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与累积。(20分)

1.以下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

A.环绕(rǎo) 悠闲(yiōu)

B.锐不可当(ruǐ) 舀水(yǎo)

C.横渡(hènɡ) 败退(kuì)

D.鞠躬(jū) 奇迹(jì)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制栽赃物

B.富丽唐皇黎明

C.丝绒精彩

D.尖锐鬼鬼崇崇

3.以下成语应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人民解放军勇敢善战,锐不可当。

B.王东张皇失措地跑到学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C.她已筋疲力尽,坐在那里休息了好长期。

D.这是一件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作品。

4.选出比喻手法应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鲜嫩的芦花像一片开展的紫色的丝绒。

B.母亲遥望的眼光是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远方游子的心。

C.同窗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一落千丈,势不可挡。

D.每朵盛开的花像一个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5.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成功的进攻下,南阳守敌弃城南逃。

B.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

C.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摆布的距离。

D.那就是我带走的繁重记忆。但这是个标致的记忆。

6. 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简要地揭露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大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产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需独立成段。

B.《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产生在解放战争时代的白洋淀。

C.《烛炬》写的是一名南斯拉夫母亲将收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名苏联红军兵士的坟头上的故事。展示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义。

D.雨果是英国作家,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恶,表达了对被侵犯、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7、默写。(8分)

(1).《长歌行》中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的诗句:

(2)《野望》中通过描述黄昏风景,表现诗人旁皇孤单之情的诗句:

(3)《早寒江上有怀》中借鸿雁南飞,秋天已至,来表达诗人思归之情的诗句: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应用对偶修辞法子,描绘洞庭湖宏伟景象的名句:

二,语言的综合应用(6分)

9、这个单元是有关“战争”主题的课文,你能写一句有关战争的诗句和一个有关战争的成语吗?请试一试(2分)。

10、仿照下眼先后句子的写法,在中间写出一句话。

在与同窗的交往中,我日渐感悟出:给他人一缕阳光,你也会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与颜色;给他人,你也会 ;给他人一点快活,你也会感觉到快活的美妙与充实。(2分)。

三,浏览: (34分)

浏览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1.绝句和律诗一般是要防止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打破常规,在一句诗中“笼”字二现,这样是不是影响了表情达意?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1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甚么人?全诗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感情?(2分 )

文言文浏览(12分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恍如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爽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来往种作,男女穿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历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这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人逐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3.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屋舍俨然: (2)鸡犬相闻:

(3)咸来问讯:----(4)皆叹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2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不足为外人道也:

15、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迹,在空格处填入短语。(2分)

发现桃花源--( )--( )

16、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幽美环境的句子是 ;表现村中人快活糊口的句子是。(2分)

17.如斯美妙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么的思想感情?(2分)

生死攸关的烛光

这是产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在法国第厄普市有一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的丈夫在马奇诺防线被德军攻陷后,当了德国人的俘虏,身旁只留下两个幼小的儿女:12岁的杰克和10岁的杰奎琳。为把德国匪徒赶出自己的祖国,这母子三人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投身到为祖国解放的荣耀斗争行列。

每星期四晚,一名法国农民打扮的人便送来一个小小的金属管,内装着特工人员收集到的绝密情报。伯诺德夫人的任务就是保证把它安全藏好,直至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把情报藏好,伯诺德夫人想了许多办法,她先是把金属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横档中,之后又把它放在盛着剩汤的铁锅内,虽然他们安全地躲过了好几回德军的骤然搜寻,但伯诺德夫人始终感到放心不下。最后,她终究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装着情报的金属管藏在半截烛炬中,外面谨慎地用蜡封好,然后把烛炬插在一个金属烛台上。因为烛炬摆在当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几回周密的搜寻。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其中一个是本地区情报部的官员。他们坐下后,一个少校军官从口袋中掏出一张揉皱的纸就着暗淡的灯光费劲地浏览起来。这时,那位情报部的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烛炬点燃,放到主座眼前,情况是危急的。伯诺德夫人晓得,万一烛炬点燃到铁管处后就会自动熄灭,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收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慌忙从厨房中掏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烛炬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