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儿童性格偏差
浅析教师处理幼儿偏差行为
浅析教师处理幼儿偏差行为姻文/郁益婷昆山市红峰幼儿园家庭教育与学前教育摘要: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幼儿期是个体高速发展的时期,所以,这个时期的教育会对幼儿的未来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由于幼儿年幼,他们的世界观、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还没有形成,以至于他们分不清是非,从而出现一些偏差行为,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指引、纠正。
关键词:幼儿教师;偏差行为;措施一、问题提出近几年,幼儿教师虐待幼儿的现象屡见不鲜,儿童因为一些小小的偏差行为,受到教师的不良对待,这些不良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教师的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也看到了一些教师针对幼儿偏差行为的不良态度,值得我们去深思。
本研究围绕教师对儿童偏差行为态度而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系列的策略,从而对教师态度进行一系列的改善,最终促进幼儿偏差行为的改善,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偏差行为概念界定偏差行为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的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也被称为越轨行为和差异行为。
偏差行为的具体界定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偏差行为的相对性源于社会规范本身的相对性,人的偏差行为普遍存在于各个社会阶层中。
三、教师处理幼儿偏差行为的原因分析(1)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经验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不断的学与教的过程,不学习终究会落后于时代的脚步。
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会导致教师缺乏处理幼儿偏差行为的能力。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专业素养不足,就会导致处理幼儿偏差行为的效果不理想。
教师在遇到不能应对的偏差行为时,应该抱有一颗求知的心,阅读专业知识、理论教材,完善自己。
教师的经验也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研究表明,在应对幼儿偏差行为的时候,新手教师由于缺乏经验,在发现和处理幼儿偏差行为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上都很生涩,往往会不知所措;而有经验的教师就不同,她们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策略,能及时发现幼儿的偏差行为,在处理幼儿偏差行为上,游刃有余,能很有效的改正幼儿的偏差行为。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有哪些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有哪些问题1:自甘堕落。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有很多,自卑、脾气火爆、通过做坏事来发泄,希望引起父母的重视。
有的小孩会故意跟人打架,就是为了让父母能回来看下自己,这类孩子很容易就走极端。
孩子不去上学,跟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很容易就被人利用去干坏事,以此来报复父母对自己的不闻不问。
问题2:人际关系敏感。
留守儿童在情绪、性格上存在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其人际关系的发展。
留守儿童对活动不感兴趣,不愿跟同学一起参加,显得不合群,人际关系十分敏感,不愿与人接触,喜欢独来独往,孤僻自闭。
问题3:自我封闭自卑。
在面对有父母陪伴的同学,留守儿童会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没有人关心。
在这种成长环境中,让他们缺乏自安全感、归属感。
因为缺乏感情依靠,所以会变得很内向,不愿与人交流。
而且孩子在小时候,还不能理解父母离家的真实原因,所以会产生自己做的不够好,被父母抛弃了的想法。
因为经常见不到父母,更让孩子加深了这种想法,从而变得敏感多疑。
问题4:认知偏差,内心迷茫。
被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可能会导致留守儿童对现今社会的认知有偏差,对很多事情都难以理解。
在没有父母的教育中,孩子靠着自己的理解能努力,很难形成正确的三观。
也让孩子对未来感到迷茫,没有目标,就无法前进。
有的孩子也会认为家里穷是因为父母没有能力,才会外出打工。
孩子对父母也会产生怨恨的情绪,产生偏激的想法。
留守儿童教育方法1、父母要鼓励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互帮互助,增强交际能力。
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与他人说话,互相分享好吃的好玩的,这样孩子刻苦学习才能提高交往能力,才会有比较开朗的性格。
父母多让孩子和别人交往,能让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而不是闭塞在自己家中。
2、经常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及时排除孩子的一些心理问题。
有的孩子心理有想法不说出来,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做出意想不到的举动。
比如4兄弟中的老大,平常时候,别人同他说话都只是哼哼而已,喜怒都不写在脸上。
其实孩子的心理非常脆弱了,一旦遇到疲劳和绝望的冲击,孩子就撑不住了。
浅谈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及其教育策略
浅谈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及其教育策略发布时间:2021-11-17T08:29:34.356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8期作者:姚玉蓉[导读] 行为偏差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良现象,是人们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不正常地、姚玉蓉湖北省恩施州清江外国语学校 445000摘要:行为偏差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良现象,是人们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不正常地、不合理甚至错误或者非本意而产生了与客观事物不符合的反应。
