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2)

合集下载

环境卫生学大纲

环境卫生学大纲

《环境卫生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一)学习目的和要求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 health/environmental hygiene)是研究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和生活环境(living environment)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环境卫生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授课主要对象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同时兼顾其他专业的医学生。

学习环境卫生学必须具备相应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其它学科的知识,只有这样,才便于掌握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环境卫生学的教学特点非常鲜明:需要多学科的知识,特别需要环境流行病学和环境毒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相结合。

在教学内容上既重视理论讲授,又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如课间实习、社会实践及毕业实习等。

通过实验、专题讨论、案例分析和现场参观调查,使学生加强了对环境卫生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

(二)内容提要本课程着重讲授:(1)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如人类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基本特征、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环境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人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的特征等;(2)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及应用,包括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先进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污染物在细胞水平、蛋白质水平及基因水平上相互作用研究的应用;(3)自然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如大气卫生、水体卫生、饮用水卫生和土壤卫生;(4)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如住宅与公共场所卫生、城乡规划卫生、家用化学品卫生;(5)环境相关疾病,如环境污染与公害病、环境污染与致癌、致畸、致突变危害、微量元素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等;(6)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科学阐述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环境卫生学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环境卫生学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二)微量元素与疾病
微量元素的生物效应表明了它在维持正常人 体功能和健康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其生 物学效应的两重性,特别是那些安全范围较小 的微量元素,人体摄入量过低或过高都会产生 危害(砷、氟、碘所致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将在其他章节讲述)。人体内微量元素不足或 缺乏,不仅与摄入量多少有关,而且与机体的 先天性代谢功能异常也有关。
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原因:
• 年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行为等 • 遗传因素:
环境应答基因 (environmental response gene)
环境基因组计划 ( environment genome project)
共10类:
1.DNA修复基因; 2.毒物代谢酶基因; 3.激素代谢酶基因; 4.受体基因; 5.细胞周期基因; 6.信号传递基因; 7.介导免疫和感染反应基因 8.介导营养因素基因; 9.参与氧化过程的基因; 10 细胞内药物敏感基因
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
环境中的某些不易降解的化学性污染物, 可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级增大在生物体中 的浓度。即在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 在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 这称为生物放大作用。如果与环境中的浓度 相比,这种生物放大作用可达千倍、万倍, 从而损害人类的健康。世界上已经确认的环 境公害病:水俣病、痛痛病都与食物链的生 物放大作用有关。
(二) 肿瘤的多阶段和多因素发病机制:
1. 致癌过程的多阶段:
引发(initiation)阶段:是化学物通过诱变,使原 癌基因(proto-oncogen)活化或使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失活,使体细胞具有发展成肿瘤潜 能的启动细胞(initiated cell)的过程。

护理学 第二章 环境

护理学 第二章 环境
➢ 湿度过低:因冷的刺激,使人畏缩,缺乏动力, 肌肉紧张而产生不安,也会使患者受凉。
2-36
医院物理环境的调控-通风
➢ 通风换气,可变换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从而刺激 皮肤的血液循环,刺激汗液蒸发及热的散失,增 加患者的舒适感。
➢ 一般通风30分钟即可达到换置室内空气的目的。 ➢ 污浊的空气中氧气不足,使人的正常生理及心理
➢ 病区护理单元中,患者及工作人员要求整洁,具 体应做到:病室整齐,规格统一,物品摆放以根 据需求及使用方便为原则。
2-25
(三)管理统一性
➢ 患者的皮肤、头发、口腔等要保持清洁,被服摆 放以根据需求及使用方便为原则。
➢ 工作人员应仪表端庄、服装整洁大方,遵守有关 的工作制度,尽量减少噪音的产生,给患者提供 一个安静的修养空间。治疗后用物及时撤去,排 泄物、污染物及时清除。
➢ 优美的环境让人感觉舒适愉快。 ➢ 病室应布置简单,整洁美观,并注意优美与悦目。
2-41
三、医院环境的调控
医院社会环境的调控
➢ 医院的主要任务是对公众的健康问题或健康 需要提供协助或服务,担负着预防、诊断及治 疗疾病、康复、促进健康的任务。
2-42
医院社会环境的调控-人际关系
➢ 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建立 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彼此为寻求满足某种需要 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及排斥的 关系。
状况受到干扰,常产生烦躁、倦怠、头晕、食欲 减退等。
2-37
医院物理环境的调控-噪声
➢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噪声的标准,白天病室较理想的 强度是35~40分贝。
➢ 噪声的单位是分贝(dB),分贝即十分之一贝尔(beI)。 噪声强度在50~60分贝时,即能产生相当的干扰。 当其高达120分贝以上,可造成高频率的听力损失, 甚至永久性失聪。

