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层序界面的识别
松辽盆地北部泉三段河流相层序地层界面识别研究
1 盆地 地质背 景
松辽盆 地位 于中 国东 北部 , 属于克 拉通 内复合型 盆 地 。盆地 长 约 70 m, 30 7k 总面 积约 2 × 5 k 宽 3  ̄3 0m, 6 1‘m。是一个 在 大 陆 壳褶 皱基 底 之 上 发 育 起 来 的 大 0k , 型 中新生代 呈北北 东 向展布 的菱 形 沉 积 盆地 。松 辽 盆 地北 部泛 指松花 江 以北 地 区( 1 , 图 ) 无任 何大 地 构造 意 义, 松辽 盆地是一个 完 整 的含 油 气 盆地 , 地北 部 与南 盆 部地 区在 大地构 造演化 、 油气 聚集成藏 等方 面具有一致 性 [ 。前人 的研究认 为 , 辽盆地 的形成 和演化 与其 它 1 ] 松
* 收 稿 日期 :000- 1 2 1-41
图 1 松 辽 盆 地 北 部构 造位 置 图
比海相 盆地 明显大 很多 。松 辽 盆地 登 娄库 期 盆地 基 本
面貌表现为“ 一隆两坳” 的特征 , 形成两个统一的坳陷:
东 部坳 陷和西 部坳 陷 , 间有 中央 隆起 分 割 ; 泉头期 期 从
[ 3 崔铁军. 2 地理空间数据库原理[ . M3 科学 出版社 ,0 7 20 .
图 1 重 分 类 后 未 去 噪 二 值 图 像 0
r ] P u A o ge M calF G o ci , a i J M ̄lr, 3 al L n l i h e . o dh d D vd . oi y, l le
普光气田层序界面识别及层序划分
[ 键词 ] 层 序界 面 ; 普 光 气 田; 碳 酸 盐 岩 ;沉 积 背 景 关 [ 图分 类号 ] TE 2 . 4 中 l 13 [ 献标 识 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i0 —9 5 (0 8 l 1 8 0 文 0 0 7 2 2 0 )O 一0 9 — 4
准确 刻 画 层 序 界 面 ,对 目的层 段 长 兴 组 和 飞仙 关 组 共 识 别 出 4个 U 型 层 序 界 面 ,并 划 分 出 4个 Ⅲ 级 层 序 , 1 2个 I V四级 层 序 及 若 干 V 级 层 序 。 据 此 建 立 普 光 气 田精 细 层 序 格 架 ,预 测 储 层 分 布 规 律 ,指 导 研 究 区 油
1 层 序 界 面 识 别 标 志
'
1 1 露头 标志 .
露 头资 料具有直 观性 、可 测性 、完 整性 、精 确性 、可检验 性 以及便 于大 比例 尺 研究 的特性 为层序 地
层 学 的研究 提供 了重要 的依 据 。可 以通 过野外 露 头进 行界 面识 别 的标 志 主要 有 土壤 层 或 根 土层 ,颜 色 ,
岩 性变化 ,上 覆层 上超 ,陆 表暴 露等 [ 。笔 者选 取 了出露 较为 齐全 ,全 区可对 比性 好 ,易 于观察 的重 庆 6 ] 嘉 陵江 畔 、川 北诺水 河 等露 头进 行翔 实 的露头 分析 。识 别 出研 究 区发 育 两种类 型 的 I 型层 序界 面 : I
1 )岩 性岩相 转换 面 为构 造活 动相 对稳 定 ,海平 面下 降 速率 小 于沉 降 速 率 条件 下 形 成 的 。如 上 二
[ 收稿日期]20 — 2 1 07 1 — 2
[ 作者简介]徐中波 ( ̄4 ) i8 一 ,男,20 年大学毕业,硕士生,主要从事沉积应用、地震解释等工作。 06
三叠
一、三叠系1.1三叠系地层及层序地层格架1.1.1三叠系地层划分三叠系划分为柯吐尔组、阿克库勒组和哈拉哈塘组1.1.1.1下三叠统柯吐尔组岩性组合:上部以巨厚层灰色泥岩为主,夹薄层灰黄色、灰色灰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下部以薄~巨厚层棕色、灰色、浅灰色、白色、浅红色含砾中砂岩、粗砂岩、泥质粗砂岩、中砂岩、泥质中砂岩、粉~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夹薄~厚层红色、灰色泥岩、砂质泥岩。
电性特征:深、浅侧向电阻率曲线上部呈宽缓微齿状,下部呈不规则齿状,0.67Ω.m~3.94Ω.m,平均1.53Ω.m。
自然伽马曲线上部呈微齿状,下部呈不规则尖齿状,51.55API~168.32API,平均75.73API。
1.1.1.2中三叠统阿克库勒组岩性为中厚层~巨厚层红色、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中厚层~巨厚层红色含砾细砂岩、泥质细砂岩、中厚层~厚层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略等厚互层。
电性特征:深、浅侧向电阻率曲线呈块状、钝齿状,0.67~2.28Ω.m,平均1.44Ω.m。
自然伽马曲线呈不规则小齿状,60.47~129.63API,平均82.32API。
1.1.1.3上三叠统哈拉哈塘组为一大套巨厚层红色、黄色、灰绿色泥岩、粉砂质泥岩。
电性特征:深、浅侧向电阻率曲线呈宽钝齿状,0.39~2.09Ω.m,平均1.35Ω.m。
自然伽马曲线呈不规则微齿状,51.44~142.24API,平均75.26 API。
1.1.2三叠系层序地层格架建立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三叠系残留面积约为20×104km2,地层厚度在400~1000m 之间,其层序地层研究程度及前人研究认识差异较大。
张希明(1996,1997)对塔里木盆地北部中、新生代层序划分中,将整个三叠系划分为1个超层序组。