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这种不好的习惯会对以后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期是个体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养成正确做事态度及规范意识、文明礼仪等方面能力最关键时期,如果我们能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去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并找到解决对策就可以有效地减少行为偏差现象发生,这既能促进孩子们现在和以后的健康发展,又符合师德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关键词:小学儿童行为偏差教育策略引言:学生不良习惯形成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比如说性格、情绪等方面的波动。
我们身为教师,我们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帮助儿童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和行为现象,引导他们树立良好道德意识观念;除了老师学校这一方面家长朋友们也必须打好配合,加强教育管理方法;除了家庭和学校,社会组织机构也应当为孩子提供必要活动场所以及相应设施以促进其健康发展等等建议对策来纠正幼儿不良行为偏差。
一,行为偏差儿童产生的原因(一)内部原因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是天空中一个个闪闪发光的星星,很遥远,散发着微微的光芒,但又让人捉摸不透。
世界上的万物都是需要成长的,而成长又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孩子们从娃娃落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成长的进程,由于每一个人是一个独立的客体,每一个人的性格就是截然不同的,这些截然不同的性格,就是孩子们行为产生的源泉。
比如:乐观性格的儿童,喜欢帮助别人,因此自己内发的就会展现出一种良好的行为;敏感性格的儿童,不太好意思主动去帮助别人,这个时候他们的善良行为就不会展示出来。
问题儿童其实是性格有偏差
问题儿童其实是性格有偏差孩子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性格特点,有些孩子可能会展现出与同龄人略有偏差的行为或反应。
这些所谓的“问题儿童”通常并非真正的问题所在,而是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理解。
首先,问题儿童往往表现出与常规行为不一致的特点,比如多动、冲动、不合群或过分敏感等。
这些性格差异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困扰,使其在学校和社交环境中感到不适应。
其次,问题儿童可能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行为或反应出现明显的偏差。
例如,家庭环境的不稳定、教育方式的不当或社交压力的增加等因素都可能对孩子的性格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并且每个性格都是值得尊重的。
问题儿童所展现的行为差异可以被看作是他们个人特质的一种表现,而不是问题所在。
对于问题儿童,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首先,建立一个安全、稳定和支持性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积极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和需求,并提供适当的解决方案和支持。
其次,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培养问题儿童的情绪管理和社交技能。
通过教授他们适当的应对策略,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尝试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
最后,问题儿童也需要得到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
儿童心理学家或专业辅导员可以通过评估孩子的需求,找出适合他们的支持方案,并提供必要的治疗和辅导。
总之,问题儿童并不是真正的问题,而是需要更多关注和理解的孩子。
他们的性格差异可能需要我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以帮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在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和提供适当的帮助下,问题儿童将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目标。
问题儿童的性格偏差可能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情绪波动、社交问题等。
下面将继续探讨问题儿童的性格偏差,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注意力不集中是问题儿童常见的性格特点之一。
他们往往容易分心、注意力不稳定,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这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影响社交活动的参与,甚至引发家庭纷争等问题。
问题儿童的性格特点分析研究 - 幼儿园心理健康论文
问题儿童的性格特点分析研究 - 幼儿园心理健康论文要帮助儿童培养和塑造良好的性格,教育者要做到扬长避短,要重行动,要有韧劲,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从小事做起,帮助问题儿童逐渐形成良好的性格特点。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儿童的标准应包括四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智力良好,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其中心理健康是衡量一个幼儿是否健康的标准,因此,调查了解问题儿童的性格特点,探究性格形成的机制,分析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特点就显得关重要。
