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药疹33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23例临床护理体会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23例临床护理体会

对于 胃溃疡的治疗 ,应该加强护理 ,不断的改善护理 措施 ,对 患者 应
该 进行 身心两 方面 的护 理 ,叮嘱 患者保 持 良好 的心态 ,有 规律 的生 活 ,积极的配合 医师的治疗 ,争取 早 日达到治疗 的 目的,同时减少 并 发症 的发生。
参 考 文献
【 1 ] 韩 冬川 崎 病治 疗的研 究进 展 [ J ] . 医学综 述, 2 0 1 1 , 1 7 ( 9 ) : 1 3 6 7 — 1 3 6 9 .
或者是稀饭 为主 ,切记在 治疗 期 间不宜 饮用牛奶 、浓 肉汤 、浓茶 、辣 椒 、咖啡和酸醋等食物 ,同时还应该 禁止 胃溃疡 患者抽烟喝酒 。治疗 期 间,胃溃疡患者切记 不要暴饮暴食 ,护理人 员或者是家属应 该给患 者制定 合理 的饮食 计划 ,吃饭要 定时定量 ,不要 吃过冷 、过硬 、或者
间 ,使患者早 日 康复 。
1 . 2 . 5疼痛护理
[ 3 ] 刘 朝杰 , 李宁 秀, 任 晓晖 . 3 6 条 目简 明量 表在 中国人群 中的适用 性
治疗期间胃溃疡患者切记不要暴饮暴食护理人员或者是家属应该给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吃饭要定时定量不要吃过冷过硬或者是过于刺激性的食物在吃饭时要少说话细嚼慢咽最好不要边吃饭边看电视或者是看报纸以免影响食物在胃内的消化减缓溃疡的愈合
3 3 6 ・临床护 理 ・
心情 ,这些对于 患者 的康复有很 大的帮助 。与此同时 ,护理 人员还应
[ 2 】 冯周清, 王丽. 4 0 例 川崎病 的临 床护理 体会பைடு நூலகம்[ J ] . 中 国 实 用 医
药, 2 0 1 1 , 6 ( 1 5 ) : 2 4 1 — 2 4 2 .
抗 菌素对 胃黏膜 产生刺激 ;抗 胆碱药物应该在 餐前 1 h 及 睡前l h ) J  ̄ 用。

重症药疹64例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64例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64例临床分析目的分析64例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

方法对本院2001年1月~2011年12月64例重症药疹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重症药疹最常见的致敏药是解热镇痛药,其次是抗生素和抗癫痫类。

最常见的重症药疹类型为重症多形红斑型,重症药疹的预后与药疹类型、是否并发内脏损害有很大关系。

结论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是重症药疹治疗成功的关键,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时,联合使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是最佳治疗选择。

标签:重症药疹;临床分析;治疗;致敏药物药疹是指药物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中重症药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治疗不及时常可导致患者死亡,常见的重症药疹包括:剥脱性皮炎型(ED)、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TEN)及重症多形红斑型(SJS)。

重症药疹患者病情重,多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广泛而严重的黏膜损害,甚至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笔者分析了2001年1月~2011年12月本科收治的64例重症药疹患者,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4例重症药疹患者中,男38例,女26例,男女之比为1.46∶1。

年龄2.5~76.0岁,平均(36.1±17.1)岁;其中≤20岁5例(7.8%),21~60岁55例(86.0%),>60岁4例(6.2%)。

重症药疹的类型:根据文献进行重症药疹的分型[1],其中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10例(15.6%),剥脱性皮炎型19例(29.7%),重症多形红斑型35例(54.7%)。

既往有药物过敏史34例。

合并其他基础疾病:高血压9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5例,痛风2例,上呼吸道感染19例,三叉神经痛2例,带状疱疹5例,癫痫8例,肿瘤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2例,其中合并2种或2种以上基础疾病者16例。

