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合集下载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对世界科技的贡献
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如造纸术、指南针等,对世界科技 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技术的传播和应用推动了世界 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科技与文化的互动
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在互动中相互促进,科技的发展为 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而文化的繁荣又 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04
两汉时期重要科技成就及代表人 物
蔡伦改进造纸术
01
原料创新
蔡伦使用树皮、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相较于前人使用的丝织品,成
本更低且来源更广泛。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目录
• 两汉时期科技概述 • 两汉时期文化概述 • 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 两汉时期重要科技成就及代表人物 • 两汉时期重要文化成果及代表人物 • 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01
两汉时期科技概述
农业技术
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
耕作技术的改进
两汉时期,铁制农具如犁、锄、镰等 得到广泛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
佛教文化
佛教的传入带来了外来 文化和科技,如佛教建 筑、雕塑、绘画等艺术 ,以及佛教医学和天文 历法等方面的知识。
科技与文化在交流中融合
丝绸之路
两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西方文化和科技的交 流,使得中西方文明在相互碰撞中得以融合和发展。
外来文化的吸收
两汉时期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融合,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 涵,同时也为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班固在《汉书》中注重史实的 考订和文献的征引,使得《汉 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汉书》在体例上有所创新, 将纪、传、表、志等融为一体 ,使得历史叙述更加系统完整 。
汉代乐府民歌——反映民间生活与情感的艺术瑰宝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共39张PPT)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共39张PPT)
感谢您的观看
WATCHING
增强民族自豪感
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对后世的影响
02
两汉的农业科技
农耕技术与工具
农耕技术
两汉时期,农耕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包括犁耕、耙地、耘田等。这些技术的改进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农业工具
两汉时期,农业工具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犁头、锄头、镰刀等,这些工具的制作材料和工艺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
药物学研究
两汉时期,药物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如《神农本草经》的编纂,系统总结了当时的草本、动物、矿物等药物知识,为后来的药物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医学发展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动植物分类研究
两汉时期的生物学研究主要体现在动植物分类方面,如《尔雅》、《本草纲目》等著作对动植物的分类和描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探索。
文化繁荣促进科技创新
文化的繁荣发展也推动了科技创新,两汉时期的文化盛世激发了人们对科技的探索和追求,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创新。
科技推动文化发展
科技与文化的关系
两汉时期的科技创新成果如造纸术、浑天仪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世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两汉时期的文化思想对后世的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成为后世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与水利
两汉时期在农业和水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如改进耕作技术、兴修水利等。
医学
两汉时期的医学也有较大发展,如《黄帝内经》等医学著作的出现。
科技发展概况
科技传承
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世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基础。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它们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以下是对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的简要介绍,以及重要成就的描述。

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1.农业技术:两汉时期出现了许多农业技术的改进,包括合理的田地级梯田系统、水利设施的改进和灌溉技术的发展等。

这些技术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提高,有利于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医学:两汉时期,汉代医学家集结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形成了独特的中医学术体系。

《黄帝内经》是两汉时期的重要医学著作,系统地记录了中医的理论和实践。

同时,诸多医家如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等医学著作荟萃了当时医药界的智慧,深刻影响了后世的中医学发展。

3.冶炼技术:两汉时期的冶炼技术得到了非常重要的发展。

汉代出现了高炉炼铁的技术,使铁的冶炼效率大幅提高。

同时,铜、锡、铅等有色金属的冶炼技术也有了进步,为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1.文学:两汉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汉代文学重视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大力发扬了古代诗歌和楚辞文学。

代表性的作品有《楚辞》和《古文观止》等。

骚体诗在两汉时期达到了高峰,为后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样式和氛围。

2.历史学:两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具有很高的声望,他们致力于编纂历史文献,并为后来的历史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代表性的历史著作有《史记》和《汉书》等,记录了两汉历史的重大事件和文化风貌,并描绘了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迹。

3.艺术:两汉时期的艺术繁荣,特别是绘画和雕塑艺术。

汉代绘画注重写实和细腻刻画,铜雕、石刻等艺术形式也得到了广泛发展。

著名的雕塑有西汉的《琮》和东汉的《命蛇铜车驾》等。

总结:两汉时期在科技和文化方面有了很多重要的成就。

农业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医学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健康,而冶炼技术的发展则为经济和军事等领域提供了支持。

