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论和_科学之环_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简答题及答案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联系所学专业试分析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作用。
答: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而言,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某一特殊现象、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某一特殊过程或者科学技术某一特殊学科的特殊规律。
总的来说认真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与科学技术联系最直接的部分。
它为探索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为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正确的科学技术方针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我国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指导作用。
○3自然辩证法是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之间的一座桥梁,具有特殊的文化或智识意义。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促进对自然科学的人文理解,有肋于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之间的沟通。
而作为当代的青年才俊,学习自然辩证法更是十分有意义的,其体现在:○1提高哲学修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提供给我们关于自然,自然科学总的看法,总的观点,是任何科学无法代替的;○2能够使我们获得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知识;○3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使我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拓展思路,增强科学创新力;○4有利于理解,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5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就本学科采矿工程中认识地质环境而言:人类的采矿工程活动需要了解煤矿地质情况,而且能引起地质环境的改变。
后者的产生, 是由某些自然因素的诱发作用和采矿工程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事物是联系和发展的,在漫长的岁月里,地质环境经历了一系列极其复杂的变化过程,不但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因素极为复杂,而且变化规模也无比庞大,它所赋存的时空隧道也是永无止境的,地质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地质现象自然就错综复杂了。
第三讲 科学技术认识论
现代科学——综合的时代
1.“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 息论 2.“新三论”——协同学、突变论、耗 散结构论 3.新技术革命
科学的起源:来源于常识
• 科学源于常识又超越常识,但最后还要 回到常识——构成人们的常识的世界图 景、概念框架、方法论等。 • 常识的概念:人们普遍拥有的经验性和 不加反思性的指示,属于实际知道怎么 办的操作知识。 (common sense)
科学的主要形相
贝尔纳认为:科学在不同背景下有不同的含义, 主要有: 1.一种建制:“科学作为一种建制而有以几十万 计的男女在这方面工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 却的社会职业。 2.一种方法: 3.一种累计的知识传统: 4.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 5.一种重要的观念来源:科学不仅供实际应用, 而且是“构成我们诸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 态度的最强大的势力之一”。
前科学时期的认识主体
科学尚未独立,没有职业科学家,主 要有以下三类人从事科学认识活动: 1.以精神活动为职业者,包括:巫师、 僧侣、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等。 2.以实用技术为职业者,包括:工匠、 医生、炼丹术士等。 3.以政治活动为职业者,包括:官吏、 皇室成员等。
前科学时期的认识方式
1.拟人化和万物有灵论的解释方式。 2.概括自然物所构思出来的“物理原理” 的解释方式。 3.立法规则、技术格言和强制性规范。
批判能力与创造能力的互补思辨与实证的互补逻辑与直觉的互补理智与情感的互借助于感官以感性方法获取的科学事实与借助于理性思维以逻辑方法构建的科学理论尽管是层次不同性质迥异的两类科学认识成果或知识元素但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即相互作用从而构成有机统一即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
第三讲、科学认识论
1 认识科学
05_科学认识论
一、科学认识 1、科学认识:是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 、科学认识:是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 性的理性认识。 2、科学认识特点: 、科学认识特点: (1)实证性; (2)深刻性; (4)创造性。
二、科学认识系统
• • • • • • • • • • • • 1、科学认识主体——满足下列条件的人: (1)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 (2)掌握一定的方法技能; (3)具有一定价值判断能力。 2 2、科学认识客体——满足下列条件的客观事物: —— (1)人的认识能力所及的事物; (2)纳入主体研究活动结构之中; (3)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 3、科学认识中介——包括下列内容: (1)仪器设备; (2)语言符号; (3)操作程序,规范规则。
三、科学认识矛盾运动
• 科学认识的基本矛盾——主客体矛盾 • 矛盾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 • 1、主体客体化:指客体作用于主体,影响、 限制和改变主体,从而使主体与客体的规 律性相适应; • 2、客体主体化:指主体作用于客体,影响、 限制和改变客体,从而使客体与主体的需 要相适应。
§2、科学方法
• 一、方法和科学方法 • 1、方法:是指从理论和实践上把握现实,为达到某种目 的的途径、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 方法本质:方法是主观认识的手段,因而是主体的构成条 件之一,同时又是构建客体的条件之一。 • 2、科学方法 • 广义科学方法:是指符合客观规律的、能达到预期目的的 行之有效的正确方法。 • 科学方法具有如下规定性:(1)确定性;(2)对象性; (3)可靠性。 • 狭义科学方法:是指以专业分类,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使 用的方法。 • 3、方法与理论的关系:可以相互转化。
