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
2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
2.以德为先:
孔子:“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 《贞观政要·君道》:“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未 有身正而影曲,上理而下乱。” 康熙的用人标准:“才德兼优为佳”“国家用人, 当以德气为本,才艺为末”“论才以德为本,故德胜才 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康熙训诉群臣)
胡林翼“中庸”成就千秋功业
清朝末年,胡林翼出任湖北巡抚,主要任务是剿灭太平天 国运动,但不巧的是他遇到的项头上司湖广总督却是满洲权 贵官文,当时人们对官文的评价是“为官昏庸”,不善政事, 其特点是三大“小妾大、门丁大、庖丁大”。这样的“纨 绔子弟”如何不成为自己“建功立业”的绊脚石呢? 胡林翼的办法是:让母亲收官文之妾为义女,又处处让利 给官文等妥协之举。史书记载:“林翼威望日起,官文自知 不及,思假以为重,林翼益推诚相结纳,于是吏治、财政、军 事悉听林翼主持,官文画诺而已。不数年,足食足兵,东南大 局,隐然以湖北为之枢。”曾国藩说:“林翼坚持之力,调和 诸将之功,综核之才,皆臣所不逮,而尤服其进德之猛。” 胡林翼就是通过协调,与官文一起为平定太平天国做出 了贡献,也成就了自己“中兴名臣”的美名;同时,也成就了 官文的业绩,平定太平天国褒奖时,官文列名疏首。
1.目标管理:
“没有远虑,必有近忧”。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 谋一域。远谋方有深韬略。” 墨子:志大才能功大。
2.人力管理:
曹操:“盖有非常之功,必得非常之人。”
①人员甄别:
诸葛亮在《知人》一文中提 出了七项识人法则:即
“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管理学的发展及流派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重点: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 内容。
教学要求: 1、知道古典管理理论及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
要内容。 2、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论点,了解企业战
略、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知识管理、学习性 组织的主要内涵,了解中国现代的管理思想。 3、理解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则:目标,相符,职责,等级系列,控制幅度,专业化,协调,明 确性。 主要思想和贡献是把古典管理理论归结为一体,从总体上展现了古典 管理理论的全貌。 2.古里克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主要思想和贡献是:把法约尔的职能进行了扩展,提出POSTCORD的 管理七职能论。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人事staffing,指 挥directing,协调co-ordination,报告reporting,预算budgeting; 与厄威克合著了《科学管理论文集》(又称《经济管理科学论文集》) 提出管理七职能论:部门划分理论(正式组织的机构设计和如何提 高组织效率)
2
企业战略 企业文化 学习型组织 企业再造
第一节管理理论的萌芽
一、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1)顺道。 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客观范畴的指客观经济规律。 (2)重人。 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3)人和。 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4)守信。 治国、办企业都要守信。 (5)对策。 “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6)法治。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人员任用
“不縻不疑”、“能与任宜”、“材与政合”、 “用长避短”
人员激励
榜样激励、关怀激励、赏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孟母三迁
时间管理
信息管理
第三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内容与体系
LOGO
目标管理的心理思想
“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
不足谋一域。远谋方有深韬略。”
《孙子兵法》“五事”和“七计”
“志”即目标。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LOGO
人力管理的心理思想 人员甄选
“八观”、“六验”、“五视”
完善阶段
唐宋鼎盛时期
衰落阶段
元明清整体衰退
王夫之、四大名著
第二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主要特征
LOGO
以人为本
得气说
智慧说
道德说
以德为先
第二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主要特征
LOGO
中庸之道
凡是适度
统一把握好矛盾双方
掌握灵活多变的原则 保持矛盾双方的协调
无为而治 以和为贵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LOGO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滥觞阶段
《尚书》《周易》《诗经》 “九德”
LOGO
形成阶段
“百家争鸣” 儒家、法家、道家、兵家、墨家等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孙子等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LOGO
过渡阶段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一、滥觞阶段