文学、历史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两汉时期文化的繁荣和创新。

第十五课两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十五课两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只有熄灭各种欲望,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佛教教义提倡转世轮回,宣扬 人的今生只要忍受苦难,来世就能得到幸福。其教义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 加上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促使人民向佛教寻求精神安慰,这推动了佛教 在中国的传播。
谢引
11
两汉:
人物 蔡伦 张仲景 华佗 司马迁
职业 发明家 医学家 医学家 史学家
《伤寒杂病论》: 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 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 然后对症治疗 ; 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 防疾病。
《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的基础。
医学家:张仲景
谢引
8
二、张仲景和华佗
华佗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 能实施外科手术。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学家:司马迁
谢引Βιβλιοθήκη 10四、道教和佛教• 道教 • 东汉时,道教在民间兴起。最初的创立者是张陵的五斗米道与张角的太平道。
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和成仙。它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 心理需求,因此得到广泛传播。
• 佛教 • 西汉末年,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
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 功。他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散。他让患 者和酒服下麻沸散,使患者失去知觉,再剖 腹开腔、割疡洗腐,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 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康复。“麻沸散” 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
华佗提倡养生之道,他继承和发展了前 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 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 虎、鸟等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 五禽 戏”。
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造纸术的发明
据史书记载:一次, 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 汉武帝上了一个奏本, 竟然用了三千片竹简, 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
东方朔上奏图
甲骨文
铭文 简帛 纸
一、造纸术的发明 西汉早期已有麻做的纸,它是世界 上最早的纸
甘肃天水出土的西汉早期纸质地图
一、造纸术的发明 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蔡伦的造纸术改进在哪些方面?
质量提高,原料易找 价格便宜,容易推广
蔡伦
讲一讲
三大步骤: 步骤(1):将原料进行 切割、浸泡和清洗
步骤(2):将原料进行 蒸煮、舂捣,从而去 除杂质
步骤(3):捞取纸浆、 晾晒和纸张的整理
中国造纸术对世界的影响
①传播到世界各地,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②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二、医学——张仲景
医圣—张仲景 东汉 《伤寒杂病论 ①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病方法》
②在诊断上要辩证的分析病情 ③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二、医学——华佗景
➢①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②制成全身麻醉药剂
“麻沸散” ➢③创编“五禽戏” 华佗 东汉末年
《五禽戏》 猜一猜
虎戏
鹿戏
猿戏
熊戏
鸟戏
1.家庭的熏陶,出身史官家庭。
两汉时期科技文化繁荣 的原因?
1、经济的发展 2、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3、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4、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 5、对之前科技文化的继承张角—太平道 张陵—五斗米道
道教圣地——青城山
影 响:受到下层民众 的信奉。
四、佛教
张骞通西域以后,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四、佛教
白马寺
起源地:印度 传 入:西汉末年 发 展:东汉明帝 教 义:主张众生平等 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 活平安的愿望 影 响:丰富了中国文 化,在社会、思想、文 学、建筑、雕刻及绘画 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件(27张PPT)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件(27张PPT)
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 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范晔《后汉书》
1).从《后汉书》记载中,谁改进了造纸方法? 蔡伦
2). 他用什么原料造纸? 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3).结合所学知识,这种纸有什么优点?
纸的质量高,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4).蔡伦制造的纸被称为什么? 蔡侯纸
二、张仲景和华佗 1.医圣---张仲景: (1)生活时代:_东__汉___末年 (2)著作:《_伤__寒__杂病___论___》
成就:①发展了_中__医__学__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 治疗 ②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_预__防__疾病。 (3)地位: 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材料分析
没有纸的发明,就不可能有现 代文明。造纸术改变世界面貌。
──美国 MH哈特
广泛用于欧洲的羊皮纸 两面光滑,但价格昂贵。
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是中国 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相关史事
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 鹊,已经懂得用针刺、按摩、 汤药等多种方法治疗疾病。 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 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 直被中医沿用。战国问世、 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 文献,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 的早期成就,奠定了祖国医 学的理论基础。
司马迁采访史迹(想象画)
《史记》书影
材料研读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想一想: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
固:本来。或:有的人。 泰山:山东的泰山(五岳之一),比喻伟大。 鸿毛:鸟的羽毛,比喻渺小。
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人总会死,有人的死比 泰山还重,死得其所,有价值,有人的死比羽毛还轻, 无足轻重,没有意义。