• • • • • 1、科学方法论:关于科学研究一般方法规律性的理论。 2、科学方法论任务 (1)探讨科学认识一般方法及其规律性; (2)研究具有普遍意义的常用方法,并进行科学分类; (3)揭示一般方法之间联系、作用、关系,阐明科学方 法论整体结构和逻辑关系; • (4)结合人类认识史剖析历史上和当代著名人物和事件 成功方法和经验教训,为科学认识提供借鉴和指导; • (5)研究新科学和新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方法论启示。
自然辩证法重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第一讲:自然辩证法纵横谈一、何谓“自然辩证法”2、辩证法:(1)辩证法的存在方式:通常是作出如下的分类:其一是区分为“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其二是区分为“自然辩证法”、“社会(历史)辩证法”和“认识(思维)辩证法”,其三是区分为“自发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
(4)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是在肯定矛盾的基础上关于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给唯物辩证法下了科学的定义:唯物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3、自然辩证法:主要是由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这部著作所开创的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
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就自然辩证法这个语词的原意说,它是指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就它是一门学科说,它的基本内容由三部分组成,(1)研究揭示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界的辩证法,(2)研究揭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3)研究认识自然界和改造自然界的一般方法论,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
三、自然辩证法与哲学的关系:2、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然辩证法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
它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展开对自然界、科学技术及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规律的探讨。
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又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是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之间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学科。
与最高层次的哲学相比较,可把它归属为亚层次。
自然辩证法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的纽带。
3、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哲学的关系:所谓“科学哲学”,即关于科学的哲学理论,是哲学对科学这一现象的研究或反思,这里所说的“科学”指的当然是自然科学。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整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整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章:科学、技术与⼯程的⼀般特点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程三元论的思想?谈谈你对这⼀结构模式的看法。
P11答:我们不但不应该和不能把科学与技术混为⼀谈,⽽且也不应和不能把技术和⼯程混为⼀谈,它们各有其特殊的本质或本性。
应该在承认三者存在本质区别的前提下认识和把握科学、技术与⼯程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互动关系和转化过程。
科学、技术与⼯程三元论由李伯聪教授提出,第⼀,技术是进⾏⼯程活动的前提,它深刻影响⼯程过程和成效,没有⽆技术的⼯程;另外在⼯程活动中,除了技术之外,还包括政治、经济、社会、伦理、⼼理等⽅⾯的要素和内容。
第⼆,技术应⽤于⼯程,对⼯程有引导和限定作⽤;⼯程则对技术进⾏选择和综合。
第三,从哲学上看,技术是⼀个可能性的条件和可能性的空间,⼯程则是现实过程和现实存在。
科学、技术与⼯程是三个不同的对象,三种不同的社会活动,它们有本质的区别,也有密切的联系,他将这种观点称为“科学技术⼯程三元论”。
2.如何理解科学的特征?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区分科学、⾮科学与伪科学?P14答:解释:科学是关于⾃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实践经验的结晶。
(科学是⼀种知识,但并⾮所有的知识都是科学。
)从六点理解科学的特征:1.科学的解释性和预见性:科学不仅仅是对事实的简单判断和描述,⽽且要解释事实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即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科学还应该能够预见⽬前尚未观察到的、但却能够被以后的科学实践证明的⾃然现象。
)2.科学的精确性: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之⼀就是数学⽅法和实验⽅法相结合,数学在科学中的应⽤使科学的各门学科都有了精确性的特征。
3.科学的可检验性:科学作为对事实的解释并⾮笼统的、⼀般性的陈述,⽽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这些命题在可控的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
4.科学的可错性或可变性:科学的精确性使其具备了可检验性的特征,因⽽也就使其具有了可错性或可变性。
5.科学的系统性:科学活动是通过对科学问题进⾏系统性的研究来获取知识的过程,根据⾃然界的有机联系,对事实的有组织的、系统的阐明与理。
认识论和方法论
认识论和方法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哲学的两大基本问题,也是哲学的两大基础性理论。
认识论是研究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和本质的学科,是研究认识的起源、本质、结构、发展规律和认识的有效性问题的理论。
