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精品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三节盖斯定律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三节盖斯定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013ac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e8.png)
1.3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一)——盖斯定律编制:王克【学法指导】祝你们成功!1.同学们,这一份导学案我们下周一上课时用,请同学们在下周日晚自习前完成预习。
2.结合预习自学案认真阅读教材P11-12页的相关内容,依据合作探究案积极独立探索本节知识的要点,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注,准备在课堂上小组合作、积极讨论、全力解决。
【学习目标】有的放矢、事半功倍!1.了解盖斯定律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通过生活中的举例说明加深对盖斯定律的认识,同时感受知识形象化的魅力。
3.明确盖斯定律的重要意义,培养科学素养。
【学习重点、难点】盖斯定律的含义及简单应用预习自学案【问题导学】用已知引出未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与∆H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若一个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加倍,则也加倍;若反应逆向进行,则∆H的改变,但不变。
【教材助读】认真阅读是你迈向成功的第一步!1、简要描述盖斯定律的内容。
2、请说出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何重要意义?【预习自测】检测一下你会发现自己很优秀!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H1 <0,则关于2H2O(l)=2H2(g)+O2(g)∆H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分子数B.该反应的∆H2应大于零C.该反应的∆H2 = - ∆H1D.该反应可表示36g液态水完全分解生成气态氢气和氧气的热效应2、反应物A变为生成物D,可以有两个途径:①由A直接变成D,反应热为∆H;②由A经过B变成C,再由C变成D,每步的反应热分别是∆H1 、∆H2 、∆H3 。
如下图所示:该由A直接变成D的反应热∆H = 。
合作探究案『探究点一』盖斯定律的含义依据自己的理解从生活中举例说明盖斯定律的含义(要求不要重复课本“登山”例子,相互之间尽量不要雷同),并详细指出在你的例子中始态、终态、反应热分别对应着什么?『探究点二』盖斯定律的应用以C(s) +1/2O2(g)= CO2 (g) 的反应热为例,指出获得该反应反应热的难点是什么?并设计出你获得该反应反应热的具体方案。
化学选修四第一章学案
![化学选修四第一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9d257f0b1c59eef8c7b4c8.png)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物质变化和能
量变化,能量守恒。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初步感知基础知,通过合作探究深化知识,通过巩固与检测完善知识体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协助精神。
初步建立微观宏观
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教学难点: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
知识回顾
1.任何的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随着变化(包括热能、电能、光能等),其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反应,反应。
2.物质的能量,键能
键能的定义
3.一、反应热与焓
1、反应热:
(1)定义: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时所的热量。
(2)焓与焓变:
焓(H):焓是与有关的物理量
焓变:焓变是指与的焓值差,在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等于焓变。
焓变的符号:,单位:
或。
2、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1)微观角度:对于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为:
△H= 的总键能—的总键能;
(2)宏观角度:△H= 的总能量—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表示
放热反应,△H为“”或△H 0;吸热反应,△H为“”或△H 0。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精品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39fbe7d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2.png)
课题: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授课班级课时 2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焓变,△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反应热焓变1、定义: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2、符号:△H3、单位:kJ/mol或kJmol-14、反应热表示方法:△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H为“一”或△H<0时为放热反应。
5、△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1) △H == 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2) △H == 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3) △H ==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二、热化学方程式(thermochemical equation)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例:H2(g)+I2(g) 2HI(g);△H=-14.9 kJ/mol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不同。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
