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唐前期诗人介绍

合集下载

中国文学史(第二十章 中唐前期诗人 )知识点

中国文学史(第二十章 中唐前期诗人 )知识点

中国文学史(第二十章中唐前期诗人)1、大历十才子:指活跃于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不同史籍所载十人姓名略有出入。

主要有钱起、卢纶、李端、司空曙、韩翃等。

所作诗歌多应景献酬,流连光景,粉饰现实。

部分诗作抒写沉沦下僚,怀才不遇之感。

诗歌艺术造诣较高,多为近体,五律成就尤高。

2、“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近体,尤工五律,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炼,自称为“五言长城”。

1、中唐前期诗歌有哪些特色?中唐前期的代表人物刘长卿、韦应物、戴叔伦及“大历十才子”大多生于开元盛世,又都经历了“安史之乱”,一方面,受到盛唐精神的感染和盛唐艺术的熏陶,诗歌中也会表现出对盛唐气象的继承,如诗中表现出追求建功立业的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边塞诗中也流露出英雄豪情和爱国精神、表现出昂扬的感情基调和壮大的气概,仍然关注社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生活;另一方面,时代的盛衰变化在他们心理上造成避现实、吟咏山水、称道隐逸,遂诗坛的主要倾向。

除应酬唱和之作外,他们的诗主要写日常生活琐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

这种时代风尚和人生情趣又影响到他们的审美情趣。

诗歌中开元、天宝盛世时的理想色彩、浪漫情调逐渐消退,艺术上追求冲淡平和,追求淡远韵味,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

2、如何评价元结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元结的诗歌理论集中在他所编的《箧中集序》和集中所选的诗人以及自己的诗歌创作中。

要点是要求诗歌归于“雅正”,即内容上强调文学的美刺教化作用,形式上反对雕琢、崇尚古朴。

尽管这种文学观念的提出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政治需要,但把文学的实用功能强调到极端,忽视了文学的独立价值,容易造成艺术上的粗糙。

元结的诗歌理论代表了一种倾向,后来白居易等人的诗歌理论,就是沿着这一方向发展的。

元结的诗,一变盛唐诗人诗中的理想色彩,转向写人生悲苦和社会现实。

他多针砭时弊之作,代表作是《舂陵行》、《贼退示官吏》,两诗直抒胸臆,讽刺辛辣,显示了元结的同情百姓的深厚人道主义精神,得到杜甫高度赞扬。

中国古代文学欣赏-唐代中唐其他诗派和诗人

中国古代文学欣赏-唐代中唐其他诗派和诗人

第三节 韩孟诗派
• “荒国陊(duò)殿,梗莽邱垄,不足为其怨恨悲 愁也;鲸呿(qū)鳌掷, 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 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 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 意。” ——杜牧《李长吉歌诗叙》 “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马端临《文献通考》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李益:中唐最杰出的边塞诗人。 • 刘长卿: “五言长城” • 韦应物:中唐山水田园诗人;王孟韦柳
第二节 刘禹锡和柳宗元
• “二十年间万事同”
第二节 刘禹锡和柳宗元
• 刘禹锡的诗歌创作: • 雄直劲健的豁达诗篇; • 精炼隽永的咏史怀古; • 清新平易的民歌风味。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闻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第三节 韩孟诗派
韩愈的诗歌: •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
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 “退之者,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先启后转旧 为新关捩点之人物也。” ——陈寅恪
山石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第二节 刘禹锡和柳宗元
• 冷峭简淡的柳宗元诗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唐朝诗人有哪些人

唐朝诗人有哪些人

唐朝诗人有哪些人唐代,作为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最高峰,共涌现出有名有姓诗人2536名,那么,在灿若星河的唐代诗人中,你知道的有哪些呢?下面是关于唐朝诗人有哪些人的内容,欢迎阅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初唐“四杰”:王勃、洛宾王、卢照邻、杨炯。

盛唐有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中唐:柳宗元、孟郊、韩愈、白居易、卢纶、李贺、李益、刘禹锡、贾岛、张继、韦应物、李坤元稹、张祜、杜秋娘、张籍、戴叔伦、顾况、王昌龄、王之涣、刘湾、张渭、晚唐:李商隐杜牧诗人代表简介1、李白(701年-762年),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以“七绝”与“古体诗”称雄,作品既有写景抒情的,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又有送别诗,如《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又有思乡诗,如《静夜思》,还有古体诗,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行路难等》。

杜甫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韩愈评价:“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余光中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2、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长与七律,后人评价,杜诗七律乃唐代第一,更乃古代第一!共有约1500首诗歌存世,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杨伦称《登高》为“杜集七言律第一”。

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

清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把杜甫所作之诗,与屈原的《离骚》、庄周的《庄子》、司马迁的《史记》、施耐庵的《水浒传》、王实甫的《西厢记》,合称“六才子书”。

美国现代诗人雷克斯罗斯认为:“我的诗歌毫无疑问地主要受到杜甫的影响。

我认为他是有史以来在史诗与戏剧以外的领域里最伟大的诗人,在某些方面他甚至超过了莎士比亚与荷马,至少他更加自然与亲切”。

第六章 中唐前期诗人

第六章  中唐前期诗人

第六章中唐前期诗人
中唐:766----835
第一节元结、顾况及其他诗人
元结:政治上:富于正义感,关心国
家安危与人民疾苦
创作上:主张诗歌为政治教化
服务
(是白居易现实主义
诗歌理论的先声)
——具有强烈的
现实性
《悯荒诗》
——谴责帝王的穷奢极欲
《贫妇词》
——抒发贫妇在封建官府压
榨下的痛苦心情。