傅恒等(2002)在“九五”期间对整个塔里木盆地三叠系进行研究,将三叠系划分为2个长周期、3个中周期及9个短周期。
吕雪雁等(2002)和顾家裕等(2003)对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开展的三叠系层序划分及有利勘探区预测,共识别出5个三级层序、10个体系域。
地震资料地质解释 第5课地震解释-地震层序层序划分与对比 [兼容模式]
综合练习:不整一界面的识别2 地震层序分析•2.1 地震反射波的基本特征•2.2 地震反射界面的追踪对比方法•2.3 地质界面的类型和特征•2.4地震反射界面的类型、成因及区分•2.5地震层序划分对比2.5 地震层序划分对比• 2.5.1层序划分对比的主要依据• 2.5.2层序地层单元的分级• 2.5.3不同级别层序界面的地震识别• 2.5.4不同级别沉积旋回的地震识别• 2.5.5井震结合的层序综合划分对比方法• 2.5.6地震与钻井的桥式地层对比• 2.5.7地震反射界面的年代地层意义123退积式准层序组进积式准层序组123砂泥砂2旋回特征1、界面特征2.5.1 层序划分对比的主要依据(1)基于旋回周期性的分级系统•2.5.2 层序地层单元的分级(2)基于基准面变化规模的分级系统(1)基于旋回周期性的分级系统在旋回C结束时,二级最大海退面叠加在一级最大海泛面上。
不同级别旋回滨线迁移的叠加模式(2)基于基准面变化规模的分级系统层序界面为什么要强调“以不整合面及对应的整合面为界”推荐采用的层序级别及其特征•巨层序(一级层序,沿用Vail术语):与大陆泛旋回对应•超层序(二级层序,沿用Vail术语):与大洋中脊扩张旋回对应•构造层序(新增术语):以区际不整合面为界,表现为盆地演化完整旋回,与盆地旋回对应。
•层序组(新增术语):以区域不整合面为界,表现为盆地演化的特定阶段,与盆地演化的阶段相对应,•层序(三级层序,沿用Vail术语):以超覆不整合面及对应的整合面为界,表现为一个沉积旋回,与盆地规模的基准面旋回相对应。
不同层序组中的三级层序在层序结构,沉积体系配置特征上有显著区别。
•体系域(四级层序,基本沿用Vail术语):以首次水进面和最大水进面为界,表现为特定的地层叠置模式特征,与基准面旋回的特定阶段相对应,相当于体系域。
通常体系域与准层序组对应,但有时一个体系域也可能包含多个准层序组,在低位域尤其如此。
巴楚-塔中地区奥陶系层序界面识别与划分
即 :侵 蚀 层 序 界 面 、暴 露 层 序 界 面 和 淹没 层 序 界面 ,与 之 对 应 的共 分 为3 种层 序 类型 ( 表1 )。
层序界面 屡序 类型
类型
界 面 彤成 机理
界 面标 识
研 究 区奥 陶 系地 层 由于 受 加 里 东 中期 构 造 运 动 的 影 响 ,主 要 存 在 两 个大 型 的 不整 合 面 ,即 中下 奥 陶统 顶界 面 T 7 和 上奥 陶 统 的 顶界 T 7 。 ,这 两个 大 的不 整合 面 是很 明显 的三 级 层序 界 面 。
在露 头剖面上 ,层 序界面一般是突变的 ,界面之上有明显 的冲刷或暴露风化等特征 。赵宗举 ( 2 0 0 7 、2 0 0 9) 对 巴楚和 柯坪野外露头的观察分析 ,在一些野外剖面上发现 了明显 的暴 露风化等特征 。在柯坪县北 水泥厂剖面 中,蓬莱坝组与鹰山组 之间具有 凹凸不平的暴露风化改造面 ,见帐篷构造 。鹰山组 中 部存在5 c m 黄褐色钙泥质风化壳 ,代表了层序界面的暴露成因。
发 育时 代
侵 蚀 届 序
界面
基底 走 范 围J 堂升 引 界面 波状 起 侠 , 上. 下 地晨 座 组 与 丸里 塔 格 I 型 层序 起 海 平 面相 对 太幅 平行 不整 合接 触 , 发 育 古喀 蛆 之 问 、 座 山蛆 与志
靳 特 留 系或石 炭 氰之 间
一
暴 露 层 序
界面凹凸不平, 界面下沉积 鹰山组
I I 型层 序 E域 海 平面 下 降, 使 物具 向上 变浅序 列 , 具 暴 露
蓬 莱埂 组 内
沉
准层序及准层序组界面的识别
准层序及准层序组界面的识别一、准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准层序是以湖泛面或其相应的界面作为边界的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相对整合的岩层或岩层序列,横穿准层序界面或湖泛面水深急剧增加,即由浅水突变为深水。
由于水体加深的速度足够快,因而湖泛期伴随有短暂的沉积间断,但该沉积间断持续时间非常短,以至在古生物地层上没有明显的缺失,界面上下的沉积物由于形成时的沉积水深、沉积速率和沉积背景的差异性,因而在岩性、颜色、古生物和测井等均有明显的响应。
准层序界面(即湖泛面)的识别标志主要有:1、沉积构造湖泛面以下的砂岩、泥岩中的植物根较发育,多直立或倾斜分布,现多已硫磺化、赤铁矿化。
此外,生物潜穴特征在湖泛面上下也具明显的差异性,湖泛面之上的生物潜穴多以水平、倾斜为主,而湖泛面以下的生物潜穴多以垂直、倾斜为主,反映了湖泛面上下沉积期水体能量的不同。
2、泥岩颜色湖泛面上下泥岩的颜色呈突变接触,上覆泥岩的颜色呈灰色和灰绿色,下伏泥岩的颜色呈红色或者为黑色炭质页岩。
3、岩性湖泛面以上多为浅湖相的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生物灰岩等,生物扰动和生物潜穴发育,湖泛面以下多为炭质页岩(或煤层)和滨湖相砂岩。
4、生物化石湖泛面以上的生物化石较完整,局部地区富集形成生物灰岩,化石多为螺、介形虫等广盐性生物;湖泛面以下主要以植物根和化石碎片为主,多为异地堆积。
5、微相特征湖泛面上下的沉积微相不连续,不符合沃尔索相律,如滩后沼泽微相突变为深浅湖相。