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着重分析幼儿问题行为,不良性格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并未就不同性格特点的问题儿童的教育方法做更深层次的探讨。
本研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问题儿童的不同性格特点,并结合心理学有关理论进行分析,阐释,为培养和塑造幼儿良好的性格特点提供帮助。
在福清实验幼儿园五百多名幼儿中,选取大、中、小班存在各种问题行为的儿童各30名进行调查。
存在问题问题1、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所以,我们要努力塑造幼儿的良好的性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问题2、家长对儿童健康的认识有偏差,注重身体的健康,忽视幼儿心理的健康,不明白健康儿童的标准是什么?问题3、家长的教养态度要嘛过分严厉,要嘛过分溺爱,娇宠,不能始终坚持正面教育。
这些不正确的教养方法和态度,容易导致幼儿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如叛逆,偏激,胆怯,退缩,依赖性强等。
问题4、家长只重视幼儿的生理健康,面忽视幼儿心理健康,偏重儿童身体和智力方面的投资,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一些不良性格特点的形成。
问题5、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过多的顾虑,过分的关注,常按自己的意愿要求幼儿这样做那样做。
讨论分析以上调查表明:问题儿童性格特征的发展与家长的人才观,教养态度以及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等与幼儿的不良性格的形成密切相关。
可见,家庭环境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幼儿园个性化儿童偏差行为矫正策略总结
幼儿园个性化儿童偏差行为矫正策略总结在幼儿园教育中,每个孩子的个性和行为都各不相同。
有些儿童可能表现出偏差行为,这可能是由于家庭环境、性格特点或其他因素引起的。
在幼儿园,如何对个性化儿童偏差行为进行矫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对幼儿园个性化儿童偏差行为矫正策略进行总结和回顾,以帮助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和处理这一问题。
一、理解偏差行为1.1 了解偏差行为的概念偏差行为是指违背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行为,它与正常行为相对立。
在幼儿园中,偏差行为可能表现为攻击性、固执、沉默、胆怯等形式。
理解偏差行为的概念是进行矫正的第一步。
1.2 分析偏差行为的成因每个孩子表现出的偏差行为都有其特定的成因,可能是由于家庭环境、性格特点、情绪问题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分析偏差行为的成因能够帮助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制定矫正策略。
二、个性化偏差行为的矫正策略2.1 个性化教育针对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和引导。
通过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家庭状况,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从而更好地引导其行为。
2.2 情绪管理针对偏差行为可能与情绪问题相关的情况,进行情绪管理的指导。
帮助儿童学会正确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从而减少偏差行为的发生。
2.3 行为规范建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让每个孩子都清楚自己的行为应该符合怎样的规范。
对符合规范的行为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对偏差行为进行适当的批评和引导。
2.4 家校沟通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的影响,共同制定矫正策略,形成家校合力。
2.5 辅导与支持针对偏差行为较严重的儿童,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行为问题,并逐步改正和调整。
三、个性化儿童偏差行为矫正策略的效果个性化的偏差行为矫正策略能够更好地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问题进行处理,从而获得更好的矫正效果。
通过个性化教育和支持,大部分儿童的偏差行为都得到了改善,并且能够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和学习。
农村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_李萍
湖南社会科学2011/6*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心理发育特征的比较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09SJD880075)。
作者简介:李萍,江苏盐城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教授,江苏盐城,224002。
农村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李萍摘要:农村的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缺少父母关心教育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研究分析他们常见的心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教育措施,是教育界也是全社会亟须引起重视的课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教育对策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675(2011)06-088-04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成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打工经济”随之出现,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迅速向城市转移,在农村出现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
