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强领导干部法治观念的六个维度

合集下载

领导干部应树立基本法治观念

领导干部应树立基本法治观念

记在 省 部级 主 要 领导 干 部学 习贯彻 党 的 十八 届 四 中全 会
精神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中强调 : “ 领 导 干部 都 要 牢 固树 立 宪法 法律 至 上 、法 律 面 前人 人 平等 、权 由法 定 、权 依 法使 等 基本 法 治观 念 。 ” 这 给领 导 干部树 立 什 么样 的法 治观 念指 明了 方 向。 要 牢 固树 立 宪法 法律 至 上 的观 念 。依 法 治 国首 先
人越界 ,便可依法问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进
依 法行政 ,建设 法 治政 府 。需
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 ,削减政府的 自由裁量权 ,让公权
四要 牢 固树 立权 依 法 使 的观 念 。领 导 干部 要 带 头 遵
守法律、执行法律 ,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 ,解
决 问 题 用 法 、化 解 矛 盾 靠法 的 法治 环 境 。谋 划 工作 要 运 用法 治 思维 ,处理 问题 要运 用 法治 方 式 ,说 话做 事 要 先 考虑 一 下是 不 是 合法 。 要严 格 执 法 ,解 决法 治 不 彰 的 问
力 更清 晰 、更 透 明。
责 清晰 、程 序严 密 、运行 公 开 、监督有效的行政权力公开
透 明运 行 的机 制 ,切 实 有效 地 解 决 权 力 运 行 中 存 在 的 不 作 为 、乱 作 为 、权 责交 叉 、多头 执 法 、相 互推 诿 、 监 管 缺 位 、 暗 箱 操作 、权 力 寻租 等 突 出 问 题 。权 力 边界 清 楚 了 ,一 旦 有
最 高法律依 据 , 任何法 律 、 法 规 必 须 遵 循 宪 法 而 产 生 ,无 论 是 维 护社 会 稳 定 、保 障 社会 秩 序 , 还 是 规 范 经 济 秩 序 ,都 不 能 违 背 宪 法 的 基 本 准 则 。这 是 宪 法 至 上 的 根本 所在 。《 中 国共 产 党 章程》 在 总纲 中也 明确 指 出 : “ 党 必 须 在 宪 法 和 法 律 的 范 围 内活 动。 ” 依 法 治 国 必须 坚 持 党 的领 导 ,党 的领 导 必 须 依 靠 社 会 主 义 法 治 。领 导干 部 必须 服 从和 遵 守 宪法 法律 ,不 能把 党 的领 导 作 为个 人 以言 代 法 、 以权 压 法 、 徇 私枉 法 的 “ 挡 箭 牌” 。要 牢记 法律 红 线不 可逾 越 、 法律 底线 不可 触 碰 。 二要 牢 固树 立 法律 面 前人 人 平等 的观 念 。平 等 是社 会 主 义 法律 的基本 属 性 。法 律 面前 人 人平 等 是法 律 确 认

简述领导干部如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简述领导干部如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简述领导干部如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领导干部在实施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能力:
一是要全面学习法律知识。

当今社会,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法律制度不断变化和完善,因此,领导干部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加强对相关法律的学习。

并将法律与各领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运用相关法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要树立遵循法律的意识,增强遵纪守法的觉悟。

法治教育宣传是推动一个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领导干部应该在每一个行动中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坚持遵纪守法,自觉维护法治的尊严。

三是要加强调研调查,增强办事能力。

领导干部要做到“学以
致用”,将所学的法律知识和依法办事的理念结合起来,不断
增强办事的能力。

同时要坚持反复调研,对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加强现实问题的把握,进而加强对发展趋势的认识,更好地把握大局。

四是要贯彻落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审慎精神。

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要注意实施各项措施的有效性、实效性,从大局出发,提出客观、合理的的意见,在实施过程中勤恳耐心,不断提升
自己的执法能力。

总之,要想让领导干部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上有所提高,就要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积极投入法治宣传教育,勤
于思考调研,有效落实措施,提升自身的执法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使领导干部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上实现真正的能力提高。

领导干部要树立法治思维

领导干部要树立法治思维

领导干部要树立法治思维作者:李玉静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9年第4期法治思维是一个新命题、新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再强调党的领导干部要加强法治思维,提出“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要求全党“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

