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第七章 油层对比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6-28
纵向上油层单元划分 横向上油层单元对比
1
2012-6-28
图9-1油层组及砂层组对比示意图
2
区域地层对比 油层对比是在 的基础上进行的。
油气层识别
油层对比:是在区域地层对比基础上进行的,即一个地区只有
在大套地层对比清楚、确定出含油层系的前提下,然后才能开 展油层对比工作。油层对比实质上是地层对比在油层内部的继 续和深化,它和区域地层对比不论在对比所依据的基础理论、 还是基本方法上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油层对比要求的 精度更高,对比单元划分的更细,对比所用资料更丰富、选用 方法综合性更强。
11
2.沉积旋回
沉积旋回:是指地层剖面上,若干 相似的岩性在纵向上有规律的重复出现 的现象。这种有规律的重复出现,可以 在岩石的颜色、岩性、结构、构造等各 方面表现出来,最明显的是表现在岩石 的粒度上。 形成沉积旋回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是由于地壳周期性的升降运动引起的。 正旋回:一般情况下,地壳下降,发 生水进,导致水体由浅变深,在剖面上 形成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水进序列。 反旋回:地壳上升,发生水退,水体 由深变浅,在剖面上形成自下而上由细 变粗的水退序列。 完整旋回:是指地壳下降而又上升, 水体由浅变深,再由深变浅,在剖面上 形成自下而上由粗变细再变粗的水进水 2012-6-28 退序列
82zhi
2012-6-28
单井电测资料图
20
水平对比基线选择:
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含油气层系中的各油层单元在各井 剖面上的深度位置相差往往较大。选择水平对比基线就是使各 井剖面中的油气层都处于沉积时层位相当的情况下进行对比。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选择标准层的顶面或底面作为对比基 线。确定出水平对比基线后,按一定比例尺将各井剖面置于水 平对比基线上,绘出各井电测资料图,注意要把电测曲线与标 准层关系卡准。
油以其若一 、厚内干个 水层油相一 分泥层互级 布岩组靠沉 特为沉近积 征盖积油旋 相层成层回 同;因组内 ; 、的的 岩组连 石合续 类;沉 型 积 相 ; 近 ;
油 层 组
二 级 旋 回
沉积相2 顶界
含 油 层 系
一 级 旋 回
沉积相3 底界 沉积相4
沉积相5
2012-6-28
沉积相6
二 级 旋 回
通过取心井的岩心与电测曲线进行比较,研究各种岩性、各 级沉积旋回在电测曲线上的显示,搞清岩性-电性关系,从而可 用电测曲线特征来判别含油层系的岩性和沉积旋回特点。
目前各油田常使用2.5m底部梯度视电阻率、自然电 位和微电极三条测井曲线。在一口井完钻后将油层部 分上述三条曲线汇编成单井电测资料图,做为油层对 比基础资料,图幅格式如下图所示 2012-6-28 19
2012-6-28
岩性对比示意图
5
四、油层对比所用资料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大量资料来源于测 井资料,油层对比也主要借助于测井曲线并结 合岩心、岩屑资料综合完成。
1:200组合测井。
采用的对比曲线:1、视电阻率(R)
