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剧与日本文化精神内涵的表达_闫彦
从日本的电影中看日本文化
![从日本的电影中看日本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d16a46ab84ae45c3b358c03.png)
从日本的电影中看日本文化By rucgramce日本电影从1896年迄今,已有110多年历史,个人感觉日本电影的特点就是非常的极端。
唯美的特别唯美,而绝望的又特别绝望。
日本电影往往注重人性的描写,他们通常能将人性刻画的入木三分,包括《杀手啊一》,《情书》,《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等等很多。
我们很难想象日本人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将人性的善恶、美丑描写得那么淋漓尽致。
日本电影中往往充斥着暴力与一些色情,但我认为也许这恰恰反映了日本人的特点,也是日本文化的特点吧。
一方面,日本人崇尚美,但是另一方面日本人又非常喜欢灭绝美。
日本文化的双重性使无数的叹息、眼泪、血液、死亡成为他们电影的主要内容,让日本电影生长出一种病态的忧郁与凄厉。
看着如此没的事物一点点凋零真的是让人非常痛苦的事情。
当然,这与日本的地理条件和社会价值观时分不开的。
恐惧——日本地质条件恶劣,远远无法和中国相比较,他们民族骨子里就有一种忧患意识。
在古代可能往往一次海啸、火山喷发、地震就足以灭绝一个或者几个村落,这当然会让日本产生忧患意识。
日本人以樱花为国花,但樱花往往是凋零的一瞬间方能将美表现到极致,这也表明了日本对美的观点。
暴力——日本非常崇尚武士道精神。
在古代,日本通常将“忠”作为一个武士的最高标准,完全凌驾于其他包括“亲情”之类,崇尚绝对的“忠。
”这与中国古代是不同的,这会被看成迂腐的表现。
中国古代的士人阶级通常就是与日本武士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君主犯了过错之时,中国古代的士人就会站出来指正。
在日本应该是不可能出现的吧。
也许“武士道精神”正是日本鲜明的等级制度的体现。
女人——在传统日本作品里,女人通常认为地位地下。
但是在日本古代曾经出现过8位女天皇。
而之后女人地位逐渐下降是受到佛教和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佛教认为女人是罪孽深重的,而儒家思想是认为男人的地位理应高于女人。
因而当这两种思想传入日本后,女人的地位才逐渐下降。
同时在西方文化进入后,甚至出现了“色情文化”。
从传统元素的运用看中日动漫作品的文化表达
![从传统元素的运用看中日动漫作品的文化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509af70f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3.png)
从传统元素的运用看中日动漫作品的文化表达中日动漫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传统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元素的运用。
比如在中国的动漫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关于孙悟空、哪吒、白蛇等经典故事人物的形象出现,在日本的动漫作品中,也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来自于日本神话、历史故事的元素。
这些传统的故事和传说,不仅丰富了动漫作品的情节和人物设定,同时也承载着中日两国丰富的文化内涵,让观众在享受动漫作品的也能够了解到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
传统的宗教信仰在中日动漫作品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在中国的动漫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关于道教、佛教等传统宗教信仰的元素,比如《封神演义》、《新白娘子传奇》等作品都涉及了道教神话故事。
而在日本的动漫作品中,也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关于神道教、佛教等宗教信仰的元素。
这些宗教信仰的元素,不仅为动漫作品增添了神秘感和魔幻感,同时也展现了中日两国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
传统的美术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也常常可以在中日动漫作品中看到。
比如中国的山水画、国画等传统绘画艺术在中国的动漫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而日本的传统绘画艺术如浮世绘等也在日本的动漫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这些传统的美术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的运用,不仅为动漫作品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体现了中日两国在美术领域的丰富积淀。
中日动漫作品之所以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的欢迎和喜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作品在表达中所融入的传统元素。
这些传统元素不仅丰富了动漫作品的内涵和魅力,同时也展现了中日两国独特的文化魅力。
相信随着中日两国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和互动,中日动漫作品在文化表达方面也会有更加丰富多彩的表现。
日野之彦的艺术特色探微
![日野之彦的艺术特色探微](https://img.taocdn.com/s3/m/845609f126fff705cc170a91.png)
日野之彦的艺术特色探微作者:颜丽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8年第02期摘要:日野之彦是日本新生代青年艺术家的代表之一,他的绘画作品在表现的内容和风格上都有着强烈的个人标志,他突破了日本绘画发展中较单一的格局,为今天的日本艺术提供了强有力的个人视野,代表着新一代日本艺术家在艺术上的思考和探索。
日野之彦的作品,擅长透过画中人物不安和彷徨的表情、惊恐夸张的眼神,反映出日本人在面对着科技和资讯充斥下,处于过度膨胀的社会中,产生了无比的失落感和矛盾,藉此探讨自我身份认同与当代文化、社会和人与人的关系等议题。
关键词:突破;个人标志;思索;眼神日野之彦是日本新生代青年艺术家的代表之一,他的绘画作品在表现的内容和风格上都有着强烈的个人标志,他突破了日本绘画发展中较单一的格局,已经走出了传统写实油画的界限,他以现实描述手法表现的人物和惊诧的脸部表情,打破了传统绘画的现实意境和叙述手段,强化和制造了一个虚拟的精神语境。
他在绘画领域里的开拓和创造,丰富了当代绘画在观念和技术层面的意义,并在艺术审美范围内对应和折射了现代社会的视觉与心理需求。
一、日野之彦简介1976年出生于日本石川。
1999年筑波大学毕业,2001年在筑波大学完成油画硕士学位。
个展:2001年,银座surugadai画廊,东京;2003年,Grafica画廊,东京;2004,“团聚”佐藤美术馆,东京。
作品在筑波大学、石桥美术馆、日本国立文化研究所收藏。
代表作是各种人像油画等。
日野之彦的艺术创作正是应对了全球化遭遇中人们所面对的世界发展的困顿,他用现实描述手法表现的人物和惊诧的脸部表情,打破了传统绘画的现实意境和叙述手段,创造了一个虚幻的境界。
他在绘画领域里面的开拓和创造,丰富了当代绘画在观念和技术层面的意义,并在艺术审美范围内对应和折射了现代社会与心理需求。
因此作为新一代的日本艺术家,他是值得关注的。
二、日野之彦系列作品分析从日野之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日野之彦的一幅自画像中,夸张而茫然的眼神,张开的双唇,充满惊愕的表情,他将自己刻画成一个不知所措的少年。
从传统元素的运用看中日动漫作品的文化表达
![从传统元素的运用看中日动漫作品的文化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60e0613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b.png)