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导学案
![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14a77aa8956bec0875e323.png)
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基本概念综述:坏消息是这部分内容,理论方面晦涩难懂,需要列位看官仔细体会;好消息是这部分的题在高考中往往以较为基础的形式出现,各位大可不必害怕;另一个坏消息是如果你不能正确理解下文中的基本概念,错误率会很高;另一个好消息是只要你紧随下文思路,理解还是比较容易的。
闲话少说,且看,下文,分,解…………【课标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
2.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燃烧热的简单计算。
4.初步了解新能源的开发。
【考点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理解1、从化学键角度理解化合物里的原子或离子之间通过________相结合。
化学反应可以理解为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化学键是原子间一种强烈的相互作用,被打断时,要从外界吸收能量。
相应的,新键形成时,要向外界放出能量。
若旧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大于新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显然该反应为_________若旧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小于新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则该反应为_________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包括多种形式,主要以______形式体现。
2、从能量守恒角度理解任何物质有含有一定的能量,若反应物的能量比生物的能量少,根据能量守恒,多的那部分能量只能从外界吸收,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为放热反应。
换句话说,对于一个吸热反应,反应物的能量加上从外界吸收的能量,应该等于生成物的能量,放热反应同理。
如:2H2+O2=2H2O(放出QkJ热量)2H2O=2H2+O2(吸收QkJ热量)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来看,2H2+O2–Q=2H2O2H2O+Q=2H2+O2整理后如下:2H2+O2=2H2O+Q2H2O=2H2+O2–Q【思考】在同温、同压下,比较下列反应放出热量Q1、Q2的大小①2H2(g)+O2(g)=2H2O(g)+Q12H2(g)+O2(g)=2H2O(l)+Q2②S(g)+O2(g)=SO2(g)+Q1S(s)+O2(g)=SO2(g)+Q2③C(s)+1/2O2(g)=CO(g)+Q1C(s)+O2(g)=CO2(g)+Q2④H2(g)+Cl2(g)=2HCl(g)+Q11/2H2(g)+1/2Cl2(g)=HCl(g)+Q23、常见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常见放热反应:①大多数化合反应常见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所有的燃烧反应②盐类的水解③酸碱中和反应③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④金属与酸反应4、吸热与加热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也不一定就是放热反应。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总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1f6ff26f1aff00bed51e33.png)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②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2.过程与方法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应热产生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教学重点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教学难点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教学用具:投影仪学习过程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思考(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1: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
能量的多少则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为基础。
那么化学反应中能量到底怎样变化2:反应热,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用学过的知识回答)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反应热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符号:ΔH ,单位:kJ/mol 或kJ•mol-1∆H为“-”为放热反应,∆H为“+”为吸热反应思考: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是降低?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规定放热反应的ΔH 为“-”,是站在谁的角度?体系还是环境?放热反应ΔH为“—”或ΔH〈 0吸热反应ΔH为“+”或ΔH 〉0∆H=E(生成物的总能量)- E(反应物的总能量)∆H=E(反应物的键能)- E(生成物的键能)3:练习1)1molC与1molH2O(g)反应失成lmol CO(g)和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kJ/mol。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96ebb00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4a.png)
[目标导航] 1.从能量守恒角度理解并把握盖斯定律,通过盖斯定律的运用,进一步理解反应热的概念。
2.能正确运用盖斯定律解决具体问题,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争辩中的重要作用。
3.学会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一、盖斯定律1.内容不论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填“相同”或“不同”)。
2.特点(1)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始态、终态有关,与途径无关。