2、自然电位(SP) 3、自然伽玛(GR) 4、井径(CAL) 5、微电极(ML,NL) 6、中子(CNL)
C单油层间连通面积小于相邻两个单油层
叠合面积的50%; 16 D单油层相当四级旋回较粗的部分。
底界面
表9-1 大庆油田某区萨、葡油层层组划分表
油层对 比单元 油层组
萨Ⅰ组
砂层组
S Ⅰ 1~5
单油层
S Ⅰ 1、2、3、4+5
萨Ⅱ组 层组名 称
S Ⅱ 1 ~ 3 、 4 ~ 6 S Ⅱ 1 、 2 、 3 、4 、5+6 、7 、8 、 7 ~ 9 、 10 ~ 、 9 、 10 、 11 、 12 、 13 、 14 12、13~16 、15+16 S Ⅲ 1 ~ 3 、 4 ~ 7 S Ⅲ 1 、 2 、 3 、4 、5+6 、7 、8 、8~10 、9、10 P Ⅰ 1~4、5~7 PⅡ1 ~ 3 、4 ~6 、 7 ~ 9 、 10 1 ~ 10 2 15 P Ⅰ 1、2、3、4、5、6、7 P Ⅱ 1、2、3、4、5、6、7、8 、9、10 1 、10 2 45
2012-6-28 7
第 一 油 层 组
第 二 油 层 组
①号标准层为灰黑色泥岩和介形虫泥岩,为区域地层对比标准层。 ②号标准层为灰黑色泥岩层,层位稳定。 2012-6-28 8 ③号标准层为20-30cm深灰色介形虫泥岩层,在三级构造内普遍存在。
常见的标准层有两种情况:
(1)稳定沉积层。多形成于盆地均匀下沉、水域 最广的较深水相的沉积。特征:分布面积大,岩性、 厚度稳定,在时间上也是等时沉积。如陆相湖泊沉积 中的黑色页岩。 (2)大套同类岩性的地层中某些特殊岩性的夹层。 如陆相碎屑岩剖面中的煤(多形成于沼泽环境,分布 很广,如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炭系太原组 各有一煤层,厚度不大,但分布稳定,电测曲线上特 征非常明显,易于识别,是本区非常好的对比标准 层)、石灰岩、油页岩、凝灰岩(火山喷发出的火山 灰分布很广,具同时性)等。
2012-6-28 4
三、油层对比的地质理论依据
油层对比不是根据深度对比,也不是根据厚度对比。 地质理论依据:油层对比是以“同一沉积范围内,同一时代 沉积物具有相似的沉积特征”做为分层对比地质理论依据。 这些沉积特征包括:岩性 (颜色、成分)、岩石结构、 构造、电性等。 隔层:由于油层对比直接 为油田开发、开采服务,开 发层系的划分、层间连通情 况,很大程度取决于油层的 隔层条件,因此隔层厚薄以 及在平面上延续的稳定性是 油层划分的重要因素之一。
表9-2
沉积旋回级次对照表
区域地层对比
地层单元
系 组 段 砂层组
2012-6-28
油
层
对
比
沉积旋回级次
一 二 三 四
油层单元
含油层系 油层组 砂层组 若干单油层 18
三、油层对比方法
这里介绍:“旋回对比,逐级控制”的对比方法。
1.单井资料准备及水平对比基线选择
油层对比主要是在岩性一电性关系搞清楚的基础上, 用测井曲线展开油层划分与对比。
(2)二级旋回:在一级旋回中包含的次一级旋回。
在二级构造范围内可以对比,其旋回幅度相当一个地 层“段”。每个二级旋回可以是代表水进的正旋回或 代表水退的反旋回。二级旋回中可以包括几个 油层组, 每个油层组是二级旋回中油层特性相近的部分。一般 2012-6-28 14 都有标准层或辅助标准层用来控制旋回界线。
区域地层对比:它是以大套地层,如界、系、统、组、段为研
究对象,根据古生物化石、岩石、重矿物、构造、地震等进行 地层的纵向划分和横向对比,又称“统层”。
油气层识别:可以用录井资料来综合判断油、气、水层,例如
根据油砂的含油级别或气测曲线显示进行判断;也可以用地球 2012-6-28 3 物理测井资料来解释、判断油、气、水层。
