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历朝封爵表
明朝历代王子分封情况汇总
正德2, 无子
1
9
朱佑榰
寿王
保宁府 、迁德
嘉靖 24,无
1
10
未名
早殇
11
朱佑梈
汝王
河南卫 辉府
嘉靖 20,无
1
12
朱佑橓
泾王
山东沂 州府
弘治 15,无
1
13
朱佑枢
荣王
湖广常 德府
明亡
6
14
朱佑楷
申王
四川叙 州府
弘治 18,无
1
孝宗/弘 1 朱厚燳 太子
继位皇
1
治/ 朱 佑樘
2
朱厚炜 蔚悼王
3岁殇, 追加封
未逾岁
7 朱载櫃 蓟哀王
殇,追 1
加封谥
8
朱载土 夙
均思王
未逾岁 殇,追 1 加封谥
穆宗
1
朱翊釴
宪怀太 子
五岁
殇,追
1
加封谥
1
隆庆
2
朱翊铃 靖悼王
未逾年
1
朱载垕 3
朱翊钧 太子
继位皇
1
4
朱翊镠
潞王
河南卫 辉府。
明亡
2
1 朱常洛 太子
继位皇
1
2 朱常溆 邠哀王
一岁殇
1
神宗
3
朱常洵
福王
河南洛 阳府。
明亡
1
武宗/正
德/ 朱
无子
厚燳
未逾月
睿宗/朱 1 朱厚熙 岳怀王
殇,追 1
佑杬
加封谥
2 朱厚熜
继位皇
1 朱载基
2月殇。
1
嘉靖18
2 朱载塥 太子
明朝开国功臣封爵列表
明朝开国功臣封爵列表01.徐达(1332~1385),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
吴元年,为左相国,拜大将军。
洪武初累官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追封中山王。
徐达一生刚毅武勇,持重有谋,纪律严明,屡统大军,转战南北,治军严整,功高不矜,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卒,追封中山王。
朱元璋誉之为“万里长城”。
朱元璋:“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02.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号燕衡。
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本位列第三次于徐达。
李善长有罪进位第二。
1370年改封其子常茂为郑国公。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
谥号忠武。
03.李善长(1314~1390),明朝开国丞相。
字百室,汉族,定远(今属安徽)人。
少读书有智谋,策事多中。
元末迎谒朱元璋,从下滁州,为掌书记。
拜右相国。
洪武初任左丞相,封韩国公。
四年致仕。
十年复命与李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
二十三年,以胡惟庸党追问,一门七十余人被杀。
1364年封为宣国公本位列第一坐胡惟庸案被杀爵除。
04.李文忠(1339~1384),字思本,汉族,江苏盱眙人。
李文忠读书聪颖、敏悟,所学东西就好像以前学过一样。
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
谥号武靖。
追封岐阳王,谥武靖。
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三。
父贞前卒,赠陇西王,谥恭献。
05.冯胜(?~1395),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冯国用弟,汉族,定远(今属安徽)人,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
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
洪武28年,赐死爵除。
明太祖共进行8次北伐,其中冯胜参与其中3次。
大明历朝封公侯伯功臣表
大明历朝封公、侯、伯功臣表。
太祖开国伊始,废除前朝的子、男爵位,只设公、侯、伯三等爵位,而按照铁券,此三等又可细分为七等,即一等公、二等公、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一等伯、二等伯,各个等级所领的俸禄都不同,在宽恤等方面的待遇也略有区别。
但在封之时只区别公或侯或伯,不说明是几等侯几等公。
嗯,还有,爵位有的世袭有的不世袭。
明朝封爵的人,除了功臣,还有外戚,这里我只录功臣。
明朝的功臣一般分为三部份,第一部份为随太祖开国的,第二部份为随成祖靖难的,第三部份为后世守卫疆土的。
这里先列第一部份,合计六十三名(另附建文帝封的伐燕功臣两名,共六十五名),只列爵位名、封爵人、封爵年、除爵年、除爵原因、袭爵人等项,冗余的不列。
按封爵年份排序:一、魏国公徐达。
吴元年封。
后代依次为徐辉祖、徐钦、徐显宗、徐承宗、徐***、徐鹏举、徐邦瑞、徐维志、徐弘基、徐文爵。
二、鄂国公常遇春。
吴元年封。
其子常茂改封郑国公,因罪削,常茂之子常升改封开国公,后代依次为常升、常继祖、常宁、常复、常经、常凤,常凤之子常玄振降封怀远侯,后代依次为常玄振、常文济、常胤绪、常明良、常延龄。
三、韩国公李善长。
吴元年封。
洪武廿三年坐党死,除。
四、曹国公李文忠。
洪武三年封。
后代依次为李景隆、李璿、李濂,李濂之子李性降封临淮侯,后代依次为李性、李沂、李庭竹、李言恭、李宗城、李邦镇、李弘济。
五、宋国公冯胜。
洪武三年封。
洪武廿八年赐死,除。
六、卫国公邓愈。
洪武三年封。
后代依次为邓镇、邓源、邓梃、邓炳,邓炳之子邓继坤降封定远侯,后代依次为邓祖锡、祖世栋、邓绍煜、邓文明。
七、信国公汤和。
洪武十一年封。
后代依次为汤鼎、汤晟、汤文瑜、汤伦,汤伦之子汤绍宗降封灵璧侯,后代依次为汤绍宗、汤佑贤、汤世隆、汤之诰、汤国祚、汤国祥、汤文琼。
八、延安侯唐胜宗。
洪武三年封,洪武廿三年因罪诛,除。
九、吉安侯陆仲亨。
洪武三年封,洪武廿三年因罪诛,除。
十、江夏侯周德兴。
洪武三年封,洪武廿五年因罪诛,除。
大明历朝封爵表
大明历朝封爵表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大明历朝封爵(公、侯、伯)表太祖开国伊始,废除前朝的子、男爵位,只设公、侯、伯三等爵位,而按照铁券,此三等又可细分为七等,即一等公、二等公、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一等伯、二等伯,各个等级所领的俸禄都不同,在宽恤等方面的待遇也略有区别。
但在封之时只区别公或侯或伯,不说明是几等侯几等公。
嗯,还有,爵位有的世袭有的不世袭。
