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提升五-线段、角的计算及思想方法

专题提升五-线段、角的计算及思想方法
专题提升五-线段、角的计算及思想方法

专题提升五线段、角的计算及思想方法

线段的计算

1.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4cm,点M是线段AC 的中点,则线段AM的长为( )

A.2cm B.4cm C.2cm或6cm D.4cm或6c m

2.如图,点C,D,E在线段AB上,已知AB=12cm,CE=6cm,求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和.

第2题图

3.已知: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5∶3三部分,M为AD的中点,BM=6cm,求CM和AD的长.

第3题图

4.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8cm,CB=6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第4题图

(1)求线段MN 的长;

(2)若C 为线段A B上任意一点,满足AC +CB =a cm ,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

(3)若C 在A 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C B=b cm,其他条件不变,MN 的长度为____________.(直接写出答案)

角度的计算

5.如图,已知∠EOC 是平角,OD 平分∠B OC ,在平面上画射线OA,使∠AOC 和∠

COD 互余,若∠BOC =50°,则∠AO B是____________.

第5题图

6.已知一个角的余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补角的4

5,求这个角的度数.

7.如图,点O 在直线A C上,OD 是∠A OB 的平分线,O E在∠B OC 内.若∠BOE =错误!∠EOC ,∠DOE =72°,求∠EO C的度数.

第7题图

8.如图,从点O出发引四条射线OA,OB,OC,OD,已知∠AOC=∠BOD=90°.

(1)若∠BOC=35°,求∠AOB与∠COD的大小;

(2)若∠BOC=46°,求∠AOB与∠COD的大小;

(3)你发现了什么?

(4)你能说明上述的发现吗?

第8题图

9.已知∠AOB是一个直角,作射线OC,再分别作∠AOC和∠BOC的平分线OD、OE.

第9题图

(1)如图1,当∠BOC=70°时,求∠DOE的度数;

(2)如图2,当射线OC在∠AOB内绕点O旋转时,∠DOE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DOE的度数.

10.已知射线OC在∠AOB的内部.

(1)如图1,若已知∠AOC=2∠BOC,∠AOB的补角比∠BOC的余角大30°.

①求∠AOB的度数;

②过点O作射线OD,使得∠AOC=3∠AOD,求出∠COD的度数;

(2)如图2,若在∠AOB的内部作∠DOC,OE,OF分别为∠AOD和∠COB的平分线.则∠AOB+∠DOC=2∠EOF,请说明理由.

第10题图

直线与数轴

11.在如图所示的数轴上,点A是BC的中点,点A,B对应的实数分别为1和-3,则点C 对应的实数是____________.

第11题图

12.已知数轴上点A,B,C所表示的数分别是4,-5,x.

(1)求线段AB的长;

(2)若A,B,C三点中有一点是其他两点的中点,求x的值;

(3)若点C在原点,此时A,C,B三点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2个单位,4个单位向数轴的正方向运动,当A,B,C三点中有一点是其他两点的中点时,求运动的时间.

第12题图

13.如图,请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第13题图

(1)数轴上的点C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线段AB的中点D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

(2)线段AB的中点D与线段BC的中点E的距离DE等于多少?

(3)在数轴上方有一点M,下方有一点N,且∠ABM=120°,∠CBN=60°,请画出示意图,判断BC能否平分∠MBN,并说明理由.

14.已知:如图,数轴上两点A、B所对应的数分别为-3,1,点P在数轴上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点Q在数轴上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

(1)直接写出线段AB的中点所对应的数,以及t秒后点P所对应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若点P和点Q同时出发,求点P和点Q相遇时的位置所对应的数;

(3)若点P比点Q迟1秒出发,问点P出发几秒后,点P和点Q刚好相距1个单位长度,并问此时数轴上是否存在一个点C,使其到点A、点P和点Q这三点的距离和最小,若存在,直接写出点C所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第14题图

参考答案

专题提升五线段、角的计算及思想方法1.C 2.60cm

3.设AB=2x,则BC=5x,CD=3x,AD=10x,∵M为AD的中点,∴AM=5x,

∴BM =5x-2x =3x=6,解得:x=2,∴CM=7x-5x =2x =4c m,AD=10x=20cm .

