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激素受体研究进展
植物激素各类受体的功能研究及应用展望
植物激素各类受体的功能研究及应用展望植物激素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调节因子,它们通过与植物细胞内的受体结合,触发一系列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影响植物的生理和形态特征。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植物激素受体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将就植物激素各类受体的功能研究进行探讨,并展望其在农业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前景。
一、植物激素受体的分类植物激素受体是植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可以与植物激素结合,从而传递信号。
根据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机制,植物激素受体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激素感受器激活蛋白(Hormone receptor activation protein,HRAP)、激素感受器激活蛋白样蛋白(Hormone receptor activation protein-like protein,HRAPL)、激素感受器激活蛋白结构域(Hormone receptor activation protein domain,HRAPD)等。
每种受体在不同的激素信号通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植物激素受体的功能研究植物激素受体的功能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信号转导通路:植物激素受体与激素结合后,会激活一系列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例如,激素感受器激活蛋白结构域(HRAPD)在乙烯信号通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与乙烯感受器结合,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果实成熟。
2. 转录调控:植物激素受体可以调控激素响应基因的转录水平,从而调控植物的生理和形态特征。
例如,激素感受器激活蛋白(HRAP)可以结合到转录因子上,促进激素响应基因的转录,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3. 互作网络:植物激素受体之间存在复杂的互作网络,它们可以相互调控,从而形成激素信号的整合和调控网络。
例如,激素感受器激活蛋白样蛋白(HRAPL)可以与其他受体结合,增强或抑制激素信号的传递,从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三、植物激素受体的应用展望植物激素受体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机制,还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机理研究
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机理研究植物生长和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且受到多种内外环境因素的调控。
激素在植物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调节植物的生长、开花、果实成熟等过程,以适应不同环境条件。
植物激素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包括生长素、脱落酸、赤霉素、激动素、细胞分裂素等。
这些激素通过相互配合和互相作用,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生长素是最早被发现和研究的植物激素之一,它在植物的细胞分裂、伸长、器官分化和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脱落酸则参与调节植物的落叶和休眠过程。
赤霉素则促进幼苗的伸长、开花和果实成熟等生长发育过程。
激动素参与调控植物的开花和光合作用等过程。
细胞分裂素则参与调控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激素的作用方式是通过与激素受体结合,触发一系列的信号传导过程。
植物激素受体通常位于细胞质或细胞核中,当激素结合到受体上时,激活受体并进而影响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从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激素的作用还与激素的浓度和比例有关。
不同的激素比例可以引起植物的不同生长状态,如营养生长、花粉管生长、伤口愈合等。
植物激素的合成和转运也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
激素的合成通常发生在植物的特定组织和器官中,如根尖、茎尖、芽尖等。
通过合成途径,植物能够合成不同激素,以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
激素的转运则通过植物体内的维管束系统和细胞间隙进行。
激素的合成和转运过程中还存在多个调控点,以确保激素的合适浓度和分布。
近年来,随着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们对植物激素调控生长发育的机理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例如,通过利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方法,已经成功鉴定和克隆了许多植物激素受体基因。
这些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植物激素调控机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除了理论研究,植物激素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利用植物激素的知识和技术,可以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抗虫、抗病、抗逆性能,以及加速幼苗和花卉的生长。
【word】植物激素ABA和GA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的研究进展
植物激素ABA和GA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的研究进展江苏农业(JiangsuJ.ofAgr.Sci.),2007,23(4):360—365植物激素ABA和GA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的研究进展江玲,万建民(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5)摘要:综述了植物激素脱落酸(Abscisicacid,ABA)和赤霉素(Gibberellinacid,GA)及其相互作用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的研究进展.大量研究结果表明,ABA和GA是种子休眠获得和解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内源信号分子,ABA诱导种胚细胞分裂停止,启动并维持种子休眠,而GA启动和促进种子萌发,两者在调节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存在相互拮抗的关系.以糊粉层组织为例,阐述了ABA和GA在调控种子萌发时仪一淀粉酶表达的信号通路.关键词:种子;休眠;萌发;ABA;GA;信号通路中图分类号:$3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OOO-444o(2007)04-0360-06 AdvancesinSeedDormancyandGerminationRegulatedbyPlantHor-monesABAandGAJIANGLing,WANJian—min (StateKeyLaboratoryforCropGenetics&GermplasmEnhancement,J mn~uResearchCenterofPlantGeneEngineering,NangAgriculturalUniversit y,Nanfing210095,China)Abstract:Seeddormancyandgerminationplaysakeyroleintheliving,propag ationanddistributionofaplantpop—ulation.PlanthormonesABAandGAareendogenoussignalmoleculesregul atingtheseeddormancyandgermination.ABA inducestheendofthedivisionofembryocellsandinitiatesandkeepsseeddor mancystate,whileGAgeneratesthecontraryactivity,startingandpromotingseedgermination.Aleuronewassetasaexam pletodiscussthesignalpathwayoftheactiva—tionandexpressionofamylasesregulatedbyABAandGA.Keywords:seed;dormancy;germination;ABA;GA;signalpathway种子休眠和萌发是高等植物个体发育中的重要事件,关系到种群的生存,繁衍和分布,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而在农业生产上,种子休眠性过强,会导致田间出苗率降低,出苗参差不齐,以及带来下一季的杂革问题;休眠性过弱,田间易发生穗发芽,降低作物的品质和种子质量.因此深入研究种子休眠和收稿日期:2006-09-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71120,30671246);江苏省青年创新人才计划项目(BK2003415);国家”973”计划子课题(2004CB117204);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作者简介:江玲(1968一),女,安徽歙县人,博士,教授,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通讯作者:万建民,(Te1*************;(E—mail)**************.en 穗发芽抗性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迄今利用大量影响种子休眠和萌发的相关突变体研究发现,在种子休眠获得或解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内源信号分子即是脱落酸(Abscisicacid,ABA)和赤霉素(Gibberellinacid,GA).其中,ABA促进种子贮藏蛋白和脂肪的合成,促进种子脱水耐性和种子休眠的获得,抑制种胚萌发;而GA促进Ot一淀粉酶,核酸酶,蛋白水解酶,A TP酶等的表达,解除种子休眠,促进萌发,种子休眠或萌发取决于这两种激素的平衡.但关于这两种激素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其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的信号通路尚不清楚.本文对植物激素ABA和GA及其相互作用调江玲等:植物激素ABA和GA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的研究进展控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以糊粉层组织为例,对ABA和GA调控OL-淀粉酶表达的信号通路加以阐述.1ABA诱导种胚细胞停止分裂,启动和维持种子休眠种子发育的全过程包括种胚发育和种子成熟两个阶段.种胚发育起始于受精卵的细胞分裂,直至种胚各部分基本建成的心形胚期.在种胚发育后期,多种贮藏物质开始积累,种胚因细胞膨大而逐渐充满整个胚囊.种子成熟阶段受脱落酸信号诱导,细胞分裂停止,贮藏物质进一步积累,获得脱水耐性,种胚进入休眠状态.Wang等的研究结果表明,ABA诱导种胚细胞内依赖周期蛋白的激酶抑制物(Cyclin-dependentkinaseinhibitor,简称ICK1)的表达,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不能进入s期.Liu等报道,番茄ABA缺陷型突变体成熟种子由于缺乏ABA,使胚细胞不能受阻于G1期,直接通过s期后停滞于G2期,因此比野生型种子具有更高比例的G2期细胞(4CDNA),这些例证表明内源ABA是使胚细胞停滞于G1期所必需的信号分子. Karssen等发现拟南芥种胚在成熟过程中出现两个ABA峰,第1个峰来源于母体,第2个峰主要来源于种胚自身的合成,而第2个峰的ABA对抑制拟南芥未成熟胚的萌发极为重要.又如在油菜种子发育后期,ABA峰与未成熟胚的低萌发性有关J.FUS3和LEC基因调节种胚的生长与停滞,这些基因的突变导致种胚和胚乳细胞分裂不停止, 种胚持续生长,Raz等报道在.3和zec突变体种子发育过程中,ABA含量比野生型低3倍,这使其种子表现很高的胎萌性J.在野生型拟南芥种子中,胚性ABA累积,诱导种子进入休眠,并维持休眠状态.比较向日葵_8J,大麦J,白花烟草..的休眠和无休眠种子内源激素的差异,可知种子休眠的维持还与吸胀过程中ABA的重新合成有关.Kawaka. mi等¨发现3个无休眠性的小麦突变体,其ABA含量正常,但其种胚失去对ABA的敏感性,此外lec1突变也严重降低了ABA的敏感性.上述例证表明种胚中ABA含量及其对ABA的敏感性在诱导和维持种子休眠中起着关键作用.种子成熟阶段贮存物质的积累,晚期胚胎发生富集蛋白(Lateembryogenesisabundantprotein, LEA)基因的表达均受到ABA及转录因子的协同调控,这些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中均含有发育阶段特异的,组织特异的ABA应答元件¨引.通过酵母单杂交技术鉴定了许多与这些启动子相互作用的DNA 结合因子.然而至今,仅对以下6个转录因子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功能鉴定14]:ABI3/VP1,ABI4,ABI5, LEC1,LEC2和FUS3,它们均为ABA诱导的或种子特异表达的基因产物,其中ABI3/VP1在种子脱水耐性获得,种子休眠形成等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17].ABI3/VP1分别为来自拟南芥和玉米的直系同源基因,其它的直系同源基因还包括水稻OsVP1l1,小麦TaVP1l1,燕麦4,胡萝卜C.ABI3l16]和菜豆pMLFl2..等,它们均激活ABA诱导基因启动子的转录,也作为种子萌发过程基因表达转录的抑制子,VP1抑制功能域与激活域显着不同, 同时,其抑制功能的表达也需要ABA的诱导¨.2GA启动和促进种子萌发萌发过程开始于种子吸水,结束于胚轴伸长及胚根突出种皮.研究发现拟南芥GA缺陷型突变体如gal-3和gal-2的有活力种子在适宜的发芽条件下不能萌发;GA合成抑制剂如Paclobutrazol(pp333)和Uniconazole(S-3307),也抑制种子的萌发,这些实例均表明种子吸胀后胚根突出种皮需要新的GA合成,GA含量的高低决定着种子能否萌发.GA在促进种子萌发中至少起到两种信号作用:第一是软化种胚周围的组织,克服种皮机械限制;第二是促进种胚的生长.在番茄种子中,GA诱导与细胞壁松弛有关的基因如内$-甘露聚糖酶基因,木葡聚糖内转糖基酶/水解酶基因,扩展蛋白基因,13-1,3.葡聚糖酶基因和几丁质酶基因等表达,且其中的某些基因只在与胚根对应的株孔处特异表达.用拟南芥突变体,已鉴定了几种涉及GA信号通路的分子如SPY,RGL1,RGL2,它们均为含DELLA域的家族成员,在依赖GA的种子萌发中起着负调节因子的作用.如spy突变体呈现植株细长,早开花,易萌发的表型,提示SPY在GA介导的茎伸长,种子萌发中起调控作用.3ABA和GA在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中的互作在控制种子休眠和萌发中,ABA和GA起到相江苏农业2007年第23卷第4期反的作用.Koornneef等报道拟南芥ABA缺陷型突变体种子体眠性降低.Debeaujon等报道GA缺陷型拟南芥突变体种子休眠性增强,需用外源GA才能萌发,而去除种皮可解除这种需要,因为种皮发芽障碍和ABA引起的胚休眠需要GA来克服.ABA和GA双缺陷型突变体种子具有萌发能力,表明种胚中GA与ABA在调节这一过程中存在相互拮抗的关系.