这个阶段大体相当于东周以前的夏、商、西 周三代。在《尚书》、《周易》、《诗经》等古 老经书中,包含着中国有文字记载史以来流传于 初期阶级社会中的许多基本管理理念和原则,其 中不少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尚书》:国家管理要重德慎刑、领导品 质要符合“九德”要求、领导者要“敬用五事” 。
(一)人员甄选的心理思想
人员甄选在中国古代称为“知人”。知人是用人的基 础。只有知人善任,才能人尽其才,使国家各方面的事业 兴旺发达。
古代学者不仅认识到知人的必要性,也了解知人的困 难。
关于知人的方法,中国古代也有比较系统的论述。
(二)人员任用的心理思想
人员甄选是人力管理的基础,人员作用则是人力 管理的关键。如果任用不当,不仅达不到知人的目的, 也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人本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人道 ”代替“天道”,相信人的智慧和力量,重视人的地位和价 值,考虑人际和谐,善于运用人的智慧和计谋等,对现代管 理产生巨大影响。
二、以德为先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德为先 .提倡贤人政治,崇沿以德修身、以德化人、以德治国,强 调管理者的道德素质,这是以儒家为代表的古代管理心理 的共同待征。
三、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堪称是中华管理智慧中的精粹。很多杰出的 华人企业家成功的奥秘就来自于他们在管理中奉行的中庸之 道。 中庸之道于管理中的运用大致包括了以下几方面观念:
(一)凡事要适度 (二)统一把握好矛盾的双方 (三)掌握灵活多变的原则 (四)保持矛盾双方的协调:和而不同
折中求稳,稳中求进、
第二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对于东方管理和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国内学者已有 许多比较深入的研究,如苏东水教授将东方管理概括为“以 人为本”,“以德为先”和“人为为人”。我们这里从管理 心理的角度概括中国管理心理的以下五个特征: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从产生的背景上看具有二重性首先,从中华民族生存的地理环境上来看。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气候温暖湿润、江河纵横勾联、土地广袤富饶的自然环境下生存繁衍、从事单一的种植型农业生产活动。
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适宜的气候条件、长江黄河淮河等充足的灌溉水源、辽阔疆域上肥沃的江河冲积平原,都非常有利于人们的农耕生产。
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中国古代的先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久以来就过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生活,习惯于乐天知命,安分守己,崇尚和谐、安稳、平和、缓慢的生活方式,生活中喜好中庸之道,提倡“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风度,人格上讲究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具有盲目的从众心理和特别容易融入群体之中的特点。
这种小农经济的长期影响,具体到管理思想方面,就形成了中国古代管理上群体的小富即满、小成即安的小农意识,固守封闭不思冒险、甘于守成乏于开拓,易于满足鲜有进取,就是这种思想的鲜明写照。
其次,从宗法制度的角度分析。
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强悍的宗族凝聚力量和“家长制”式的集权专制,将社会全体成员通过共同的风俗习惯、心理状态、行为规范牢牢地联系在一起,导致了中国管理思想上重“人治”轻“法制”、重裙带关系轻法律约束的传统形成,整个社会就如同一张巨大的关系网,将每一个社会成员都纳入其中,成为其中的某一节、某一环,谁也挣脱不开,逃脱不了,由于宗法制度的影响,使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既带有鲜明的专制性、等级性,同时又具有牢不可破的血缘亲情和心理上的融合凝聚能力。
第三是儒家和道家文化的影响。
儒家和道家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传统文化,因而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影响也最深远、最持久、最具有决定意义。
儒家和道家作为两种具有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心理模式的思想体系,在整个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融合演进中,互相刺激、互相影响、互相吸收,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同时也衍生了两种不同的管理思想。
管理学基础(第二章)
2、改革开放后的探索与创新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集权与分权结合、经济与 社会并重的管理思想 ① 工作重点:阶级斗争为纲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 管理方面:政治性 经济性 经济与社会并重性; ③ 经济方面: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④ 管理方式:集权型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 (2)企业管理改革与理论创新 大量引进西方管理思想 + 结合我国国情 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理论。
第二章 管理思想
古典理论 近代管理理论 管 理 现代管理理论 人际关系论 梅奥与霍桑试验 分散化与集中化 系统、权变理论 管理理论新发展 当代管理思想 文化结构与功能 学习型组织理论 改革后的管理 泰罗与法约尔
思
想
中国管理思想
