈电位的电位变化。
2、局部反应的特点①不呈现全或无定律,其电位幅度随刺激增强而增大;②电紧张性扩布:只能向邻近细胞膜做短距离的扩布,因距离增加而衰减,消失。
③没有不应期,可以总和。
五、兴奋的传播:局部电流。
六、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A.一定的刺激强度 B.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 C.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七、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1)绝对不应期:在细胞兴奋当时,如果给予第二次刺激,无论任何刺激强度均不能使之产生第二次兴奋反应,即细胞的兴奋性为零。
此时Na+通道处于“失活“状态。
(2)相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之后施加第二次刺激,其强度需要超过原先的阈值才能引起第二次兴奋,说明细胞此时的兴奋性有所恢复,但比原来的兴奋性低。
此时少部分Na+通道恢复“备用”状态。
(3)超常期:相对不应期之后,只要给予一定的阈下刺激也可能引起细胞的兴奋。
此时大部分Na+通道恢复“备用”状态,膜电位离阈电位较近。
(4)低常期:细胞的兴奋性又转入低于正常的时期,称低常期,相当于正后电位的时期,膜处于超极化。
第四节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一、横纹肌的兴奋-收缩耦联:1、概念: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2、过程:1)肌膜上的动作电位沿肌膜和T管膜传播,激活肌膜和横管膜上Ca2+通道;2)激活的L型Ca2+通道通过变构作用或内流的Ca2+激活JSR膜上的ryanodine受体(RYR);3)胞质内Ca2+浓度升高,促使TnC与Ca2+结合,引发肌肉收缩。
4)胞质内Ca2+浓度升高同时,激活JSR膜上的Ca2+泵,回收Ca2+入肌质网,引发肌肉舒张。
二、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一)骨骼肌收缩形式:(1)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张力增加而无长度缩短的收缩。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是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
整体情况下常是等长、等张都有的混合形式的收缩。
(二)肌肉收缩的力学分析(1)前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增加,肌肉初长增加时,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也增加。
但初长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则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不但不增加,反而逐渐下降。
(2)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在前负荷固定的条件下,逐渐增加后负荷的重量,当后负荷愈大,肌肉缩短前达到的张力也愈大,克服负荷后开始收缩的时间亦愈晚,缩短速度和程度也小。
(3)肌肉收缩能力对肌肉收靖力的影响肌肉收缩和舒张过程各环节的肌肉内部功能状态,称为肌肉收缩能力,它与负荷无关。
神经体液因素能影响肌肉收缩能力。
(三)肌肉收缩的总和单收缩:肌肉受到一次刺激,引起一次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强直收缩:肌肉受到连续刺激,前一次收缩和舒张尚未结束,新的收缩在此基础上出现的过程。
不完全强直收缩: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所出现的强而持久的收缩过程称之。
完全强直收缩: 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所出现的强而持久的收缩过程称之。
思考题:1. 试比较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转运与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的异同点?2.什么是单纯扩散?3.引起兴奋的刺激应具备哪些条件?4.什么是静息电位?它是如何形成的?5.什么是局部兴奋?它与动作电位有什么不同?局部兴奋有何特点?6.动作电位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特点?7.简述兴奋性与兴奋的区别与联系。
8.细胞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9.简述横纹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10.何谓载体?以载体介导的跨膜转运有何特点?11. 何谓钠-钾泵,作用机制,有何生理意义?12.离子通道主要有几类?各类在功能上有何特点?13.组织发生兴奋后,兴奋性有何变化?如何检测和解释这种现象?第三章血液血液的功能:运输、缓冲酸碱平衡、防御和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