明朝封爵的人,除了功臣,还有外戚,这里我只录功臣。
明朝的功臣一般分为三部份,第一部份为随太祖开国的,第二部份为随成祖靖难的,第三部份为后世守卫疆土的。
这里先列第一部份,合计六十三名(另附建文帝封的伐燕功臣两名,共六十五名),只列爵位名、封爵人、封爵年、除爵年、除爵原因、袭爵人等项,冗余的不列。
按封爵年份排序:一、魏国公徐达。
吴元年封。
后代依次为徐辉祖、徐钦、徐显宗、徐承宗、徐***、徐鹏举、徐邦瑞、徐维志、徐弘基、徐文爵。
二、鄂国公常遇春。
吴元年封。
其子常茂改封郑国公,因罪削,常茂之子常升改封开国公,后代依次为常升、常继祖、常宁、常复、常经、常凤,常凤之子常玄振降封怀远侯,后代依次为常玄振、常文济、常胤绪、常明良、常延龄。
三、韩国公李善长。
吴元年封。
洪武廿三年坐党死,除。
四、曹国公李文忠。
洪武三年封。
后代依次为李景隆、李璿、李濂,李濂之子李性降封临淮侯,后代依次为李性、李沂、李庭竹、李言恭、李宗城、李邦镇、李弘济。
五、宋国公冯胜。
洪武三年封。
洪武廿八年赐死,除。
六、卫国公邓愈。
洪武三年封。
后代依次为邓镇、邓源、邓梃、邓炳,邓炳之子邓继坤降封定远侯,后代依次为邓祖锡、祖世栋、邓绍煜、邓文明。
七、信国公汤和。
洪武三年封。
后代依次为汤鼎、汤晟、汤文瑜、汤伦,汤伦之子汤绍宗降封灵璧侯,后代依次为汤绍宗、汤佑贤、汤世隆、汤之诰、汤国祚、汤国祥、汤文琼。
明朝勋臣总览
明朝勋臣总览本文所列勋臣,不包括仅追封而未及子孙者,不包括归德侯陈理(陈汉政权)、归义侯明昇(明夏政权)、崇礼侯买的里八剌(元),不包括以外戚身份受封者。
除洪武帝曾追封郡公、郡侯、郡伯、县子、县男外,明朝爵位依次为王、公、侯、伯,王通常用于追封,但有个别例外,如永乐帝封自蒙古归顺的金忠(也先土干)为忠勇王。
勋臣大都以军功受封,但有少部分非以军功受封,如:永乐朝茹瑺、王佐、陈暄以推戴受封;徐增寿及驸马都尉王宁在靖难之役中与朱棣私相交通,永乐帝即位后得封爵;许诚以发奸受封;金忠以归顺受封。
文臣受封者包括洪武朝韩国公李善长、忠勤伯汪广洋、诚意伯刘基,永乐朝忠诚伯茹瑺,正统朝靖远伯王骥,天顺朝武功伯徐有贞,成化朝威宁伯王越,嘉靖朝新建伯王守仁。
封爵之勋臣共计一百七十五,主要为早期所封,中后期封爵很少。
洪武朝六十四,建文朝二,永乐朝五十四,洪熙朝四,宣德朝五,正统朝九,景泰朝六,天顺朝十五,成化朝八,弘治朝无,正德朝二,嘉靖朝一,万历朝一,泰昌朝无,天启朝无,崇祯朝四。
除崇祯朝所封,传爵至明末者共计五十五,洪武朝始封八,永乐朝始封二十七,洪熙朝始封二,宣德朝始封一,正统朝始封二,景泰朝始封三,天顺朝始封七,成化朝始封三,嘉靖朝始封一,万历朝始封一。
洪武朝失爵者相当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牵扯入胡惟庸案、蓝玉案中。
明朝勋臣,在重文抑武的方针下,很少能干预政治大局,只能作用于军事方面。
除封爵者外,嗣爵者虽然能够内掌军府、京军,外镇地方,但有作为的不多,仅仅是享受特权的寄食阶层而已。
洪武朝1.徐达:洪武三年封魏国公,洪武十八年追封中山王。
传爵至第十一世徐文爵,明亡。
2.常遇春:洪武二年追封开平王。
长子常茂,洪武三年封郑国公,洪武二十年安置龙州;次子常昇,洪武二十一年封开国公。
第三世常继祖,永乐元年安置云南。
第五世常复,弘治五年授世袭南京锦衣卫指挥使。
第八世常玄振,嘉靖十一年续封怀远侯。
传爵至第十二世常延龄,明亡。
明朝公侯世袭爵位列表
明朝公侯世袭爵位列表大明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1370年—1644年)传位谥号姓名年数在位时间(公历)在位时间(夏历)备注第1代中山武宁王徐达 16年 1370年11月29日-1385年4月7日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洪武十八年二月己未第2代魏国公徐辉祖15年1388年11月24日-1402年洪武廿一年十月丙寅—建文四年徐达子第3代魏国公徐钦 15年 1407年9月1日-1421年3月2日永乐五年七月辛巳—永乐十九年正月壬辰徐辉祖子复封魏国公徐钦 1年 1424年10月25日-1424年12月19日永乐廿二年十月乙巳—永乐廿二年十一月庚子徐辉祖子第4代魏国公徐显宗14年1425年3月27日-1448年洪熙元年三月戊寅—正统十三年徐钦子第5代魏国公徐承宗 16年 1448年8月3日-1464年1月14日正统十三年七月戊子—天顺七年十二月庚寅徐显宗弟第6代魏国庄靖公徐俌53年1465年-1517年7月30日成化元年—正德十二年七月丙戌徐承宗子第7代魏国公徐鹏举 54年 1518年12月29日-1571年3月4日正德十三年十一月癸亥—隆庆五年二月辛丑徐承宗曾孙第8代魏国公徐邦瑞18年1572年5月22日-1589年隆庆六年四月丙寅—万历十七年徐鹏举子第9代魏国公徐维志 5年 1589年10月30日-1593年8月27日万历十七年九月丙寅—万历廿一年八月癸未徐邦瑞子第10代魏国庄武公徐弘基 1595年9月2日—万历廿三年七月己亥—崇祯末徐维志子第11代魏国公徐文爵 1645年弘光元年四月—弘光元年五月徐弘基子大明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定国公(1404年—1644年)传位谥号姓名年数在位时间(公历)在位时间(夏历)备注第1代定国忠愍公徐增寿追封徐达子第2代定国公徐景昌 34年 1404年8月5日-1437年永乐二年六月己亥—正统二年六月徐增寿子第3代定国公徐显忠 11年 1438年10月24日-1448年正统三年十月丁巳—正统十三年四月徐景昌子第4代定国公徐永宁 50年 1455年4月16日-1504年景泰六年三月乙亥—弘治十七年正月徐显忠子第5代定国荣僖公徐光祚 23年 1504年6月24日-1526年弘治十七年五月壬寅—嘉靖五年八月徐永宁孙第6代定国公徐延德 39年 1529年12月11日-1568年1月10日嘉靖八年十一月癸卯—隆庆元年十二月壬辰徐光祚子第7代定国康惠公徐文璧 35年 1568年4月21日-1602年隆庆二年三月甲戌—万历三十年六月徐延德子第8代定国公徐希? 29年 1603年1月27日-1630年万历三十年十二月癸卯—崇祯三年徐文璧孙第9代定国公徐允祯15年1630年-1644年崇祯三年—崇祯十七年徐希?