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建设
建设的要求阶段与方法
第一节 近代管理理论
一、近代管理理论概述 1、经验管理理论 在古典管理理论出现之前,管理者完全凭自己的经验进行管 理,没有管理规范与系统制度,这种管理被称为经验管理或传 统管理。 2、管理理论萌芽的出现(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 (1)亚当· 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和经济人观点 ① 劳动分工在管理上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三个好处: a、分工可以使劳动者技术、熟练程度很快提高; b、分工可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种作业,可以减少从一项 工种转到另一项工种所失去的时间; c、分工使劳动简化,使工具专门化,从而有利于创造新工 具和改进设备。 ② “经济人”观点:经济现象是具有利己主义的人们的活动 所产生的。如果能够刺激他们的利己心,使之有利于他人,要 达到目的就容易多了。
5、古典管理理论的缺点: (1)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研究没有深入进行, 对人性的探索仅仅停留在“经济人”的范畴之 内。在古典管理理论中没有把人作为管理的中 心; (2)古典管理理论仅仅把管理的对象看作是一 个客观存在,这个客观存在没有一定的抽象性, 就事论事,尽管也对这种客观存在进行了一些 概括,并提出了一些规律和原则,但没有把管 理上升到系统来认识; (3)古典管理理论的着重点是放在企业内部, 而不是企业发展环境考虑得非常少。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道家的“无为而治”,偏重于管理的规律、艺术;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讲究法、术、势相结合;
兵家的知己知彼、全胜而非战、处罚分明等;
墨家主张国富民治,在人际上提倡兼相爱、交互利。
三、过渡阶段
这个阶段大体上从汉魏至唐朝前这段时间,是古代管 理心理思想的过渡阶段,历史在这段时期经历了“分久必 合,合久必分”的民族大动荡和大变迁,同时,封建社会 也得到了大发展。汉魏时期为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到 来作好了准备。人力管理思想逐步精致化。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顺应自然,顺势而为,迎合人心,抓大放小,开明自 由,最优管理
五、以和为贵
以和为贵,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儒家,还是兵家、法家等 ,都主张追求管理中的“和”。这种“和”既是“和谐” 、“协调”的意思,也有“合作”的含义,因而它实际是 中国“和合文化”的精髓。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儒家:认为德的主要内容:仁、义、礼、智、信,考 察德的指标有十一项:强志、重信、轻财、守道、明察、 诚实、自省、实干、谦虚、睿智、无私,实现方法: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认为:“正者正也”;
康熙:“国家用人,当以德器为本,才艺为末”、“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礼记.乐记》:德,人之本,政之根,国之基 。
中
国
古
代
管
管
理
理
心
心 理
理 学
思
想
的
第
历
二
史
章
发
展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第 第二二节节 中 中国 国古 古代代管管理理心心理理思思想想的的主主要要特特征征 第三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管理心理学》电子教案(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心理学系《管理心理学》(电子教案)主讲:第一部分《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心理学、教育学专业)一、课程目标课程性质《管理心理学》课程,是心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教育学专业学生指定选修的一门专业方向课,是普通心理学等心理学基本原理在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理论性、边缘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学科。
本课程既有系统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运用管理心理学理论,分析管理实践中的各种具体问题。
由于管理心理学理论在管理实践中具有强烈的理论指导作用和实际应用价值,因此,《管理心理学》课程成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成为心理学专业、教育学专业课程改革的支撑点之一。
《管理心理学》课程是一门应用心理学学科,在内容上与管理学、管理学原理、学校管理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有关联,与当前组织管理实践、及学校教育管理改革实践紧密联系。
所以,学习本课程,必须要先学习《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一些基础知识,同时,学习者要关注组织管理教育改革尤其是学校组织改革的发展新动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程内容,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以“课堂系统讲授”为主、辅之于“案例分析”讨论和“理论问题讨论”。