(2)反应热总值肯定,如下图表示始态到终态的反应热。
则ΔH=ΔH1+ΔH2=ΔH3+ΔH4+ΔH5。
(3)能量守恒:能量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削减,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3.意义由于有些反应进行得很慢,有些反应不简洁直接发生,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这给测定反应热造成了困难。
此时假如应用盖斯定律,就可以间接地把它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
4.解题实例ΔH1=ΔH+ΔH2ΔH=ΔH1-ΔH2=-393.5 kJ·mol-1+283.0 kJ·mol-1=-110.5 kJ·mol-1。
(2)“方程式加合”法②变形为CO2(g)===CO(g)+12O2(g)ΔH=+283.0 kJ·mol-1和①相加得C(s)+O2(g)+CO2(g)===CO2(g)+CO(g)+12O2(g)ΔH=-110.5 kJ·mol-1即C(s)+12O2(g)===CO(g)ΔH=-110.5 kJ·mol-1。
二、反应热的计算1.主要依据热化学方程式、键能、盖斯定律及燃烧热等数据。
2.主要方法(1)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的确定值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依据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求反应热,如a A+b B===c C+d DΔHa b c d|ΔH|n(A) n(B) n(C) n(D) |Q|则n(A)a=n(B)b=n(C)c=n(D)d=|Q||ΔH|。
(2)依据盖斯定律:依据盖斯定律,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化学方程式包括其ΔH相加或相减,得到一个新的热化学方程式,同时反应热也作相应的转变。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精品讲学案(整理含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精品讲学案(整理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bee73a59eef8c75ebfb301.png)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精品讲学案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案例探究下图是一种“即热饭盒”的结构示意图,这种饭盒携带方便,可随吃随用,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常被用于野外郊游。
进餐时撤去底部的厚纸板,几分钟后,由于在铁粉的催化作用下,镁粉很容易跟水发生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放出大量的热,反应提供的热量使饭菜变热,人们就可以进食了。
即热饭盒的结构问题与讨论:1.为什么要加入铁粉?在该反应中铁粉的作用是什么?2.实际上,该过程构成了原电池,试分析该原电池的阴极、阳极,并写出各个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3.铁粉还可以用什么物质代替?试写出几种替代物质,并对该替代物质的性质做一总结。
实际上,医用即热式加热棒(用于打点滴时对药液的加热)的原理与该饭盒结构和原理相似。
一般由铁粉、碳粉和水构成,使用前隔绝空气。
若使用时,把外层塑料膜撕开即可,然后缠绕在吊瓶的输液管上,即可起到对药液加热的作用。
自学导引1.化学变化与能量(1)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还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形式表现出来。
当能量以热的形式表现时,我们把反应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2)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________和________的变化。
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二者密不可分,但以________为主。
能量的多少则以___________为基础。
答案:(1)热能电能光能放热反应吸热反应(2)物质能量发生变化的物质物质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2.反应热,焓变(1)________________,叫反应热,又称为________,符号用________表示,其单位常采用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化学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
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第一节
![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第一节](https://img.taocdn.com/s3/m/5391f7e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df.png)
kJ。因此ΔH与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有关,如果化学计量数加
倍,则ΔH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
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例如:已知H2(g)+
1 2
O2(g)
=H2O(l) ΔH=-285.8 kJ·mol-1,则2H2(g)+O2(g)=
2H2O(l) ΔH=-571.6 kJ·mol-1;H2O(l)=H2(g)+ ΔH=+285.8 kJ·mol-1。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1课时 焓变 反应热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 化 2.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重点)
1.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 应热产生的原因 2.从反应体系能量的升高与降低角度认识ΔH的“+”与 “-” 3.通过分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领悟化学反应中能量守 恒的思想
(4)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而不表示分子数或原子 数,因此可以为非整数。
(5)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热的数值可以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 倍数。
