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提升五-线段、角的计算及思想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专题提升训练 线段与角计算中的思想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专题提升训练 线段与角计算中的思想方法1.P 为线段AB 上一点,且AP =25AB ,M 是AB 的中点,若PM =2cm ,则AB 的长为( ) A .10cm B .16cm C .20cm D .3cm2.一个角的度数比它的余角的度数大20°,则这个角的度数是( )A .20°B .35°C .45°D .55°3.如图,已知∠BOC=2∠AOC,OD 平分∠AOB,且∠COD=18°,求∠AOC 的度数.4.如图所示,已知AB 和CD 的公共部分BD =13 AB =14CD ,线段AB ,CD 的中点E ,F 之间的距离是10cm ,求AB ,CD 的长.5.若∠AOB=60°,∠AOC =30°,则∠BOC 为( )A .30°B .90°C .30°或90°D .不确定6.已知线段AB =10,在直线AB 上画线段BC ,使BC =4,则线段AC 的长是( )A .6B .14C .6或14D .8或67.两根木条,一根长60cm ,一根长100cm ,将它们的一端重合,顺次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两根木条的中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cm.8.时钟上的分针和时针像两个运动员,绕着它们的跑道昼夜不停地运转.请你解答以下有关时钟的问题:(1)分针每分钟转几度?时针每分钟转几度?(2)中午12时整后再经过几分钟,分针与时针所成的钝角会等于121°?(3)在(2)中所述分针与时针所成的钝角等于121°后,再经过几分钟两针所成的钝角会第二次等于121°?9.线段AB ,BC 均在直线l 上,若AB =12厘米,AC =4厘米,M ,N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10.已知∠AOB=40°,过点O 引射线OC ,若∠AOC∶∠COB=2∶3,且OD 平分∠AOB.求∠COD 的度数.11.如图,P 是定长线段AB 的三等分点,Q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Q -BQ =PQ ,求PQ∶AB 的值.12.如图,已知∠AOB=α,∠BOC=β,OM 平分∠AOC,ON 平分∠BOC,则∠MON 的度数是( )A .12 βB .12 (α-β) C .12 α D .α-12 β13.如图,O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过点O 任意作射线OC ,OD 平分∠AOC,OE 平分∠BOC,则∠DOE() A .一定是钝角 B .一定是锐角 C .一定是直角 D .都有可能14.如图,已知点C ,D 为线段AB 上顺次两点,M ,N 分别是AC ,BD 的中点.(1)若AB =24,CD =10,求MN 的长;(2)若AB =a ,CD =b ,请用含有a ,b 的代数式表示出MN 的长.15.已知,O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COD 是直角,OE 平分∠BOC.(1)如图1,若∠AOC=40°,求∠DOE 的度数;(2)在图1中,若∠AOC=α,直接写出∠DOE 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3)将图1中的∠DOC 绕顶点O 顺时针旋转至图2的位置.①探究∠AOC 和∠DOE 的度数之间的数量关系;②在∠AOC 的内部有一条射线OF ,满足:2∠AOF +∠BOE=12(∠AOC-∠AOF),试确定∠AOF 与∠DOE 的度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小学六年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线段角度与直线的计算
小学六年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线段角度与直线的计算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线段、角度和直线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的特性,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线段、角度和直线的计算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线段的计算1. 线段的定义线段是由两个端点确定的有限点集合,通常用字母表示,如AB。
2. 线段的长度计算线段的长度可以通过两个端点的坐标进行计算。