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正确识记和了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理解和掌握管理心理学思想发展简史,掌握和应用管理心理学的人性基础理论;识记和了解个体感知的差异、个体心理的差异,理解和掌握个体价值观、个体态度等个体心理行为与管理的关系;正确识记激励的涵义,了解并掌握西方主要的激励理论以及我国关于激励问题的主要理论和实践;识记团体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团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团体人际沟通、人际冲突、交往与管理间的关系;识记领导和领导者、管理和管理者的概念,理解并掌握领导心理行为与管理效能之间的关系,理解并掌握西方有关领导有效性理论的不同观点;识记组织的概念,理解并掌握组织的主要模型、组织变革与发展的主要观点。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很难找到这样能干的工人,他不用 花很多时间去琢磨他能够以多慢的速度工作,
同时使老板相信他干得不错.” ——弗里德克·W ·泰罗
19
➢主要著作 4个:《计件工资制》(1895年)、《车间管理》 (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在美国国会上 的证词》(1912年)。其中,《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是其 代表作,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石。
⑧节俭:勤俭治国、勤俭持家。 ⑨法治:包括:明法:将发条公布于众
一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2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亚当·斯密,英国经济学家、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系统论述的学者。在 1776年发表《国富论》,奠定了“自由经济之祖”的地位
亚当·斯密在劳动分工方面的主要内容有: ➢ 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 ➢ 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 间 ➢ 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 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
⑥求实:包括:量力:量力而行,即:不强求+充分发挥 时空:办事时注意时机和地点等客观条件
⑦对策:在治军、治国、治生等一切竞争和对抗活动中, 都必须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 其中:研究对策有两个要点: 一是预测:有备无患 二是运筹:战国时期,田忌和齐王赛马; 宋朝丁谓修复焚毁的皇宫: 取土、运料、处理垃圾。
➢通过4个试验总结出了科学管理思想。这4个试验是:工 时研究试验、搬运生铁块试验、铁锹试验和金属切削试 验。
理论的内容:
1.科学制定工作定额。泰罗提出要用科学的观测分析方法对 工人的劳动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归纳出标准的操作 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工人的“合理日工作量”。 (搬运生铁块试验)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思维导图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中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发展道家顺道无为辨道准确认识客观规律顺道根据客观规律组织和管理儒家重人求和兵家预谋慎战、分权而治法家依法治理明法公开性一法统一性、公平性常法相对稳定性西方传统早期管理思想亚当斯密《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自由经济之祖经济人假设劳动分工观点劳动价值理论马萨诸塞车祸事件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管理开始成为一种职业欧文人事管理之父、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人是环境的产物巴贝奇计算机之父劳动分工能够带来减少工资支出的好处对工厂制度早期管理问题的思考虽然是零散的,但正是这些思考的积累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科学管理之父、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核心问题是雇主与工人之间进行一场心理革命观点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标准化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进行例外管理为后来的分权化管理和事业部制准备了理论依据评价泰勒以自己的管理实践冲破了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将管理职能从企业生产职能中独立出来,促进了人们对管理实践的思考泰勒制在现场生产组织的推广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生产效果提高了2~3倍不足局限于低层次——车间不重视人群、社会因素视人为“机械人”“经济人”泰勒的追随者吉尔布雷斯夫妇弗兰克动作研究之父莉莲管理第一夫人甘特甘特图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计件奖励工资制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般管理之父;管理过程理论之父;经营管理理论之父;管理职能之父六项职能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只是经营的一部分,除了管理外,经营活动还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以及会计等一系列职能。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
一、以人为本——管理活动的出发点
•乾卦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 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 故易六画而成卦。 ——《说卦传 》