第二章 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第二章 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第二章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健康的定义和标准影响健康的因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因素对健康作用的特点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健康危险度评价健康的定义和标准☐健康的定义20世纪70年代,WHO在世界保健大宪章做了如下定义:“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健康的10项标准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的压力而不感到过份紧张;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④应变能力强,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⑤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抵抗力;⑥体重适当,体态匀称,站立时身体各部位协调;⑦眼睛明亮,反应敏捷无炎症;⑧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⑩骨骼健康,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

影响健康的因素根据理论推测,人的自然寿命可达100~175岁。

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实际寿终正寝的年龄很少超过100岁。

这是因为人的健康、长寿收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现在普遍认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中较为重要的有以下四大类:(一) 生物学因素(二) 环境因素(三) 医疗保健卫生服务因素(四) 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生物因素生物学因素主要指遗传和心理。

主要包括遗传、生长发育、衰老等。

除了明确的遗传疾病外,许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生,亦包含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寿命的长短,遗传是一个不可排除的重要因素。

还包括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

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占15%。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占17%。

自然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大气、水体、土壤、食品的污染程度都与人体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社会环境因素更复杂,包括政治制度、经济水平、科技发展、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

安定的社会、良好的教育、发达的科学技术等,无疑对健康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和谐的人际关系、美好的家庭环境、融洽的工作、学习环境等均会促进健康。

第2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

第2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
死亡242769人 重伤16.4万人
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
69227人遇难 374643人受伤 17923人失踪
火山爆发
2018年1月23日,日本群马县日草津火山
菲律宾阿尔拜省卡马利 格的马荣火山
(二)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
• 高温(35摄氏度)
– 2003年8月从初的热浪中,有10000多人死亡; – 上海调查,炎热天气,午后气温每升高1oC,死亡人数
感 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
人 群
更加敏感或强烈的人 群。
非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
生理代偿性变化
生理负荷增加
第四节 自然环境与健康
自然环境因素与健康
I. 物理因素对健康影响
– 地质灾害 – 气象灾害 – 高原特殊地理
II. 化学因素 III. 生物因素
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03时42分53.8秒
另一种分类
1.机械性迁移
空气中扩散与迁移 水的机械性迁移 重力的机械性迁移
2.物理化学性迁移 3.生物性迁移
生物蓄积 生物放大
(二)转化
转化:一种物质变成另外一种物质 转化方式
① 化学转化:光化学烟雾 ② 生物转化:“酶”甲基汞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
1. 整体性
构成生态系统的各要素按照一定规律组织起来, 随之出现不同的性质、功和运动规律,尤其是新 质,意味着产生了一个崭新的整体。
系统一旦形成,各要素不能分解成独立的要素而 存在。
各要素的性质和行为在系统的整体性中发挥作用, 如果失去一些关键要素,则难以成为完整的形态 而发挥作用。
2. 开放性
生物碱
含氮化合物,具有碱性,能与酸形成盐类。 常见有毒植物: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 适量的氟可防龋齿,过量氟可致氟斑牙、 氟骨症
2、某些物质低剂量对机体有刺激(有益)作用, 高剂量则有抑制作用(hormesis效应) ● 少量饮酒可减少冠心病危险性,大量长期 饮酒则增加肝硬化、肝癌危险性
● 低水平污染物接触,外周血白细胞吞噬功 能加强,高水平接触则出现功能下降
第三节 环境改变与机体反应的基本特征
H2CO3
H2CO3
HCO3- + H+
2. 酸雨的形成 SO2 + H2O
1/2 O2
H2SO3
H2SO4
3NO2 + H2O
2HNO3 + NO
我国酸雨的分布
(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 广东、 广西、海南、贵州、四川、重庆、云南)
我国的酸雨监测网点
南方
北方
我国部分城市雨水的酸度
3. 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 ● 氯氟烃 (氟里昂)------制冷剂、气溶胶喷雾剂、
发泡剂等
chlorofluorocarbons , CFCS ● 溴代氟烃------ 灭火剂(如溴三氟乙烷、溴氯二
(哈龙 halon) 氟乙烷)
● NOx(NO 、 N2O等)------工业废气、汽车尾
气、飞机废气等
温室效应示意图
不同年代各种能源的使用比例
温室效应气体排放
3. 温室效应气体 CO2、 CH4、N2O CFCs(氯氟烃类, chlorofluorocarbons) CO2 影响大
4. 温室效应的后果 ● 全球气候变暖 ● 海平面上升 (南、北极冰川融化) ● 虫媒疾病 (如疟疾)流行范围扩大
城市 北京 天津 兰州
南京 杭州 武汉 福州 南宁 宜宾 重庆 贵阳