《舂陵行》
——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顾况:关心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诗人
《囝》
——同情人民苦难,
控诉残民害物者
(长安物贵,居大不易
有句如此,居亦何难)
戴叔伦:《女耕田行》
——揭露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第二节刘长卿韦应物
刘长卿:抒写贬谪之愤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安史乱后荒凉凋敝的惨象《长沙过贾谊宅》
——怀古伤今
《碧涧别墅喜逢皇甫侍御相访》——以写景寄托迁谪之怀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寒山夜归图
韦应物:山水田园诗派诗人
(其田园诗实则是反映民生疾苦的政治诗)
《观田家》——揭露赋税徭役繁重和
社会制度的不合理
《滁州西涧》——山水名篇。

按年代盘点唐代诗人

按年代盘点唐代诗人

按年代盘点唐代诗人
唐朝大致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下面我们就按照这四个时期来盘点一下唐朝的著名诗人。

初唐时期(618-712):
1、骆宾王(约619-约687):唐代文学家,曾撰写《讨武氏檄文》,有《骆临海集》传世。

2、王勃(650-676):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著有《王子安集》。

盛唐时期(713-779):
1、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传世。

2、李白(701-762):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飘逸豪放,充满个性,有《李太白全集》传世。

中唐时期(780-835):
1、杜甫(712-770):唐代诗人,被誉为“诗圣”,其诗多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疾苦,有《杜工部集》传世。

2、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晚唐时期(836-907):
1、温庭筠(812-870):唐代诗人,词人,被誉为“花间派”鼻祖,其诗词多写离愁别绪,意境深远,有《金奁集》传世。

2、李商隐(813-858):唐代诗人,其诗风格独特,意象朦胧,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唐朝诗人简介

唐朝诗人简介

唐朝诗人简介一、初唐时期(618年--712年)简介: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逐渐完成了诗歌声律化过程,奠定了中国诗歌中律诗的形式。

使唐代诗歌呈现出自己的面貌。

经过他们的努力,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的奢靡走向社会的大众生活,风格也从纤柔卑弱转变为明快清新。

初唐最杰出的诗人是陈子昂,他主张恢复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优良传统。

陈子昂的诗歌刚健朴素,为唐诗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1、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

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滕王阁序》等诗篇。

2、杨炯(公元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初唐四杰之一。

唐高宗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

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

武后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

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

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着称,死于任所。

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3、卢照邻(632年-695年),唐代诗人。

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4、骆宾王(约627—约684) 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

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

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

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

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为秘书,起草了着名的《讨武氏檄》。

唐朝诗人出生顺序表

唐朝诗人出生顺序表

唐朝诗人出生顺序表唐朝诗人出生顺序表出生顺序诗人姓名社会关系唐太宗李世民(在位:626年-649年)637年卢照邻(637-689)初唐四杰之一,工诗歌骈文,诗以歌行体为最佳。

出身范阳卢氏北祖。

离职后逗留蜀中,放旷诗酒。

后因身染风疾,痛苦不堪,自沉颍水而死。

645年骆宾王(638-684)唐高宗李治(在位:649年-683年)650年王勃(650-676)杨炯(650-693)656年宋之问(656-712)沈全期(656-714)659年陈子昂(659-700)贺知章(659-744)678年张九龄(678-740)武则天(武后:684年-689年)(在位:690年-705年)687年王翰(687-726)688年王之涣(688-742)689年孟浩然(689-740)690年李欣(690-751)692年綦毋潜(692-749)698年王昌龄(698-757)唐朝诗人出生顺序表出生顺序诗人姓名社会关系699年祖咏(699-746)701年李白(701-762)王维(701-761)704年崔颢(704-754)高适(704-765)唐中宗李显(在位:705年-710年)708年常建(708-765)唐玄宗李隆基(在位:712年-756年)712年杜甫(712-770)715年岑参(715-770)张继(715-779)716年皇甫冉(716-769)719年元结(719-772)722年钱起(722-780)726年刘长卿(726-786)727年顾况(727-815)732年戴叔伦(732-789)737年韦应物(737-792)唐朝诗人出生顺序表出生顺序诗人姓名社会关系739年卢纶(739-7 99)746年李益(746-829)751年孟郊(751-815)唐代宗李豫(在位:762年-779年)766年张籍(766-830)768年韩愈(768-824)772年白居易(772-846)刘禹锡(772-842)李绅(772-846)773年柳宗元(773-819)779年元稹(779-831)贾岛(779-843)唐德宗李适(在位:779-805)785年张祜(786-849)790年李贺(790-816)799年马戴(799-869)803年杜牧(803-852)唐宪宗李纯(在位:805年-820年)唐朝诗人出生顺序表出生顺序诗人姓名社会关系812年温庭筠(812-866)陈陶(812-885)813年李商隐(813-858)唐宣宗李忱(在位:846年-859年)846年杜荀鹤(846-904)907年后梁太祖朱温篡唐。