1、人的生命和智慧的优先性 孟子:仁义礼智——四种善端 荀子:“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 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 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
《尚书· 洪范》九畴:“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 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 用皇极,次六曰义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 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 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 容貌要恭敬,言论要正当,观察要明白,听闻要 广远,思考要通达。 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三、过渡阶段(鼎盛时期)——汉唐时期 魏征《谏唐太宗十思疏》 : 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 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 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 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 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四、完善阶段——宋 理学的开创,儒学的发展 双重人性论:天命之性,气质之性 后世的批评: 无事袖手谈心性,临难一死报君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五、衰落阶段——宋元明清 思想火花:清初 特征:回归孔孟
六、振兴阶段——
第二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特 征
一、以人为本 二、以德为先 三、以义为重(补) 四、以和为贵 五、以中为用 六、无为而治
孟尝君忙问“买义”是什么意思。冯谖说:“您 以薛为封邑,却对那里的百姓像商人一样盘剥 刻薄,我假传您的命令,免除了他们所有的欠 债,并把债券也都烧了。”孟尝君听罢心里很 不高兴,只得悻悻地说“算了吧!‖ 一年后,孟尝君由于失宠被新即位的齐王赶出国 都,只好回到薛邑。往日的门客都各自逃散了, 只有冯谖还跟着他。当车子距薛邑还有上百里 远时,薛邑百姓便已扶老携幼,夹道相迎。孟 尝君好生感慨,回头对冯谖说:“先生您为我 所买的‘义’,今天终于看见了!‖
管理学基础第二章 管理理论
抛砖引玉:早期管理理论的形成
“领导”具有两种词性含义,一种是名词属性的“领导”,即“领导者”的简称; 二是动词属性的“领导”,即“领导行为”的简称,指“领导者”从事的活动。关于领 我国北宋真宗年间,一个叫丁渭的大臣提出了“一举三得”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在公元 导,管理学家和组织行为学学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做过不同的表述。 11世纪的管理实践活动。当时皇城失火,宏伟的昭君宫被烧毁。真宗命令丁渭用 25年的时间修 (1)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或叫做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或过程,从而可使人们 复它。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不仅要设计施工,还要清理废墟、挖土、烧砖、运输材料。丁渭 心甘情愿地为实现群体或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提出,首先在皇宫前挖沟,然后利用挖沟取出的土烧砖,再把水引入沟中,用水路将材料运到 ---哈罗德.孔茨等著:《管理学》 宫前,最后利用废土填入沟中。这样一下子解决了就地取土、顺利运输、清理废墟三个问题。
首先,科学管理最明显的局限性是认为工人是“经济人”。泰勒认为,工人之所以工作, 是因为工人只追求物质利益,没有金钱和物质的诱惑,人们是不会好好工作的,大部分 人是懒惰、无知、没有责任心。因此对工人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就是制定严格的规章制 度,将工人管起来。 其次,其局限性还表现在只重视物质技术因素,忽视人及社会因素。泰勒反对工人集体 工作,理由是“工人在班组里工作时,他的工作效率要比工人作为个人干活时的效率 低”。他将工人看成是机器的附属品,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具。因此,在生产过程中 他强调严格的服从,他没有看到工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心理社会因素在生产中的作用。 “精神革命”的提出也是强调工人的服从,服从生产效率,服从雇主,做“一流工人” 或“头等工人”
---孙彤主编:《组织行为学教程》
【知识研修】
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
第二章:中西方传统管理思想2016
亚当· 斯密
亚当· 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他的代表 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也称《国富 论》)于1776年出版,该书问世标志着资本主义的 商品经济理论体系的构筑完成。 对管理理论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是他的分工理论和 “经济人”观点。他认为劳动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 率的因素之一,并通过实例充分论证了劳动分工的 优越性。另外,他认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追求的是 个人利益,社会利益是由于个人利益之间的相互牵 制而产生的。 亚当· 斯密的分工理论和“经济人”观点后来成 了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依据之一
