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各认定的含义
2020注会(CPA) 审计 第一篇 基础概念篇——第三节 认定与审计目标
第三节认定与审计目标知识点1.3.1 会计与审计【会计的含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
【审计的含义】财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会计与审计对比知识点1.3.2 管理层认定 一、认定的含义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当管理层声明财务报表已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作出公允反映时,就意味着管理层对各类交易和事项、账户余额以及披露的确认、计量和列报作出了认定。
明确的认定和隐含的认定二、认定的分类关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事项及相关披露的认定【教师解读】1.发生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层是否把那些不曾发生的项目列入财务报表,它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
2.完整认定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层是否把那些已经发生(或存在)并且应当列入财务报表的项目没有列报,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低估有关。
3.准确性与发生、完整性区别在于:发生和完整性属于定性问题,而准确性属于定量问题。
关于期末账户余额及相关披露的认定分类Classification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列报Presentation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已被恰当地汇总或分解且表述清楚,相关披露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下是相关的、可理解的。
注册会计师可以按照上述分类运用认定,也可按其他方式表述认定,但应涵盖上述所有方面。
【例】注册会计师可以选择将关于各类交易、事项及相关披露的认定与关于账户余额及相关披露的认定综合运用。
又如,当发生和完整性认定包含了对交易是否记录于正确会计期间的恰当考虑时,就可能不存在与交易和事项截止相关的单独认定。
知识点1.3.3 审计目标一、审计总体目标审计的总体目标是指注册会计师为完成整体审计工作而达到的预期目的。
审计名词解释
审计产生的动因: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社会基础。
受托经济责任是指由于委托或受托经营管理经济资源而产生的受托人对委托人所承担的责任,它包括经管责任和报告责任两方面。
当财产的所有者将其财产委托他人代管或代为经营时,委托出于对其财产的安全与完整的关心,需要经常对受托人进行经济监督。
由于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受托人很难亲自对具体业务执行经济监督,于是便产生了审计意识,委派或授权第三者-审计组织或审计人员对受托人履行受托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审核检查。
审计对象:审计的对象可概括为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也可以表述为被审计单位与受托经济履行相关的财务收支活动及其经营管理活动以及作为这些经济活动信息载体的财务报表和其它相关资料。
审计职能:是指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它决定于社会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鉴证,经济评价职能。
审计定义:审计是由具有胜任能力的独立人员对特定主体财务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兵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以监督、鉴证、评价并促进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活动。
绩效审计:也称为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及其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所进行的审计。
国家审计机关:是代表国有资源所有者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行政机关,它具有国家法律赋予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不仅是最早的审计组织形式,而且也是现代各国审计机构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主要类型有立法型模式、司法型、行政、独立。
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诚信,独立性,客观和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良好的职业形象。
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尺度或标准。
审计质量控制的基本要素:对审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相关职业道德要求,客户关系和审计业务的接受与保持,项目组的工作委派,业务执行,监控。
审计报告:是审计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被审计单位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做出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名词解释-审计学
一、名词解释:1.审计: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2.经营审计: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评价。
3.审计方法: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依据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从而实现审计目标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
4.顺查法: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
5.逆查法:又称倒查法,指按照与会计核算程序相反的顺序依次进行审计的方法。
6.监督盘点:又称监盘,指由被审计单位的财产保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实物盘点,审计人员亲临现场监督盘点的方式,如发现疑点可要求复盘核实。
7.审计职能:审计本身固有的内在功能,多数人认为审计具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评价职能和经济鉴证职能。
8.客观性(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中):注册会计师应当力求公平,不因成见或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损害其客观性。
注册会计师在许多领域提供专业服务。
9.公正性:注册会计师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应当坦率、诚实,保证公正。
公正不仅仅指诚实,还有公平交易和真实的含义。
无论提供何种服务,担任何种职务,注册会计师都应维护其专业服务的公正性,并在判断中保持客观。
10.或有收费: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11.业务招揽: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与非客户接触以争取业务。