中唐前期诗人

中唐前期诗人

第三节:大历十才子和李益
“大历十才子”据《新唐书·卢纶传》:卢纶、吉 中孚、韩翝、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 侯审、李端。 他们的诗歌很少反映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疾苦,大 多数是唱和、应制之作,歌颂生平,吟咏山水,称道 隐逸是他们的诗歌主题。 李益是在大历诗坛上独树一帜的边塞诗人,艺术 成就很高,其诗具有盛唐诗的特色。诗中的感伤悲凉 情调是大历时期时代风貌的写照。
第六章:中唐前期诗人 以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为界限的唐 代文学,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军 事等方面的急剧变化,也起了一个 很大的转变。这个转变,总的说来, 便是由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杜 甫是这一转变的旗手。
中唐大历前后的诗歌呈现一种过渡状况,元 结、顾况等人用诗歌反映现实,是杜甫的同 调,也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刘长卿、韦应物主要以山水诗见称。 李益则继承了盛唐边塞诗的传统。 “大历十才子”,在当时影响较大而实际成 就较差。 社会的动乱和王朝的衰微,这时的诗歌多半 都染上了感伤的色彩。
第一节:元结、顾况及其他诗人
元结--其诗歌理论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 歌理论的先声。 顾况--是一个关心人民疾苦的新乐府作者。 戎昱、戴叔伦--也写过长卿——其诗多写贬谪漂流的感慨和山水隐逸的 闲情。擅长近体,尤工五律,曾自称为“五言长 城”。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练,接近王孟一派。 韦应物——写了一些关心国家安危、社会治乱及下 层百姓疾苦的诗,也写了一些隐逸、田园、山林诗, 表现自己对淡泊悠闲人生的向往,其诗效法陶,既 有陶的清新朴素,又有谢的精巧华美,其诗精心修 饰,具有明丽典雅的色彩美和音乐美。

中唐时代的诗人有哪些

中唐时代的诗人有哪些

中唐时代的诗人有哪些中唐是唐诗分期之一。

一般以代宗元年至文宗二年太和年间为中唐。

历史上的分期是指从穆宗时期至僖宗在位的875年的时代。

这时候的唐朝已经开始有着内外两大矛盾,但还没有到农民起义的程度。

你知道中唐时代的诗人有哪些吗?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中唐诗人:柳宗元、孟郊、韩愈、白居易、卢纶、李贺、李益、刘禹锡、贾岛、张继、韦应物、李坤元、稹张祜、杜秋娘、张籍、戴叔伦、顾况初唐诗人:骆宾王、王勃、卢照邻、宋之问、杜审言、杨炯、陈子昂、沈全期、王绩、李世民盛唐诗人:李白、杜甫、张九龄、王维、孟浩然、皇甫冉、王昌龄、贺知章、王之涣、李颀、崔颢、顾况、元结、刘长卿、岑参、邱为、高适、祖咏、王翰、钱起、綦毋潜、常建晚唐诗人:李商隐、温庭筠、杜牧、陈陶、马戴、杜荀鹤中唐诗歌特点秉承着杜甫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中唐早期的诗人元结、頋况、戎昱和戴叔伦等人继续在诗歌中貶斥朝廷官吏,关注民生疾苦。

继盛唐的王维和孟浩然之后,中唐的山水诗派主要诗人有刘长卿、韦应物等。

边塞诗的传统仍在延续,代表诗人为李益、卢纶等。

大历十才子的诗歌大多数是唱和、应制之作。

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遠是他们诗歌的基本主题。

在白居易的率领下,中唐的新乐府运动如火如荼。

主要诗人还有元稹、张箝、王建等。

韩愈、盂郊、贾岛、卢仝等人别为一派,作诗以奇绝险怪为傲,但是也带来了以文为诗,讲才学,发议论,追求险怪等不良风气。

在元白派和韩孟派之外,刘禹锡、柳宗元也是中唐时代优秀的诗人。

李贺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诗人,在我国诗歌史上他也是异军突起、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

【拓展延伸】从唐传奇看中唐诗人的情感特征中唐贞元时期的诗人具有特殊的情感特征。

这一时期的文人们一方面渴望改革弊政,振兴朝纲,使唐帝国中兴。

于是产生了以诗歌讽喻朝政的艺术传统,白居易、元稹等人写了大量的讽喻诗,以图干预政事。

另一方经历了安史之乱,中唐帝国走了下坡路,诗人们的内心有了伤痛,便不再高歌理想,即便通过改革朝政也无法恢复盛世的强盛图景。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诗人们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诗人们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诗人们展开全文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环境会对当时的艺术、生活等产生鲜明深刻的影响,滋养着文化与艺术;反过来,艺术也会针砭时弊,创新改革,做出自己认为美的选择。

初唐四杰反对“上官体”,反对浮夸艳糜的诗文,他们扩大了诗歌的范围,从宫廷到民间、到山川、到边塞,带来了清爽刚健的诗歌。

他们是唐诗的开局者,也为接之而来的盛唐诗歌繁荣高产奠定了好的基础。

(1)初唐诗人:有著名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还有宋之问、陈子昂(2)盛唐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贺知章、王昌龄、张九龄、岑参、高适、刘长卿、王之涣(3)中唐诗人: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孟郊、贾岛、李贺、韦应物、张籍(4)晚唐诗人:杜牧、李商隐、温庭筠、韦庄一个人见识过那个朝代最鼎盛的繁荣,受到最好的浸染,从那之后,他一生的气节、胸怀,就再也无法屈就了。

