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第七章 油层对比
油层物理学.
第一章油气藏流体的化学组成与性质石油中的烃类及相态石油主要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三种饱和烃类构成,原油中一般未发现非饱和烃类。
烷烃又称石蜡族烃,化学通式C n H2n+2,在常温常压(20℃,0.1MPa)下,C1~C4为气态,它们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5~C16是液态,它们是石油的主要成分;C17以上的烷烃为固态,即所谓石蜡。
石油的化学组成石油中主要含碳、氢元素,也含有硫、氮、氧元素以及一些微量元素,一般碳、氢元素含量为95%~99%,硫、氮、氧总含量不超过1%~5%。
石油中的化合物可分为烃类化合物和非烃类化合物;烃类化合物主要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非烃类化合物主要为各种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以及兼含有硫、氮、氧的胶质和沥青质。
300~1000),含有氧、氮、硫等元素的多环芳香烃化合物,通常呈半固态分散状溶解于原油中。
原油的物理性质及影响因素包括颜色、密度与相对密度、凝固点、粘度、闪点、荧光性、旋光性、导电率等。
原油颜色的不同,主要与原油中轻、重组分及胶质和沥青质含量有关,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则原油密度颜色变深。
凝固点与原油中的含蜡量、沥青胶质含量及轻质油含量等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则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则凝固点高。
ρo)与某一温度和压力下的水的密度(ρw)之比。
我国和前苏联国家指1atm、20℃时原油密度与1atm、4℃纯水的密度之比,欧美国家则以1atm、60℉(15.6℃)时的原油与纯水的密度之比,γo欧美国家还使用API度流体中任意一点上单位面积的剪应力与速度梯度的比值,是粘性流体流动时内部摩擦而引起的阻力大小的量度,表明流体流动的难易程度。
μ—流体粘度,又称动力粘度或绝对粘度,Pa·s,F/A—单位面积上的剪应力或内摩擦阻力,N/m2dv/dy—速度梯度,s-1p、T)下绝对粘度与密度之比。
单位:m2/s地面原油的分类(1)根据原油中硫的含量可分为:低硫原油、含硫原油、高硫原油(2)根据原油中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可分为:少胶原油、胶质原油、多胶原油(3)根据原油中的含蜡量可分为:少蜡原油、含蜡原油、高含蜡原油(4)按原油的关键组分可分为:凝析油、石蜡基原油、混合基原油、环烷基原油(5)根据地面脱气原油相对密度可分为:轻质油、中质油、重质油地层原油的分类按粘度分为:低粘油、中粘油、高粘油、稠油。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物,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2、干气:有时也称贫气,是指甲烷气含量很高,重烃含量很少,基本不含汽油蒸气的天然气。
湿气是指重烃气含量较高,甲烷气含量有所降低,可含有一定数量汽油蒸气的天然气。
3、干酪根:是指沉积岩(物)中分散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指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也可理解为油母质。
4、油气运移:石油和天然气在地层中任何移动称为油气运移5、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的一种场所,通常由储集层、盖层和遮挡物三部分组成。
6、油气藏:是地壳中油气聚集的最基本单位,是油气在单一圈闭内,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的油水界面的基本聚集。
7、地质井:在盆地普查阶段为解决一定的地质任务(构造、地层分布)而钻的井。
8、地质录井(简称录井),是指在钻井过程中,根据井的设计要求,应用专用的设备和一定的工作方法,取全取准直接和间接反映地下情况的各项资料,以判断井下地质及含油、气情况的工作。
9、油层对比:在邻井之间和研究区范围进行储层的横向连续性追踪。
油层对比是研究油层空间展布和连通情况的基础。
目前地层划分对比常用方法:生物地层学方法、岩石地层学方法、层序地层学方法10、隔层:是指稳定分布于两个渗透性岩层中间的不渗透岩层。
隔层的特点是封隔性好、平面分布较稳定、具一定厚度(泥岩一般需3m以上)11、油层对比单元的划分:在油田范围内,将油层对比单元从大到小划分为四级:含油层系、油层组、砂层组、单油层。
油层单元级次越小,油层特性一致性越高,垂向连通性越好。
重点12、沉积旋回:指在地层剖面上,若干相似的岩性在纵向上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现象。
这种有规律地重复出现,可以在岩石的颜色、岩性、结构、沉积构造等各方面表现出来,最明显的是表现在岩石的粒度上,称之为韵律性。
13、标准层:岩性特征突出、岩性稳定、电性特征明显、分布范围较广且厚度变化不大的岩层。
油层对比