(3)三级旋回:同一岩相段内几种不同类型的单层组 成的旋回性沉积(如由几个单砂层与泥岩层组合成 的小的正旋回或反旋回)。它受局部构造控制,在 三级构造范围内可以对比。它与砂岩组大体相当。
集中发育的含油砂岩有一定的连通性。上、下 泥岩隔层分布比较稳定。可将上、下泥岩层作为对 比时确定旋回界线的依据。 (4)四级旋回:它是包含一个单油层在内的不同粒度 序列岩石的一个组合。受水流强度控制,其稳定范 围仅局限于三级构造的局部地区。旋回中较粗的部 分相当于单油层。
A E D C B 基同有单上发油 若 本砂泥砂下育层 干 一岩岩层有段组 组 相 致组夹相较;内 合 互 。油层互稳 含 而 邻 层;靠定 油 成 近 岩 近隔 砂 ; 的 性 ,层 岩 单 特 其; 集 油 征 内 中 层
砂 层 组
单油层(小层或单层)
A 岩性、物性基本一致,具一定厚度和分布范围; B单油层间应有隔层分隔;
在钻井剖面中,抓住标准层的电性特征是认准标准层的关键。 标准层的电性特征一般有两种表现方式: (1)单一岩性特征:标准层在电测曲线上具明显特征,易与上下 邻层区别。如大庆油田葡 I组底灰色介形虫石灰岩或钙质粉砂 岩,在微电极曲线和2.5m底部梯度曲线上呈明显细长“尖峰” 。 (2)组合电性特征:不 同岩石类型组成的稳 定层组在电测曲线上 的反映。图 (b)为同一 油田嫩一段萨零-萨 I 组灰黑色泥岩内夹三 层油页岩或三层介形 虫层,在基值平缓的 视电阻率曲线和微电 极曲线上出现三个平 2012-6-28 缓的“小凸起”。 标准层电性特征示意图
二、油层对比的目的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1)了解油层的特性(岩性、厚度的变化趋势) 和分布特征。 (2)研究油层空间构造形态。
(3)下一步打井时预测油层位置。 (4)了解油层的连通情况。 油层对比对于油田的开发和开采很重要,特别 是油田开发后期,能量低,需注水或注蒸汽进行。 二、三次采油时,了解油层的连通情况尤为重要。
2012-6-28 6
第二节
碎屑岩油层对比的方法
一、油层对比依据 主要包括标准层、沉积旋回。 1、标准层 标准层:是指油层剖面上岩性稳定、厚度不 大、特征明显(颜色、岩性、化石、特殊矿物、电 性等)、分布面积较广的岩层。
取得标准层应距目的层较近,实际工作中把标准层 当作等时面。标准层易识别、易对比,把标准层卡住后, 依靠标准层的控制,标准层上下的油层也就可以对比清 楚。
岩性
降
升
旋回
旋回
旋回
12 地壳升降规模与沉积旋回幅度的关系
岩性
降
升
用沉积旋回进行油层对比
地壳运动的区域性,使得同 一次升降运动所涉及的范围内, 其沉积旋回特征是相同或相似 的。这就是利用沉积旋回划分 对比地层的理论依据。
旋回
地壳的升降运动是不均衡的, 表现在升降的规模(时间、幅 度、范围)有大有小,并且在 总体上升或下降的背景上还有 小规模的升降运动。因此,地 层剖面上的旋回就表现出级次 来,即在较大的旋回内套有小 的旋回。因此,对沉积旋回可 进行分级。 2012-6-28
在利用旋回对比油层时,可从大到小分级次进行 对比。这就是“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道理。 15 2012-6-28
二、油层对比单元的划分
多油层、多旋回是我国陆相碎屑岩油气层的固有特征,根据油层特
性的一致性与垂向上的连通性,一般可将油层单元从大到小划分为:
顶界面
沉积相1 1)若干油层特性相近的砂层 组组合而成; 2)以较厚的非渗透性泥岩作 盖、底层; 3)分布于同一个沉积相段内; 4)油层分布状况和油层性质 (岩性、物性)相近; 5)可做开发层系的基本单元。
2012-6-28 9