4.(1)因为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所以MC =错误!AC=错误!×8=4cm ,CN=1

2

C B=错误!×6=3cm ,MN =MC +CN=4+3=7cm .

(2)因为点M 、N 分别是A C、BC 的中点,所以MC =错误!AC ,CN=错误!CB ,MN =M C+C N=错误!AC+错误!CB=错误!(AC+CB)=错误!cm . (3)错误!cm

5.115°或15°

6.设这个角为x度,由题意得:180-(90-x )=\f(4,5)(180-x ),解得x=30. 答:这个角为30°.

7.设∠BOE =x ,∵∠BOE=错误!∠EOC,∴∠EOC =2x.∵∠DO E=72°,∴∠DOB =错误!∠A OB =72°-x ,∴2(72°-x)+x +2x=180°,解得x=36°,∴∠EOC =72°.

8.(1)∵∠BOC =35°,∠AOC=90°, ∴∠AOB =90°-35°=55°. 同理,∠COD=55°.

(2)∵∠B OC=46°,∠AOC=90°, ∴∠A OB=90°-46°=44°. 同理,∠COD =44°. (3)∠AOB=C OD.

(4)∵∠A OB=90°-∠BO C,∠CO D=90°-∠BOC ,∴∠AO B=∠COD . 9.(1)45°; (2)不变,∠DOE=45°.

10.(1)①设∠BOC=x ,∠A OC =2x,则∠AOB =3x,180°-3x =90°-x+30°,x=30°,则∠AOB =90°.

②∠AO D=20°,则∠COD=40°或80°.

(2)∵OE ,OF 分别为∠AO D和∠COB 的平分线,∴∠AOD=2∠EOD,∠BOC=2∠COF ,∠AO B+∠CO D=2∠EO D+2∠C OD+2∠C OF=2∠EOF.

11.2+\r(3)

12.(1)线段AB 的长为9

(2)①点C 为A B中点时,x=-\f(1,2),②点A 为B C中点时,x =13,③点B 为AC 中点时,x=-14.

(3)1秒,错误!秒,错误!秒.

13.(1)2.5 -2 (2)线段B C的中点E 表示的数是0.75,D E=2+0.75=2.75. (3)如图:

第13题图

BC 平分∠M BN ,理由是:

∵∠A BM =120°,∴∠MBC=180°-120°=60°.又∠CB N=60°,∴∠MB C=∠CBN ,即BC 平分∠MB N.

14.(1)A B中点对应的数为-1,t 秒后点P 所对应的数为-3+2t. (2)设相遇时间为t秒,则2t+t=4,t=\f(4,3),则-3+2×43=-1

3.

答:相遇时的位置所对应的数为-错误!.

(3)①P 、Q 没相遇,则2t+t=3-1,t=错误!,此时C 所对应的数为-3+2×错误!=-错误!. ②P、Q相遇后再分开,则2t +t=3+1,t=43,此时C 所对应的数为0-1×4

3=-错误!.

答:点P 出发错误!秒后,P 、Q 相距1个单位长度,此时C 点表示-错误!,或点P出发错误!秒后,P、Q相距1个单位长度,此时点C 表示-4

3

.