留守儿童一般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被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祖辈,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生活在一起。
据统计,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
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到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
从留守儿童的年龄阶段来看,他们正处于开始认识世界、行为养成、身体发育和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需要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关爱与引导,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很容易在心理、行为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留守儿童由此已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
青少年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军,留守儿童问题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农村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相关研究表明,32.2%的留守儿童有心理卫生问题,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36.6%,父母单方外出打工的检出率为28.2%。
儿童心理自卑的表现
儿童心理自卑的表现自卑属于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而且一个人的自卑心理常常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形成。
因此,各位家长一定要时刻关注自己孩子的心理变化,下面带你了解儿童心理自卑的表现,希望对你有帮助!常年情绪低落如果孩子常常无缘无故地郁郁寡欢,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使然。
过度怕羞儿童,特别是女童略有怕羞纯属正常,但如怕羞过度(包括从来不敢面对小朋友唱歌,从来不愿抛头露面,从来不敢接触生人等等),则可能内心深处隐含有强烈的自卑情绪。
拒绝交朋结友一般来说,正常儿童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绝大多数对交朋结友或兴趣索然,或视为“洪水猛兽”。
难以集中注意力自卑感强的儿童在学习或做游戏时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时间地集中注意力。
这是因为”挥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经常疑神疑鬼自卑儿童对家长、教师、小伙伴对自己的评论往往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别人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甚至耿耿于怀。
长此下去,他们还可能发展到“疑神疑鬼”的地步,总无中生有地怀疑他人不喜欢或者怪自己。
过分追求表扬自卑儿童尽管自感”低人一等”,但往往又会反常地比正常孩子更追求家长和教师的表扬,而且可能采用不诚实、不适当的方式,如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等。
贬低、妒嫉他人自卑儿童的另一变态反应是:常常贬低、妒嫉他人,如可能为邻桌受到老师表扬而咬牙切齿甚至夜不能寐。
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他们为减轻自家因自卑而产生心理压力设计的宣泄情绪的渠道,尽管这往往并不奏效。
自暴自弃占大比例的自卑儿童往往会表现为自暴自弃、不求上进,认为反正自己不行,努力也是白搭。
更有甚者,还可能表现出自虐行为,如故意在大街上乱窜,深夜独自外出、生病拒绝求医服药等,似乎刻意让自己处在险境或困境之中。
要是遭到家长指责,便以“反正我低人一等”作辩解。
而据专家统计称,百分之八十的自卑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有的会出现口吃的情况,有的则会表述不连贯,词汇贫乏等等。
这种情况也就证明,如果你的孩子不善言谈,有可能他就存在一些自卑心理,希望家长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多多注意。
幼儿个案分析多动幼儿的心理行为偏差之矫正个案
一、案例镜头:胡有财,这是一个原来令老师头疼、让幼儿既讨厌又惧怕的“坏儿童”。
他原来“坏”在哪里,先回放几个关于他坏的镜头。
镜头一:中班第一学期的一个早晨,幼儿们纷纷排队拿好自己的一份早点,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坐好等候时,突然有一个幼儿大声喊叫说胡有财把全桌的牛奶倒翻7,我大吃一惊,赶紧走过去看,牛奶淌了一地。
我问他们一桌的幼儿胡有财为什么要倒翻全桌人的牛奶,他们说是因为有财不满意自己所拿的杯子比其他幼儿的旧,他想给别的幼儿换一个,但是他们都不给换,所以他一生气,就把全桌人的牛奶都给倒翻了。
镜头二:仍然是中班时候,午睡室里静悄悄的,大多幼儿都已经入睡,可是有财还在床上翻来覆去,一会儿把头探出床外,一会儿又把双脚翘起来……反正他每次都不会乖乖睡觉的。
我走过去坐在他床边,他开始装老实了,把眼睛紧紧的闭上,可是他眼珠却在眼皮里面转来转去,等过了一会儿又情不自禁的睁开了。
突然他一下子坐起来,用双手不停地去抓小腿,我连忙制止他,因为我看见他的双腿上全是一个个的血疤。
他好象不知痛一样,把那些血疤都给一个个抓破又渗出了血珠子。
我小声问他痛不痛,他摇摇头,我奇怪他为什么不知道痛呢?镜头三:胡有财家里,有一次,家里买的梨,最后还剩下两个快坏掉了,没人吃,做为女人的胡有财妈妈还是比较节省的,就自己洗洗给吃了,还没吃完,有财从外面玩耍回来,见妈妈把梨吃了就大哭,拼命地向妈妈吼叫:“谁叫你吃我的梨! ”他妈妈解释说,不吃烂了可惜,,有财象发疯了一样,把妈妈手上的梨拿下来,摔在地上,使劲的用脚踩,嘴里还叫着:“就是不给你吃。
上面镜头所回放的就是原来胡有财的坏,他因为坏而总是影响课堂纪律,或者与别的幼儿发生冲突而出现攻击行为。
所以,大多来代过这个班的老师不喜欢他,大部分幼儿也不愿意和他做朋友。
基本全园的老师都知道胡有财,甚至我班有个别家长找过我们老师,不让他们的孩子挨胡有财坐。
胡有财简直成了人见人嫌、人见人躲的坏孩子。
二、案例原因分析并不是每个“坏孩子”生来就坏,孩子的气质性格是遗传因素较多,而孩子的品性却是孩子从一生下来接触现实生活环境开始,其心理发展就与客观环境不断交互作用而形成,从而奠定一个孩子的初始本性,即人们心目中的“好”与“坏胡有财不是一个天生就“坏”的孩子,我想:他在别人眼中的“坏”肯定有许多的原因的。
【常见儿童心理异常行为】儿童心理异常行为表现