理想的标准层不会太多,对于那些条件稍差 的,可做为“辅助标准层”(又叫标志层)。为了 区别其使用价值,要对标准层分级。 (1)一级标准层:岩性、电性特征明显。在三级构 造范围内稳定分布。稳定程度达90%以上。用于 确定油层组界线。如黑色泥岩、页岩、介形虫泥 岩、钙质砂岩等。
(2)二级标准层(辅助标准层或标志层):岩性、电 性特征较突出。在三级构造的局部范围具有稳定 性,稳定程度在50%一90%。在已确定油层组界 线的基础上,配合沉积旋回特征划分砂岩组和单 油层。岩性一般为钙质粉砂岩与灰绿色、深灰色 泥岩组合。 2012-6-28 10
萨Ⅲ组 葡Ⅰ组
葡Ⅱ组 合计 5
油层单元级次越小,油层特性一致性越高,垂向连通性越好。 2012-6-28 17
以上讲述了沉积旋回级次、油层对比单元级次,二者的等 级是对应一致的。旋回划分是以岩性组合为依据,目的在于 提供单层对比的标准。油层对比单元的划分是以油层特性的 一致程度为依据,考虑岩相条件和隔层条件,目的是为研究 开发层系、部署开发井网提供地质依据。
第七章 油层分层对比
油气田进入到详探阶段以后,人们把地质研究工作的 重点转移到油(气)层研究上来,纵向上详细划分油层, 横向上掌握其分布范围及变化规律,此项工作即为油层对 比。油层对比是油田地质研究的基础。对于油气田的勘探 和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油层对比的概念
一、油层对比的概念
油层分层对比:指在一个油田范围内,对区域地层 对比时已确定的含油层系中油层进行分层对比。 分层对比
旋回
旋回
13 地壳升降规模与沉积旋回幅度的关系
在油、气田地质研究中,将地层沉积旋回分为四级:
“沉积旋回”的分级: (1)一级旋回:相当在整个沉积盆地升降运动背景 下的区域性复合沉积旋回,反映了—个完整的水进-稳 定-水退的沉积过程。分布范围受盆地内一级构造单元 控制,旋回幅度相当于1—2个连续沉积的地层“组”, 与同级沉积旋回以假整合或微角度不整合接触。一级 沉积旋回中岩性较粗的部分相当一个含油层系。
纵向上油层单元划分 横向上油层单元对比
1
2012-6-28
图9-1油层组及砂层组对比示意图
2
区域地层对比 油层对比是在 的基础上进行的。
油气层识别
油层对比:是在区域地层对比基础上进行的,即一个地区只有
在大套地层对比清楚、确定出含油层系的前提下,然后才能开 展油层对比工作。油层对比实质上是地层对比在油层内部的继 续和深化,它和区域地层对比不论在对比所依据的基础理论、 还是基本方法上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油层对比要求的 精度更高,对比单元划分的更细,对比所用资料更丰富、选用 方法综合性更强。
11
2.沉积旋回
沉积旋回:是指地层剖面上,若干 相似的岩性在纵向上有规律的重复出现 的现象。这种有规律的重复出现,可以 在岩石的颜色、岩性、结构、构造等各 方面表现出来,最明显的是表现在岩石 的粒度上。 形成沉积旋回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是由于地壳周期性的升降运动引起的。 正旋回:一般情况下,地壳下降,发 生水进,导致水体由浅变深,在剖面上 形成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水进序列。 反旋回:地壳上升,发生水退,水体 由深变浅,在剖面上形成自下而上由细 变粗的水退序列。 完整旋回:是指地壳下降而又上升, 水体由浅变深,再由深变浅,在剖面上 形成自下而上由粗变细再变粗的水进水 2012-6-28 退序列
82zhi
2012-6-28
单井电测资料图
20
水平对比基线选择:
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含油气层系中的各油层单元在各井 剖面上的深度位置相差往往较大。选择水平对比基线就是使各 井剖面中的油气层都处于沉积时层位相当的情况下进行对比。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选择标准层的顶面或底面作为对比基 线。确定出水平对比基线后,按一定比例尺将各井剖面置于水 平对比基线上,绘出各井电测资料图,注意要把电测曲线与标 准层关系卡准。
油以其若一 、厚内干个 水层油相一 分泥层互级 布岩组靠沉 特为沉近积 征盖积油旋 相层成层回 同;因组内 ; 、的的 岩组连 石合续 类;沉 型 积 相 ; 近 ;
油 层 组
二 级 旋 回
沉积相2 顶界
含 油 层 系
一 级 旋 回
沉积相3 底界 沉积相4
沉积相5
2012-6-28
沉积相6
二 级 旋 回
通过取心井的岩心与电测曲线进行比较,研究各种岩性、各 级沉积旋回在电测曲线上的显示,搞清岩性-电性关系,从而可 用电测曲线特征来判别含油层系的岩性和沉积旋回特点。
目前各油田常使用2.5m底部梯度视电阻率、自然电 位和微电极三条测井曲线。在一口井完钻后将油层部 分上述三条曲线汇编成单井电测资料图,做为油层对 比基础资料,图幅格式如下图所示 2012-6-28 19
2012-6-28
岩性对比示意图
5
四、油层对比所用资料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大量资料来源于测 井资料,油层对比也主要借助于测井曲线并结 合岩心、岩屑资料综合完成。
1:200组合测井。
采用的对比曲线:1、视电阻率(R)
2、自然电位(SP) 3、自然伽玛(GR) 4、井径(CAL) 5、微电极(ML,NL) 6、中子(CNL)
C单油层间连通面积小于相邻两个单油层
叠合面积的50%; 16 D单油层相当四级旋回较粗的部分。
底界面
表9-1 大庆油田某区萨、葡油层层组划分表
油层对 比单元 油层组
萨Ⅰ组
砂层组
S Ⅰ 1~5
单油层
S Ⅰ 1、2、3、4+5
萨Ⅱ组 层组名 称
S Ⅱ 1 ~ 3 、 4 ~ 6 S Ⅱ 1 、 2 、 3 、4 、5+6 、7 、8 、 7 ~ 9 、 10 ~ 、 9 、 10 、 11 、 12 、 13 、 14 12、13~16 、15+16 S Ⅲ 1 ~ 3 、 4 ~ 7 S Ⅲ 1 、 2 、 3 、4 、5+6 、7 、8 、8~10 、9、10 P Ⅰ 1~4、5~7 PⅡ1 ~ 3 、4 ~6 、 7 ~ 9 、 10 1 ~ 10 2 15 P Ⅰ 1、2、3、4、5、6、7 P Ⅱ 1、2、3、4、5、6、7、8 、9、10 1 、10 2 45
2012-6-28 7
第 一 油 层 组
第 二 油 层 组
①号标准层为灰黑色泥岩和介形虫泥岩,为区域地层对比标准层。 ②号标准层为灰黑色泥岩层,层位稳定。 2012-6-28 8 ③号标准层为20-30cm深灰色介形虫泥岩层,在三级构造内普遍存在。
常见的标准层有两种情况:
(1)稳定沉积层。多形成于盆地均匀下沉、水域 最广的较深水相的沉积。特征:分布面积大,岩性、 厚度稳定,在时间上也是等时沉积。如陆相湖泊沉积 中的黑色页岩。 (2)大套同类岩性的地层中某些特殊岩性的夹层。 如陆相碎屑岩剖面中的煤(多形成于沼泽环境,分布 很广,如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炭系太原组 各有一煤层,厚度不大,但分布稳定,电测曲线上特 征非常明显,易于识别,是本区非常好的对比标准 层)、石灰岩、油页岩、凝灰岩(火山喷发出的火山 灰分布很广,具同时性)等。
2012-6-28 4
三、油层对比的地质理论依据