子大明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成国公(1402年—1644年)传位谥号姓名年数在位时间(公历)在位时间(夏历)备注第1代东平武烈王朱能 5年1402年9月30日-1406年建文四年九月甲申—永乐四年十月第2代平阴武愍王朱勇42年1408年7月28日-1449年永乐六年七月壬子—正统十四年朱能子第3代成国公朱仪 45年1452年5月23日-1496年景泰三年五月丁酉—弘治九年三月朱勇子第4代成国恭僖公朱辅28年1496年12月10日-1523年10月30日弘治九年十一月己酉—嘉靖二年九月己朱仪子第5代成国公朱麟 1年1525年3月25日-1525年嘉靖四年三月辛酉—嘉靖四年六月朱辅子第6代成国荣康公朱凤 8年1529年10月11日-1536年7月23日嘉靖八年九月壬寅—嘉靖十五年七月己未朱辅弟第7代定襄恭靖王朱希忠38年1536年9月26日-1573年嘉靖十五年九月甲子—万历元年九月朱凤子第8代成国公朱时泰1年1574年-1574年万历二年—万历二年九月朱希忠子第9代成国公朱应桢 7年1580年3月14日-1586年万历八年二月己亥—万历十四年朱时泰子第10代成国公朱鼎臣 2年1600年4月20日-1601年万历廿八年三月辛亥—万历廿九年朱应桢子第11代成国公朱应槐 10年1601年10月10日-1610年7月18日万历廿九年九月己酉—万历卅八年五月壬申朱应桢弟第12代成国公朱纯臣 34年1611年4月15日-1644年万历卅九年三月癸卯—崇祯十七年三月朱应槐子第13代成国公朱元臣 34年1644年-崇祯十七年八月—朱应槐子大明黔国公(1408年—1661年)传位谥号姓名年数在位时间(公历)在位时间(夏历)备注第1代定远忠敬王沐晟 32年 1408年7月29日-1439年5月2日永乐六年七月癸丑—正统四年三月丁卯沐英子第2代黔国荣康公沐斌 11年 1440年-1450年正统五年—景泰元年十月沐晟子第3代黔国武僖公沐琮 32年 1465年9月14日-1496年10月12日成化元年八月己亥—弘治九年九月庚戌沐斌子第4代黔国庄襄公沐昆23年1497年11月5日-1519年弘治十年十月己卯—正德十四年六月沐诚子第5代黔国敏靖公沐绍勋16年1521年3月19日-1536年正德十六年二月甲午—嘉靖十五年沐昆子第6代黔国恭僖公沐朝辅12年 1536年12月30日-1547年7月7日嘉靖十五年十二月乙亥—嘉靖廿六年六月庚子沐绍勋子第7代黔国公沐融 3年 1547年11月8日-1549年嘉靖廿六年闰九月甲辰—嘉靖廿八年沐朝辅子第8代黔国公沐巩 1549年12月3日—嘉靖廿八年十一月庚辰—沐融弟第9代黔国公沐朝弼17年1554年4月14日-1570年嘉靖卅三年三月癸丑—隆庆四年沐朝辅弟第10代黔国公沐昌祚25年1571年2月28日-1595年隆庆五年二月丁酉—万历廿三年八月沐朝弼子第11代黔国公沐睿15年1595年-1609年10月19日万历廿三年—万历卅七年九月丁酉沐昌祚子复封黔国公沐昌祚17年1609年-1625年万历卅七年—天启五年沐朝弼子第12代黔国公沐启元 4年1625年4月25日-1628年7月10日天启五年三月丁卯—崇祯元年六月己亥沐睿子第13代黔国公沐天波34年1629年1月11日-崇祯元年十二月甲辰—永历十五年七月丙寅沐启元子1661年8月13日大明英国公(1408年—1644年)传位谥号姓名年数在位时间(公历)在位时间(夏历)备注第1代定兴忠烈王张辅 42年 1408年7月29日-1449年永乐六年七月癸丑—正统十四年张玉子第2代宁阳恭靖王张懋 66年 1450年7月4日-1515年景泰元年五月戊辰—正德十年三月张辅子第3代英国庄和公张仑21年 1515年11月25日-1535年7月25日正德十年十月癸酉—嘉靖十四年六月乙卯张懋孙第4代英国公张溶 1535年12月21日-嘉靖十四年十一月甲申—张仑子第5代英国公张元功 15年 1582年4月18日-1596年12月26日万历十年三月甲申—万历廿四年十一月庚子张溶子第6代英国公张元德 3年 1596年-1598年万历廿四年—万历廿六年五月张元功弟第7代英国公张维贤 1598年12月20日-万历廿六年十一月甲辰—崇祯张元德子第8代英国公张之极崇祯张维贤子第9代英国公张世泽2年1643年-1644年崇祯十六年—崇祯十七年张之极子大明西平侯(1377年—明末)传位谥号姓名年数在位时间(公历)在位时间(夏历)备注第1代昭靖西平侯沐英15年1377年- 1392年洪武十年-洪武二十五年追封黔宁王。
明朝侯爵列表
明朝侯爵列表明朝侯爵列表明朝的异姓封爵为:公、侯、伯,凡三等,以封功臣及外戚,皆有流有世。
功臣则给铁券,封号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从成祖起兵,曰奉天靖难推诚;余曰奉天翊运推诚,曰奉天翊卫推诚。
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
下面列出明朝受封侯爵的功臣及外戚。
部分侯爵死后追赠郡王和公侯,见本表“谥号”栏。
明朝建立前,追赠郡公的死难功臣,另见明朝郡公、郡侯、郡伯、县子、县男列表。
部分侯爵、伯爵死后追赠公爵,见明朝公爵列表、明朝伯爵列表的“谥号”栏,本表不再赘列。
太祖始封江夏侯大明江夏侯(1370年—1392年)传位谥号姓名年数在位时间(公历)在位时间(夏历)备注第1代江夏侯周德兴22年1370年-1392年洪武三年-洪武二十五年因罪爵除永城侯大明永城侯(1370年—1387年)传位谥号姓名年数在位时间(公历)在位时间(夏历)备注第1代桓襄永城侯薛显17年1370年-1387年洪武三年-洪武二十年冬追赠永国公南雄侯大明南雄侯(1370年—1387年)传位谥号姓名年数在位时间(公历)在位时间(夏历)备注第1代南雄侯赵庸17年1370年-1387年洪武三年-洪武二十年因胡惟庸案受牵连而被杀汝南侯大明汝南侯(1370年—1390年)传位谥号姓名年数在位时间(公历)在位时间(夏历)备注第1代汝南侯梅思祖12年1370年-1382年洪武三年-洪武十五年赠永国公第2代汝南侯梅义8年1382年- 1390年洪武十五年-洪武二十三年因胡惟庸案连坐,全家被灭巩昌侯大明巩昌侯(1370年—1383年)传位谥号姓名年数在位时间(公历)在位时间(夏历)备注第1代宣武巩昌侯郭兴13年1370年-1383年洪武三年-洪武十六年追赠陕国公武定侯大明武定侯(1381年—1403年)传位谥号姓名年数在位时间(公历)在位时间(夏历)备注第1代威襄武定侯郭英22年1381年-1403年洪武十四年-永乐元年追赠营国公第6代武定侯郭勋-1541年正德年间-嘉靖二十年后下罪,死于狱中。
明朝侯爵列表
明朝侯爵列表明朝的异姓封爵为:公、侯、伯,凡三等,以封功臣及外戚,皆有流有世。
功臣则给铁券,封号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从成祖起兵,曰奉天靖难推诚;余曰奉天翊运推诚,曰奉天翊卫推诚。
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
下面列出明朝受封侯爵的功臣及外戚。
部分侯爵死后追赠郡王和公侯,见本表“谥号”栏。