《环境卫生学》各章节名词解释与问答题

《环境卫生学》各章节名词解释与问答题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卫生学6、一次污染物2、环境介质7、二次污染物3、环境因素8、原生环境4、持久性有机污染物9、次生环境5、内分泌干扰物10、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1、生物多样性13、可持续发展12、清洁生产二、问答题1、简述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

2、简述环境卫生和环境卫生工作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一、名词解释1.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2.生态系统(ecosystem)3.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4.环境与人体的生态平衡5.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6.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7.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8.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9.联合毒性作用(joint toxic effect)10.相加作用(additive effect)11.协同作用(synergistic effect)12.增强作用(potentiation)13.拮抗作用(antagonism)14.健康效应谱(spectrum of health effect)15.易感人群(susceptible group)16.环境应答基因(environmental response gene) 17.必需微量元素(essential trace element)18.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 19.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21.先天畸形(congenital malformation)22.胚胎毒性(embryotoxicity)2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24.内剂量(internal dose)25.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ective dose)26.高危人群(high risk group)27.生物标志(biomarker)28.健康危险度评价(health risk assessment)29.致癌强度系数(carcinogenic potency factor)二、问答题1.人体对环境的适应在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健康上有何意义?2.什么是环境物质的迁移和转化作用?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发生的迁移和转化对环境因素的暴露会产生哪些影响?举例说明。

环境卫生学复习重点

环境卫生学复习重点

环境卫生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环境介质是指:①空气;②水;③土壤(岩石);④生物体。

2.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主要表现在:新陈代谢。

3.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①统一性;②适应性;③相互作用;④双重作用。

4.环境=环境介质+环境因素。

5.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OP)的特征:①持久性;②蓄积性;③迁移性;④高毒性。

6.生物多样性:①遗传多样性;②物种多样性;③生态系统多样性。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1.大气圈包括:①对流层;②平流层(包含臭氧层);③中间层;④热成层;⑤逸散层。