6、测井响应准层序的确定主要是在地质录井剖面中进行,根据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分析所寻找到的准层序界面,该界面在测井资料上的响应主要有:感应测井曲线上表现为局部低导,声波测井曲线在界面附近常表现为一小的剪刀状,界面对应于剪刀的低谷,即局部高值,底部梯度曲线为局部高阻。
(见图)7、地球化学特征准层序界面以上的硼含量要明显低于界面以下硼含量,反映了湖平面突然上升使水体的盐度降低。
二、准层序组界面的识别标志准层序组是指具有清晰叠加模式的一组有成因联系的准层序序列,按照准层序的叠加方式可以划分为加积式、进积式和退积式准层序组三种类型。
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珠江组层序界面的识别及划分
0。 ㈡
“』 ’ r 2 、
久
L
0 l 1 。
} 毁
水/ 4
m 坎 1 ” 璀 2 ( / ( 0 5 - 』 ’ 1凡 i( 0) \) 2 川j - 8 5 -
戎 :术 . ii』 、’ 誓 』 l¨J J m l "j _r j I【 f 出 : l r l 7 j / _0 1 l 技 l ,
3 2 l
海 相 油 气 地 质
地 层 ・ 积 沉
文章 编 号 :6 2 9 5 C0I) 《 0 3 ( 17 — S 4 (} ) 0 2 ) _3 8
珠 江 r 地 东沙 隆起 珠 江组 层 序 界 的 i 别 及划 分
黄 诚 _, 恒 , 傅 汪瑞良 , 周小康 陶碧娥 ,
个 三级层 序 。
本 文 主要 通 过 岩 石学 特 征 、 井/ 测 录井 、 地震 及
古 生物 等方 面资料 , 结合前 人 的成 果 , 东沙 隆起珠 对 江组 地层 的层 序识 别 和划 分进 行 了适 当的探 讨 , 以
期 能 为东沙 隆起 珠江 组层序 地层研 究 提供一个 有别
学 及 地 震 地层 学 研 究 。通 讯 地 址 :60 5 四川 省 成 都 『 10 9 H成华 i 仙 桥 东 路 2号 x二
已有 很多 学者就 珠江 口盆地 东沙 隆起 中新 统珠 江 组 的层序 划分 提 出了 自己 的看 法 , 如杨 少坤 等 , ] 根 据地 震 、 井 、 生物 资 料及 薄 片 的综 合分 析 , 测 古 对 珠 江 口盆地 3 Ma以来 的海 相地 层划 分 了 4个 二级 6
界 面 及 9个 最 大海 侵 面 : 国权 [从具 有 有 孔虫 化 秦 3 ] 石 定 量分 析资 料 的钻 井 中选 取 2 6口井绘 制 成 5幅
浅谈层序界面的识别与三级层序的划分研究
浅谈层序界面的识别与三级层序的划分研究作者:郭奕成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9年第14期[摘 ;要]随着大量学者对模式进行修正以及多种层序模式的提出,层序地层学进入多模式时期。
准层序、准层序组和可容空间概念的提出为研究具有成因关系的地层及沉积环境提供了相关理论依据,丰富了层序地层的内容。
[关键词]层序界面;识别;三级层序中图分类号:TP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14-0399-011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层序地层学是地层学和沉积学相结合形成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20世纪70年代,Vail为首研究人员提出了以研究地层界面反射特征及沉积层序与海平面变化之间关系的地震地层学,从而刺激了层序地层学的革命。
构建了主要利用地震资料来研究地层层序格架的I型层序和且型层序等两种层序模式,着重强调了全球海平面变化对沉积地层发育和体系域及层序边界的控制作用。
在以上两种层序模式中,将海平面下降的拐点定义为工型层序的底界面,海平面变化的最低点作为且型层序的底界面,并把低水位体系域作为海平面快速下降期及初始上升期的产物,从而形成经典的层序模式。
在经典沉积层序模式中,海平面下降开始至结束所形成的层序边界较难识别,随之诞生的以最大洪泛面作为层序边界的成因层序地层模式克服了浅海区相对应整合边界的识别问题,结束了Exxon模式独立存在的局面。
随着层序地层学的广泛应用,己有层序模式在处理不同环境的沉积层序时出现了或多或少的缺陷,以陆上不整合面与相对应的最大海退面作为层序边界的第三类地层单元即海进一海退层序(T-R)提供了一种将地层组合成层序的方法,弥补了己有层序模式在处理不同环境中沉积层序的缺陷。
早先II型层序中以海进、高位正常海退、低位正常海退作为沉积层序的成因单元,强制海退(FR)概念的提出,解决了高位正常海退、低位正常海退之间沉积层序发育的成因解释不足的问题;对于Exxon层序模式存在的概念体系不协调,以海平面下降开始的时间面作为可对比相对整合面的解决方案被提出,该方案将可对比的相对应整合面作为工型层序界面,从而把工型和且型Exxon层序模式合并成三分定义(LST+TST+HST)的Exxon层序模式。
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层序地层界面的几种方法
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层序地层界面的几种方法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层序地层界面的几种方法测井是地球物理勘探里必不可少的一环,利用测井资料可以对地下岩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识别层序地层界面的几种方法也是测井中的重要内容。