思考题2 为什么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明反应物和 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答案 反应热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即状态不同,产 生的热效应不同。
二、中和热及其测定 1.中和热 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这 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正负号 及单位
不要求注明 无
意义
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物质变化
必须在化学式后注明
必须注明
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 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三、中和热的测定与计算 1.中和热测定实验的注意事项 整个实验过程中应把好两关:①隔热关。如量热计保温 层内隔热填充材料要填满;盖板上的两孔只需要正好使温度 计和环形玻璃棒通过即可;倒入NaOH溶液要迅速,尽可能 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②准确关。如配制溶液的浓度 要准确;NaOH溶液要新制;量取溶液体积时读数要准确; 对温度计的读数要读到最高点。 2.中和热的计算 由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 NaOH 溶液进行实验,根据所测结果,计算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
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教学案
![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d251d9ce2f0066f53322d4.png)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和能量的变化知识回顾:1.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随有_ ,并可以、或等形式表现出来。
2.根据能量变化的不同,化学反应可分为和两种形式。
3.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物质和能量的变化,遵循和两条基本定律。
本节知识要点:一、焓变(△H)反应热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差值即焓变(△H)决定。
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用△H表示反应热放热反应,△H 0吸热反应,△H 0,焓变(△H)单位:KJ/mol二、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时应注意:1.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对于25℃、101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注明)。
(为什么?)2.所有反应物和产物都用括号注明它们在反应时的状态。
(为什么?)3.各物质前的系数指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H单位KJ/mol中每摩尔指的是每摩尔反应体系,非每摩尔某物质,其大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详见课本第四页资料卡片)5.对于可逆反应中的△H指的是正向完全进行时的焓变。
6.标明“﹢”,放热;“﹣”,放热。
三、中和热定义: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 (aq) == H2O(l) △H= -57.3KJ/mol 注意:①稀溶液②强酸、强碱③1mol H2O实验:中和热的测定见课本第4~5页思考:1.环形玻璃棒的作用2.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如果不是强酸和强碱,求的中和热数值?如果用的是浓溶液呢?练习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B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 .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 .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代表物质的量B .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ΔH 表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C .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ΔH 不同,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状态不同,ΔH 也不相同D .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3.已知:C(石墨)→C(金刚石) ΔH >0,则可以判断 ( )A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B .一样稳定C .石墨比金刚石稳定D .无法判断4.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 ④氯酸钾分解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 ( )A .②④B .①④C .②③D .①④⑤5.已知: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则2H 2O(l) =2H 2(g)+O 2(g) ;ΔH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ΔH 大于0B .ΔH= -571.6 KJ/molC .该反应可表示36g 液态水分解的热效应D .该反应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个数6.已知Zn (s )+ O 2(g )=== ZnO (s );ΔH=-350 kJ/mol ,则1 g Zn 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 ) A .5.4 kJ B .350 kJC .3.5 kJD .8.5 kJ 7. 1molC 与1molH 2O(g)反应失成lmol CO(g)和1mol H 2(g),需要吸收131.5kJ 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kJ/mol 。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套学案(2020年整理).pptx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套学案(2020年整理).pptx](https://img.taocdn.com/s3/m/867a7b1d71fe910ef12df8b7.png)