【常见儿童心理异常行为】儿童心理异常行为表现*导读:儿童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儿童期心理就开始不健康,那么就影响他的一生。
常见儿童心理异常行为有哪些呢?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常见儿童心理异常行为的表现吧!*22种常见儿童心理异常行为咬指甲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
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
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吮吸手指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
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
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屏气发作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
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
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口吃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
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言语发育延迟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
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选择性缄默症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
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
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遗尿症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
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抽动症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
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入睡困难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夜惊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
学前儿童的性格偏差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面做得 不好 的时候 ,他 们 更容 易对 那些 有 能力 做好 北 京 :中 国 长安 出版 社 ,2 0 . 08 的孩 子 感 到嫉 妒 。 []比如 案 例 2 的然 然 即 是如 1 o 中 [ ] 百 度 文 库 . 妒 是 “ 眼 妖 魔 ” [ L . u :/ 2 嫉 红 O ] hp / 此 。再 比如 ,有一 次 ,莹 莹 的妈妈 跟邻 居 阿姨 说她 家 的小 姑 娘穿 那条 牛仔 短 裤很 可爱 。没想 到 ,第二 天 ,莹莹 就要 求妈 妈 把 自己一 条长 牛仔 裤 给剪 成短 裤 。妈 妈 一下 子 就意识 到 是 自己的评 价 引发 了女儿 的嫉 妒心 理 。从此 之后 ,她非 常 注意 不再 拿女 儿 和 别 的孩子 作无 意 义的 比较 了。 除此之 外 ,父母 还应 该 帮助孩 子 充实 生活 。让 孩 子 多 参 加 一 些 有 意 义 的 活 动 .转 移 孩 子 的注 意 力 ,使 孩 子 把 精 力 放 在 学 习 和其 他 有 意 义 的事 情 上 。 …]孩子 学 习 、生活 的节 奏很 紧 张 ,生活 过得 师
的 比较 。 由于 父母 经 常有 意无 意地 把孩 子 与 “ 人 身 上 。 别
学 前 儿 童 性 格 偏 差 的 表 现
家 的孩 子 ”进行 比较 , “ 别人 家 的孩 子 ”可 以说是 所 有孩 子共 同嫉 妒 的对 象 。尤 其是 当孩 子在 某 一方
注释 :
[ ] [ ]殷 海 霞 ,程 妙 .习惯 影 响 孩 子 的 一 生 [ . 1 5 M]
0 0 0 0
学前儿童的性格偏差与家庭 心理健囊教育策略
口 张 富 洪
家 庭心 理健 康 教育 是指 家 长运 用心 理学 、家庭 教 育 的有关 理论 ,根据 孩 子 的特 点 和身 心发 展 的规
个性儿幼偏羞行为总结
个性儿幼偏羞行为总结偏异行为的表现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行为不足行为不足指人们所期望的行为很少发生或从不发生。
如幼儿很少讲话或不愿和同伴接触、交往,智力迟滞,不会自己穿衣服和吃饭等,都是行为不足的表现。
2、行为过度行为过度是指某一类行为发生太多。
幼儿上课时经常思想不集中。
做小动作,走来走去:一天要洗许多次手或经常咬手指甲都是行为过度的表现。
有些正常行为如果发生次数太多也会成为问题行为。
3、不适当行为不适当行为是指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景中产生,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却不发生。
如幼儿将玩具放在垃圾堆里:或在悲伤时大笑,在欢乐时却大哭等。
学前儿童一般行为偏异,除了有上述那么多问题之外,还有一些常见的、其他的表现。
对此,也需要加以了解和注意。
如焦虑、恐惧、语音不清、口吃、吸吮手指、习惯性阴部摩擦、遗尿症、夜惊、偏食、多动症等。
其实差不多每个幼儿都有一两个这样的行为问题,看的比较严重,有的则表现不明显,家长和教师应多关注这些幼儿,互相合作,共同帮助孩子改善他们的这些偏异行为。
如果要正确帮助幼儿改善他们的这些问题行为,应该从他们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出发。
那么,幼儿怎么会出现那么多偏异行为的呢,原因有很多。
下面先做简单的概括,然后再进行详细分析。
简单概括,其中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其中客观因素包括:1、父母的精神障碍,如酗酒、神经症。
2、母亲分娩不顺利,导致幼儿轻度脑功能障碍。
3、家庭环境不良。
如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婚,经常大骂、训斥孩子;或是对孩子过分溺爱、放纵孩子。
4、学校教育不当,如教师态度冷淡,不关心、不尊重学生,处理问题不公正等。
5、社会环境中的不良风气以及小伙伴不良行为的影响。
主观因素包括:1、意义障碍。
由于幼儿头脑中原有的某些思想、需要以及其他一些心理因素影响到他们的感知、接受和理解,致使他们对教师讲解的道德要求、行为规则及其意义等不能转化为自己的内在需要,就会出现意义障碍,这样就影响到行为的表现。