7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7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历史与现实:
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 生纸”有什么重要意义?
环保专家提供的资料表明: 一吨废纸可生产品质良好的再 生纸850千克,节省木材3立方 米(相当于26棵3~4年的树 木),节省化工原料300千克, 节煤1.2吨,节电600度,并可 减少大量的废弃物。
1.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2.节约资源。
鹿的伸转头颈、熊的伏倒站起、 他的学生吴普施行这种方法锻炼,
猿的脚尖纵跳、鹤的展翅飞翔 活到九十多岁时,听力和视力都很好,
等。
牙齿也完整牢固。
三、历史巨著《史记》
《史记》主要记述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司马迁受父亲的影响,努力读书,充实了自己的历 史知识。他还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受父亲临终嘱 托,他开始专心致志写作《史记》。这时,一场飞来 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 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 愤交加,几次想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 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我如果就这样死了, 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 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重新开始 了写作。就这样,他用了整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 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 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 用生命写成的。
小结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具有 聪明才智的民族。古代科学家 他们那种锲而不舍地善于追求 真理、善于创新的精神,永远 是我们的骄傲!
谢谢
这种说法迎合 了统治者害怕人 民反抗的心理, 因此受到了大力 扶植。
而道教呢?主张修身养 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 成仙,这迎合了统治者追 求长生不老的欲望,所以 也受到受到推崇。
1.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2.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体例: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内容: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
马 迁
约3000年的史事
价值: 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
文学史上也有崇高地位
“纪”指本纪:按年代计述帝王的传记及国家大事,为全书之纲 “传”指列传:以传记的方式记载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隐士说客等各类人物。
三 历史巨著《史记》
二 张仲景和华佗
姓名:张仲景 时代:东汉末年 成就: 著《伤寒杂病论》、 治未病理论
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被称为“医圣”
《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 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 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
二 张仲景和华佗
姓名: 华佗
时代:东汉末年
成就:擅长针灸汤药、能实施外科手术 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A.《汉书》
B.《后汉书》
C.《史记》
D.《资治通鉴》
D 5.下列关于佛教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主张世人只有不断地抗争,今生才能享受幸福
B.是我国的本土宗教
C. 产生于东汉末年,尊奉黄帝和老子
D.起源于印度,张骞通西域后传入中国
华佗经过多次试验,终于 把麻醉药试制成功。取名 麻沸散。他让患者和酒服 下麻沸散,失去知觉,再 实施手术。
二 张仲景和华佗
华佗提倡养生之道,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鸟等五 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是一种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内外兼 练的仿生功法,与中国的太极拳、日本的柔道相似。
报、恶有恶报
影响: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 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课堂小结
发明:西汉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三、历史巨著《史记》
司马迁
见贤思齐
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战于浚稽山,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群臣皆声讨李陵的罪过,唯有司马迁为其辩护,终激怒汉武帝,遭受腐刑。 三年后,获赦。司马迁发愤著书,约于55岁写成《史记》。
《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司马迁在《史记》中揭露夏桀、商纣、秦始皇的残暴行径;颂扬了陈胜、吴广起义的作用;还大胆抨击当代最高统治者的丑恶行为,“不虚美,不隐恶”,如揭露了汉武帝晚年搜刮人民的情况,抨击他迷信、梦想会仙人的荒唐事。
2、张仲景
张仲景做了长沙太守后,仍时刻不忘救治人民的疾苦。按当时的规定,他这一级别的官,不能随意接近百姓,他想出一个办法,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坐在大堂上接诊,挨个地仔细给群众治病。为纪念张仲景,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病人看病的医生叫“坐堂医生”。
课外科普:坐堂医生
张仲景:
纸问世以前,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面,或铸刻在青铜器物上面。秦汉时期普遍使用简帛作为书写材料。
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本的情景
最早的纸: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纸,说明在西汉前期,我国已出现用于绘图和书写的纸。
1、纸的发明
西汉时期
饺子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看一看:下图是什么?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擅长内科。 著有《伤寒杂病论》,该书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的基础。他还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在中国的传播: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影响: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一、农业技术的进步在两汉时期,中国的农业技术取得了重大进步。