2. 拆开 1molH—H 键、1molN—H 键、1molN≡N 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 436kJ、391kJ、946kJ, 则 1molN2生成 NH3 的反应热为 ,1mol H2 生成 NH3 的反应热为 。 【课后反思】 1、查漏知识点: 2、主要错题: 作业:P6 页 1、2 题
3
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 2 课时)学案
一、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反应热的计算; 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酸、碱、盐的本质; 4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 二 、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
有效碰撞:能够导致化学键断裂,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 [思考] 为什么有些碰撞无效,而有些碰撞有效?
。
三、活化分子和活化能
【课后反思】 1、查漏知识点: 2、主要错题:
作业:P6 页 3、4 题
第一章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学案
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理解燃烧热的概念,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
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燃烧热的概念。 教学内容:
一、燃烧热
1、反应热的分类
根据反应的情况不同,反应热可分多种,例如 等,其中以跟燃料品质相关的
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
1. 了解焓变的含义
2. 理解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与键的断裂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重点: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
教学内容:
回顾: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⑴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物 质 发 生 化 学 反 应 时 常伴 有 。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_、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_、
, 在 一 般 化 学 反 应 里 , 常 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盖斯定律的内容,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学会有关反应热计算的方法技巧,进一步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一 盖斯定律1.在化学科学研究中,常常需要通过实验测定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但是某些反应的反应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直接测得,只能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地获得。
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这就是盖斯定律。
2.从能量守恒定律理解盖斯定律 从S →L ,ΔH 1<0,体系放出热量; 从L →S ,ΔH 2>0,体系吸收热量。
根据能量守恒,ΔH 1+ΔH 2=0。
3.根据以下两个反应:C(s)+O 2(g)===CO 2(g) ΔH 1=-393.5 kJ·mol -1 CO(g)+12O 2(g)===CO 2(g) ΔH 2=-283.0 kJ·mol -1根据盖斯定律,设计合理的途径,计算出C(s)+12O 2(g)===CO(g)的反应热ΔH 。
【试题参考答案】根据所给的两个方程式,反应C(s)+O 2(g)===CO 2(g)可设计为如下途径:ΔH 1=ΔH +ΔH 2 ΔH =ΔH 1-ΔH 2=-393.5 kJ·mol -1-(-283.0 kJ·mol -1) =-110.5 kJ·mol -1。
4.盖斯定律的应用除了“虚拟路径”法外,还有热化学方程式“加合”法,该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掌握。
试根据上题中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利用“加合”法求C(s)+12O 2(g)===CO(g)的ΔH 。
【试题参考答案】C(s)+O 2(g)===CO 2(g) ΔH 1=-393.5 kJ·mol -1CO 2(g)===CO(g)+12O 2(g) ΔH 2′=+283.0 kJ·mol -1上述两式相加得:C(s)+12O 2(g)===CO(g) ΔH =-110.5 kJ·mol -1。
归纳总结盖斯定律的应用方法 (1)“虚拟路径”法若反应物A 变为生成物D ,可以有两个途径 ①由A 直接变成D ,反应热为ΔH ;②由A 经过B 变成C ,再由C 变成D ,每步的反应热分别为ΔH 1、ΔH 2、ΔH 3。
如图所示:则有ΔH =ΔH 1+ΔH 2+ΔH 3。
(2)“加合”法运用所给热化学方程式通过加减乘除的方法得到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
先确定待求的反应方程式⇒找出待求方程式中各物质在已知方程式中的位置⇒ 根据待求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和位置对已知方程式进行处理,得到变形后的新方程式⇒将新得到的方程式进行加减(反应热也需要相应加减)⇒写出待求的热化学方程式 关键提醒 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的3个关键 (1)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加倍,ΔH 也相应加倍。
(2)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同种物质之间可加减,反应热也相应加减。
(3)将热化学方程式颠倒时,ΔH 的正负必须随之改变。
1.在25 ℃、101 kPa 时,已知: 2H 2O(g)===O 2(g)+2H 2(g) ΔH 1 Cl 2(g)+H 2(g)===2HCl(g) ΔH 22Cl 2(g)+2H 2O(g)===4HCl(g)+O 2(g) ΔH 3 则ΔH 3与ΔH 1和ΔH 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ΔH 3=ΔH 1+2ΔH 2 B.ΔH 3=ΔH 1+ΔH 2 C.ΔH 3=ΔH 1-2ΔH 2D.ΔH 3=ΔH 1-ΔH 2【试题参考答案】A【试题参考答案解析】第三个方程式可由第二个方程式乘以2与第一个方程式相加得到,由盖斯定律可知ΔH 3=ΔH 1+2ΔH 2。