而他人格本就高尚,一生忧国忧民,所以即使半生身处繁华盛唐,仍能意识到上层奢靡与底层疾苦。

如果不是一个时刻操心国家人民的人,怎么能在歌舞太平时保持警醒,能在战乱来临时第一时间捕捉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亲历安史之乱,看着一个王朝由盛而衰,他心里又多了更深一层悲苦吧。

但他的气势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生穷困潦倒,颠沛流离,朋友接济,但他的诗歌却从没有别扭小气,即使为自己一生慨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也荡漾着激越人心的气势。

贺知章口中的“谪仙”李白是属于天上的,是我们夜晚做梦时可以小心翼翼可以大胆放肆想象的;而圣人是属于人间的,是人而已。

年少时,嬉笑怒骂偏爱李太白,中年时,尝过人生疾苦才能渎懂杜工部。

哪些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

哪些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

自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文宗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为诗歌的中唐时期,在约70年间出现了众多的诗人,诗歌数量最多,诗歌流派也最多。

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政局相对稳定。

但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朋党之争,以及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都使社会陷于严重的危机之中。

此时的政治经济整体呈现衰颓的局面,大历年间,出现了追慕盛唐的“大历十才子”,但已没有盛唐那种气象。

但中唐在另一方面却有新的发展。

新乐府是与古乐府相对而言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它始创于杜甫。

中唐时期,元结(公元719—772年)首先提出文学为政治而服务,文学的任务是帮助皇帝了解下情,以改良政治,他的《贫妇词》、《去乡悲》都反映了农民的生活。

顾况(公元727—815年)也写了一些反映社会黑暗、同情人民疾苦的新乐府,《公子行》、《弃妇词》都是其中的佳作。

此后,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元稹(公元779—831年)、张籍(公元766?—830?年)、王建(公元766?─?年)等人目睹政治腐败,也继承杜诗传统,反映社会现实。

其中元稹和白居易,是诗歌唱和的好友,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人物,世称“元白”,其主张和创作深深影响当时的诗人。

韩愈(公元768—824年)、孟郊(公元751—814年)等人,常常抒写个人不幸的遭遇,也揭示社会弊病,风格深险怪僻,别树一帜。

韩愈部分的诗反映了社会政治黑暗,如《汴州乱》二首写汴州军阀间互相杀戳的情况,《华山女》讽刺社会的不良风气。

此外,还有不少描写自然山水风光的好诗,如《山石》写还山寺的幽雅和恬静。

韩愈的特点是深险怪癖,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避熟就生,因难见巧。

他善于捕捉怪奇形象,展现新奇想像,气势雄伟。

孟郊很为韩愈所称道,他认为诗歌应该“下笔证兴亡,陈辞备风骨”。

他和贾岛皆以苦吟著名,用意深刻,造语奇警,然而古拙中见凝炼,奇险中见平易。

刘长卿(公元726?—?年)和韦应物(公元737—?年)是中唐前期的人,他们对中唐的腐败现实有所不满,对人民也有一定程度的同情和关切,他们的山水田园诗也写得很好。

唐代所有诗人简介

唐代所有诗人简介

唐代所有诗人简介摘要:一、引言二、初唐四杰1.王勃2.杨炯3.卢照邻4.骆宾王三、盛唐诗人1.李白2.杜甫3.白居易4.王之涣5.王之涣6.孟浩然7.柳宗元8.刘禹锡四、中唐诗人1.李贺2.杜牧3.李商隐4.温庭筠五、晚唐诗人1.贾岛2.许浑3.韦应物4.杜荀鹤六、结语正文:【引言】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繁荣时期,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流传至今。

唐代诗人辈出,风格各异,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对唐代著名诗人的简要介绍。

【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

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

【王勃】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唐代著名文学家。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王勃聪敏好学,六岁能文,下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他的代表作有《滕王阁序》等。

【杨炯】杨炯(约650年-约693年),字盈川,唐代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

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等人齐名。

他的诗风清新刚健,以五言见长。

代表作品有《从军行》等。

【卢照邻】卢照邻(约637年-约689年),字升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以五言为主,诗风清新自然,辞藻华丽。

代表作品有《长安古意》等。

【骆宾王】骆宾王(约619年-约687年),字观光,唐代著名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

他的诗以五言、七言见长,诗风雄浑豪放,辞藻丰富。

代表作品有《帝京篇》等。

【盛唐诗人】盛唐诗人是唐代诗歌创作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著名的诗人。

【李白】李白(约701年-约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

李白的诗以豪放、奔放、清新见长,代表作有《将进酒》、《庐山谣》等。

【杜甫】杜甫(约712年-约770年),字子美,号杜陵野客,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称。

杜甫的诗以写实、深沉、感人见长,代表作有《佳人》、《春望》等。

唐诗文学常识

唐诗文学常识

唐诗文化常识一、诗人介绍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字子安,有《王子安集》,代表诗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山中》。

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有《卢升之集》,代表作《长安古意》,标志着宫体诗的转变,把宫体诗由宫廷带入市井,他的诗以歌行体为最佳。