从传统元素的运用看中日动漫作品的文化表达中日动漫作品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传统元素的运用,这些作品能够生动地展现出中日两国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念。
以下从传统元素的运用角度,分析了中日动漫作品的文化表达。
中日动漫作品都善于运用传统元素来刻画角色形象。
在中国动漫作品中,经常出现具有传统武侠气息的角色,如《武林外传》中的小林子、《封神演义》中的妲己等,他们的形象往往与传统侠客或神话人物相似。
这种塑造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英雄主义情怀和侠义精神,使得角色形象更具个性和特点。
而在日本动漫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神话传说中的角色,如《魔法少女小圆》中的千反田爱瑠、《火影忍者》中的宇智波佐助等,他们的形象往往与日本古代神话人物或民间传说中的角色相似。
这种塑造方式展示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神秘和幻想,给作品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中日动漫作品都融入了传统文化的艺术元素。
中国动漫作品经常在画面中融入传统的山水画、书法、剪纸等元素,通过这些艺术形式展现出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韵味。
在音乐方面,中国动漫作品也常常采用传统的古琴、古筝等乐器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使得作品更具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而日本动漫作品则常常在画面中融入传统的和服、浮世绘等元素,通过这些艺术形式传递出日本文化的细腻和精致。
日本动漫作品的音乐也常常采用传统的日本民乐,如琴、笛等乐器的音乐,使得作品更具日本文化的独特氛围。
中日动漫作品都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
在中国动漫作品中,常常强调孝道、忠诚、勇敢等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忠诚、《封神演义》中杨戬的勇敢等,这些价值观念体现出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德。
而在日本动漫作品中,常常强调友情、努力、团结等传统的价值观念,如《火影忍者》中鸣人的努力、《名侦探柯南》中工藤新一的机智等,这些价值观念体现出日本文化的传统精神。
从日本电视剧看中日文化差异
![从日本电视剧看中日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bcb19eed8bd63186bcebbc98.png)
从日本电视剧看中日文化差异作者:陈澎来源:《神州·下旬刊》2013年第07期摘要: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推进,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也越来越密切。
我国与日本之间已经有2000余年的交流历史,在文化方面两国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一国的电视剧可以反映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容。
所以,从日本电视剧可以很好的理解日本的文化。
通过中日文化的比较,可以清楚的了解两国在文化方面的差异,为加深中日两国的交流和理解有一些帮助。
本文笔者主要对日剧中日本人是如何表达自身的情感、体现的价值观念、日本人的生活习惯等方面比较中日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日本电视剧中日文化差异一、日本电视剧中日本人表达内心情感与中国的不同日本人表达感情都极为含蓄和暧昧,在感情方面他们更注重内心世界和价值观,在日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吵架也很有分寸,不会出现大吵大闹得现象,他们更着重于表现感情的细微变化,这与其国家提倡忍让与妥协也是分不开的,例如:日剧《最完美的离婚》里,女主角滨崎结夏与男主角滨崎光生离婚后,光生的姐姐、姐夫以及奶奶都站在了结夏这边,仍然与结夏非常亲密。
而中剧频频出现的婆媳不和的现象。
从《求婚大作战》、《交响情人梦》等日剧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在爱情方面都偏向于随缘的说法,且喜欢一个人可能就只因为一个笑脸、一件感人的事情,表达感情都很含蓄,不会积极主动追求,这点与中国人很类似。
从日剧中看出,日本人中长幼尊卑等级观念十分严重,礼仪观念也十分强,这点与中国很类似。
而在他们眼里强者就是真理,弱者就应该被唾弃,在中国,弱者是同情的对象,被帮助的对象。
日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人在表达自己的憎恨时,采取的手法十分的暴力,他们更相信在用暴力的手段比柔情手段更加有效果,这点雨中国人刚好相反,中国人更加相信“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力量能够感化人。
日本人都十分信奉神,但是在他们眼中神的角色十分的暴力和凶残,在他们的观念中,自己不能做错任何的事情,神在看着,神会采取许多凶残的手段惩罚自己,相比而言,我国的神代表的真善美,相信神能够给我们带来美好未来,而不是邪恶的代表。
浅谈民俗文化在日本电视节目中的运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浅谈民俗文化在日本电视节目中的运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7d8c41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05.png)
浅谈民俗文化在日本电视节目中的运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信仰传统和生活方式。
在日本,民俗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重要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寄托,而在日本的电视节目中,对民俗文化的运用也是非常普遍的。
本文将从日本电视节目中民俗文化的运用角度,探讨民俗文化在日本电视节目中的运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民俗文化在日本电视节目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传统节日、民间习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
日本的传统节日如樱花节、七五三节、盂兰盆节等常常成为电视节目的拍摄对象。
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习俗和宗教信仰也经常成为电视节目中的素材,比如丰太鼓、夏祭、神社参拜等。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通过电视节目的展示和传播,不仅能够增进人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同时也可以促进对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在这一点上,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电视节目中对民俗文化的运用,积极发掘和传播我国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提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日本电视节目中对民俗文化的运用也呈现出一定的现代化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在电视节目中往往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呈现出全新的表现形式。
一些宗教节日庆典可能融入了现代音乐、时尚服饰、科技元素等,使得传统文化焕发出更富有时代感和个性化的魅力。