2.已知P 4(白磷,s)+5O 2(g)===P 4O 10(s) ΔH 1=-2 983.2 kJ·mol -1① P(红磷,s)+54O 2(g)===14P 4O 10(s)ΔH 2=-738.5 kJ·mol -1②试用两种方法求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
【试题参考答案】(1)“虚拟路径”法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虚拟如下过程:根据盖斯定律ΔH =ΔH 1+(-ΔH 2)×4=-2 983.2 kJ·mol -1+738.5 kJ·mol -1×4=-29.2 kJ·mol -1 热化学方程式为P 4(白磷,s)===4P(红磷,s) ΔH =-29.2 kJ·mol -1 (2)“加合”法P 4(白磷,s)+5O 2(g)===P 4O 10(s) ΔH 1=-2 983.2 kJ·mol -1 P 4O 10(s)===5O 2(g)+4P(红磷,s) ΔH 2′=+2 954 kJ·mol -1 上述两式相加得:P 4(白磷)===4P(红磷,s) ΔH =-29.2 kJ·mol -1。
二 反应热的计算与比较1.已知:①Zn(s)+12O 2(g)===ZnO(s)ΔH =-348.3 kJ·mol -1 ②2Ag(s)+12O 2(g)===Ag 2O(s)ΔH =-31.0 kJ·mol -1则Zn(s)+Ag 2O(s)===ZnO(s)+2Ag(s)的ΔH 等于 。
【试题参考答案】-317.3 kJ·mol -1【试题参考答案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将方程式①-②得目标方程式,所以ΔH =-348.3 kJ·mol -1-(-31.0 kJ·mol -1)=-317.3 kJ·mol -1。
2.试比较下列三组ΔH 的大小(填“>”、“<”或“=”) (1)同一反应,生成物状态不同时 A(g)+B(g)===C(g) ΔH 1<0 A(g)+B(g)===C(l) ΔH 2<0 则ΔH 1 ΔH 2。
【试题参考答案】>【试题参考答案解析】因为C(g)===C(l) ΔH 3<0 则ΔH 3=ΔH 2-ΔH 1,ΔH 2<ΔH 1。
(2)同一反应,反应物状态不同时 S(g)+O 2(g)===SO 2(g) ΔH 1<0 S(s)+O 2(g)===SO 2(g) ΔH 2<0 则ΔH 1 ΔH 2。
【试题参考答案】<【试题参考答案解析】ΔH 2+ΔH 3=ΔH 1,则ΔH 3=ΔH 1-ΔH 2,又ΔH 3<0,所以ΔH 1<ΔH 2。
(3)两个有联系的不同反应相比 C(s)+O 2(g)===CO 2(g) ΔH 1<0 C(s)+12O 2(g)===CO(g) ΔH 2<0则ΔH 1 ΔH 2。
【试题参考答案】<【试题参考答案解析】根据常识可知CO(g)+12O 2(g)===CO 2(g) ΔH 3<0,又因为ΔH 2+ΔH 3=ΔH 1,所以ΔH 2>ΔH 1。
归纳总结1.有关反应热计算的依据 (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2)根据盖斯定律计算根据盖斯定律,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化学方程式包括其ΔH 相加或相减,得到一个新的热化学方程式。
(3)根据物质燃烧放热数值(或燃烧热)计算可燃物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其燃烧热。
(4)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计算。
ΔH=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
2.利用状态,迅速比较反应热的大小若反应为放热反应(1)当反应物状态相同,生成物状态不同时,生成固体放热最多,生成气体放热最少。
(2)当反应物状态不同,生成物状态相同时,固体反应放热最少,气体反应放热最多。
(3)在比较反应热(ΔH)的大小时,应带符号比较。
对于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ΔH反而越小。
3.在相同条件下,下列两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分别用ΔH1和ΔH2表示:2H2(g)+O2(g)===2H2O(g)ΔH12H2(g)+O2(g)===2H2O(l)ΔH2则()A.ΔH2>ΔH1B.ΔH1>ΔH2C.ΔH1=ΔH2D.无法确定【试题参考答案】B【试题参考答案解析】气态水液化时释放能量,放热越多,ΔH越小。
4.已知葡萄糖(C6H12O6)的燃烧热是2 804 kJ·mol-1,当它氧化生成1 g水时放出的热量是()A.26.0 kJB.51.9 kJC.155.8 kJD.467.3 kJ【试题参考答案】A【试题参考答案解析】1 mol C6H12O6完全燃烧生成H2O为6 mol(即6×18 g)时放出热量2 804kJ,所以当C6H12O6氧化生成1 g 水时放出的热量为2 804 kJ6×18 g≈26.0 kJ。
1.下列关于盖斯定律描述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不仅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也与反应的途径有关B.盖斯定律遵守能量守恒定律C.利用盖斯定律可间接计算通过实验难测定的反应的反应热D.利用盖斯定律可以计算有副反应发生的反应的反应热【试题参考答案】A2.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6C(s)+5H2(g)+3N2(g)+9O2(g)===2C3H5(ONO2)3(l)ΔH12H2(g)+O2(g)===2H2O(g)ΔH2C(s)+O2(g)===CO2(g)ΔH3则反应4C3H5(ONO2)3(l)===12CO2(g)+10H2O(g)+O2(g)+6N2(g)的ΔH为()A.12ΔH3+5ΔH2-2ΔH1B.2ΔH1-5ΔH2-12ΔH3C.12ΔH3-5ΔH2-2ΔH1D.ΔH1-5ΔH2-12ΔH3【试题参考答案】A【试题参考答案解析】将题干中反应依次编号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由③×12+②×5-①×2得目标方程式,故ΔH=12ΔH3+5ΔH2-2ΔH1。
3.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2KNO3(s)+3C(s)===K2S(s)+N2(g)+3CO2(g)ΔH=x kJ·mol-1已知:碳的燃烧热ΔH1=a kJ·mol-1S(s)+2K(s)===K2S(s)ΔH2=b kJ·mol-12K(s)+N2(g)+3O2(g)===2KNO3(s)ΔH3=c kJ·mol-1则x为()A.3a+b-cB.c+3a-bC.a+b-cD.c+a-b【试题参考答案】A【试题参考答案解析】已知碳的燃烧热为ΔH1=a kJ·mol-1,则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O 2(g)===CO 2(g) ΔH 1=a kJ·mol -1①又S(s)+2K(s)===K 2S(s) ΔH 2=b kJ·mol -1② 2K(s)+N 2(g)+3O 2(g)===2KNO 3(s) ΔH 3=c kJ·mol -1③根据盖斯定律3×①+②-③得S(s)+2KNO 3(s)+3C(s)===K 2S(s)+N 2(g)+3CO 2(g) ΔH =3ΔH 1+ΔH 2-ΔH 3=x ,即 x =3ΔH 1+ΔH 2-ΔH 3=(3a +b -c ) kJ·mol -1,A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