1.2治疗所有患者入院后停用致敏药物,大量饮水和输液以加快药物的排泄,13例患者给予地塞米松静脉输注,50例患者给予甲基泼尼松静脉输注,其用量根据皮损面积及全身情况,一般相当于泼尼松1~2mg/(kg·d)。

重症药疹33例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33例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33例临床分析作者:徐连璋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7期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患者药疹的致敏药物、皮疹类型及治疗。

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13年1月诊断的重症药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引起或可能引起药疹的药物有14类,以抗生素居首,最常见为青霉素类、头袍菌素类药,重症药疹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癫痫药及抗痛风药。

其中位居前位为抗癫痫药。

病种类型中重型多形红斑最多见,剥脱性皮炎次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结论临床医师用药时,应详细询问病史,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并注意避免交叉敏感和多元敏感的发生。

关键词:重症药疹;致敏药物;分析药疹亦称药物性皮炎,是指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皮肤粘膜炎症反应,严重者可累及机体其它系统。

近年来大量新药推向市场和药物的广泛应用,重症药疹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引起重症药疹的种类繁多,临床上导致重症药疹的药品种类也有所改变,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为探索近年来临床应用药物与重症药疹发生的关系,对我院2003年1月~2013年1月诊断的重症药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将我院确诊重症药疹的33例患者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 33例重症药疹患者均符合《现代皮肤病学》[1]一书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1例,女性12例,年龄为5~85岁,平均(38.4±21.8)岁。

过去有癫痫史8例,有痛风史7例,有糖尿病史5例,高血压病史9例,冠心病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2例。

有4例患者既往有药物过敏史,其中有2例有同种药物过敏史。

1.2 致敏药物及药疹的类型共有14类药物,起病前用药种类单一者有28人,其致敏药物较易确定,其余4例用药2种以上,其致敏药物较难确定。

为了较客观反映引起药疹的致敏药物,对同时应用的药物列为可疑药物。

重型药疹主要有3种类型:重型多形红斑(SEM)、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和剥脱性皮炎(ED)。

1.3潜伏期潜伏期1 ~35d,4d之内者5例,4~20d 23例,21d以上5例,平均13.82 d,其中SEM型平均为11d,TEN型平均为11.54d,ED型平均为18.6d,潜伏期在4d之内者中2例以往有服类似药物史,且1例有同种药物过敏史在1d内激发。

复发性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36例临床分析

复发性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36例临床分析

复发性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36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复发性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复发性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36例患者经抢救治疗后,34例痊愈,且皮损痂皮脱落,5例存在轻度色素沉着,但未见无瘢痕形成,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

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5.56%。

结论把握复发性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时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并结合对症支持治疗,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关键词复发性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临床分析;特点复发性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是一种药物引起的严重皮肤过敏反应,其以皮肤红斑或者表皮脱落、黏膜糜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可伴随高热、头晕乏力、关节疼痛、咽喉疼痛等全身性症状,甚至有患者合并内脏损害。

如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其死亡率可以达到5%~15%[1],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把握患者发病时的临床表现、了解其病情及临床特点,准确诊断复发性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并迅速找到致敏药物,给予脱敏治疗是治疗的基础和关键[2]。

本文就2010年3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复发性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并对其诊断治疗情况进行了解。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复发性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皮肤病学》中关于复发性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的临床诊断标准。

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12~76岁,平均年龄(40.7±3.9)岁。

1. 2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弥漫性红斑、丘疹,且丘疹的边缘清晰,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小不等,中心多为暗红或紫红色,常伴有大疱,壁薄,在红斑基础上表现出松弛现象。

同时,患者还伴有重度的眼、口、外生殖器黏膜损害情况。

其中,32例口腔黏膜损害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口唇以及舌尖出现疼痛性溃疡、糜烂等情况;22例眼结膜受累的患者主要表现出结膜充血,眼内的分泌物增加甚至睁眼困难;18例外生殖黏膜损害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糜烂和渗出现象。