儿在儿童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儿童服务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实际服务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本文中,将针对儿童服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儿童心理问题1.沉默与孤立在儿童服务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儿童比较沉默、孤立,不愿意与他人交流。
这可能是由于其内心有着某种困扰或情绪问题所致。
我们需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找出原因,并采取合适的方式和方法帮助他们打开心扉。
2.焦虑和压力一些儿童会因为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压力而感到焦虑和不安。
这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我们需要通过心理辅导、情绪管理等方式帮助他们减轻压力,建立自信。
二、儿童学习问题1.学习困难有些儿童在学习上会遇到困难,比如阅读、写作、数学等方面。
我们需要了解其学习特点和需求,针对其问题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给予必要的辅导和支持。
2.学习兴趣不高一些儿童对学习缺乏兴趣,对知识产生抵触情绪。
我们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引导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三、儿童行为问题1.好斗和攻击性有些儿童表现出好斗和攻击性,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
我们需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学会与他人和平相处。
2.不守规矩一些儿童不守规矩,容易违反学校和社会的规则。
我们需要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儿童身心健康问题1.营养不良有些儿童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影响身体健康和发育。
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饮食和营养状况,提供必要的饮食指导和关爱。
2.体质虚弱一些儿童体质虚弱,容易患病。
我们需要进行健康检查,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帮助他们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总结通过对儿童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帮助儿童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儿童身心健康问题,共同为儿童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在儿童服务过程中,除了以上提到的问题之外,还存在着一些其他常见的问题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和处理。
五、家庭环境问题1. 家庭教育不善一些儿童在家庭环境中缺乏良好的教育和关爱,父母或监护人可能存在管教不当、忽视或过分溺爱等问题,导致儿童行为和心理出现偏差。
小孩倔强的性格怎样形成
小孩倔强的性格怎样形成?1、孩子的自主意识比较强,人格比较独立,所以要争取“我”的权利。
2、孩子常常被忽略,内心没有安全感,需要用倔强,不听话的形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3、管教方式不当。
在婴幼儿时期,父母过分宠爱,在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未能正确引导,孩子始终没有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需要或发泄情绪。
此种情况较为常见。
4、在暴力的阴影下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暴力行为,长期处于受打骂的状态,孩子自然而然就会使用攻击的手段来达成目的或宣泄情绪。
5、长期的情绪不平衡。
长期持续地痛苦、强烈的愿望无法达成,活动受限制等都会引发愤怒;另外,当儿童的行为长期得不到关注时,会变得沮丧、消沉,试图通过某种激烈的方式引起大人的注意。
小孩倔强的性格怎么教育?一、家长以身作则。
你的孩子是你的一面镜子,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到大人的影子。
如果你的孩子很倔强,大人也应该检讨自己的言行举止,在生活中,特别是孩子面前要注意建立和善、大度、容易沟通的形象。
凡是多和孩子商量,不要一味的发号施令,遇到孩子有不同想法的时候,注意聆听孩子的声音,并且耐心的与孩子交流想法。
二、不要打骂,交流最重要。
语言沟通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前提,也是让孩子充分理解他人、改变倔强性格的关键。
通过言语交流,让孩子不要固守某一种想法,知道完成一件事情有很多选择。
三、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
外部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家庭对孩子性格养成至关重要。
在和睦和谐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性格发育会比较健全。
相反,家庭氛围不佳,家长经常吵架,孩子性格养成会出现偏差。
四、多抽时间陪陪你的孩子。
家长尽量多花一点时间陪伴孩子,周末去公园、游乐场、动物园,或者静静地守护在孩子身边看着他做完作业。
这样能拉近你们的距离,自然容易交流,容易沟通,孩子也会乖巧一些。
五、多包容。
应该多一些沟通和交流,对孩子的性格问题适度包容,同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理解问题,甚至学会与别人共享。
浅谈农村小学阶段建档立卡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疏导举措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建档立卡则是精准扶贫的具体实施手段。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是建档立卡家庭摆脱贫困的钥匙,立足教育层面,我们教师更要推进建档立卡儿童教育上的“脱贫”,在本职岗位助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的有效落地,教育资源的深入普及,学生们已经拥有一个相对较好的学习环境,然而关于心理层面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折射出来,建档立卡儿童最突出的心理问题就是自卑心理与挫折心理。
