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讲读04——《史记》的抒情性和悲剧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讲读》——
《史记》的抒情性与悲剧性
一、《史记》的抒情性
(一)前人评价:
明•茅坤
鲁迅先生
今人读游侠传,即欲轻生; (子长)恨为弄臣,寄 读屈原传,即欲流涕;读 心楮墨,感身世之戮 庄周鲁仲连传,即欲遗世; 辱,传畸人于千秋, 读李广传,即欲立斗;读 虽背《春秋》之义, 石建传,即欲俯躬;读信 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 陵君传,即欲养士,若是 无韵之《离骚》矣。” 者何哉?盖具物之情,而 《汉文学史纲要》 肆之于心故也,非区区字
• 首推项羽,“奋其私智”,刚愎自用,是 项羽失败的直接原因。
• 李斯也是性格悲剧的典型,过于看重名利 享受,太计较个人得失,时时、事事把自 我放在首位,丧失了原则性,最终导致了 被腰斩灭门的命运。
思考题
结合具体作品或具体人物,谈谈你对 《史记》悲剧性的理解和认识。
۞《李将军列传》中 表现出对李广遭遇的
深深同情:
•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 终不言家产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 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
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 用。
• 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 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 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 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 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 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 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 司马迁为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先公后 私的优秀品质,只写“完璧归赵”、“渑 池之会”、“将相和”三件大事。
(2)微言大义
• 微言指得是简约的语言;大义指得是宏大 高远的意义。微言大义指史书中文笔蕴藉 含蓄、暗寓褒贬的写法。通俗地说,就是 话里有话。
• 是岁也,张汤死而民不思。《酷吏列传》
• 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 《萧相国世家》
3、叙事模式的抒情化
• 叙述中融入强烈深厚的思想感情,阐述对 政治、历史、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为 中国史书的叙述模式开创了崭新体式。
叙述模式的抒情化主要有如下四种方式
(1)据“主意”对材料取舍。 《史记》
在为人物作传时并不追求面面俱到,往往 每篇有一“主意”,以“主意”(即主旨) 为标准来选材、取材,来作相应地叙述描 写。
2、丰富复杂感情的抒发
《史记》司马迁丰富复杂的情感,主要有: 赞美歌颂、惋惜同情、批评厌烦、甚至痛 恨憎恶。
۞《孔子世家》中对孔子热情赞美和歌 颂:
•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 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 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 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 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 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 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 谓至圣矣!”
2、为追求正义理想而导致的悲剧。
• 悲剧主人公往往在坚守着某种信念,或是对某种 理想而孜孜追求。而这样的坚持和追求往往因时 代的原因和个人的原因而最终导致了悲剧。
• 如不改爱国之志自投汨罗而死的屈原,极力进谏 忠心耿耿最终被杀死的伍子胥等。坚守节操不食 周粟的伯夷、叔齐。
3、“性格悲剧”,由于自身性格的原因 而导致的悲剧。
• 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 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 唯独参擅其名。” 《曹相国世家》
(3)通过对话或别人的语言立论
• 司马迁在《史记》中表达对某人的评价或 对某件事的态度,有时是通过实录别人的 语言表现出来的。
• 刘邦:“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 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 (kuìxiǎng),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 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 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 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高祖本纪》)
• 《伍子胥列传》中“太史公曰: “向令伍 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 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 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 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4、抒情性的结构和语言。 • (1)部分作品叙议结合如抒情诗。
如《屈原列传》
•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 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 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 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 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 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 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 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句之激射也。”
(《史记钞》)
(二)《史记》抒情性的 表现:
1、抒情源自身世遭遇
‫۝‬充沛的激情
‫۝‬郁闷与愤慨
• 幼年家庭环境、读 书生活和青年时期 的漫游经历、以及 身处盛世使其内心 饱含充沛激情。
• 李陵事件而遭受的 耻辱又使得其感情 上遭受了沉重打击, 为其激情增加了更 为丰富的郁闷愤慨 因素。
۞《酷吏列传》中表现出来的是厌烦、 憎恶乃至愤慨的感情:
• 宁成家居,上欲以为郡守。御史大夫弘曰: “臣居山东为小吏时,宁成为济南都尉, 其治如狼牧羊。成不可使治民。”上乃拜 成为关都尉。岁余,关东吏隶郡国出入关 者,号曰:“宁见乳虎,无值宁成之怒。”
• (王温舒)素居广平时,皆知河内豪奸之 家,及往,九月而至。……奏行不过二三日, 得可事。论报,至流血十余里。河内皆怪 其奏,以为神速。尽十二月,郡中毋声, 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其颇不得,失 之旁郡国,黎来,会春,温舒顿足叹曰: “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足吾事矣!”其好 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天子闻之,以为能, 迁为中尉。
•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 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 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jiào, 洁白的样子)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2)引用诗赋和民间歌谣,增强文章 的抒情色彩。
• 刘邦《大风歌》 • 大风起兮云飞扬。 •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二 《史记》 的悲剧性
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 泣,……《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 《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 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 杜工部之哭泣…………
刘鹗《老残游记》自叙
一、什么是悲剧?
国内外对悲剧的论述: • 亚里士多德:悲剧是一个人遭遇不应遭遇
的厄运,而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
• 恩格斯:悲剧是指“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 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
• 鲁迅: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 看。”
冲突、抗争和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 要因素。
二、《史记》悲剧性的具体表现
• (一)作为史学家和文学家的司马迁, 其本身就是悲剧人物的典型。
(二)《史记》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悲 剧人物形象,使全书具有浓郁的悲剧气 氛。《史记》中的悲剧人物可以分为多 种类型。
• 《晁错传》末载邓公与景帝语:“夫晁错 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 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 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 取也。”
(4)作者现身说法,直接评说。
• 现身说法即“太史公曰”,将自己对历史 人事的评价不加掩饰地表露出来。取夹叙 夹议的方法以表明自己的见解。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高祖本纪》
• 《鸿鹄歌》
•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 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 安所施!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 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 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 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 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 不顾。《刺客列传》
1、由于新旧冲突而导致的悲剧。如主张 削藩的晁错
•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பைடு நூலகம்‘上初 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 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 ‘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 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 及吾身。’死十馀日,吴楚七国果反,…… 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