3. 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又称数理学派,其代表人物为美国的伯法(E. S. Buffa)等人。
采用定量技术(主要是运筹学)改进决策制定
• 统计的运用 • 最优化模型 • 管理行为的计算机模拟
线性规划 - 改进资源的分配决策 关键路线进度分析 - 使作业计划更有效
管理科学学派有如下特点: (1) 力求减少决策的个人艺术成分,重视定量分析在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依靠 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 (2) 各种可行的方案均是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例如成本、总收入和投资 利润率等。 (3) 组织、决策的人均是理性人,即不仅有明确的目标,还用理性的方法追求最 优的目标实现过程。 (4) 广泛地使用计算机。
二、效率管理理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 阶段。 当时一个突出矛盾就是管理落后于技术,致使许 多生产潜力得不到充分地发挥。 在这一时期,短缺经济现象依然显著,管理环绕 如何提高生产率。
1、“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
弗雷德里克· 温斯洛· 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出生于美国费城一个富 有的律师家庭,中学毕业后考上哈佛大学法 律系,但不幸因眼疾而被迫辍学。1875年, 他进入一家小机械厂当徒工,1878年转入费 城米德瓦尔钢铁厂(Midvale Steel Works) 当机械工人,他在该厂一直干到1897年,在 此期间,由于工作努力,表现突出,很快先 后被提升为车间管理员、小组长、工长、技 师、制图主任和总工程师,并在业余学习的 基础上获得了机械工程学士学位。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老子(道家)
孔子(儒家)
孙子(兵家)
韩非子(法家)
墨子(墨家) 释迦摩尼(释家、佛家)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 顺道无为思想 ➢ 重人求和思想 ➢ 预谋慎战思想 ➢ 依法治理思想
1.顺道无为思想
➢ 辨道顺道,才能“无为而治”—— • “辨道顺道”,是指在认知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 被称为“经营管理之父” • 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25)
• (二)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 1.确定了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核心地位。
法约尔认为,任何企业都存在着六种基本活动:
①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加工等活动,
②商务活动——指购买、销售、交换等活动,
③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和运用,
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人员的报
酬、集权与分权、等级与“跳板”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
•
第三阶段为现代管理思想和理论(管理理论
的丛林)。这一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
世纪80年代,管理思想百家争鸣,出现了众多的
管理思想和管理学派,每一学派都有自己的代表 人物。(主要有11个管理理论流派)
•
第四阶段为当代管理理论。
•
一般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后
§2—1古代与早期管理思想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 设备。
(二)西方工厂制度早期的管理思想
➢
查尔斯·巴贝奇:英国数学家,代表作《论机器与
制造业的经济学》
•
劳动分工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带来减
少工资支出的好处。
•
提出了专业分工、工具使用、时间研究、批量生产
主管护师护理管理学第二章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主管护师护理管理学第⼆章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护理管理学——第⼆章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第⼀节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及西⽅管理理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1.社会管理思想——《论语》、《管⼦》中的“君⼦不器”儒家思想中的“君君、⾂⾂、⽗⽗、⼦⼦”“其⾝不正,不令⽽⾏;其⾝不正,虽令不⾏”2.系统管理思想——万⾥长城、都江堰⽔利枢纽⼯程3.战略管理思想——中外“兵学圣典”孙武的《孙⼦兵法》4.⽤⼈思想——“知⼈善任”、“⽔能载⾈,亦能覆⾈”⼆、西⽅管理理论及其应⽤古典管理学阶段(19世纪末~1930年)⾏为科学阶段(1940~1960年)科学管理阶段(1960年以后)(⼀)古典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科学管理之⽗——⾸次提出了科学管理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2)基本出发点——提⾼劳动⽣产效率主要内容:①使⼯作⽅法、劳动⼯具、⼯作环境标准化②确定合理的⼯作量③挑选和培训⼯⼈,使其掌握标准⼯作⽅法④实⾏差别⼯资制⑤实⾏职能⼯长制2.管理过程理论法约尔——“管理过程之⽗”——组织管理进⾏了系统的、独创的研究1925年——《⼯业管理与⼀般管理》管理活动包含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3.⾏政组织理论(1)概述:韦伯(Max Weber,1864~1920)着重于组织理论的研究,提出了“理想的⾏政组织体系”理论。