12.前任注册会计师:代表会计师事务所对最近期间财务报表出具了审计报告或接受委托但未完成审计工作,已经或可能与委托人解除业务约定的注册会计师。
13.审计准则:用来规范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
审计中的相关认定
审计中的相关认定审计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的审核和评估过程,其目的是确定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准确并符合相关法规和会计准则。
在审计过程中,相关认定是审计师根据所获得的证据和信息进行的判断和确认。
本文将围绕审计中的相关认定展开探讨,旨在阐述相关认定的含义、作用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相关认定的定义与作用相关认定是指审计师根据所获得的证据和信息,对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和财务信息进行判断和确认的过程。
在审计中,相关认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相关认定能够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只有通过对财务报表的相关认定,审计师才能确定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其次,相关认定能够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通过对财务报表中的关键项目进行认定,审计师能够对企业的会计准则遵循情况进行评估,从而增强了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此外,相关认定还能够为企业提供参考和建议,帮助企业改进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二、相关认定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在进行相关认定时,审计师需要注意以下要点和注意事项:1.审慎选择相关认定对象:在审计中,审计师需要审慎选择相关认定的对象,即那些对财务报表和企业经营状况具有重要影响的项目。
这些项目可能涉及会计估计、会计政策、重大交易等,审计师需要对这些项目进行深入分析和判断。
2.充分获取相关证据:相关认定需要建立在充分获取相关证据的基础上。
审计师需要通过对企业的账簿、凭证、财务报表等进行审查,以及与企业管理层和内部控制人员的沟通,获得充分的相关证据。
只有基于充分的相关证据,审计师才能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认定。
3.审慎评估和权衡利弊:在进行相关认定时,审计师需要审慎评估和权衡利弊。
审计师需要考虑相关认定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以及与企业管理层和内部控制人员的协商和沟通结果。
对于存在争议的认定,审计师需要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评估,以确保相关认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符合审计准则和法规要求:在进行相关认定时,审计师需要遵守相关的审计准则和法规要求。
简述审计的基本含义
简述审计的基本含义审计是指对企业、机构、组织或个人的财务、会计、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独立的检查、评价和鉴定的一种专业活动。
审计是一种重要的监督和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提高效率、保障利益。
审计的基本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全面性审计是对企业、机构、组织或个人的各个方面进行检查和评价的,包括财务、会计、管理、运营、风险控制等方面。
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计对象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以便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二、系统性审计是一种系统性的活动,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
审计人员需要制定审计计划、收集资料、开展调查、分析数据、撰写报告等一系列工作,以确保审计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三、客观性审计是一种客观的评价活动,需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数据为支撑,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专业知识为基础。
审计人员需要保持独立、公正、中立的态度,不受任何利益干扰,不偏袒任何一方,客观地评价被审计对象的财务、会计、管理等方面。
四、独立性审计是一种独立的活动,需要独立于被审计对象和其他利益相关方。
审计人员需要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不受被审计对象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影响,以确保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五、鉴定性审计是一种鉴定性的活动,需要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会计、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和鉴定。
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审计结果,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会计制度、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和鉴定,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六、监督性审计是一种监督性的活动,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提高效率、保障利益。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审计活动,发现企业和组织的弱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和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审计是一种全面、系统、客观、独立、鉴定、监督的专业活动,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提高效率、保障利益。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审计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监督和管理工具,对于企业和组织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审计名词解释
1)独立性: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
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其专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专业怀疑;形式上的独立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鉴定小组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客观或专业怀疑受损害。
