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情节结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故事情节安排更
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2) 情节安排的技巧。基本技巧有照应、伏笔、过渡、铺垫、点题等;常用技巧有
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突转法、抑扬法等。
3. 小说情节的段落 ( 句子 ) 作用
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 表现主题服务, 为情节
发展服务; 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 设置悬念、 照应文段、 埋下伏笔、 为后面情节做铺垫、
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⑤令人感伤式。这种结尾,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
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 能很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增强悲剧色彩;从表现效果上
看,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⑥大团圆式。这种结尾,从表现效果上看,给读
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读者的感情体验上看,与主人公、
作者的意愿
推动情节发展等。
(1) 小说开头段的作用
分析开头段的作用, 仍像散文那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 分析时既要把握该段
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又要结合下文的故事情节。
小说开头常用的两种方式: ①悬念式。 在作品开头提出疑问, 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
结尾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下去;或
者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②写景式。 作用主要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
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
(2) 小说中间段 ( 情节 ) 的作用
这一作用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考虑: ①考虑某个情节与全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 主
要是照应和伏笔。 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呼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 脉络清晰,
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
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
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明线。
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
事容易集中突出。 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
暗线则
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
社会学专
家、民俗专家、动物学家,就在要结束考察的最后一天,导师和我登上了天塘山绝顶。天塘
山果然是山势巍峨,绵延数十里,奇峰巨壑,伟丽壮观!导师在山顶只说了一句话:“我倒
情愿相信有这条咒语啊!”我却是感慨万端说:“可考察结果却不是这样的啊!”
⑤回校不久,博士论文《揭开天塘山咒语之谜》写成了,交给导师后,导师很多天也没
二、情节作用分析题
1. 审题
(1) 常见提问方式有:
①文中写了××内容,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②××内容对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③某处
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要关注以下几点:
①审出所给文字的特点, 它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 ( 心理 ) 描写, 或者环境描写等, 弄清文
字特点对答题起着方向性作用。 ②审出所给文字在文中的位置, 以此判定它与上下文的
● 教学资源
《小说情节结构》教学 PPT
● 教学设计 考点解读
1. 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
小说情节的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情绪的勾连、
材料的组织来构成。 传统小说
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具体有三种:
(1) 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
式。如“边练边悟”中《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就属于这种模式。
的发展已经完成, 故事有了最后的结果, 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示, 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
果 ( 往往是议论抒情句段 ) 。
(2) 摇摆式: 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
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魂的魅力。
“开端”是小说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
( 往往能够看出作者的褒贬倾向 ) ;“发
展”是小说主要矛盾冲突从发生到激化的演变过程; “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
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 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 人物思想斗争最紧张、 最
1
激烈、 最尖锐的阶段 ( 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部分 ) ;“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 人物
的关系。如《水浒传》中写武松打虎,多次提到哨棒,给读者以武松会依仗哨棒打虎的
印象,接着安排哨棒被打断,手中的一半也被武松扔在一边,武松两手揪住老虎头皮,
按在地上,提起铁锤般的拳头,打得老虎眼、口、鼻、耳七窍流血的情节,有力地彰显
了武松徒手打虎的英雄本色。
(3) 小说结尾段的作用
小说结尾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出人意料式。这种结尾,从结构安排上看,能使
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能凸显出美好的人性,符合大
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天塘山的咒语
徐均生
①在我们老家有一座山, 叫做天塘山。 山上树木葱郁, 云雾弥漫。 飞禽走兽, 遍及山岭。
在天塘山下有一块石碑, 石碑上雕刻着一句咒语——上山挖塘者断子绝孙!