重症药疹26例临床分析及护理

重症药疹26例临床分析及护理
2 3 消毒隔离 . 本病 因药物 反应 致使患 者全 身皮肤 广泛 水
26 用药护理 .
向患者讲解使用 甲强龙 的一 般知识 , 明该 说
药有抗炎 、 免疫抑制 、 抗毒等作用 , 长期 使用 可出现不 良反应 , 如并发感染 、 消化道 溃疡 、 高血 压 、 奋等 症状 。由于激 素 兴 能抑制蛋 白质合成 , 加速分解 , 故嘱患者 多进食 高蛋 白、 高钾 、
病情基 本控制后逐渐减量直至症状 消失 , 皮疹 全部 消退 , 项 各
检查正 常 , 糖皮质激 素减 至 4 / 0mgd以下 作为 临床痊 愈 , 医 在 生 指导 下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
2 2 对 症 护 理 .
例( 抗菌药 6例 、 解热 镇痛药 1 、 例 抗癫痫药 1 、 例 中药 3例 、 其 他 药物 1例 ) 红皮病型 1 ( 菌药 2例 、 痛风药 2例 、 ; 0例 抗 抗 解
Al 4 / 、 S 0 / 、D 1 / , L 11U L A T12U L L H 5 3U L 2例 。 竭型 除有 T 肾衰 大疱性 表皮松解型皮疹外伴少尿 、 无尿 。
2 护 理
1 1 临床资料 .
本组 重症药疹患者 2 6例 , 1 , 1 ; 男 6例 女 0例
年龄 6~8 , 均 4 . 5岁 平 0 1岁 。6—2 0岁 5例 ( 9 2 % ) 2 1 . 3 ;0— 6 0岁 1 ( 3 8 % ) 6 4例 5 .5 ;0~8 5岁 7例 ( 6 9 % ) 2 . 2 。有 明确致
2 1 一般护理 .
一旦 确定 诊断 , 即停用 致 敏药 物 , 时做 立 及
次, 告知患者平 时 勿用 指 甲抓 挠、 洗 , 止破 损 引 发感 染 。 烫 防

重症药疹的诊断治疗及病例展示

重症药疹的诊断治疗及病例展示
3
病例 1
一般资料 李霖声,男,4岁,河南人。
主诉
面颈部红斑3天,扩展全身伴痛痒1天
2010-06-17
4
临床图片
5
6
病 史 01
现病史 既往史
3日前口周突发红斑,伴轻度瘙痒;此 后皮迅速扩展至面部、颈部。近1日皮 损更扩展至躯干、上肢,伴痛痒。
起病以来,无发热、患者精神、食欲可、睡 眠稍差,大小便如常,体重无明显下降。
36
AGEP常见致敏药物
• 青霉素类抗生素 • 头孢类抗生素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其它抗生素:林可类、喹诺酮类 • 其它:解热镇痛药、感冒药、中药等
磺胺类药物很少引起AGEP。
37
AGEP的发病机制
• 目前机制不明,可能主要与细胞介导的免 疫反应有关。
• 近年研究认为:AGEP患者的角质形成细 胞和药物特异性淋巴细胞通过分泌IL-8和 GM-CSF,使中性粒细胞聚集到表皮内,从 而引发脓疱性皮损。
42
病例3
• 王XX,5岁女童。 • 鼻周脓疱5天,泛发全身伴发热1天。曾用抗菌药,
具体不详。 • 以往患“变应性鼻炎”半年,对芒果过敏。 • 查体:T37.7 度,咽充血,扁桃体2度肿大。面颈
躯干、四肢屈侧大片水肿性红斑,表面密集的浅 表小脓炮,以口周、耳后,腋下,脐周,腹股沟 显著,无水疱,尼氏征阴性。
27
治疗
1. 轻型药疹的治疗:常规抗过敏治疗 1. 抗组胺药 2. 维生素C、钙剂 3. 小到中等剂量皮质激素 4. 局部治疗:遵照通用的皮炎外用药原则。
2. 重型药疹的治疗: 1. 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2. 防治继发感染 3. 加强支持疗法 4. 加强护理及局部外用药治疗
28