例如: 某油田杜家台含油层系 ----Ⅰ、Ⅱ、Ⅲ油层组 ----Ⅰ1-3砂层组 ——Ⅰ11-3 单油层
2、沉积旋回级次与划分
油田范围内,沉积旋回的级次从小到大按四级划分。 1)四级沉积旋回(韵律)
※ ※ ※
包含一个单油层在内的不同粒度序列岩石的一个组合 该组合中,油层粒度最粗; 厚度、结构及层理随沉积相带的变化而变化。
SP 1281 2 3 4
(a)
IL
SP
IL
SP
7 8
ML
5 6 7 (b)
9
1 (c)
孤东油田馆上段化石层(标准层)
三级旋回按水进型考虑--顶部均有一层泥岩
中感应、八侧向、中子伽马、井径等曲线。
▲
碳酸盐岩剖面:自然伽马、中子伽马曲线,等等。
第二节
碎屑岩油层对比
二、油层对比的依据
▲
1、岩性特征--岩性及岩性组合
▲
▲ ▲
2、沉积旋回
3、地球物理特征
岩性标准层 特殊标志层 岩石组合 矿物组合
4、油水关系及动态信息
1、岩性特征
岩性特征--指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 岩层变化规律及其特殊标志,等。
3、油层组
由若干油层特性相近的砂岩组组合而成; ▲ 以较厚非渗透性泥岩作盖层、底层,且分布于同一相段内 ▲ 岩相段的分界面--为油层组的顶、底界线。
▲
4、含油层系
由若干油层组组合而成。同一含油层系内: ▲ 油层的沉积成因、岩石类型相近; ▲ 油水特征基本一致; ▲ 顶、底界面与地层时代分界线具有一致性。
常见的标准层:
A、砂泥岩剖面中薄层灰岩--高电阻率值; B、碳酸盐岩剖面中石膏、泥岩夹层-泥岩或页岩为低电阻率和高自然伽马; C、碎屑岩剖面中稳定泥岩段--低电阻率、高自然伽马; D、煤层--高电阻率、高自然伽马值; E、薄的黑色页岩层或煤层--地质录井标志明显; F、化石层; G、膨润土层--高电阻率、高自然伽马值。
《油矿地质学》复习总结
油矿小结第一章钻井地质需要掌握的概念定向井:按照预先设计的井斜方位和井眼轴线形状进行钻进的井。
水平井:井斜角在85-120读,并沿水平方向钻进一定长度的井。
丛式井:在一个井场或平台上,有计划地钻很多口井(直井或斜井),这些井统称为丛式井。
井斜角:测点处的井眼轴线同铅垂线之间的夹角。
(α)井斜方位角:测点处井眼轴线的切线在水平方向的投影与正北方向的夹角。
(fai)钻井深度:用钻具长度计算的井深。
测井深度:用电缆长度计算的井深。
测深:测量深度,井口方补心(转盘面)沿井轨迹测点处的实际长度。
垂深:垂直深度,井口方补心(转盘面)到井筒测点位置的垂直深度。
补心海拔:井口方补心(转盘面)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海拔深度:井筒中测点位置到海平面的铅直距离。
岩心收获率:岩心长度/取心进尺长度取心进尺:岩心归位:从最上的标志层开始,上推归位至取心井段顶部,再一次向下归位,达到岩性与电性吻合。
岩屑迟到时间: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的时间。
重点内容井别识别:哇塞岩心丈量和编号原则:丈量:清除岩屑泥饼等“假岩心”,断面吻合,摆放,由顶至底用尺子依次丈量,单位厘米,自上而下做记号,红黑两平行线,上位红,下为黑,箭头指向钻头位置。
编号:第几次取心,共多少块岩心,这是第几块。
几又几分之几。
观察岩心油气水的方法类型:含气实验,含水观察,滴水实验。
岩心含有级别:根据储层特性不同分为:孔隙性含油:饱含油、富含油、油浸、油斑、油迹、荧光。
缝洞性含油:油浸、油斑、荧光。
岩心录井图的编制:岩心录井草图和岩心录井综合图。
综合:井深校正,岩心归位。
岩屑描述内容与岩心描述的差别:岩屑描述的重点是岩石定名和含油气情况描述。
差别:这。
岩屑录井对缝洞储层中的判别:缝洞发育系数:次生矿物总量/岩屑总量。
缝洞开启系数:自形晶矿物含量/次生矿物含量。
钻井液显示的类型:油花、气泡,油气侵,井涌,井喷,井漏(碳酸盐溶洞好东西。
)。
钻时录井优缺点:课件上没说啊。
第二章地层测试地层流动系数:地层流动系数反映地下流体流动的难易程度。
精细油层划分对比与沉积相研究
精细油层划分对比实例分析
01
实例区域地质概况
介绍实例所在区域的地质背景 ,包括构造、地层、沉积等方 面的特征。
02
油层划分与对比
详细阐述实例中油层的划分原 则、方法和对比标志,展示精 细油层划分对比的过程和结果 。
03
油藏特征与控油因素
分析实例中油藏的地质特征、 储层物性、流体性质等方面的 特点,探讨控制油藏形成和分 布的主要因素。
沉积演化
从下到上,沉积环境由河流相向湖泊相逐渐过渡,反映了盆地的沉 降和气候变化过程。
精细油层划分对比与沉积相关系探讨
油层分布与沉积相的关系
主力油层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亚相中,受沉积微相控 制明显。
油层物性与沉积相的关系
不同沉积微相的油层物性差异较大,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 相的油层物性较好。
在旋回层序内,根据岩性、电性 、含油性等特征进一步细分油层 。
油层对比标志和依据
岩性标志
通过岩石类型、颜色、成分、结构等岩性特 征进行油层对比。
含油性标志
根据岩心含油级别、荧光显示、试油结果等 含油性特征进行油层对比。
电性标志
利用测井曲线形态、幅度、梯度等电性特征 识别油层。
古生物标志
应用古生物化石组合、生态特征等古生物信 息进行油层对比。
储层物性
沉积相影响储层的物性特征, 如粒度、分选、胶结程度等, 进而影响储层的储油能力和开 发效果。
油气运移
沉积相控制了油气运移的通道 和路径,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 的油气运移通道具有不同的特 征和规律。