假设线段AB的端点A(x1, y1),B(x2, y2),则线段AB的长度为√[(x2-x1)² + (y2-y1)²]。
例如,若A(3, 4),B(7, 8),则线段AB的长度为√[(7-3)² + (8-4)²] =√[16 + 16] = √32 ≈ 5.66。
3. 线段的比较线段的比较可以通过计算线段的长度来实现。
若线段AB的长度大于线段CD的长度,则可表示为AB > CD。
二、角度的计算1. 角度的定义角度是由两条射线围成的图形,通常用字母表示,如∠ABC。
2. 角度的度量角度的度量可以通过两条射线之间的夹角来实现。
常用的度量单位为度(°)。
例如,直角的度量为90°,钝角的度量大于90°,锐角的度量小于90°。
3. 角度的计算常见的角度计算包括角度的相加、相减和平分等。
- 角度的相加:若角度∠ABC和∠BCD相互贴合,则可以将它们的度数进行相加,得到∠ABC的度数再加上∠BCD的度数。
- 角度的相减:若角度∠ABC包裹了角度∠BCD,则可以将∠BCD 的度数从∠ABC的度数中相减,得到包裹部分的度数。
- 角度的平分:若角度∠ABC可以被一条射线划分为两个相等的角度,则可以将∠ABC的度数除以2,得到平分角的度数。
三、直线的计算1. 直线的定义直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没有起点和终点,可以用一对平行线表示。
(word完整版)线段与角计算及解题方法归纳,文档
线段与角的计算及解题方法求线段长度的几种常用方法:1.利用几何的直观性,搜寻所求量与量的关系例 1.如图1所示,点C分线段AB为5:7,点D分线段AB为5:11,假设CD=10cm,求AB。
图 1解析:观察图形可知, DC=AC- AD,依照的比率关系, AC、AD均可用所求量 AB表示,这样经过分 DC,即可求出 AB。
解:因为点 C分线段 AB为 5: 7,点 D 分线段 AB为 5: 11所以又因为 CD=10cm,所以 AB= 96cm2.利用线段中点性质,进行线段长度变换例 2. 如图 2,线段 AB=80cm,M为 AB的中点, P 在 MB上, N 为 PB的中点,且 NB=14cm,求 PA的长。
图 2解析:从图形能够看出,线段 AP等于线段 AM与 MP的和,也等于线段 AB与 PB的差,所以,欲求线段 PA的长,只要能求出线段 AM与 MP的长也许求出线段 PB的长即可。
解:因为 N是 PB的中点, NB=14所以 PB=2NB=2×14= 28又因为 AP=AB- PB,AB=80所以 AP=80-28=52〔 cm〕说明:在几何计算中,要结合图形中线段和所求线段的地址关系求解,要做到步步有依照。
3.依照图形及条件,利用解方程的方法求解例 3.如图3,一条直线上按次有A、 B、 C、 D四点,且 C为 AD的中点,,求 BC是 AB的多少倍?图 3解析:题中已给出线段BC、AB、AD的一个方程,又 C 为 AD的中点,即,观察图形可知,,可获取 BC、AB、AD又一个方程,从而可用 AD分别表示 AB、BC。
解:因为 C为 AD的中点,所以因为,即又由 <1>、<2>可得:即 BC= 3AB例 4. 如图 4,C、D、E 将线段 AB分成 2:3:4:5 四局部, M、P、Q、N 分别是 AC、CD、DE、EB的中点,且 MN=21,求 PQ的长。
小学数学中的线段角和面积的计算
小学数学中的线段角和面积的计算小学数学中的线段、角和面积的计算数学是一门让人们能够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学科。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线段、角和面积是重要的概念和计算内容。
本文将探讨线段的长度计算、角的度量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一、线段的长度计算线段是数学中一个基本的几何要素,它是由两个点确定的直线的一部分。
在小学数学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线段的长度。
线段的长度计算可以通过直接测量或使用已知的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直接测量是一种常见的计算线段长度的方法。
我们可以使用直尺或尺子等工具将线段的两个端点对准,然后读取出线段的长度。
例如,给定线段AB,我们可以将尺子的一端对准A点,然后延直线移动尺子的另一端直到对准B点,最后读取出尺子上所示的长度即为线段AB 的长度。
另一种计算线段长度的方法是使用已知的长度单位,如厘米或米。
我们可以先测量出一个已知长度单位,并借助这个单位来计算线段的长度。
例如,假设我们已知一个长度单位为1厘米的线段CD,同时我们还知道线段AB相对于CD的长度比例是2:3,那么我们可以使用乘法计算出线段AB的长度。
即线段AB = 线段CD的长度 × AB与CD的长度比例 = 1cm × 3/2 = 1.5cm。
二、角的度量角是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公共端点而形成的图形。
在小学数学中,我们学习了角的基本概念和度量方法。
角的度量通常使用角度或弧度来表示。
角度是一种常见的角度量单位,我们使用角度符号“°”来表示。