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28例临床分析

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28例临床分析

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28例临床分析【关键词】红斑重症多形红斑是一种严峻的大疱性多形红斑,伴有严峻的全身反映,并有眼、口、生殖器黏膜损害,大部份与药物有关。

现将本院1998年至2005年各科住院收治的28例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临床资料进行回忆性分析总结。

1 临床资料一样资料所有确诊28例患者均符合Bastuji-Garin关于重症多形红斑药疹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17~82岁,平均岁;暗藏期1~38d,平均;就医病程2~18d,平均;住院天数12~40d,平均22d。

病因 28例均由药物引发。

其中别嘌呤8例;卡马西平6例;头孢青霉素类6例;解热镇痛类4例;典必治眼药水、拜新同、复方新诺明片、中药各1例。

临床表现(1)皮肤表现:28例均具有典型靶形损害,先在躯体某部位显现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紫红色斑,皮疹渐增多、蔓延。

部份红斑中间显现水疱,外围绕以红斑性外环。

疱壁松驰易破。

其中4例尼氏征(+)。

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面,结痂,轻度表皮剥脱(≤10%体表面积)。

(2)黏膜表现:2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黏膜损害。

其中8例患者眼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多,内有1例不能正常闭眼;24例有口唇及口腔黏膜糜烂、溃疡;10例外阴及阴囊部位水疱糜烂。

(3)伴随病症:28例中有22例显现发烧,体温~℃,热度与皮损严峻呈正比。

6例患者显现肺部感染;口腔黏膜念珠菌感染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

1.4 化验检查 20例患者白细胞计数增多,最高达×109/L;16例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最高达;蛋白尿5例;血尿6例;转氨酶升高14例;肾功能异样12例;低蛋白血症4例;水、电解质紊乱2例;心电图异样10例;X线胸片异样6例;腹部B超异样3例;口腔分泌物培育;白念珠菌1例。

医治及转归 28例患者均利用糖皮质激素医治。

其中18例利用甲基强的松龙40~80mg/d,10例应用DXM 10mg/d,5例利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冲击医治,剂量400mg/(d·kg) ,共5d 。

重症药疹19例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19例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19例临床分析标签:重症药疹;临床分析药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在各科临床诊疗过程中时有发生。

笔者[1]曾经对我科1990-1999年间83例药疹住院病例进行临床分析,重症药疹5例,占6.0%;而近5年来重症药疹药疹的发生比例明显增加,占同期的14.3%。

现将我院近5年收治的19例重症药疹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9例均为5年来住院病人,按诊断、分型标准对每例临床资料加以复习,确定为重症药疹。

其中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SEM)14例,占73.68%;剥脱性皮炎型药疹(ED) 3例,占15.79%;大疱性表坏死松解型药疹(BUN)2例,占10.53%。

性别:男13例,女6例;年龄:9~78岁,其中10岁以下2例,10~20岁2例,30~50岁4例,50~60岁5例,大于60岁6例;潜伏期4~45 d,平均19 d。

既往有药敏史3例,有癫痫史2例,有痛风史2例,有糖尿病史1例。

1.2 致敏药物抗癫痫药8例,占42.11%(卡马西平6例,苯妥英钠2例);抗生素4例,占21.05%(青霉素2例,头孢菌素1、喹诺酮类1例);抗痛风药2例,占10.53%,均为别嘌呤醇;解热镇痛药2例,占10.53%(安乃近1例,去痛片1例);两种及以上致敏药物或可疑致敏药物者3例,占15.79%。

1.3 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发热和全身不适症状,其中发热39℃以上14例,占73.68%,黏膜受累13例,占68.42%,表现为一处或多处黏膜受累;伴创面感染6例、肺部感染2例;黑便4例,呕血2例。