沉积相与油气藏类型密切相关 ,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油气 藏具有不同的圈闭类型和成藏 模式。
04
精细油层划分对比与沉积相关系研 究
油田静态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1、油层划分与对比油层对比是油田地质研究的基础,无论是对油田特征的了解,还是对油层空间构造形态的研究,或是研究生油层、储集层及其生储盖组合特征,都是在油层对比的前提下实现的。
所谓油层对比,系指在一个油田范围内,对区域地层对比时已确定的含油层系中的油层进行划分和对比。
油层对比的主要依据有地层的岩性、沉积旋回、岩石组合及特殊矿物组合等。
目前业已开始应用微体古生物、微量元素、粘土矿物等多种资料作为小层划分与对比,这无疑提高了小层对比的精度。
一般可将油层单元从大到小划分为含油层系、油层组、砂层组和单油层四级。
单油层通称小层或单层,是组成含油层系的最小单元,相当于沉积韵律中的较粗粒部分。
同一油田范围内的单油层具一定的厚度和分布范围,并且具岩性和储油物性基本一致的特征。
单油层间应有隔层分隔,其分隔面积应大于其连通面积。
砂层组是由若干相互临近的单油层组合而成。
同一砂层组内的油层其岩性基本一致,其上下均为较稳定的分隔层分隔。
油层组是由若干油层特性相近的砂层组组合而成,并以较厚的非渗透性泥岩作为盖、底层,且分布于同一相段之内。
岩相段的分界面即为其顶、底界面。
含油层系是由沉积成因相近、岩石类型相似、油水特征基本一致的若干油层组组合而成,其顶、底界面与地层时代分界线具一致性。
(1)油层对比的依据本文来自阿果石油网在含油层系中,地层的岩性、沉积旋回、岩石组合及特殊矿物组合等,都客观地记录了地壳演变过程、波及的范围和延续的时间,这为油层对比提供了地质依据。
岩性特征:是指岩层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等,这些都是沉积环境的物质反映。
岩性特征用以进行地层对比的基本原则是:同一沉积环境下所形成的沉积物,其岩性特征亦应相同,而不同沉积环境下所形成的沉积物,其岩性特征也不同。
在地层的岩性、厚度变化不大的较小区域内进行油层对比,依据几个有代表性的地层剖面,就可直接划分对比油层。
在地层横行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岩性组合特征也是油层对比的重要依据。
典型油、气、水层特征及实例
1.纵向对比
在一定范围内,即在地层水基本相同的井 段内,对岩性相同的地层进行储层岩性、含 油性、电性的比较,找出纯水层及有把握的 油层,再互相比较,由易到难,逐层解释。
判断油气水层的一般方法
2.抓主要矛盾
在油水过渡带以上有利井段,抓住渗透性 变化,区分油气层、干层;
在油水过渡带,抓含油性变化,区分油气 层、油(气)水同层、水层;
典型含油水层
含油水层(18号层) GR≈60API;
SP负异常幅度较大, 幅度差相当于邻近的 水层;
AC≈120µs/ft, 这 说 明该层孔隙性较好;
RILD≈1.9Ω·m, 电 阻
率值略高于邻近的水
层
且
RFOC>RILM>RILD,
即感应电阻率高侵特
征明显。
典型含油水层
含油水层(18号层)
ML 正 幅 度 差 明 显 , 说 明该层渗透性较好;
RILD≈1.8Ω·m , 且深、中感应基本 重合,无侵入特征.
AC≈110µs/ft , 这说明该层泥质 较重,渗透性较差 ,偏干的可能性大 。
干层
干层(21号层)
SP负异常幅度较 小;
CON1≈520mS/ m;
ML 正 差 异 幅 度 差较小;这说明该 层泥质较重,渗透 性较差,偏干的可 能性大。
典型的油、气、水层
典型油层
④深探测电阻率高,是典型水层的3~5倍, 束缚水饱和度越低差别越大,深、中、浅 三电阻率组合显示为低侵电阻率模式,即 R深>R中>R浅(极高地层水矿化度的低电 阻率油层也可显示高侵电阻率模式或无侵 入模式);
典型的油、气、水层
典型油层
⑤成果图上,含油饱和度高,含水饱 和度低,且与束缚水饱和度几乎相等 (Sw≈Swir);有较好的可动油气孔 隙体积即残余油少,可动油多。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第七章-地层压力与地层温度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预测砂Leabharlann 泥岩剖面异常地层压力方法1、地震勘探法
地震波传播速度(层速度)或旅行时间与岩石密度密切相关 ◆ 正常压实情况下:泥岩、页岩密度随埋深增加而增加
--随埋深增加,层速度加大,旅行时间减小。
◆ 异常压力过渡带:由于页岩欠压实,页岩孔隙度增 大,密度减小,地震波传播的层速度将偏离正常压实 趋势线向着减小的方向变化,地震波传播旅行时间向 着增加的方向变化。
2、预测异常地层压力,实现平衡钻井 在高压异常地区钻探时,为了顺利地完成钻探任务,
并为油气开采提供优质井身,在开钻之前做两项工作:
● 确定两个关键地质参数: 孔隙流体压力、岩石破裂压力。
● 再根据上述两个关键地质参数进行钻探设计。 --主要包括:钻井液密度、套管程序。
三、原始油层压力研究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正常压实时:随埋深增加,声
波传播速度↑,传播时间↓。
高异常压力过渡带:声波传播 时间向增大方向偏离正常趋势。
声波时差与深度关系曲线
⑶ 页岩密度测井
预测方法与电阻率测井或声 波测井相同。右图2条曲线均 较清晰地反映出高异常地层压 力过渡带顶面约在3352.8m, 两种资料所得结果吻合较好。