在小学数学中,我们通常学习了以直角(90°)、平角(180°)、钝角(大于90°但小于180°)和锐角(小于90°)作为基准进行角度度量。
度量角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使用量角器、直角器等工具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已知角度大小来估算未知角度的大小。
三、面积的计算面积是描述平面图形所占的空间大小的概念。
线段和角的计算
线段和角的计算在数学的广阔天地中,线段和角是两个基础且重要的概念。
它们不仅在几何中频繁出现,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线段和角的计算世界,探索其中的奥秘。
首先,我们来聊聊线段。
线段是指直线上两点间的有限部分。
它有两个端点,并且长度是固定的。
计算线段的长度是线段相关问题中的常见任务。
比如,已知线段 AB 的长度为 5 厘米,线段 BC 的长度为 3 厘米,那么线段 AC 的长度是多少呢?这就很简单啦,当点 B 在点 A 和点 C 之间时,AC 的长度就是 AB 的长度加上 BC 的长度,即 5 + 3 = 8 厘米。
但如果点 C 在点 A 和点 B 之间,那么 AC 的长度就是 AB 的长度减去 BC 的长度,即 5 3 = 2 厘米。
再来看一个稍微复杂点的例子。
有一条线段被分成了若干段,已知其中几段的长度,要求出整个线段的长度。
这时候,我们只需要把已知各段的长度相加就可以了。
除了计算线段的长度,线段的中点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如果点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那么 AM 的长度就等于 MB 的长度,都等于 AB 长度的一半。
通过中点,我们可以将线段进行等分,从而方便计算和解决问题。
接下来,我们把目光转向角。
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几何图形。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角的度量单位通常是度,用符号“°”表示。
将一个圆平均分成 360 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 1 度。
在计算角的度数时,我们常常会遇到角的和差问题。
比如,已知∠AOB 的度数为 30°,∠BOC 的度数为 20°,那么∠AOC 的度数是多少呢?这就要分两种情况,如果∠BOC 在∠AOB 的内部,那么∠AOC 的度数就是∠AOB 的度数减去∠BOC 的度数,即 30° 20°= 10°;如果∠BOC 在∠AOB 的外部,那么∠AOC 的度数就是∠AOB 的度数加上∠BOC 的度数,即 30°+ 20°= 50°。
专题复习—线段和角
3.方位角定义及其应用定义:轮船、飞机等物体运动的方向与正北方向的夹角称为方位角,如下图所示.4.角的大小比较方法(1)度量法;(2)叠合法.5.画相等的角(尺规法)6.角的和、差、倍的画法7.角平分线的概念及画法概念: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8.余角、补角(1)余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简称互余,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余角.(2)补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3)余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4)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9.角的度量单位、角的换算及角的分类(1)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2)角的换算:160,160''''==(3)角的分类: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二、练习一、填空题(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3分)1、在所有连结两点的线中,__________最短.2、如图为同一直线上的A、B、C三点,图中共有_______条射线,_____条线段.(第2题)(第3题)3、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如果AC、CD、DB长之比为3:4:5,则AC=________AB,AC=___________CB。
4、如图,O为直线AD上一点,∠AOB=45º,OC平分∠BOD,则∠COD=_____度。
