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教育现状,教师教育]教师教育类专业公共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教育类专业公共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高等院校应该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学府。教师教育类专业尤其如此。除了增强学生的基础师资和业务水平,还应该通过艺术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开展促进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养成,塑造其完美的品格和高尚的心灵。本文针对部分高校公共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课程管理、师资、评价系统、硬件设施等方面试着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高校;全面素质发展;困境措施

根据《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相关规定,公共艺术教育应该形成制度化的体系全面贯彻于高等教学的实施中。因为社会的发展趋势必要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能力。因为内容丰富,包含了美术、音乐、书法、戏剧等多种门类,艺术教育作为一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途径,在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性方面有着其他课程没有的优势。然而当前我国大多数地方关于这门课程教育的实施现状还不尽如人意,普遍存在着意识片面、人才缺乏、经验不足、投入过少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公共教育教化熏陶价值的发挥,阻碍了高校师范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一、公共艺术教育的特点和在教师教育专业学习中的具体作用

公共艺术教育,最初发轫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一批优秀学者提倡的美育理念。随着近代高校的完善,它也在实践中得到裂变和发展。在基础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逐步走向正规化和制度化。国家也发布了规范化的条例和指导方案,有效推进课程的开展。到目前为止,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包括影视、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和艺术内容。教授的方式分为理论知识的讲解传授和思维的训练。一方面,艺术课程的设置不光紧跟时代革新的步伐,为社会建设输送高端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它也是与其他课程相互贯通联系的,能帮助学生启发锻炼学习其他课程的思维,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积累和扩充,还有应用技能的锻炼和增强。除这些以外,它还能为学生提供紧张的专业知识学习之余的放松和休闲,帮助学生释放能量和缓解压力与疲劳。总之,它既能提供人们以观赏和放松的娱乐性,也能让人们在不断地学习欣赏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我国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公共艺术教育所面临的困境现状

(一)艺术课程的门类设置不合理,种类少

首先是对应的课程教材种类选择上不够完善,这就直接导致了学校里可以开设的选修课程门类比较单薄。面对纷繁复杂的书目,他们无从下手进行选择,不知道哪些才是适合教育类学生进行补充学习的范本。有些高校选用的教材比较随意,没有与教师选择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安排相匹配,与当地学生的接受习惯相符合;而且根据统一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师范类高校普遍开设的课程是出于被动地接受教育部门的规定。并且开设的课程除了音乐、美术等传统艺术门类以及由它们衍生出来的相关门类,其他的主要只有舞蹈、影视鉴赏评析这些了,形体,戏曲,围棋几乎为零。原本艺术的种类应该是包罗万象,但实际的开课并没有经过系统的思考,加之学校还刻意压缩了艺术课程的比例和上课时间,如通常一周只安排两节选修课,都安排在晚上。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种类缺乏并且出现课程之间的重复和雷同现象。

(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普遍不高

我国大部分地方的学生在推行已久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进入高校学习之前,除了个别艺术生以外,大部分的学生所接触的课程基本是文化课程为主,虽然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过其他的课程科目,但基本上被忽略或者直接被当做“副科”看待,没有投以重视或关注,自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功底和兴趣的储备。这就导致学生进入大学后依然是“厚此薄彼”的接受观念,要么纯粹为了混齐学分,要么就是为了应付老师课堂布置的类似于“小论文”一样的任务,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或者直接干脆做其他的事情,而对于课堂提出的动手类的实践就更不能保质保量的去完成了。此外,大学生思想活跃主见性强,对评论鉴赏类的课程普遍感兴趣,但是对理论性强的内容和部分就显得参与热情低多了。这也造成大学里的公共艺术教育的施行举步维艰。

(三)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不够创新先进

教师作为课堂的实行者和课程的组织者,理应在艺术学习和应用方面给学生树立积极的形象。帮助学生树立广记博闻的意识,并且让学生能够在艺术的道路上学有所长,学有所获。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第一,部分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也会受轻艺重文的影响,教学研究投入不够,由于都有过应试教育的体验和经历,所以视野和认知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艺术教育的教学创新上固步自封,没有出色的专著文章来丰富研究理论;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要么,采取一味的理论满堂灌的形式,或者教师直接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音乐和图片,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要么就是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身能力的发展需要来设计课程,导致教学没有针对性,让学生对艺术的接受找不到重点和关键。另外还有一种比较严重的现象就是随着高校艺术课程种类的增加,部分地区的师资力量还没有跟上发展的脚步,便引进了大量兼职的教师进行搭车式的带课教学,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分散,这些教师的专业性大打折扣。

(四)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价系统不完善,没有激励效益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我们知道,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息息相关的,一个健全的评价体系在教学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鼓舞学生学习的热情,明白课程的分量,由此妥善安排自己学习的重点,将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在我国重技能重就业的背景影响下,高校里就算引进了课程和人才,也不关心学生在公共艺术课上收获的多与少。一般只是交代几篇观后感或赏析写作就结束了一学期的课程学习,并用这个没有实质意义和创新性的“考察”作为期末评分的标准。没有特色,千篇一律的评价机制既不能很好鼓起学生学习的动力,长此以往又制约了高校的艺术教育有序的发展。

(五)艺术教育实践场地建设少,场地设备不能满足需求

大学里的艺术教育类课程与文化课程最大的区别就是动手实践性强。不管是鉴赏分析也好,还是技能的训练和培训也好,都需要学校配备充足多样的设备和场地,才能让学生在艺术的海洋中尽情遨游,舒展自己的才华。然而通过采访可以知道,有些学校尽管有专门的画室、美术学院、音乐演奏厅、琴房等,但是大部分时间是为相关专业的艺术生提供的,真正能为教师教育类的学生提供的服务场所少之又少。并且平时的教学课堂多媒体设备远远不足,还有配套的乐器、画具等都相当匮乏,也没法有效开展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