明朝建立前,追赠郡公的死难功臣,另见明朝郡公、郡侯、郡伯、县子、县男列表。
部分侯爵、伯爵死后追赠公爵,见明朝公爵列表、明朝伯爵列表的“谥号”栏,本表不再赘列。
太祖始封江夏侯永城侯南雄侯汝南侯巩昌侯武定侯江阴侯靖海侯平凉侯[编辑]临江侯[编辑]济宁侯[编辑]淮安侯[编辑]长兴侯[编辑]颖川侯[编辑]宜春侯[编辑]河南侯[编辑]六安侯[编辑]荥阳侯[编辑]安庆侯[编辑]永昌侯[编辑]永平侯[编辑]凤翔侯[编辑]安陆侯[编辑]宣德侯[编辑]怀远侯[编辑]靖宁侯[编辑]景川侯[编辑]会宁侯[编辑]定远侯[编辑]安远侯[编辑]西亭侯[编辑]东川侯[编辑]鹤庆侯[编辑]崇山侯[编辑]航海侯[编辑]舳舻侯[编辑]全宁侯[编辑]南安侯[编辑]越巂侯[编辑]永定侯[编辑]西平侯[编辑]延安侯[编辑]吉安侯[编辑]宣宁侯[编辑]东莞侯[编辑]营阳侯[编辑]金山侯[编辑]西凉侯[编辑]海西侯[编辑]沈阳侯[编辑]永义侯[编辑]成祖始封[编辑]成阳侯[编辑]镇远侯[编辑]参宁侯[编辑]西宁侯[编辑]武安侯[编辑]武成侯[编辑]安平侯[编辑]保定侯[编辑]同安侯[编辑]靖安侯[编辑]永康侯[编辑]隆平侯[编辑]永春侯[编辑]广平侯[编辑]成安侯[编辑]安远侯[编辑]思恩侯[编辑]泰宁侯[编辑]金乡侯[编辑]成山侯[编辑]阳武侯[编辑]安远侯[编辑]富阳侯[编辑]宁远侯[编辑]丰城侯[编辑]仁宗始封[编辑]宣宗始封[编辑]清平侯[编辑]安阳侯[编辑]英宗始封[编辑]定西侯[编辑]代宗始封[编辑]巨鹿侯[编辑]英宗始封[编辑]宁远侯[编辑]宪宗始封[编辑]武靖侯[编辑]京山侯[编辑]寿宁侯[编辑]新建侯[编辑]咸宁侯。
明朝开国功臣封爵列表
明朝开国功臣封爵列表明朝开国功臣封爵列表列出明朝初年获得封爵的诸位开国功臣之爵位、食邑户数与官职。
明朝建立后位次姓名爵位俸禄受封时间去世时间追封谥号继承人爵除时间备注1 徐达魏国公50001370年1385年中山王武宁徐辉祖1644年本位置第二,次于李善长。
李善长后坐罪,进位第一;初封信国公(1364年)2 常遇春鄂国公30001364年1369年开平王忠武常茂1644年本位列第三,次于徐达。
李善长有罪,进位第二。
1370年,改封其子常茂为郑国公3 李善长韩国公40001370年1390年1390年1364年,封为宣国公,本位列第一,坐胡惟庸案被杀,爵除。
崇祯二年(1629年),裔孙李世选持明太祖手书进,为御史劾,免死为民。
4 李文忠曹国公30001370年1384年岐阳王武靖李景隆1644年5 冯胜宋国公30001370年1395年1395年洪武28年,赐死,爵除6 邓愈卫国公30001370年1378年宁河王武顺邓镇1645年1380年,子邓镇嗣,改封申国公,坐李善长党死,弟子邓源嗣7 汤和信国30001370年1395年东瓯襄武汤鼎1644年公王8 唐胜宗延安侯10001370年1390年1390年坐为胡惟庸案被杀,爵除9 陆仲亨吉安侯10001370年1390年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杀,爵除10 周德兴江夏侯10001370年1392年1392年以罪诛,爵除11 华云龙淮安侯1370年1374年华中1390年子华中坐胡惟庸案被杀,贬死12 顾时济宁侯10001370年1379年襄靖顾敬13 耿炳文长兴侯10001370年1404年1404年永乐二年自杀,爵除14 陈德临江侯10001370年1378年定襄陈镛1395年洪武28年,陈镛战死,后涉胡惟庸案,爵除15 郭兴巩昌侯10001370年1384年宣武郭振坐胡惟庸案,爵除16 王志六安侯25001370年1386年许国公襄简王威洪武21年王威去世,追坐胡惟庸案,爵除17 郑遇春荥阳侯25001370年1390年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杀18 费聚平阳侯10001370年1390年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杀19 吴良江阴侯15001370年1381年江国公襄烈吴高1414年吴高洪武17年(1384年袭爵,永乐12年有罪,免,爵除20 吴祯靖海15001370年1379年海国襄毅吴忠1390年坐追吴祯为胡惟庸党,吴忠被处死,爵除侯公21 赵庸南雄侯1370年1390年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杀22 廖永忠德庆侯1370年1375年廖权1384年23 俞通源南安侯1370年1389年1390年坐党附胡惟庸,已死不予追究,爵除24 华高广德侯6001370年1371年巢国公武庄1371年无子爵除25 杨璟营阳侯15001370年1382年芮国公武信杨通1390年坐追杨璟党附胡惟庸,爵除26 康茂才1370年蕲国公武康康铎1382年未及封而死,子康铎受封。
明朝侯爵列表
明朝侯爵列表明朝的异姓封爵为:公、侯、伯,凡三等,以封功臣及外戚,皆有流有世。
功臣则给铁券,封号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从成祖起兵,曰奉天靖难推诚;余曰奉天翊运推诚,曰奉天翊卫推诚。
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
下面列出明朝受封侯爵的功臣及外戚。
部分侯爵死后追赠郡王和公侯,见本表“谥号”栏。
明朝建立前,追赠郡公的死难功臣,另见明朝郡公、郡侯、郡伯、县子、县男列表。
部分侯爵、伯爵死后追赠公爵,见明朝公爵列表、明朝伯爵列表的“谥号”栏,本表不再赘列。
太祖始封江夏侯永城侯南雄侯汝南侯巩昌侯武定侯江阴侯靖海侯平凉侯[编辑]临江侯[编辑]济宁侯[编辑]淮安侯[编辑]长兴侯[编辑]颖川侯[编辑]宜春侯[编辑]河南侯[编辑]六安侯[编辑]荥阳侯[编辑]安庆侯[编辑]永昌侯[编辑]永平侯[编辑]凤翔侯[编辑]安陆侯[编辑]宣德侯[编辑]怀远侯[编辑]靖宁侯[编辑]景川侯[编辑]会宁侯[编辑]定远侯[编辑]安远侯[编辑]西亭侯[编辑]东川侯[编辑]鹤庆侯[编辑]崇山侯[编辑]航海侯[编辑]舳舻侯[编辑]全宁侯[编辑]南安侯[编辑]越巂侯[编辑]永定侯[编辑]西平侯[编辑]延安侯[编辑]吉安侯[编辑]宣宁侯[编辑]东莞侯[编辑]营阳侯[编辑]金山侯[编辑]西凉侯[编辑]海西侯[编辑]沈阳侯[编辑]永义侯[编辑]成祖始封[编辑]成阳侯[编辑]镇远侯[编辑]参宁侯[编辑]西宁侯[编辑]武安侯[编辑]武成侯[编辑]安平侯[编辑]保定侯[编辑]同安侯[编辑]靖安侯[编辑]永康侯[编辑]隆平侯[编辑]永春侯[编辑]广平侯[编辑]成安侯[编辑]安远侯[编辑]思恩侯[编辑]泰宁侯[编辑]金乡侯[编辑]成山侯[编辑]阳武侯[编辑]安远侯[编辑]富阳侯[编辑]宁远侯[编辑]丰城侯[编辑]仁宗始封[编辑]宣宗始封[编辑]清平侯[编辑]安阳侯[编辑]英宗始封[编辑]定西侯[编辑]代宗始封[编辑]巨鹿侯[编辑]英宗始封[编辑]宁远侯[编辑]宪宗始封[编辑]武靖侯[编辑]京山侯[编辑]寿宁侯[编辑]新建侯[编辑]咸宁侯。