2.生态系统的功能流包括:①物质流;②能量流;③物种流;④信息流。

3.生态系统的特征:①整体性;②开放性;③自调型;④可持续性。

4.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①供给服务;②调节作用;③文化作用;④支持服务。

5.生态系统健康的特点:①具有活力;②结构稳定;③自调节能力。

6.联合毒作用的类型:①相加作用(1+1=2);②拮抗作用(1+1<2);③协同作用(1+1>2);④独立作用(1+1=1+1);⑤增强作用(0+1>1)。

7.环境污染物在体内靶器官的蓄积,经过6个生物半衰期后趋于稳定。

8.人群健康效应谱:①生理负荷增加;②生理代偿性变化;③生理反应异常;④患病;⑤死亡。

9.热浪(高温天气):日最高温≥35℃,且持续多日>35℃。

10.寒潮(寒冷天气):24h内降温≥10℃或48h内降温≥12℃,且最低温<5℃。

11.健康危险度评价(HRA):(1)危害鉴定:首要步骤,定性评价确定在一定的接触条件下,被评价的化学物质是否会产生健康危害及其有害效应的特征。

(2)剂量-反应关系评定:核心,定量评价通过人群研究或动物实验的资料,确定适合于人的剂量-反应曲线,并由此计算出评估危险人群在暴露剂量下危险度的基准值。

(3)暴露评价:关键步骤通过暴露评价,可以测量或估计人群对某一化学物质暴露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或可以预测新型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后可能造成的暴露水平(剂量)。

公卫助理医师-综合笔试-环境卫生学-第二单元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公卫助理医师-综合笔试-环境卫生学-第二单元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公卫助理医师-综合笔试-环境卫生学-第二单元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单选题]1.影响环境污染物在体内或靶部位蓄积量的因素是A.摄入量、生物半减期和作用时间B.吸收量、排出量和蓄积量(江南博哥)C.进入途径、排出方式和作用时间D.吸收量、排除方式和作用时间E.摄入量、进入途径和排出方式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除了作用时间以外,影响体内或靶部位蓄积量的重要因素还有化学物质的生物半减期和摄入量。

生物半减期长的化学物质在较短的时间内蓄积量就可达到有害作用水平,而生物半减期短的,在一定的剂量下长期暴露也不会造成危害。

摄入量愈大,达到平衡后其最大蓄积量也愈大;摄入量少,则体内最大蓄积量也少。

如果摄入量减少到致使体内最大蓄积量低于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长期作用也观察不到对机体的有害效应。

掌握“环境暴露与机体反应的特征★”知识点。

[单选题]2.进入机体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个机体所呈现出的生物效应强度间的关系被称为A.有效剂量B.作用强度C.剂量-反应关系D.剂量-效应关系E.相关关系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个体或群体中发生的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掌握“环境暴露与机体反应的特征★”知识点。

[单选题]3.随着环境有害因素的剂量增加,产生某种生物学效应的个体数随之增加,通常以出现特定生物效应的个体数占总测定个体数的百分数来表示,这种关系是A.因果关系B.剂量-效应关系C.剂量-反应关系D.对立统一关系E.相互作用关系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随着有害因素剂量增加,产生某种特定生物学效应的个体数随之增加的关系,称为剂量-反应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个体或群体中发生的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掌握“环境暴露与机体反应的特征★”知识点。

[单选题]4.影响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是A.污染物的理化特性B.剂量C.作用持续时间D.个体感受性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剂量、作用时间、反应条件和个体敏感性等。

环境与健康

环境与健康

湖水
浮游生物
小鱼 (脂肪)
食肉鱼 (脂肪)

1
265倍
500倍
8.5万倍

DDT 在湖水中的生物放大作用
海水
浮游生物
小鱼
大鱼
ppm 0.0001
0.001~0.002
0.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5
1~5
汞的生物放大作用
表2-1 美国图尔湖生物群落对DDT的浓缩倍数
物种
DDT含量(㎎/kg)
浓缩倍数
湖水
藻类 大型水生植物
无脊椎动物 鱼类 水鸟
0.06
0.1~0.3 0.0~1.6 0.0~2.1 0.0~6.0 63.0~75.5
1
167~500 2667 3500 10000
105000~125873
水生动物
水生植物
银鸥卵
胡瓜鱼
鲑鱼
多氯联苯的生物放大作用
4.生物圈 (biosphere)
有生物生存的地球表层,叫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下层、岩石圈
的上层、水圈和土壤圈。
其范围通常指海平面以下12km至海平面以上约10km。绝大多数
生物生存于地球表面上下100m范围内。
生物圈内生存着200多万种生物,我国有60多万种,其中昆虫20
多万种。
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能
即由于人类各种活动(包括集居、工农业 生产、战争等)而改变了的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social environment)
社会环境是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 中,为了不断提高人类物质和文化生活而 创造出来的,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状况、 文化卫生、职业分工等。