南偏西25北偏东20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北西南东5、 如图, OC ⊥OA ,OD ⊥OB ,则∠AOB=∠_________.(第4题) (第5题) 6、 互为补角的两角之差为22º,则这个两角分别为______度和______度. 7、 如图,∠AOB=72º,OC 平分∠AOB ,OD ⊥OC ,则∠AOD=______度.8、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两点,AC 、CD 、DB 的长度比为1:2:3,又M 为AC 的中点,DN :NB=2:3,已知AB=30cm ,则MN=______cm.(第8题)(第7题)9、计算:28º46´+57º32´-60º15´=___________.10、α=(x+10)º,∠β=(x-30)º,且∠α和∠β互余,则∠α=______度.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分,每小题3分) 1、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若OA=OB ,则O 是线段AB 的中点; B 、 若O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OA=OB ; C 、 B 是线段AC 上一点,AB :BC=2:3,则AC BC 53=;D 、 延长线段AB 至C ,使BC=AB ,则B 是线段AC 的中点. 2、右图中线段的总数是( ) A 、4条. B 、5条.C 、6条.D 、7条. 3、如图,线段AD=90cm ,B 、C 是这条线段上两点,AC=70cm ,且CD=31BC ,则AB 的长是( ) A 、20cm. B 、15cm. C 、10cm. D 、8cm .4、如图,C 是线段AB 的中点,D 是线段CB 上任意一点,则下列表示线段关系的式子中错误的个数为( ) (1)CD=21(AD-BD ). (2)CD=2BD AB -.(3)BD=21(AB-2CD ). (4)BD=AD-2CD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5、如图,∠BOC=2∠AOB ,OP 平分∠AOB ,已知∠AOP=12º,则∠POC=( ) A 、60º. B 、72º.C 、78º.D 、84º. 6、∠α的余角是40º,则∠α的补角为( )A 、100º.B 、110º.C 、120º.D 、130º. 7、有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有( )(1)只有补角而没有余角的角是钝角; (2)锐角既有余角又有补角;(3)一个锐角的余角比这个角的补角小90º;(4)互补的两个角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
线段与角度的测量与计算
线段与角度的测量与计算在几何学中,线段和角度是最基本的测量单位。
线段用来表示两点之间的距离,而角度用来度量物体之间的旋转程度。
掌握线段和角度的测量与计算方法对于解决各种几何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线段和角度的测量方法,并提供一些相关计算的实例。
一、线段的测量方法线段的测量是指通过测量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来确定线段的长度。
测量线段的常用工具是直尺和卷尺。
测量线段的步骤如下:1. 将直尺或卷尺的一端与线段的起点对齐。
2. 沿着线段的方向,将直尺或卷尺延伸至线段的终点。
3. 读取直尺或卷尺上线段的长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测量线段时要确保测量工具与线段保持紧密接触,以避免测量误差的产生。
此外,对于曲线线段的测量,可以采用一些其他的测量方法,如利用软尺沿着曲线的轮廓测量。
线段的计算可以通过将线段与数轴对应起来进行。
数轴上每个刻度代表一个单位长度,将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对应到数轴上的刻度上,然后读取两个刻度值的差即可得到线段的长度。
二、角度的测量方法角度的测量是指通过测量两条射线之间的夹角来确定角度的大小。
测量角度的常用工具是量角器和转角尺。
测量角度的步骤如下:1. 将量角器或转角尺的一个尺腿与角的顶点对齐。
2. 通过另一个尺腿与角的两条射线对齐,确保量角器或转角尺紧密贴合。
3. 读取量角器或转角尺上的角度数值。
需要注意的是,角度的测量应该尽量精确,尽量避免视觉误差带来的测量偏差。
此外,在测量尖锐角时,可以使用直角器来帮助确定直角,从而减小误差。
角度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首先,将角转化为圆周上的弧度表示,然后利用弧度值进行计算。
例如,一个180°的角对应了圆周的π弧度。
三、线段和角度的计算实例下面通过一些实例来演示线段和角度的计算方法:1. 示例一:已知线段AB的长度为5cm,线段BC的长度为3cm,求线段AC的长度。
根据线段的计算方法,线段AC的长度等于线段AB的长度加上线段BC的长度,即5cm + 3cm = 8cm。
线段与角的计算及解题方法归纳
B AO
A.上 B.海 C.世 ★ D.博