明朝公爵列表
明朝公爵列表
明朝的异姓封爵为:公、侯、伯,凡三等,以封功臣及外戚,皆有流有世。
功臣则给铁券,封号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从成祖起兵,曰奉天靖难推诚;余曰奉天翊运推诚,曰奉天翊卫推诚。
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
下面列出明朝受封公爵的功臣及外戚。
部分公爵死后追赠郡王,见本表“谥号”栏。
明朝建立前,追赠郡公的死难功臣,另见明朝郡公、郡侯、郡伯、县子、县男列表。
部分侯爵、伯爵死后追赠公爵,见明朝侯爵列表、明朝伯爵列表的“谥号”栏,本表不再赘列。
太祖始封
越国公
泗国公
蔡国公
梁国公
郧国公
虢国公
济国公
信国公
魏国公
宣国公
韩国公
鄂国公
郑国公
开国公
曹国公
宋国公
卫国公
申国公
信国公
蕲国公
颍国公
凉国公
成祖始封淇国公
泾国公
定国公
成国公
黔国公
荣国公
英国公
荣国公
英宗始封忠国公
宪宗始封保国公
宁国公
孝宗始封昌国公
熹宗始封宁国公
思宗始封瀛国公。
大明历朝封爵表
大明历朝封爵表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大明历朝封爵(公、侯、伯)表太祖开国伊始,废除前朝的子、男爵位,只设公、侯、伯三等爵位,而按照铁券,此三等又可细分为七等,即一等公、二等公、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一等伯、二等伯,各个等级所领的俸禄都不同,在宽恤等方面的待遇也略有区别。
但在封之时只区别公或侯或伯,不说明是几等侯几等公。
嗯,还有,爵位有的世袭有的不世袭。
明朝封爵的人,除了功臣,还有外戚,这里我只录功臣。
明朝的功臣一般分为三部份,第一部份为随太祖开国的,第二部份为随成祖靖难的,第三部份为后世守卫疆土的。
这里先列第一部份,合计六十三名(另附建文帝封的伐燕功臣两名,共六十五名),只列爵位名、封爵人、封爵年、除爵年、除爵原因、袭爵人等项,冗余的不列。
按封爵年份排序:一、魏国公徐达。
吴元年封。
后代依次为徐辉祖、徐钦、徐显宗、徐承宗、徐***、徐鹏举、徐邦瑞、徐维志、徐弘基、徐文爵。
二、鄂国公常遇春。
吴元年封。
其子常茂改封郑国公,因罪削,常茂之子常升改封开国公,后代依次为常升、常继祖、常宁、常复、常经、常凤,常凤之子常玄振降封怀远侯,后代依次为常玄振、常文济、常胤绪、常明良、常延龄。
三、韩国公李善长。
吴元年封。
洪武廿三年坐党死,除。
四、曹国公李文忠。
洪武三年封。
后代依次为李景隆、李璿、李濂,李濂之子李性降封临淮侯,后代依次为李性、李沂、李庭竹、李言恭、李宗城、李邦镇、李弘济。
五、宋国公冯胜。
洪武三年封。
洪武廿八年赐死,除。
六、卫国公邓愈。
洪武三年封。
后代依次为邓镇、邓源、邓梃、邓炳,邓炳之子邓继坤降封定远侯,后代依次为邓祖锡、祖世栋、邓绍煜、邓文明。
七、信国公汤和。
洪武三年封。
后代依次为汤鼎、汤晟、汤文瑜、汤伦,汤伦之子汤绍宗降封灵璧侯,后代依次为汤绍宗、汤佑贤、汤世隆、汤之诰、汤国祚、汤国祥、汤文琼。
明朝公爵列表
明朝公爵列表
明朝的异姓封爵为:公、侯、伯,凡三等,以封功臣及外戚,皆有流有世。
功臣则给铁券,封号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从成祖起兵,曰奉天靖难推诚;余曰奉天翊运推诚,曰奉天翊卫推诚。
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
下面列出明朝受封公爵的功臣及外戚。
部分公爵死后追赠郡王,见本表“谥号”栏。
明朝建立前,追赠郡公的死难功臣,另见明朝郡公、郡侯、郡伯、县子、县男列表。
部分侯爵、伯爵死后追赠公爵,见明朝侯爵列表、明朝伯爵列表的“谥号”栏,本表不再赘列。
太祖始封
越国公
泗国公
蔡国公
梁国公
郧国公
虢国公
济国公
信国公
魏国公
宣国公
韩国公
鄂国公
郑国公
开国公
曹国公
宋国公
卫国公
申国公
信国公
蕲国公
颍国公
凉国公
成祖始封淇国公
泾国公
定国公
成国公
黔国公
荣国公
英国公
荣国公
英宗始封忠国公
宪宗始封保国公
宁国公
孝宗始封昌国公
熹宗始封宁国公
思宗始封瀛国公。
明朝开国功臣封爵列表
01.徐达 (1332~1385)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
吴元年,为左相国,拜大将军。
洪武初累官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追封中山王。
徐达一生刚毅武勇,持重有谋,纪律严明,屡统大军,转战南北,治军严整,功高不矜,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卒,追封中山王。
朱元璋誉之为“万里长城”。
朱元璋:“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02.常遇春(1330~1369) ,字伯仁,号燕衡。
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本位列第三次于徐达。
李善长有罪进位第二。
1370年改封其子常茂为郑国公。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
谥号忠武。
03.李善长(1314~1390) ,明朝开国丞相。
字百室,汉族,定远(今属安徽)人。
少读书有智谋,策事多中。
元末迎谒朱元璋,从下滁州,为掌书记。
拜右相国。
洪武初任左丞相,封韩国公。
四年致仕。
十年复命与李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
二十三年,以胡惟庸党追问,一门七十余人被杀。
1364年封为宣国公本位列第一坐胡惟庸案被杀爵除。
04.李文忠(1339~1384),字思本,汉族,江苏盱眙人。
李文忠读书聪颖、敏悟, 所学东西就好像以前学过一样。
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 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
谥号武靖。
追封岐阳王,谥武靖。