方法论是研究科学认识的方法和规律的学科,是研究科学认识的一般方法、原则和规律的理论。
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哲学的两大基本问题,也是哲学的两大基础性理论。
认识论是研究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和本质的学科,是研究认识的起源、本质、结构、发展规律和认识的有效性问题的理论。
方法论是研究科学认识的方法和规律的学科,是研究科学认识的一般方法、原则和规律的理论。
首先,我们来谈谈认识论。
认识论是研究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和本质的学科,是研究认识的起源、本质、结构、发展规律和认识的有效性问题的理论。
认识论主要包括认识的本质问题、认识的来源问题、认识的结构问题、认识的发展问题、认识的有效性问题等内容。
认识论的核心问题是认识的本质问题。
认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了解。
认识的本质是反映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和必然性。
认识的来源是感觉、经验、思维和实践。
感觉是认识的最初形式,是认识的最初来源。
经验是认识的第一来源,是认识的最主要来源。
思维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是认识的高级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来源,是认识的最终基础。
认识的结构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结合。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第一形式,是认识的最初形式。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认识的发展是认识的历史过程,是认识的历史发展。
认识的有效性是认识的真理性和正确性,是认识的真理和正确性。
其次,我们来谈谈方法论。
方法论是研究科学认识的方法和规律的学科,是研究科学认识的一般方法、原则和规律的理论。
方法论主要包括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研究的原则和科学研究的规律等内容。
方法论的核心问题是科学研究的方法问题。
科学研究的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研究的原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弗兰西斯.培根的认识论
培根出身于一个新贵族家庭,一生生活条件优裕,仕途平坦、平步青云。12岁进入剑桥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前往法国居住三年。回国后入律师界和政界,先后被选为国会议员、掌玺大臣、大法官等高官要职。但他所以能永垂青史,并不是因他那显赫的政职和政绩,而是由于他那乐于对科学的奉献精神,做官也不是他的志向,其真正的为官兴趣在于他想利用他在政治上的显赫地位扩大自己的学术思想观点,使之在社会上产生关广大的影响,以便唤醒人们抛弃盲目崇高权威的坏思想,树立起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新风,在政治、思想领域内为科学的“复兴”即自然科学的顺利发展开辟道路。正如他自己在《伟大的复兴》的序言中所写的:“必须给人类的理智开辟一条与已往完全不同的道路,提供一些别的帮助,使心灵在认识事物的本性方面可以发挥它本来具有的权威作用,把人类的能力和伟大灵魂的界限推到更远的地方。”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在实现这一伟大的任务之上。他一面做官,一面从事哲学研究,写出了许多有关科学发展方面的书籍。他凭着自觉的力量和政治家的辩才,提出了远远地超过了他所处的时代的深刻见解,可谓是“野心”过大了。他看不起那些整天在酒肉场上、官场上摸爬滚打,不学无术,只知吹牛拍马的封建贵族。批判他们所持有的特权,对他们那种自己不事稼穑而又轻视和阻挠生产发展的坏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攻击。主张推翻他们和他们所拥有的特权。他说“生为贵族则多半轻视劳作,贵族人数众多则使国贫而多艰,因为这是一种过度的消费。”于1597年、1601年资产阶级新贵族两次抗议伊丽莎白女王一世把许多商品的专卖权赐给自己的亲信的行为,最终取得胜利。他又反对那些不学无术却掌握科学的奖品和报酬的达官贵人,由于他们不懂科学,使许多科学家们的劳动既得不到赞扬,又得不到经济上的支持,从而阻碍科学的发展。他主张把政治和科学分开,奖励一切能造福于人类的科学发明和创造,让科学上新的工作和新的进步的喧嚷声到处可闻,朝气蓬勃地向前发展。这些成果的取得与他高贵而辉煌的政职、政绩是分不开的。
人类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
人类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人类防范事故的科学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到预防型的本质安全;从单因素的就事论事到安全系统工程;从事故致因理论到安全科学原理,工业安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个阶段:从工业社会到50年代主要发展了事故学理论;50年代到80年代发展了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从90年代以来,现代的安全科学原理初见端倪,目前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
一、事故学理论1.认识论事故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事故,以事故为研究的对象和认识的目标,在认识论上主要是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是建立在事故与灾难的经历上来认识安全,是一种逆式思路(从事故后果到原因事件)。
方法论的主要特征在于被动与滞后,是"亡羊补牢"的模式,突出表现为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对策方式。
2.理论系统基于以事故为研究对象的认识,形成和发展了事故学的理论体系。
事故分类学:按管理要求的分类法,如加害物分类法、事故程度分类法、损失工日分类法、伤害程度与部位分类法等;按预防需要的分类法:如致因物分类法、原因体系分类法、时间规律分类法、空间特征分类法等。
事故模型论:因果连锁模型(多米诺骨牌模型)、综合模型、轨迹交叉模型、人为失误模型、生物节律模型、事故突变模型等。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论、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转移理论、两类危险源理论、事故预测理论:线性回归理论、趋势外推理论、规范反馈理论、灾变预测法、灰色预测法等。
事故预防理论:三E对策理论、事后型对策等。
3.方法与特征在上述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事故学理论的主要导出方法是事故分析(调查、处理、报告等)、事故规律的研究、事后型管理模式、三不放过的原则(即发生事故后原因不明、当事人未受到教育、措施不落实三不放过);建立在事故统计学上致因理论研究;事后整改对策;事故赔偿机制与事故保险制度等。