其中一个重要的发明是犁耕。

犁耕的使用使得农民能够更加高效地耕种土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两汉时期还出现了水利工程的发展,包括灌溉系统和水车的使用,使得农田得以更好地利用水资源,进一步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二、造纸术的发明两汉时期还出现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

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文字的传播和保存。

在此之前,文字主要是刻在竹简或者木牍上,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不易保存。

而有了造纸术,人们可以将文字记录在纸上,使得文字的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

造纸术的发明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科学技术的进步两汉时期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其中一个重要的科学家是张衡。

张衡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他在地理学、天文学和物理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他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用来测定地震的方向和距离。

他还研究了天文学,提出了一种新的天文理论,即“地心说”,对后来的天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文化的繁荣在两汉时期,中国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化人物,例如司马迁、刘向、班固等。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他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历史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刘向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化学者,他的《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

班固是一位重要的文化学者,他的《汉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编年史,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农业技术、造纸术、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繁荣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也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5·12汶川地震
地震的危害
•地震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它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 建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等。 地面破坏, 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 坏,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 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地动仪:
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 地位: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⑥砑光,制成纸张
一、科技 1、纸的发明:西汉灞桥纸(麻纸)
2、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蔡侯纸
3、影响: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 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 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造纸术的传播
公元12世纪
公元4世纪
公元16世纪
公元8世纪
公元13世纪 公元12世纪
公元7世纪
公元19世纪
6、成为后世编写史书典范的是
(D)
A《汉书》B《三国志》
C《后汉书》D《史记》
1、资源回收与再生利用是环境保护工 作的重要概念,下列哪一个人的发明过
程体现出了这一概念的特点?(D )
A.黄帝 B.扁鹊 C.张衡 D.蔡伦
2、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加勒比岛国 海地发生里氏7.0级地震 ,给当地人民的 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自古以来 我们的祖先就在探究自然灾害方面进行 了有益的探究,在这方面成就最大的是
C、张仲景
D、李时珍
5、假如你生活在西汉时期,你在当时
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
( D)
A.阅读《九章算术》,学习数学知识 B.与张衡交流有关防地震的知识 C.请华佗做外科手术 D.在麻纸上写字
本节课重要的知识点 整课笔记
பைடு நூலகம்
A北京法源寺 B洛阳白马寺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 ①汉武帝时国家的安定 繁荣为司马迁写作提供 了社会条件。
▪ ②从司马迁个人来讲: 博览群书,完成父愿, 寻 访史迹,搜集资料,坚 忍不拔,奋笔疾书。
10岁开始在父亲的影响下研读古书, 爱好文史,学习十分认真。20岁那 年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几次 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名胜 古迹。38岁那年,司马迁接替父亲 司马谈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读了 大量国家藏书。55岁那年,司马迁 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原始社会
商周时代
战国时代
缺点:青铜器坚硬,竹木龟简甲分、量兽很骨重,不便携带;竹帛木虽简轻 ,但陶价器格昂贵,不能大量使用。人们使用起来都受到很大限制。
青铜器
丝帛
一、造纸术的发明:
▪ 据史书记载:一次,西汉文学家东方朔 向汉武帝上了一个奏本,竟然用了三 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 武帝足足看了一个多月。
了陈胜、吴广起义的作用;
面对艰难挫折 、身心摧残, 毫不畏惧的精 神,;为了理 想和正义,坚 韧不拔的顽强 意志。
三、历史巨著《史记》:
p76材料研读: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想一想,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
四、道教和佛教:
1、道教兴起背景: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极度苦难的人 民需要寻找精神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 供了土壤。
7、内容: 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 揭露他们的腐朽和罪恶。还为下层人物写传记。 8、地位: 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文学史上 也有崇高的地位。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学价值
文学价值
三、历史巨著《史记》:
➢思考:司马迁为什么能够 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历史 巨著?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这两个时期都是科技与文化繁荣的时代,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本文将从科技和文化两个方面分析两汉时期的重要成就。