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三。
父贞前卒,赠陇西王,谥恭献。
05.冯胜(?~1395)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冯国用弟,汉族,定远(今属安徽)人,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
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
洪武28年,赐死爵除。
明太祖共进行8次北伐,其中冯胜参与其中3次。
明朝爵位等级一览表
明朝爵位等级一览表在明朝时期,爵位等级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它不仅代表了一个人的荣誉和身份,还与其社会地位、权力、财富等紧密相关。
本文将为您介绍明朝的爵位等级,并按照不同的等级进行划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明朝社会的等级制度。
一、公爵等级:1. 长乐公:这是明朝最高的爵位,被赐予国家的贵族,与皇帝家族有直接血缘关系。
2. 睿亲王:睿亲王位列第二,是皇帝的直系亲属被封赐的爵位,通常是皇帝的兄弟或皇帝的儿子。
3. 鲁王、郑王、魏王等:这些爵位属于国王一级,是皇帝赐予国家的爵位,通常被授予有重大军功的将领或高官。
二、侯爵等级:1. 龙阳侯、唐国公等:这是最高等级的侯爵,一般是有重要功勋的将领或高官,被赐予的爵位。
2. 定王、齐王、豫王等:这些爵位属于国王一级,是皇帝赐予国家的爵位,通常被授予有重要贡献的将领或高官。
3. 清江侯、济南伯等:这些爵位是赐予地方官员或功臣的爵位,相对于前两级爵位较低。
三、伯爵等级:1. 邯郸伯、阳谿伯等:这是最高级的伯爵爵位,一般是被皇帝封赐给有显赫功绩的地方官员或军事统帅。
2. 泰山伯、贵池伯等:这些爵位较低,通常是对有一定贡献的官员或军事将领的奖赏。
3. 温县伯、治平伯等:这些爵位则相对较低,常常是对一般官员或将领的封赐。
四、子爵等级:1. 望都子、濮阳子等:这是最高级别的子爵爵位,通常授予地方官员或军队指挥官,以表彰他们在地方治理或军事方面的重要贡献。
2. 平原子、和州子等:这些爵位属于中级子爵,是对一般地方官员或将领的赏赐。
3. 桑梓子、右营子等:这些爵位比较低级,通常是对普通官员或将领的嘉奖。
五、男爵等级:1. 平阳男、孟津男等:这是最高级别的男爵,一般是对地方官员或军方指挥官的赏赐。
2. 畅春男、提督男等:这些爵位属于中级男爵,通常是对省级辖区的官员或一般将领的封赐。
3. 东昌男、息烽男等:这些爵位是对一般官员或将领的赏赐,相对较低。
总结:明朝的爵位等级系统可以反映出社会的等级差异和权力结构。
明朝宗室爵位列表
爵位 亲王 俸禄 禄10000石 家属 备注 妻亲王妃; 亲王储为嫡长子 除太子外帝子一律封亲王 (无嫡则长),称 王世子 妻郡王妃; 郡王储为嫡长子 除被封为亲王储以外的亲王诸 子 (无嫡则长),称 王长子 妻镇国将军夫人 除被封为郡储以外的郡王诸子 妻辅国将军夫人 妻称淑人 妻称恭人 妻称宜人 妻称安人 婿驸马都尉 婿驸马都尉 婿驸马都尉 婿仪宾 婿仪宾 婿仪宾 婿仪宾 镇国将军诸子 辅国将军诸子 奉国将军诸子 镇国中尉诸子 辅国中尉诸子 皇姑 皇姊妹 皇女 亲王女 郡王女 亲王孙女 郡王孙女
郡王 镇国将军 辅国将军 奉国将军 镇国中尉 辅国中尉 奉国中尉 大长公主 长公主 公主 郡主 县主 皇女 郡君 县君
禄2000石 禄1000石 禄800石 禄600石 禄400石 禄300石 禄200石 禄2000石 禄2000石 禄2000石 禄800石 禄600石 禄400石 禄300石
皇子
乡君
禄200石
婿仪宾
郡王玄孙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资料整理】明朝爵位等级划分
【资料整理】明朝爵位等级划分明代封爵虽仍分为宗室和异姓两类,但具体爵称有较大变动。
宗室男性爵位亲王:皇嫡长子立为太子,皇帝诸子年十岁立为亲王,有封地,故又称藩王,亲王的正式名称为王,其封地称国,王玺称“某国之宝”,二十岁就藩.郡王: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亲王诸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镇国将军:郡王嫡长子为郡王长子;嫡长孙则授长孙;郡王诸子则授镇国将军;辅国将军:镇国将军长子袭位镇国将军,诸子为辅国将军;奉国将军;辅国将军长子袭位辅国将军,诸子为奉国将军;镇国中尉;奉国将军长子袭位奉国将军,诸子为镇国中尉;辅国中尉;镇国中尉长子袭位镇国中尉,诸子为辅国中尉;奉国中尉,辅国中尉长子袭位辅国中尉,诸子为奉国中尉所有爵位世袭,永远有别于齐民。
自亲王以下,不再食租税而领取岁支禄米。
亲王封号一个字,如周王,燕王等。
一般在亲王死后由皇帝赐予谥号,称呼时采用封号加谥号假王的方法:如朱樉,封秦王,谥号愍,习惯上称为秦愍王。
郡王封号为两个字,如靖江王,宁靖王等。
洪武二十八年,重定岁支禄米数额,亲王一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二百石。
此外,国家还为宗室修建宫邸、坟墓,提供随从官员、仆役以及其他待遇。
明初,宗室封爵中亲王名高位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洪武年间,朱元璋授予亲王以兵权。
特别是分封在北方沿边的藩王,不仅拥有直属的护卫军,还经常统率大军出征,称为塞王。
其中的燕王朱棣,在朱元璋死后不久,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
朱棣即位后,逐步解除藩王兵权,加强对宗室的限制和监视,从而形成了“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的局面。
明中期,宗室受封人数不断增加,禄米成为明政府的沉重负担。
藩王也竞相非法占田,少者几千顷,多者数万顷,减少了明政府的赋税收入,激化了社会矛盾。
万历以后,为解决这些矛盾,朝廷被迫开放宗室出仕的禁令,允许镇国将军以下参加科举考试,以期宗室自养,而不再寄生食禄,但收效甚微。
明清爵位等级排列
明清爵位等级排列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中国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
世爵从夏商时期开始,到中华民国建立后结束。