事故学的理论对于研究事故规律,认识事故的本质,从而对指导预防事故有重要的意义,在长期的事故预防与保障人类安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发展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的安全活动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
《自然辩证法》—第2讲—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
它们的相对重要性,不加选择或先验的猜测。
• 第二,这些被观察和记录的事实,将会得到 分析、比较和分类,无需假说或公设,与必 然涉及思维逻辑的那些东西不同。
• 第三,关于事实之间的分类关系或因果关系 的概括将从事实的分析中归纳出来。
• 这类陈述是由一个观察者在特定的地点和时间 运用其感官得出的结果,被称为单称陈述。
观察提供科学知识 赖以确立的可靠基础B
• 另一些陈述涉及所有地点和所有时间的特定种类 的所有事件:
•
行星以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行;
•
当一光线从平面镜上反射时,它的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
•
酸使石蕊变红……
• 构成科学知识的定律和理论都作出这种一般性的 断言,这种陈述被称为全称陈述。
1.相当纯的水在0°C结冰(如果有充分的时间的话)。 2.我的汽车散热器中有相当纯的水。
3.如果温度降到0°C 以下,我的汽车散热器中的水将会 结冰(如果有充分的时间的话)。
归纳主义科学观中的预见和解释
• 科学中解释和预见的一个实例-对彩虹的解释:
1.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及折射程度与颜色的关系之断言。 2.对彩虹这一受考察现象的细节的陈述,这些陈述包含太阳相对于 观察者的位置、落下雨点的云层相对于观察者的位置等断言。
特设性假定
• 为避免某一理论被证伪而新增加的假定或对现有 假定作新的修改,如果不能产生新的可检验推断, 这种新增加的或修改的假定被称为特设性假定
• 科学理论应随着科学进步越来越可证伪,并因而 具有越来越多的内容和提供越来越多的信息.这 种要求排除了仅仅是为了使某一理论得以避免被 证伪的威胁而不提供新的信息所进行的理论修改
第四讲 科学认识论
逐项分析、审议。
• 课题论证一般采取同行专家评议与管理决策部门审核相结 合的方式进行。
27
• (4)课题确定
• 经过专家对课题的论证与评议,最终确定所要研究的课题。 课题若通过论证则成为待研究课题。若通不过则被淘汰, 或修改课题,或另选课题。 • 科研选题是一个不断反馈调整的过程,常常需要反复调研
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完成课题
的主客观条件,研究周期和所需经费,需要有关部门协助 解决的问题等等。开题报告是对课题可行性研究和审批课 题的重要依据。
26
• (3)课题论证
• 这一阶段是为了保证所选课题的正确和恰当,而对课题及 其方案做出的论证和全面评审。 • 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选题的基本原则,对课题的依据、 实施条件、社会和经济效益及对科学发展的潜在价值依次
2
• 2.深刻性 • 科学认识不停留于表面现象,而是力求揭示现象背后 的本质,阐明其内在机理,即不仅“知其然”,还要 “知其所以然”;并且可定量表述其“精确性”。
• 3.创造性 • 即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抽象思维,创建科学理论 并指导实践创造出天然自然中未曾有过的人工客体。
3
二、科学认识系统的构成
24
• 2、科研选题的步骤
• (1)问题调研
• 这是选题的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科研主体应首先根据社
会需要和个人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专长确定研究方向,明确研
究领域,然后对这一研究领域作全方位的调研。 • 调研内容包括,了解人们已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取得的成果
以及失败的教训;目前的进展情况,在近期有可能取得哪些
• 1. 科学认识主体
• 是有目的地、有意识地从事科学认识活动的个人或群体,
同时也是社会化的人。科学认识主体有一些特殊的规定: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整理
⾃然辩证法课后习题整理1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然观的演变。
(1)⽣产⽅式的发展与理论⾃然科学基础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在欧洲发⽣的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近代以来第⼀次技术⾰命,以及随之⽽来的产业⾰命促进了⽣产的发展有⼒地推动了⾃然科学的发展。
(2)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理论⾃然科学的主要成就①天体演化的“星云说”1755年,德国科学家康德发表了《宇宙发展史概论》⼀书,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1796年,拉普拉斯发表《宇宙体系论》,提出了类似的更趋于完整的星云说,后⼈称之为“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②地质“渐变论”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年代⾥,地球及其表层上的⽣物发⽣过许多次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法国博物学家居维叶根据⽣物化⽯和地层的不连续性,提出了“灾变论”;英国地质学家赖尔主张地壳演化的“渐变论”。
③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19世纪40年代,迈尔、焦⽿等⼈通过各⾃的途径发现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④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量的增加⽽呈周期性的变化,1869年前后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等⼈发现。
⑤⼈⼯合成尿素: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合成尿素,动摇了⽣命⼒论的基础⑥细胞学说和物种进化论1838年,德国⽣物学家施莱登发表《关于论植物起源的资料》⼀⽂,1839年,德国⽣物学家施旺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长的⼀致性的显微研究》;1859年,英国⽣物学家达尔⽂《物种起源》,系统地提出了以⾃然选择为基础的⽣物进化论。
⑦电磁场理论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研究,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的动⼒学理论》⼀书,实现了物理学史上有⼀次理论综合。
2简要评述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然观。
相对于古代朴素⾃然观的进步性:1.⽤⾃然本⾝的结构和状态来解释⾃然。
2.反对抽象思辨,强调经验和实证的⽅法,主张⽤分析还原的⽅法去研究对象,使对事物的内部了解更加清晰准确。