”法治思维成为新时代我们党和领导干部增强政治领导本领的重要抓手,法治思维理论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提供了理论遵循。

法治思维的逻辑基础是基于法治理念,运用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以人为本的法律原则、审慎严谨的法律逻辑和明确可循的法律规范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而后得出结论、做出决定的思想活动与认识过程。

法治思维与其他思维方式相比较,其核心价值不同。

政治思维的核心价值在于权衡利与弊,道德思维的核心价值在于评价善与恶,经济思维的核心价值在于对比成本与效益,而法治思维的核心价值则在于预判合法与非法。

法治思维要求领导干部把合法性作为处理问题的前提,包括主体合法、目的合法、权限合法、方式合法、程序合法、内容合法。

“法治思维”应当包含以人为本、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恪守规则、追求公平正义。

一、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在社会发展历史中,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方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社会成员具有较高的法治素质,具有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和法律至上的心理状态。

新时代,领导干部以本职工作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责无旁贷,加强法治思维能力问题迫在眉睫。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需要法治思维。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

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出全面部署,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科学指导。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提出依法治国的理念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不把理念转化为伟大的社会实践,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也要形成懂法、用法和护法的意识,敢于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全社会形成运用法治思维共建法治社会的良好氛围。

着力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 提升法治能力

着力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 提升法治能力

着力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提升法治能力十八大报告提出,法治是中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法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是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而推动法治建设的关键是党员干部,他们是依法法治国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直接影响着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尤其是领导干部,他们是“关键的少数”。

一、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执政党能力建设的时代要求1.从党的执政历程来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更加体现了党的治国理念。

我们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始终并愈加重视法治建设。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体安排部署,对领导干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

法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提升到今天的高度,体现着我们党要依法执政、政府要依法行政、领导干部要做到宪法法律至上。

而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正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各级领导干部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提升执政水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2.从维护稳定的大局来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更加顺应社会管理的需要。

当今,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

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实践表明:一个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300美元到4000美元是一个社会剧烈震动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矛盾集中爆发,整个社会结构将完成一次的更新。

在欧美发达国家也经历过相似的时期。

当前,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能够化解社会矛盾,促使中国平稳顺利转型,而这个过程如果缺乏了法治,则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
领导干部在学习法律用法制度方面应该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组织规定。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宪法和法律法规:领导干部应该深入学习宪法和法律法规,了解国家法律体系,及时掌握法律法规的最新动态,并将宪法和法律贯彻到具体工作中。

2. 加强法律学习:领导干部应该加强对专业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运用法律条文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3. 培养法治意识:领导干部应该树立法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执法,任何时候都要按照法律和法规来处理问题、制定政策。

4. 依法用权: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要依法为民、公正守法,做到法定职责和权限,不蓄意滥用权力,不违法乱纪。

5. 严格执行制度:领导干部要自觉遵守党组织和组织部门的纪律规定,履行好组织安排和决定,不得对制度规定进行私自解释和随意变通。

6. 推动立法工作:领导干部要积极参与立法工作,为国家法律的制定提供合理建议和意见,推动完善法律制度体系。

总之,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是确保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法治素养,注重实践操作,真正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执法、依法治党。

领导干部要提高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领导干部要提高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2015年第11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面临新形势新问题提出来的新要求,也体现了执政党对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进一步升华。

那么,领导干部如何形成法治思维,如何用法治思维引领法治行为,达到怎样的法治效果,三者能否达到辩证统一?应该说这是推进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依法治国方略的重中之重,更是践行“三严三实”工作作风的理论基础。

一、法治思维是法治方式的引领,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法治思维法治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既是奋斗目标,更是坚实保障,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从“人治”走向“法治”,领导干部是关键。

只有领导干部带头强化“法治思维”,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各项事业才能长足发展。

所谓法治思维,在本质上区别于人治思维、权力思维,其实质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时必须始终坚持人民授权、职权法定,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和规则,必须始终保障公民人权和民主权利,必须自觉接受法律的监督。

虽然我国近几年一直在强调依法治国的治国理政思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法治思维,也开展了众多的普法、执法教育和培训,但是现在还是有部分领导干部依旧存在着权力思维、特权思维,这种思维导致在行使公务权力的时候就将“人治”占到了主位。