在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也需要面对现代化的挑战,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和娱乐元素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日本电视节目中对民俗文化的运用还体现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的丰富多样性。
无论是纪录片、综艺节目还是真人秀,都可以看到民俗文化在其中的身影。
不同类型的节目以不同的形式和角度展现民俗文化,从而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和需求。
这种多样性不仅能够丰富电视节目的内容,还能够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我国在电视节目的制作方面也可以借鉴这种多样性的理念,积极创新节目形式,挖掘丰富的文化内涵,推动我国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发展。
(完整版)日本电视剧的风格特点研究综述
![(完整版)日本电视剧的风格特点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a3f59b1af45b307e87197e2.png)
日本电视剧的风格特点研究综述一、日本的精神特点在日剧中的体现1.民族性思维:贯穿日剧的精髓秦璋颖认为民族性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思想和风格,在日剧中得到了极大程度的体现。
[1]从实物层面而言,代表日本民族文化的和服、樱花、阴阳师、忍者等等都能够成为电视剧的主题,或者在剧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从精神层面而言,团体作战、不能放弃等等这些可以代表日本的精神在剧中都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徐浩宇分析了《悠长假期》中两人之间没有滚烫热烈的情爱倾诉和犀利尖锐的个性碰撞,也不见花前月下的浪漫抒情,完全是日本式的含蓄、羞涩和内心悲喜[2] 。
这种喜不同于中国式的大团圆的喜气洋洋,悲也异于中国式的生死离别的慷慨悲歌或悲悲戚戚,它所包孕的始终是青年人生命历程中所感受到的一种平实质朴的美,从中透露出的是日本式的简约素朴、幽静闲寂、含蓄暖昧性.2.关于希望的理念:日剧表现的独特风格并不是每部日剧都是喜剧,甚至可以说,大部分日剧都在反映过度的真实与异常的社会现实,但是无论基调怎样阴暗,情节人物怎样悲情,它都在剧中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受众,研究现象、探讨问题,给在困境中迷惑和悲哀的人们以希望,从而得到继续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5]《魔女的条件》是一部讲述不被人们所理解的“师生恋”故事的日剧这段爱情可谓是四面楚歌、历经磨难,但是,未知和光始终以勇敢坚定、不屈不挠的气势前行,用对爱情最坚定的态度面对不被世人所接受的现实。
3.关于人生的探讨:日剧引导受众的目标雷建军,杨慧通过分析、研究近十年来的日本电视剧,论述了日剧虽然以娱乐为主旨,但是它并不全是娱乐精神的承载与体现,它总会与观众讨论生存的意义[7]。
这也许与日本作为一个资源小国所引发的高度压力而带来的对于生存状态的迷失以及国内的高自杀率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它却不给观众一个十分明确的答案,而是告诉人们,只要活着,生存下去,便会知晓,从而引领人们对生活的意义、对人生的意义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日本电影《镰仓物语》:传统文化观与家庭观的投射
![日本电影《镰仓物语》:传统文化观与家庭观的投射](https://img.taocdn.com/s3/m/9e1120d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1.png)
日本电影《镰仓物语》:传统文化观与家庭观的投射作者:陈建谢燕来源:《电影评介》2020年第09期由日本著名漫画家西岸良平的漫画改编的同名电影《镰仓物语》通过打造人与妖怪、精灵共生的奇幻小镇的方式为观众讲述了爱情和亲情、生存与死亡以及善良与丑陋的故事。
影片通过对男女主角日常的点滴生活琐事进行描绘,传达出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对于生死观念和家庭关系的理解。
导演山崎贵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将虚拟的魔幻世界和现实生活穿插为一体,为观者打造了一场新颖的奇幻之旅。
本文将从影片中的人物生活环境、人物意念和精神世界以及治愈性的家庭关系等方面品读电影所体现的传统日本文化。
一、背景溯源——治愈系文学大行其道《镰仓物语》是一部充分体现日本传统文化,表现日本文化中的生死观、爱情观和世界观的治愈系电影。
影片故事发生在一个神奇小镇——镰仓,这是一个可以连接现实世界与黄泉世界的奇幻小镇,这里不仅生活着普通的人类,还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妖怪和亡灵,彼此和谐相处。
影片主要讲述了出生在该小镇的作家一色正和与新婚妻子亚纪子的日常生活以及在妻子被带走后男主角勇敢地闯入黄泉之国营救妻子的故事。
该片虽然塑造了一个人魔共生的奇幻世界,但却通过朴实日常的琐碎生活来表现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和亲情,传达出日本传统文化中对生死观、爱情观以及世界观的理念,是一部可以治愈和净化人的精神世界的治愈系电影。
治愈系电影在日本的兴起与日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联,二战后战败的日本无论是在民族文化还是经济上都遭受了重大创伤,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都面临巨大挑战,日本民众普遍陷入一种沮丧和落魄的情绪中,非常需要找到面对现实世界的精神寄托来缓解日常生活中的悲伤情绪。
这时大众慢慢从一些治愈系的文学作品中寻找精神寄托,越來越多的表现淳朴和善良的文学作品开始出现,于是一种透露着单纯朴实风格的治愈系文学开始在日本流行和发展[1]。
这种治愈系风格的文字所描述的内容一般都比较单纯和朴实,故事素材和内容皆来源于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点滴琐事,这些作品中虽然没有惊险刺激的打斗场面,但却通过温和平淡的现实生活来传递美好和善良,安慰日本民众受伤的心灵,使日本受损的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得到缓解,给予民众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从传统元素的运用看中日动漫作品的文化表达
![从传统元素的运用看中日动漫作品的文化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6d019b6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52.png)
从传统元素的运用看中日动漫作品的文化表达中日两国在传统文化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神话、传说、祭祀等。
这些传统元素在动漫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文化表达。
传统的神话和传说是中日动漫作品中常见的元素。
在中国,有关于白蛇传、西游记、封神演义等故事的动漫都十分受欢迎。
这些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经过改编后,能够传达出人性的复杂性和情感的深度,使得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样地,在日本,传说和神话也是动漫作品中重要的元素之一。
比如《鬼太郎》这部作品中,主角鬼太郎以及与他相关的妖怪们,都是日本传说中的角色。
这些角色不仅代表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通过动漫的形式,向观众们传递出一种特殊的文化内涵。
除了神话和传说,传统的节日和仪式也是动漫作品中常见的元素。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等,都在动漫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很多动漫都会在春节这个时间段播出特别的节目,向观众们展示传统的春节习俗和文化。