一、基于电性测井曲线的方法电性测井曲线反映的是岩石中的电性特征,通过对电性测井曲线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地层中的含水性质、岩性类型等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勘探资料,可以识别出层序地层界面。
具体方法是通过对电性测井曲线中的比例、幅度等特征进行分析,找到不同岩层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从而判断出层序地层界面的位置。
二、基于声学测井曲线的方法声学测井曲线反映的是地下岩层中的声学特征,其主要包括声波速度、声阻抗等指标。
通过对声学测井曲线的分析,可以对地层中的岩性、厚度等信息进行初步判断,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地质勘探资料,识别出层序地层界面。
具体方法是通过对声学测井曲线中的速度、振幅等特征进行分析,找到不同岩层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从而判断出层序地层界面的位置。
三、基于密度测井曲线的方法密度测井曲线反映的是地下岩层中的密度特征,通过对密度测井曲线的分析,可以判断出地层中的岩性、矿物成分等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勘探资料,可以识别出层序地层界面。
具体方法是通过对密度测井曲线中的比例、幅度等特征进行分析,找到不同岩层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从而判断出层序地层界面的位置。
四、基于核磁共振测井曲线的方法核磁共振测井曲线反映的是地下岩层中的核磁共振信号,通过对核磁共振测井曲线的分析,可以得到地层中的物质组成、含油气饱和度等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勘探资料,可以识别出层序地层界面。
具体方法是通过对核磁共振测井曲线中的信号强度、幅度等特征进行分析,找到不同岩层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从而判断出层序地层界面的位置。
总之,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层序地层界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石油勘探开发的基础工作。
以上几种方法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具体的识别方法还需要结合地质勘探资料和实际地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珠江口盆地东部T_3~2层序界面的特征及生物定年
沉积 和大 型湖 盆沉 积 ,是 主要 的烃 源 岩层 [ ] 1 。珠海 组 发 育 了大 型 的浅 海 陆 架 沉积 ,珠 江组 和 韩 江 组 发 。 育 陆坡 深水 沉 积 。粤海 组受 东 沙运 动影 响呈 现 多处 海侵 现 象 ,该 时期 陆架 坡折 带 向北迁 移 到番 禺低 隆起 北 侧 ,只有 很少 量 的细 粒或 泥 质沉 积物 通 过 白云 凹陷 西北 缓坡 进入 到 深水 区 ,白云 凹陷 的沉积 速率 大大
,
施 和 生 ,杜 家 元 杨 亚 娟 ,张 莉 ( 中海油深圳分公司, 厂东 深圳 ’ 。 。 )
[ 要 ] 以 二 维 、 三 维 地 震 和 钻 测 井 等 资 料 为 基 础 , 参 考 古 生 物 资 料 ,对 珠 江 口盆 地 东 部 陆 丰 、 惠 』 、 西 摘 、 I , I
[ 者 简 介 ] 谢 锐 杰 ( 9 5一 ,男 ,1 8 作 】6 ) 9 7年 大 学 毕 业 ,博 士 ,副 教 授 ,现 主 要从 事 层序 地 层 学 与 沉 积 相 研 究 工 作 。
・
5 ・ 8
石油天然气学报 ( 汉石油学院学报) 江
2 1 年 5月 01
他 地 区 也 可 以 看 到 这 种 明 显 的前 积 反 射 特 征 ,层 序 界 面 表 现 为 顶 超 型 。
珠 江 口盆 地 东 部 层 序 界 面 的 特 征 及 生 物 定 年
李 銮 罗 , 尚 油资与探术育重实室长大) E州33 望 , 昌 张 锋 ( 源勘技教部点验 ( 学 删 荆 4) 向 I 阳 明 0 (气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江 , 荆州 42 长江大学) ,湖北
层序地层学地层界面
Page 11
(二)、相对应整合面
相对应整合面形成于基准面下降终止时的海相环境中(据Hunt和 Tucker,1992) 相对应整合面与强制海退结束时的古海底面相近,是最新的退覆斜坡 沉沉积面,并与陆上不整合向海方向的终止相对应。 相对应整合面将下伏强制海退沉积与上覆低位正常海退沉积分隔开来, 并在任何倾角下,都下超于下伏序列。
Page
18
(一)趋势内正常海退面
趋势内正常海退面是正常海退期在主要滨岸砂岩顶部发育的整合相接
触面。其形成需要前积作用与加积作用同时发生,使高能潮间带顶部
的低能潮上沉积物向潮间相带搬运。 下伏粗粒为主的沉积可能被开阔滨线背景下的海滩砂或者河口背景下
的三角洲前缘砂所替代,其上通常被以泛滥平原细粒沉积为主的冲积
Page 6
三、层序地层界面