油层对比不是根据深度对比,也不是根据厚度对比。 地质理论依据:油层对比是以“同一沉积范围内,同一时代 沉积物具有相似的沉积特征”做为分层对比地质理论依据。 这些沉积特征包括:岩性 (颜色、成分)、岩石结构、 构造、电性等。 隔层:由于油层对比直接 为油田开发、开采服务,开 发层系的划分、层间连通情 况,很大程度取决于油层的 隔层条件,因此隔层厚薄以 及在平面上延续的稳定性是 油层划分的重要因素之一。
表9-2
沉积旋回级次对照表
区域地层对比
地层单元
系 组 段 砂层组
2012-6-28
油
层
对
比
沉积旋回级次
一 二 三 四
油层单元
含油层系 油层组 砂层组 若干单油层 18
三、油层对比方法
这里介绍:“旋回对比,逐级控制”的对比方法。
1.单井资料准备及水平对比基线选择
油层对比主要是在岩性一电性关系搞清楚的基础上, 用测井曲线展开油层划分与对比。
(2)二级旋回:在一级旋回中包含的次一级旋回。
在二级构造范围内可以对比,其旋回幅度相当一个地 层“段”。每个二级旋回可以是代表水进的正旋回或 代表水退的反旋回。二级旋回中可以包括几个 油层组, 每个油层组是二级旋回中油层特性相近的部分。一般 2012-6-28 14 都有标准层或辅助标准层用来控制旋回界线。
区域地层对比:它是以大套地层,如界、系、统、组、段为研
究对象,根据古生物化石、岩石、重矿物、构造、地震等进行 地层的纵向划分和横向对比,又称“统层”。
油气层识别:可以用录井资料来综合判断油、气、水层,例如
根据油砂的含油级别或气测曲线显示进行判断;也可以用地球 2012-6-28 3 物理测井资料来解释、判断油、气、水层。
(3)三级旋回:同一岩相段内几种不同类型的单层组 成的旋回性沉积(如由几个单砂层与泥岩层组合成 的小的正旋回或反旋回)。它受局部构造控制,在 三级构造范围内可以对比。它与砂岩组大体相当。
集中发育的含油砂岩有一定的连通性。上、下 泥岩隔层分布比较稳定。可将上、下泥岩层作为对 比时确定旋回界线的依据。 (4)四级旋回:它是包含一个单油层在内的不同粒度 序列岩石的一个组合。受水流强度控制,其稳定范 围仅局限于三级构造的局部地区。旋回中较粗的部 分相当于单油层。
A E D C B 基同有单上发油 若 本砂泥砂下育层 干 一岩岩层有段组 组 相 致组夹相较;内 合 互 。油层互稳 含 而 邻 层;靠定 油 成 近 岩 近隔 砂 ; 的 性 ,层 岩 单 特 其; 集 油 征 内 中 层
砂 层 组
单油层(小层或单层)
A 岩性、物性基本一致,具一定厚度和分布范围; B单油层间应有隔层分隔;
在钻井剖面中,抓住标准层的电性特征是认准标准层的关键。 标准层的电性特征一般有两种表现方式: (1)单一岩性特征:标准层在电测曲线上具明显特征,易与上下 邻层区别。如大庆油田葡 I组底灰色介形虫石灰岩或钙质粉砂 岩,在微电极曲线和2.5m底部梯度曲线上呈明显细长“尖峰” 。 (2)组合电性特征:不 同岩石类型组成的稳 定层组在电测曲线上 的反映。图 (b)为同一 油田嫩一段萨零-萨 I 组灰黑色泥岩内夹三 层油页岩或三层介形 虫层,在基值平缓的 视电阻率曲线和微电 极曲线上出现三个平 2012-6-28 缓的“小凸起”。 标准层电性特征示意图
二、油层对比的目的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1)了解油层的特性(岩性、厚度的变化趋势) 和分布特征。 (2)研究油层空间构造形态。
(3)下一步打井时预测油层位置。 (4)了解油层的连通情况。 油层对比对于油田的开发和开采很重要,特别 是油田开发后期,能量低,需注水或注蒸汽进行。 二、三次采油时,了解油层的连通情况尤为重要。
2012-6-28 6
第二节
碎屑岩油层对比的方法