科技方面,两汉时期有许多科技发明和创新,对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造纸术的发明。

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这一发明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制作更加方便和经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此外,两汉时期还出现了许多其他重要的科技发明,如船舶和农业工具的改进,瓷器的制作技术的提升等。

这些科技成就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文化方面,两汉时期同样有着丰富的成就。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文学艺术的繁荣。

两汉时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他们的作品至今仍为后世所传颂。

比如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是中国史学的奠基人,他所著的《史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图书的巅峰之作;东汉时期的杨修则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文艺评论家,他的作品和观点对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除了文学方面,两汉时期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这些文化成就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彰显了中国文化的辉煌。

此外,两汉时期也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两汉的医学家们在医药理论和治疗方法上取得了许多创新。

东汉时期的张仲景是中医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所著的《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作,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两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卓越,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留下了重要的遗产。

通过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两汉时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创新的动力。

这一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佛教为什么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
佛教教义实际上要求人们放弃对现 实美好生活的追求,放弃对现实阶级压迫 和剥削的斗争,而追逐虚无的“不生不灭”,
这迎合了当时上层统治阶级的需要,因而
得到扶持。
分量 很重

轻但 昂贵
麻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
蔡伦(?-121)字敬仲, 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 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 年(公元88年),蔡伦因 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 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 任尚方令。蔡伦总结以往 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 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 纸”。元兴元年(公元105 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 令推广他的造纸法。
明之一。 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和传播,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文 化的传播与发展。

张仲景(约公元215~219 年),名机,字仲景,东汉 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 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 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 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 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 寒杂病论》。
华佗(约145—208)字元化,沛国谯 (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东汉末 医学家,华佗生活的时代军阀混乱, 水旱成灾,疫病流行,百姓生活十分 艰苦。人们称他为“神医”。他曾把 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 著作,名曰《青囊经》,可惜现已失 传。此外,他创制的“五禽戏”也是 我国传统的健身方法,
“治未病”即采 取相应的措施, 防止疾病的发生 发展。其在中医 中的主要思想是: 未病先防和既病 防变。
麻沸散是世界最早的麻醉剂,比西方早1600多年,由华 佗创制用于外科手术。《后汉书· 华佗传》载:“若疾 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 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麻沸散 是外科手术史上一项划时代的贡献,它对后代有很大的 影响。

15、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5、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5、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发明前:人们书写在甲骨、金石、竹简、丝帛上,使用受到限制。

造纸术发明:西汉时发明了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麻纸。

的发明改进:东汉蔡伦改进为“蔡侯纸”。

意义1、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

2、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张仲景张仲景东汉末年医圣:《伤寒杂病论》。

和华佗影响:张仲景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还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华佗:东汉名医:擅长针灸、汤药、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地位:《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历史巨著《史记》内容:《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影响:《史记》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精神:严谨勤奋、仗义直言、意志坚强、坚持不懈。

创立背景:东汉末年,国家分裂,政局动荡,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精神上的寄托。

道教传教:张角创立太平道;张陵创立五斗米教。

教义:修身养性,神仙方术。

圣地:四川的青城山,湖北武当山。

道教和佛教创立: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摩尼。

佛教教义: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因果报应,刻苦修行,忍耐顺从。

(因教义符合统治者的统治需要,所以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传播:西汉末年,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东汉时,河南洛阳的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影响: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1、国家统一。

两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2、封建经济的繁荣。

3、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4、丝绸之路的开辟。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讲解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讲解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其科技和文化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两汉时期的一些科技和文化成就:
科技成就:
1.造纸术: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提高了纸张的质量和产量,
使得纸张得以广泛应用。

2.算术:《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的经典著作,成书于东汉时
期,总结了先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