七年级计算线段长度与角的计算的方法技巧

计算线段长度的方法技巧 线段是基本的几何图形,是三角形、四边形的构成元素。初一同学对于线段的计算感到有点摸不着头绪。这是介绍几个计算方法,供参考。 1. 利用几何的直观性,寻找所求量与已知量的关系 例1. 如图1所示,点C分线段AB为5:7,点D分线段AB为5:11,若CD=10cm,求AB。 图1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DC=AC-AD,根据已知的比例关系,AC、AD均可用所求量AB表示,这样通过已知量DC,即可求出AB。 解:因为点C分线段AB为5:7,点D分线段AB为5:11 所以 又 又因为CD=10cm,所以AB=96cm 2. 利用线段中点性质,进行线段长度变换 例2. 如图2,已知线段AB=80cm,M为AB的中点,P在MB上,N为PB的中点,且NB=14cm,求PA 的长。 图2 分析:从图形可以看出,线段AP等于线段AM与MP的和,也等于线段AB与PB的差,所以,欲求线段PA的长,只要能求出线段AM与MP的长或者求出线段PB的长即可。 解:因为N是PB的中点,NB=14 所以PB=2NB=2×14=28 又因为AP=AB-PB,AB=80 所以AP=80-28=52(cm) 说明:在几何计算中,要结合图形中已知线段和所求线段的位置关系求解,要做到步步有根据。 3. 根据图形及已知条件,利用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例3. 如图3,一条直线上顺次有A、B、C、D四点,且C为AD的中点,,求BC是AB的多少倍? 图3 分析:题中已给出线段BC、AB、AD的一个方程,又C为AD的中点,即,观察图形可知, ,可得到BC、AB、AD又一个方程,从而可用AD分别表示AB、BC。 解:因为C为AD的中点,所以 因为,即

线段与角的计算

线段与角的计算 一、选择题 1.如图,下列不正确的几何语句是( ) A.直线AB 与直线BA 是同一条直线 B.射线OA 与射线OB 是同一条射线 C.射线OA 与射线AB 是同一条射线 第1题图 D.线段AB 与线段BA 是同一条线段 2 . 已知α、β都是钝角,甲、乙、丙、丁四人计算 6 1 (α+β)的结果依次是28°、48°、60°、88°,其中只有一人计算正确,他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 已知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0 cm ,C 是线段AB 上的任意一点,则AC 中点与BC 中点 间的距离是( ) A.3 cm B.4 cm C.5 cm D.不能计算 4、下列各直线的表示法中,正确的是( ). A 、直线A B 、直线AB C 、直线ab D 、直线Ab 5、一个钝角与一个锐角的差是( ). A 、锐角 B 、钝角 C 、直角 D 、不能确定 6、下列说确的是( ). A 、角的边越长,角越大 B 、在∠AB C 一边的延长线上取一点 D C 、∠B=∠ABC+∠DBC D 、以上都不对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B 、一条射线就是一个周角 C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D 、如果线段AB=BC ,那么B 叫做线段AB 的中点 8、同一平面互不重合的三条直线的交点的个数是( ). A 、可能是0个,1个,2个 B 、可能是0个,2个,3个 C 、可能是0个,1个,2个或3个 D 、可能是1个可3个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的距离;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④若AB=B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钟表上12时15分钟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 A、90° B、82.5° C、67.5° D、60° 11、按下列线段长度,可以确定点A、B、C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是(). A、AB=8cm,BC=19cm,AC=27cm B、AB=10cm,BC=9cm,AC=18cm C、AB=11cm,BC=21cm,AC=10cm D、AB=30cm,BC=12cm,AC=18cm 12.汽车车灯发出的光线可以看成是( ) A.线段 B.射线 C.直线 D.弧线 13.下列图形中表示直线AB的是( ) A B C D 14.下列说确的是( ) A.平角是一条直线 B.角的边越长,角越大 C.大于直角的角叫做钝角 D.把线段AB向两端无限延伸可得到直线AB 15.木匠在木料上画线,先确定两个点的位置,就能把线画得很准确,其依据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两点确定一条线段 C.过一点有一条直线 D.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 16.如图,若∠AOC=∠BOD,则∠AOD与∠BOC的关系是( ) A.∠AOD>∠BOC B.∠AOD<∠BOC C.∠AOD=∠BOC D.无法确定