环境卫生学 第2章 环境与健康关系

环境卫生学 第2章 环境与健康关系

(二)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
气候适应 热适应
但人类对环境的适 应能力是有限的
人体对环境的变化 可形成一定的调节 功能以适应其变化。
光适应
缺氧环境 适应
(三)环境因素对人体影响的双重性
诸多环境因素对机体健康的影响具有有 利和有害两方面的特性。
有的在传统意义上是有毒的物质,在极低 剂量下也会表现出对机体的有益效应 (hormesis效应)。 Hormesis效应(兴奋效应)
(二)联合作用的类型
相加作用
additive effect
协同作用
synergistic effect
剂量-反应关系是制定 卫生标准的理论基础
(二)剂量-反应关系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1)定量反应:指随 着环境有害因素剂 量的增加,机体内 所产生的有害生物 学效应而随之增强 的相互关系,可用 计量资料反映。 2)定性反应:随着 环境有害因素剂量的 增加,产生某种特定 生物学效应的个体数 而随之增加的关系。 可用计数资料反映。
(四)人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
人类不仅能适应环境,还能主动 改造环境 动态平衡 。 协调发展,保持经济效应、 社会效应、生态效应的高度统一
三、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生物学基础


(一)环境对机体的影响 (二)机体对环境的反应 (三)环境与机体的交互作用
1.基因多态性 2.人们更加关注环境因素与机体的交互作用在毒理学反应 和人类环境暴露相关疾病中的重要性。 3.环境扣扳机效应 4.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 全暴露组关联研究(EWAS)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第三节
环境改变与机体反应的基本特征
一、环境介质与环境因素暴露 二、暴露特征与反应 三、环境多因素暴露与联合作用 四、人群健康效应谱与易感人群

第2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

第2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与环境关系
人存在于环境,依赖于环境,影响着环境;-“拯救地球是错误的”
从制约于环境到改造环境,利用资源,破坏环境 换来了丰富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 环境问题;--人类高兴地发现改造利用自然的能力提高,
却带来生存的忧患!
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复杂性注定关于此领域的研究 是环境卫生学长期、根本、核心研究工作和内容。
流行特征
1. 区域性 2. 季节性与周期性 3. 受人类活动影响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何谓环境污染?
– 村里一大堆稻草秸秆; – 你随手扔掉的一个塑料袋: – 粪便、垃圾;
(三)地球化学因素与疾病
• 由于地球结构上的原因,造成地表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 性,使某一地区水和/或土壤中某种(些)元素含量过多 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用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 过多或过少,从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 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
• 此类疾病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特点,故称为地方病 (endemic disease)
死亡242769人 重伤16.4万人
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
69227人遇难 374643人受伤 17923人失踪
火山爆发
2018年1月23日,日本群马县日草津火山
菲律宾阿尔拜省卡马利 格的马荣火山
(二)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
• 高温(35摄氏度)
– 2003年8月从初的热浪中,有10000多人死亡; – 上海调查,炎热天气,午后气温每升高1oC,死亡人数
感 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
人 群

基础护理学复习之环境(结合了第五版与第六版知识点)

基础护理学复习之环境(结合了第五版与第六版知识点)

第二章 环境⭐第一节 环境与健康一、环境概述(一)环境的概念:1. 南丁格尔认为环境是“影响生命和有机体发展的所有外界因素的总和,这些因素能够缓解或加重疾病和死亡的过程。

”2. 韩德森认为环境是“影响机体生命与发展的所有外在因素的总和”。

3. 罗伊把环境定义为“围绕和影响个人或集体行为与发展的所有外在因素的总和。

”(二)环境的分类⎪⎪⎩⎪⎪⎨⎧⎩⎨⎧⎩⎨⎧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外环境心理环境生理环境内环境环境 护理学家纽曼认为:人是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生长发育等因素相互关系的动力合成体。

罗伊认为:人是生物、心理和社会的结合体。

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一)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具根本性的。