一、油层对比依据 主要包括标准层、沉积旋回。 1、标准层 标准层:是指油层剖面上岩性稳定、厚度不 大、特征明显(颜色、岩性、化石、特殊矿物、电 性等)、分布面积较广的岩层。
取得标准层应距目的层较近,实际工作中把标准层 当作等时面。标准层易识别、易对比,把标准层卡住后, 依靠标准层的控制,标准层上下的油层也就可以对比清 楚。
岩性
降
升
旋回
旋回
旋回
12 地壳升降规模与沉积旋回幅度的关系
岩性
降
升
用沉积旋回进行油层对比
地壳运动的区域性,使得同 一次升降运动所涉及的范围内, 其沉积旋回特征是相同或相似 的。这就是利用沉积旋回划分 对比地层的理论依据。
旋回
地壳的升降运动是不均衡的, 表现在升降的规模(时间、幅 度、范围)有大有小,并且在 总体上升或下降的背景上还有 小规模的升降运动。因此,地 层剖面上的旋回就表现出级次 来,即在较大的旋回内套有小 的旋回。因此,对沉积旋回可 进行分级。 2012-6-28
在利用旋回对比油层时,可从大到小分级次进行 对比。这就是“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道理。 15 2012-6-28
二、油层对比单元的划分
多油层、多旋回是我国陆相碎屑岩油气层的固有特征,根据油层特
性的一致性与垂向上的连通性,一般可将油层单元从大到小划分为:
顶界面
沉积相1 1)若干油层特性相近的砂层 组组合而成; 2)以较厚的非渗透性泥岩作 盖、底层; 3)分布于同一个沉积相段内; 4)油层分布状况和油层性质 (岩性、物性)相近; 5)可做开发层系的基本单元。
2012-6-28 9
理想的标准层不会太多,对于那些条件稍差 的,可做为“辅助标准层”(又叫标志层)。为了 区别其使用价值,要对标准层分级。 (1)一级标准层:岩性、电性特征明显。在三级构 造范围内稳定分布。稳定程度达90%以上。用于 确定油层组界线。如黑色泥岩、页岩、介形虫泥 岩、钙质砂岩等。
(2)二级标准层(辅助标准层或标志层):岩性、电 性特征较突出。在三级构造的局部范围具有稳定 性,稳定程度在50%一90%。在已确定油层组界 线的基础上,配合沉积旋回特征划分砂岩组和单 油层。岩性一般为钙质粉砂岩与灰绿色、深灰色 泥岩组合。 2012-6-28 10
萨Ⅲ组 葡Ⅰ组
葡Ⅱ组 合计 5
油层单元级次越小,油层特性一致性越高,垂向连通性越好。 2012-6-28 17
以上讲述了沉积旋回级次、油层对比单元级次,二者的等 级是对应一致的。旋回划分是以岩性组合为依据,目的在于 提供单层对比的标准。油层对比单元的划分是以油层特性的 一致程度为依据,考虑岩相条件和隔层条件,目的是为研究 开发层系、部署开发井网提供地质依据。
第七章 油层分层对比
油气田进入到详探阶段以后,人们把地质研究工作的 重点转移到油(气)层研究上来,纵向上详细划分油层, 横向上掌握其分布范围及变化规律,此项工作即为油层对 比。油层对比是油田地质研究的基础。对于油气田的勘探 和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油层对比的概念
一、油层对比的概念
油层分层对比:指在一个油田范围内,对区域地层 对比时已确定的含油层系中油层进行分层对比。 分层对比
旋回
旋回
13 地壳升降规模与沉积旋回幅度的关系
在油、气田地质研究中,将地层沉积旋回分为四级:
“沉积旋回”的分级: (1)一级旋回:相当在整个沉积盆地升降运动背景 下的区域性复合沉积旋回,反映了—个完整的水进-稳 定-水退的沉积过程。分布范围受盆地内一级构造单元 控制,旋回幅度相当于1—2个连续沉积的地层“组”, 与同级沉积旋回以假整合或微角度不整合接触。一级 沉积旋回中岩性较粗的部分相当一个含油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