在拟南芥中,一个类似扩展蛋白的基因AtEPR1,在萌发种子珠孔末端的胚乳中表达,且其表达只受GA调控,不受ABA的调控¨.在烟草中,GA与种皮,胚乳裂解导致的休眠解除相关,GA促进与休眠解除有关的报告基因B一1,3一葡聚糖酶基因的表达,促进种子萌发,而ABA延迟胚乳裂解,种皮破裂,抑制GLUI基因的诱导,保持种子处于休眠状态.在水稻细长型突变体(slrl突变体)内,具有组成性的GA反应和不依赖于GA的仅一淀粉酶的表达,但这个不依赖GA的表达却被外源ABA所抑制,提示种胚周围组织中GA的作用不能排除在ABA信号之外.此外,在黄杉种子萌发过程中,GA刺激果胶甲酯酶的合成和活性增加,而ABA却起抑制作用.总之,GA有解除种子休眠的作用,ABA有保持种子休眠的作用.种胚中ABA和GA的信号通路非常相似,而且用拟南芥研究的结果显示这两个信号通路间存在很多的相互作用.ABA不敏感性突变体abil一1无休眠性,萌发正常,在这些突变体中进一步筛选到具有休眠性的GA合成或敏感性下降的突变体(如gal,sly1);拟南芥ABA缺限型突变体和ABA不敏感型突变体种子萌发无需GA的作用,此外,提高GA 信号通路的拟南芥SPY1基因的突变,导致对ABA 的敏感性下降.对休眠性降低的拟南芥突变体rdol和rdo2的研究结果表明,突变体ABA含量及对ABA的敏感性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对GA合成的抑制剂Tetcyclacis的敏感性却显着降低,提示这些突变体内源赤霉素含量可能升高.这些试验表明决定种子休眠还是萌发,主要取决于ABA和GA激素的相互的平衡…,曹雅君等报道高GA/ ABA比值使水稻种子休眠解除,相反低GA/ABA 比值维持水稻种子的休眠.高ABA或低GA敏感性水平导致休眠的种子增加,相反低ABA或高GA 敏感性水平导致休眠种子的减少.然而在鉴定筛选萌发受抑制的突变体时,发现萌发部分被抑制的突变体具有多种恢复突变的途径,提示存在多种信号通路.因此,种子休眠中ABA和GA的关系极为复杂,可能还存在其它激素的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如乙烯(Ethylene,Eth)和油菜素内脂(Brassinosteroid, BR)均影响ABA和GA在种子中的作用¨J.4GA和ABA对一淀粉酶表达信号通路的调控目前,关于GA和ABA对种子休眠和萌发调控的信号通路,研究得较为深入的是禾本科植物种子萌发过程糊粉层组织中仅一淀粉酶诱导表达的信号通路.已鉴定糊粉组织中GA信号通路包括三个关键的调节分子:异源三聚体G一蛋白,GRAS家族调节蛋白SLENDER(SIN1/SLR1)和转录因子GAMyb.研究发现,糊粉层组织中,GA诱导仅一淀粉酶表达的过程,首先是GA与其膜受体相互作用,激活异源三聚体G一蛋白,随后,导致SLR1/SLN1去稳定化,从而使GAMyb表达及下游事件的发生,包括仅一淀粉酶,蛋白酶,核酸酶,细胞壁降解酶等的合成.Jones等用Mas7(一种两亲的阳离子十四肽,可通过异源三聚体G一蛋白刺激GDP/GTP的转换)处理野燕麦糊粉层细胞原生质体,可特异诱导仅一淀粉酶基因的表达.水稻dl矮秆突变体缺乏异源三聚体G一蛋白仅一亚基单拷贝基因,造成茎的伸长受阻,并影响GA对糊粉组织仅一淀粉酶的诱导J.水稻和大麦纤细型突变体(Slender)中存在不依赖GA的茎伸长和糊粉组织仅一淀粉酶的合成;大麦SLN1/slnl杂合子个体自交后代中,有1/4的个体表现出,即使无GA存在,slnl/slnl/sln1种子仍合成和分泌仅一淀粉酶J.此外,在没有GA存在时,GAMyb的过量表达也足以启动其下游的信号事件l4.但关于GAMyb蛋白在信号转导途径中的详细作用远没有清楚,需进一步的研究.ABA在萌发中的主要作用是拮抗GA诱导贮藏物质的转化.Ritchie等报道,在大麦糊粉层细胞中ABA抑制GA诱导的仅一淀粉酶沿I生的过程,涉及G一蛋白介导的磷脂酶D的活化和由多胺(Poly—amine,PA)和ca¨作为第二信使的信号通路.在萌发的成熟大麦种子糊粉层细胞中,ABA诱导Ser/Thr蛋白激酶(PKABA1)的表达,它抑制了GA对GAMyb的诱导,但PKABA1的抑制作用不能被由slender突变体的组成性GA反应所拮抗J,表明江玲等:植物激素ABA和GA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的研究进展PKABA1作用于SLENDER调节步骤的下游.ABA对(PKABA1)的诱导表达可被GA逆转,因此,PKA-BA1的诱导可能涉及到GA和ABA间的互作.当PKABA1过量表达时,它能模拟ABA效应,抑制Or.-淀粉酶的表达,并且具有基因的剂量效应.在slnl突变体种子中,PKABA1的过量表达也能阻断不依赖GA的0/..淀粉酶的表达,且这种效应具有明显的特异性,但PKABA1对GAMyb激活的Or.-淀粉酶的表达没有影响.利用PKABA1的RNAi敲除技术阻断PKABA1的表达,并不影响ABA对Or.-淀粉酶表达的抑制效应,表明可能存在另一种类似PKABA1的蛋白激酶,或者ABA处理之前,组织中也存在一定水平的PKABA1,由于PKABA1是非常稳定的酶,因此,即使RNAi敲除新PKABA1的合成,仍不影响ABA对Or.-淀粉酶的抑制效应.通过转组成性启动子驱动的GAMyb编码区的转基因使GAMyb异位表达,能促进不依赖GA模式的仅.淀粉酶表达,ABA在阻断GA诱导Or..淀粉酶中非常有效,而对GAMyb激活的Or.-淀粉酶表达没有作用,但ABA在转录水平上可阻断GA诱导的GAMyb的表达,因此,ABA在GA信号通路中的作用位点介于SLR1/SLN1与GAMyb之间的某个位置.然而关于这两者之间的信号通路还知之甚少.虽然GA能在转录水平上诱导GAMyb的表达,但对GAMyb的诱导水平(3~5倍)远低于对Or..淀粉酶的诱导水平(50~100倍),因此可能还存在GA调节GAMyb的其它途径,这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5展望综上所述,种子休眠和萌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理过程,期间众多基因的表达受到ABA和GA的精确调控,以应对种子发育状态的转变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借助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理生化的方法和大量突变体,已初步阐明GA诱导种子萌发的信号通路,包括异源三聚体G.蛋白的活化,抑制子SLR1/SLN1的去稳定化,转录因子GAMyb的诱导, ABA通过诱导合成PKABA1或未知因子的表达,进一步作用于SLR1/SLN1与GAMyb之间的GA信号通路而起作用.种子休眠或萌发取决于ABA和GA 这两种激素信号的平衡…,然而激素对种子休眠或萌发的调节是怎样通过一个网络式的调节网(Spi—derweb)进行的?与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信号通路相关的事件,如SLR1/SLN1的去稳定与GAMyb诱导之间的关系?ABA如何影响这个过程?糊粉层系统研究的信息对理解其他组织中GA与ABA的相互作用有借鉴吗?这些细节问题均需更多的遗传分析和分子鉴定来阐明.随着水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及更多GA和ABA突变体的鉴定,水稻已成为研究ABA和GA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的模式植物. 利用酵母单杂交,双杂交技术,分离鉴定ABA和GA 调控水稻种子休眠和萌发的信号通路中与赤霉素响应元件(GAresponseelement,GARE)和脱落酸响应元件(ABAresponseelement,ABRE)相结合的转录因子,并研究其功能及其互作,可加快水稻种子休眠和萌发机理的研究,为水稻抗穗发芽育种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参考文献:[1]BRADYSM,MCCOURTPHormonecross—talkinseeddormancy [J].JPlantGrowthRegu1,2003,22:25—31.[2]WANGH,QIQ,SCHORRP,eta1.ICK1,acyclin—dependentpro—teinkinaseinhibitorfromArabidopsisthalianainteractswithbothCdc2aandCycD3.anditsexpressionisinducedbyabscisicacid [J].PlantJ,1998,l5:501.510.[3]LIUY,BERGERVOETJHW,RICDEVOSCH,eta1.Nuclear replicationactivitiesduringimbibitionofabscisicacidandgibber- ellindeficienttomato(LycopersiconesculentumMil1.)seed[J]. Planta,1994,194:368-373.[4]KARSSENC,BRINKHORST—V ANDERSD,BREEKLANDA,et a1.Inductionofdormancyduringseeddevelopmentbyendogenous abscisicacid:studiesofabscisicaciddeficientgenotypesofArabi—dopsisthaliana(1|_)Heynh[J].Planta,1983,157:158—165.[5]FINKELSTEINR,TENBARGEK,SHUMWA YJ,eta1.Roleofab. scisicacidinmaturationofrapeseedemb~os[J].PlantPhysiol,1985,78:630-636.[63RAZV,BERGERVOETJ,KOORNNEEFM.Sequentialstepsfor developmentalarrestinArabidopsisseeds[J].Development,2001, 128:243-252.[7]NAMBARAE,HAY AMAR,TSUCHIY A Y,eta1.TheroleofAB13 andFUS3lociinArabidopsisthalianaonphasetransitionfromlateemb~odevelopmenttogermination[J].DevBiol,2000,220:421—423.[8]LEPAGE—DEGIVRYMT,GARELLOG.Insituabscisicacidsyn. thesis:arequirementforinductionofemb~odormancyinHelian—thusannuus[J].PlantPhysiol,1992,98:1386—1390.[9]WANGM,HEIMOV AARA—DUKSTRAS,V ANDERMEULENR M.eta】.ThemonoclonalantibodyJIM19modulatesabscisicacid actioninbarleyaleuroneprotoplasts[J].Planta,1995,196:271—364江苏农业2007年第23卷第4期276.[1O]GRAPPINP,BOUINOTD,SO3TAB,eta1.Controlofseeddor—mancyinNicotianaplumbaginifolia:post-imbibitionabscisicacid synthesisimposesdormancymaintenance[J].Planta,2000,210:279-285.[11jKAWAKAMIN,MIY AKEY,NODAK.ABAinsensitivityandlowABAlevelsduringseeddevelopmentofnon—dormantwheatmutants [J].JExpBot,1997,48:1415.1421.[12]PARCYF,V ALONC,KOHARAA,eta1.TheAbscisicAcidinsen. sitive3,fusca3,andleafycotyledonllociactinconcerttocontrol multipleaspectsofarabidopsisseeddevelopment[Jj.PlantCell, 1997,9:1265I277.[13]BUSKPK,PAGESM.Regulationofabscisicacidinducedtran- scription[J].PlantMolBiol,1998,37:425-435.[14]FINKELSTEINRR,GAMPALASSL,ROCKCD.Abscisicacid signalinginseedsandseedlings[Jj.PlantCell,2002,14:15-45. [15]HA TFORIT,TERADA T,HAMASUNAST,Sequenceandrune- tionalanalysesofthericegenehomologoustothemaize[J]. PlantMolBiol,1994,24:805—810.[16]SHIOTAH,SA TOHR,WA TABEKI,eta1.C.ABI3,thecarrot homologueoftheArabidopsisABI3isexpressedduringbothzygotic andsomaticembryogenesisandfunctionsintheregulationofem—bryogenesis-specificABA—induciblegenes[J].PlantCellPhysiol, 1998,39:1184-1193.[17]LUERSSENH,KIRIKV,HERRMANNP,eta1.FUSCA3encodes aproteinwithaconservedVP1/ABI3-likeB3domainwhichisof functionalimportancefortheregulationofseedmaturationinAra bidopsisthaliana[J].PlantJ,1998,15:755-764.[18]BAILEYPC,MCKIBBINRS,LENTONJR,eta1.Geneticmap locationsfororthologousgenesinwheatandrice[J].Theor ApplGenet,1999,98:281-284.[19]JONESHD,PETERSNCB,HOLDSWORTHMJ.Genotypeand environmentinteracttocontroldormancyanddifferentialexpression oftheviviparous1homologueinembryosofAvenafatua[J].PlantJ,1997,12:911-920.[20]BOBBAJ,EIBENHG,BUSTOSMM.PvAlf,anembryo-specific acidictranscriptionalactivationenhancesgeneexpressionfrom phaseolinandphytohemagglutininpromoters[J].PlantJ,1995,8:331-343.[21]HOECKERU,VASILIK,MCCARTYDR.Singalingfromtheem- bryoconditions—mediatedrepressionof—amylasegenesinthe aleuroneofdevelopingmaizeseeds[J].PlantJ,1999,19:371—377.[22]KOORNNEEFM,VANDERVEENJH.Inductionandanalysisof gibberellinsensitivemutantsinArabidopsisthaliana(L.)Heynh [J].TheorApplGenet,1980,58:257-263.[23]NAMBARAE,AKAZAWA T,MCCOURTP.Effectsofthegibber- ellinbiosyntheticinhibitoruniconazolonmutantsofArabidopsis [J].PlantPhysiol,1991,97:736-738.[24]YAMAGUCHIS,KAMIYA Y.Gibberellinsandlight-stimulatedseedgermination[J].JPlantGrowthRegul,2002,20:369-376.[25]OGAWAM,HANADAA,YAMAUCHIY,eta1.Gibberellinbio. synthesisandresponseduringArabidopsisseedgermination[J]. PlantCell,2003,15:1591-1604.[26]OLSZEWSKIN,SUNTP,GUBLERF.Gibberellinsignaling:bio- synthesis,catabolism,andresponsepathways[J].PlantCell,2002,14?61-8O.[27]LEES,CHENGH,KINGKE,eta1.GibberellinregulatesArabi- dopsisseedgerminationviaRGL2,aGA//RGA-likegenewhoseex- pressionisup-regulatedfollowingimbibition[J].Genes&Devel opment,2002,16:646-658.