1.气候对健康的影响2.地形地质对健康的影响:A. 环境中缺碘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

B. 环境中氟过量会导致氟骨症。

C. 地方性砷中毒D. 克山病4. 自然化境因素失衡对健康的影响:(1)空气污染1)毒物由呼吸道进入机体时的危害最大。

大气中有刺激作用的有害物(如烟尘、二氧化硫、硫酸雾、氯气、臭氧等)会刺激上呼吸道粘膜表层的迷走神经末梢,引起支气管反射性收缩和痉挛、咳嗽、打喷嚏等。

在低浓度毒物的慢性作用下,呼吸道的抵抗力逐渐减弱,会诱发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2)室内空气:室内环境是人们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外环境之一。

大量能会发出有害物质的各种建筑材料、装饰材料、人造板家具等民用化工产品进入室内,成为重要的室内污染源之一。

(2)水污染1)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水体受化学物质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进入人体即可造成中毒。

污染物所引起的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是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主要方面。

2)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3)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2)土壤污染(3)噪声污染(4)辐射(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1. 社会经济2.社会阶层3.社会关系4.文化因素5.生活方式6.卫生服务体系(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护理的基本任务: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

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梳理

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梳理

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绪论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阐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人体对环境的作用所产生的反应,即环境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

环境介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是指自然环境中各个独立组成部分中所具有的物质,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存在,能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

具体来说,环境介质是指空气、水、土壤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介质的三种物质状态可以相互转化,起承载的物质也可以相互转移。

环境介质还具有维持自身稳定的特性。

环境介质对外来干扰具有相当的缓冲和修复能力。

环境因素:是被环境介质容纳和运载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组成成分。

它通过环境介质的载体作用或参与环境介质的组成,直接或间接对人体起作用,人体暴露环境污染物是通过多种环境介质综合作用的结果。

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自然环境: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生物圈生活环境:人类为从事生活活动而建立起来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以及有关的生活环境因素(如家用化学品)等。

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1)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表现在机体的新陈代谢上(2)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3)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4)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双重性自然环境构成因素(一)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小气候、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

小气候是指生活环境中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和热辐射等因素,对机体的热平衡产生明显影响。

(二)化学因素:大气、水、土壤中含有各种无机和有机化学物质。

n.内分泌干扰化学物(EDC):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和调节发育过程的体内天然激素的生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效应造成严重的影响。