是什么原因妨碍了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形成呢?首先,封建思想及传统思维的惯性使然。

中国经过两千多年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奉行着君王至上、官员至上的封建思维模式,官员们一直有着优于老百姓的各项待遇和权利,而一些苦读诗书的学子们一心想着考取功名,以此作为全族荣光的唯一途径,“一朝功名取,福禄自然来”。

因此,这种传统的封建理念和官本位思想形成的惯性思维是妨碍现代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形成的一个原因,也是阻碍法治思维形成的社会心理支撑。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与提升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与提升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与提升
在新时代,法治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具有法治思维,并能够将其贯穿于日常工作中。

培养和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
思维,是提高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
二、推进法制思维的形成
领导干部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力量,必须要具备法制思维,以践行法律与法规为核心,建立法治意识。

要想实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从自身的工作职责出发,精通法律制度并结
合自己的行业实践,对法律作用与规范进行思考和分析,以此为基础建立自己的法制思
维。

三、建立法律制度的权威性
为了保障法律权威,我们必须加强对法律的解读并建立法律权威。

领导干部应当积极
加强对全国法律的研究和理解,在工作中严格遵守相应法律政策,并广泛宣传法律法规,
提升社会公众对法律意识的自觉性和法律意识的威严性。

四、提高法治意识的认识
领导干部应当深化对法治思想的理解,认识其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以深化法治理念,加强对法治的学习和实践。

同时加强对法制知识的学习,精神上建立法治信仰,使法
治成为治理社会的工具。

结论:领导干部作为社会治理的任子,应当在培养和提升法治思维方面,持续加强学习,以深入了解法律政策并在工作实践中应用,如此才可以实现循序渐进地提升社会治理
能力的效果。

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提升

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提升

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提升作者:单其满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7年第10期依法治国需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应对现实挑战与治理方式转型的需要。

领导干部需要具备规则性思维、权利本位思维、防止权力滥用思维等法治思维。

要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深化改革的能力、依法推动发展的能力、市场监管的能力、依法化解矛盾和处置事件的能力,以及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

要通过加强学习和培训;完善法治考核指标及其结果应用;严格责任追究,确定适当的免责事由;提高领导干部出庭应诉能力;提高证据使用能力;强化监督,增加违法发现概率等的途径,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一、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必要性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谋划工作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要运用法治方式,说话做事要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合法。

”(一)历史经验的总结新中国建立后的一段时间,党和政府注重法治工作,1954年宪法的通过是新中国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但是,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先是“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1958年又出现“大跃进”,1959年出现“反右倾”,1967年12月人民法院被取消,1970年3月人民检察院被取消,成立“革命委员会”一元化组织,群众运动代替了司法活动,法律虚无主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国家的法治建设进程遭到严重破环,国家和人民遭受到重大损失。

(二)应对挑战与治理方式转型的需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出现了利益多元化、价值多元化,人员自由流动加快,部分群体出现心理失衡现象,纠纷增多且多样化,政府公信力面临挑战。

传统思维要求个人服从集体,集体服从国家,个人和集体可以为国家牺牲自己的利益。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养成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养成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养成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是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和解决各种行政事务和社会问题、履行公职职责的重要能力。

为了让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完善法治方式能力,只有从遵法守法做起,进一步加强干部规章制度意识,坚持“以法治原则,以法治意识,以法治方式”的理念,从自身做起,从行政公开做起,积极推进以法治的发展。

首先,要把法治的遵守问题做到心里,从自身做起,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各种法规,正确处理各种行政事务和社会问题,确保各项活动按照法律法规进行。

其次,要把法治的遵守贯彻到每一个岗位,从行政审批行使、依法行政解决问题,从行政信访处理和公共服务贯彻法治,从受理投诉到案件审理等环节,坚持以法治来管理与处理问题,确保法治处理不被超越。

最后,要把法治发展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党和政府组织制度建设开始,发挥中央、地方党委政府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正确的法治理念下沉到政府、街道和乡村,以市场指导形式调动政府有效行政,将法治建设传承至各地面向社会推进法治。