密度测井受井眼大小影响,在 预测异常地层压力时,其精度和 效果不及电阻率及声波测井。
偏离正常压实趋势线。
→ 绘制研究井的d(dc)指数与深度关系曲线, 可预测过渡带的顶部位置和异常地层压力。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右图为同一口井 的d指数--深度、dc 指数--深度关系曲 线:高异常地层压 力过渡带顶面位置 约在2652m处。
d指数与dc指数曲线对比
由于dc指数消除了钻井液密度的影响, dc指数比d指数 更能清楚地反映出高异常地层压力过渡带的存在。
碎屑岩油层划分对比方法介绍
层分层油单 分划回旋积沉�一统
回旋积沉井单各分划步初
手入律规合组 其及性岩井单究研从 �础基为料资心岩以
法方的分划回旋积沉中比对层油、2
2 22
2
2 22 2 12 2
22
2
2 21 2 11 2
2
层砂单
2 21 2 11 2
12
2
层小
。比对溯追级逐�次级低→次级高�比对回旋积沉区全 �合组 级逐�次级高→次 级低�分 划的回旋井 单
951-33L
151-33L 5-28L
341-33L
7-59L
061X-33L 421-33L 551-33L 71-39L
0006114
0006114
01-73L
1-05L 41-39L 4-73L 2-05L 11-39L
7-73L 8X-92L 1-49L 51-39L 13L 2-13L
0007114
层互泥砂
征特理物球地)3( 回旋积沉)2(
层准标 岩页色黑 层互泥砂 岩砂砾含
合组物矿 合组石岩 层志标殊特 层准标性岩
● ● ● ●
据依的比对与分划)一(
征特性岩)1(
CA、LM、R、LI、RG、PS ●
�系关性油含、性物、性 电 、性 岩 层 油 应 反 的 面 全 较 � 用 运 合 综 料 资 测 电 种 多
序程的比对层油
0004114
层 断
位井正校
号井位井
201-33L 321-33L
19L 41-59L
例 图
0005114
3-59L 451-33L
4-59L
1-59L
81-59L 52-59L 11-67L
[学习]碎屑岩油层划分与对比
•
•
一、油层单元划分
•油层单元划分和对比: •是将油田内的储油层系剖面根据地层接触关系、沉积层序 或旋回、岩性组合、油气水分布等特征细分成不同级次的 油层,并建立全油田井间各级油层的等时对比关系,在油 田范围内实现统一分层。
• 意义: •1、揭示多油层储油层系的层间非均质性,正确地实施分 层开采的各种措施 •2、搞清各级油层的空间变化规律 •3、提高油层认识精细程度
•
3、利用岩性和厚度比例对比小层
•在局部范围内,同一时期形成的小层其岩性和厚度是相似的。
•在每个四级旋回内,应进一步分析其岩性组合规律,细分若干 个五级旋回,并分析其所具有的特点:砂岩相对发育程度,泥 岩稳定程度,各五级旋回的厚度比例等。
•
4、切片、等高程对比
•河流沉积地层的特征:标准层少,河道砂 体在泛滥沉积中随机出现 •对比方法:切片和等高程对比
•
•油层划分的基本依据 :
•沉积层序、旋回性、储层非均质性、油气水分布相结 合,即从沉积成因出发,落脚于储层的开发地质特征
不同级次的沉积层序和旋回性是含油层系沉积历史不同 级次的构造事件和沉积事件的反映,只有客观地按固有的 沉积层序及旋回性划分油层,才能正确地进行等时对比。 合理的油层划分又是为实施各种分层开采措施服务的, 各级次的油层应体现:层内储层开发地质特征的相对近似 性,层间的差异性和相对的隔绝性。
油田划分油层单元级别 不齐全,油层单元划分 常从砂层组开始。
•大庆萨中地区油层划分、储层的旋回特征
•
•胜利油区馆陶组上段油层单元划分结果表
•
二、油层对比方法
•油层对比前的工作 : • 1、通过典型井油层划分与对比,建立油田综合柱状图。 综合柱状图要求岩层特征(岩性、电性)在全区具有代表性 ,油层发育好
油层对比
地层单元分级 区域地层
2. 岩石地层单元 回顾
(群、组、段、层) •以岩性作为主要分层依据。 •主要用于化石少、
岩性变化大的地区。
教材P108
地层单元分级 区域地层
3. 层序地层单元
•层序是一套相对整一的、 成因上有联系的、 顶底以不整合面或 与之相应的整合面 为界的一套地层 (Mitchum,1977)。
教材P137
221m
86m
93m
砂体 强水淹
泥岩 中水淹
弱水淹
油层对比的方法
6. 全区闭合
(反复验证、全区闭合) √桥式对比 √三角网对比
•w1
•w2
•w3
•w4
•w5
•w6
•w7
•w8
•w9
•w10
•w11
•w12
•w13
•w14
•w15
•w16
三维闭合
教材P137
油层对比的方法
四、地层分层数据表
碳酸盐岩中的薄层泥岩
教材P121
2353
GR
Rd
3300
3500
灰岩
泥灰岩
油层对比的依据 标志层
低 GR SP RT
P12a P12b P13a P13b P13c
油层对比的依据 标志层
(3)与沉积间断相关的标志层
轮古9井
轮古15-2井
GR
0
100
CAL
5
10
BIT
5
10
岩性 剖面
RMSL
0.1
GR
Rt
GR
Rt
逐级对比
GR
Rt
标志层
教材P133
沉积旋回
地球物理测井:第07章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方法
2020/12/12
3
2020/12/12
测井图的一 般认识:
曲线名 曲线单位
曲线道 线型 线宽/粗 刻度类型
左右刻度 第二比例 深度道 深度比例 解释结论 岩性 井壁取心
4
2. 测井解释的要求和层次
基本要求