杨炯,擅长五言律诗,有《杨盈川集》,代表作《从军行》。

骆宾王,有《骆临海集》,代表作《帝京篇》,五言律诗《在狱咏蝉》。

2、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王闿运《论唐诗诸家源流》)。

3、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被誉为“不愧是齐梁以来两百多年中没有听到过的洪钟巨响”,李白称之“麟凤”,杜甫夸他“雄才”,而韩愈评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4、孟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与王维并称|“王孟”,有《孟浩然集》,其代表作《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等,诗的特点“冲淡中有壮逸之气”。

5、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有《王摩诘文集》。

代表作《辋川集》绝句二十首,《山居秋瞑》,《使至塞上》、《红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歌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和禅味,山水田园诗包三个层面:山水层面、情感层面、哲理层面。

诗歌特点:诗中有画,深契禅机。

6、高适:字达夫,世称高常侍、高渤海,与岑参并称“高岑”,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

有《高常侍集》。

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蓟中行》、《封丘县》、《塞上》、《塞下曲》。

诗的特点:慷慨激昂,着眼政治,反映边塞意识。

7、岑参:世称岑嘉州,与高适并称“高岑”,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

有《岑嘉州集》,代表作《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

8、王昌龄,字少伯,有《王昌龄诗集》,边塞诗代表作《从军行七首》,《出塞》;送别诗的代表作有《送魏》、《芙蓉楼送辛浙》(二首);闺怨诗代表作《闺怨》;宫怨代表作《西宫春怨》、《长信秋词》,人称“七绝圣手”。

唐诗的分期及代表人物

唐诗的分期及代表人物

唐诗的分期及代表人物
1、初唐时期,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也是初唐有名的诗人,他是第一个举起诗歌革命大旗的作家。

在文风上,初唐时期的诗人作品中气象万千,雄浑博大,已经从南北朝争相纤构狭小的宫体诗中逐渐走了出来,开辟了新的世界。

2、盛唐时期,代表作家李白、杜甫。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

3、中唐时期,代表作家刘长卿、韦应物、白居易、元稹。

在中唐时期,分为代表作家前期与后期,前期处于低潮,后期则重现繁荣景象。

前期代表诗人刘长卿、韦应物(山水诗,王孟余绪)、卢纶、李益(边塞诗,高适、岑参余绪)后期则出现“新乐府诗派”、“韩孟诗派”。

白居易、元稹领导了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此外,刘禹锡,李贺之诗也颇有成就。

4、晚唐时期,代表作家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韦庄。

晚唐时期为夕阳返照时期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李商隐、
杜牧、韦庄等。

其中,李商隐和杜牧被人们称为“小李杜”。

中唐前期诗人

中唐前期诗人

第二,叙事和抒情紧密结合,情景交融,波澜起伏, 故事情节的每一进展都是通过优美凝炼、浓郁抒情的诗 的语言完成的,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第三,外貌和心理描写极为出色,塑造了鲜明的人 物形象; 第四,富于丰富美丽的想象和浓郁的浪漫色彩。
四、白居易的闲适诗
离离原上草 野火烧不尽 远芳侵古道 又送王孙去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 《送李录事兄归襄邓 》 •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白首 相逢征战后, 青春已过乱离中。
2.韦应物 • 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唐代山水田园 诗人中,王、孟、韦、柳并称。代表作 《滁州西涧》、《寄全椒山中道士》 。
前期:自大历到贞元年间,主要有元 结、顾况、刘长卿、韦应物、李益、大历十 才子等人 。
后期:自贞元到长庆年间 ,主要有韩 孟诗派、元白诗派、李贺以及刘禹锡、柳宗 元等。
一、元结和顾况
1.元结 • 《舂陵行》 《贼退示官吏》
2.顾况 • 《囝》
二、刘长卿、韦应物
1.刘长卿 • 擅长近体,尤工五律,风格含蓄温和,清 雅洗练,自称为五言长城。
三、感伤诗中的两篇著名叙事长诗 《长恨歌》与《琵琶行》
(一)《长恨歌》的故事渊源及其 诗歌内容。
(二)《长恨歌》的双重主题
• 簪花仕女图( 周 舫 [唐]大历年间 人)
• 古代花钿图案
首先,《长恨歌》主要根据唐明皇和杨贵 妃的故事传说而作,白居易的本意是要“惩尤 物,窒乱阶,垂于将来”,(即要借助李、杨 故事,惩戒导致惨祸的“尤物”,阻断违背朝纲的 乱源,以作为将来的鉴戒。) 因此,诗的前一部 分对君主的耽色误国和贵妃的专宠有所讽刺。 其次,由于作者对明皇的看法存在矛盾, 毕竟这个历史人物既是安史之乱的制造者又是 “五十年太平天子”和悲剧的承担者,所以在 描述李、杨爱情悲剧本身时,作者又抱着同情 的态度,用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和语言把这场悲 剧写得缠绵悱恻,使得诗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 了历史原貌,成为一篇以咏叹李、杨爱情为主, 充满感伤情调的“风情”诗。

唐朝著名诗人24人(部分),以出生顺序排名

唐朝著名诗人24人(部分),以出生顺序排名

唐朝著名诗人24人(部分),以出生顺序排名1.骆宾王(619年~687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卢照邻、杨炯并称为“初唐四杰”。