中国共产党始终贯彻实施“以法治国家,以法治政府,以法治社会,以法治市场”的发展方略。

只有全面贯彻法治思想和法治方式,不断加强法治意识,科学配合法律法规,才能促进公正、公平和正确的司法行政,使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和解决各种行政事务和社会问题、履行公职职责,推动法治社会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思考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思考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思考作者:魏红军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3年第4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这一重要论述从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为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指明了具体路径。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求领导干部在对法治的认识上,更加注重法治的本体性价值;在行为模式上,更加注重法治的基础性作用。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法治思维是指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形成结论、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

法治方式是在法治思维指导下的行为表现。

法治思维强调思想转变,突出对法治的理念态度,在思想层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法治方式是行为准则,在操作执行层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法治思维决定和支配法治方式。

一个人如果有了法治思维,就会在遇到问题时自觉运用法律知识进行决策,运用法治方式进行工作。

反之,就会下意识地运用人治的思维和方式去决策、去行事。

另外,法治思维要通过法治方式来表现。

一个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只有外化为法治方式,才能起到解决问题、促进工作、推动发展的作用。

判断领导干部是否具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标准,主要包括:一是职权的运用是否合法,二是立法以及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是否符合法律的精神,三是在行政决策时是否体现了民主参与、是否进行了必要的合法性审查,四是能否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时代性和必要性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领域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和现实基础。

但是,由于封建的人治思想仍有残余,一些领导干部仍存在与法治建设不相适应、甚至与法治建设相悖的错误思想:一是存在法律虚无主义。

领导干部 学法用法

领导干部 学法用法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指的是领导干部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和运用法律法规的方法,加强自身管理能力和履行职责的方法。

1. 学习法律知识:领导干部应当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劳动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法律培训班、参阅法律书籍等方式来提升法律素养,并将法律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2. 深入学习典型案例:领导干部可以通过学习典型案例来了解法律适用和裁判原理,以及相关法律的具体内容。

通过分析和研究案例,他们可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方法和技巧。

3. 制定法规政策:领导干部应当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在制定具体政策时充分考虑法律的要求。

他们需要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导向,确保所做的决策和行动符合法律规定。

4. 强化法治意识:领导干部应当提高法治意识,将法律作为行动的准绳。

他们需要明确自己的法律责任,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不违法、不害法、不以法外之地行事。

5. 加强法律咨询与沟通:领导干部可以与法律专业人员保持紧密联系,及时咨询法律问题、向其征求意见,从而保证自己在工作中的法律正确性。

此外,他们还应当与部门、团队成员进行法律相关事项的定期沟通与交流。

总之,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
好地管理和领导,确保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通过不断学习和运用法律知识,他们可以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析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三个维度

探析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三个维度

探析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三个维度甄敬霞(中共伊犁州委党校新疆伊宁835000)摘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实现党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各级党员干部依法有权,既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中之重。

本文既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党员干部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三个维度剖析了党员干部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党员干部法治思维依法办事能力D O I 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21.03.020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87(2021)03-0088-06【收稿日期】2021-6-25【作者简介】甄敬霞(1969~)女,中共伊犁州委党校行政学法学科技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行政学、公共管理。

政治与法治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指出“要不断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这既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中之重,凸显了党员干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赋予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的新要求。

一、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①各级党员干部法治思维的树立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与水平,关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水平,关乎我们党执政兴国,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实现。

(一)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要求中国梦统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个领域和层面,涵盖了建设经济富国、政治大国、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和谐世界等诸多内容。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内涵的三个维度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内涵的三个维度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内涵的三个维度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内涵主要从三个维度来理解:首先,从合理性维度看,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既合乎工具理性,也合乎价值理性,即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既是推动廉洁政治生态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手段,也彰显出对公平正义孜孜向往的价值内涵;其次,从民主维度看,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不同,后者带有专制色彩,前者强调对民主的追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要义在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在遏制公权力腐败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护人民的合法权利;再次,从实践维度看,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重要内核之一在于将法治思维自觉融入于日常生活的实践中作为指导实践的最高准则,在主体与客体的良性互动过程中推进法治的完善。

三重维度的剖析能够帮助我们从理念上全方位理解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内涵,进而在实践中推动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养成。

标签: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内涵;维度近年来,法治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增强并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以此助力全社会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并帮助领导干部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安定有序,已作为重要内容写进了十八大报告中。

〔1〕之后,十八届四中全会也将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2〕正确的理念才能推动正确的实践。