白细胞升高14例,贫血5例,血小板下降2例;镜下血尿、蛋白尿2例;大便隐血阳性4例;肝肾功能损害14例,占73.68%,其中肝损害10例,肾功能损害2例,肝肾功能同时受损2例;低蛋白血症5例,电介质紊乱3例。

1.4 治疗所有患者确诊后立即停用致敏药物或可疑致敏药物及交叉致敏药物,均使用糖皮质激素(激素)。

重症药疹41例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41例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41例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发生规律、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

方法对20XX年1月~20XX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41例重症药疹患者的发病年龄、疹型、致敏药物、潜伏期、住院时间和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重症药疹中以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最多见(63.41%),其次是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26.83%),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排第3位(9.76%),其中以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潜伏期最长,各型重症药疹的发病年龄、住院时间和使用糖皮质激素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抗痛风药别嘌醇在致敏药物中居首位(51.22%),其次是抗癫痫药卡马西平(24.39%)。

结论不同类型重症药疹的临床表现各异,内脏器官损伤发生率高,与疾病转归有关;临床上应谨慎使用别嘌醇、卡马西平等高发致敏药物;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并联合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重症药疹;临床分析;别嘌醇[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clinical feature and treatment of severe drug eruption. Methods 41 severe drug eruption in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of 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XX to December 20XX were selected. Age,eruptive form,allergic drug,incubation period,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corticosteroid dosage were studied. Results Steven-Johnson syndrome was the most common severe drug eruption (63.41%),next was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26.83%)and exfoliative dermatitis (9.76%). Exfoliative dermatitis had the longest latent perio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different severe drug eruptions of ages,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corticosteroid dosage (P > 0.05). Allopurinol (51.22%)and carbamazepine (24.39%)were the most common causative drugs. Conclusion There were variou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severe drug eruptions,the high incidence of organ damage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 The indication of using allopurinol and carbamazepine should be weighed further. The curative effect may be better after early and sufficiently using corticosteroid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Key words] Severe drug eruption;Clinical analysis;Allopurinol药疹是皮肤科常见病之一,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型、猩红热样或麻疹样发疹型、固定性药疹等多种类型。

重症药疹38例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38例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38例临床分析
周萍;朱红明;张长宋
【期刊名称】《海峡药学》
【年(卷),期】2010(022)006
【摘要】目的分析引起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类型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我院近3年来,即2006年~2008年38例重症药疹住院病人用药、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结果致敏药物中以抗生素和别嘌呤醇分别占据首位及第二位,导致重症药疹的原因多数是由于感冒或各种明确或怀疑感染用药引起使用抗生素,因痛风及高尿酸使用别嘌岭醇.结论合理用药不仅对减少重症药疹的发生,同时也为患者再次用药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别嘌呤醇引起的重症药疹引起重视.治疗应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并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总页数】2页(P239-240)
【作者】周萍;朱红明;张长宋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宁波,315000;浙江宁波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宁波,315000;浙江宁波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宁波,3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3
【相关文献】
1.别嘌醇引起重症药疹85例临床分析 [J], 钟华杰;宋颖颉;许雪
2.重症药疹29例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J], 王慧;何绵玲;周莉;王倩
3.52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分析 [J], 蔡艳霞;马萍萍;李定
4.重症药疹致敏药物及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J], 肖红梅;肖红娟;黄海花;阳巍;范秀珍
5.75例儿童重症药疹临床分析 [J], 何振丹;肖异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症药疹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临床分析
李睿亚;段妍;王杰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重症药疹(severedrugeruption,SDE),主要包括剥脱性皮炎型(exfdiativedermatitis,ED),重症多形红斑型(erythemamuhiformemajor,EMM)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toxicepidermalnecrolysis,TEN)。