同样地,在日本,传统节日也是动漫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日本的节日如新年、七夕、盂兰盆节等,都在动漫作品中得到了非常详细的描绘。
这些描绘不仅仅是为了观众的娱乐,更是通过动漫的形式,向观众们传递出一种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的艺术形式和建筑风格也是中日动漫作品中常见的元素。
在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戏曲等艺术形式都被融入到动漫中。
在《战国鬼才传》这部作品中,动漫画风与中国传统山水画十分相似,给人一种非常独特的感觉。
在日本,传统的建筑风格如寺庙、城堡等也经常在动漫作品中出现。
《鬼灭之刃》这部作品中,主人公与恶鬼的战斗常常发生在古老的日本城堡中,展现出了日本传统建筑的美感和神秘感。
传统元素在中日动漫作品中的运用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更是动漫作品对文化表达的一种方式。
这些传统元素通过动漫的形式,给观众们呈现出了一种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让观众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
通过对中日动漫作品中传统元素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漫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我们对动漫作品的欣赏水平。
从传统元素的运用看中日动漫作品的文化表达
![从传统元素的运用看中日动漫作品的文化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cf1dca3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e.png)
从传统元素的运用看中日动漫作品的文化表达动漫作品是日中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其中传统元素的运用在文化表达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传统元素的角度,分析中日动漫作品的文化表达特点。
一、角色形象1.日本动漫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源于传统日本文化的角色形象,比如武士、忍者、神话中的神仙等。
这些角色以其独特的外貌和性格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同时,这些角色的形象也与日本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比如,武士代表着日本的战国时代,是坚忍勇敢、专注于荣誉、忠诚和义务感的代表。
2.而在中国动漫作品中,也常常出现源于传统文化的角色形象,比如刻苦钻研的书生、身手矫健的武侠、峨眉派的女侠等。
这些角色形象也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代表的不同价值观和美学观念。
二、绘画风格1.日本动漫作品的绘画风格一般偏向萌系,而中日两国的文化传统也对动漫的绘画风格产生了影响。
日本动漫中的“萌”与日本的“娇美”美学相关联。
而娇美美学是日本历史上的一种审美观念,它强调女性的柔弱和美。
这一审美观念在日本的男性文化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2.与此不同的是,中国动漫作品的绘画风格偏向于线条的浓重与细腻。
中国传统的人物画讲究线条的精细,以笔墨勾勒人物的神态和气质,因此中国动漫的绘画有很强的中国画风格。
三、情节桥段1.在情节桥段上,日本动漫作品常常融入神话传说、历史事件等元素,包括武士、神话、战争等等。
比如《火影忍者》中的“忍者村”背后就是日本中世纪的战争和文化背景。
《银魂》中的幕末时代也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2.而在中国动漫作品中,也经常将历史事件和传统文化融入情节,比如《大剑》中将古代中国的历史和美学融入其中,体现出强大而历史感的情感内涵。
总之,中日动漫作品的文化表达方式因文化传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共同点是将传统元素融入了现代文化中,以此表达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这种文化交流的形式,不仅能够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也能让观众更加了解中日两国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认同感和交流意识。
《从日本电视剧看中日文化差异》开题报告[1]
![《从日本电视剧看中日文化差异》开题报告[1]](https://img.taocdn.com/s3/m/4a8a92a5dd3383c4bb4cd2f1.png)
学科分类号0702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中文):从日本电视剧看中日文化的差异(日文):日本のドラマから見られた中日文化の差異姓名曹玲学号200704002206院(系)外国语言文学系专业、年级日语专业2007级指导教师余建平2010年12月15日湖南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论文(设计)题目从日本电视剧看中日文化的差异日本のドラマから見られた中日文化の差異作者姓名曹玲所属系、专业、年级外语系日语专业2007年级指导教师姓名、职称余建平讲师预计字数8000 开题日期2010.12.15 选题的根据:1)说明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1、中日两国之间有两千年以上的交流历史。
两国在文化方面,既有很多共同点,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为了强化中日关系,必须要加深相互之间文化的理解。
一国的电视剧可以反映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容。
所以,从日本电视剧可以很好的理解日本的电视剧。
通过中日文化的比较,可以清楚的了解两国在文化方面的差异。
以后,希望可以为加深中日两国的交流和理解有一些帮助。
2、中日两国之间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文化上的共同点有目共睹,在文字、饮食等习俗中都可以找出千丝万缕的联系。
与此同时,中日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容忽视。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企业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开发别国市场,对当地文化的理解这一环节不能少。
从日本电视剧这个角度来看中日文化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电视剧中可以联系中国实际有一个很好的比较。
国内外很多对中日文化研究领域都就这一视觉,做了很好的对比研究。
本文将探究的重点放在对日本电视剧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形成一条清晰的脉络,并结合时代背景,生活习惯,对中日文化进行分析研究,洞悉其艺术世界,以期弥补国内外这方面研究的不足。
主要内容:前言:日本电视剧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加深,日本电视剧在中国的传播量也越来越大,并拥有超大的粉丝群体,影响极其广泛。
日本影视文化赏析期末总结
![日本影视文化赏析期末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cadcafe551810a6f52486bd.png)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题目:日本影视文化赏析期末总结学院:农学院姓名:李世袭学号:20130337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Q Q:1060307846指导教师:蒋妍2015年10月每周星期二晚上的日影观赏让我们了解了很多日本文化和日本电影的发展,每周一部经典电影的放映也着实让我们过足了瘾。