[28]JACOBSENSE,BINKOWSKIKA,OLSZEWSKINE.Spindly,a tetratrieopetiderepeatproteininvolvedingibberellinsignaltrans- ductioninArabidopsis[J].ProcNatlAcadSci,1996,93:9292-9296.[29]KOORNNEEFM,JORNAML,BRINKHORST.V ANDERSWAN DLC,eta1.Theisolationandanalysisofabscisicacid(ABA)-deft—cientmutantsbyselectionofinducedrevertantsinnongerminating gibberellin-sensitivelinesofArabidopsisthaliana(L.)Heynh[J]. TheorApplGenl,1982,61:385—393.[3O]DEBEAUJONI,KOORNNEEFM.GibberellinrequirementforAra. bidops~seedgerminationisdeterminedbothbytestacharacteristicsandembryonicabscisicacid[J],PlantPhysiol,2000,122:415-424.[31]DUBREUCQB,BERGERN,VINCENTE,eta1.TheArabidopsis AtEPR1extensinlikegeneisspecificallyexpressedinendosperm duringseedgermination[J].PlantJ,2000,23:643-652.[32]LEUBNER—METZGERG.Seedafter—ripeningandover-expression ofclassIt3-1,3-glucanaseconfermaternaleffectsontobaccotesta ruptureanddormancyrelease[J].PlantaMed,2002,215:959—968.[33]IKEDAA,SONODA Y,VERNIERIP,eta1.Theslenderricemu. rantwithconstitutivelyactivatedgibberellinsignaltransdaction,has enhancedcapacityforabscisicacidlevel[J].PlantCellPhysiol,2002,43:974-979.[34]SCHMITZN,ABRAMSSR,KERMODEAR.ChangesinABA turnoverandsensitivitythataccompanydormancyterminationof yellow—cedar(Chamaecyparisnootkatensis)seeds[J].JExpBot, 2002,53:89-101.[35]STEBERCM,COONEYSE,MCCOURTP.IsolationoftheGA responsemutantsUasasuppressorofabil-inArabidopsisthali一∞0[J].Genetics,1998,149:509-521.[36]LEON.KLOOSTERZIELKM,V ANDEBUNTGA,ZEEV AARTJ A,eta1.Arabidopsismutantswithareducedseeddormancy[J].PlantPhysiol,1996,110:233-240.[37]曹雅君,江玲,罗林广,等.水稻品种休眠特性的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2001,24(2):1.5.[38]ITOHH,UEGUCHI—TANAKAM,SA TOY,eta1.Gibberellinsig- halingisregulatedbytheappearanceanddisappearanceofslender riceIinthenucleus[J].PlantCell,2002,14:57-70.江玲等:植物激素ABA和GA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的研究进展[39]JONESHD,SMITHSJ,DESIKANR,eta1.HeterotrimericGpro—teinsareimplicatedingibberellininductionofa—amylasegeneex—pressioninwildoataleurone[J].PlantCell,1998,10:245254.[4O]UEGUCHI—TANAKAM,FUJISAWA Y,KOBAY ASHIM,eta1. Ricedwarfmutantdl,whichisdefectiveinthealphasubunitof tbeheterotrimericGprotein,affectsgibbcrellinsignaltransduction [J].ProcNatlAcadSci,2000,97:11638—11643.[41]IKEDAA,UEGUCHI—TANAKAM,SONODA Y,eta1.Slertder rice,aconstitutivegibberellinresponsemutant,iscausedbyanull mutationoftheSLRIgene,anoflhologoftheheight—regulating geneGAI/RGA/RHT/D8[J].PlantCell,2001,13:999—1010. [42]HOTD,GOMEZ—CADENASA,ZENTELLAR,eta1.Crosstalk betweengibberellinandabscisicacidincerealaleurone[J].J PlantGrowthRegul,2003,22:185—194.[43]GOMEZ—CADENASA,ZENTELLAR,WALKERSIMMONSMK, eta1.Gibberellin/Abscisicacidantagonisminbarleyaleuroneceils:siteofactionoftheproteinkinasePKABA1inrelationto gibberellinsignalingmolecules[J].PlantCell,2001,13:667-679.[44]RITCHIES,GILROYS.Abscisicacidsignaltransductioninthe barleyaleuroneismediatedbyphosphollpaseDactivity[J].Proc NatlAcadSci,1998,95:3697-3702.[45]YAMAUCHID,ZENTELLAR,HOT—HD.Molecularanalysisof thebarley(HordeumvulgateL.)geneencodingtheproteinkinascPKABA1capableofsuppressinggibberellinactioninaleuronelayers[J].Planta,2002,215:319-326.f46]ZENTELLAR.Y AMAUCHID.HOT—HD.Moleculardissectionof thegibberellin/abscisicacidsignalingpathwaysbytransientlyex—pressedRNAinterferenceinbarleyaleuronecells[J].PlantCell,2002,14:2289—2301.[47]GUBLERF,CHANDLERPM,WHITERG,eta1.Gibberellinsig- nalinginbarleyaleuronecells,controlofsinlandGaMybexpres—sion[J].PlantPhysiel,2002,129:191—200.。
植物激素对植物器官发生影响的研究进展
P A TS IA 在 叶的形 态建成 中起重要作 用, H N A TC , 这些基
因的表达可以调控激素的合成 、 降解和运输 , 进而调控叶 的形状和大小 。在转基 因拟南芥 的叶原基 中, 表达细 胞分裂素脱氢酶基因 C X, K 使细胞分裂素降解 , 会导致叶
植体的彩叶芋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再生途径 中, 添加生长
素能够显著增加叶片颜 色的变异, 而且生长素种类远远 大于特定生长素浓度对叶片颜色变异 的影响 。当叶
片被摘除时 , 激素浓度随之改变 , K a 据 hn等报道 : 摘除上
层叶片 , 会使 生长素 和乙烯水平上升, IA氧化酶活 而 A 性降低 。在黑暗诱导的小麦叶片衰老过程 中, 细胞分 裂素能够 延 缓 叶 的衰 老 , 且该 过程 有过 氧 化 氢 的参 与‘ 。M 等 成功地分离 和鉴 定了细胞分裂素延缓 ¨ a 叶片衰老过程中, 编码含组氨酸的磷酸转移蛋 白 H P的 基 因 TH 1其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受到细胞分裂素的 aP , 诱导 , 特别是添加了6一 A后的作用更明显 。叶绿体影 B 响叶片对植物激素处理的效应 。研究发现 , 白化叶片中 的 A A水平 明显低 于绿 叶, B 但细胞分裂素水平 高于绿
信号传导及其对植物形态建成的影响等方面取得了重大 进展, 这对研究植物激素对植物器官发生的影 响具有重 要参考价值。 目 , 前 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激 素对根 、 叶、 、 茎、 花 果实等形态建成的影响几个方面。
赤霉素( A 抑制插条不定根 的形成这一理论 , G ) 即使是低
发生 了相应 变化 。
1 植物激素对根的影响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赤霉素、 乙烯和脱落酸 的分布 及含量高低在根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长素
植物的激素受体及信号传导研究
植物的激素受体及信号传导研究植物生长的调控和响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离不开植物内部的信号传导网络。
其中,植物激素的作用被广泛研究,并且在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植物激素的受体及信号传导机制进行介绍。
1. 植物激素的种类植物体内存在多种类型的激素,例如: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素、乙烯和脱落酸等。
不同类型的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2. 激素受体的分类激素受体是植物体内接受激素信号的关键元件,根据相应的激素类型,植物激素受体通常分为以下几种:(1)细胞分裂素受体:细胞分裂素受体通常包括TIR1(转位因子), AFB1、AFB2、AFB3等一系列蛋白,这些蛋白通过与细胞分裂素绑定,参与细胞周期调控。
(2)赤霉素受体:赤霉素受体包括GID1(GA模拟物识别蛋白)家族蛋白,通过与赤霉素反应,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3)生长素受体:生长素受体包括Aux/IAA(生长素抑制剂)和Auxin Response Factor (ARF)。
这些受体一般通过响应生长素而发挥生长和发育的作用。
(4)赤素受体:赤素受体主要包括F-box蛋白和COI1(CORONATINE-INSENSITIVE1),参与植物对不同生物逆境的抵抗和防御。
3. 激素信号传导机制除了激素受体的多样性之外,植物激素的信号传导机制也十分多样。
在植物激素信号传导中,有两种类型的响应:一种是内生的响应,在此类型中,激素会从信号源,通常是植物的特定细胞,传递到特异的靶细胞或组织,如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等;另一种是外生的响应,在此类型中,植物会响应来自环境中的物理和化学刺激等,例如干旱、寒冷和病虫害等。
在内生的响应中,激素信号通常通过植物细胞膜内的G蛋白偶联受体和细胞质内的激素受体系统进行传递。
这些激素受体系统通常包括相应的激素受体、信号转导蛋白和细胞核内的转录因子,共同参与激素信号的转导。
在外生的响应中,激素信号通常通过植物信号调节网络进行传递。
油菜素甾醇受体蛋白BRI1的研究进展
高师理科学刊Journal of Science of Teachers * College and University 第41卷第1期2021年 1月Vol. 41 No.1Jan. 2021文章编号:1007-9831( 2021)01-0043-06油菜素甾醇受体蛋白BRI1的研究进展卫杰1>2,马天意1>2,沙伟“(齐齐哈尔大学1.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2.抗性基因工程与寒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黑龙江重点实验室,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摘要:在生物体中很多信号的感知是由具有蛋白激酶功能的受体蛋白完成的.油菜素甾醇 (Brassinosteroids, BR )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BRI1 ( protein brassinosteroid insensitive 1 )是BR 的受体蛋白,定位在细胞膜上,在BR 信号被胞外结构感知到 以后,胞内部分的激酶活性被启动,从而导致抑制因子BKI1(BRI1 kinase inhibitor 1 )脱离BRI1, 随后通过一系列的激酶和磷酸酶的级联反应,继续向下传递BR 信号.通过介绍BRI1蛋白的结构、 生物学功能及在BR 信号通路中的分子机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油菜素甾醇;BRI1;植物激素中图分类号:Q946.885 文献标识码:A doi : 10.3969/j.issn.1007-9831.2021.01.011Research progress of brassinosteroid receptor protein BRI1WEI Jie 1,2, MA Tianyi 1, 2, SHA Wei 1,2(1.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 2.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Resistance Gene Engineering andProtection of Biodiversity in Cold Areas , Qiqihar University , Qiqihar 161006, China )Abstract : The sensing of signals in organisms is usually done by receptor proteins with protein kinase function. Brassinosteroids ( BR ) are important plant hormones , which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lants. BRI1 ( protein brassinosteroid insensitive 1)is the receptor protein for brassinosteroids. BRI1 locates in the plasma membrane. Its extracellular domain senses the BR signal and activates the kinase activity of the intracellular part ,causing the inhibitor BKI1 ( BRI1 kinase inhibitor 1 ) dissociated from BRI1,and then continue to transmit the BR signal through the kinases and phosphatases cascade reactions. Through introduce the structure , biological function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in BR signaling pathway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to researches in the future.Key words : brassinosteroids ; BRI1; plant hormone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s ,BR )于20世纪70年代在油菜(Brassica napus )花粉中首次被发现⑴.BR 不仅在植物的细胞伸长、分化,开花时间,花粉发育,种子大小等发育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在 植物的抗逆过程中发挥了更为突岀的作用叩8.