➢ 选择合适的测井系列,并保证测井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 ➢ 收集尽可能多的第一性资料; ➢ 选择合适的解释模型; ➢ 综合地质、试油及邻井资料,综合分析,给出综合解释结论。
2020/12/12
2
多井解释
➢ 地层对比 ➢ 复查解释结论 ➢ 二次解释和多次解释 ➢ 沉积相研究 ➢ 油藏描述
(3)常用解释结论
➢ 储层的测井解释结论一般包括 油层、水层、气层、油水同层 (含油水层、含水油层)、干 层、疑难层等;
➢ 如果是水淹层测井解释,则需 要解释油层水淹级别(多个水 淹级别)。
【参见课本P170表11-1】
(3)电阻率系列
用途:准确反映原状地层电阻率、计算饱和度、区分油水等 测井方法选择:两大类,即侧向测井和感应测井(最常用感应)
➢ 侵入较浅:深感应或深侧向皆可 ➢ 侵入较深:若Rxo<Rt(盐水泥浆、低侵)用侧向,反之用感应 ➢ 一般Rmf>3Rw时用感应,Rmf接近或小于Rw时用侧向; ➢ 常用组合测井确定Rxo、di、Rt:双感应-微聚焦,双侧向-微球等。
实际选择方法
要根据工作目标、结合地区特点及钻井泥浆性质等进行综合考虑 (参看课本 P174 表11-4 所列实例)
裸眼井基本系列(九条线):
三孔隙度(声波、密度、中子)、三电阻率(深、中、浅)、SP、GR、CAL
2020/12/12
11
2020/12/12
地层(油层)对比
间1 2 8井
间1 4 1井
Ⅳ
双 指 泥 岩
间122井 Ⅰ8
间128井 Ⅰ8
间141井 Ⅰ8
马3 6井
Ⅳ 间1 1 9井
Ⅳ
间1 4 1井
Ⅴ1
Ⅴ1
Ⅴ1
Ⅰ 鸡 冠 状 泥 岩 Ⅱ1 间122井
Ⅰ 间128井
Ⅰ 间141井
Ⅱ1
Ⅱ1
宽 浅 凹 兜 泥 岩
马3 6井
间1 1 9井
间1 4 1井
Ⅴ2
Ⅴ2
Ⅴ2
河间东营油藏选定的标志层特征
基准面下降半旋回
基准面上升半旋回
(3)地震、测井、地质相结合的地层对比方法
以测井曲线为主的地层划分对比在大多数情况应用于 加积地层中,效果较好。其时间地层单元与岩性地层单元相
一致。这时,反映岩性特征的测井曲线形态在横向上变化不
大,岩电特征稳定,因此,利用标准层和沉积旋回进行对比, 效果较好。 但是在区域地层对比中,由于在大范围内,沉积方式经 常发生变化,当在侧向加积形成的地层中,这种利用标准层 的平行相似对比的方法就不能使用,这时因为,侧向加积的 地层在同一时期可以形成不同的岩性,反映岩电特性的测井 曲线在横向上有很大的变化。这种情况导致地层划分对比工 作出现困难。
岩及其分布稳定的泥
岩等,它们往往是在 比较稳定的沉积环境 225.0 m
195.0m
中形成的,具有一定
的分布范围,也属于 我们追踪的标志层范 畴。 Ed2 Ed3
Es1 上
1.3、综合测井图 比例为1:200。主要用于油层对比、
小层划分和砂体分析。我们主要应用的曲线有
感应曲线(COND)、自然电位曲线(SP)和微 电级曲线(ML1,ML2)。电阻率曲线与自然电 位曲线能明显反映岩石组合特征;微电极曲线 能够细致地反映岩层的薄层变化,显示出各个
油层对比讲义
和迭加。考虑到沉积单元在注水开发中的相对独立性和测井曲
高Ⅰ20底 厚度:0.5米 岩性:介形虫钙质粉砂岩,富含狼星虫,上下为黑色泥岩。 与高Ⅱ1+2顶部富含女星虫的介形虫钙质粉砂岩层为组合标志。 电性:上下低电阻所夹的一明显锥状钙质尖峰,下面钙质层多叉。
高Ⅱ3--4 厚度:0.4米 岩性:3号层的介形虫钙质粉砂岩下有0.4米的灰黑色泥岩; 4号层的0.6米介形虫钙质粉砂岩下有0.6米的灰黑色泥岩; 二者为组合标志。 电性:泥岩段低凹,被三个钙质尖峰所夹,三个钙尖都分叉。
油层对比的原则和工作流程
•油层对比的原则——旋回对比、分级控制、不同相带区别对待。 •油层对比的工作流程
确定井位、选取井号——以主井为中心,邻井不隔井、不重复、不漏井
利用标准层确定油层组、砂岩组、小层界限;
12个 37个 97个 编写小层号——首先确定出砂体是否跨层 自上而下依次编写 “+”也表示本层层号 “-”表示跨层层号 跨层层号自上层顶号编到下层底号。 注意:特殊砂岩组界线也有与大界线(油层组界线)表示相同的。 萨III4-7底界、葡I2底界的砂岩组界线均与油层组界线相同。
清楚反映各级旋回的组合特征 反映油层的储油物性 反映厚砂岩内部夹层的分布状况及物性差异
自然 电位
不能渗透性相近而岩性不同的岩层 岩性界面反映不明显 幅度值受岩层厚度、泥浆性能影响较大
反映各级旋回的组合特征及单层分界面 反映标准层的特征 明显反映厚砂层内部物性的差异及小旋回界线
简述油层对比的依据
简述油层对比的依据
油层对比是油藏勘探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油藏的性质,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开发过程。
油层对比的依据有三个方面:地质特征、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
地质特征是指油藏的形成条件,包括油藏和油藏周围的构造构型,油藏的沉积环境,油藏的沉积时间,油藏的沉积物的性质等等。
地质特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油藏的发育状况,从而更好地控制勘探开发过程。
物理特性是指油藏的热物理特性,包括油藏的孔隙度、渗透性、比表面积、油藏压力等等。
物理特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油藏的含油性、油层的厚度、油层的分布状况等等,从而更好地控制勘探开发过程。
化学特性是指油藏的组成成分,包括烃类成分,如烷烃、烯烃、炔烃、芳烃等,以及油层中碳、氢、氧等元素的含量。