每一部电影几乎都让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座头市》和《扶桑花女孩》更是让我们观之不忘,甚至许多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下面我就说说我观看了这两部佳片过后的看法和感受。
《座头市》影片讲述了一个自称按摩师的盲剑客(北野武饰)来到一个小镇,出于仗义之心,帮助了很多弱势群体,后来遇到化妆成艺妓杀人的姐弟俩,得知了他们的恩怨,决定为姐弟俩出口气,座头市便与黑帮展开了杀戮。
这个片子故事情节极为简单,路数也很老套,导演不想让电影中故意设计的逻辑成为观众看片的障碍,他只是在讲述一个简单的不能在简单的故事,但为什么能这么的好看呢?关于这个电影,我认为最出色我有两点,一是人物,就拿座头市这个人来说,他自称按摩医生,但他杀人的刀法是片中其他人之前没见到的,而观众见到了,他身手敏捷,一刀致命,所以观众会等待人物的最终揭示和爆发。
还有就是人物的丰满使他富有张力,盲剑客不仅刀法好,还会按摩,会用“耳朵”赌博,有仗义之心等等,他是个活生生的老头。
二是故事。
赋予一个时代背景,可以含糊不清,可以很明确。
座头市所在的时代就是含糊不清的,观众不知他确切的在哪个年代,只能从小镇的面貌,人们的衣着得知,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日本,这样导演就可以“为所欲为”的运用他的想象力了。
而且从故事本身而言,导演不强求观众相信,但正因如此观众还就是爱相信。
(相比昆汀的片子,他就爱把故事背景放到一个现实中的年代中,非得让观众相信---这是真的)。
再说,故事的主角座头市,也就是北野武。
据说他以前是个说相声的,爱说荤段子,有点郭德纲的意思。
从日本电视剧看中日文化差异
![从日本电视剧看中日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bc98c85cf01dc281e53af04a.png)
样 的关 于“ 梦想 ” 的主题几乎在 每部 日剧 中都有所体现 , 而这
个提炼 出来可以叫做 1 3 本青年的价值 观 ,不论现在 的 日本社 会是否还能够满足青年们单纯的梦想 ,但 是只要宣扬就是一 个希望 , 有 了梦想一切才有实现 的可能 。
再看看我们的中国 ,中国电视剧 中宣扬的更多是人类 的 真善美 , 但 是我们的剧却也缺少没激励作用 , 作为 中国人 , 是
日本电视剧中 日本人表达内心情感与中国的不同 看着我们 国家的电视剧成长起来的 ,身在其中总觉得少了一 日本人表达感情都极为含蓄和暖 昧 ,在感情方 面他们更 些鼓舞人心 的力量 , 每个 电视剧的题材都差不多 , 总觉得看了 注重内心世界 和价值观 ,在 日 剧 中我们可 以看 到即使是 吵架 就看了没有丝毫感触 ,也觉得 电视剧 中的事情不会 出现在我
对 州
神 州 文 化
从 日本电视剧看 中 日文化差异
陈 澎
福 建 师 范 大 学 协和 学 院
摘要 : 随着全球 经济、 文化一体化 的推 进 , 各 国之 间的经 的条件 回国拯救 日本黑暗的医疗制度 ,起原 因就是梦想 的力 济、 文化往 来也越 来越 密切 。我 国与 日本之 间已经有 2 0 0 0余 量 ,创造一支强悍到战无不胜的队伍让患者从拾活下去 的希 年 的交流历史 , 在 文化方面两 国之 间既有相 同点又有 不同点, 望就是他的梦想 , 这个 梦想给予 了他战胜一切的力量 , 其 中也 国 的 电视 剧 可 以反 映 国 家 的政 治 、 经济 、 文化 的 内容 。 所以, 包括放弃国外优越 的条件 回国拯 救 日本黑 暗的医疗制度 。这
然与结夏非常亲密 。而 中剧频频出现的婆媳不和的现象。
透过日本电视剧浅看日本社会
![透过日本电视剧浅看日本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51de1aa64693daef5ef73dcf.png)
透过日本电视剧浅看日本社会作者:邹炎霏来源:《当代旅游》2016年第08期摘要:中日虽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但是由于种种因素,中国对日本社会的现状了解并不多。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日剧正大量的进入国人的视野,观看日剧逐渐成为一个让我们了解日本的重要渠道。
关键词:日剧;社会关系;人物设定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电视剧已经成为人们精神生活里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那些社会反响强烈的电视剧,更是与大众生活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互动关系。
艺术来源于生活,通过电视剧中演绎的人物能折射出社会的现实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电视剧就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延伸,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
由于某些原因,我国人民长期以来并不了解日本这个一衣带水的邻邦。
通过对日剧观赏与剖析,我们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这个国家,更好的解读和感受日本文化。
首先从日剧结构风格上来说,结构紧密。
大部分日剧维持在8到12集左右,每一集都制作精良,画面精致,主题鲜明,这也跟日本人的性格特点和生活节奏快密不可分,要以最小的篇幅传达出最大量的社会信息,严格的细化与量化。
其次从剧中刻画的人物风格来看,日剧中人物表现的风格有其独特的理念;大多是底层小人物,人物没有贵贱之分,人物角色积极热情地投入自身的本职工作中。
很少出现贫富差距较大的家庭背景,这也就暗含了日本社会中产阶级占绝大多数的现实。
而剧中所出现的人物又大多数都在中产阶级以下,使人们觉得生活中的自己比剧中的人物生活的要好,没有剧中人物的烦恼,从而引导大众具有乐观而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思想导向性方面来讲,日剧中人物很少有绝对的反面角色。
就算是反派也有正义化和人性化的一面,并且大多是因某种原因而误入歧途,但最终都将被人性的善良所感化。
即使是鬼魂,也是为了复仇的冤屈之魂。
这就是日本人普遍相信的人性本善。
其结局基本是大团圆,正义善良战胜邪恶。
《Doctor-X外科医·大门未知子》就充分展现人性善良的一面。
美食剧《东京大饭店》的日本文化传播
![美食剧《东京大饭店》的日本文化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67043bf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6b.png)
社会观院集体主义袁团队合作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的稀缺性叠加单一民族的人口
120 声屏世界 2021/4 上
视听广角
传媒新思维
SHENG PING SHIJI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特征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危机意识,这种危机意识促成了日 本集体主义文化的诞生。今天,集体主义仍然是日本民族一个 重要的标志性特征,并在日本社会占据主流地位,“日本社会 的行为准则以及社会道德舆论均是从集体道德观出发而产 生,日本社会强调群体观念,社会成员有着较高的团结意识”, 而集体主义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内部凝聚力,它构成了日本基 于团队、沟通及协调为竞争力的组织基础。
“食物体系是一种对物质生存的选择体系,也是一种与生 态环境相辅相成的合作体系”,“Gaku”餐厅老板江藤不三男 为了迎接米其林三星评审,多次找到并恳求供销商峰岸刚志 将上好的日本芹批发给自己,但均被拒绝。在走投无路后,他 决定登门拜访,最后用诚意为餐厅和食客争取到了优质的食 材。同样,在对原材料茄子的选择上,日本主厨有近乎偏执的 坚持。日本茄子品种很多,水分、口感及香味有较大的差别,早 见伦子在试吃了十余种茄子后希望能找到更多汁的品种,最 后她成功地在长野县的乡村寻找到了形状、光泽及品种都上 乘的千两茄子,即便生食也能品尝到如青苹果般的芬芳。同样 的执着,也体现在对食材岩手县珍珠鸡的白肝上。
小津安二郎电影中的传统文化基因
![小津安二郎电影中的传统文化基因](https://img.taocdn.com/s3/m/77182bb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3.png)