特点为
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皮损广泛,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多伴发黏膜及多脏器受累,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死亡率高,现对我院2001年~2012年收治的39例重症药
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83-84)
【作者】李睿亚;段妍;王杰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2.1
【相关文献】
1.别嘌醇引起重症药疹85例临床分析
2.重症药疹29例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3.52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分析
4.重症药疹致敏药物及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5.75例儿童重症药疹临床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4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24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24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张黎峰;周飞红
【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年(卷),期】2008(24)4
【摘要】回顾性分析24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对不同糖皮质激素用量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糖皮质激素分量(以泼尼松计)与住院天数呈负相关(P<0.05),治疗起始剂量泼尼松1.5 mg/(kg·d)左右,疗效较好,副作用无明显增加.致敏药物中,神经精神科药物比例最高.尿潜血阳性患者病程较长(P<0.05).对重症药疹的治疗应及早使用足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5 mg/(kg·d)左右疗效较好且安全.
【总页数】2页(P276-277)
【作者】张黎峰;周飞红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430022;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430022【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
【相关文献】
1.用西药、中药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对8例重症药疹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J], 袁惠芬; 方燕
2.52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分析 [J], 蔡艳霞;马萍萍;李定
3.老年住院患者重症药疹50例临床分析 [J], 樊娇娇;曹艳;张安平
4.180例重症药疹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J], 罗霞;林新瑜
5.重症药疹患者体液免疫指标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J], 陈倩;胡熙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症药疹26例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26例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26例临床分析
路鸥;刘海平;刘淑梅
【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年(卷),期】2007(23)5
【摘要】药疹在各科诊疗中均可发生,而重症药疹具有病情急、症状重、并发症多且死亡率高等特点。

它包括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或称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重症多形性红斑(SJS)和红皮病(ED),尤其是TEN型最为严重。

为探讨这类疾病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中的经验教训,将我科自1995年至今住院的26例重症药疹分析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449-450)
【作者】路鸥;刘海平;刘淑梅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272100;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272100;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27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
【相关文献】
1.别嘌醇引起重症药疹85例临床分析 [J], 钟华杰;宋颖颉;许雪
2.重症药疹29例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J], 王慧;何绵玲;周莉;王倩
3.52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分析 [J], 蔡艳霞;马萍萍;李定
4.重症药疹致敏药物及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J], 肖红梅;肖红娟;黄海花;阳巍;
范秀珍
5.75例儿童重症药疹临床分析 [J], 何振丹;肖异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4例重症药疹治疗的临床总结

24例重症药疹治疗的临床总结

24例重症药疹治疗的临床总结
陈毅刚;吕玲;陈祥
【期刊名称】《中国急救医学》
【年(卷),期】2005(025)005
【摘要】临床上重症药疹主要包括中毒性表皮松解坏死(TEN)型药疹,剥脱性皮炎(ED)型和重症多型红斑(SJS).我院皮肤科自2000-05~2004-12共收治重症药疹24例,经全力抢救无一例死亡,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380)
【作者】陈毅刚;吕玲;陈祥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公安医院皮肤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10;黑龙江省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九三二零零部队卫生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
【相关文献】
1.应用KS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434例临床总结 [J], 孙耀华;徐勤巧
2.以维医重点专病治疗方案治疗慢性盆腔炎213例的临床总结 [J], 故丽结克热·阿布都克热木
3.KS光热治疗仪治疗妇科疾病1 034例临床总结 [J], 刘凤芝
4.微波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150例临床总结 [J], 余立巧;张玉桂;刘方红
5.对安达芬单药治疗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核苷(酸)类药物再优化治疗临床总结有奖征文活动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药疹33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药疹的致敏药物、皮疹类型及治疗。

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13年1月诊断的重症药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引起或可能引起药疹的药物有14类,以抗生素居首,最常见为青霉素类、头袍菌素类药,重症药疹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癫痫药及抗痛风药。

其中位居前位为抗癫痫药。

病种类型中重型多形红斑最多见,剥脱性皮炎次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结论临床医师用药时,应详细询问病史,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并注意避免交叉敏感和多元敏感的发生。

标签:重症药疹;致敏药物;分析
药疹亦称药物性皮炎,是指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皮肤粘膜炎症反应,严重者可累及机体其它系统。