油菜幼苗经外源BR 处理后,油菜的耐热性显著增强,这可 能与其体内的热休克蛋白含量增加相关[3]682 ;大麦(Hordeum vulgare )经外源BR 处理后对赤霉病危害的抵收稿日期:2020-10-13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YJSCX2019049);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植物性食品加工技术特色学科专项(YSTSXK201876);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创新人才项目( 135309364);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厅2018年省级留学回国人员择优资助项目作者简介:卫杰( 1993-),女,黑龙江绥化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E-mail : *****************通信作者:沙伟(1963-),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教授,博士,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E-mail : ***************44高师理科学刊第41卷抗力增强,使产量损失得以减轻[4]1266.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BR突变体会出现多种发育不良的性状[5]1224.受体蛋白在生物体中能够控制多种信号的感知和传导,这是由于受体蛋白具有蛋白激酶功能和其它一些特殊结构[6]-类受体蛋白激酶(receptor-like kinases,RLKs)是存在于植物细胞表面的一类蛋白质大家族,其基本作用是传递细胞表面的调节信号[71.在动物中,也有一个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protein tyrosine kinase,RTKs)[8].RLKs和RTIKs都含有可结合配体的胞外区、调控区、激酶区以及单一的跨膜序列冋油菜素甾醇作为一种胞外的信号分子,其代谢通路的开启首先被认为与相应的RLKs结合而启动,目前发现作用最显著的类受体蛋白激酶就是BRI1(protein brassinosteroid insensitive1)[10I125°.BRI1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类受体激酶,复含亮氨酸重复序列[11],被发现是BR的受体蛋白,在BR 信号通路中至关重要[1°]1247.BRI1被活化后会使胞内蛋白酶发生磷酸化反应,进而引起一系列级联反应,最后使一些转录因子的功能被启动,使一些调控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生改变,进而改变植物体的生长生活状态[12].本文介绍了BRI1蛋白的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及在BR信号通路中的分子机制,为其在植物抗逆、抗病遗传育种中的利用提供参考.1BRI1的发现及结构1.1BR11的发现1996年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yl sulfone,EMS)化学诱变,在BR处理的情况下,对拟南芥进行筛选得到了一系列突变体,其中突变体bri1的根伸长且对外源BR不敏感,是植株成侏儒状、叶片厚且呈墨绿色、雄性不育的突变体,控制这个突变体的基因被命名为BRI1,该突变体对其它植物激素处理的响应无显著变化,唯独对外源BR的处理表现为不敏感[1°,13-16].BRI1在拟南芥所有的幼嫩组织中都有表达,如顶端分生组织、根、茎、下胚轴等[1°,17].有研究表明,BRI1对于BR的感知很重要,BRI1胞外域的ID (island domain)结构域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问2000年,He何等借助带有放射性标记的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L)和过表达BRI1-GFP融合蛋白质的转基因植株证明BRI1是BR受体.1.2BR11的结构1997年Li[15]等筛选得到了拟南芥在下胚轴伸长方面对BR处理不敏感的突变体,克隆了BRI1基因并预测了其蛋白质结构,推测该类受体激酶在细胞表面感知BR.BRI1基因编码1个膜受体蛋白质激酶属于LRR(leucine-rich repeat)-RLKs中的一种[10]1247.BRI1由胞外区、胞内区及1个单跨膜区域组成,BRI1的胞外区域对BR具有感知作用,而胞内区决定信号途径的不同[19]1890.BRI1胞外区域有N端的信号肽、25个重复的亮氨酸序列、2个串联的LRR序列,在2个LRR之间还有1个由7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ID结构域,以及位于其首尾的2个半胱氨酸残基,其中LRR对于BR的结合是必需的[20]167.胞内区有一个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域(serine/threonine kinase domain,KD),它具有激酶活性且相对保守,起到向下游组分传递信号的功能[21]-胞内区还包含近膜区(juxtamembrane region,JM)和C末端,近膜区正调控BRI1的生理功能,相反C末端抑制BRI1的激酶活性[21].由跨膜区(Transmembrane,TM)将胞内胞外2个区域连接起来[15,22]2BRI1在BR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机制当细胞中没有感知到BR信号时,BRI1的C端结构和BKI1(BRI1kinase inhibitor1)均对BRI1产生抑制作用,使BRI1处于失活状态[23].当BR信号启动时,BR结合到BRI1中与ID结构域临近的LRR中由94个氨基酸残基形成的超螺旋疏水结合域上[20,24-25],然后BRI1胞内域的构象发生改变并初步激活BRI1的激酶活性,初步激活的BRI1通过磷酸化自身的C末端和BKI1,使BIK1对BRI1的抑制作用消失,使BAK1 (BRI1associated receptor kinase1)的激酶域能够与BIK1移开后暴露出的BRI1激酶域进行结合㈣BRI1与BR结合后形成的BRI1-BR复合体会在胞外形成互作界面诱导共受体BAK1胞外域的结合与其形成BRI1-BR-BAK1复合物,BRI1和BAK1的激酶区之间发生相互磷酸化,从而使BRI1完全被激活,由此第1期卫杰,等:油菜素甾醇受体蛋白BRI1的研究进展45BR信号可以继续传递下去[27].而且,在BSK1(brassinosteroid-signalling kinase1)和CDG1(constitutive differential growth1)发生磷酸化的过程中BRI1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磷酸化的CDG1和BSK1将进一步参与BR信号的抑制与激活[28].3BRI1功能的研究进展3.1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BRI1基因被发现对植株的株高及形态有很大的影响,对水稻(Oryza stative)和大麦的BRI1基因进行研究时发现,BRI1基因的表达量对植株高度影响很大,可以用来培育半矮化植株,进而增加种植密度使产量增高[29-30].大麦的BRI1突变体uzu同样具有矮化性状,植株高度比正常栽培品种植株高度低约80%,花器官畸形,而且对外源BR不敏感,由于植株的矮化,该突变体更适合密集种植,且具有抗倒伏特点[29]1217.水稻的BRI1突变体称为d61,该突变体具有叶片直立、第二节间不伸长、叶鞘缩短、微管排列紊乱等性状,且对外源BR不敏感,水稻内源OsBRI1基因表达量降低的转基因水稻也表现出同样的性状[30-31].玉米(Zea mays)基因组中有5个BRI1的同源基因,当这5个同源基因的表达量被同时下调时,该株系对外源BR 不敏感且出现节间缩短、叶片深绿且卷曲、植株矮化等表型[32]828.过表达ZmBRI1基因可以修复拟南芥对BR不敏感突变体bri1-5的表型,特别是株高、叶片形态和果荚大小,且同时修复了BR的信号通路[32-33].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StBRI1全株沉默系整体表现出植株矮化,叶片皱缩且呈深绿,株型紧凑,茎直径和叶片变小,叶柄、节间距、茎细胞长度均明显缩短等性状[34]41.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的BRI1突变体curl3表型与拟南芥bri1突变体的表型相似,表现出植株极端矮化、叶片畸形等性状;在curl3突变体中SlBRI1的过表达则可以恢复curl3株高、叶片表型以及对外源BR响应的性状[35-36].研究发现BRI1基因可能参与细胞分裂和维管组织分化.玉米的ZmBRI1基因在各个组织中都有表达,但是在幼嫩的组织表达量相对较高[32]828.大豆(Glycine max)GmBRI1基因在细胞分裂和维管束发育活跃的部位表达量较高,如子叶和下胚轴,这也与BR激素促进植物细胞伸长、分裂和维管组织分化相对应,GmBRI1基因在拟南芥BRI1弱突变体bri1-5中的表达能够恢复后者的表型[37].杜仲(Eucommia ulmoides)的EuBRI1基因在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表达量最高的部位是杜仲皮,在春季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其它季节,推测EuBRI1基因可能为组成型表达的基因,可能参与韧皮部组织形成;此外发现EuBRI1基因表达量高的植株出现多分枝的性状,推测杜仲BRI1基因具有促进植物分枝发生的功能[38].此外,发现BRI1基因对植物的生殖生长与开花途径造成一定的影响,许多植物的BRI1突变体中雄性器官的育性降低[29]1210.Montoya佝3173发现番茄的BRI1突变体curl3有育性降低的特征.BR对玉米植株的性别发育有一定的影响[39].拟南芥突变体bri1表现出开花延迟、雄性不育的特点[13]673.Tax研究组在1999年筛选出7个拟南芥bri1突变体,命名为bri1-3至bri1-9,这些突变体中的纯合体具有育性,与之前在其它物种发现的突变体完全不同,这个发现将对遗传筛选提供极大的便利[40].BRI1还可以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影响花粉和花药的发育,在麻风树(Jatropha curcas)中,JcBRI1很可能参与了其雌花大抱子母细胞的发育过程[41].将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BRI1基因转入拟南芥中,该转基因植株开花提前,并且结实率增加[42].3.2BRI1基因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中的研究进展在拟南芥中,bri1突变体在应对丁香假单胞菌(Pesudomonas syringae)侵染时表现出抗性,BRI1缺失突变体bak1-4和bak1-5对油菜花叶病毒(oil-seed rape mosaic virus,ORMV)、烟草花叶病毒(cobacco mosaic virus,TMV)和芜菁皱缩病毒(Turnip crinkle virus,TCV)敏感[43].在西葫芦(Cucurbita pepo)中,使用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进行处理后,发现植株提高了对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抗性网有学者发现,高浓度的BL与水稻对根结线虫(Meloidogyne)的系统防御呈正相关,但同时发现水稻BRI1缺失突变体d61则对根结线虫也具有较高抗性[45],这些相互矛盾的现象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在番茄中,BR对植株抵抗根结线虫过程起到了正调节作用,外源BR处理降低了番茄植物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敏感性,表明BR信号途径参与了植物抵御根结线虫侵染[46].46高师理科学刊第41卷在桉树(Eucalyptus robusta)中,grBRI1基因能对盐胁迫和冷胁迫做出应答旳.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中,BnBRI1基因的表达量响应低温诱导成上调趋势跑,BRI1基因在各个组织中均有所表达,其中表达量的峰值出现在花期嫩茎[49].拟南芥BRI1基因的突变体具有更强的抗寒能力[50].在苗期的烟草(Nicotiana tabacum冲,NtBRI1基因的表达量会被低温处理诱导,表达量的升高与低温处理时间相关[51].温度升高造成的植物伸长生长依赖于完整的BR信号通路,但最近的研究表明,温度上升的同时也会负向调节拟南芥根中的BR信号途径,高温下BR受体BRI1蛋白质量降低[52].3.3BRI1基因对植物激素的响应BRI1突变体一般都表现出对外源BR不敏感.拟南芥BRI1突变体bri1、水稻BRI1突变体d61、玉米BRI1同源基因沉默株系、番茄BRI1突变体curl3、大麦BRI1突变体uzu等均表现出对外源BR处理不敏感,而其它激素的处理无明显变化[29]1216.curl3突变体对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的敏感程度不变[53].uzu突变体在种子萌发率上对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更加敏感,拟南芥b r i1-301是一个BRI1基因突变的弱突变体植株,该突变植株对ABA更加敏感[29]1216.在拟南芥中,超表达玉米ZmBIR1基因的株系line2和line5对ABA的敏感程度降低,显著缓解了ABA对种子萌发和根长的抑制,ABA响应基因RD29A, RD29B,ABI5,RAB18的表达有所下调,从而证明ZmBRI1参与了植物对ABA的响应[33]1270.在葡萄(Vitis vinifera)中,外源芸苔素唑(brassinaole,Brz)在转色、成熟过程中降低了VvBRI1表达量;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处理显著促进了果皮及果肉中VvBRI1基因的表达,Brz+EBR处理在糖快速运输期显著增加了VvBRI1的表达量[54]46.3.4BRI1的其他作用在龙眼(Dimocarpus longan)中,蓝光信号使BRI1-3基因的表达量上升,导致龙眼功能性代谢产物积累,DlBRI1可能在龙眼响应光信号、激素信号、非生物胁迫及代谢调控中发挥作用[55].在mRNA水平,光周期可以调节拟南芥幼苗早期发育过程中BRI1的mRNA丰度[56].VvBRI1基因表达量及葡萄种子中6-脱氧栗甾酮(6-deoxocastasterone,6-deoxo CS)含量呈现出与Brz处理相反的作用,进一步验证了葡萄成熟过程中内源BR对糖卸载的调控作用[54]49.马铃薯StBRI1在块茎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影响块茎的数量,抑制或降低StBRI1的表达量时会使马铃薯块茎的数量减少,但块茎中的淀粉含量有所升高[34]40.4展望近些年来,人们对油菜素甾醇的研究越来越多,发现油菜素甾醇的功能涉及细胞的膨大和分裂、调节衰老、雄性生育力、花粉发育、果实成熟等,几乎涵盖了所有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2-5],确立了油菜素甾醇在植物激素中的重要地位.BRI1作为油菜素甾醇的受体自然就被学者广泛研究.在过去的数年中,BRI1在越来越多的植物中被发现并研究,其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功能陆续被发现,进一步研究BRI1的作用机制及工作模式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的.本文致力于植物抗逆境胁迫的研究,为后续研究更好地了解BRI1在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境胁迫中发挥的作用提供基础.参考文献:[1]Grove M D,Spencer G F,Rohwedder W K.Brassinolide,a plant growth-promoting steroid isolated from Brassica napuspollen[J].Nature,1979(5728):216-217[2]李元元,曹清河.