为道王李元庆府属,曾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失败。

代表作《咏鹅》(7岁作)《帝京篇》《畴昔篇》《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等。

2.卢照邻(635年~685年),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初唐四杰”之一。

曾为王府典签,后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

代表作《卢升之集》《幽忧子集》等。

3.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文学家、“初唐四杰”之首。

16岁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

因《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

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二次被贬。

27岁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等。

4.杨炯(650年~693年),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唐代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进士及第,历任詹事司直、梓州司法参军、盈川县令等,代表作《从军行》《战城南》等。

5.宋之问 (656年~712年)字延清,名少连,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初唐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仙宗十友之一。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及第,历武则天、中宗、睿宗,数次被贬,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被赐死。

有《宋之问集》传世。

6.贺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仙宗十友之一。

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考中状元,历任国子四门博士、礼部侍郎、太子宾客等职。

代表作《咏柳》《回乡偶书》等。

7.张九龄 (678年~740年)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

古代中唐前期诗人介绍

古代中唐前期诗人介绍

古代中唐前期诗人介绍中唐大历前后的诗歌呈现一种过渡状况。

元结、顾况等人用诗歌反映现实,是杜甫的同调,也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刘长卿、韦应物主要以山水诗见称。

李益则继承了盛唐边塞诗的传统。

他们在艺术上都具有自己的特色。

此外,在当时还有影响较大而实际成就较差的“大历十才子”。

由于社会的动乱和王朝的衰微,这个时期的诗歌多半都染上了感伤的色彩。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元结、顾况及其他诗人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今洛阳附近)人。

早年入长安应试不第,曾经历过一段“耕艺山田”“与丐者为友”的生活。

天宝十二年登进士第。

安史之乱,曾率邻里一起逃难。

肃宗乾元二年,由苏源明推荐,召入长安,上《时议》三篇,陈述兵势,遂擢山南东道节度参谋,后拜道州刺史。

元结是一个“尝欲济时难”的诗人。

他曾多次上书,指责朝廷宫吏,陈述民生疾苦,提出了“救世劝俗”的政治改革主张。

他在文学上,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中集序》)的淫靡诗风。

要求诗歌能“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二风诗论》),达到“上感于上,下化于下”(《系乐府序》)的政治目的。

这正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先声。

元结的诗歌创作实践了他的主张。

他的《悯荒诗》写于天宝五载,《系乐府十二首》写于天宝十载,是盛唐时较早的新乐府诗。

《悯荒诗》是诗人见了淮阴一带水灾,便托言采录“冤怨时主”的隋代民歌,谴责帝王的穷奢极欲。

诗里有云:“更歌曲未终,如有怨气浮。

奈何昏王心,不觉此怨尤。

遂令一夫唱,四海欣提矛。

”这种愤怒情绪和大胆思想在当时是少见的。

又如他《系乐府》里的《贫妇词》:谁知苦贫夫,家有愁怨妻。

请君听其词,能不为酸嘶?所怜抱中儿,不如山下鹿。

空念庭前地,化为人吏蹊。

出门望山泽,回顾心复迷。

何时见府主,长跪向之啼。

写出了贫妇在封建官府压榨下的痛苦心情。

《去乡悲》写人民离乡背井的逃难生活,《农民怨》写农民在灾荒年月的哭诉无门,也都表现了对人民的深刻同情。

最新古代文学精品课件中唐前期诗人

最新古代文学精品课件中唐前期诗人

—— 《寄畅当》
今来萧瑟万井空,唯见苍山起烟雾。 可怜蹭蹬失风波,仰天大叫无奈何。 ——《温泉行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出还
昔出喜还家,今还独伤意。
入室掩无光,衔哀写虚位。
凄凄动幽幔,寂寂惊寒吹。
幼女复何知,时来庭下戏。
咨嗟日复老,错莫身如寄。 家人劝我餐,对案空垂泪。
送李录事兄归襄邓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楚辞•九辩》)
余干旅舍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江中对月 空洲夕烟敛,望月秋江里。 历历沙上人,月中孤渡水。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
山含秋色近,鸟度夕阳迟。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帆带夕阳千里没,天连秋水一人归。
“大历十才子”
“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 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 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 峒、耿湋、夏侯审。
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 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
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
——钱起《县中池竹言怀》
世事悠扬春梦里,年光寂寞旅愁中。
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钱起《送锺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韦应物
(737~792)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唐前期诗人介绍中唐大历前后的诗歌呈现一种过渡状况。

元结顾况等人用诗歌反映现实,是杜甫的同调,也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刘长卿韦应物主要以山水诗见称。

李益则继承了盛唐边塞诗的传统。

他们在艺术上都具有自己的特色。

此外,在当时还有影响较大而实际成就较差的“大历十才子”。

由于社会的动乱和王朝的衰微,这个时期的诗歌多半都染上了感伤的色彩。

下面是的WTT为你们整理的,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元结顾况及其他诗人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今洛阳附近)人。

早年入长安应试不第,曾经历过一段“耕艺山田”“与丐者为友”的生活。

天宝十二年登进士第。

安史之乱,曾率邻里一起逃难。

肃宗乾元二年,由苏源明推荐,召入长安,上《时议》三篇,陈述兵势,遂擢山南东道节度参谋,后拜道州刺史。

元结是一个“尝欲济时难”的诗人。

他曾多次上书,指责朝廷宫吏,陈述民生疾苦,提出了“救世劝俗”的政治改革主张。

他在文学上,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中集序》)的淫靡诗风。

要求诗歌能“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二风诗论》),达到“上感于上,下化于下”(《系乐府序》)的政治目的。