C
11.如果,点 O 在直线 AB 上且 AB第⊥1O1D 若∠COA=36°则∠DOB 的大小为( )
第 13
A 36° B 54° C 64° D 72题°
题
12.如图,直线 AB 与直线 CD 相交于点 O,E 是∠AOD 内一点,已知 OE⊥AB,∠BOD
3. 根据图形及已知条件,利用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例 3. 如图 3,一条直线上顺次有 A、B、C、D 四点,且 C 为 AD 的中点,
,求 BC 是 AB 的多少倍 图3
分析:题中已给出线段 BC、AB、AD 的一个方程,又 C 为 AD 的中点,即
,观察
图形可知,
,可得到 BC、AB、AD 又一个方程,从而可用 AD 分别表示 AB、
BC。
解:因为 C 为 AD 的中点,所以
因为
,即
又
由<1>、<2>可得: 即 BC=3AB 例 4. 如图 4,C、D、E 将线段 AB 分成 2:3:4:5 四部分,M、P、Q、N 分别是 AC、CD、 DE、EB 的中点,且 MN=21,求 PQ 的长。 图4 分析:根据比例关系及中点性质,若设 AC=2x,则 AB 上每一条短线段都可以用 x 的代数 式表示。观察图形,已知量 MN=MC+CD+DE+EN,可转化成 x 的方程,先求出 x,再求出 PQ。 解:若设 AC=2x,则
所以 又因为 CD=10cm,所以 AB=96cm 2.利用线段中点性质,进行线段长度变换 例 2. 如图 2,已知线段 AB=80cm,M 为 AB 的中点,P 在 MB 上,N 为 PB 的中点,且 NB= 14cm,求 PA 的长。 图2 分析:从图形可以看出,线段 AP 等于线段 AM 与 MP 的和,也等于线段 AB 与 PB 的差,所 以,欲求线段 PA 的长,只要能求出线段 AM 与 MP 的长或者求出线段 PB 的长即可。 解:因为 N 是 PB 的中点,NB=14 所以 PB=2NB=2×14=28 又因为 AP=AB-PB,AB=80 所以 AP=80-28=52(cm) 说明:在几何计算中,要结合图形中已知线段和所求线段的位置关系求解,要做到步步有 根据。
线段与角度知识点总结
线段与角度知识点总结在数学中,线段和角度是基本的几何概念,它们对于解决各种几何问题和实际应用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线段与角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定义、性质、测量、运算等方面,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几何概念。
一、线段的基本概念1.1 线段的定义线段是由两个端点及它们之间的所有点组成的有限部分。
其中,端点是线段的起点和终点,线段上的所有点都位于这两个端点之间。
线段通常用字母表示,如线段AB,其中A和B分别为线段的两个端点。
1.2 线段的性质线段具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1) 长度:线段的长度是用来衡量线段的大小的重要指标,通常用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来表示。
在直角坐标系中,线段的长度可以通过两个端点的坐标计算得到。
(2) 延长性:线段可以延长成无穷大,即线段的长度是可变的。
(3) 独一性:直线上的任意两点确定唯一的一条线段。
(4) 有序性:线段的两个端点是有序的,即线段AB和线段BA是不同的。
1.3 线段的运算在线段的运算中,常涉及到线段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操作。
这些运算通常都是建立在线段长度的概念上的,可以通过比较线段长度来进行计算。
二、角度的基本概念2.1 角度的定义角度是由两条射线共同起点构成的几何图形,通常用度(°)来表示。
其中,两条射线称为角的两边,它们的公共起点称为角的顶点。
角度通常用字母来表示,如∠ABC,其中B为角的顶点,而A和C分别为角的两边。
2.2 角度的性质角度具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1) 角度的度数:角度的度数是用来衡量角度大小的重要指标,通常用角的两边在单位圆上所对应的弧长来表示。
在直角坐标系中,角度的度数可以通过两条射线的方向和长度计算得到。
(2) 有向性:角度有方向性,即角度的起始边和终止边是有序的。
(3) 直角度:度数为90°的角称为直角,它是最基本的角度单位之一。
(4) 余角:与角度相加为90°的角称为余角,即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为90°。
专题研究:线段、角的计算——数学思想
专题研究:线段、角的计算——数学思想
一、分类讨论思想
例1、线段AB、BC均在直线m上,若AB=12cm,AC=4cm,M、N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MN的长。
二、方程思想
例2、如图,长度为12cm的线段AB的中点M,点C将线段MB分成MC:CB=1:2,求线段AC的长度.