要在实践中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实现法治政府的目标,首先必须从理论上厘清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内涵。

而法治思维的内涵,可以从合理性、民主以及实践这三个维度去具体把握。

一、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合理性维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法治思维是一种与非理性相对的理性思维。

法治思维的合理性特征既表现在法治思维合乎工具理性,是实现善治的有效途径,也体现在法治思维合乎价值理性,是对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第一,法治思维合乎工具理性。

马克斯·韦伯对工具理性做了明确的界定,即“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3〕。

思想道德与法制六大思维

思想道德与法制六大思维

思想道德与法制六大思维
六大思维,指的是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精准思维。

辩证思维要求坚持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如果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一定会寸步难行。

系统思维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关联性、层次结构性、动态平衡性、开放性和时序性特征,必须放在整体去思考。

战略思维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思维方法,展示的是看问题的高度和深度。

它要求总揽全局,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

古人讲:“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战略思维,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能登多高、能走多远、将抵达何处。

法治思维,是针对人治而言的,无规矩不成方圆。

它要求遵从于“道”,任何人不能搞权大于法以言代法。

底线思维则要求做人做事必须牢牢把握底线。

底线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一旦突破底线,就会出无法接受的坏结果。

底线思维注重对危机和风险等负面因素进行管控,而不是降低标准、无所作为。

善于运用底线思维,防患于未然,才能赢得人生或工作的主动权。

精准思维,本质是要求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它强调具体和准确,要求动作精准到位、在一个个具体的点上解决问题,排斥大而化之、笼而统之地去抓。

现实矛盾都是由一系列具体问题累积起来的,化解矛盾必须养成
1
精准思维,从一个个具体问题入手,积小胜为大胜。

2。

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依法办事能力

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依法办事能力

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依法办事能力之一:提高法治思维能力需“内外兼修”张学群2015年05月23日10:19 来源:学习时报领导干部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就是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指引下,增强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带头尊崇和遵守宪法法律,自觉在法治轨道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内优素质,领导干部切实增强自身法治思维能力打铁要靠自身硬。

提高法治思维能力首先靠领导干部增强法治素养,自觉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积极践行者和引领者,坚定信念,努力学习,自加压力,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使法治成为一种自觉。

贯彻法治理念。

法治理念是法治的灵魂,领导干部能否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决策,是建立在良好法治思维理念基础之上的。

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法为尊、保护人权、依法治权等法治理念,把对公平、公正、公开的追求作为内心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治权威和公信力。

养成用法治理念指导依法行政的良好习惯,让“合不合法,合不合程序”成为领导干部的常用语,使依法履职、依规办事成为领导干部自发的履职导向。

重视法治理念的实践运用,在遇到公权与私权冲突、公利与私利冲突时,能够主动运用正当程序等法治理念和法律原则处理问题,坚持依法办事,使决策合法合规,合情合理。

积累法治知识。

认真进行法治理念方面的理论学习。

法律制度纷繁复杂,以法治理念和法理学的学习为基础才能从中发现主线,从而提高掌握法律知识和应用法律规定的能力和水平。

从现实情况看,领导干部不同于专业法律从业者,对其法律知识掌握程度不可能要求那么高,要在法律原则的掌握上下功夫,要认真学习宪法和宪法性法律,理解国家制度的基本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和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则,提升法治思维的高度和广度。

加强与本行业内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特别是相关程序法的学习,夯实法治思维的密度和硬度,成为熟练应用法律方法解决问题、依法行政的行家里手。

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是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迈向现代文明国家的当然路径。

无论是维护和社会秩序、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还是化解社会矛盾和解决纠纷、制约权力和保护权利,都需要大力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法治思维是指一定主体以法治理念为基础,运用法律规则、原则、价值和精神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推理以致形成结论,作出决定的思维模式。

法治思维主要包括合法性思维、法治至上思维、体系性思维、程序性思维、证据性思维等。

合法性思维主要指领导干部在做出决定时首先要想一想自己作为决定的主体是不是合法,作出决定的程序、依据、证据等是不是合法,合法就可以做,不合法就不能做。

法律至上思维主要指领导干部在决定时要把法律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法律至上包括外部至上和内部至上。