这正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先声。

元结的诗歌创作实践了他的主张。

他的《悯荒诗》写于天宝五载,《系乐府十二首》写于天宝十载,是盛唐时较早的新乐府诗。

《悯荒诗》是诗人见了淮阴一带水灾,便托言采录“冤怨时主”的隋代民歌,谴责帝王的穷奢极欲。

诗里有云:“更歌曲未终,如有怨气浮。

奈何昏王心,不觉此怨尤。

遂令一夫唱,四海欣提矛。

”这种愤怒情绪和大胆思想在当时是少见的。

又如他《系乐府》里的《贫妇词》:谁知苦贫夫,家有愁怨妻。

请君听其词,能不为酸嘶?所怜抱中儿,不如山下鹿。

空念庭前地,化为人吏蹊。

出门望山泽,回顾心复迷。

何时见府主,长跪向之啼。

写出了贫妇在封建官府压榨下的痛苦心情。

《去乡悲》写人民离乡背井的逃难生活,《农民怨》写农民在灾荒年月的哭诉无门,也都表现了对人民的深刻同情。

元结这种同情人民批判现实的精神,到安史之乱以后有了更为深刻的发展。

在《喻襄溪乡旧游》里,他以痛苦不安的心情写出自己作官前后和人民关系的变化。

往年在襄溪,襄人皆忘情。

今来游襄乡,襄人见我惊。

我心与襄人,岂有辱与荣?襄人异其心,应为我冠缨。

他这种喜欢接近人民,不喜欢作官吏的心情和杜甫“不爱入州府,畏人嫌我真。

及乎归茅宇,旁合未曾嗔。

”(《假日小园散病》)的思想基本一致。

广德二年他作道州刺史时写的《舂陵行》和《贼退示官吏》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舂陵行》形象地描写了战乱之后道州人民伤亡疲敝的情形:……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

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

朝餐是草根,暮食乃木皮。

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

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诗中谴责了官吏们的严刑苛敛,也表现了自己宁肯讳诏待罪也不愿逼迫人民鬻儿卖女的高尚感情。

诗末说,“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词”,说明他是有意为民请命的。

《贼退示官吏》一首,语意更为沉痛:……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他不仅指责那些强迫地方官横征暴敛的朝廷使臣比盗贼还不如,而且表示自己宁愿弃官,绝不肯“绝人命”以博得统治者的宠爱。

因此,杜甫在《同元使君舂陵行》中热情地称赞了他这两首诗:“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

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

”其他如《忝官引》《酬孟武昌苦雪》《喻常吾直》等诗,也都富于批判现实的精神。

他的山水诗如《石鱼湖上醉歌》《矣乃曲》也写得比较真朴自然。

元结的诗,大都是古体诗,用质朴的语言抒情叙事。

乾元三年,他编了一本《箧中集》,收录了沈千运孟云卿等人的一些反映现实的诗,这些都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对白居易新乐府有影响。

但是他的诗有时过于古朴,不够形象。

他几乎不写律诗,并且在理论上反对“拘限声病”,也作得有些过分。

元结的散文如《丐论》《化虎论》《恶圆》等篇,对韩愈柳宗元的讽刺散文有一定影响,《右溪记》《茅阁记》等,又是柳宗元山水记的先声。

顾况(727—815?),字逋翁,苏州人。

至德二年进士。

德宗时官秘书郎。

李泌做宰相时,他迁著作郎,泌死,他作《海鸥咏》一诗嘲诮权贵,被贬为饶州司户参军。

晚年隐于茅山。

顾况与元结同时而略晚。

他也是一个关心人民痛苦的新乐府作者。

作诗能注意“声教”而不仅仅追求“文采之丽”(《悲歌序》)。

他根据《诗经》的讽谕精神写了《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都是讽刺劝戒之作,其中也有直接反映现实的,如《囝》:囝生南方,闽吏得之,乃绝其阳。

为臧为获,致金满屋。

为髡为钳,如视草木。

天道无知,我罹其毒。

神道无知,彼受其福。

郎罢别囝,吾悔生汝。

及汝既生,人劝不举。

不从人言,果获是苦。

囝别郎罢,心摧血下。

隔地绝天,乃至黄泉,不得在郎罢前。

唐代闽中官吏常取闽童做阉奴,顾况这首诗,揭发了闽吏这种残害人民的罪行。

其他如《上古》一章同情农民稼穑之苦;《采蜡》一章讽刺统治者的享乐生活,同情采蜡者的悲惨遭遇,也是为现实而发的。

这些诗形式上模拟《诗经》四言体,但能自立新题,描写时事。

他效法《诗经》“小序”体例,取诗中首句一二字为题,并标明主题,如“囝,哀闽也”“采蜡,怨奢也”,开了白居易新乐府“首章标其目”的先例。

他学习古乐府写的《公子行》《弃妇词》也是富有现实意义的作品。

顾况的新乐府诗没有元结的多,反映现实也不够广泛,但他在诗体上比较多样,由于吸收了民歌俚曲的特点,语言也较通俗流畅。

他的《竹枝词》更是直接学习江南民歌的作品。

元结顾况之外,戎昱和戴叔伦也写过新乐府。

戎昱(740—787?)颇多边塞之作。

他的《苦哉行》写唐王朝借回纥兵镇压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咏史》诗“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讽刺肃宗的和亲政策,也表现了民族自尊心。