同西方古代社会类似,中国古代社会爵位的封赐,除了基本的公、侯、伯、子、男等基本爵位外,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爵位封赏并不完全相同。
下面一起看看明清时期爵位等级如何排列?1. 明朝封爵:明朝的封爵分宗室和功臣外戚两种。
明太祖之初,定制袭封: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均视一品;诸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均视二品;诸子则授镇国将军,从一品;孙辅国将军,从二品;曾孙奉国将军,从二品;四世孙镇国中尉;从四品。
五世孙辅国中尉,从五品;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从六品。
明朝又阅前朝之制,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后革子、男,只留公、侯、伯三等,并定制:“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
”爵分两种,一是只授终身(不世),二是可以世袭(世),世与不世,以军功大小而定,均给诰券。
除有军功者外,可得爵号的还有曲阜孔子后裔衍圣公及驸马都尉、外戚等因恩泽受封者,但只是给诰而不给券。
初亲王岁禄定为五万石,后定减亲王岁禄为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将军三百石,奉国将军二百石。
另有大量赐田,有的亲王竟至数千上万顷。
前朝不同的是,明朝的公、侯、伯只有爵号和食禄,井无封邑。
2. 清朝封爵:清初(后金时),尚处于爵职不分的状态,至最后的完善也有一个过程。
天命五年(1620年),“论功序爵,列总兵之品三等,副(将)参(将)游击亦如之,其牛录额真俱为备御,每牛录下设千总四员”。
天聪八年(1634年),改称五备御之总兵官为一等公,一二三等总兵它为一二三等昂邦章京,一二二等副将为—二三等梅勒章京,一二等参将为一二等甲喇章京,游击为三等甲喇章京,备御为牛录章京。
顺治元年,加封公、侯、伯世爵,不久更昂邦章京为精奇尼哈番,梅勒章京为阿思哈尼哈番,甲喇章京为阿达哈哈番,牛录章京为拜他喇布勒哈番,以及拖沙喇哈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明历朝封爵(公、侯、伯)表太祖开国伊始,废除前朝的子、男爵位,只设公、侯、伯三等爵位,而按照铁券,此三等又可细分为七等,即一等公、二等公、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一等伯、二等伯,各个等级所领的俸禄都不同,在宽恤等方面的待遇也略有区别。
但在封之时只区别公或侯或伯,不说明是几等侯几等公。
嗯,还有,爵位有的世袭有的不世袭。
明朝封爵的人,除了功臣,还有外戚,这里我只录功臣。
明朝的功臣一般分为三部份,第一部份为随太祖开国的,第二部份为随成祖靖难的,第三部份为后世守卫疆土的。
这里先列第一部份,合计六十三名(另附建文帝封的伐燕功臣两名,共六十五名),只列爵位名、封爵人、封爵年、除爵年、除爵原因、袭爵人等项,冗余的不列。
按封爵年份排序:一、魏国公徐达。
吴元年封。
后代依次为徐辉祖、徐钦、徐显宗、徐承宗、徐***、徐鹏举、徐邦瑞、徐维志、徐弘基、徐文爵。
二、鄂国公常遇春。
吴元年封。
其子常茂改封郑国公,因罪削,常茂之子常升改封开国公,后代依次为常升、常继祖、常宁、常复、常经、常凤,常凤之子常玄振降封怀远侯,后代依次为常玄振、常文济、常胤绪、常明良、常延龄。
三、韩国公李善长。
吴元年封。
洪武廿三年坐党死,除。
四、曹国公李文忠。
洪武三年封。
后代依次为李景隆、李璿、李濂,李濂之子李性降封临淮侯,后代依次为李性、李沂、李庭竹、李言恭、李宗城、李邦镇、李弘济。
五、宋国公冯胜。
洪武三年封。
洪武廿八年赐死,除。
六、卫国公邓愈。
洪武三年封。
后代依次为邓镇、邓源、邓梃、邓炳,邓炳之子邓继坤降封定远侯,后代依次为邓祖锡、祖世栋、邓绍煜、邓文明。
七、信国公汤和。
洪武三年封。
后代依次为汤鼎、汤晟、汤文瑜、汤伦,汤伦之子汤绍宗降封灵璧侯,后代依次为汤绍宗、汤佑贤、汤世隆、汤之诰、汤国祚、汤国祥、汤文琼。
八、延安侯唐胜宗。
洪武三年封,洪武廿三年因罪诛,除。
九、吉安侯陆仲亨。
洪武三年封,洪武廿三年因罪诛,除。
十、江夏侯周德兴。
洪武三年封,洪武廿五年因罪诛,除。
十一、淮安修华云龙。
洪武三年封,七年卒。
其子华中袭,九年坐党削,除。
十二、济宁侯顾时。
洪武三年封,十二年卒。
其子顾敬袭,后坐党削,除。
十三、长兴侯耿炳文。
洪武三年封。
永乐二年自杀,除。
十四、临江侯陈德。
洪武三年封,十一年卒。
其子陈镛袭,廿年战殁,死后追坐党削,除。
十五、巩昌侯郭兴。
洪武三年封,十七年卒。
其子郭振袭,后坐党削,除。
十六、六安侯王志。
洪武三年封,十九年卒。
其子王威袭,廿三年卒,死后追坐党削,除。
十七、荧阳侯郑遇春。
洪武三年封,廿三年坐党削,除。
十八、平凉侯费聚。
洪武三年封,廿三年坐党诛,除。
十九、江阴侯吴良。
洪武三年封,十四年卒。
其子吴高袭,屡遭谪职,永乐十二年因罪削,除。
二十、靖海侯吴祯。
洪武三年封,十二年卒。
其子吴忠袭,廿三年坐党诛,除。
廿一、南雄侯赵庸。
洪武三年封。
廿三年坐党诛,除。
廿二、德庆侯廖永忠。
洪武三年封,八年卒。
其子廖权袭,十七年卒,除。
廿三、南安侯俞通源。
洪武三年封,廿二年卒,死后追坐党削,除。
廿四、广德侯华高。
洪武三年封,四年卒,无子,除。
廿五、营阳侯杨璟。
洪武三年封,十五年卒。
其子杨通袭,后坐党削,除。
廿六、蕲国公康茂才。
洪武三年卒,追封,其子康铎降袭蕲春侯,十五年卒,其子幼,获遗卒,除。
廿七、永嘉侯朱亮祖。
洪武三年封,十三年因罪诛,除。
廿八、颖国公傅友德。
洪武三年封,廿七年赐死,除。
廿九、临川侯胡美。
洪武三年封,十七年赐死,除。
三十、东平侯韩政。
洪武三年封,十一年卒。
其子韩勋袭,廿六年坐党削,除。
卅一、宜春侯黄彬。
洪武三年封,廿三年坐党削,除。
卅二、宣宁侯曹良臣。
洪武三年封,五年战殁。
其子曹泰袭,廿六年坐党诛,除。
卅三、汝南侯梅思祖。
洪武三年封,十五年卒。
后追坐党削,除。
卅四、河南侯陆聚。
洪武三年封。
廿三年坐党诛,除。
卅五、忠勤伯汪广洋。
洪武三年封。
十二年赐死,除。
卅六、诚意伯刘基。
洪武三年封。
依次为刘琏、刘廌、刘法、刘柜、刘昙、刘禄、***、刘瑜、***、刘世延、刘盖臣、刘孔昭。
卅七、永城侯薛显。
洪武三年封。
廿年战殁,后追坐党削,除。
卅八、西平侯沐英。
洪武十年封。