3.极⼤提升了⼈们认识⾃然和改造⾃然的信⼼和勇⽓。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绪论一、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1、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看: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或者可以说,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科技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辩证法)。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因而自然辩证法必然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与发展,自然辩证法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
2、从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渊源看:自然辩证法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相应的自然观的逐渐成熟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古代的自然哲学: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有直观、思辨和猜测性质。
(2)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
(3)16世纪科学的兴起:1543年哥白尼及其《天体运行论》。
观察、实验和数学方法的结合。
弗朗西斯·培根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经验论的认识论和归纳法的方法论——近代科学的人文主义传统。
笛卡儿唯物论的认识论和演绎法的方法论。
——17-18世纪自然科学主要的方法是分析解剖:将整个自然界分成许多部分分别深入研究;将某一自然事物解析成许多局部研究其细微结构;将某一自然过程分成若干阶段静止地研究其某一截面,逐渐形成孤立地静止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此乃近代科学的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方法论。
(4)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从18世纪末开始,主要是在19世纪科学技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搜集经验材料到理性概括材料,形成黑格尔哲学的科学基础,黑格尔哲学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界、社会历史和人类精神描绘成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试图揭示其内在联系,在其概念辩证法中猜测到了自然事物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五章科学认识的形成
a
22
③观察到什么(观察结果)要受理论的影响
④观察结果需用一定的陈述判断表现出来,而陈述判断 也要受理论的影响
深入的研究表明,后者的见解是合理的。
a
23
2、微观领域中仪器的干扰问题
•
间接观察能够使观察对象不断扩充,日益向自然界的广 度与深度延伸;使观察更加精细、准确;越来越能克服
人体感官观察速度的局限。随着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
,观测仪器不断改进更新,人们的观察能力不断提高。
在这个意义上说,每个时代的科学水平又与观测仪器的
水平密切相关。
• 值得指出的是,电子计算机在科学观察过程中的应用, 引起了观察方法的又一次重大变革。虽然它本身不是观 测仪器,但是它与现代观测仪器相结合,更加突破了传 统观察的局限,使遥感观测a 、“无主体观测”等成为可17
a
8
• 从变换思路方面来考察,问题转换可以是逆向转换、互补转换、发散转换和立体转换 等。
• 逆向转换:是将问题从否定的角度提出来。 • 互补转换:是将问题的两个对立方面统一地提出来。发散转换:是将问题的提法拓展
开去,多角度的发问。 • 立体转换:是将问题的平面思考与立体思考结合起来。
a
9
二、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
说,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所以评价和
选择课题,便成了研究战a 略的起点。”
11
2、选题的基本原则
• 当然,选题是在发现科学问题之后进行的,要以对科学问题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 解为前提一些基本原则。一般来说,可以概括如下:
• 1、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 • 2、从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 • 3、从某一个理论内部的矛盾中发现问题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答:(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2,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的领域包括: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答:20世纪中叶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把人类历史推向一个新的时代,自然辩证法的问题与内容又有了新的发展。
(1)在自然观方面。
①结合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提出了系统自然观;②结合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发展,提出了生态自然观。
(2)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
①规范认识论方向,规范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建立问题,把重点放在科学理论的辩护问题或合理性问题上,代表性的有:逻辑经验主义【即归纳主义和证实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经验->假说->证实】、批判理性主义【即演绎主义和证伪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问题->假说->证伪】、历史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不能片面地归结为证伪的过程,它还有一个证实的过程,前者是科学革命,后者是常规科学。
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常规科学->科学革命”不断循环往复的一个过程】。
②实证认识论方向,实证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发展问题,说到底是创造性思维问题。
实证的科学哲学家认为,这是规范的科学哲学无法解决的。