2)经济监督:是指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要求,按照预定的方向合理的运行3)经济评价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后,评定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决策、计划、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4)经济鉴证:是指通过鉴别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和有关资料的性质,然后作出书面证明,出具可以信赖的审计报告,从而取得审计委托人和授权人的信任。
政府审计;也称之为国家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署、审计局)依法实施的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社会审计也称注册会计师审计或独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独立执业、有偿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活动。
社会审计的产生源于财产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内部审计:是指由本部门和本单位内部专职的审计机构或人员所实施的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是指对财务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以确定财务报表可信性的审计。
是最常规的审计业务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合法性发表审计意见: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经营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评价。
合规性审计:合规性审计是内部审计实施的审计类型之一,可以作为单独的审计过程,也可能是财务审计或运营审计的一部分。
其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循了特定的程序、规则或条例。
账项基础审计:也叫数据导向审计或凭单审计方案法,是审计方法模式发展的第一阶段,它以凭单核对为中心,以审查账目有无舞弊为目标,以数据的可信性为着眼点,以会计科目为入手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模式。
审计各认定的含义55968
认定的类别1.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1)发生: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二)以存货为例说明认定的含义比如,甲公司资产负债表在财务报表日所列示的期末存货项目(金额)1000万元,根据认定的定义,期末存货1000万元有以下四种含义:(1)财务报表日甲公司资产中所记录的存货1000万元是存在的。
言外之意,没有多记一分。
(2)财务报表日甲公司资产中所记录的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言外之意,金额正好是1000万元,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3)甲公司所有应当记录的1000万元存货均已记录。
言外之意,没有少记一分。
(4)甲公司记录的存货1000万元均由其拥有。
言外之意,存货没有受到留置权限制,没有被抵押或作为担保物。
(三)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4、下列关于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将出售经营性固定资产所得的收入记录为营业收入,将导致分类错误,违反了分类的认定B、如果不存在某笔应收账款,却将其列入了应收账款明细账中,违反了完整性的认定C、将他人寄售商品列入被审计单位的存货中,违反了权利和义务的认定D、检查存货的主要类别是否已披露,是否将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列为流动负债,即是对列报的分类和可理解性目标的运用。
审计概念及简答
审计的概念: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它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的财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以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公允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评价和鉴证的活动,其目的在于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
审计依据的含义:对所查明的事实与现行的各种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和评价,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作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审计证据的含义: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获取的真实凭据,用于证实或否定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的合法性和公允性的一切资料。
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和收集的用来证明审计事项真实情况的经济事实和资料。
重要性的定义:重要性取决于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的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要的。
错报的定义:是指某一项财务报告项目的金额,分类,列表或披露,与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应当列示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之间存在的差异;或根据审计人员的判断,为使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实现公允反映,需要对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做出的必要调整。
审计风险的定义: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的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审计报告的定义: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1、审计关系人有哪几个方面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关系人,即审计主体(审计机构或人员),他们根据审计委托者的委托就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及有关人员履行受托经济责任情况进行验证、审查,并提出审查报告书或证明书;第二关系人,即被审计单位,它们对审计委托者承担的受托经济责任,须经审计机构或人员验证后才能确定或解除;第三关系人,即审计委托者,被审计单位对它们承担某种受托经济责任,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权责关系。
注册会计师考试章节学习及重难点分析,考情预测分析之第04讲_审计要素(2)、审计目标(1)
第二节审计要素三、财务报表【五方面之二】1.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对象是历史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审计对象信息即财务报表。
2.财务报表通常是指整套财务报表,有时也指单一财务报表。
3.披露包括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所要求的、明确允许的或通过其他形式允许作出的解释性或描述性信息。
