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设计读后感
——基于对埃德蒙·N·培根的《城市设计》基本理论和实例分析
我希望能消除一个如此广为流传而未加批判的概念,即:城市是一种巨大的偶然事件的产物,它超乎人的意志的控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坚决主张人类意志现在能够有效地施加在我们的城市设计之上,以为内城市所采取的形式将使我们文明的最高抱负的确切表现。
——培根KEY WORDS
运动感知色彩城市肌理建筑形态
引言
受沙里宁老师的影响,培根先生继承并发展了沙里宁老师的思想体系,强调城市的有机性——任何“体型”都是环境的一部分,如同自然生长出来的,并且都要讲求体型秩序。不得不说,我们长时间生活在城市之中,对城市空间的感知却匮乏地可怜。经验不足,增加了解读的难度。《城市设计》的前四章,主要是理论基础;在之后的二十章节中,培根先生大篇幅地分析了不少世界名城的城市设计。我在阅读时,将理论和实例穿插式阅读,来缓和理论部分略晦涩所带来的迷茫。
培根先生通过观察、归纳和分析城市中运动的人对空间和实体感知的内在机制和规律。他认为“建筑成为强加进环境中的许多变化无常的体型”,这就意味着建筑本身是非自然属性物质,建筑是对无边空间的“框定”,是为人类运用意图为提供他们运动的理想空间而塑造的。那是否意味着建筑是独立于大环境外的孤独的存在?
培根先生认为,“设计的过程即清晰地表现一个无定界空间中的某一部分。”没有空间,就没有建筑。空间的表现是通过各种运动去表现的,这种运动应当是包括自然环境的变幻、人的行为……培根先生在书中更强调了人的行进,空间是静态的,它的表现只能通过运动去感受。
点动成线,线动成体,那么体动为何?如果“体”是建筑单体,则“体”按照一定标准和规则在无限空间中运动产生的空间序列,和“体”随心所欲的生成,脱离运动系统而任意地布置,结果是不一样的。城市作为一个远大于建筑尺度的存在,不能简单地用小尺度成群的概念就能解决。我也认为,城市必须是被设计的,城市在认知形式上,可以概括为空间和实体的相互作用力。城市形态是各种因素的互相接入,而人会产生与之对应的生理力和心理力的平衡性运动,以获得心理体验上的稳定感。对静态的城市形态作出动态的解读,同时形成一定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应用于新的城市形态设计实践中。
一、关于运动、感知系统
我非常喜欢书中一个关于意大利小城研究的例子——在潘扎城中追随一个被稻草妇女的动向。进入城市起初,看到的是一二层的灰色建筑群体,建筑的阴影、韵律给人层次分明的强有力的建筑效果。透过灰色的框架,可以看到粉红色墙。当妇女沿着小路继续前进时,越来越受粉红色的支配,直至抵达城镇中心。至此,她已被粉红色的感觉所包围。当我们成为空间参与者,通过比例、色彩、尺度等视觉要素,点线面的空间、实体形式,受实体的物理驱动以及主观的行为路径和心理等产生的运动方式,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在此基础上去形成对城市的认知,我们希望人能获得的是和谐、认同的心理。
并且,运动的过程是动态的、连续的、整体的,人在观察过程中不能完全捕捉到静态固定物质的形式,会主观地拼贴,自由地关联感受,这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城市设计,不是设计者主观的意图,而是考虑运动过程中的可能性,通过整合空间,为人们的体验和行为提供关联。
二、城市建筑形态典型实例的分析
1、古希腊雅典中心广场
在希腊城市的成长中,培根先生着重分析了古希腊城市运动路径中空间形态的建构以及其自由成长的方法:增建、建立张拉力和延伸。
圣道联系着古希腊最神圣的地点,是古希腊雅典城建立的基础(图2中A蓝色部分),构成了雅典城中心主干道并沿它出现了商业和政治中心等城市生活。图2中B图到D图显示了沿圣道雅典城中心广场空间建立的过程:
B图中元老议事厅位于与卫城相对的圣道的另一端,其利用人们沿圣道运动时的视觉和行为反向运动的作用,既突出了卫城的地位,也确定了中心广场的围合范围。
C图中赫菲斯托斯神庙建立在小土坡上,形成与卫城相呼应的广场中心建筑。同时在元老议事厅的北侧建立了宙斯神庙,既突出赫菲斯托斯神庙核心,还形成以其轴线为主的空间运动(图2-C中黄色部分)。南部柱廊与前几个建筑形成“L”形总体空间结构,既加强圣道的指向性,也加强了广场和卫城之间的反向视觉引导力。
D图中南部和东部柱廊的围合使广场空间呈现出沿赫菲斯托斯神庙轴线对称的梯形结构。圣道沿梯形对角线与广场的轴线交叉并产生视觉上的错动,确定了广场中运动、感知的形态结构。
2、伟大的尝试——巴西利亚
首次看到巴西利亚的城市平面图,如飞鸟在大地上展翅,这种带型向两端延伸的城市布局,城市像长扁发展,不断发展下去,会带来交通不便、资源浪费等问题,但为什么从城市设计上,它又有成功之处?这样城市设计下所引导的城市布局和景观又是怎样的?
果然,巴西利亚曾受到许多批评家的中上。培根先生访问这个城市后,认为巴西利亚只有在被访问后才会被理解。
巴西利亚使用一条快速路作为居住区中心,同时城市又为步行者提供了许多完全免收交通干扰的地段。P236图,议会建筑整个屋顶铺上了大理石,一条坡道从它下面的地面通上这个大平台不行去。而空间由巨大的,拔地而起的盆子形众议院中隐约可见的参议院圆顶加以调节,这个空间是一个悬在空中的平面,完全没有建筑实体走位接线。
因为建筑是传统的,而快速路像城市管道,但在巴西利亚的城市设计中,将原本割裂的两中物质合并了,公路恰如其分地成为一种建筑创作并且作为城市设计中的一项因素。P239下面的图
在空间处理上,巴西利亚行政大楼与高等法院之间的距离为305m,距离昌迪加尔会议厅457m,通过杠杆重力的平衡原理,无法不能简单地解释巴西利亚的张拉力,且建筑以及其环境造成了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完整构图。P239图
三、结语
基于《城市设计》理论和典型建筑实例分析,我隐约感受到运动对城市以及建筑设计的影响。哲学中,运动是宇宙的基本性质。城市形态就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运动性质的静态空间场所,运动的建筑和静止的建筑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城市建筑形态的空间,并有公众的活动介入,使空间的参与者在运动中感知三维空间,使城市空间承载的是具有大众心理的感情和认同感。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埃德蒙·N·培根,黄富厢,朱琪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北京和费城_两座历史名城的研究》培根
《对我国总体城市设计的思考》喻祥
《培根——城市设计的重新解读》卞素萍
《寻找适合中国的城市设计》郑正
《运动——感知中的城市建筑形态——基于省略计基本理论和典型实例分析的解读》高晓明
《运动系统在城市设计中的运用》张春单
作者: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