戴叔伦(732—789)的《女耕田行》也是这一时期新乐府的佳作: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谷。

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砍地翻作泥。

自言家贫母年老,长兄从军未娶嫂。

去年灾疫牛囤空,截绢买刀都市中。

头巾掩面畏人识,以刀代牛谁与同。

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

疏通畦陇防乱苗,整顿沟塍待时雨。

日正南冈午饷归,可怜朝雉扰惊飞。

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余芳泪满衣。

诗中以典型的事例,显示了安史乱后壮丁稀少民生雕敝的农村面貌。

另一首《屯田词》出写出了农民在旱灾蝗灾威胁下,在官府繁重徭役压迫下,辗转辛酸的生活情景。

刘长卿韦应物刘长卿(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河间)人。

开元二十一年进士,大历中,官至鄂岳转运留后,为观察使诬奏,系姑苏狱,后贬南巴尉。

终随州刺史。

刘长卿“以诗驰名上元宝应间”(《唐诗纪事》)。

他的诗多写贬谪飘流的感慨和山水隐逸的闲情。

擅长近体,尤工五律,曾自称为“五言长城”。

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炼,接近王孟一派。

他集中也有少数反映现实的诗,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用很简炼浑括的诗笔,写出安史乱后荒凉雕敝的景象: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干。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此外,如《疲兵篇》《送李中丞归襄州》等诗,或写久戍边塞不得归家的兵士,或写被罢归乡里的老将,也令人深感同情。

他写山水隐逸生活的诗,成就较高。

用严格的律诗写景抒情,能作到凝炼自然,造意清新。

其代表作如《寻南溪常山人山居》: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中写他寻访道人,在南溪山中一路所见的幽静景色,洗炼清新,颇饶风致。

结尾写空寂的禅意,思想感情却是消极的。

又如《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荒僻幽静的别墅,无人肯到,皇甫侍御独远来相访,欣慰之情,不言而自见。

他的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也是历来传诵的名作: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雪夜投宿山中贫寒人家所见的情景,只短短几句话就刻画烘托出来,让人感到含蓄亲切。

他还写过一些怀古伤今的作品。

这些诗往往和他自己受贬谪的失意心情融合在一起。

如《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托古喻今,寓情于景,写得很浑成深厚。

三四两句,于写景中融入贾谊《鹏鸟赋》的词语和意境,尤见艺术功力。

但是,他的思想生活都比较狭窄,因此诗境也缺乏更多的变化。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说他的诗“大抵十首以上,语意稍同”,很能切中他诗歌艺术上的弱点。

韦应物(737—790?),长安人。

天宝末年,以三卫郎侍玄宗,放浪不检。

后来悔悟,折节读书。

永泰时任洛阳丞,转京兆功曹等职,建中年间出任滁州江州刺史,后转左司郎中,贞元初任苏州刺史。

他的生活道路经过颇为曲折。

他少年狂放不检的生活在晚年写的《逢杨开府》等诗曾有所回忆,中年以后,思想性格有较大的变化。

从他多数的诗篇来看,他的思想是进步的。

如《睢阳感怀》《经函谷关》等诗写安史之乱,颇露壮怀。

他在历任官职中都想努力作一个清廉刚直的地方官,并对民间疾苦经常表示关怀。

他叹息京兆百姓:“兵凶久相践,徭赋岂得闲?”对江州百姓的流亡更感同情:“斯民本乐生,逃逝竟何为?旱岁属荒歉,旧逋积如坻。

到郡方逾月,终朝理乱丝。

……岂待干戈戢,且愿抚恂嫠。

”他《杂体五首》的二三两首,态度尤为鲜明:古宅集袄鸟,群号枯树枝。

黄昏窥人室,鬼物相与期。

居人不安寝,搏击思此时。

岂无鹰与颤,饱肉不肯飞。

既乖逐鸟节,空养凌云姿。

孤奉肉食恩,何异城上鸱。

这里不仅斥责了危害人民的奸邪官吏,而且对那些身当肃清奸邪重任而失职的官吏也给以辛辣的讽刺。

春罗双鸳鸯,出自寒夜女。

心精烟雾色,指历千万绪。

长安豪富家,妖艳不可数。

裁此百日功,唯将一朝舞。

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这里对比“寒夜女”的劳苦和贵家姬妾舞女的奢侈无度,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更为真切。

他的乐府诗和《采玉行》写被官府征逼在深山绝岭中采玉的劳动人民的痛苦。

《夏冰歌》写凿冰人的辛劳。

《长安道》《贵游行》讽刺豪门贵族奢华享乐醉生梦死的生活。

都是白居易所说的“才丽之外,颇近兴讽”(《与元九书》)的作品。

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很多,过去批评家把陶韦并称,王孟韦柳并称都是根据这类诗歌。

但是,他和王孟毕竟不同。

由于“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的生活体验,他的田园诗并不仅仅是寄托洁身自好乐天知命的思想,而且还流露对农民劳苦的关怀。

如《观田家》: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始。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