后代依次为沐春、沐昴、沐晟,永六六年加封沐晟为黔国公,后代依次为沐斌、沐琮、沐诚、沐崐、沐绍勋、沐朝辅、沐融、沐巩、沐朝弼、沐昌祚、沐睿、沐启元、沐天波。
卅九、安庆侯仇成。
洪武十二年封,廿年卒。
其子仇正袭,廿三年因罪削,除。
四十、凉国公蓝玉。
洪武十二年封,廿六年因罪诛,除。
卌一、凤翔侯张龙。
洪武十二年封,三十年卒。
其子张杰袭,永乐三年因罪削,除。
卌二、安陆侯吴复。
洪武十二年封,十六年卒。
其子吴杰袭,建文二年削,除。
卌三、宣德侯金朝兴。
洪武十二年封,十五年卒。
其子金镇袭,廿六年坐党削,除。
卌四、怀远侯曹兴。
洪武十二年封,廿六年坐党削,除。
卌五、靖宁侯叶升。
洪武十二年封,廿五年坐党削,除。
卌六、景川侯曹震。
洪武十二年封,廿六年坐党削,除。
卌七、会宁侯张温。
洪武十二年封,廿六年坐党削,除。
卌八、雄武侯周武。
洪武十二年封,廿三年卒,除。
卌九、定完侯王弼。
洪武十二年封,廿七年卒,除。
五十、崇山侯李新。
洪武十五年封,廿八年因罪诛,除。
五十一、普定侯陈桓。
洪武十七年封,廿六年坐党削,除。
五十二、东川侯胡海。
洪武十七年封,廿四年卒,除。
五十三、武定侯郭英。
洪武十七年封。
后代依次为郭铭、郭玹、郭昌、郭良、郭勋、郭守乾、郭大诚、郭应麒、郭应麟、郭培民。
五十四、鹤庆侯张翼。
洪武十七年封,廿六年坐党削,除。
五十五、航海侯张赫。
洪武廿年封,廿三年卒,除。
五十六、舳舻侯朱寿。
洪武廿年封,廿六年坐党削,除。
五十七、海西侯纳哈出。
洪武廿年封,廿一年卒。
其子纳察罕袭,廿六年坐党诛,除。
五十八、东莞伯何真。
洪武廿年封,廿一年卒。
其子何荣袭,廿六年坐党诛,除。
五十九、全宁侯孙恪。
洪武廿一年封,后坐党诛,除。
六十、乐浪公濮英。
洪武廿年战殁,追封金山侯,廿一年追加封为公。
其子降袭西凉侯,廿六年坐党削,除。
六十一、徽先伯桑敬。
洪武廿三年封,后坐党诛,除。
六十二、永定侯张铨。
洪武廿三年封,后卒,除。
六十三、越巂侯俞渊。
洪武廿五年封,廿六年战殁,永乐元年除。
六十四、澲城侯李坚。
原为太祖之驸马都尉,建文帝时因伐燕功加封,寻卒。
其子李庄袭,永乐元年削,除。
六十五、历城侯盛庸。
建文年间因伐燕功加封,永乐元年除。
注:以上所列俱为实授封,也就是有人生前受封的,那些死后追封(只是死后给个名号的)不列,如越国公胡大海、蔡国公张德胜,都是死后追封的,又不许子嗣袭爵,纯粹给死去的功臣一个名号,因此不列。
第二部份:随成祖靖难功臣。
一、淇国公丘福。
建文四年封。
永乐七年北征大败,战殁,成祖怒,除爵。
二、成国公朱能。
建文四年封。
后代依次为朱勇、朱仪、朱辅、朱麟、朱凤、朱希忠、朱时泰、朱应桢、朱鼎臣、朱应槐、朱纯臣。
三、成阳侯张武。
建文四年封。
永乐元乐卒,无子,除。
四、泰宁侯陈珪。
建文四年封。
后代依次为陈瑜、陈钟、陈灏、陈瀛、陈泾、陈桓、陈璇、陈儒、陈琏、陈良弼、陈闻礼、陈延祚。
五、武安侯郑亨。
后代依次为郑能、郑宏、郑英、郑纲、郑崐、郑维忠、郑维孝、郑之俊。
六、保定侯孟善。
后代依次为孟瑛、孟俊、孟昴,后世不予袭。
七、同安侯火真。
建文四年封。
永乐七年从北征败,除爵。
八、镇远侯顾成。
建文四年封。
后代依次为顾统、顾兴祖、顾翰、顾淳、顾溥、顾仕隆、顾寰、顾承光、顾大理、顾肇。
九、靖安侯王忠。
建文四年封。
永乐七年从北征败,除爵。
十、武城侯王聦。
建文四年封。
永乐七年从北征败,除爵。
十一、永康侯徐忠。
建文四年封。
后代依次为徐安、徐昌、徐锜、徐溥、徐源、徐乔松、徐文炜、徐应坤、徐锡胤、徐应垣、徐锡登。
十二、隆平侯张信。
建文四年封。
后代依次为张镛、张鋋、张淳、张福、张佑、张禄、张玮、张瓛、张桐、张炳、张坤、张国彦、张拱薇。
十三、安平侯李远。
建文四年封。
永乐七年从北征败,除爵。
十四、成安侯郭亮。
建文四年封。
后代依次为张晟、张昴、***、张宁、张瓒、张应乾、张邦柱、张邦相、张祚延、张祚久、张邦栋、张祚永。
十五、思恩侯房宽。
建文四年封。
永乐七年卒,后世不予袭。
十六、兴安伯徐祥。
建文四年封。
后代依次为徐永、徐亨、徐贤、徐盛、徐良、徐勋、徐梦晹、徐汝诚、徐继荣、徐汝孝、徐继本、徐治安。
十七、武康伯徐理。
建文四年封。
后代依次为徐桢、徐勇,徐勇无子,除。
十八、襄城伯李浚。
建文四年封。
后代依次为李隆、李珍、李瑾、李黼、***、李全礼、李应臣、李成功、李守锜、李国桢。
十九、荣国公张玉。
靖难中战殁,建文四年追封,其子张辅降袭新城侯,后因军功加封英国公。
后代依次为张懋、张锐、张仑、张溶、张元功、张元德、张惟贤、张之极、张世泽。
二十、新昌伯唐云。
建文四年封,永乐元年卒,后世不予袭。
廿一、崇安侯谭渊。
靖难中战殁,建文四年追封,其子谭忠降袭新宁伯,后代依次为谭璟、谭裕、谭佑、谭纶、谭功承、谭国佐、谭懋勋、谭弘业。
廿二、应城伯孙岩。
建文四年封。
后代依次为孙亨、孙英、孙杰、孙继先、孙钺、孙岱、孙永爵、孙文栋、孙允恭、孙廷勋。
廿三、富昌伯房胜。
建文四年封。
永乐四年卒,后世不予袭。
廿四、忻城伯赵彝。
建文四年封。
后代依次为赵荣、赵溥、赵槿、赵武、赵祖胤、赵祖征、赵泰修、赵世新、赵之龙。
廿五、云阳伯陈旭。
建文四年封。
永乐八年卒,后世不予袭。
廿六、广恩伯刘才。
建文四年封。
永乐六年被冤下狱,死,除。
廿七、忠诚伯茹瑺。
建文四年封。
宣德五年卒,后世不予袭。
廿八、顺昌伯王佐。
建文四年封。
永乐三年因罪诛,除。
廿九、平江伯陈瑄。
建文四年封。
后代依次为陈佐、陈豫、陈锐、陈熊、陈垚、陈圭、陈王谟、陈胤兆、陈启、陈治安。
三十、定国公徐增寿。
后世依次为徐景昌、徐显忠、徐永宁、徐世英、徐光祚、徐延德、徐文璧、徐廷辅、徐希**、徐允祯。
卅一、永春侯王宁。
原为太祖之驸马都尉,建文时因通燕下狱,建文四年,成祖释其狱加封,永乐六年因罪下狱,除。
卅二、广平侯袁容。
原为太祖之驸马都尉,永乐元年封。
后代依次为袁祯、袁瑄、袁辂,所世不予袭。
卅三、富阳武李让。
原为太祖之驸马都尉,永乐元年封。
其子李茂芳因罪削,除。
天顺时,恩予李茂芳之子李舆以富阳伯降袭,后世不予袭。
卅四、丰城侯李彬。
永乐元年封。
后代依次为李贤、李勇、李玺、李旻、李熙、李儒、李环、李承祚、李开先。
卅五、泾国公陈亨。
靖难时降燕,随燕南下,战殁,永乐元年追封,其子陈懋降袭宁阳伯,洪熙时加封宁阳侯,后代依次为陈晟、陈润、陈瑛、陈辅、陈继祖、陈维藩、陈大纪、陈应诏、陈光裕。
卅六、金乡侯王真。
靖难时战殁,永乐元年追封,其子王通改袭武义伯,后加封为成山侯,正统时因罪除爵,天顺元年以其子王琮降袭为成山伯,后因军功加封为成山侯,后代依次为陈镛、陈洪、陈维熊、陈应龙、陈允忠、陈国柱、陈道宁、陈道允。
卅七、清远伯王友。
永乐元年封,十二年因罪诛,除。
卅八、荣昌伯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