3.天文历法:西汉时期的《太初历》是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
对后世历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医学:东汉时期的张仲景撰写了《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学
的经典之一,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文化成就:
1.史学: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
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史学的经典之作。

2.文学:两汉时期的文学成就以汉赋和乐府诗为代表。

汉赋是汉代
的一种文学体裁,以华丽的辞藻和宏大的气势著称。

乐府诗是汉代的民间诗歌,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形象而闻名。

3.哲学:两汉时期的哲学思想以儒家为主,同时也受到道家和阴阳
家等思想的影响。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和王充的“元气论”
等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之,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丰富多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尊敬的各位评委和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标要求: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从单元内容上看,前面学习了两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本节课学习两汉的文化科技,两汉政治统一经济繁荣为两汉科技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两汉的科技文化是两汉政治经济繁荣的反映,因此,本节课与前面所学内容起到相呼应的作用。

3、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农村中学学生身心发展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概况,了解华佗和张仲景及其医学成就,理解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

知道司马迁生平以及《史记》,掌握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了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手段,情景创设等方法,学习分析造纸术的过程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通过角色体验司马迁,学会用历史眼光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佗,张仲景,司马迁以及《史记》,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通过对造纸术的认知,是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司马迁和《史记》
依据:1、课标要求2、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不仅推动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中世界文明的进程。

司马迁和《史记》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突破:农村学生的学情的限制,通过多媒体展示等活动,感受造纸术发明和改进,通过情景创设,感受司马迁严谨勤奋的作风。

教学难点:造纸术的历史意义。

依据:由于学生没有学习过世界史,本身的知识储备不够以及学习能力的欠缺,因此从全球的角度掌握造纸术对世界的作用和影响是困难的。

突破:利用学生讨论以及视频,材料等直观的的方式,来突破本课难点。

二、教学和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受到活动范围、家庭条件,生活习惯等制约,大部分孩子没有脱离原来小学的跟随模式,自学能力差,阅读书籍少,接受社会信息的突击也少,造成知识面不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弱。

突破:将教材知识点直观化,形象化,借助活动,图片,视频等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为学生提供充分自我发挥空间。

(2)教法教学分析
教法:启发式教学是本课主要的教学方法,它基本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

而就本课具体内容而言,可以一边了解华佗,张仲景,司马迁的生平事迹,一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治学态
度。

依据农村学生的学情,我还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法,通过逼真的画面,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法:在本课中,我主要运用的合作探究法。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对本课来说,学生可以探讨两汉出现灿烂的科技文化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以启发式为主要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参观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展览”为线索,在参观的过程中,了解两汉科技文化成就,感受我们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并使这种爱国主义情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导入:多媒体展示汉代以前的书写材料的图片,东方朔的奏本用了三千竹简,需描述两个人才能抬动,当时除了用简还用帛书写,与此同时,欧洲人用羊皮做纸写字,如果我们把我们现在的课本纸张换成竹简,羊皮等书写材料,效果如何呢?学生会凭借生活经验来回答上述书写材料的弊端,教师总结,引入本课。

(设计意图:前后知识的有机联系,古今书写材料的鲜明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纸张的质优价廉,感叹中国人民的才智和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的同时,顺利成章的进入本课的学习)导入新课:
创设历史场景:请同学们一起参观一个“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展览”,一共四个主题馆,分别是科技馆,医学馆,文史馆,宗教馆,每组推选一位同学来负责这四个主题的馆的讲解现在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来进行准备。

(设计意图:把一节课的内容转化为参观展览的形式,既能把本课繁琐的内容联系起来,也能激发学生兴趣,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进入第一主题馆:科技馆
展示多媒体:前面我们已经了解用竹简当书写材料的弊端那就是笨重而且浪费原料,帛用书写材料虽轻但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都受到限制。