|RADIO &TV JOURNAL 2020.10打,几经雕琢后在时间的历练下散发光芒。
在是枝裕和的影片中,他常常以一种平等客观的镜头角度来表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物件,如传统的日式家居单从物体上来看是冰冷的,没有生命的,而导演总会将镜头聚焦在这里,使物件细节变得鲜活而有生命,散发出“物哀”独有的光韵。
在影片《小偷家族》中没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夜晚他们透过头顶的缝隙看烟花,摄像机的镜头却始终都没有给到烟花。
画面背景声的“咚咚咚”拓展了画外空间,祥太蹦起来想要看到烟花的动作给静止不动的画面增添了运动感。
面对转瞬即逝的烟花,老母亲用一种超然的态度看待,这正是“知物哀”的体现,同时与孩子的“不知物哀”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平和的生死观念在传统的物哀美学中,美好事物的不稳定性甚至向悲剧方向发展是重要的特征,人们对于世间万物是缺乏抗争的,坦然接受人生无常。
而是枝裕和的“物哀”是在看似普通的世间百态中,诉说着人们残酷的生存境遇、复杂难言的情感状态,营造哀而不伤的氛围。
在他的镜头下,故事的角色是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人,即使经历着家庭的变故,他们仍静静承受着命运的捉弄。
面对着生死的难题,以“物哀”的方式完成着自己的人生。
在《海街日记》中故事的开头展现一个日本家庭的普通相处模式,大量空镜头的运用,日式的街道小巷、向远方行驶的火车等画面铺设着故事发生的环境。
导演用长镜头来表现姐妹三人在榻榻米上谈论多年未见的父亲离去这件事,以开玩笑的口吻提及父亲的工作,以及对于腌菜不同口味的见解,同时穿插着有关父亲葬礼的注意事项。
用中近景的镜头切换表现姐妹三人脸上的表情,彰显出生死仿佛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情,并且传达出淡淡的物哀之情。
火车疾驰的镜头转场,车厢里香田佳乃和香田千佳边吃盒饭边交谈,中景到近景的反打镜头缩短了观众与演员的心理距离,使其置身于姐妹两人对父亲的回忆中,产生物哀之感。
三、结语导演是枝裕和从日本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锻造出具有个人风格化的影片,把日本的家庭影片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日剧与日本文化精神内涵的表达_闫彦
![日剧与日本文化精神内涵的表达_闫彦](https://img.taocdn.com/s3/m/569c0bb4b0717fd5360cdc72.png)
《经济师》2009年第9期摘要:文章以一些经典日剧与其他国家的电视剧作品进行比较,讨论日本文化的精神内涵中的一些方面在日剧中的表达。
关键词:日剧日本文化团队精神拼搏精神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C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9-030-03文化是不分国界的,它可以产生于某个国家,但为全人类共享。
很明显的例子就是近些年海外影视作品在我国荧幕上的兴盛,开始是以欧美国家的电影居多,后来则扩张到亚洲其他国家,表现为如韩国,新加坡,日本,泰国,菲律宾的影视剧作品的增多。
这类作品由于与中国观众具有地域、文化以至心理的接近性,其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以及剧情设置都比较符合中国观众的影视口味,所以迅速占领了中国的影视市场。
作为其结果,这些国家的文化在中国也得到了了解以及追捧。
表现突出的有中国的“日饭”群有扩张的态势,他们欣赏甚至迷恋日本的文化,生活方式,当然他们也喜欢日本的电视剧,其中不乏有人由于喜欢日剧而自学日语的,把日本文化在中国从小众文化发扬为流行文化。
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热播的电视剧《东京爱情故事》是笔者接触到的日剧中最早的一部,稍晚一些年上映的《爱情是什么》则是笔者接触到的韩剧当中的最早的一部,它们都成为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儿时美好的记忆,虽然那时还不知道爱情是什么,但就觉得这两部剧很吸引人,对于还没有接触过日本及韩国文化的我们来讲很新鲜。
不知道这两部电视剧里哪个给其他中国的观众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记得当时在国内的荧幕上能看得到的多是我国国产的电视剧,以及来自美国等欧美国家的电影,而来自亚洲其他国家的影视剧作品还不是很主流。
之后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初这股日剧热潮的隐退,韩剧在中国的电视荧幕上活跃至今,根据内容对韩剧进行粗略的划分,笔者认为其中主要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都市言情剧类,多以20集见长,如广为人知的《浪漫满屋》;第二类是家庭伦理剧类,比较长,能拍上百集,如早些时候的《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看了又看》到后来的《人鱼小姐》,这类作品多以家庭中的家长理短为内容,表现普通人的普通生活,表现家庭生活的温馨,并以此引起人们对家庭与爱的向往;第三类是历史类剧集,也比较长,如《大长今》等,这类作品多为励志类作品,通过故事主人公面对坎坷努力奋斗的故事激励在现实中的人们努力拼搏。
从日剧看中日文化差异
![从日剧看中日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2900bcfcfad6195f302ba6d2.png)
《从日剧看中日文化差异》摘要: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我国影视业也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为丰富群众娱乐,国家引进了大量的外国电视剧,尤其是日剧、韩剧、泰剧在中国倍受欢迎,”[1]之后,相继在中国播出的日剧还有《命运》、《蔷薇海峡》、《血的迷途》等等,它们各自都创造了较高的收视率,之后,日本的偶像剧开始风靡一时,反响较好的有《跟我说爱我》、《星星的金币》、《铃兰》、《北国之恋》、《悠长假期》、《新闻女郎》等,而《悠长假期》则取代《阿信》成为90年代日剧赚取收视率的巅峰之作从日剧看中日文化差异摘要:日剧伴随着改革开放而进入中国,并在中国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影视高潮,其广泛的内容形式和独有的民族特色吸引了众多的中国观众。
本文在介绍日剧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日剧的题材风格和特点,并分析了日剧所表现的日本文化及其中日间的文化差距,这对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日剧以及中日交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日剧;中日;文化差异;影视高潮;交流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我国影视业也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为丰富群众娱乐,国家引进了大量的外国电视剧,尤其是日剧、韩剧、泰剧在中国倍受欢迎。
而日剧的流行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日本的重要媒介,日剧反映出来的不仅是两国语言风格的不同,而且更能揭示中日间更深层次的文化差异。
一、日剧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由于历史原因,日剧真正进入中国人的视野是在改革开放以后。
在日剧进入中国之前,中国人是通过自己制作的抗日电视剧和抗日电影了解日本的,很显然,那时的影视总是把日本人演绎成愚蠢可笑的小丑或卑鄙无能的恶人,毫无疑问人们对日本的了解是歪曲的。
改革开放后,中日关系的缓和为日本电视剧引进中国提供了一个契机。
上世纪80年代前期,是日剧在中国形成的一个高峰,1982年首先在中国播出的日本电视剧是《姿三四郎》和《排球女将》,1984年和1985年分别播出了《血疑》和《阿信》,这一时期中国引进的日剧以励志类为主,这两部电视剧不仅使中国人认识了山口百惠**中裕子,而且剧中人物与命运抗争、自强自立的精神成为八十年代文化贫乏的中国人奋斗的榜样和模板。
从日剧看日本文化