线段与角的计算及解题方法归纳

线段与角的计算及解题方法 求线段长度的几种常用方法: 1.利用几何的直观性,寻找所求量与已知量的关系 例1.如图1所示,点C分线段AB为5:7,点D分线段AB为5:11,若CD=10cm,求AB。 图1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DC=AC-AD,根据已知的比例关系,AC、AD均可用所求量AB表示,这样通过已知量DC,即可求出AB。 解:因为点C分线段AB为5:7,点D分线段AB为5:11 所以 又因为CD=10cm,所以AB=96cm 2.利用线段中点性质,进行线段长度变换 例2.如图2,已知线段AB=80cm,M为AB的中点,P在MB上,N为PB的中点,且NB=14cm,求PA的长。 图2 分析:从图形可以看出,线段AP等于线段AM与MP的和,也等于线段AB与PB的差,所以,欲求线段PA的长,只要能求出线段AM与MP的长或者求出线段PB的长即可。 解:因为N是PB的中点,NB=14 所以PB=2NB=2×14=28 又因为AP=AB-PB,AB=80 所以AP=80-28=52(cm) 说明:在几何计算中,要结合图形中已知线段和所求线段的位置关系求解,要做到步步有根据。 3. 根据图形及已知条件,利用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例3. 如图3,一条直线上顺次有A、B、C、D四点,且C为AD的中点,,求BC是AB的多少倍? 图3 分析:题中已给出线段BC、AB、AD的一个方程,又C为AD的中点,即,观察图形可知,,可得到BC、AB、AD又一个方程,从而可用AD分别表示AB、BC。 解:因为C为AD的中点,所以 因为,即 又 由<1>、<2>可得: 即BC=3AB 例4. 如图4,C、D、E将线段AB分成2:3:4:5四部分,M、P、Q、N分别是AC、CD、DE、EB的中点,且MN=21,求PQ的长。 图4 分析:根据比例关系及中点性质,若设AC=2x,则AB上每一条短线段都可以用x的代数式表示。观察图形,已知量MN=MC+CD+DE+EN,可转化成x的方程,先求出x,再求出PQ。 解:若设AC=2x,则 于是有 那么 即 解得:

计算线段和角的个数的方法介绍

计算线段和角的个数的方法 问题一 平面上有n个点A1,A2,……,A n,没有三点在同一直线上,那么以这些点为端点的线段有多少条? 方法1 从这些点中任意选取一个,如A1,以这个点为端点的线段有(n-1)条,所以,以这些点为端点的线段都有(n-1)条,这样以这些点为端点的线段是不是有n(n -1)条呢?不是!因为如果这样算,每条线段都计算了两次,如线段A1A4,它既是以线段A1为端点的线段,又是以A4为端点的线段,所以,将这个结果除以2即为所求线段的条数。也就是说: 以平面上有n个点(没有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为端点的线段有n(n-1) 2条! 方法2 从点A1开始,以它为端点的线段有(n-1)条,再从点A2开始,除了已经算过的一条线段外,以它为端点的线段有(n-2)条,如此下去,可以知道,以这些点为端点的线段共有(n-1)+(n-2)+……+1条,再将这个式子的第1项和倒数第1项相加,第2项和倒数第2项相加,依次类推,可以得到以这些点为端点的 线段共有n(n-1) 2条! 问题二 如图,从点O出发的射线有n条,它们依次是OA1,OA2,……,OA n,以 这些射线为边的角共有多少个?方法: A 1

从这些射线中任意选取一条,如OA1,以这条射线为边的角有(n-1)个,和 问题一的计算方法相同,这些射线为边的角共有n(n-1) 2条! 思考题 1.平面上n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多少个交点?最少呢? 2.n边形有多少条对角线?(连接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多边形的对角线) 3.如图,直线a上有5个点,A1,A2,……,A5,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1235 4

