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

【教材简析】

《桃花源记》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晚年之作,《桃花源诗并序》的序文部分。诗人以洗炼的笔墨,通过对桃源的描绘,人物行为的记叙,虚构的理想境界,强烈震撼着读者心灵,成为后代作家的传统题材,表现出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因此,感知桃源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朗读和自主学习,整体把握文本,理解文章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感知文字,提炼信息。积累迁移,培养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知“桃源”魅力。

【教学难点】解读“桃源”意义。

【教学方法】品读法、情境创设法、联想感悟法、拓展延伸法。

一、导入

课前知道,我们已经学过《桃花源记》了。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桃源”。而对桃源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见,桃源的魅力,可见这篇序文的魅力。今天,我们作以进一步理解、赏析。

明确:(板书)桃花源人渔人太守刘子骥

师:在文中,作者侧重从言行方面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那么,在渔人离开桃源后还想再寻桃源时,有一个行为,是倍受争议的,什么行为?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明确:(板书)渔人——“说”

1.(再次浏览文本)渔人将这次经历感受向太守娓娓道来,他会向太守一一“说”些什么呢?

(择时鼓励:如果我们能结合相关语句,通过合理的想象描述情境或者征引诗文丰富文本内涵,谈谈自己的理解就更好了。)

如:

(1)美丽神奇的桃花林——“行”(缘溪行)、“欲穷”(欲穷其林)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想象着:悠悠的蓝天,淡淡的云烟,浓浓的绿树,绚烂的桃花,花瓣娇柔而轻盈地落下,在碧绿的溪水中晕染着一抹抹粉红的梦。此情此景,恰若不染纤尘的仙境,于是渔人甚异之,“信流引到花深处”,进而巧遇桃源。

(板书)逢源

师:桃林魅力如此,桃源更是值得期待了。桃源给渔人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2)桃花源的神秘与桃花源见闻——“入”(从口入)“停”(停数日)

①桃源自然环境美丽富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就像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说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恬静的景象中,整齐的屋舍可以安居,肥沃的土地可以种作,百姓不会流离失所,饱受饥寒。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不会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悲惨境地。(李绅《悯农》)“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百亩之田,勿夺农时”(制民以产,免于饥寒),百姓可以吃饱穿暖,过着相对富足的生活。

②社会环境安定和平——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不是“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没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凉与死寂,就像《归园田居》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一样,浓郁的乡村气息中,透露出一片祥和安定。

方宅草屋,良田美池,阡陌远村,鸡鸣狗吠,这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对久经战乱的人们而言,这里就是乐土。

③人们生活自由快乐——

“其中往来种作”,从这里的“种作”可以看出“力耕不吾欺”,劳动可以自养。“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这里的种作,没有在南冈的丁壮“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挑战极限的那份辛苦——恰恰相反,往来之间,劳动是一种从容的幸福,一种悠然的享受。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因为这里能免受战乱与饥寒,既无衣食之忧,更无世事烦扰。老人和孩子在“桃花源”这个仙境中也能各得其乐,想象一下,孩子踏足东风,追逐于阡陌之间,轻放纸鸢。老人呢,健康、长寿,悠闲漫步,满心笑意。化用一句“桃源春风相媚好,黄发谁家翁媪。”诗人在《桃花源诗》中说“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老幼作为弱势群体的代表,他们快乐与否是评价社会是否幸福和谐的标准之一。

没有土地可以耕种,没有房屋栖身,饥寒交迫,衣衫褴褛,颠沛流离。“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岂一个“苦”字了得!

在这里,“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还有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影子。

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衣裳无新制”。

【斟酌:读第二段】

补充桃源人印象:

⑤民风淳朴。无阶级、平等——便要还家。没有经过“汇报、请示、批准”。

热情好客——“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从“要”“延”中,可以看出桃源人的热情好客,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也体现了这一点。

真诚——“自云先世……”讲述经历,不隐瞒。

善良——“皆叹惋”没有表现出“独自庆幸”之意。

友好仁厚——“渔人辞去时,只因为担心而嘱咐,没有为了让渔人守住秘密而强行阻止他离开。”

【斟酌:读第三自然段】

⑥与桃花源人的交谈、嘱咐。

⑦离开桃源——“志”(处处志之)

(板书)志源

2.渔人把逢源、入源、访源、志源等来龙去脉向太守这么一说,这个行为是很受争议的,大家怎么看?

(学生讨论,言之成理即可。)

如:一方面,。桃花源人,对于迷路的渔人,礼至,言尽,渔

人却不诚不信,不友不善。

们安居乐业,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没有战争,没有剥削,人与人之间友好和睦)。

渔人——这个仍然生活在战乱和苦难中的百姓,宁可违背承诺、违背为人诚信这一基本道德准则,也要告诉太守,也要寻得桃源,让大家都能过上这样的好生活。可见现实社会多么黑暗!饥寒交迫得让人多么想逃离!!

(二)即使我们体谅渔人,客观而言,渔人还是违背承诺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