(2)主要内容:韦伯认为理想的⾏政体系具有以下特点:①明确的组织分⼯;②⾃上⽽下的等级体系;③合理地任⽤⼈员;④建⽴职业的管理⼈员制度;⑤建⽴严格的、不受各种因素影响的规则和纪律;⑥建⽴理性的⾏动准则。
(⼆)⾏为科学管理理论1.⼈际关系学说梅奥(1880~1949)“霍桑实验”——决定⼯作效率最重要的是⼈际关系和安全感1933年——《⼯业⽂明中的⼈的问题》—⼈际关系学说⼈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①⼈是“社会⼈”,不仅仅是“经济⼈”,其⼯作态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②劳动效率主要取决于职⼯的积极性,取决于⼈际关系③职⼯中的⾮正式⼩群体更能影响职⼯的情绪,甚⾄左右职⼯的⾏为④科学的领导者应善于和职⼯沟通与倾听2.⼈性理论美国的麦格雷⼽(1906-1964)——X理论与Y理论X理论认为⼈是懒惰的,不喜欢⼯作,在严密监督下才能有效地⼯作。
现代管理学复习总结资料
[自考]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前管理学时期的管理思想一、中外古代管理思想(一)、管理思想的萌芽。
原始社会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
(二)、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作以下分类介绍:1.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
2.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
3.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
(三)、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
1.行政管理思想。
2.生产管理思想。
(1)埃及的胡夫金字塔的巨大的建筑工程,充分体现了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相关管理思想的指导作用。
(2)威尼斯造船厂的管理体现了古代的生产管理思想。
(3)古希腊学者对劳动分工的精辟论述留下了宝贵的生产管理思想。
3.教会管理思想。
例如欧洲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组织严密,管理技术高超,它所实行的既分级又分领导而且又分部门的一套管理体制,使它能够控制地球各地几亿教徒的几乎全部生活。
二、近代西方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近代西方管理理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企业管理中形成的,其形成的背景是:1.机器大工业的需要近代西文管理理论是机器大工业的产物。
机器大工业促使生产领域发生变化,对管理理论的产生提出了要求,为管理理论的形成准备了人力条件。
2.市场竞争的需要规模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扩大,使企业面临残酷无情的竞争。
企业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实力,客观上要求对管理问题展开专门的研究。
3.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处理好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在大机器生产条件下,这些关系常常是错综复杂的,对其管理需要形成一种管理体制,为达到管理体制的合理,必须从事专门的研究。
当管理自身成为专门的研究对象时,对这一对象专门研究的成果就构成了管理理论。
4.阶级斗争的需要管理问题的研究不仅肩负着合理利用资源的重任,也担负着改变劳资对象、协调劳资关系、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使命。
三、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者近代西方管理理论产生之前,已有众多的企业界和理论界人士开始移入管理问题的研究,其中贡献较大的有:(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小詹姆斯·瓦特和马修·鲁滨逊·博尔顿贡献在于发展了以下管理技术,即市场研究与预测;生产计划技术;生产过程规范化和产品部件标准化;依据工作流程有顺序地安装机器;建立详尽的生产统计记录,按机床、部门进行成本利润核算;培训工人与管理人员;按成果支付工人工资;工人福利由工人自己管理等等。
管理学第二章ppt课件
10
道家管理思想
一、利他:水利万物而流,企业利万众而立 二、不争:立于不争而无尤,立于不争而有成 三、居下 四、忍让、融通、知迂回、无损:流畅的立业
之道 五、流水不腐,本性不变 六、柔能克刚,柔比刚好
许多重要的管理思想,如实行刺激工资的思想、 工作方法研究、管理人员与工人之间的分工等。 2.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经济 人”的观点,指出了管理控制和计算投资回收期 的必要性
18
近代管理思想
3.英国数学家和机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在亚 当·斯密劳动分工的理论基础上,对专业化有关问 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以专业技能作为工 资与奖金的基础,主张实行有益的建议制度,并 对有益的建议给予不同的奖励。
道——管理本质 治强——管理目标 法——管理行为
“法”以客观性将行为予以结构化规范
势——管理组织
“势”将君主的意志贯彻于对象
术——管理控制 “术”的正功能在于控制,负功能是防止他
人控制。
14
墨家管理思想
1、“尚贤” :要求国家在用人方面重用有才德的 贤人,而不要重用亲戚宠幸,即任人唯贤而反对任 人唯亲。”墨家的“尚贤”包括三项基本主张
罗马天主教会组织和管理也独具特色。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思想家尼科罗•马基雅维里(1469
一1572)在他的著作《君主论》和《谈话录》中最早提出了 关于领导理论和思想。
6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周公(公元前12~11世纪) 与《周礼》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兵家思想 法家思想 墨家思想
7