![从日剧看日本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133616548d7c1c708a1455e.png)
从日剧看日本文化(2010-03-30 11:47:21)转载标签:娱乐从日剧看日本文化电视剧是一个国家的隐私。
换句话说,要想了解这个民族就要先从它的电视剧看起。
映像中,日剧非常平素,里面的人都是平民,生活不怎么讲究,吃饭时也不会像韩剧里的人一样把苹果削成N块,或者摆满一桌,他们吃就吃一个,把苹果拿到手里一口咬到底。
看日剧你绝不会感到一种对富贵的炫耀,一种对精美的刻意修饰。
因为它的镜头多数是你和我一样的普通人。
房子也许很大,但却不夸张,有时房子很小但却很充实。
咱们首先说一说日剧的题材。
日剧题材非常丰富。
有国内观众比较熟悉的侦探悬疑类,《神探伽利略》、《MR.BRAIN》、《血色星期一》等都体现了日本人严密的思维逻辑和想象力;职业剧也是常见的,教师、白领、官员、律师、杂货店老板,甚至还有入殓师。
而最为经典的就是医疗剧了,韩国多病人、日本多医生。
日剧往往通过呈现令人瞠目结舌的手术画面来制造紧张的气氛,塑造医生形象的时候既表现他们精湛的技艺,同时也会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心理矛盾表现出来;青春励志剧,这是最适合学生和上班族看的,《一公升的眼泪》、《电车男》感动了无数人,不得不提《stand up》,4个17岁少年关于青春期的困惑,搞笑至极却又充满现实意义。
表现社会突出问题的剧,《人间失格》、《14岁的母亲》、《最后的朋友》更是将现代人的心理疾病集中到5个年轻人身上,有家庭暴力、同性之爱、各种各样的都市恐惧症;纯爱剧就不是那么多了,经典的都是早期的日剧。
还有许多日剧是根据漫画改编的,《乌龙派出所》和《交响情人梦》将动漫场景几乎1:1还原出来了。
说完日剧的题材再来讨论一下日剧中的明星。
日本也有俊男美女,但总得来说,论外貌和身材绝对比不上韩国。
但他们往往在上学的时候就已经呆在了事务所进行培训,因此虽然年纪不大,在表演上已经很成熟了。
《电车男》的男主角伊藤淳史就可以体现日剧的选角要求了,162的身高,不太端正的五官,却得到了这个机会。
日本、中国以及韩国的面具文化——《日本的缩小意识》有感
![日本、中国以及韩国的面具文化——《日本的缩小意识》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8301acd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9.png)
日本、中国以及韩国的面具文化——《日本的缩小意识》有
感
闫煜蕾
【期刊名称】《校园心理》
【年(卷),期】2005(003)010
【摘要】@@ 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面具,但日本的面具在其中更显得与众不同,不但风格迥异,且有个特殊的名字--能面.李御宁先生在<日本的缩小意识>一书中说日本的缩小文化可以说集中体现在那一张小小的面具上了,"能面"的脸孔上,眼睛小小的眯成一条线,嘴巴微张着,正面看上去,既不是微笑,也不是恼怒,因此韩国人也有时将日本人贬作"能面脸",意思是看不出他们心里的真感情.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闫煜蕾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析日本文化视阈下的缩小意识体现 [J], 徐兴华
2.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可行性措施研究——以美国、日本、韩国经验为借鉴[J], 谷军;康琳
3.日本文学与日本人的缩小意识 [J], 张文宏
4.日本、中国、韩国的木材贸易与森林利用——《中国、日本、韩国的木材贸易与
森林利用》研讨会 [J], 周冠武(译)
5.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之三)——假面表情与徽章文化 [J], 李御宁;张乃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师》2009年第9期摘要:文章以一些经典日剧与其他国家的电视剧作品进行比较,讨论日本文化的精神内涵中的一些方面在日剧中的表达。
关键词:日剧日本文化团队精神拼搏精神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C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9-030-03文化是不分国界的,它可以产生于某个国家,但为全人类共享。
很明显的例子就是近些年海外影视作品在我国荧幕上的兴盛,开始是以欧美国家的电影居多,后来则扩张到亚洲其他国家,表现为如韩国,新加坡,日本,泰国,菲律宾的影视剧作品的增多。
这类作品由于与中国观众具有地域、文化以至心理的接近性,其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以及剧情设置都比较符合中国观众的影视口味,所以迅速占领了中国的影视市场。
作为其结果,这些国家的文化在中国也得到了了解以及追捧。
表现突出的有中国的“日饭”群有扩张的态势,他们欣赏甚至迷恋日本的文化,生活方式,当然他们也喜欢日本的电视剧,其中不乏有人由于喜欢日剧而自学日语的,把日本文化在中国从小众文化发扬为流行文化。
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热播的电视剧《东京爱情故事》是笔者接触到的日剧中最早的一部,稍晚一些年上映的《爱情是什么》则是笔者接触到的韩剧当中的最早的一部,它们都成为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儿时美好的记忆,虽然那时还不知道爱情是什么,但就觉得这两部剧很吸引人,对于还没有接触过日本及韩国文化的我们来讲很新鲜。
不知道这两部电视剧里哪个给其他中国的观众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记得当时在国内的荧幕上能看得到的多是我国国产的电视剧,以及来自美国等欧美国家的电影,而来自亚洲其他国家的影视剧作品还不是很主流。
之后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初这股日剧热潮的隐退,韩剧在中国的电视荧幕上活跃至今,根据内容对韩剧进行粗略的划分,笔者认为其中主要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都市言情剧类,多以20集见长,如广为人知的《浪漫满屋》;第二类是家庭伦理剧类,比较长,能拍上百集,如早些时候的《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看了又看》到后来的《人鱼小姐》,这类作品多以家庭中的家长理短为内容,表现普通人的普通生活,表现家庭生活的温馨,并以此引起人们对家庭与爱的向往;第三类是历史类剧集,也比较长,如《大长今》等,这类作品多为励志类作品,通过故事主人公面对坎坷努力奋斗的故事激励在现实中的人们努力拼搏。
文章是讲日剧的,似乎没必要讨论韩剧。
但笔者认为,相对于日剧来讲,中国的观众对于韩剧有着更多的了解,因为他们接触到的韩剧比日剧要多得多。
要了解日剧,需要从日剧与韩剧的差异开始。
目前国内电视台播出的韩剧中很多都是近些年拍的新作品,如2008年上映的《白色的谎言》,而播出的日剧很多都是与现在时间距离较远的年代的作品,如最近在中央电视台8套热播的日剧《庶务二课》以及其他的一些日剧,距离现在的时间差比同期在我国各大电视台播出的韩剧都长,形象地讲,只比韩剧《澡堂》剧拍的年代晚一二年。
可见将日剧与韩剧在内容方面的差异抛开不论,从作品时间上的巨大差异可以看出我国日剧与韩剧的播出状况的巨大反差。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近些年来日剧好的作品太少了么?不是。
而是由于日剧在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的日剧热潮结束后就没有很好地发展下去,而是被韩剧的热潮所取代了。
人们的注意力被转移到了剧情更贴近普通人家庭生活的韩剧上,并被其深深地吸引,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韩剧中有着国产剧没有的细腻和温馨,人们对于温馨的家庭生活的渴望在欣赏韩剧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从传播学角度看,这是韩剧能在我国荧幕上如此被追捧的重要原因。
如果以内容对日剧也进行粗略的划分,笔者认为日剧主要有:都市言情类,如《唯爱》《萤之光》;社会类,如《白色巨塔》;侦探破案类,如《神探伽利略》《七个女律师》;励志类,如《料理新鲜人》;历史类,如《大奥》;以及家庭类,如《冷暖人生》。
因此,从分类上看,日剧与韩剧很类似,都属于一般的剧作品类型,即二者主要的区别不是在剧集的类型上,而主要是在剧情的设置以及表现手法上。