地层界面可以作为体系域或层序的边界。 地层界面根据两条曲线来定义,一条描述滨线处基准 面变化,另一条描述伴生的滨线迁移(图二)。 eg:正常海退最有可能发生在基准面上升早期和晚期 (此时基准面上升速率低于滨线处沉积速率)。
Page
7
图二、基准面与海侵-海退(T-R)曲线
Page 10
(一)、陆上不整合面
陆上不整合面是基准面下降期,由陆上作用(如河流下切、风化降解、 沉积物路过或成士作用等)形成的侵蚀面或无沉积面。在滨线强制海 退期逐渐向盆地方向延伸,在强制海退结束时延伸至其最远端。
陆上不整合面相当于沉积记录中最大的地层缺失,它所分隔的地层在 成因上没有联系(即地层属于不同的基准面旋回)。
层序界面的识别_图文
4、充分利用现有的VSP(单井的垂直地震剖面),以VSP作为 中间媒介,建立地震剖面和钻井剖面之间的联系,分析确定各 地震层序的地质属性。
4、常见沉积体和储集体的 主要地震相类型
沉积盆地中 储集体产生 的地震相重 要有:各类 前积相、丘 状相、透镜 状相、充填 相、杂乱相 和空白相 。
前积相
前积相包括斜交前积相、S型前积相 、叠瓦状前积相、帚状前积相。
斜交前积相
斜交前积结构意味着相对较高的沉积物供应速率和缓 慢变动或者静止不动的相对海平面条件,从而造成盆 地被迅速充填,后来的沉积流水经过或冲刷上部的沉 积表面,无顶积层存在。因此,代表一种高能三角洲 沉积环境,前积段内发育大量前积砂体,另外,在底 积段有时也发育有浊积砂体。
临南三维区典型剖面层序地层解释
田家 东西向630剖面层序地层解释
滋镇洼陷东西向93 .4剖面层序地层解释
田家地区层序地层解释
江家店三维区南北向57测线层序地层解释剖面
江家店三维区典型剖面层序地层解释
1、钻井层序分析方法 2、钻井层序分析中的难点与对策
钻井曲线类型
钻井层序分析是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支撑点之一。钻 井层序分析是以测井曲线、钻井完井报告和岩心、 岩屑三种资料为基础。
斜交前积相由一组相对陡倾的反射同相轴组成,在其 上超方向表现为顶超,而在其下倾部分出现下超。
斜交前积相在横向上顺着下倾方向同相轴可以缓慢过 渡到较薄的底积段,或者以相对高的角度在底界面处 突然终止,也可顺着倾向在前积段内终止。
斜交前积相
S型前积相
S型前积反射结构代表了一种相对低的沉积物 供应、相对快的盆地沉降、和/或快的海平面 上升,使得顶积层得以沉积和保存。S型前积 相通常解释为三角洲环境的产物。常发育在 陆相断陷盆地中,多沿盆地长轴方向发育, 在高水位体系域沉积期形成。
牛青地区沙河街组三段层序地层学研究
辽河 盆地 是一 个在 前 中生 代 基底 上发 育起 来新 生 代 断 陷盆地 n 。房 身泡 组 时期 为盆 地 拱 张期 , 火 山活动 强 烈 , 形 成 了玄 武 岩 、 玄武质泥岩、 紫 红 色砂
泥 岩 等岩 相组 合 [ 1 ¨ 。沙 三段 早 中期 , 东 部 凹 陷一度 整体 下沉 , 形 成广 泛 的浅湖 一半 深 湖 一深 湖环 境 , 沉 积 了分 布较广 的沙 三 下部 大套 泥 岩段 。 沙 三后 期 , 凹 陷 沉降 幅度 减慢 , 物 源沿 周缘 多条 水 系注 入 , 经过长 期 的沉积 充 填作 用 , 凹陷 已基 本 填平 。 沙 二期 沉积物 分布局限, 系 凹陷再 次 沉 降 初 期 浅 水体 的粗 碎 屑 冲 积 沉积 物 , 伴 有火 山岩 喷发 。 沙一 期是 凹陷早 第 三纪
收 稿 日期 : 2 O 1 3 一O 4 —1 2
基金项 目: 国 家 油 气 重 大 专项 ( 2 0 0 8 Z X 0 5 0 0 7 -0 0 1 ) 资助 。
作者简介 : 张磊 ( 1 9 8 6 一) , 男, 本科 , 工程师 , 主要从 事油气勘探 地质研 宛工作 。
2 辽 河 盆 地 构 造 分 区 图
2 层序地 层 学分 析
层序 界 面 的识 别 主要 是 寻找 不整合 以及 与之能 够进 行等 时追 踪对 比的整 合界 面 。一个 完整 的层序 可 由低 位 体 系域 ( L S T) 、 水 进 体 系域 ( T S T) 和 高位 体 系域 ( HS T) 组成[ 1 引。本次 地 层 划分 对 比, 主要针
者 们不 断完 善 与 发展 , 在 隐 蔽油 气 藏 预 测 方 面 发挥 了其 重要 的作 用 [ 4 叫] 。 本文 运用 层 序地 层 学原 理 , 以
南堡凹陷北部沙三段岩性圈闭识别与评价
[ 键 词 ] 岩 性 圈 闭 ;层 序 地 层 ; 识 别 ;评 价 ;地 震 技 术 ; 南堡 凹 陷 关 [ 图分 类 号 ] P 3 .4 中 6 14 [ 献标识码]A 文 [ 文章 编 号 ] 1 0 9 5 (0 2 3 0 0一 4 0 0— 7 2 2 1 )O —0 8 O
沉积 厚度 大 ,沉 积厚 度多 在 1 0 ~ 10 m 以上 ,并 发 育多 套 白生 自储 的生 储 盖组 合 。根 据 南堡 凹 陷层 00 2 0 序地层 学研 究成果 ,南堡 凹陷北 部沙 三段 可划分 为 2 超层 序 ,4个 三级层 序 。超层 序 1 ( S )相 当 个 S Q1 于沙 三段 五亚段 ( s) E i ,超 层序 2 ( S )相 当于沙 三段 四亚 段 到 沙 二段 ( s~ E ;其 中超 层 序 1 S Q2 E s) ( S ) 由 1 j级层 序 S J组成 ,超层 序 2 ( S )由 3 三级 层序 S 2 q 、S 4 成 。 S Q1 个 q S Q2 个 q 、S 3 q 组
利岩性 圈 闭 2 O个 ,提 出 了 9口井 的井 位意见 ,取得 了 良好 的效 果 ,确 定 了该 区岩性 油 气 藏勘 探 的 基本
思 路 ,为该 区岩性 油气 藏勘探 提供 了具体 的钻 探 目标 。
岩性 圈 闭识 别 与 评价
1 1 层 序 地 层 对 比 .