披露是财务报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主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反映,也可能在财务报表表表内反映,或通过财务报表中的交叉索引予以提及。
4.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三方面)(1)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2)根据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标题四详细说明)(3)在财务报表中对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作出恰当的说明。
四、财务报表编制基础【五方面之三】【特别提示】①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即是标准。
②注册会计师基于自身的预期、判断和个人经验对鉴证对象实行评价和计量,不构成适当的标准。
③对于公开发布的标准,注册会计师通常无需对标准的适当性进行评价,只需评价该标准对具体业务的适用性。
(一)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是指:(★★二者之一)1.法律法规要求采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2.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就被审计单位性质和财务报表目标而言,采用的可接受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二)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分类种类含义通用目的编制基础是指旨满足广大财务报表使用者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主要是指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特殊目的编制基础是指旨在满足财务报表特定使用者对财务信息需求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包括计税核算基础、监管机构的报告要求和合同的约定等。
(分为公允列报编制基础和遵循性编制基础)五、审计证据(第3章)【五方面之四】1.审计证据在性质上具有累积性,主要(★★)是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实施审计程序获取的。
(还有其他来源,如:a.会计记录、b.专家编制的信息、c.实施质量控制程序、d.以前审计的信息等)2.审计证据既包括支持和佐证认定的信息,也包括与这些认定相矛盾的信息。
审计名词解释
审计名词解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名词解释:1、1.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是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
2.审计风险模型(1)根据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请链接教材第十三章的“风险评估”)来确定检查风险;(2)为了控制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需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确保最终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低水平(请链接教材第十四章的“风险应对”);(3)在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过程中必须考虑舞弊2、违约:合同的一方或多方未能履行合同条款规定的业务。
普通过失: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没有完全遵循专业准则的要求重大过失:起码的职业谨慎都没有保持,根本没有遵循执业准则或没有按专业准则的进本要求执行审计欺诈:为达到欺骗或坑害他人的目的,明知委托单位的财务报表有重大错报,却加以虚伪的陈述,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3、独立性:指不收外来力量控制、支配,按照一定之规形式。
实质上:实质上的独立性是一种内心状态,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提出结论时不受有损于职业判断的因素影响,能够诚实公正行事,并保持客观的职业怀疑态度。
形式上:要求注册会计师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事实和情况,使得一个理性且掌握成分信息的第三方在权衡这些事实和情况后,很可能退订会计师事务所或者项目组成员的诚信、客观或职业怀疑态度已经受到损害。
4、审计计划: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
审计计划通常可分为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两部分。
5、重要性水平: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不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和判断的错报及漏报的最大限额。
6、审计风险: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审计责任认定分为哪几种(由被审计单位承担责任包括)
审计责任认定分为哪几种(由被审计单位承担责任包括)审计法律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审计法律责任是审计法律法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1982年宪法确立了国家审计制度,1985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第十四条对国家审计的法律责任有了初步规定,1988年国务院发布的审计条例对审计法律责任进行了补充,直到1994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审计法中专章规定了法律责任,2023年修订的审计法完善了法律责任,2023年6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审计法修正草案(简称“修正草案”)。
修正草案扩展了审计范围,增加了对除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外的其他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国有资源、国有资产、公共资金等进行审计的规定,进一步增强了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和公信力,对于保障国家审计职能的有效实施与发挥,推动审计法律法规的实施,加强审计监督,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法律责任的含义责任从字面上理解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个人应该做的事,起源于自己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风俗习惯和法律法规等;二是指未完成或者应做之事完成得不好而应承担的不良后果甚至谴责或制裁。
法律责任广义上是指任何组织和个人均负有的遵守法律及自觉维护法律尊严的义务;狭义上是指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补偿、强制履行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
就目前国家审计法律责任的规定来看,国家审计法律责任属于狭义的法律责任。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管理分配使用的真实合法效益,以及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具有独立性、强制性、权威性和综合性。
具体来看,国家审计所依据的审计法律体系属于行政法,主要是调整审计监督关系,为审计机关开展审计监督提供制度保障,规范审计机关的权力运行。