三、整体带入思想
例3、如图已知点C、D为线段AB上顺次两点,M、N分别是AC、BD的中点.
(1)若AB=24,CD=10,求MN的长;
(2)若AB=a,CD=b,请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出MN的长.
四、类比思想
例4、如图,,已知∠AOB内部有顺次的四条射线OE、OC、OD、OF,且OE平分∠AOC,OF平分∠DOB.
(1)若∠AOB=160°,∠COD=40°,求∠EOF的度数;
(2)若∠AOB=α,∠COD=β,求∠EOF的度数.
几何探究问题——类比思想
例5:如图①,已知∠AOB=150°,∠COE与∠EOD互余,OE平分∠AOD.(1)在图①中,若∠COE=32°,则∠DOE=;∠BOD=.
(2)在图①中,设∠COE=α,∠BOD=β,请探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
(3)在已知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当∠COD绕点O逆时针转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2)中α与β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写出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提升五线段、角的计算及思想方法
线段的计算
1.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4cm,点M是线段AC 的中点,则线段AM的长为( )
A.2cm B.4cm C.2cm或6cm D.4cm或6c m
2.如图,点C,D,E在线段AB上,已知AB=12cm,CE=6cm,求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和.
第2题图
3.已知: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5∶3三部分,M为AD的中点,BM=6cm,求CM和AD的长.
第3题图
4.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8cm,CB=6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第4题图
(1)求线段MN 的长;
(2)若C 为线段A B上任意一点,满足AC +CB =a cm ,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
(3)若C 在A 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C B=b cm,其他条件不变,MN 的长度为____________.(直接写出答案)
角度的计算
5.如图,已知∠EOC 是平角,OD 平分∠B OC ,在平面上画射线OA,使∠AOC 和∠
COD 互余,若∠BOC =50°,则∠AO B是____________.
第5题图
6.已知一个角的余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补角的4
5,求这个角的度数.
7.如图,点O 在直线A C上,OD 是∠A OB 的平分线,O E在∠B OC 内.若∠BOE =错误!∠EOC ,∠DOE =72°,求∠EO C的度数.
第7题图
8.如图,从点O出发引四条射线OA,OB,OC,OD,已知∠AOC=∠BOD=90°.
(1)若∠BOC=35°,求∠AOB与∠COD的大小;
(2)若∠BOC=46°,求∠AOB与∠COD的大小;
(3)你发现了什么?
(4)你能说明上述的发现吗?
第8题图
9.已知∠AOB是一个直角,作射线OC,再分别作∠AOC和∠BOC的平分线OD、OE.
第9题图
(1)如图1,当∠BOC=70°时,求∠DOE的度数;
(2)如图2,当射线OC在∠AOB内绕点O旋转时,∠DOE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DOE的度数.
10.已知射线OC在∠AOB的内部.
(1)如图1,若已知∠AOC=2∠BOC,∠AOB的补角比∠BOC的余角大30°.
①求∠AOB的度数;
②过点O作射线OD,使得∠AOC=3∠AOD,求出∠COD的度数;
(2)如图2,若在∠AOB的内部作∠DOC,OE,OF分别为∠AOD和∠COB的平分线.则∠AOB+∠DOC=2∠EOF,请说明理由.
第10题图
直线与数轴
11.在如图所示的数轴上,点A是BC的中点,点A,B对应的实数分别为1和-3,则点C 对应的实数是____________.
第11题图
12.已知数轴上点A,B,C所表示的数分别是4,-5,x.
(1)求线段AB的长;
(2)若A,B,C三点中有一点是其他两点的中点,求x的值;
(3)若点C在原点,此时A,C,B三点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2个单位,4个单位向数轴的正方向运动,当A,B,C三点中有一点是其他两点的中点时,求运动的时间.
第12题图
13.如图,请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第13题图
(1)数轴上的点C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线段AB的中点D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
(2)线段AB的中点D与线段BC的中点E的距离DE等于多少?
(3)在数轴上方有一点M,下方有一点N,且∠ABM=120°,∠CBN=60°,请画出示意图,判断BC能否平分∠MBN,并说明理由.