一份更好的工作,还能在学术上打下很好的基石。
⑥表面上答应了导师的要求, 等论文答辩通过后, 我悄悄地投稿给一份地理杂志, 论文
很快发表出来了。导师看到后非常恼火,他拍着桌子训斥我:“你,你,你这个不守信用的
家伙, 你这辈子也别想采摘到科学的桂冠! ”我低着头什么话都没有说。 我知道这个时候说
什么都没有用。
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
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②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这样的结尾能
够让读者充分地驰骋想象, 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③补叙式。 这种结尾常有对上文情节的
呼应和解释悬念的作用, 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④卒章显志式。 这种结尾往
有答复。这让我非常奇怪,实在等不住了,就去问导师。导师的桌上放着我的论文,封面已
经很陈旧, 显然导师翻看过好多遍了。 导师问我一个问题: “你喜欢你的家乡吗?”我非常
肯定地回答:“当然喜欢!”导师严肃地要求我:“这论文通过答辩后,别拿去发表了。”
这让我非常意外,“这, 怎么可能呢?”博士论文如果发表出来, 就我而言,意味着能找到
关联。③审问法, a. 是单一问 ( 只问情节作用 ) 还是综合问 ( 该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
天塘
山的塘成了村民的一个痛,天塘山的咒语成了一个谜。
④多年以后,我为了完成博士论文, 突然想到了天塘山的咒语。如果把它揭示出来,那
我的论文肯定会引起轰动的。于是, 我对导师说了我的想法。 导师非常感兴趣,决定亲自带
我去考察。 就这样, 导师和我来到天塘山进行考察,特别是对那石碑上的咒语,走访了所有
八十岁以上的老人, 查阅了所有相关资料,还拜访了有关医学专家、心理学专家、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
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把握好故事情节, 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 也是整体感知文章
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 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 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
题。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源自文库面;
题型总结 一、故事情节梳理、概括题 1. 审题
常见提问方式有: ①梳理小说的脉络; ②概括小说的情节; ③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 请依次加以概括;④ 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 ( 包括开端、 发展、 高潮和结局中的某一方面 ) ;⑤小说的线索 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 答题 对小说情节的概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 抓住重要场面、 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 情节;②答题时对事件的概括,应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 以概括 ( 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 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 ) ;③由于事件的复 杂性, 我们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④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 到前后一脉贯通。
果,还是死于非命;或其子女也在一次车祸中丧命。这样,村里的人就相信了,除了上山采
茶挖笋什么的, 谁也不敢想挖塘的事了。 前些年, 从山外来了一位有钱的老板,听了这个传
说后,也非常好奇,决定找人偷偷去挖塘。结果,老板被山上滚下来的大石头压死了。老板
3
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按理说这也算是断子绝孙!
③这样一来,村民更害怕了,远远地避开了天塘山,就是上山采茶挖笋也不敢了。
我和老婆被老家的兄弟们
远远地堵在了山外, 他们不让我们进山。 父亲还带给我一张纸条, 上面只有一句话——我没
有你这个儿子, 你永远也别回来!我非常纳闷:“这到底是为什么啊?”我很委屈,只好带
着老婆回她父母家过年。
⑨年后回学校, 看到一条让我非常震惊的消息:天塘山的咒语失灵了!
天塘山毁了!那
些挖宝的人,把天塘山上的树木全给砍光了…… ( 选自《新民晚报》 ,有删改 )
(2) 从天塘山咒语应验之谜着眼,为
4
下文写“我”和导师实地考察天塘山、 咒语之谜的真相被揭开后父亲和兄弟对“我”的 责骂和截堵、天塘山被毁等情节提供依据。 解析 准确、全面地把握本段内容,着眼于全文情节。 2. 小说第⑦段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写有何关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⑦段写天塘山咒语之真相向社会公开, 是上文“我”不顾导师劝阻发表论文的 结果;同时,这一结果,为下文老家人强烈反对、天塘山被毁情节做铺垫。 解析 第⑦段是全文情节因果链中的一环,它既是上文情节之果,又是下文情节之因。
(3) 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式:俗称“欧·亨利”式笔法。在结尾处出其不意地揭
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回扣前面的情节,
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
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2. 小说情节的结构要素
小说情节的结构除去情节本身,还有以下要素:
(1) 线索。它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
1. 小说第②段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从交代天塘山的由来着眼,揭示开头“有人上山挖塘,其实是去掏宝”的原
因,增强小说的神秘色彩,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⑦过了几天, 报纸电视都来采访了, 天塘山咒语之谜, 就这样真正地向公众揭开了——
那些因上山挖塘而死去的人, 完全是意外, 跟所谓的天塘山咒语无关! 有关断子绝孙的说法,
根本没有科学依据,完全是迷信!
⑧然而,老家的兄弟来电话说: “什么迷信不迷信的,我们就是相信! ”我苦口婆心地
说了老半天,兄弟不但不信,反而骂我是傻子!回家过年的途中,
②寻找线索; ③理清小说
的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
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 而是手段, 是为理解人物性格、 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 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第二课 小说情节结构
● 复习目标
1. 了解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结构要素。
2. 了解小说情节安排的技巧及其作用。
●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故事情节。
难点:故事情节特点及作用。
● 设计思想
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 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 情节一般是通过
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这条咒语何时雕
刻,谁也说不清。我小的时候,就有人上山挖塘,其实是去掏宝。
②相传天塘山上有七个塘, 据说是身高三丈三尺的仙人留下的足印。 如果哪个人挖到了
这七个塘, 那么,他会在最后一个塘里得到一副金锣金锤, 就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然而,
那些上山挖塘的人,果真得病死了,果真断子绝孙了。有人不信这个邪,又上山去挖塘,结
2
结构紧凑。 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 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在小说中使用伏
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后呼应。②考虑情节与主题的关系。
如《骆驼祥子》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
前拽”的情节, 反映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 ③考虑情节与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