沙 i段 地层 是南 堡 凹陷古 近系沙 河街组 最下 部 的沉 积单 元 ,在 凹 陷 内埋 藏较 深 ,地 层 展布 范 围广 、
层序地层学作业-试验3
实验三地震资料的层序地层分析一、实验目的:通过地震反射终止关系的识别,划分和识别层序和体系域边界,利用Exxon 模式对地震剖面进行层序地层分析,确定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和陆相断陷盆地两种不同构造背景的层序地层样式,通过海(湖)岸上超点的变化推断海(湖)平面升降特征,撰写地震资料层序地层分析实验报告。
二、地震资料地质背景:三维地震剖面JN87-0lB为澳大利亚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第四系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混积沉积剖面。
过陆参3井的三维地震剖面为辽河油田陆家堡坳陷断陷湖盆侏罗系碎屑岩沉积剖面。
三、实验结果:一.JN87-01B剖面1.层序界面和体系域的识别及层序和体系域的划分在JN87-01B剖面上可以识别出四套层序,自下而上命名为层序A、B、C和D。
最下部为层序A,是具陆棚坡折沉积层序,发育LST、TST和HST。
根据海岸上超点可以识别出层序的底界面SB1。
根据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越过陆棚的第一个上超点为首次海泛面FFS,最远的滨岸上超点为最大海泛面MFS。
首次海泛面FFS与SB1之间为LST;首次海泛面FFS和最大海泛面MFS之间为TST;最大海泛面MFS与SB2之间为HST。
层序B,是缓坡样式的沉积层序,发育LST、TST和HST。
根据海岸上超点可以识别出层序的底界面SB2。
地震剖面上最远滨岸上超点定为首次海泛面FFS,根据地震反射剖面中的下超终止关系,可以识别出最大海泛面MFS。
首次海泛面FFS与SB1之间为LST;首次海泛面FFS和最大海泛面MFS之间为TST;最大海泛面MFS与SB2之间为HST。
层序C,是具有陆棚坡折的沉积层序,根据下部层序的顶超面可以识别出层序界面SB3。
在该层序中很难识别出LST、TST和HST。
但该层序中存在明显的S型加积和S型-斜交型前积。
层序D,是具陆棚坡折的沉积层序,发育SMST、TST和HST。
根据上超关系可以识别出层序界面SB4。
根据地震反射剖面中的下超终止关系,可以识别出最大海泛面MFS。
不同类型盆地中均可划分出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
不同类型盆地中均可划分出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一级和二级层序是公认的受全球性和区城性构造因素控制,其界面为区域性的不整合面,代表着重要的间断。
三级层序是层序地层单元中的基本层序,在陆相地层中做为层序边界古间断面常较海相地层更为显著(李思田等,1996; 2003)。
对于各级层序地层单元的含义、划分准则在地质学家中已有基本的共识,但对各级层序地层单元的成因,特别是三级层序的成因尚无较合理的解释。
此外,许多国内外研究者对各级层序地层单元给定了大致持续的时限,但其摆动的幅度较大。
尽管如此,层序地层单元持续的时限对确定其级别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油气勘探中衡量研究工作的精度的基础,如三级层序一般持续时间为1 —3Ma(Mitchum 等,1990;1991 ;Erskine 等,1991),若划分的时间间隔过大则常反映研究工作的精度不足。
陆相盆地中的各级层序地层单元发育的特殊性是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于陆相盆地而言,构造、古气候因素对层序发育的控制和影响都远强于海相地层为主的盆地,这也是本项目研究试图总结的重点。
以下阐述本项目研究中建立的各级层序地层单元的地质含义:1、一级层序在学术界,也有学者称一级层序为巨层序或超层序。
认为其形成受控于全球性板块运动的最高级别的周期性,最典型和公认的即古大陆会聚和离散的周期。
最著名的是Pangea 超大陆,其会聚成整体的时间在250Ma重新裂解和开始离散则在160 Ma,即大西洋开始形成的时期。
可见其持续时间之长,跨越了不同的地质时代。
王鸿祯先生根据地球历史的记录分析建议其大致时限为60—120Ma在含油气盆地的层序地层研究中对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的要求日益精细,所以, 在本项目研究中的一级层序是指控制了盆地原型的层序地层单元,大致的持续时限为10—30Ma 左右。