14.已知:如图,数轴上两点A、B所对应的数分别为-3,1,点P在数轴上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点Q在数轴上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
(1)直接写出线段AB的中点所对应的数,以及t秒后点P所对应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若点P和点Q同时出发,求点P和点Q相遇时的位置所对应的数;
(3)若点P比点Q迟1秒出发,问点P出发几秒后,点P和点Q刚好相距1个单位长度,并问此时数轴上是否存在一个点C,使其到点A、点P和点Q这三点的距离和最小,若存在,直接写出点C所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第14题图
参考答案
专题提升五线段、角的计算及思想方法1.C 2.60cm
3.设AB=2x,则BC=5x,CD=3x,AD=10x,∵M为AD的中点,∴AM=5x,
∴BM =5x-2x =3x=6,解得:x=2,∴CM=7x-5x =2x =4c m,AD=10x=20cm .
4.(1)因为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所以MC =错误!AC=错误!×8=4cm ,CN=1
2
C B=错误!×6=3cm ,MN =MC +CN=4+3=7cm .
(2)因为点M 、N 分别是A C、BC 的中点,所以MC =错误!AC ,CN=错误!CB ,MN =M C+C N=错误!AC+错误!CB=错误!(AC+CB)=错误!cm . (3)错误!cm
5.115°或15°
6.设这个角为x度,由题意得:180-(90-x )=\f(4,5)(180-x ),解得x=30. 答:这个角为30°.
7.设∠BOE =x ,∵∠BOE=错误!∠EOC,∴∠EOC =2x.∵∠DO E=72°,∴∠DOB =错误!∠A OB =72°-x ,∴2(72°-x)+x +2x=180°,解得x=36°,∴∠EOC =72°.
8.(1)∵∠BOC =35°,∠AOC=90°, ∴∠AOB =90°-35°=55°. 同理,∠COD=55°.
(2)∵∠B OC=46°,∠AOC=90°, ∴∠A OB=90°-46°=44°. 同理,∠COD =44°. (3)∠AOB=C OD.
(4)∵∠A OB=90°-∠BO C,∠CO D=90°-∠BOC ,∴∠AO B=∠COD . 9.(1)45°; (2)不变,∠DOE=45°.
10.(1)①设∠BOC=x ,∠A OC =2x,则∠AOB =3x,180°-3x =90°-x+30°,x=30°,则∠AOB =90°.
②∠AO D=20°,则∠COD=40°或80°.
(2)∵OE ,OF 分别为∠AO D和∠COB 的平分线,∴∠AOD=2∠EOD,∠BOC=2∠COF ,∠AO B+∠CO D=2∠EO D+2∠C OD+2∠C OF=2∠EOF.
11.2+\r(3)
12.(1)线段AB 的长为9
(2)①点C 为A B中点时,x=-\f(1,2),②点A 为B C中点时,x =13,③点B 为AC 中点时,x=-14.
(3)1秒,错误!秒,错误!秒.
13.(1)2.5 -2 (2)线段B C的中点E 表示的数是0.75,D E=2+0.75=2.75. (3)如图:
第13题图
BC 平分∠M BN ,理由是:
∵∠A BM =120°,∴∠MBC=180°-120°=60°.又∠CB N=60°,∴∠MB C=∠CBN ,即BC 平分∠MB N.
14.(1)A B中点对应的数为-1,t 秒后点P 所对应的数为-3+2t. (2)设相遇时间为t秒,则2t+t=4,t=\f(4,3),则-3+2×43=-1
3.
答:相遇时的位置所对应的数为-错误!.
(3)①P 、Q 没相遇,则2t+t=3-1,t=错误!,此时C 所对应的数为-3+2×错误!=-错误!. ②P、Q相遇后再分开,则2t +t=3+1,t=43,此时C 所对应的数为0-1×4
3=-错误!.
答:点P 出发错误!秒后,P 、Q 相距1个单位长度,此时C 点表示-错误!,或点P出发错误!秒后,P、Q相距1个单位长度,此时点C 表示-4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