油菜素内酯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与抗逆性的机制及其育种应用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5,17(2):25-32[3]Dhaubhadel S,Browning K S,Gallie D R,et al.Brassinosteroid functions to protect the translational machinery and heat-shockprotein synthesis following thermal stress[J].The Plant Journal,2002(6):681-691[4]Ali S S,Kumar G B S,Khan M,et al.Brassinosteroid enhances resistance to f usarium diseases of barley[J].Phytopathology,2013,103(12):1260-1267[5]Clouse S D.Brassinosteroid signal transduction:from receptor kinase activation to transcriptional networks regulating plantdevelopment[J].The Plant Cell,2011,23(4):1219-1230第1期卫杰,等:油菜素甾醇受体蛋白BRI1的研究进展47[6]Shiu S H,Bleecker A B.Plant receptor-like kinase gene family:diversity,function and signaling[J].Science s STAKE,2001,113:22[7]Walker J C,Zhang R.Relationship of a putative receptor protein kinase from maize to the S-locus glycoproteins ofBrassica[J].Nature,1990(6277):743-746[8]Robinson D R,Wu Y M,Lin S F.The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family of the human genome[J].Oncogene,2000,19:5548-5557[9]Anne D,Clark S E.LRR-containing receptors regulating plant development and defense[J].Development,2004,131(2):251-261[10]Friedrichsen D M,Joazeiro C A,Li J,et al.Brassinosteroid-insensitive-1is a ubiquitously expressed leucine-rich repeat receptorserine/threonine kinase[J].Plant Physiology,2000(4):1247-1256[11]Bojar D,Martinez J,Santiago J,et al.Crystal structures of the phosphorylated BRI1kinase domain and implications forbrassinosteroid signal initiation[J].The Plant Journal,2014(1):31-43[12]Kim T W,Guan S H,Burlingame A L,et al.The CDG1kinase mediates brassinosteroid signal transduction from BRI1receptorkinase to BSU1phosphatase and GSK3-like kinase BIN2[J].Molecular Cell,2011,43(4):561-571[13]Clouse S D,Langford M,McMorris T C.A brassinosteroid-insensitive mutant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exhibits multiple defects ingrowth and development[J].Plant Physiology,1996(3):671-678[14]Kauschmann A,Jessop A,Koncz C,et al.Genetic evidence for an essential role of brassinosteroids in plant development[J].ThePlant Journal,1996(5):701-713[15]Li J M,Chory J.A putative leucine-rich repeat receptor kinase involved in brassinosteroid signal transduction[J].Cell Press,1997,90(5):929-938[16]Noguchi T,Fujioka S,Choe S,et al.Brassinosteroid-insensitive dwarf mutants of A rabidopsis accumulate brassinosteroids[J].Plant Physiology,1999(3):743-752[17]Geldner N,Hyman D L,Wang X,et al.Endosomal signaling of plant steroid receptor kinase BRI1[J].Genes&Development,2007,21(13):1598-1602[18]He Z,Wang Z Y,Li J,et al.Perception of brassinosteroids by the extracellular domain of the receptor kinase BRI1[J].Science,2000,288(5475):2360-2363[19]Sun C,Yan K,Han J T,et al.Scanning for new BRI1receptor mutations via TILLING analysis[J].Plant Physiology,2017(3):1881-1896[20]Kinoshita T,Ca n o-Delgado A,Seto H,et al.Binding of brassinosteroids to the extracellular domain of plant receptor kinaseBRI1[J].Nature,2005(7022):167-171[21]Wang X,Goshe M B,Soderblom E J,et al.Identification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in vivo phosphorylation sites of the ArabidopsisBRASSINOSTEROID-INSENSITIVE1receptor kinase[J].The Plant Cell,2005,17(6):1685-1703[22]Vert G,Nemhauser J L,Geldner N,et al.Molecular mechanisms of steroid hormone signaling in plants,Annual Review of Cell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J].Annual Review of Cell&Developmental Biology,2005,21(1):177-201[23]Eckardt N A.Phloem-borne FT signals flowering in cucurbits[J].The Plant Cell,2007,19(1):1435-1438[24]Hothorn M,Belkhadir Y,Dreux M,et al.Structural basis of steroid hormone perception by the receptor kinase BRI1[J].Nature,2011(7352):467-471[25]She J,Han Z,Kim T W,et al.Structural insight into brassinosteroid perception by BRI1[J].Nature,2011(7352):472-476[26]Jaillais Y,Hothorn M,Belkhadir Y,et al.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controls brassinosteroid receptor activation by triggeringmembrane release of its kinase inhibitor[J].Genes&development,2011,25(3):232-237[27]Wang X F,Kota U,He K,et al.Sequential transphosphorylation of the BRI1/BAK1receptor kinase complex impacts early eventsin brassinosteroid signaling[J].Developmental Cell,2008(2):220-235[28]Wang Z Y,Nakano T,Gendron J,et al.Nuclear-localized BZR1mediates brassinosteroid-induced growth and feedbacksuppression of brassinosteroid biosynthesis[J].Developmental Cell,2002(4):505-513[29]Chono M,Honda I,Zeniya H,et al.A semidwarf phenotype of barley uzu results from a nucleotide substitution in the geneencoding a putative brassinosteriod receptor[J].Plant Physiology,2003(3):1209-1219[30]Morinaka Y,Sakamoto T,Inukai Y,et al.Morphological alteration caused by brassinosteroid insensitivity increases the biomassand grain production of rice[J].Plant Physiology,2006(3):924-931[31]Yamamuro C,Ihara Y,Wu X.Loss of function of a rice brassinosteroid insensitive1homolog prevents internode elongation andbending of the lamina joint[J].The Plant Cell,2000,12(9):1591-1606[32]Kir G,Ye H,Nelissen H.RNA interference knockdown of BRASSINOSTEROID INSENSITIVE1in maize reveals novel functionsfor brassinosteroid signaling in controlling plant architecture[J].Plant Physiology,2015(1):826-83948高师理科学刊第41卷[33]郝岭,张钰石,段留生,等.玉米ZmBRI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J].作物学报,2017,43(9):1261-1271[34]李骐.马铃薯油菜素内酯受体StBRI1的基因沉默和功能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35]Montoya T,Nomura T,Farrar K,et al.Cloning the tomato curl3gene highlights the putative dual role of the leucine-rich repeatreceptor kinase tBRI1/SR160in plant steroid hormone and peptide hormone signaling[J].The Plant Cell,2002,14(12):3163-3176[36]Holton N,Ca n o-Delgado A,Harrison K,et al.Tomato BRASSINOSTEROID INSENSITIVE1is required for systemin-inducedroot elongation in Solanumpimpinellifolium but is not essential for wound signaling[J].The Plant Cell,2007,19(5):1709-1717[37]王妙.GmBRI1和GmCPD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豆开花过程中的功能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38]刘明月.杜仲BR受体蛋白编码基因EuBRI1克隆及功能分析[D].贵阳:贵州大学,2018[39]Hartwig T,Chuck G S,Fujioka S,et al.Brassinosteroid control of sex determination in maize[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1,108(49):19814-19819[40]孙超.拟南芥中bri1新型TILLING突变体的筛选及其机理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5[41]雷世康,徐刚.麻疯树BRI1基因的鉴定及其在不同发育时期花蕾中的表达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2019,32(5):121-129[42]Singh A,Breja P,Khurana J P,et al.Wheat Brassinosteroid-Insensitive1(TaBRI1)Interacts with members of TaSERK genefamily and cause early flowering and seed yield enhancement in Arabidopsis[J].Plos One,2016,11(6):e0153273[43]Korner C J,Klauser D,Nieh A,et al.The immunity regulator BAK1contributes to resistance against diverse RNAviruses[J].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2013,26(11):1271-1280[44]陶媛.表油菜素内酯提高西葫芦病毒病抗性的生理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5[45]Nahar K,Kyndt T,Hause B,et al.Brassinosteroids suppress rice defense against root-knot nematodes through antagonism withthe jasmonate pathway[J].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2013,26(1):106-115[46]Song L X,Xu X C,Wang F N,et al.Brassinosteroids act as a positive regulator for resistance against root knot nematode involvingRESPIRATORY BURST OXIDASE HOMOLOG dependent activation of MAPKs in tomato[J].Plant Cell&Environment,201& 41(5):1113-1125[47]Goddard R,Peraldi A,Ridout C,et al.Enhanced disease resistance caused by BRI1mutation is conserved between Brachypodiumdistachyon and barley(Hordeum vulgare)[J].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2014,27(10):1095-1106 [48]阳治国,谢甜,王浩杰,等.甘蓝型油菜BnBRI1基因过量表达载体和RN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J].四川大学学报,2016,53(3):689-694[49]刘彩霞,程文财,王茂林.甘蓝型油菜BnBRI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2014,51(2):31[50]Kim S,Kim B H,Lim C J,et al.Constitutive activation of stress-inducible genes in a brassinosteroid-insensitive1(bri1)mutantresults in higher tolerance to cold[J].Physiologia Plantarum,2010(2):191-204[51]肖立增.苗期低温对烟草BR信号通路关键基因表达及发育进程的影响[D].重庆:西南大学,2016[52]Martins S,Dohmann E M N,Cayrel A,et al.Internalization and vacuolar targeting of the brassinosteroid hormone receptor BRI1are regulated by ubiquitination[J].Nature Communications,2015(6):6151[53]Koka C V,Cerny R E,Gardner R G,et al.Aputative role for the tomato genes DUMPY and CURL-3in brassinosteroidbiosynthesis and response[J].Plant Physiology,2000(1):85-98[54]徐凡.油菜素内酯对葡萄成熟过程中糖卸载的影响[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55]李汉生,孙刚,陈晓慧,等.龙眼BRI1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光照响应表达[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0,26(1):125-134[56]Hategan L,Godza B,Kozma-Bognar L,et al.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the brassinosteroid receptor-encoding BRI1gene inArabidopsis[J].Planta,2014,239:989-1001。