(3)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
理性主义传统;实证主义传统;马克思主义传统。
(4)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要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自然辩证法1. 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1)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
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要运用一定的理论思维方法。
科学发展史表明,许多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是以正确方法的运用为前提的。
尤其是现代自然科学早已突破了分门别类研究的局限,在高度分化的同时日益趋向整体化,这就更加要求有较高的辩证综合能力。
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
(3)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
科技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学习哲学。
哲学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
因此,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
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辩证思维方式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但是能够在自然观上、在科技发展的规律上、在科技方法论上,帮助科技工作者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本专业上取得一流的成就。
自然辩证法概论开卷复习资料 (2)
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1>系统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基础:相对论、量子力学和系统科学等20世纪的新的科学发现是系统自然观形成的科学基础。
其中,系统科学对于系统自然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对论揭示了物体、时空、运动的一体性;量子力学展现了微观世界的复杂性和系统性;系统科学对复杂世界展现的系统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基本内容:自然界是一个系统。
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将“系统”定义为“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总体”。
系统具有普遍性,万物皆系统。
系统反映了自然界中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协同的整体性。
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是自主演化着。
开放的非线性非平衡系统理论揭示了自然界演化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存在着“时间之箭”。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自然界演化本身具有自身的时间尺度,这就是“内部时间”,这标志着自然科学从关注存在转向关注演化,自然界不仅是存在着,而且演化着。
自然界演化的基本方式表现为分叉和突现,演化的方向进化与退化并行。
自然演化方向的矛盾。
19世纪中叶,克劳修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导出的“宇宙热寂说”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所揭示的演化方向并不一致。
这一矛盾长期困扰着人们。
1969年,比利时科学家普利高津发现,在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前提下,自然系统可以自发的从无序演化为有序。
他指出:一个处于远离热平衡态的开放系统(无论是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还是生物的),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能够从原来的混乱无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有序的结构。
自然界是线性与非线性作用的辩证统一。
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从研究线性系统开始的。
但线性模型仅是一大批现实自然系统的良好近似。
在这种线性自然观作用下,我们习惯性的把相互作用视为单向的,把线性系统视为自然界的正常状态,把非线性系统视为例外,仅是线性系统的外在干扰等。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答:①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②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③以及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答①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③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3、自然辩证法创立的意义?答: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中的划时代的变革。
在自然观方面,它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从而建立了一种反映自然界本来面目、适合自然科学发展需要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标志着从古代的辩证思维到近代的形而上学思维再复归到现代辩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的完成。
在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