2、二级层序(层序组)在地层序列中,二级层序也是持续时间很长的层序地层单元,Vail等(1977, 1991)建议其时限为9 —10Ma 二级层序也是构造层序,其发育受控于构造演化的周期性和幕式演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淑梅 ·2006-03-03
第三章 层序界面识别与层序划分
一、地震层序界面识别标志与层序划分 二、测井层序界面识别标志与层序划分 三、沉积地质层序界面识别标志与层序划分 四、成岩作用标志 五、古生物标志 六、地球化学标志
一、地震层序界面识别标志与层序划分
1、地震相的概念; 2、地震层序界面识别标志与层序划分; 3、地震层序划分的原则与方法 ; 4、常见沉积体和储集体主要地震相类型 5、密集段及地震识别标志
透镜状地震相
透镜状地震相以“双向外凸”的相单元外形为特征。透 镜状地震相可以比较大,也可以比较小。可以产生在多 种沉积环境中,双向外凸的相单元外形可以是原生的, 也可以是成岩过程中差异压实造成。大型透镜状地震相 一般与河道下切和三角洲前积作用有关,而小型透镜体 几乎可以出现在任意沉积环境。大型透镜体是有利储集 体勘探目标。
地震识别标志 之四
侵蚀、下切现象
层序划分
道 水道
T40 T41 T50 T51
水
水 道
水 道
水 道
T52 T53
深 切 谷
T60
深切谷
LINE2900
必须注意:
对于海相层序中发育的下超现象,在陆相湖盆中可 能并不发育。陆相湖盆面积小、物源近,陆源碎屑供应 丰富,通常情况下只要湖泊存在,任何地方都有沉积作用, 只是厚薄、粗细的差别而已。下超面的形成是由于远源 泥岩的沉积速率相对于近源碎屑的沉积速率小,使边缘沉 积厚而盆地中心沉积薄,造成反射同相轴从边缘向中心逐 渐向下“收敛”的情况。因此, 湖相地层中,下超面实际上是一种整合面。 三角洲发育的湖盆中,下超面实际上是三角洲的前积 层的终止界面。
最大洪泛面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下超面”
最大洪泛面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下超面”
3、地震层序划分的原则与方法
1、骨干地震剖面的选择 2、地震层序划分原则 3、分析地震反射波组的地质属性
骨干地,厚度大而又能延续到盆地斜坡 上的剖面作为地震层序研究的基础; 2、为了更好地识别层序和体系域,尽量选择与主水 流方向(物源方向)平行的、前积结构清楚的剖面; 3、避开断层和地层厚度过薄的隆起区和剥蚀区; 4、存在若干沉降中心时,分别建立每个沉积中心的 标准剖面,以便于研究各凹陷之间在沉积历史上的差 异与演变。
层序划分 削截
T40
T41 T50
上超
上超
T51 T52
上超 削截
T53
T60
地震层序划分——削截、上超
地震识别标志 之三
顶超现象
指沿倾斜地层的无沉积顶面被新沉积层所超覆, 在地质上是一种时间不长、由于沉积基准面太 低而产生的沉积物过路现象,代表无沉积作用 或水流冲刷作用的沉积间断,见于层序顶界面.
地震参数的基本地质解释
地震相参数 反射结构 地质解释 层理模式 、沉积过程 、侵蚀与古 地形 、流体接触面 反射连续性 层理连续性 、沉积过程 反射振幅 速度-密度差 、地层间距 、流体成 分 反射频率 地层厚度 、流体成分 层速度 岩性 、空隙度 、流体成分 地震相单元外 总的沉积环境 、沉积物来源、地质 型和平面展布 背景
4、常见沉积体和储集体的 主要地震相类型
沉积盆地中 储集体产生 的地震相重 要有:各类 前积相、丘 状相、透镜 状相、充填 相、杂乱相 和空白相 。
前积相
前积相包括斜交前积相、S型前积相、 叠瓦状前积相、帚状前积相。
斜交前积相
斜交前积结构意味着相对较高的沉积物供应速率和缓 慢变动或者静止不动的相对海平面条件,从而造成盆 地被迅速充填,后来的沉积流水经过或冲刷上部的沉 积表面,无顶积层存在。因此,代表一种高能三角洲 沉积环境,前积段内发育大量前积砂体,另外,在底 积段有时也发育有浊积砂体。 斜交前积相由一组相对陡倾的反射同相轴组成,在其 上超方向表现为顶超,而在其下倾部分出现下超。 斜交前积相在横向上顺着下倾方向同相轴可以缓慢过 渡到较薄的底积段,或者以相对高的角度在底界面处 突然终止,也可顺着倾向在前积段内终止。
S型前积相实例
叠瓦状前积相是一种薄的前积地震反射模式,通常具有平行的上 下界面,具有倾斜平缓的、相互平行的内部斜交反射轴。 由于叠瓦状前积相既薄又平缓,因此一般与浅水沉积作用相联系。 叠瓦状前积相主要发育在三种沉积背景: (1)水进时期的滨岸上超叠瓦状 砂体(图a); (2)水退阶段近岸的前积叠瓦状 透镜砂体(图b); (3)河流体系中曲流河点坝侧积 形成的叠瓦状砂体(图c)。
5、密集段及地震识别标志