这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并加以干预,进行心理疏导,解决学生主体自身内在的心里原因,是让儿童普及素质教育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现状及成因(一)社会层面:资本缺失建档立卡家庭儿童基本来自偏远山区、边境地区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程度低。
尽管目前广西的农村小学生享受“两免一补”的惠民教育政策,即免学费,免教科书费用,学生中午每天4元一餐的营养改善计划;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针对建档立卡家庭儿童,实施15年免费教育并给予优先资助。
但他们的家庭环境条件依然匮乏。
资本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庭经济资本缺失,居住环境一般较差,交通不便利,有的儿童甚至每天耗费大量的时间步行几公里上学放学。
二是技能资本的缺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小没有学习舞蹈、乐器等技能的便利环境,接触不到优质的资源,更没有经济条件去学习,导致这部分学生在与其他同学相处过程中自我效能感低,对生活学习充斥着悲观、失望、“低人一等”等错误的自我认知,在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从而比其他学生更容易陷入自卑的恶性循环中,成为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二)家庭层面:关心较少建档立卡儿童的父母一直在为生计奔波,几乎不会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没有时间辅导孩子做功课;有的父母外出务工,是留守儿童,长期和爷爷奶奶辈生活;有的父母是残疾人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父母即便一起生活却会将生活的苦恼迁怒到孩子身上,心情烦躁时言语虐待孩子,更甚者还会有家暴行为……原生家庭对儿童的成长之重要无需赘述,而一些父母对子女的造成的负面影响,不易觉察且难以界定,日积月累的让小学阶段的儿童的性格形成及塑造出现了偏差。
农村留守儿童性格问题的探讨
农村留守儿童性格问题的探讨摘要】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越来越明显,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及他们的教育、安全问题都越来越尖锐,“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特殊的、需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现实问题。
我们要在家庭、学校、社会几个方面分别做出对策,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性格问题?教育问题?应对措施性格问题是问题行为的一种,一般指具有一种类似“神经质”特征的退缩行为,如羞怯、紧张、孤僻、任性、自控能力差等。
这类问题在学校留守儿童身上表现尤为突出,因有些方面的问题是以隐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集体和他人的干扰不明显,常被人们所忽视。
由此可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特殊的、需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现实问题。
一、性格问题的主要表现1、掩饰。
即儿童为自己的行为做解释,这种解释似乎很符合逻辑,但并不能说明真实原因。
这主要是留守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受父辈保守观念影响较深,为了自尊,常常会掩饰自己的真正意图,不暴露自己的情绪。
2、羞怯。
农村留守儿童胆小、腼腆,常常不敢在集体中发言、朗读、表演。
遇到出头露面的事情,常以不合适的理由推脱,而心里却很有信心,甚至认为如果自己去做,一定能做好。
3、顺从。
农村留守儿童一般自我意识、独立意识较差,常常把自己的思想隐藏起来,老师和家长还片面认为这是守纪律、听话的表现。
原因是孩子们养成了对成人的依懒性、顺从性较强,遇事往往无所适从。
4、孤僻。
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及时沟通,学生放学回家面对的是花甲之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然而,祖父辈的隔代教育,要么产生极度溺爱现象,要么就是有深不见底的代沟。
孩子们感到寂寞,产生强烈的孤独感,甚至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滋生怨恨情绪。
遇到失败挫折,没有人在第一时间给予及时的引导,孩子们要么继续享受外婆的溺爱,要么就把心灵之门紧紧闭合,自信心逐渐消磨殆尽。
由于自卑感很强,易导致神经过敏,这就是本来胆小的留守儿童常常拒绝与他人合作。
【家长必读】儿童性格缺陷的表现与矫正
【导语】有⼈谈到性格就说它与遗传因素有关系,说⽣就的脾⽓、长就的命,改不了的。
性格是否是与⽣俱来、终⽣不变的呢?其实不然,性格是童年期慢慢塑造出来的,⼏乎与先天因素没有关系。
那么⼉童性格缺陷的表现有哪些,该如何矫正呢?下⾯⽆忧考就这些问题给您做⼀⼀解析。
孩⼦性格发展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七岁看⽼”说的就是孩⼦性格培养的重要性。
0-6岁是孩⼦初创阶段,从出⽣开始,孩⼦的性格就已经⾛上了成长的道路。
可以说,这⼀阶段的成长情况决定了孩⼦的性格发展⽅向,是最重要的形成阶段。
刚出⽣的孩⼦我们是没有办法做性格⽅⾯的影响,完全由⼤⾃然主导,只有当孩⼦有了⾃主意识,我们才能真正的影响他们。
0-3岁是孩⼦成长的第⼀阶段,这⼀时期所受到的影响可能会决定⼀⽣。
⽐如在这个阶段遭受暴⼒伤害或者其他负⾯的影响,长⼤以后性格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就⼤⼤增加。
只有让孩⼦⾃由、安全、健康地成长,才能在以后的⼈⽣中形成正常的性格。
孩⼦成长到3岁,就已经开始形成⾃⼰独特的⼈格特点了,如果对于有性格缺陷的孩⼦,在3-6岁的这个阶段家长要尽快纠正。
因为这个时候,孩⼦依然拥有⼤⾃然赐予他们⾃主完善能⼒的天赋,如果错过这个阶段,那么缺陷会逐渐放⼤,跟随孩⼦⼀⽣。
孩⼦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可能是由于⽣活环境让⼀些孩⼦的⼼理缺乏营养,所以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每个独⽴的个体都会建⽴⾃⼰的⾏为模式,孩⼦也⼀样,那些不受阻碍的孩⼦会独⽴完善⾃⼰的⼼理,如果让孩⼦拥有⼀个健康的没有异常的环境。
那些曾经出现过的缺陷也会逐渐消失,⼼理也会逐渐地就趋于正常了。
需要注意的是孩⼦性格能够⾃然长成,也就能够⾃然纠正,⽆须成⼈说教。