化学特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油藏的含油性、油层的厚度、油层的分布状况等等,从而更好地控制勘探开发过程。
油层对比的依据是地质特征、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油藏的性质,并且能够更好地控制油藏的勘探开发过程。
油层对比是油藏勘探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油藏勘探开发的基础和依据。
油藏的勘探开发过程,油层对比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必须在油田开发前进行油层对比,以便更好地控制勘探开发过程。
油层对比以地质特征、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为依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油藏的性质,并且能够更好地控制油藏的勘探开发过程。
总之,油层对比是油藏勘探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油藏勘探开发的基础和依据。
油层对比的依据是地质特征、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油藏的性质,并且能够更好地控制油藏的勘探开发过程。
精细油层划分与对比技术
一、精细油层划分与对比技术 1.油层划分对比主要目的 2.油层划分原那么 3.精细油层对比技术 4.精细地层对比方法和流程 二、砂岩储层堆积相研讨 1.研讨堆积相的主要目的 2.堆积体系的根本概念 3.堆积相常规研讨方法 三、堆积微相研讨
一、精细油层划分与对比技术
1.油层划分对比主要目的
标标志志层 层的越作多用,越—c典—.小型起,着层分对布层规越位稳归模定属,的要对控比制顺精造应度用也。单就越层可靠厚,因度此精分心布选定概标志率层是,对比目任务的的重有要两内容个之一:。 一是使 ①在确砂定 层小规电范性层井规:范内参未照制所区定含域之地前砂层可分有层层两数种数据做并法最经弥三补少维:,地震二资料是初步减检验少,找对出厚地层层延续砂、完岩好的的井作劈为规分范。井。坚持小层
但应留意到有些动态分析资料的不确定性,因此需反复 ②钻井分层与地震解释相结合
根底预备:在众多单层中要坚持等时关系,实现全区的一致闭合,最根本的方法是编制小层砂体分布典型剖面图。 以规范井为出发井,采用邻井对比,井点幅射,逐渐蔓延的方法,实现骨干剖面本身、剖面之间以及全区的一致划分闭合,并应与断
层 某模些型小反 层复 的交 、“互 单编 层动辑 数, 能静对够矛 会结盾 添井 加合点 。做〞必要,调整综。 合判别,才有能够得到正确的结论。
b.注采井组动态反映与单层对比的一致
标志层:在反复对比实际中,应留意发现对比标志层。
单层是一独立的流体运动单元,并以其为边境条件,彼此 留意,典型剖面不是独一不变的,而是随单层对比任务的不断进展,一定会有调整,完善。
二是堆积旋回的多级次性,级次越高旋回性越明显,分布也越稳定。 是控制油水运动自成体系的流动单元;
小层划分
油层物理第七章(油层液体物理性质)资料
20
9.1
105
24.7
126
28.9
随温度增加,压缩系数是增加的。
§2 油层石油的压缩系数
3、与地层压力的关系
不同压力区间地层油 的压缩系数 (据洪 世铎,1985)
平 均 压 缩 系 数
压 力 间 隔 ( ata) Co1 05(1at)a 压 力 间 隔 ( ata)
190-194
38.9
292-344
V o ——油层石油的体积(L)。
油层石油由于溶解有大量的天然气,因而其密度与地面
脱气石油密度相比有很大差别,通常要低百分之几到百
分之十几,有时还更低。
获取方法
•实验室测定(多数情况下) •计算 •查图
应用石油等温压缩系数计算高于饱和压力时的石油密度
分二步进行
第一步:先算出饱和压力下的石油密度 第二步:由压缩系数表达式求取
第七章 油层液体的物理性质
油层液体的物理性质是指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油与油 田水的物理性质。
由于高压和大量的天然气溶解于原油中,再加上高温使得 原油物理性质与地面脱气石油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别。 对油层液体物理性质的研究,无论对储量计算、油(气) 层评价,还是对油田开发设计、动态分析以及提高石油采 收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原油一般呈棕褐色、黑褐色、黑绿色,也有黄色、棕黄色和浅 红色石油。原油颜色的不同,主要与原油中轻、重组分及胶质 和沥青质含量有关。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则原油的颜色深。
平 均
20
压 15
缩
系 10 数
10-6 5
0.5
0.6
0.7
0.8
饱和压力下原油相对密度
查图版方法
已知石油饱和压力下 的相对密度时可直接 从左侧图版查取
07 第七章 油层对比
纵向上油层单元划分 横向上油层单元对比
1
2012-6-28
图9-1油层组及砂层组对比示意图
2
区域地层对比 油层对比是在 的基础上进行的。
油气层识别
油层对比:是在区域地层对比基础上进行的,即一个地区只有