线段和角的计算题

期末复习: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一、课前热身,引入课题 问题1:已知线段AB =5cm ,C 为线段AB 上一点,且BC =3cm ,则线段AC = cm 。 问题2:已知线段AB =5cm ,C 为直线AB 上一点,且BC =3cm ,则线段AC = cm 。 问题3:已知∠AOB =50°, OC 为∠AOB 内一射线,且∠BOC=30°,则∠AOC = °。 问题4:已知∠AOB =50°,∠BOC=30°,则∠AOC = °。 今天我们复习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二、问题探究,探寻规律 例1 如图,已知线段AB=10cm ,C 为线段AB 上一点,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 (1) 若BC =4cm ,求MN 的长, (2) 若BC =6cm ,求MN 的长, (3) 若BC =8cm ,求MN 的长, (4) 若C 为线段AB 上任一点,你能求MN 的长吗?请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例2 如图,已知∠AOB =90°,OM ,ON 分别平分∠AOC 和∠BOC , (1) 若∠AOC =30°,求∠MON 的度数, (2) 若∠BOC =50°,求∠MON 的度数, (3) 由(1)(2)你发现了什么,请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例3 如图,已知线段AB=10cm ,C 为线段AB 延长线上一点,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 (1) 若BC =4cm ,求MN 的长, (2) 若BC =6cm ,求MN 的长, (3) 若C 为线段AB 延长线上任一点,你能求MN 的长吗? 若能,请求出MN 的长,并说明理由。 例4 如图,已知∠AOB =90°,OM ,ON 分别平分∠AOC 和∠BOC , (1) 若∠AOC =40°,求∠MON 的度数, (2) 若∠AOC =α,求∠MON 的度数, (3) 若∠BOC =β,求∠MON 的度数, (4) 由(1)(2)(3)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三、拓展提高、应用规律 例5 已知∠AOB =α,过O 任作一射线OC ,OM 平分∠AOC ,ON 平分∠BOC , (1) 如图,当OC 在∠AOB 内部时,试探寻∠MON 与α的关系; (2) 当OC 在∠AOB 外部时,其它条件不变,上述关系是否成立?画出相应图形,并说明理由。 B

七年级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一、课前热身,引入课题 问题1:已知线段AB =5cm ,C 为线段AB 上一点,且BC =3cm ,则线段AC = cm 。 问题2:已知线段AB =5cm ,C 为直线AB 上一点,且BC =3cm ,则线段AC = cm 。 问题3:已知∠AOB =50°, OC 为∠AOB 内一射线,且∠BOC=30°,则∠AOC = °。 问题4:已知∠AOB =50°,∠BOC=30°,则∠AOC = °。 二、问题探究,探寻规律 例1 如图,已知线段AB=10cm ,C 为线段AB 上一点,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 (1) 若BC =4cm ,求MN 的长, (2) 若C 为线段AB 上任一点,你能求MN 的长吗?请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例2 如图,已知∠AOB =90°,OM ,ON 分别平分∠AOC 和∠BOC , (1) 若∠AOC =30°,求∠MON 的度数, (2) 若∠BOC =50°,求∠MON 的度数, (3) 由(1)(2)你发现了什么,请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例3 如图,已知线段AB=10cm ,C 为线段AB 延长线上一点,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 (1) 若BC =4cm ,求MN 的长, (2) 若BC =6cm ,求MN 的长, (3) 若C 为线段AB 延长线上任一点,你能求MN 的长吗?若能,请求出MN 的长,并说明理由。 A B

例4 如图,已知∠AOB =90°,OM ,ON 分别平分∠AOC 和∠BOC , (1) 若∠AOC =40°,求∠MON 的度数, (2) 若∠AOC =α,求∠MON 的度数, (3) 若∠BOC =β,求∠MON 的度数, (4) 由(1)(2)(3)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写出结论,并 说明理由。 三、拓展提高、应用规律 例5 已知∠AOB =α,过O 任作一射线OC ,OM 平分∠AOC ,ON 平分∠BOC , (1) 如图,当OC 在∠AOB 内部时,试探寻∠MON 与α的关系; (2) 当OC 在∠AOB 外部时,其它条件不变,上述关系是否成立?画出相应图形,并说明理由。 复习参考题 1.如图,AB:BC:CD =2:3:4,如果AB 中点M 和CD 中点N 的距离是24cm ,求AB ,BC ,CD 的长度 2.已知:如图,O 是直线AB 上一点,∠AOC=∠BOD ,射线OE 平分∠BOC ,∠EOD=42?,求∠EOC 的大小 B A O A M B C N D C D E