最新审计各认定的含义
认定的类别1.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1)发生: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二)以存货为例说明认定的含义比如,甲公司资产负债表在财务报表日所列示的期末存货项目(金额)1000万元,根据认定的定义,期末存货1000万元有以下四种含义:(1)财务报表日甲公司资产中所记录的存货1000万元是存在的。
言外之意,没有多记一分。
(2)财务报表日甲公司资产中所记录的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言外之意,金额正好是1000万元,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3)甲公司所有应当记录的1000万元存货均已记录。
言外之意,没有少记一分。
(4)甲公司记录的存货1000万元均由其拥有。
言外之意,存货没有受到留置权限制,没有被抵押或作为担保物。
(三)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4、下列关于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将出售经营性固定资产所得的收入记录为营业收入,将导致分类错误,违反了分类的认定B、如果不存在某笔应收账款,却将其列入了应收账款明细账中,违反了完整性的认定C、将他人寄售商品列入被审计单位的存货中,违反了权利和义务的认定D、检查存货的主要类别是否已披露,是否将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列为流动负债,即是对列报的分类和可理解性目标的运用。
审计名词解释
审计名词解释(40)1.审计标准:是审计工作本身的规范,是审计人员行为的指南2.授权控制法:是指各项业务的办理,必须由被批准和被授权人去执行,也就是说,单位的各级人员必须获得批准或授权,才能执行正常的或特殊的业务3.盘存方法:是指通过对财产物资的清点,计量,证实账面反映的财务是否存在的一种常用审计技术4.固定样本规模抽样:通常是通过一次抽样进行审查,并根据其结果来推断总体差错的一种属性抽样方法5.统计抽样:即按照随机原则,运用概率论与整理统计的原理,从特定对象的审查总体中抽取部分资料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一种抽查技术。
6.目标控制法:是指一个单位内部的管理工作应遵循其创建目标,分别对生产,经营销售,财务,成本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控制的方法7.审计规划方法:是指对全部审计活动或具体审计项目进行合理组织和安排采用的各种措施和手段8.制度分析法:是指将被审计单位财政经济活动事实与有关法律,法令和规章制度进行比较,以揭示有无存在问题的一种分析技术9.变量抽样:一种用于对抽查中进行定量评价的抽查方法,主要用于对会计数据的实质性测试,主要目的在于确定总体的数量特征,即抽查总体的错误额是多大,正确额是多大10.任意抽样法:是指审计人员面对大量而繁杂的应审资料,任意抽出一部分进行检查,到底应该抽查那一部分即无规律可循,有无合理根据的一种抽查方法11.审计方法体系:是指为了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由一组相互关联的审计方法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12.相关分析法:是指对存在关联的被审计项目进行对比,揭示其中的差异所在并判明可能存在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13.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指单位内部应用会计方法和其他有关方法,对财务,科技和有关经济业务所进行的控制14.停走抽样:是指边抽样,边判断,后一步在前一步的基础上进行,一旦能作出结论,就终止抽样的一种属性抽样方法15.程序控制法:它是对重复出现的业务,按照客观要求,规定其处理的标准化程序作为行动的准则16.账户分析法:是之一会计制度为依据,运用会计原理,按照账户对应关系及其发生额和余额的规律性,揭示账目中反映出的问题的一种分析技术17.审计评价: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过程中所查明的结果,对照审计标准,对发现的问题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所作出的结论性评定18.属性抽样:用于对抽查中体进行定性评价的抽查方法,主要用于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目的在于确定总体的质量特征,从而为是依赖制度检查提供依据19.风险基础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评审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20.顺查法:是指按照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完全相同的方向而依次进行检查的方法,又称正查法21.审计行政复议:简单来说,就是审计行政复议机关根据审计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依法解决审计行政争议的活动22.制度基础审计:审计人员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与评价,根据内部控制制度实际存在的强点和弱点来确定进一步实施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方法和数量23.比率估计抽样法:即根据样本审查正确价值与样本项目的总账面价值的比率来对总体正确额予以推断的一种变量抽样方法24.功能测试:是指对内部控制功能进行抽样检查,也即是对关键控制点作用发挥情况进行的检查25.账外账:账外账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隐匿截留资金与账簿之外形成的“小金库”二是指为了逃避会计监督,将部分资金以支付“劳务费”“咨询费”等名义转至外单位,或转出后另行建账进行违法或违纪支付26.重制法:是在对被审计单位经济资料进行整理和重记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而进行的检查27.体制牵制:是把每项业务的作业交由不同的部门或个人分别处理,以防止错误和舞弊的一种牵制28.审计技术方法:是指用来收集审计证据的手段,或者说,是能够取得审计证据的各种纯技术检查手段29.业务测试:是指审计人员按照业务对每个人类型编号,对单位重要经济业务所作的检查,借以判明内部控制系统中不应缺少的几个控制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是否确实存在30.差额估计抽样法:是指根据审查样本的平均差异来判断审查总体的正确额的一种变量抽样方法31.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衡量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指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32.直查法:是相对顺查和逆查而言的,它是指直接从有关明细账的审阅和分析开始的一种审计方法33.调整方法:是指审计人员在通过审核检查以后,对发现的有关不符之处所作的符合实际和规定的纠正技术34.健全性测试:主要是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与描述,评价其应有控制环节是否已规定齐全,有无欠妥之处35.均值估计抽样法:就是根据审查样本项目的评价值乘以总体项目个数所得的数值来估计总体的一种变量抽样方法36.非抽样方法:是指由于实施审计过程产生的错误而导致的风险,包括选用了不恰当审计程序不正确地执行程序,得出了错误的审计结论等等37.亲历证据:是指审计人员目击参加检查测试所取得的证据38.审阅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有关书面资料的审视和阅读,查明有关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理和有效,是否需要采用其他进行进一步审计的一种审计技术39.判断抽查法:是指审计人员在抽取样本时,并非随意,而是根据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结合审计的具体要求和观察了解到的情况,通过主观判断,从被审计总体中有选择,有重点地抽取部分项目进行检查,并据此来判断总体的一种抽查方法40.账簿牵制:指会计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会计凭证或账簿,账簿与会计报表之间核对的牵制,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程序制约的一个方面问答题(24)1.试述调整方法按照内容不同的应用要点?答:按照调整内容不同,调整方法可以划分为数据计算的调整,账项的调整和报表的调整三个方面数据计算调整的要点(1)选择恰当的调整计算方法(2)分析确定需要调整计算的内容(3)确定分配计算的依据(4)计算需要调整的结果账项的调整要点(1)分清期限,确定调整方式(2)将所有错弊账项全部列出(3)作出正确的财务处理报表项目的调整要点:对账项调整后,应根据有关记录相应调整审查年度报表的期初数或年初数2.根据COSO报告的内容,内部控制包括哪五个方面,其各自含义是什么?答:根据COSO报告的内容内部控制要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咨询与沟通和监督。