而“和”是指人的喜怒哀乐发乎情而又在 法度和常理的范围之内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5软件工程A 张明超0515121044从华夏文明产生至今,中华民族一直对管理学有深入的研究,从诸子百家到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再到曾国藩的治国治家,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已成为一门学问,一门科学,有着丰富的内涵。
一、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主要特征1.以人为本以"人道"代替"天道",相信人的智慧和力量,重视人的价值和地位,考虑人际和谐,善于运用人的智慧和计谋等。
2.以德为先优秀的品格因素会给领导者带来较大的影响力和树立良好的威信,使下属产生敬重感,作为学习的榜样。
3.中庸之道①中庸在《礼记.中庸》中解释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朱熹则解释道:"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
"中庸之道运用于管理中包括以下几方面观念:(1). 凡事要适度:中庸之道反对处事走极端,主张任何事情要遵循一个适当的"度"。
(2). 统一把握好矛盾的双方:从事物对立的两方面找出解决的问题的答案。
即所谓"执两用中",这样就能统一考虑到矛盾中对立的两极,不至出现偏颇,在对立面的互补中取得一种整合效应。
(3). 掌握灵活多变的原则:要能衡量事物的情势相应的变通。
(4). 保持矛盾双方的协调:《礼记.中庸》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和的目的是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
但和并不是无原则的和。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和的各方面有所不同;相同的东西相加叫做同,同的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4.无为而治②"无为"是道或天道的一项重要属性,并非无所作为。
《老子》中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人与人和睦相处,待人诚恳 宽厚,互相关心理解,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团结、 互助友爱、求同存异,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和 为贵”一词出自《论语》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礼之运用,贵在能和,就是主张借礼的作用来保持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把“人和”置于天时地利之 上,更集中表达了对人与人和谐 关系的追求。
约束也是行不通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
不要出现不和。孔子在本章提出的这个观点是有意义的。在奴隶社会,各 等级之间的区分和对立是很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上一等级的人 ,以自己的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 是从。但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 属常见。对此,由子提出“和为贵”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 对立,使之不致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但从理论上看待这个问
在管理中的运用大致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下几方面:
1.凡事要适度,也就是反对在管理的过程中走极端, 主张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一个适当的“度”。 2.统一把握好矛盾的双方 3.灵活掌握多变的原则,即是要衡量事物的情势相应 地变通。 4.保持矛盾双方的协调
中和的目的是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协调, 但是,反对在管理中人云亦云、盲目附和, 而是要追求一种有原则的协调与和谐。
含義: 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治:治理。自己不 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 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无为 而治的思想首先是由老子提出来的。 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 化也遵循道的规律。 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即自然而然、 本然。既然道以自然为本,那么对待事物就应该顺其自然,无 为而治,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 的自然状态,不对它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 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 想的历史发展
一、滥觞阶段 二、形成阶段 三、过渡阶段 四、完善阶段 五、衰落阶段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 主要特征
一、以人为本 二、以德为先 三、中庸之道 四、无为而治 五、以和为贵
第二章 第三节
第三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 想的内容与体系管理的心理思想
第二章 思考题
1.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特征是什么? 2.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发展历程有 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