密集段的识别标志很多,不同方法所选择的识别标志不同,所能 识别出的密集段的规模也相差甚远。 露头层序观察:主要依据地层岩性、生物潜穴、生物扰动构造、 生物钻孔和石化程度,结合地球化学事件、自生矿物识别和确 定密集段。露头分析方法分辨率最高,可识别出五级甚至更低 级的密集段。 地震方法:分辨率最低,通常只能识别出三级及三级以上层序 和密集段。地震剖面提供三维空间内可连续追踪对比地下目的 层,使其在层序和密集段的研究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由于 高水位体系域前积体下超于海进体系域之上,而密集段由海进 体系域的大部分和高水位体系域及低水位体系域的一部分组成, 下超面可作为密集段识别的标志。
叠瓦状前积相
帚状前积相
帚状前积相在剖面上整体呈发散特征,底部为统一的 下超终止。帚状前积相的形成与盆地的快速构造下沉 有关,且这种下沉与盆地边缘的断裂活动有关。该相 单元中的前积透镜砂体是有利的储集砂体。
丘状地震相
丘状地震相是以同相轴的“底 平顶凸”为特征。大多与沉积 和火山作用有关。为高能沉积 作用产物,代表沉积物搬运过 程中快速卸载过程,主要发育 在深海(或深湖)浊积扇环境。 滑塌块体、三角洲朵叶体和礁 体以及火山锥也可以表现为丘 状相。 丘状地震相是比较有利的储集 体,本身是典型的岩性圈闭。 内部表现为双向下超,为杂乱 结构或空白结构。
地震层序划分原则
1、在地震剖面上尽可能详细地识别各种不整合关系及其限定的 层序,然后逐级组成较高级的层序或层序组; 2、以骨干测网的水平叠加剖面为主,充分利用附近的偏移剖面 和精细处理剖面,多方位研究波组特征,以求将不同测线的典 型现象尽可能地统一到骨干剖面; 3、利用特征突出、可大范围追踪对比的地震波组,控制并提高 纵向地震层序的划分和横向地层对比的可靠性; 4、充分利用现有的VSP(单井的垂直地震剖面),以VSP作为 中间媒介,建立地震剖面和钻井剖面之间的联系,分析确定各 地震层序的地质属性。
1、地震相的概念
地震相代表了产生其反射的沉积物的一定岩性组 合、层理和沉积特征。地震相单元的主要参数包 括单元内部反射结构、单元外部几何形态、反射 振幅、反射频率、反射连续性和地层速度。 简单说,地震相就是沉积相在地震反射剖面中的 反映,或者说地震相为沉积相的地震反射响应。 但由于地震反射波分辨能力的限制,地震相又不 是沉积相的微观表现,而是沉积相宏观特征的反 映。由于同一地震参数可以由多种地质作用产生, 因此,地震相分析具有多解性。
杂乱-空白地震相
杂乱-空白地震相是地层内部组成和产状由紊乱到高度紊乱(均 一)过程中形成的典型相类型。二者之间为过渡关系。 杂乱相代表能量变化不定且能量相对较高能环境下的地层,也可 以由原生连续地层遭后期变形破坏后形成。杂乱相经常发育在冲 积扇和近岸水下扇环境。 空白地震相实为杂乱相的反射能量变低后的产物,代表能量稳定 环境,可以是厚层细粒沉积,也可以是厚层粗粒沉积,还可以是 生物扰动改造后的似均匀沉积层。 空白相可以作为储集体,但要排除其它解释的可能性,例如,空 白相与单元顶部的波阻抗差也有关系。当顶界面反射系数很大, 透射能量低,致使本来有反射的内部结构变成反射振幅极弱的单 元或变成空白相。
杂乱地震相实例
空白地震相实例
南北向地震大剖面
江家店三维区 INLINE137层序地层解释剖面
滋镇洼陷东西向93 .4剖面层序地层解释
临南三维区典型剖面层序地层解释
田家 东西向630剖面层序地层解释
滋镇洼陷东西向93 .4剖面层序地层解释
田家地区层序地层解释
江家店三维区南北向57测线层序地层解释剖面
自然伽玛测井(Gammy Ray Logging)
在井内测量岩层中的放射性元素原子核衰变过程中放射出的 γ射线的强度。自然伽玛的强度主要与岩石中的40K、232Th 和238U有关。放射性矿物的富集对区域条件和沉积次序有很 强的依赖性,碳酸盐、矿物质和有机质含量变化受到诸如气 候等外部因素的控制。所以,自然伽玛曲线(GR)包含了丰 富的环境变迁信息,自然伽玛曲线主要反应泥质含量的变化, 所含泥质越多,自然伽玛值越接近于泥岩基线,值越大;反 之,泥质含量越低,自然伽玛值越小。
斜交前积相
S型前积相
S型前积反射结构代表了一种相对低的沉积物 供应、相对快的盆地沉降、和/或快的海平面 上升,使得顶积层得以沉积和保存。S型前积 相通常解释为三角洲环境的产物。常发育在 陆相断陷盆地中,多沿盆地长轴方向发育, 在高水位体系域沉积期形成。 S型前积相以S型前积结构为主要特征的地震相 单元。在其内部,发育一组相互叠臵的反S型 反射同相轴,在反S型反射同相轴的中部为倾 斜的前积层(所谓的下超面),顺同相轴向 下到底部,同相轴逐渐变得平缓。
2、地震层序界面识别标 志与层序划分
削蚀 上超 顶超 下切、侵蚀 不整合面是一个将新老层分开的界面,沿这个界 面有证据表明存在指示重大沉积间断的陆上侵蚀削 截或陆上暴露现象。地层不整合在地震剖面上会表 现为地震不整一现象,故利用地震剖面可以识别不 整合面。地震剖面上不整合面的识别主要根据同相 轴的反射终止方式来判别,典型的陆相地震不整合 反射有削蚀、上超、顶超、侵蚀、下切等几种终止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