所谓内部至上,是指法律体系内部有自己的等级,下位法服从上位法,最终服从于宪法。

所谓外部至上,是指当法律与道德、习俗及政策等规范发生冲突时,法律规范为最高的效力,需要优先遵从。

体系性思维是指法律是一个体系,既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宪法法律,也包括国务院、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还包括国务院组成部门、有立法权的地方政府制定的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

正是因为法律是一个体系,所以领导干部在作为决策时要通盘考虑,不能仅盯着某一个法,既要看到上位法,也要考虑下位法;既要考虑一般法,也要考虑特别法。

程序性思维要求领导干部在做出决策和决定时,不仅要考虑实体法,还要考虑符不符合程序法规定。

证据性思维是指领导干部在做出决策和决定时,要基于证据所支撑的法律事实,没有证据就没有法律事实,没有法律事实也就不能形成正确的推理和判断。

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

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

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法治建设已成为我国革命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法治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现代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保障。

作为党和政府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做到遵法守法、带头学法、弘扬法治精神,不断推进党和国家的法治建设。

一、加强法制教育和培训加强法制教育和培训是提升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重要途径。

要加强法制教育和规范化培训,让领导干部深入了解法律法规,并掌握法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尤其是针对新型犯罪手段和依法治理的新措施,要进行深入剖析和详细讲解,从法律意识、法律素养、法律能力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地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水平。

二、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研究领导干部要通过实践操作,了解具体执法过程和工作流程;通过实际案例,了解不同情况下的法律规定及其适用,以便把握处理突发事件、危机事件等重要场合时的准确把握法律参数和法律准则。

领导干部要加强实践操作和案例研究,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提升法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法律指导和法律审查工作领导干部的法律指导与法律审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领导干部要主动了解本地区、本部门出台的各项法规,了解其重要性、意义、范围、适用情况和实施方式。

在落实重要政策和法规时,必须注意及时进行法律审查,以保证政策和措施的合法性。

因此,领导干部要加强法律指导和法律审查工作,发挥好法律工作这个体系的功能。

四、坚持宪法在一切活动中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法律法规的灵魂。

领导干部要尊重宪法、认真学习宪法、严格遵守宪法。

宪法的蕴含着正确的法律精神,是法治文化的重要源泉。

因此,领导干部要坚持把宪法放在首位,并把宪法的指引贯彻到实践中,真正做到以宪法为准绳,为坚持和推行法治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五、创造优良法治环境领导干部要把法治教育与工作实践相结合,通过不间断的创造宣传形势,宣传和推广法律知识,引导广大民众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让法律法规在公众心目中占据更优越的地位。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清单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清单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清单
以下是一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清单:
1. 学习宪法法律。

领导干部应当深入学习宪法法律,了解法治精神和法律原则,提高自身法律素养。

2. 遵纪守法。

领导干部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3. 依法行政。

领导干部在行政工作中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办事,不得滥用职权或者违法处理案件。

4. 加强监督。

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监督,防止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或者滥用职权,同时也要对下属进行监督,确保他们的工作符合法律法规。

5. 效能优先。

领导干部要注重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要遵守法定程序,确保权益得到公正保护。

6. 公正司法。

领导干部要尊重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不得干预司法活动,保障公正司法的进行。

7. 保护人权。

领导干部要积极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8. 公开透明。

领导干部要主动接受监督,公开工作信息,接受媒体和公众的监督,提高政务透明度。

9. 诚信廉洁。

领导干部要保持诚信和廉洁,不得从事贪污受贿等违法犯罪活动。

10. 学习法律知识。

领导干部要不断学习法律知识,及时更新法律法规,提高对法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维度思政元素

六维度思政元素

六维度思政元素在当今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有效地推进思政教育,我们提出了“六维度思政元素”的概念。

这一概念旨在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思政教育的内涵,进而为思政教育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详细解析这六个维度,并探讨如何在实践中应用这些元素。

一、理论维度:夯实思想基础理论是思政教育的基石。

在六维度思政元素中,理论维度占据着首要位置。

它要求我们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其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

同时,还需要结合中国实际,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通过理论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他五个维度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历史维度:传承红色基因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在思政教育中,历史维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要求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文化维度:涵养人文精神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

文化维度要求我们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思政元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参与文化活动等,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涵养人文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归属感。

四、实践维度:强化知行合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实践维度要求我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做到知行合一。