注册会计师 - 审计第0103讲 《审计》的概念初识
第03讲《审计》的概念初识《审计》的概念初识与课程体系●审计的定义1.定义:财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2.含义的解读(1)审计用户: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
(2)审计目的: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度,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3)审计基础(注册会计师的立身之本):独立性——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和预期使用者;专业性——专业胜任能力。
(4)审计产品——审计报告。
●审计模式演进三个阶段: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1.阶段一:账项基础审计(Transaction-Based Auditing),也称为数据导向审计(Data-Oriented Auditing),是审计模式发展的初始阶段,它是以凭单审核为重心,以审查账目有无错弊为目标,以数据的可信性为着眼点,从会计科目入手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方法模式。
后来又发展到资产负债表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初期。
◆从详细审计(英国)到资产负债表审计及初期的财务报表审计(美国),审计的目标基本都是查错揭弊,业务活动的开展则主要是以账面上的会计事项及交易为主线,围绕着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编制过程来进行的,因此被称为账项基础审计。
◆账项基础审计是审计模式发展的第一阶段,发展的时间最长,在审计方法体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当然,此审计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资源,同时其抽样的办法也主要围绕有限抽样技术。
再有,此类模式下审计主要围绕交易进行,不容易发现会计工作中的程序性错误。
2.阶段二:制度基础审计(System-based Auditing approach),又称系统导向审计,是继账项基础审计模式之后一种新的财务审计模式。
它以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为基础,以验证财务报表的公允性为审计目标。
2020年注册会计师审计考试知识点精选:认定的含义
2020 年注册会计师审计考试知识点优选:认定的含义2018 年注册会计师审计考试知识点优选:认定的含义【所属章节】本知识点属于《审计》科目第一章第三节审计目标的内容【知识点】认定 ( 要点 )( 一) 认定的含义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 ( 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 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一样种类的潜伏错报。
【解读】1.认定是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对财务报表各因素作出的表达。
2.管理层的表达有明确的,也有隐含的。
比如:甲企业财产欠债表 (12 月 31 日) 所列示的期末存货项目( 金额 )1000 万元,依据认定的含义,存货 1000 万元包含四种“表达”:(1)在财务报表日,甲企业财产欠债表中所记录的存货 1000 万元是存在的。
话中有话,不是“虚假的” ( 明确表达 ) 。
(2)在财务报表日,甲企业财产欠债表中所记录的存货以适合的金额包含在财务报表中,与之有关的计价和分摊调整已适合记录。
话中有话,金额正好是 1000 万元 ( 明确表达 ) 。
(3)在财务报表日,甲企业财产欠债表应该记录的 1000 万元存货均已记录。
话中有话,没有少记 ( 隐含表达 ) 。
(4) 在财务报表日,甲企业财产欠债表中记录的存货1000 万元均由甲企业拥有或控制。
话中有话,存货没有遇到留置权限制,也没有被抵押或作为担保物 ( 隐含表达 ) 。
3.注册会计师识其余错报源于管理层认定中不适合的表达,假如管理层的认定存在不适合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则依据管理层认定的“不适合”的表达确立财务报表错报的类型。
( 二) 与所审计时期各种交易和事项有关的认定1.发生: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 没有多记、虚假交易 ) 。
2.完好性:全部应该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 没有漏记交易 ) 。
3.正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余数据已适合记录 ( 金额不多许多,正好 ) 。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时期 ( 没有提早或推延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定的类别
1.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1)发生: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二)以存货为例说明认定的含义
比如,甲公司资产负债表在财务报表日所列示的期末存货项目(金额)1000万元,根据认定的定义,期末存货1000万元有以下四种含义:
(1)财务报表日甲公司资产中所记录的存货1000万元是存在的。
言外之意,没有多记一分。
(2)财务报表日甲公司资产中所记录的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
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言外之意,金额正好是1000万元,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3)甲公司所有应当记录的1000万元存货均已记录。
言外之意,没有少记一分。
(4)甲公司记录的存货1000万元均由其拥有。
言外之意,存货没有受到留置权限制,没有被抵押或作为担保物。
(三)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4、下列关于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将出售经营性固定资产所得的收入记录为营业收入,将导致分类错误,违反了分类的认定
B、如果不存在某笔应收账款,却将其列入了应收账款明细账中,违反了完整性的认定
C、将他人寄售商品列入被审计单位的存货中,违反了权利和义务的认定
D、检查存货的主要类别是否已披露,是否将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列为流动负债,即是对列报的分类和可理解性目标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