近年来大量新药推向市场和药物的广泛应用,重症药疹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引起重症药疹的种类繁多,临床上导致重症药疹的药品种类也有所改变,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为探索近年来临床应用药物与重症药疹发生的关系,对我院2003年1月~2013年1月诊断的重症药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将我院确诊重症药疹的33例患者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33例重症药疹患者均符合《现代皮肤病学》[1]一书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1例,女性12例,年龄为5~85岁,平均(38.4±21.8)岁。

过去有癫痫史8例,有痛风史7例,有糖尿病史5例,高血压病史9例,冠心病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2例。

有4例患者既往有药物过敏史,其中有2例有同种药物过敏史。

1.2 致敏药物及药疹的类型共有14类药物,起病前用药种类单一者有28人,其致敏药物较易确定,其余4例用药2种以上,其致敏药物较难确定。

为了较客观反映引起药疹的致敏药物,对同时应用的药物列为可疑药物。

重型药疹主要有3种类型:重型多形红斑(SEM)、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和剥脱性皮炎(ED)。

1.3潜伏期潜伏期1 ~35d,4d之内者5例,4~20d 23例,21d以上5例,平均13.82 d,其中SEM型平均为11d,TEN型平均为11.54d,ED型平均为18.6d,潜伏期在4d之内者中2例以往有服类似药物史,且1例有同种药物过敏史在1d 内激发。

1.4实验室检查起疹后血白细胞总数上升或血中性粒细胞上升者5例,白细胞下降者2例,发热5例,肝脏同时受损害6例,肾功能受损害4例。

1.5 药疹的治疗及预后重症药疹33例,入院后停用致敏药物和可疑致敏药物,予抗过敏及对症处理、大剂量皮质类固醇。

地塞米松初始剂量为10~20mg/d,
病情稳定后逐漸减量至停药。

9例患者用甲基强的松龙500mg/d,连续冲击3d 治疗,后改为地塞米松维持治疗,逐渐减量至停药。

同时予保肝、制酸保护胃粘膜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监测血压、血糖,输血浆或输白蛋白加强支持疗法,注意护理口、眼、生殖器粘膜,皮损糜烂面坚持湿敷或暴露,结合创面无菌凡士林油纱布包扎换药,治疗后1例85岁高龄患者因并发严重肝肾功能衰竭、严重感染而死亡,其余3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2 结果
33例患者中,重型药疹主要有3种类型,其中SEM 22例、ED 9例、TEN 2例。

在各类重症药疹中,以SEM最多见,占66.67%,ED次之,占27.27%,余为TEN,占6.06%。

3 讨论
药疹是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和外用途径进入机体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

各种调查治疗表明,在所有住院患者中,药疹的发生率在1%~3%[2]。

其发生机制是通过免疫或非免疫机制引起皮肤反应[3]。

本组重症药疹的主要类型有:SEM、TEN和ED。

SEM是最常见的类型,占66.67% (22/33),次为TEN27.27% (9/33)和ED6.06% (2/33)。

致敏药物中以抗癫痫药居首位。

据文献报道,估计TEN的年发病率为(1~1.4)/100万。

TEN好发于成人,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感染、体温调节功能损害、能量过度消耗、免疫功能和肝功能受损是其主要死亡原因。

本组资料中死亡的1例患者为TEN型,有严重的重症亚急性肝炎原发病。

引起TEN的药物最多见于抗癫痫药,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对重症药疹早期诊断,早期停用一切可疑药物。

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控制病情的关键,但激素引起的副作用亦可影响疗效甚至危及生命。

由于住院患者都存在联合用药的情况,致使一旦发生药疹对确定药物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临床用药应尽量避免大处方及多种易致敏药物同时使用,一旦可疑发生了药疹应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药物。

参考文献:
[1]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M].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418-432.
[2]吴志华.现代皮肤性病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184.
[3]Rieder M. Invivo and in vitro testing for adverse drug reactions[J].Pediatr Clin North Am,1997,44(1):93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