家长需要做的不是强硬纠正,⽽是给予孩⼦们⼀个能够⾃由活动,⾃由发挥潜⼒的环境。
⼉童性格缺陷的表现与矫正 性格缺陷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强势孩⼦和弱势孩⼦出现的缺陷。
强势孩⼦的性格缺陷主要表现为性格反复⽆常,脾⽓暴躁、占有欲强,⽐较⾃私,有时候会主动出⼿抢夺物品,做事情时⽬标性不强,注意⼒不集中,肢体协调能⼒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儿童性格偏差
以下是关于常见的儿童性格偏差,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孩子在培养性格的时候家长要多知道和纠正,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特征,以免出现下面的这样的心理偏差,专家指出出现下面的心理偏差,也不要着急,要正确的指导孩子,走出错误的心理认识,正确的认识性格。
胆小敏感的性格
有些孩子很敏感,他们娇弱得很,比如遇到陌生人的时候总是忸怩羞涩地躲在妈妈的身后,紧紧拽着妈妈的衣角,探着半个小脑袋看着初次见面的陌生人。
此时,父母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大方一点,可是孩子却还是如此敏感和紧张。
这种性格的主要表现:对外界环境表现出异常的敏感,外界稍微有变化就使他紧张不安;人际交往的能力比较差,喜欢独自安静地玩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游戏;行动比较缓慢;情绪比较平静;依赖性强,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要求。
对于孩子的敏感性格,很多父母会对宝宝发脾气,希望宝宝能大胆起来。
但是这么做的结果是宝宝更加敏感和胆小。
针对这一特殊的性格偏差,父母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支招:一是在孩子接触和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父母需要
·
陪伴着宝宝;在宝宝逐渐熟悉了眼前的环境后,父母应有意识地让孩子表现自己。
比如宝宝上幼儿园了,父母可提前带宝宝去幼儿园中玩几次;进入幼儿园之后,父母可陪宝宝在班级中玩一会再离开。
这样能使宝宝对幼儿园有一个熟悉的过程。
二是帮助孩子创造一些机会,激发宝宝的内在能力。
比如孩子平时不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那么则可以先尝试着在遇到陌生人的时候让宝宝能转到妈妈的前面来,微笑着对着陌生人,然后再逐渐培养宝宝和陌生人打交道。
胆大冒险的性格
有些孩子胆子很大,他们经常会做出一些让父母汗颜的事情。
比如他们会将玻璃制品随便扔向墙壁,他们会不在乎插座和开关,甚至在家中玩火……对于宝宝的这些表现,妈妈的神经总是紧绷绷的,生怕孩子再做出什么胆大和冒险的事情来。
专家分析,孩子胆大冒险的性格主要有以下的特征: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情绪状态,习惯性地动手去摸摸东西,用脚去踢踢周围的物品;按自己的想法去行动,从不考虑后果,也记不住以前得到的教训;喜欢攻击、侵犯他人,逆反心理比较强。
专家指出,对于此类性格偏差的孩子,父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支招:一是营造安静平和的家庭气氛,减少或杜绝一些暴力刺激的来源,孩子在一种平和安静的气氛中静心地从事一些
·
阅读或手工制作类活动,而减少他冒险行为的可能性。
二是给孩子的行为设定规则,并坚决按照规则来约束宝宝的要求与行为。
例如对一些摆设类的物品,只能观赏而不能拿来做玩具。
这种规则之下,父母和宝宝之间没有任何的协商或者条件交换。
无论宝宝怎样要求,采取怎样的冒险行为,父母都不能允许他拿这一物品。
这样才能使宝宝意识到冒险行为并不一定会使自己得到满足,从而学会放弃。
三是从外部控制他冲动的情绪,再渐渐让他学会自我控制。
不能因为孩子的行为引发自己的消极情绪,从而造成对宝宝更进一步的消极暗示。
乖而冷漠的性格
有些宝宝特别乖,父母感到特别省心。
他们吃饭穿衣都可任大人摆布,家中来了什么人他们从来都不会关心。
但是,这种宝宝进入幼儿园时,父母往往开始担心了。
因为宝宝太乖了,即使被小朋友欺负了也不会反抗,被老师批评了也不在乎。
这种情况该如何是好呢?
专家认为,孩子形成这种性格的原因,多是由于他们从小就有更多的时间一个人自得其乐,而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很少给予关注,养成了一种对外界环境冷漠而不敏感的性格倾向。
其主要表现:对外界环境极少表现出普通孩子的兴趣,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无论开心与否,都没有明显的反应;比较温顺,
·
行为和生活却很有规律;很少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需要;没有固定亲密依恋的人。
当今社会是一个强调情商的社会,冷漠而不敏感的性格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因此,及早改变宝宝的这种性格偏差对宝宝很有帮助。
父母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支招:一是尽量减少宝宝独处的机会。
父母要多陪陪孩子,多与宝宝交流自己的感受,少批评宝宝,帮助宝宝打开心扉,安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
二是父母应创造机会帮助孩子交一些朋友,使孩子能在与他人玩耍的过程中学会人际交往,学会主动表达自我,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
父母还可以多带宝宝外出,通过环境的改变、新奇刺激的出现等方式,激发宝宝对外界环境的兴趣。
三是可以指导孩子喂养小动物,从而激发宝宝的爱心以及责任心。
冲动多动的性格
冲动而多动的孩子总是让父母又喜欢又头痛,喜欢他们活泼和可爱,头痛他们太无“纪律”。
比如,他们在幼儿园里总是动个不停,喜欢捉弄其他的小朋友……只有在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前才能安静一会。
专家指出,有多动倾向的孩子,往往表现在喜欢做的事情有很多,但很难将精力集中于某一件事情上;精力充沛,行为多动,但有的时候能静下来。
针对以上特征,
·
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支招:一是从环境入手。
减少环境中新奇多样的刺激与诱惑,使宝宝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比较自然地安静地从事目的明确的活动。
二是帮助孩子设定目标,培养宝宝的耐性。
比如根据宝宝在活动过程中坚持的时间不同而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
三是多关注孩子活动的过程,少关注宝宝活动的结果,树立宝宝对活动本身的内在兴趣,从而使父母对孩子活动的外部控制转换成为宝宝自身对活动的内在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