在大套地层对比清楚、确定出含油层系的前提下,然后才能开 展油层对比工作。油层对比实质上是地层对比在油层内部的继 续和深化,它和区域地层对比不论在对比所依据的基础理论、 还是基本方法上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油层对比要求的 精度更高,对比单元划分的更细,对比所用资料更丰富、选用 方法综合性更强。
通过取心井的岩心与电测曲线进行比较,研究各种岩性、各 级沉积旋回在电测曲线上的显示,搞清岩性-电性关系,从而可 用电测曲线特征来判别含油层系的岩性和沉积旋回特点。
目前各油田常使用2.5m底部梯度视电阻率、自然电 位和微电极三条测井曲线。在一口井完钻后将油层部 分上述三条曲线汇编成单井电测资料图,做为油层对 比基础资料,图幅格式如下图所示 2012-6-28 19
2012-6-28 6
第二节
碎屑岩油层对比的方法
一、油层对比依据 主要包括标准层、沉积旋回。 1、标准层 标准层:是指油层剖面上岩性稳定、厚度不 大、特征明显(颜色、岩性、化石、特殊矿物、电 性等)、分布面积较广的岩层。
取得标准层应距目的层较近,实际工作中把标准层 当作等时面。标准层易识别、易对比,把标准层卡住后, 依靠标准层的控制,标准层上下的油层也就可以对比清 楚。
表9-2
沉积旋回级次对照表
区域地层对比
地层单元
系 组 段 砂层组
2012-6-28
油
层
对
比
沉积旋回级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9-2
沉积旋回级次对照表
区域地层对比
地层单元
系 组 段 砂层组
2012-6-28
油
层
对
比
沉积旋回级次
一 二 三 四
油层单元
含油层系 油层组 砂层组 若干单油层 18
三、油层对比方法
这里介绍:“旋回对比,逐级控制”的对比方法。
1.单井资料准备及水平对比基线选择
油层对比主要是在岩性一电性关系搞清楚的基础上, 用测井曲线展开油层划分与对比。
82zhi
2012-6-28
单井电测资料图
20
水平对比基线选择:
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含油气层系中的各油层单元在各井 剖面上的深度位置相差往往较大。选择水平对比基线就是使各 井剖面中的油气层都处于沉积时层位相当的情况下进行对比。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选择标准层的顶面或底面作为对比基 线。确定出水平对比基线后,按一定比例尺将各井剖面置于水 平对比基线上,绘出各井电测资料图,注意要把电测曲线与标 准层关系卡准。
C单油层间连通面积小于相邻两个单油层
叠合面积的50%; 16 D单油层相当四级旋回较粗的部分。
底界面
表9-1 大庆油田某区萨、葡油层层组划分表
油层对 比单元 油层组
萨Ⅰ组
砂层组
S Ⅰ 1~5
单油层
S Ⅰ 1、2、3、4+5
萨Ⅱ组 层组名 称
S Ⅱ 1 ~ 3 、 4 ~ 6 S Ⅱ 1 、 2 、 3 、4 、5+6 、7 、8 、 7 ~ 9 、 10 ~ 、 9 、 10 、 11 、 12 、 13 、 14 12、13~16 、15+16 S Ⅲ 1 ~ 3 、 4 ~ 7 S Ⅲ 1 、 2 、 3 、4 、5+6 、7 、8 、8~10 、9、10 P Ⅰ 1~4、5~7 PⅡ1 ~ 3 、4 ~6 、 7 ~ 9 、 10 1 ~ 10 2 15 P Ⅰ 1、2、3、4、5、6、7 P Ⅱ 1、2、3、4、5、6、7、8 、9、10 1 、10 2 45
2012-6-28
纵向上油层单元划分 横向上油层单元对比
1
2012-6-28
图9-1油层组及砂层组对比示意图
2
区域地层对比 油层对比是在 的基础上进行的。
油气层识别
油层对比:是在区域地层对比基础上进行的,即一个地区只有
在大套地层对比清楚、确定出含油层系的前提下,然后才能开 展油层对比工作。油层对比实质上是地层对比在油层内部的继 续和深化,它和区域地层对比不论在对比所依据的基础理论、 还是基本方法上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油层对比要求的 精度更高,对比单元划分的更细,对比所用资料更丰富、选用 方法综合性更强。
在钻井剖面中,抓住标准层的电性特征是认准标准层的关键。 标准层的电性特征一般有两种表现方式: (1)单一岩性特征:标准层在电测曲线上具明显特征,易与上下 邻层区别。如大庆油田葡 I组底灰色介形虫石灰岩或钙质粉砂 岩,在微电极曲线和2.5m底部梯度曲线上呈明显细长“尖峰” 。 (2)组合电性特征:不 同岩石类型组成的稳 定层组在电测曲线上 的反映。图 (b)为同一 油田嫩一段萨零-萨 I 组灰黑色泥岩内夹三 层油页岩或三层介形 虫层,在基值平缓的 视电阻率曲线和微电 极曲线上出现三个平 2012-6-28 缓的“小凸起”。 标准层电性特征示意图
2012-6-28 7
第 一 油 层 组
第 二 油 层 组
①号标准层为灰黑色泥岩和介形虫泥岩,为区域地层对比标准层。 ②号标准层为灰黑色泥岩层,层位稳定。 2012-6-28 8 ③号标准层为20-30cm深灰色介形虫泥岩层,在三级构造内普遍存在。
常见的标准层有两种情况:
(1)稳定沉积层。多形成于盆地均匀下沉、水域 最广的较深水相的沉积。特征:分布面积大,岩性、 厚度稳定,在时间上也是等时沉积。如陆相湖泊沉积 中的黑色页岩。 (2)大套同类岩性的地层中某些特殊岩性的夹层。 如陆相碎屑岩剖面中的煤(多形成于沼泽环境,分布 很广,如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炭系太原组 各有一煤层,厚度不大,但分布稳定,电测曲线上特 征非常明显,易于识别,是本区非常好的对比标准 层)、石灰岩、油页岩、凝灰岩(火山喷发出的火山 灰分布很广,具同时性)等。