生长素的生理功能,受体和信号传导的研究进展
( l ua ioylb J i A r u ua n e i , h nc u in10 ) Mo cl Bo g , in gi l rl i rt C a gh nJl 3 18 e r l a l c t U v sy i 1
Ab t a t T ril o e sa x n r l td t h soo ia u c in,r c p o nd sg a r ns s r c : he a tce c v r u i ea e o p y i lgc lf n to e e tr a in lta — d cin o h ae tr s a c r g e s u to ft e lt s e e r h p o r s .Au i sa n c s a y h r ne i a tg o h p o e s x n i e e s r o mo n pln r wt r c s , i wo ksi l n r w h,d fe e tai n a d r s n e t n io me tlc n e,b y e g t t r n p a tg o t ifr n i t n e po s o e vr n n a ha g o y s n r y wi h
jcs e o lsl.T etei m d ni rd c o il a o th b v set o ter— et fl w c e l o y h s a ea t u t nma y b u teaoeap c fh e h s no i n s
s a c d a c d o u i e r h a v n e fa x n. Ke r y wo ds:u c in;r c ptr i n lta s u to f n to e e o ;sg a r n d ci n
植物雌激素研究概况(Ⅱ)——生理功能进展
也 有 较 多 研 究 报 道 一 些 雌 激 素 在 体 外 显 出 不 同 的 非 ER 相 关 的效 果 , 些 效 果 包 括 抗 增 殖 活 这 性 、 氨 酸 激 酶 、 白激 酶 C 以 及 DNA 拓 朴 异 构 酪 蛋 酶 (o i meae I 抑 制 以 及 前 立 腺 素 合 成 酶 tp s rs)I的 o o 的抑 制 等 [ 所 有 此 类 作 用 都 需 要 较 高 浓 度 , 。 通 常大 于 1 t , 关 在 体 内是 否 达 到 此 浓 度 仍 是 值 0M 有  ̄ 得 怀 疑 。理 论 上来 看 , 些 作 用 在 癌症 预 防 中可 能 这 起 着 一 定 的作 用 , 是 在 得 出它 们 生物 相 关 性 的结 但 论 之 前 , 需 要 在 体 内得 到 确 证 。 仍
有 别 于 内源 激 素 , 显 出 独 特 的组 织 或 器 官 特 定 的 会
绝 经 综 合 症 为 中老 年 人 群 的 常 见 症 , 在 很 大 程 度 并 上与激素 ( 别 是 雌 激素 ) 活 性 及 其 代谢 相 关 。 特 的 亚洲 人 因食 用 大 豆 制 品 较 多 , 些 疾 病 发 生 较 少 , 这
酮 的 亲 和 活 性 就 要 低 得 多 。 引起 人 们 的兴 趣 的 是 ,
2 植 物 雌 激 素 对 人 体 健 康 的 潜 在 效 果
乳 腺 癌 、 立 腺 癌 、 血 管 疾 患 、 疏 松 症 以及 前 心 骨
植 物 雌 激 素 喜 欢 与 E邸 结 合 , 内源 的 甾 醇 雌 激 而 素 则 没 有 这 种 差 异 LJ 这 可 能 显 示 植 物 雌 激 素 可 3。 能选择性 地通过 E R8显 出 它 们 的 作 用 。它 在 体 内 意 味 着 什 么 还 不 清 楚 , 是 从 理 论 上 看 , 们 可 能 但 它
植物激素研究的一般方法
植物激素研究的一般方法
1. 激素的提取和分离,研究人员通常会从植物组织中提取激素,并通过化学方法或生物学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
和实验。
2. 生物测定法,生物测定法是研究植物激素活性的重要方法,
包括生物学活性测定、生长调节测定等,常用的方法包括生长曲线
实验、生物测定实验等。
3.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植物激素进行研究,包括克隆激素合成基因、激素受体基因、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等,通过转基因技术和基因敲除技术研究植物激素的功能。
4. 生化分析方法,利用生化分析方法对植物激素进行研究,包
括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用于检测和定
量植物激素的含量。
5. 组织培养技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植物激素的生物
学功能,包括激素的促进生长、诱导愈伤组织等,通过组织培养的
方式研究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
总的来说,植物激素研究的一般方法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多种实验技术的应用,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全面深入地研究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制和调控网络。
植物激素生理作用与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基 因编码 一个 细胞 色素 P 5 单加 氧 酶 , 酶参 与 了赤霉 素 40 此 介 导 的S R1 L 降解 和赤 霉素合 成 的反 馈调 控 , 从而 调控水 稻
节 间的生长 发育 。
研究 表 明A A 以降低L R ( B可 E 叶片伸展 率 ) , 诱导抗 旱
安 徽 农 学 通 报 ,A h i giSiB l2 1 ,60 ) n u r. c. u1 0 01 (8 A .
3 5
植 物 激素 生 理作 用 与检测 技 术 的研 究现 状及 进 展
房 凯
( 北京林 业大学 , 北京 1 0 8 0 0 3)
摘 要 : 物激 素作 为植物体 内的痕 量分子 , 于调 节植物 的各种 生长发 育过 程和 环境 的应答 具有十 分重要 的 意 植 对 义, 因此对 于植物 激素 的检 测技术 就要 不断创 新和提 高。 综述 了植物 激素 的生 理作 用和各 种检 测技术 的研 究现状
e v r n n e p n e S h y a en c s a y t o tn o s y i n v t n mp o e t e d t c i n t c n l g . e r c n n io me tr s o s , O t e r e e s r c n i u u l n o a e a d i r v h e e t e h o o y Th e e t o o a v n e n p y i lg c l c i n o l n o mo e n a i t f e e to e h o o y r e i we n t i p p r d a c si h so o i a t fp a t r n sa d av re y o t c i n t c n l g swe e r v e d i h s a e . a o h d Ke r s y wo d :De e to e h o o y Ph so o ia c i n P a th r n s t c i n t c n l g ; y i l g c l to ; l n o mo e a
植物激素合成与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植物激素合成与信号转导研究进展植物激素在植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合成和信号转导过程一直是植物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本文将从植物激素的种类、合成、代谢和信号转导等方面,介绍最新的研究进展。
一、植物激素的种类及功能植物激素主要分为: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玉米素、乙烯等。
这些激素在植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调节植株生长、促进芽分化、促进开花、调节叶片运动、促进果实成熟、响应环境胁迫等。
二、植物激素合成途径植物激素合成途径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可以从相应的前体物质经过一系列酶催化反应而形成。
以生长素合成为例,其前体物质是色氨酸,色氨酸在经过酶催化后转化成吲哚-3-乙酸,随后在经过一系列反应后,最终形成生长素。
三、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过程植物激素在起作用时,通常需要通过信号转导途径来实现。
在信号转导过程中,植物激素可能会经过多个信号转导通路,包括G蛋白偶联受体(GPCRs)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蛋白激酶与磷酸化酶信号通路等。
细胞质中的激素受体通过不同机制与不同的转录因子结合,其核心是激素感知蛋白,它们能感知胰岛素等多种激素运动,还能控制蛋白合成和细胞增殖、分化等细胞基本代谢过程,同时也是脂肪代谢、能量代谢、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的重要调节器宣吸合成激素,激素与它们结合后,会触发激素反应的一系列信息分子进入细胞核,从而引起基因转录和翻译的相应变化。
四、植物激素代谢调控除了植物激素的合成和信号转导外,植物中还存在许多其他调控激素代谢的因素。
例如,许多转录因子和调控蛋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激素代谢调控过程。
此外,一些研究也表明,微生物、胁迫环境等外部因素也对植物激素代谢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细菌可以分泌赤霉素,从而促进植物生长;而干旱、高盐、低温等逆境条件下,会引起植物雄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促进其生长和逆境适应。
总之,植物激素在植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合成和信号转导过程一直是植物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植物激素的研究报告
植物激素的研究报告植物激素的研究报告植物激素是一类由植物细胞合成和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植物激素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对植物生物学的深入理解和植物育种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早被发现的植物激素是生长素。
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和分裂,调节植物的生长形态。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了许多其他的植物激素,包括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这些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赤霉素是一种具有类似于生长素作用的植物激素,它可以促进植物的细胞伸长和分裂。
研究表明,赤霉素在植物的根系生长、开花和种子萌发等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调节作用。
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增殖,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很重要。
脱落酸则参与了植物的果实成熟和叶片脱落等过程。
乙烯是一种气体植物激素,参与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许多方面,比如种子发芽、果实成熟和光合作用等。
除了研究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功能,科学家们还在探索植物激素的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机制。
研究表明,植物激素的合成通常是在胁迫条件下进行调节的。
例如,当植物受到干旱胁迫时,会产生更多的赤霉素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激素的信号转导则是通过激素分子与植物的受体结合,并激活激素信号转导通路来实现的。
这些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并为植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在未来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将继续探索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功能,并深入研究植物激素的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机制。
同时,了解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植物激素进行农业生产和植物育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总之,植物激素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植物生物学的原理和应用植物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植物激素的种类、功能和调控机制,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植物激素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雌激素活性成分及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异黄 酮 是一 类 类黄 酮 化 合物 , 要存 在 于 主
植物雌激素在体 内可结合雌激素受体并具有双 向调节作 用 。一方面,一定剂量的植物雌激素在体内能够与 E R结
合 , 挥 雌激 素促效 作 用 。植物 雌 激 素使 用 中剂 量时 , 以 发 可 产 生一 定 的雌激 素 活性 ; 高剂量 时 , 以活化 因雌激 素 水平 可 限制 未能 活 化 的 E , 生雌 激 素 强效 应 ; R产 当植 物 雌激 素使
2 植 物雌 激 素生物 学特 性
21 对 雌 激 素 受 体 调 节 作 用 雌 激 素 受 体 ( soe . E t gn r
r et ,R 是 一 类 转 录 因子 , 活 性 通 常 由雌 激 素调 节 。 e p rE ) c o 其
1 植物 雌激 素 的活 性成 分
1 异 黄 酮类 . 1
类 ( cet gn 等 【 My os o e ) I r 】 o
花苜蓿及部分豆类 中, 如拟雌内酯 (om so) 4 . C u et 1 r 和 ’甲氧.