因此,两汉时期发明和改进造纸术,解决书写材料的问题。

请科技馆的同学讲解下造纸术的由来以及改进的过程。

学生在讲述的过程当中,我会根据多媒体上的图片,课本中的小材料以及造纸的动态过程,适时的提问,向学生强调三个内容:第一,造纸是西汉时我国发明的,西汉时候的麻纸由于质量差产量低不适合普遍书写,因此才会改进造纸术,第二,蔡伦在改进造纸术具体改进在原料方面,由于造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第三,演示动态的造纸过程,强调虽然今天造纸厂使用比较先进的机器生产,但是造纸的基本程序没有太大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的自主讲述,设计图片情景,运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更能掌握造纸术的发明改进过程)
展示纸传播示意图
过渡:由于我国的造纸术优点突出,世界上大多的造纸术大多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请同学们根据图片,请同学们思考:造纸术发明与改进的历史意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最后总结造纸术的发明,体现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设计意图: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造纸术发明和改进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发展的重要贡献,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

突破本课的难点)
过渡:提到刮骨疗伤,我们除了想起关羽,想起为他刮骨的医生--华佗。

进入第二主题馆医学馆
请医学馆的同学回答大屏幕的几个问题:1、两汉时期有哪些成就哪些名医?
2、张仲景的医学贡献有哪些?
3、华佗的医学成就有哪些?
(设计意图:把课本内容转化为问题,使得学生了解两汉时期医学方面的成就,避免了单纯的看资料)
过渡:刚刚我们学习了医学名家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请同学阅读课本p96的两段相关史事,请两位同学上上台,一位同学简单介绍下有关张仲景的医学故事,另一同学结合大屏幕上的五禽戏的图片,结合今天广播体操做相似的动作。

(设计意图:利用课本中现成的材料让学生感受张仲景成为医圣的原因,不仅是医术还有医德,通过上台展示五禽戏,使学生体会五禽戏强身健体的作用。

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过渡:刚刚我们参观了两汉时期科技和医学方面的成就,下面我们一起走近文史馆--感受两汉时期文史巨著《史记》
进入第三主图馆文史馆
多媒体展示司马迁的画像,简介,和“人固有一次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名言。

角色体验活动: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汉朝,根据大屏幕上的材料以及三个情景设置,请文史馆的同学进行自编自演,感受司马迁刻苦,坚毅,严谨,秉笔直书的精神。

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得出结论:司马迁不愧为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由衷地对司马迁的“刻苦发奋,秉笔直书,踏实严谨等”可贵精神表示钦佩。

(设计思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设置了三个不同的场景,进行角色体验。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感兴趣印象深刻,同时,在思想教育方面没有教师的任何说教,效果却更突出。

)过渡:司马迁在命运的灾难面前却坚韧不拔的写出的历史巨著---《史记》
随后请文史馆同学回答大屏幕上关于《史记》的三个问题
1、《史记》记述的是从什么时期到什么时期的历史?
2、《史记》的史学体例是什么?
3、为什么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问题的对答,使学生更加深刻认识到《史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从而突破本课的重点)
过渡: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我国古代史学的新时代,为两汉的文化留下重重的一笔色彩。

最后我们进入两汉时期宗教馆。

进入第四主题馆----宗教馆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关于两汉时期宗教的视频。

然后请宗教馆回答问题:
1、道教的创始人是谁?教义和传播方式是什么?
2、佛教起源哪?创始人?教义是什么?
3、为何佛教能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并受到中国老百姓的欢迎?
4、佛教传入的影响?
(设计意图:历史的学习要为政治活动而服务,现在国家倡导宗教自由,不得强迫青少年信奉宗教,因此我通过问题,简单的使学生了解对两汉的宗教的基本史实,不作为深入了解。

)课堂小结:
1、结合板书,梳理本课内容,根据材料分组探讨最后一问: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灿烂的原因?
(以板书为基础进行课堂小结并提问,从而使学生两汉的文化灿烂离不开两汉的政治和经济,体会本单元知识点的逻辑性,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


2.除此之外,依据时间,新课标以及往年中考要求,设置练习题,再次掌握这节课。

四:教学反思
1、由于农村学生学情的局限性,因此在本课中我特别注意学法的指导,将问题设置具体化,层层导入,符合“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念
2、本课的内容不多,但逻辑性不太强,如何呈现给学生一个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具有逻辑性的课堂,就必须寻找一个线索将课本重新编排。

所以我用举办展览会这一主题来重新整合教学内容,这是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的理解与设计。

再次谢谢各位领导和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