在科学技术观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与传统的观点不同,不仅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而且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考察,并由此提出了许多崭新的思想:自然科学属于一般社会生产力的范畴;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社会实践的需要,首先是经济、生产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科学技术又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这样就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于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之中,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的实质及其发展的辩证规律,创造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4、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答: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的出版,标志着自然科学开始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5、形而上学自然观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关系?答:近代自然科学为了把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建立在对自然界的精细研究的基础上,它所采取的主要分析方法是分析、解剖的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为科学认识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材料,也是近代自然科学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
但是这种做法也给人们留下了一种孤立地、静止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辩证法课堂题目答案(1)
1、试述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特点及历史作用。
基本内容:①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这种客观存在不仅在于人的肉体直观,更在于严密的科学观察和实验的证实。
②它认为整个世界的本原就是实证意义上的最小的物质微粒,整个世界就是这种物质微粒的组合体。
③它认为整个世界的基本图景是机器。
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受机械运动原理的支配,都可以用机械运动原理解释。
④它认为整个世界遵循着严格的机械决定论原则,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机械因果性关系,宇宙的过程可以在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中表现出来。
特点:①机械性。
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②形而上学性。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
③不彻底性。
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仍主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神的“第一推动力”和“合目的”的上帝创造论,使自然科学又回到神学的怀抱中。
历史作用:①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
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传统。
②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
它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它促进了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2、试述马克思主义辩证自然观形成的价值和意义。
①它继承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实质,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法国经验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思辨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完成了自然观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历程。
②它主张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以客观的态度对自然界的否定性活动,它内含否定性、客观性和革命性的规定,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特点的自然观,为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科学认识论和“科学之环”
作者: J.皮亚杰;郑卫民;袁晖
出版物刊名: 国外社会科学
页码: 25-29页
主题词: 逻辑技术;逻辑学;科学认识论;同语反复;心理学;先决条件;主体;基本任务;维也纳学派;形而上学
摘要: <正> 科学认识论的目标与心理学一样,认识论或科学认识的理论当前似乎也正在从形而上学中分离出来.这种分离的征兆比比皆是,并且全都清楚地表明,科学家希望自己承担起对科学思想固有的研究过程和认识过程进行系统研究这一基本任务,而不使之与哲学的一般认识论的任务相混淆.这个分离过程表现为两个不同的但又是互补的过程.首先是逻辑学由于发现了令人赞叹的和完全确定的逻辑技术,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种逻辑技术与数学研究的。
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
二、基本内容
第五章 最近的自然科学革命和哲学唯心主义 (节选)
8.“物理学”唯心主义的实质和意义P360
• 第一层次(P360-1至P361-3): 剖析马赫哲 学的谬论,强调马赫主义不是唯物主义,而实 质是哲学唯心主义。
• 第二层次: 阐述物理学唯心主义和物理学危 机的联系。
• 第三层次: 阐述物理学唯心主义产生的两个 原因,并阐明辩证法和相对主义的关系。
总之,现代物理学的危机就在于它坚持了 物理学的唯心主义,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
第三层次 阐述物理学唯心主义产生的两个原因, 并阐明辩证法和相对主义的关系。
P365-1“反动的意向是科学的进步本身所产生的。 自然科学的辉煌成就,它向那些运动规律可以 用数学来处理的同类的单纯的物质要素的接近, 使数学家忘记了物质。‘物质在消失’,只剩 下一些方程式。在新的发展阶段上,仿佛是通 过新的方式得到了旧的康德主义的观念:理性 把规律强加于自然界。”
总之,辩证法认为相对之中有绝对,人们 必须在绝对与相对的统一中来把握相对。与此 相反,相对主义虽然承认相对,但它割裂相对 与绝对的关系,并片面夸大相对性,因而是不 正确的。
所谓辩证法包含着否定,是指辩证的否定, 认为否定是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是包含 肯定的否定,相对主义也承认否定,但这不是 包含着肯定的否定,而是割裂发展与联系的否 定,是绝对的否定。
二、基本内容
列宁认为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永远不会停 止,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永远不会陈腐。接受 或抛弃物质概念这一问题,是人对他的感官 的提示是否相信的问题,是关于我们认识的 源泉的问题。这是自有哲学就提出来了的问 题,只有坚持物质概念,才能坚持唯物主义, 承认客观真理,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确