word完整版初一期末复习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1 期末复习: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不同层次数学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掌握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体会线段中点和角平分线定义的应用。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发现图形中蕴含的一般规律,体会类比的方法(线段中点和角的平分线进行类比),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线段、角的有关计算,中点、角平分线定义的应用。 难点:线段、角有关规律性结论的说理。 一、课前热身,引入课题 问题1:已知线段AB=5cm,C为线段AB上一点,且BC=3cm,则线段AC=cm。 答案:2cm,(说明:C的位置唯一确定) 问题2:已知线段AB=5cm,C为直线AB上一点,且BC=3cm,则线段AC=cm。

答案:2cm或8cm,(说明:C的位置不唯一确定,有两种可能性,故答案有两个) 问题3:已知∠AOB=50°,OC为∠AOB内一射线,且∠BOC=30°,则∠AOC=°。 答案:20°(说明:射线OC的位置唯一确定) 问题4:已知∠AOB=50°,∠BOC=30°,则∠AOC=°。答案:20°或80°(说明:射线OC的位置不唯一确定,有两种可能性,故答案有两个) 今天我们复习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二、问题探究,探寻规律 例1如图,已知线段AB=10cm,C为线段AB上一点,M、N分别为AC、BC的中点, (1)若BC=4cm,求MN的长, (2)若BC=6cm,求MN的长, (3)若BC=8cm,求MN的长, (4)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你能求MN的长吗?请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例2如图,已知∠AOB=90°,OM,ON分别平分∠AOC和∠BOC,(1)若∠AOC=30°,求∠MON的度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7.思想方法专题:线段与角的计算中的思想方法

思想方法专题:线段与角的 计算中的 思想方法 ——明确解题思路,体会便捷通道 ◆类型一 方程思想在线段或角的 计算中的 应用 1.一个角的 度数比它的 余角的 度数大20°,则这个角的 度数是( ) A.20° B.35° C.45° D.55° 2.已知P 为线段AB 上一点,且AP =25 AB ,M 是AB 的 中点,若PM =2cm ,则AB 的 长为( ) A.10cm B.16cm C.20cm D.3cm 3.如图,A 、O 、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AOC=2∠COD,OE 平分∠BOD,∠COE=77°,则∠COD 的 度数是( ) A.52° B.26° C.13° D.38.5°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如图,M 、N 为线段AB 上两点,且AM∶MB=1∶3,AN∶NB=5∶7.若MN =2,则AB 的 长为 . 5.如图,AB 和CD 相交于点O ,∠DOE=90°,若∠BOE=12 ∠AOC. (1)指出与∠BOD 相等的 角,并说明理由;

(2)求∠BOD,∠AOD的度数. 6.如图,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PA=,PB=(用含x的式子表示); (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类型二分类讨论思想在线段或角的计算中的应用 7.(2016-2017·萧山区校级期末)已知∠AOB=60°,作射线OC,使∠AOC等于40°,OD是∠BOC的平分线,那么∠BOD的度数是() A.100° B.100°或20° C.50° D.50°或10° 8.(2016-2017·郾城区期末)把一根绳子对折成一条线段AB, 点P是AB上一点,从P处把绳子剪断.已知AP=1 2 PB,若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40cm,则绳子的原长为.【易错8①】 9.已知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C=5,BC=3,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易错8①】 (1)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 (2)依据(1)的图形,求线段MN的长.