环境卫生学题库及答案

环境卫生学题库及答案
B.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胞的过程;弓I发阶 段历时长,是可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
C.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胞的过程;引发阶 段历时短,是不可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
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
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
C.环境污染治理
D .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
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B.铅、镉、汞、酚
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
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
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原生环境是指()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10.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
A.机体的新陈代谢上
B.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
)C.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
D.人对环境的破坏,又对环境加以保护和治理
E.人体每天摄取食物,获得足够营养
11.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为()
A.人与环境之间的统一性
B.环境因素对机体影响的作用机制
C.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环境决定人类
B.人类改造环境
C.互为因果
D.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关系
E.无特殊关系
7.根据人群健康效应谱,从弱到强的5级效应的分布规律是()
A .两头大,中间小
B.两头小大,中间大
C.最弱的效应比例大
D .最强的效应比例大
E.都一样大
8.在人群健康效应谱中,准病态(即亚临床状态)的变化是()
A.人和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综合特性
B.生态系统对人健康影响的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abharlann 16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2.引起慢性疾患 在低剂量环境污染物长期 作用下,可直接造成机体某种慢性疾患。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它是与大气 污染物长期作用和气象因素变化有关的一组 肺部疾病。它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 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及其续发病。
17
3月21日北京出现扬沙天气,午后街头一片昏黄
“人类肿瘤由病毒等生物因素引起的不足5%, 放射线和紫外线等物理因素引起的也不超过5%, 约有90%是化学物引起”。
22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一)致癌物的分类及环境化学致癌物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1987年)指出,化
学致癌物是指引起恶性肿瘤发生增多的化学物, 在某些情况下诱发良性肿瘤的化学物也可判断 为化学致癌物。
7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1. 大气污染烟雾事件:伦敦型(煤烟型)烟雾 事件、洛杉矶型(光化学型)烟雾事件。
2. 事故性排放环境污染事件:1984年印度博帕 尔农药厂发生的异氰基甲酯(CH2NCO)泄漏事件。
3. 核泄漏事故: 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 站事件。
4. 环境生物性污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12
对核试验的控诉 93年世界新闻摄影获奖作品
保罗 · 洛 [美
13
14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二)慢性危害 环境中有害污染物(因素)以低浓度、长时间反
复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危害,称为慢性危害。 环境有害污染物(因素)所致的慢性危害主要有
如下类型:
15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1.非特异性影响: 在环境污染物长时间作 用下, 机体生理功能、免疫功能、对环境有 害因素作用的抵抗力将明显减弱,对生物感 染的敏感性将会增加,健康状况逐步下降, 表现为人群中患病率、死亡率增加,儿童生 长发育受到影响。
8
9
10
印度博帕尔事件 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因管理混乱, 操作不当,致使地下储罐内剧毒的甲基异氰酸脂因压力升高而爆炸 外泄。45吨毒气形成一股浓密的烟雾,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袭击了 博帕尔市区。
11
印度博帕尔事件
死亡近两万人,受害20多万人,5万人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 40平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
63种。此类致癌物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 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2B类: 对人可能致癌(Possi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
234种。此类致癌物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 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并不充分。
25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3类: 对人的致癌性尚无法分类 (Unclassifiable as to carcinogenicity to humans)
即可疑对人致癌,493种。 4类:对人很可能不致癌(Probably not
carcinogenic to humans) 仅1种。
26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2.按活化的需要分类 把致癌物区分为: (1)直接致癌物(direct carcinogen) :不
需在体内活化的。 (2)前致癌物(procarcinogen)或间接致癌
为化学性、物理性和生物性三类。 (区别于环境因素的分类)
3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特点: 1.作用对象的广泛性。受污染影响人群的反应
个体差异大,包括老、幼、病、弱甚至胎儿及 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敏感人群。 2.低剂量长期性。人群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 状况,探索敏感而特异的反应指标困难。
二、环境污染与致癌危害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人类死亡构成的重要原因,每
年全世界约有700多万人死于癌症。我国从 1957~1995年对部分城市人口死因进行的统计表 明,肿瘤在死因构成顺位已从1957的第七位上升 为第二位(1995),在部分城市则已排在首位。
21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化学物的致癌问题直到20世纪中期才引起人们注 意。
5.研究目标的长期性。充分应用现代医学、分子 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和评价环境污染对健康 的危害是十分必要的。
6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一、环境污染对人群的急、慢性危害 (一)急性危害 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大量进入环境,可使暴露
人群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甚 至死亡。 环境污染急性危害的产生主要包括下列类型:
4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3.环境因素的复杂性。污染物通过多种环境介质 (水、空气、食物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往往是 多因素的联合作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效应可有相加、协同、增强和拮抗作用等。
5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4.作用的多样性。急性的和慢性的、局部的和全 身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近期的和远期的等。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2)
1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当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
的自净能力,以致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 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称为环境污染。
2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环境污染物的分类: 环境污染物(因素)种类繁多,按其属性通常分
18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3.持续性蓄积危害 在环境中有些污染物尽 管在环境中浓度低,但由于它们的生物半减 期很长,如汞的生物半减期为72天,镉的生 物半减期为13.7年,长期暴露会导致在人体 内的持续性蓄积,使受污染的人群体内浓度 明显增加,对人体健康产生远期影响。
19
20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23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1. 按对人的致癌危险性分类 IARC(2002)对已有资料报告的878种化学物根
据其对人的致癌危险分成4类。 1类:确定对人致癌(Carcinogenic to
humans) 87种。对人和动物试验均有明确的证据。
24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2A类: 对人很可能致癌(Proba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
物(indirect carcinogen):需在体内活化的, 其活性代谢物为终致癌物(ultimate carcinoge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