通过参加志愿服务、社会调研、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实践活动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同。

五、法治维度:树立法治观念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

法治思维的六个维度

法治思维的六个维度

法治思维的六个维度当前属于法制社会,人们做事都需要符合法律规定才可以。

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应该守法,并借助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因此每一个人都要懂法,这样才能保护自己。

而大学生正是培养自己社会主义法制思维的最佳时期,在大学的时候让自己养成法治思维,这样对未来自己出入社会也会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那如何才能养成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呢?下面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下法治思维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法治思维的六个维度>法治思维是一种程序思维法治思维要求重视程序,充分发挥程序的作用。

遇到有争议或纠纷的问题,即使是非对错很清晰,也要善于考虑程序上的处理方式,让争议各方平等地发表意见。

>法治思维是一种权利思维法治既授予权力,更约束权力。

公权力行使者不得法外设定权力,不得在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情形下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要清醒认识到权力的本质和有限性,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法治观。

>法治思维是一种责任思维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有权必有责。

要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法治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一方面,要服从规则及其逻辑,而不受情感因素的左右。

另一方面,要注重价值权衡,对各种价值和正当利益的合理平衡,要求我们看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依法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法治思维是一种建设性思维建设性思维是以建设社会、修复被损害的社会关系为目的的思维。

我国调解制度、社区矫正制度以及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以定纷止争、维护权利、实质性地解决社会问题为旨归,体现了清晰的建设性思维。

大学生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学校方面:环境营造:对于学校方面,如果想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思维,首先一定要营造有关法治方面的校园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增强领导干部法治观念的六个维度
改革开放36年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离预期目标仍有相当的差距,在许多部门、许多地方,权大于法的人治思想和人情意识依然顽固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尤其是高中级干部特权意识浓厚,法律观念淡薄,习惯于将自己凌驾于法律、制度之上。

领导干部法治观念的强弱,对于党员和群众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影响作用。

在一个国家,如果连立法者、执法者都缺乏正确的法律观念,又怎能奢望社会和公众信仰和崇尚现代法治理念?笔者认为,增强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需要研究和把握法治观念养成的影响和制约因素,应从以下六个维度入手,促进领导干部法治观念的养成。

价值观。

法治观念由价值观决定并受其深刻影响和制约。

民主的价值观奠定了法治观的理论基础,并规定了其内涵。

法治价值观决定了法治观的内容和本质要求。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制度和法律只有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才能发挥作用。

制度意识。

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反映和影响着其法治观念。

法治要求人们必须尊崇和敬畏法律,习惯于把自己的行为置于法律规则的规范和约束之下。

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是指领导干部对制度的基本看法,对制度建设和自身行为的要求和态度,也包括领导干部关于制度的知识和修养。

领导干部既是制度的制定者,也是制度的执行者。

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对于增强严格按制度办事的法治观念至关重要。

制度品质。

良好的法律制度必须符合刚性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要求。

增强制度的刚性,必须完善制度中的惩罚规则,以强化制度的威严。

同时,自上而下破除特权意识。

无论是谁,只要触犯了制度和刑律,都必须受罚。

如此,假以时日,就可能将制度打造为刚性利器,全党全民的法治观念也就会得以强化。

制度的执行力。

法善而不循,法亦虚器也,有法不依,甚于无法,会破坏法律的严肃性,降低人们对法律的信任度和崇尚感,自然也会影响领导干部制度意识、法律素质的养成。

所以,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努力缩小法律制定与实际执行之间存在的差距,使制度得到一体遵行,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

监督和问责。

失去监督的权力会导致腐败,缺乏监督的威慑力,制度的制衡力难以显现,制度意识也会变得淡薄。

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使
违法违纪者受到应有的责任追究,对于实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提高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舞弊者得利,则接踵者继;舞弊者受罚,则接踵者绝,设而不犯,犯而必诛,不仅会使违法违纪者受到教育,而且也会对他人产生威慑和警示效应。

国情、传统和文化。

传统和文化是法治观念的根。

中国封建社会绵延20XX 多年,专制传统、特权思想、人情文化可谓根深蒂固。

在我们传统的文化意识、政治意识、思想意识中缺少制度意识和法治观念。

所以,必须立足于国情,正视传统,扬弃文化,循序渐进增强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和法治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