在 知 识 本 身的 增 长 这 一 领域 里 首先
,
不 管最初 的
出 发 点是 什 么 能达 到 一 致
。
,
所 有 科 学家 都
源 念
。
我 们 只 须想想 那 些类 似 维 也 纳 学 派 之 类
“
每 一 特 定 的科 学 领域 都
、
经验
。
详 细 说 明 有关 问 题 的方式
只 要 我 们仍 在讨
,
的作 用
直 觉 的 作 用 和 公 理 化的 作 用 等
我
论 什 么 是 真 理 分 这 一 普 遍 的 问题
那么
,
即
们 正是 这 样 通 过 研 究 平 行 线 问 题 的 演 化 类 学 的 发 展 获 得 了普 遍 有 效 的 认 识 论 分 析
样 重要
,
,
更 有甚 者
,
没 有后 一 个 协调
“
力,
科
它
刀 学 的统 一 它 是 维也 纳学 派 的 一 元 认 识 论
,
而且
。
的 目标
终 归是 所 谓 同语 反 复命题 与具 体命
。
这 两种 方
题 之 间 的 无 法 愈合 的 二 元 论
一
。
把 智 力运 算重
法 就 是 逻 辑 的 分 析 和 历史 的或 发 展 的分 析
基 本 实在 论 之 间有什 么直 接 明 显 的联 系
为 对 生物 学 家 来说
,
,
即 要 以一 个 个 人 组 成 的 群体 为 先 决 条 同 时 在 说话 方式 上 又 是 个 人 的
。
对 材 料 的任 何 简化 都有
。
这 个 群 体 在语 言符 号 的 通 常 理 解上 是 集
,
歪 曲 本 质特 征 的 危 险 者 的 合作
这
,
我们 可以 说
智力
种 分 析 在数 学 领 域 里 被 认 为 是 理 所 当 然 的
一 旦 达 到 了 可 逆性
与不可 逆的 习惯
、
知觉
等 相反
,
它 就 能 建 立 起 逻 辑 关 系 与较 早 阶
,
我 们 可 以 把 上面 这幅 图 景 当 作 假 说 来 考
段 上 的 前逻 辑 相 对 立
,
腊 人 已 经 了 解 了 代数 学
并且 具 有 了某 些 解
的进 展
,
新 引 人 知 识 领 域 则能 使 二 者 恢 复 可 能 的 统 在这 方 面
,
科 学 知识 的 一 切 增 长 无 疑 意味 着 思 想 上
也 就 是 说 包 含着 某 种 形 式 的 推 论过
,
最 发 人 深 省 的是注 意 以 下两
,
种 作 用 之 间 的密切 协 调
一 种是 “ 逆 向 运 算刀 一种 是可
次 是 另 外 一 些 数学 家
以 及 朗 之万
、
如彭 加 勒 和恩 里 奎斯
,
各 种 知 识 形式 如 何 增 长 要 考 虑 其 所 有 的 复
,
—
— 是 什 么今 而 是
。
居 耶 等物 理 学 家
为 了解 释 他
杂性
首 先是 各 种 发 展 形 式 的 差 异’
,
们 学 科 中的 某 些 基 本概 念 的 详尽 意 义 而 去求
,
程
,
所以
我 们 就 能 根 据 那 些 使 得 这 种增
。
在逻 辑 关 系 的 相 互 制 约 中 的 作 用
用
。
长 成 为 可 能的 判 断 和 推 理 过程 来 研 究 这 种增 长
,
逆性 或 可 返 回 性在 智 力 的 思 维 机 制 中 的 作
根 据 心 理 学 的 观点
,
即可 以 使 用 逻 辑 的或 公 理 化 的 分 析
工作 的 典 型
出来
,
。
作 者 在 书 中试 图 着 重 说 明
“
某
要
在于 初 次 尝试 后 就 屈 服
。
些 守恒 原理 是 怎 样 从具 体 的经验倾 向 中演 化
直 到 它 们 要么 成 为 同 语反 复 的
。
于 系 统 化 旧 习 的 诱惑
这 种 危险极 为狡 猾 地
,
刀,
在 暗 中等候 着 我 们
,
的 运 动 以 及 该 学 派的
,
唯 一 神教 的
、
”
科学 概
,
能 回 答 它 的 知 识形 式 或 特 定 的 知 识 形 式 群
是 否 已 经 增 长的 问 题
因 为 它们 都 能 充分 地
,
想 想英 国哲 学 家 的 逻辑 经 验 主 义 和 意 大
、
利 哲 学 家关 于 科 学
综合
,
分析 的评 论
明 确 限 定 了 的 知 识领 域
那么
,
识 论 的 要 素 在其 增长 过 程 中 的作 用
所 有人 类逻
、
我 们 对这 样 一 种 认 识论 的期望 有
都 能达 到 一致 辑
、
,
如 推 理 及 其各 种 类 型 的 作用
什 么 基 础呢
“
这 完全 依 赖 于 我 们 用 以 确 定 和
。
关 系 逻 辑和 递 归 推 理 等
常精 确 的 问 题
。
正
而 我 支 持 贡泽 特的 适 用 主 义
刀
的
它继
。
是 这 个 问题 引 出 了一 整 批 关 于 知 识 增 长 的 非
唯 一 方 式就 是 忠实 其 方法 的 精 神 实质
承 了恩 里 奎 斯
法
,
、
彭加 勒和 布 隆 施 维 克 的 方
但是
,
第 一 种 方 法 即 逻辑 方 法并 没 有 穷
以
意 识到 它 们 的知识 是 正 在 增 长 在 踏步 不 前
。
还是 仅仅 对 于 各 种认
,
及 我 国 贡 泽 特 的著 作
我 们 就 随 处 可 以 察觉
,
其次
,
如果 我 们 讨 论 的是 一 个
,
到 同一 种摆 脱一 般的 或形 而上 学的 哲学 向 科学 认 识 论 的 趋 势
但是
, 。
走
“
赞叹 的 和 完全确 定 的 逻辑 技术
门独 立 的 学 科
。
已 经 成 为一
。
是什么
以 同样 的 方式来 解 决 这 些 问题 科 学知 识
这 种 逻 辑 技术 与数 学 研 究的 其
,
们 必 须 提 的 问题 可 能 不 是 设想 为 一 种 静 止 的 整 体
“
紧密 的 亲缘关 系 已 经为 数 学 家 所 掌 握
科 学 认 识 论 和
〔 士〕 瑞
“
科 学 之 环
衰
晖译
。 ,
”
皮亚 杰
郑卫 民
科 学 认 识 论 的 目标
与心 理学 一 样
,பைடு நூலகம்
形 而 上 学 争端 之 中 的 整 个 哲 学 体系 上 论 点 之 间的 矛 盾
,
于是
对 科学 或各 门科
学 的 解 释将仍 然 被 束 缚 在 从 柏拉 图到 柏 格 森
,
认 识论 或科 学认 识 的 理
。
我 们就 只 能 去 记 录某 些
。
论 当前 似 乎也 正 在 从 形 而 上 学 中分 离 出 来 这种 分 离 的 征 兆 比 比 皆是
表明
,
而 科 学 不 会 有丝 毫 兴 趣 与
,
并且全 都 清楚 地
其 中任 何 一 种 进行 联 合
才 能 探 讨 认 识 论 的 时候
、
。
人 们也 能够 设 想 对分 类 的 逻 辑 过 程 进 行 分
关 系 和 概 括 正 是 产 生于 一 系列对 个 别 问 题 进
并 把结 构本 身从 分 类 学 或 比较 解 剖学所
。
行的 中
,
、
经过 妥 善规定 的
不间断 的 研究之
。
运 用 的 分类 框 架 和 关 系 框 架 中 分 离 出 来 在 经验 思想 的 领 域 里
“
。
逻辑 分 析 要 求 助于 而 不 是对 立于
。
定 的历 史 有 些 类 似 生 物 演 化 领域 中 的 定 向 进 化勺
概 念的 发 展 分 析 方法
地说
。
概 念 的 发展 分 析 是 科 学 认
,
但 是 我 们也 看 到
,
,
单 是 一 个历 史 的
。
识 论 的 第 二 种方 法
,
它 本 身 又 是 一 种双 重 的
,
这 种 知识 增长 的 观念
,
体的
假如
直 接 包 含 着 大 量 的 假说
所 以 需 要 众 多研 究
。
说 逻 辑 数学 命 题 是 一 个 合 理 的 问题
尤 其 当 它 们 是 同 语 反 复的
,
就 连 他 们 各 自的 理智 态 度 的 互 相
时 候 心 与 各 种经验 性 的 具 体 真理之 间的 协 调
那么
,
对 比 也 肯 定 是 富有 成效 的
把 这些 命 题 与 思
“
科 学 认 识论 的 方 法
研究 知 识 的 增 长有 两种互 补 的 方法 们 之 间的 相 互 依 赖 不 仅 构 成 一 个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