香 豆雌 酚 ( ’ e oyom so)其 主要 来 源 是 三 叶 草 和 4 - t xcu et 1, M h r
苜蓿芽。 三叶草和苜蓿芽中拟雌内酯含量分别为 5 、.m / . 0 g 6 7 s 干重, 黄豆 芽 中的含量 为 1 0 ,干重嘲 5 8 蜀 g 。目前 , 对香 豆雌 酚类与真菌类植物雌激素还有待于进一步 的研究。
Ab t a t Th h te to e d rv d fo p a si h au e,sak n fc mp un swihe to e sr c ep yo srg n, e e r m lnt nt en tr i i do o o d t sr g n-l ilgc la t iis h te to e s i i boo ia ci te .P yo sr g n ke v h v o iiee e t ndia e lt dt sr g n a d b o dyus dt mp o e me o u i y d o a ep st f cso e s sr ae O e to e n r a l e O i r v n pa scs n r me, o to adip t y, r v n se p r ss v e c n rle r o ah p e to to o i e o
植物雌激素研究进展
摘要植物雌激素是一类具有类似动物雌激素生物活性的植物成分,它们对激素相关疾病有广泛作用,尤其对乳腺癌、前列腺癌、绝经期综合征、心血管病和骨质疏松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但其中的一些研究结果仍有争议。
因此还需进行深入的人体研究和临床验证。
关键词植物雌激素异黄酮木酚素人类疾病危险自1926年首次报道植物提取物表现出雌激素活性以来,到1975年已发现几百种植物含有雌激素活性成分;1979和1982年,分别在灵长目和人类尿中发现植物雌激素;90年代,由于得到欧美国家政府和大豆工业部门的主动拔款资助,植物雌激素研究文献呈指数级增加。
植物雌激素对人类激素相关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本文拟阐述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1分类和代谢植物雌激素(phyto-oestrogens)主要有3类:异黄酮类(isoflavones)、木酚素类(lig-nans)和coumestans,均含在植物及其种籽里。
异黄酮类主要有染料木黄酮和黄豆苷原。
食物中的异黄酮类与葡萄糖结合形成糖苷,如大豆的主要糖苷是黄豆苷、染料木苷和glycitin,经反刍动物瘤胃中的细菌或体外发酵水解脱掉葡萄糖基,分别形成糖苷配基黄豆苷原、染料木黄酮和大豆黄素。
一般认为,结合形式糖苷是无活性的植物雌激素,而非结合形式糖苷配基是有活性的。
另外,三叶草中的异黄酮前体——生物链A(biochainA)和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在反刍动物瘤胃中发酵,被菌群糖苷酶分解,分别转变成染料木黄酮和黄豆苷原;染料木黄酮中的一部分进一步代谢为对乙基酚,而黄豆苷原中的一部分代谢为雌马酚(equol)和氧-去甲基安哥拉紫檀素(O-DMA)。
异黄酮类在结构上与雌二醇相似。
植物尤其是谷类糊粉层的木酚素前体——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secoisolari-ciresinol)和鸟台树脂酚(matairesinol)在肠道被菌群发酵脱去葡萄糖基和甲基,分别形成的肠二醇(enterodiol)和肠内酯(entero-lactone)在结构上也与雌二醇相似。
植物中的生长素受体结构与功能研究
植物中的生长素受体结构与功能研究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的一类调节性化合物,其中生长素作为最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对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长素的功能实现主要依赖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受体,包括可溶性蛋白受体和膜结合型受体。
针对植物中的生长素受体结构与功能,科学家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一、生长素受体结构研究生长素受体是植物体内与生长素结合的蛋白质,在植物体内具有广泛的分布。
科学家们通过生物化学与生物学方法,研究了植物中的生长素受体的结构。
以可溶性蛋白受体为例,科学家们通过晶体学和核磁共振技术等手段,成功确定了生长素受体的三维结构。
生长素受体主要由多个结构域组成,其中包括生长素结合位点和信号转导位点。
这些结构域的存在,使得生长素受体能够与生长素结合,并进一步触发下游的信号传递过程。
二、生长素受体功能研究生长素受体在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细胞水平上,生长素受体能够与生长素结合,激活下游的信号转导通路,进而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
在整个植物体中,生长素受体也参与了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和发育过程。
通过研究生长素受体的功能,科学家们揭示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多种生物学效应。
三、生长素受体的调控机制生长素受体的表达和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
在基因水平上,植物基因的表达受到转录因子的调控。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转录因子与生长素受体的相互作用,揭示了生长素受体表达的调控机制。
此外,还有一些环境因素能够调控生长素受体的功能,如光照、温度和植物内源物质等。
研究生长素受体的调控机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植物生长素调控网络,也为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提供了理论指导。
四、生长素受体研究的应用前景生长素受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不仅对植物科学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了解生长素受体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有效的植物调控方法。
例如,利用生长素受体与生长素拮抗剂结合的特性,可以研发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植物激素和植物免疫机制的研究
植物激素和植物免疫机制的研究植物学一直都是生物学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
研究植物的生长、繁殖、结构、组成和功能,可以促进农业、林业以及生态研究等方面的进步。
近年来,随着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植物激素和植物免疫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植物激素和植物免疫机制进行探讨。
一、植物激素简介植物激素是一类生长调节物质,促进或抑制植物发育的生长和繁殖。
植物激素的种类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生长素酸、细胞分裂素、赤红素和脱落酸等。
生长素是最早被发现的植物激素,它能够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和分裂。
除了生长素外,其他植物激素各自具有不同的生物功能。
例如,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植物细胞分裂,而赤霉素则能促进叶片的生长和扩展。
生长素酸和赤霉素酸可以控制果实的生长和发育,而赤红素和脱落酸则分别控制植物的开花和老化。
二、植物免疫机制简介植物与环境紧密相连,面对外来病原体和有害物质的入侵,植物必须依靠自身的防御机制进行抵抗。
植物免疫机制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即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固有免疫是植物天然具备的一种免疫反应,它能够快速地识别和应对病原体的入侵。
植物的固有免疫主要依赖于一系列受体形成的识别系统,能够识别病原体的分子模式。
一旦病原体被识别,植物就会启动一系列的防御反应,例如在感染部位上生成毒素,吞噬细菌和真菌以及减少植株的细胞壁可溶性多糖。
适应性免疫是植物在遭受外来病原体侵染后,经过数天和数周的适应性过程后所产生的一种免疫反应。
植物适应性免疫主要通过激活内外部的防御系统以进行抵御。
植物在适应性免疫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植物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防御蛋白来诱导抗菌性或产生信号物质以调节细胞死亡,从而避免病原体在植物体内的扩散。
三、植物激素与植物免疫机制植物激素和植物免疫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复杂而又微妙的。
植物激素可以直接影响植物免疫反应的发生和发展,并且调整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例如,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和分裂,从而扩大植物叶面积,使其能够更好地吸收养分和能量。
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与抗逆性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与抗逆性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随着人们对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的理解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植物激素在这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激素是一类植物内源性生长物质,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发育、适应环境变化和抵御外界胁迫。
本文将从植物激素的种类、作用机制和在植物生长发育与抗逆性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植物激素的种类目前已知的植物激素种类较多,包括赤霉素、生长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乙烯等。
这些激素在植物中的浓度、合成和分解过程都是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从而在植物生长发育及其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其中,一些激素是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如生长素和脱落酸;而另一些则是抑制植物生长发育的,如赤霉素和乙烯。
此外,植物激素还能够调节植物的光合作用、开花时间和营养代谢等相关生理过程。
二、植物激素作用机制植物激素通过调节植物细胞内外的信号传导、基因表达和代谢通路等多个方面,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及其适应环境的过程。
以生长素为例,它能够通过顶端生长素转运蛋白(AUX1)将其吸收入细胞内,然后与生长素受体蛋白(TIR1)结合,促进靶基因转录的过程,从而起到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
脱落酸则能够调节植物的休眠和落叶等生理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脱落酸会通过转录因子ABI4和ABI5的诱导,进而抑制多种生长相关基因的转录,从而促进植物休眠或落叶过程的进行。
三、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与抗逆性中的应用在植物生长发育方面,充分利用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可以通过适当的施用植物激素来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改善其品质和产量。
例如,通过施用生长素能够提高茶树的茶叶质量和产量;通过施用脱落酸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等。
在植物抗逆性方面,植物激素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适当的施用植物激素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例如,施用赤霉素能够提高水稻的耐旱能力和抗贫瘠能力;施用乙烯能够提高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耐受性等。
四、结论综上所述,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与抗逆性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对于推动植物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激素对植物器官发生影响的研究