线段角计算题

一、线段计算题:(word可编辑) 1、如图,点D为线段CB的中点,AD=8cm,AB=10cm,求CB的长 度. 解:∵DB=AB﹣AD, ∴DB=10-8=2cm ∵点D为线段CB的中点 BC=2BD=4cm. 2、如图,已知C点为线段AB的中点,D点为BC的中点,AB=10cm,求AD的长度。 解:∵C点为线段AB的中点, AB=10cm ∴ 1 5 2 AC CB AB cm ∵D点为BC的中点, ∴ 1 2.5 2 CD BC cm ∴5 2.57.5 AD AC CD cm 答:AD的长度为7.5cm。 3、已知C,D两点将线段AB分为三部分,且AC:CD:DB=2:3:4,若AB 的中点为M,BD的中点为N,且MN=5cm,求AB的长. 解:设AC=2x,CD=3x,DB=4x,∴AB=AC+CD+DB=9x, ∵AB的中点为M, ∴MB= AB=4.5x, ∵N是DB的中点, ∴NB= DB=2x, ∴MB﹣NB=MN, ∴4.5x﹣2x=5, ∴2.5x=5, ∴x=2, ∴AB=9x=18cm 4、如图,M是线段AC中点,B在线段AC上,且AB=2cm、BC=2AB,求BM

长度. 解:∵AB=2cm,BC=2AB,∴BC=4cm, ∴AC=AB+BC=2+4=6cm, ∵M是线段AC中点, ∴AM= AC=3cm, ∴BM=AM﹣AB=3﹣2=1cm. 故BM长度是1cm. 5、如图,已知AB:BC:CD=2:3:4,E、F分别为AB、CD中点,且EF=15.求 线段AD的长. 解:设AB=2x,BC=3x,CD=4x,∵E、F分别是AB和CD的中点, ∴BE= AB=x,CF= CD=2x, ∵EF=15cm, ∴BE+BC+CF=15cm, ∴x+3x+2x=15, 解得:x=, ∴AD=AB+BC+CD=2x+3x+4x=9x= cm 6、已知AB=10cm,点C在直线AB上,如果BC=4cm,点D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BD的长度. 解:∵AB=10cm,BC=4cm,点C在直线AB上,∴点C在线段AB上或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 ①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如图①, 则有AC=AB﹣BC=10﹣4=6. ∵点D是线段AC的中点, ∴DC=AC=3, ∴DB=DC+BC=3+4=7; ②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②,

计算线段长度的方法与技巧

计算线段长度的方法与技巧-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线段是基本的几何图形,是三角形、四边形的构成元素。初一同学对于线段的计算感到有点摸不着头绪。这是介绍几个计算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1. 利用几何的直观性,寻找所求量与已知量的关系 例1. 如图1所示,点C分线段AB为5:7,点D分线段AB为5:11,若CD=10cm,求AB。 图1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DC=AC-AD,根据已知的比例关系,AC、AD均可用所求量AB表示,这样通过已知量DC,即可求出AB。 解:因为点C分线段AB为5:7,点D分线段AB为5:11 所以 又 又因为CD=10cm,所以AB=96cm 2. 利用线段中点性质,进行线段长度变换

例2. 如图2,已知线段AB=80cm,M为AB的中点,P在MB上,N为PB的中点,且NB=14cm,求PA的长。 图2 分析:从图形可以看出,线段AP等于线段AM与MP的和,也等于线段AB与PB的差,所以,欲求线段PA的长,只要能求出线段AM与MP的长或者求出线段PB的长即可。 解:因为N是PB的中点,NB=14 所以PB=2NB=2×14=28 又因为AP=AB-PB,AB=80 所以AP=80-28=52(cm) 说明:在几何计算中,要结合图形中已知线段和所求线段的位置关系求解,要做到步步有根据。 3. 根据图形及已知条件,利用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例3. 如图3,一条直线上顺次有A、B、C、D四点,且C为AD的中点,

,求BC是AB的多少倍? 图3 分析:题中已给出线段BC、AB、AD的一个方程,又C为AD的中点,即 ,观察图形可知, ,可得到BC、AB、AD又一个方程,从而可用AD分别表示AB、BC。解:因为C为AD的中点,所以 因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