韩剧的立意大都比较简单,没有很深刻的思想,节奏比较慢,看的时候不需要专注地思考,也许从剧集开始就预示着剧集的结尾,但其中的种种琐碎的内容是吸引观众的原因。
但日剧的立意比较深刻,剧集的结尾往往与观众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而且在看日剧时,需要必要的思考,有很多场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
如果你是日剧的“新饭”,那么你被日剧吸引的重要原因里一定有日剧里多样的色彩以及温馨的家装。
看过一些日剧之后,你会被日剧中更深层次的方面所吸引,这就是在这些剧情以及场景后面透露出来的日本文化。
这里先不讨论日剧的内容取向与韩剧有着怎样的差异,而先讨论电视剧这种文化现象与一个社会甚至一个国家的文化有着怎样的联系。
有句话大家都不陌生,“艺术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
”这句话很短,但很充分地表达了电视剧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
其实电视剧这种文化现象是剧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种种状况进行选择及浓缩,提炼,升华之后的艺术品,或反映作者对于现实,对于人生的思考;或表达作者心中的某种渴望。
作者创作时对于现实元素的选择与表达方式能反映出一国的社会文化状况。
韩剧之所以多取材于家庭生活的琐事,是由于他们对于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间的地位划分的明显痕迹以及深刻的长幼观念造成的。
同样是岛国,他们似乎没有日本以剧作表现出来的那种明显的危机感以及迷茫,而是更注重对于温馨的家庭生活以及浪漫爱情的追求。
而日本影视剧则表现着一种对于现实生活的危机感。
由于土地以及各种资源的匮乏等客观方面的因素影响着日本文化的发展,日本的影视作品反映着一种对于未来的危机感和严肃的思考,相对于韩剧的温馨,日剧则显得严肃些,这里的严肃指的是剧作的立意比韩剧的要严肃,除了展示美好的一面,也多出了一份对于现实的冷静和理性的态度。
提到日本文化,很多人都会联想起日本的樱花以及日本著名的“三道”,即茶道,花道,书道。
这些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符号,而且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日本文化是比较讲究礼仪和心性的培养的。
记得一位作者在文章里讲到,在看韩剧的过程中发现韩国人似乎很擅长把拉面煮得让人看着就食欲大开,而且吃拌饭的时候用很大的勺子等等,这些看似生活细节其实都是韩国文化的一部分,是韩国文化的符号。
在日剧中,其实也处处体现着日本的和文化。
比如在日本,下级对于上级或者新人对前辈所表现出来的以及所需要的尊重在中国观众看来可能有些夸张,但这正是日本文化礼仪的要求。
类似的还有,在日本,人们在吃饭以前要讲“ぃただきます”这句话,意在表示要开始食用饭菜了,如果一家人从旧的居住地搬到新的居住地居住,一般都要送一些小礼物给住在新的居住地的附近的邻居表达问候,以及日本很有特色的建筑文化,节日文化等等,这些都是日本特有的文化符号,在看日剧的过程中就可以发现的,会觉得很有意思,很新鲜,处处表现出日本文化的精致和细腻。
然而,在通过日剧所表达出来的种种日本文化符号中,笔者认为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日本文化中对于团队精神的重视以及敢于拼搏的精神的赞扬。
日剧《医龙》刻画了一组为了成功实行一种高难度的心脏手术,对外面对强大的对手,对内顶着医院内部派系间复杂的斗争,无所畏惧,淡薄名利,冒着被开除的危险,苦心钻研医术,救助患者的可爱的医生们。
在一次次的诱惑与考验面前,他们树立自己的信念,面对重重压力,团结一致,消除隔阂,学会信任为救治患者而努力。
全剧透出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强大到足以撼动观众的心。
在看过这部日剧后,真正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也许不是剧中医生那高超的医术而是这个医疗团队的团结一致的精神,这支团队中有从各个科室抽调来的最优秀的执刀医,麻醉医,内科医以及工学士,护理人员等,大家在一起,各自负责自己分管的工作,就像一部机器的一个个零件,为了机器能够工作而转动。
在这样的团队里,人会有一种责任感,因为自己的队友都在努力,如果自己疏忽了,那将可能影响日剧与日本文化精神内涵的表达●闫彦●博士硕士论坛30——《经济师》2009年第9期整个团队的成功,别人的努力可能就白费了。
所以,为了其他的队友,每一位成员都在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从剧中每位医生坚毅的眼神可以看得出。
正是这种精神帮助他们战胜了医术也很高超的对手。
笔者猜想,作者想要表现的也是这种可贵的团队精神,它表达的内涵是即使在某领域很优秀的人,如果没有他人的及时有效的帮助也无法取得成功的含义。
这是日本文化中比较看重的一方面,人们对于自己的约束感比较强,有责任感,社会成员的素质也比较高。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这种精神是很难得的。
记得日本在早于中国很多年的时候就提倡并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及循环再生以保护生态环境,这说明日本早在那时就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这种危机感转化为他们进行环保研究的动力,由于国家资源的缺乏,日本人深知资源的宝贵性,日本社会中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普遍较强,大家都很自觉。
这也是团队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
谈到团队精神就不能不谈责任感,日剧中也有表现人物强烈的责任感的作品,比如在2007年日剧《工作狂》中女主人公松方弘子表现出的对于从事的杂志社编辑工作的尽职尽责,为了工作,她甚至失去了男友的爱情,但她依旧热爱着自己的事业。
虽然这部剧有些夸张,但却成功烘托出了人物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正是这种精神,使得日本这样一个地理环境,资源条件都不是很理想的国家能够高度发展,入列发达国家,能够在诸如电子业等世界尖端科技产业业绩不凡。
笔者认为这种对于团队精神的重视是日本的隐忍的处事态度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不强调某个人的成绩有多么的优秀,而要将团队中各个方面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这与欧美影视剧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那种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赞赏是不同的。
比如,前些年热映的美国电影《蜘蛛侠》《金刚》等,都是表达出一种对于英雄人物及英雄主义的向往和尊重,虽然电影是科幻的,但确实反映出了这些国家的人们心中的对于个人表现的看重。
但在日剧中,作品侧重的多是对于1+1>2的团队精神的赞扬,这是日本文化的特点之一。
此外,日剧中也表达了其他方面的一些人生道理。
在《料理新鲜人》中,表达了生活中没有一件事是可以不用心的,不努力就能轻松获得成功的观点,大到经营一家企业,小到烹饪料理。
不是用了心就一定能够成功,但如果不用心,就无缘成功。
笔者发现日剧中多从小处切入,与韩剧的琐碎不同,日剧虽也从诸如普通的工作,做饭,爱情,居家等的看似琐碎的场景切入,但能反映很多睿智的道理,多为对于现实以及人生的思考。
没有美国影视剧中那些宏大的场面以及激烈的交战,但表达的道理并不琐碎。
日剧主要以描写年轻人的生活及情感状况为主,笔者认为这对与他们同龄的中国年轻人来讲是有教育意义的,因为客观上讲,日本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比中国孩子强,在看到他们为了生存而努力打拼的场景后,中国的年轻人也许会进行一些有益思考。
(下转第34页)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韩两国贸易结构和竞争力以及国际市场地位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并带来诸如巨大的贸易逆差等不可回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