植物激素对植物器官发生影响的研究植物激素对植物器官发生影响的研究植物激素对植物器官发生影响的研究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1年第04期植物激素是微量的有机分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器官发生等生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植物激素一般用于植物激素的受体,通过一些变化发生基因表达和相应的生理生化反应,从而影响到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的形成.通过本文对植物激素和植物器官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可以大大地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和果实产量,对我们这个农业大国有着深远的意义.一、植物激素的相关介绍;;;; 对于从事种植业的工作人员和农民来说,植物激素这一词语并不陌生,甚至经常听到.但是植物激素具体是什么,对不同植物器官有什么作用,他们就不是特别清楚了,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合成的,可以从产生的地方运送到别的地方,最后作用到植物各个器官的生长发育的微量有机物.迄今为止,公认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和细胞分裂素五大类,每一种激素都有着各自的特点,都可以作用于植物的不同器官.例如,生长素在植物中普遍存在,主要集中在植物的嫩芽和正在生长的部位,促进这些部位快速地生长发育.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植物的茎生长,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的幼根、幼叶和嫩芽中.细胞分裂素在植物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在各个器官中都可以发现它的存在,它可以让细胞加速分裂,使植物器官快速增长.还有乙烯和脱落酸,这些都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激素.二、植物激素对植物器官的影响;;;; 植物激素对根的影响.再植物激素对根的生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同激素在植物根中的分布和含量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激素对根的生长有着不同的意义,根生长所需要的激素种类和含量也是不相同的.对于不定根来说,生长素对其形成有着促进作用,是不定根形成的信号分子.乙烯对植物器官根的形成没有什么影响,不会阻碍和促进根的形成,但是对根有着复杂的影响.赤霉素对不定根的形成有着抑制作用,大量的实验证明,即使低浓度的赤霉素也会抑制不定根的形成.根的形成和激素的浓度有着一定的关系,激素浓度过大或者过小都会抑制根的生长,植物激素的浓度只有在一定范围内才可以促进植物根的形成.;;;; 植物激素对叶的影响.植物的叶子是植物进行氧气吸收、光合作用的重要途径,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器官.植物叶子的形状、大小、颜色和厚度都是激素来调节的.生长素可以改变植物叶片的颜色,它的种类和浓度对叶片的颜色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乙烯和脱落酸普遍存在与高等植物的器官当中,在植物的叶子当中也存在大量的乙烯,乙烯和脱落酸可以促进叶子的脱落和衰老.在快要进入冬天的时候,叶子都会迅速变黄脱落,有时候一夜之间树叶就会脱落,这就少不了乙烯和脱落酸的作用,大量的乙烯就会促使叶子衰老、脱落.叶子中的细胞分裂素可以加速细胞分裂,新的细胞代替老的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加速叶子的代谢过程,防止叶子的衰老.;;;; 植物激素对茎的影响.植物激素当中的生长素对器官有着伸长的作用,但是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是最差的.而赤霉素却是促进茎伸长的主要激素,根据对赤霉素的实验,可以明显的看见茎秆在伸长.现在的蔬菜种植基地有很多的蔬菜都是用赤霉素来提高茎叶的生长,从而提高蔬菜的产量.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它在合成以后会运到茎叶的位置,植物的茎在生长的时候都是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新的细胞,从而使植物的茎进行生长,细胞分裂素的到来,正好促进了茎内细胞的分裂,促进了茎的生长.乙烯和脱落酸对植物茎的影响不是特别的大,只有在某些时候有一定的抑制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4月JOURNALOFBIOI。
OGYApr,2009doi:lO.3969/j.issn.1008—9632.2009.02.043植物激素受体研究进展赵丽1,黄海杰2,田维敏(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热带作物栽培生理学重点实验室,海南儋州571737;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1)摘要: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在植物应对逆境方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植物激素受体是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倍受关注。
近年来,由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结合,使得植物激素受体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综述了5种经典植物激素受体以及油菜素内酯和茉莉酸受体在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三个层面上的研究成果,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植物激素;受体;突变体中图分类号:Q946.8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632(2009)02—0043—05植物激素受体是植物激素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近年来,采用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研究手段,主要以拟南芥、番茄和烟草等为材料,在植物激素受体的分离鉴定和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本文综述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旨在为迸一步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提供参考资料。
1生长素受体研究进展虽然早就认识到生长素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但直到最近才证明TIRl(Transportinhibitorre-spensel)是生长素的受体。
TIRl蛋白是由TIRl基因编码的一种F.box蛋白,含有594个氨基酸残基,由N端的一个F.box模式、一段短的约40个氨基酸残基的间隔区域(spacerregion)、16个简并的LRRs(1eucine—richrepeats)和一个C端约70氨基酸残基的尾巴构成。
其中N端的75个氨基酸(包括F—box序列)是TIRl同IAA结合所必需的,推测这段序列直接控制TIRl同IAA和Aux/IAA蛋白的结合。
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对TIRl的作用机制做了深入研究。
r11IRl与AtCULl(cullinhomologue1)、RBXl(RING—boxprotein1)及类似SKPl的ASKI(Arabidop-sisSkpl—likel)一起形成一个SCFllm复合体,催化激活状态的泛素分子从泛素连接酶E3转移到底物分子。
AUX/IAA蛋白作为TIRl识别的底物,经泛素化修饰后进入26S蛋白酶体途径降解。
生长素能够促进TIRl与AUX/IAA的相互作用,在低浓度生长素环境中,Aux/IAA蛋白相对稳定并与生长素响应因子ARF(auxin.responsefactor)蛋白结合形成异二聚体,负调控ARF的功能。
当细胞内生长素浓度升高时,生长素结合TIRl,促进AUX/IAA蛋白降解,解除对ARF转录因子的抑制,转录因子ARF形成自身二聚体,并通过其N端的DNA结合结构域DBD(DNAbindingdomain)结合生长素早期应答基因启动子区的生长素响应元件(auxin—responseelement,AuxRE),从而触发下游信号转导和基因表达。
最近,Tan等人研究认为拟南芥TIRl.ASKI复合体的可单独存在或与生长素及Aux/IAA底物形成复合体。
TIRl中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结合有肌醇六磷酸辅因子,该结构域通过一个单一的表面口袋识别生长素和Aux/IAA底物。
生长素锚定在rI'IRl口袋的底部,占据结合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位点。
底物Aux/IAA肽段停泊在生长素的顶端,占领了TIRl口袋的其余空间而完全封闭了激素结合位点。
生长素作为一种“分子胶水”通过填充蛋白质内表面的疏水空穴而增强TIRI与底物Aux/IAA的相互作用…。
此外在拟南芥中存在3个与TIRl同源的AFB(auxin—signalingF-boxprotein)蛋白,该蛋白属于F—box蛋白家族,含有LRRs,与TIRl高度同源性。
用突变体收稿日期:2008—04—29;修回日期:2008—10—23作者简介:赵丽(1980一),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植物分子生物学,E—mail:yifanever2007@163.eom;通讯作者:田维敏,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发育生物学的研究,E—mail:wratian@163.corn。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08205)资助43万方数据2009年4月JOURNALOFBIOI.OGYApr,2009实验证明,拟南芥TIRl及其同源基因AFB突变后均影响植株表型,说明TIRl和AFB类蛋白是生长素结合所必需的,推测AFB家族也可能是生长素的受体,与TIRl共同感受生长素信号。
2细胞分裂素受体研究进展细胞分裂素是利用了一种类似于细菌中双元组分系统的途径将信号传递至下游元件的。
在拟南芥中,作为细胞分裂素受体的组氨酸激酶(Arabidopsishisti—dinekinases,AHKs)与细胞分裂素结合后自身磷酸化,并将磷酸基团由激酶区的组氨酸转移至信号接收区的天冬氨酸。
天冬氨酸上的磷酸基团进一步被转移到胞质中的磷酸转运蛋白(Arabidopsishistidine-phospho—transferproteins,AHPs)。
磷酸化的AHPs进入细胞核并将磷酸基团转移到A型和B型反应调节因子ARRs(ArabidopsisResponseRegulators)上,进而调节下游的细胞分裂素应答反应旧。
在拟南芥中,已证明3个组氨酸激酶是细胞分裂素的受体,它们是AHK2、AHK3和CREI(CytokininRe—sponsel),又名AHK4或WOODENLEG,WOL。
CREl蛋白是一种膜结合蛋白,在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中起正调控作用。
AHK2和AHK3也被陆续证明能在体外和体内特异地结合细胞分裂素。
AHK2、AHK3和CREl分别编码AHK2、AHK3和CREI蛋白,与细菌二元组分的组氨酸蛋白激酶序列相似,胞外区均具有保守的CHASE结构域,被认为是细胞分裂素的结合区。
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表明,3个作为细胞分裂素受体的AHK在序列上有着很高的同源性,既存在高度的功能冗余现象,又具有一定的功能特异性。
CREl是一个双功能的酶,它不仅具有组氨酸激酶活性,也具有可以将AHP去磷酸化的磷酸酶活性,细胞分裂素介导的磷酸基团传递是双向的可逆的过程。
但是AHK2和AHK3均只表现出磷酸激酶的活性,不具备磷酸酶活性∞。
,这表明功能高度冗余的3个受体在功能及作用机制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特异性。
用突变体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在根中的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CREl行使的,在植物地上部分的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AHK2和AHK3行使的。
此外,在细胞分裂素调节叶片衰老的过程中,AHK3起主要作用∞]。
组氨酸激酶AHKI在拟南芥生长中起重要的作用,是干旱,盐压应答和ABA信号途径的正调控因子。
Ahkl突变体的分析表明AHKI下行调控许多与压力相关的和/或ABA诱导的基因,包括AREBI,ANAC,和DREB2A转录因子和他们的下游基因。
与AHKl不同的是,allIc2,ahl【3。
和eret的功能缺失分析表明AHK2,44AHK3,和CREI在ABA信号途径中起负调控子的作用。
在拟南芥中由于许多与压力有关的和/或ABA诱导的基因的上行调控作用,AHK2,AHK3也可负调控渗透压应答,ahk2,ahk3的单突变体和ahk2ahk3的双突变体对于旱和盐压表现冉强的不耐受性一1。
此外,A型ARRs是细胞分裂素的信号途径的负调控因子,可迅速地应答于细胞分裂素的转录上游调控。
ARRs蛋白含有一个保守氨基酸的磷酸化位点,受体结构域的磷酸化作用是A型ARRs功能所必须的:5|。
3赤霉素受体研究进展GA是一种疏水羧酸,作为羧化阴离子可在植物细胞的胞间和细胞内溶解,并可作为质子化酸通过被动运输穿过细胞质膜。
由此推断,植物体含有与质膜结合的可溶性受体。
2005年,Ueguchi.Tanaka等在水稻中鉴定了一种赤霉素不敏感的矮化突变体gidl(gibberellin—insensitivedwa矿1),并分离出四个突变体基因,并证明GIDI是赤霉素的受体旧1。
Iuchi等也从拟南芥中鉴定出三种赤霉素的受体基因,AtGIDla,AtGIDlb和AtGIDlc¨1。
GIDI基因包括一个内含子和两个外显子,编码354个氨基酸的GID蛋白,其保守区与激素敏感的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lipase,HSL)家族虬有同源性。
GIDl蛋白定位在核内,在水稻中,GIDI作为一种町溶性的受体介导赤霉素信号传导,它在与活性的GAs结合感知赤霉素信号后,将信号传递到DELLA蛋白SLRI(SLENDERRICE),导致SLRl降解从而诱发一系列下游反应№』。
对拟南芥中SLRl的结构域分析表明DELLA蛋白SLRI的TVHYNP结构域是GIDl.SLRI相互作用所必需的。
91。
G|DI感知GA信号后,GA可增强GIDI和DELLA蛋白的相互作用,同时GA.GIDI复合物可促进在RGA(REPRESSOROFgal-3)和F-box蛋白SLYI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拟南芥萄dl-1的突变株中,单突变体gidla、gidlb和gidlc都能正常发育,无明显缺陷表型。
双突变体atgidlaatgidlc表现出矮化表型,双突变体atgidlaatgidlb植株的雄蕊显著比野生型短,易不育。
7o。
三突变体atgidlaatgidlbatgidlc不能正常萌发,种子仅在浸湿并剥落外壳后才能开始生长,植株表现出严重矮化表型。
,而且花形成的时间长却时间推迟,成仡器官有严重的缺陷,不能应答于外施的GA¨0。
这些结果表明,所有AtGIDls都作为拟南芥中GA的受体共同感知激素信号,但在基因间又存在功能特异性。
4乙烯受体研究进展万方数据2009年4月JOURNAT。
OFBIOI。
OGYApr.2009迄今在拟南芥中分离鉴定出5个乙烯受体,即ETRI、ETR2、ERSl、ERS2和EIN4。
它们在结构上与细菌和真菌中存在的双元组分系统类似。
根据结构上的特点可将其分为两类。
第一类包括ETRl和ERSl,具有氨基端乙烯结合结构域和非常保守的羧基端组氨酸激酶结构域;第二类包括ETR2、ERS2和EIN4。
具有氨基端乙烯结合结构域,但组氨酸激酶结构域是不完整的,缺少催化活性所必需的一个或多个元件。
在5个受体中,ETRI、ETR2和EIN4还多出一个接收器结构域,其功能尚不清楚。
遗传学研究表明,5个受体中的任何一个发生功能获得性突变(多数突变影响了受体与乙烯的结合能力)都能导致对乙烯不敏感,表明所有的5个受体都与乙烯信号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