通过取心井的岩心与电测曲线进行比较,研究各种岩性、各 级沉积旋回在电测曲线上的显示,搞清岩性-电性关系,从而可 用电测曲线特征来判别含油层系的岩性和沉积旋回特点。
目前各油田常使用2.5m底部梯度视电阻率、自然电 位和微电极三条测井曲线。在一口井完钻后将油层部 分上述三条曲线汇编成单井电测资料图,做为油层对 比基础资料,图幅格式如下图所示 2012-6-28 19
(2)二级旋回:在一级旋回中包含的次一级旋回。
在二级构造范围内可以对比,其旋回幅度相当一个地 层“段”。每个二级旋回可以是代表水进的正旋回或 代表水退的反旋回。二级旋回中可以包括几个 油层组, 每个油层组是二级旋回中油层特性相近的部分。一般 2012-6-28 14 都有标准层或辅助标准层用来控制旋回界线。
2012-6-28 4
三、油层对比的地质理论依据
油层对比不是根据深度对比,也不是根据厚度对比。 地质理论依据:油层对比是以“同一沉积范围内,同一时代 沉积物具有相似的沉积特征”做为分层对比地质理论依据。 这些沉积特征包括:岩性 (颜色、成分)、岩石结构、 构造、电性等。 隔层:由于油层对比直接 为油田开发、开采服务,开 发层系的划分、层间连通情 况,很大程度取决于油层的 隔层条件,因此隔层厚薄以 及在平面上延续的稳定性是 油层划分的重要因素之一。
A E D C B 基同有单上发油 若 本砂泥砂下育层 干 一岩岩层有段组 组 相 致组夹相较;内 合 互 。油层互稳 含 而 邻 层;靠定 油 成 近 岩 近隔 砂 ; 的 性 ,层 岩 单 特 其; 集 油 征 内 中 层
砂 层 组
单油层(小层或单层)
A 岩性、物性基本一致,具一定厚度和分布范围; B单油层间应有隔层分隔;(岩性、厚度的变化趋势) 和分布特征。 (2)研究油层空间构造形态。
(3)下一步打井时预测油层位置。 (4)了解油层的连通情况。 油层对比对于油田的开发和开采很重要,特别 是油田开发后期,能量低,需注水或注蒸汽进行。 二、三次采油时,了解油层的连通情况尤为重要。
萨Ⅲ组 葡Ⅰ组
葡Ⅱ组 合计 5
油层单元级次越小,油层特性一致性越高,垂向连通性越好。 2012-6-28 17
以上讲述了沉积旋回级次、油层对比单元级次,二者的等 级是对应一致的。旋回划分是以岩性组合为依据,目的在于 提供单层对比的标准。油层对比单元的划分是以油层特性的 一致程度为依据,考虑岩相条件和隔层条件,目的是为研究 开发层系、部署开发井网提供地质依据。
2012-6-28 9
理想的标准层不会太多,对于那些条件稍差 的,可做为“辅助标准层”(又叫标志层)。为了 区别其使用价值,要对标准层分级。 (1)一级标准层:岩性、电性特征明显。在三级构 造范围内稳定分布。稳定程度达90%以上。用于 确定油层组界线。如黑色泥岩、页岩、介形虫泥 岩、钙质砂岩等。
(2)二级标准层(辅助标准层或标志层):岩性、电 性特征较突出。在三级构造的局部范围具有稳定 性,稳定程度在50%一90%。在已确定油层组界 线的基础上,配合沉积旋回特征划分砂岩组和单 油层。岩性一般为钙质粉砂岩与灰绿色、深灰色 泥岩组合。 2012-6-28 10
旋回
旋回
13 地壳升降规模与沉积旋回幅度的关系
在油、气田地质研究中,将地层沉积旋回分为四级:
“沉积旋回”的分级: (1)一级旋回:相当在整个沉积盆地升降运动背景 下的区域性复合沉积旋回,反映了—个完整的水进-稳 定-水退的沉积过程。分布范围受盆地内一级构造单元 控制,旋回幅度相当于1—2个连续沉积的地层“组”, 与同级沉积旋回以假整合或微角度不整合接触。一级 沉积旋回中岩性较粗的部分相当一个含油层系。
第七章 油层分层对比
油气田进入到详探阶段以后,人们把地质研究工作的 重点转移到油(气)层研究上来,纵向上详细划分油层, 横向上掌握其分布范围及变化规律,此项工作即为油层对 比。油层对比是油田地质研究的基础。对于油气田的勘探 和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油层对比的概念
一、油层对比的概念
油层分层对比:指在一个油田范围内,对区域地层 对比时已确定的含油层系中油层进行分层对比。 分层对比
2012-6-28
岩性对比示意图
5
四、油层对比所用资料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大量资料来源于测 井资料,油层对比也主要借助于测井曲线并结 合岩心、岩屑资料综合完成。
1:200组合测井。
采用的对比曲线:1、视电阻率(R)
2、自然电位(SP) 3、自然伽玛(GR) 4、井径(CAL) 5、微电极(ML,NL) 6、中子(CNL)
在利用旋回对比油层时,可从大到小分级次进行 对比。这就是“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道理。 15 2012-6-28
二、油层对比单元的划分
多油层、多旋回是我国陆相碎屑岩油气层的固有特征,根据油层特
性的一致性与垂向上的连通性,一般可将油层单元从大到小划分为:
顶界面
沉积相1 1)若干油层特性相近的砂层 组组合而成; 2)以较厚的非渗透性泥岩作 盖、底层; 3)分布于同一个沉积相段内; 4)油层分布状况和油层性质 (岩性、物性)相近; 5)可做开发层系的基本单元。
2012-6-28 6
第二节
碎屑岩油层对比的方法
一、油层对比依据 主要包括标准层、沉积旋回。 1、标准层 标准层:是指油层剖面上岩性稳定、厚度不 大、特征明显(颜色、岩性、化石、特殊矿物、电 性等)、分布面积较广的岩层。
取得标准层应距目的层较近,实际工作中把标准层 当作等时面。标准层易识别、易对比,把标准层卡住后, 依靠标准层的控制,标准层上下的油层也就可以对比清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