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合集下载

氰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隔离式呼吸器,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或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保持容器密闭。
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连接
使用防爆电器、通风、照明设备
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采取防止静电措施。
戴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面罩。
避免吸入气体蒸气、雾。
仅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操作。
戴呼吸防护器具。
禁止排入环境。
事故响应
如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灭火剂:
用干粉、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灭火。用雾状水驱散蒸气。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专用防护服,佩戴氧气呼吸器,在安全距离以外或有防护措施处操作。灭火剂:干粉、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用水灭火无效,但须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用雾状水驱散蒸气。
氰化氢
说明: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MSDS,参考标准为GB/T16483-2008和GB/T17519-2013和危险化学品目录,编写日期:2022年1月,供参考。
氰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氰化钾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钾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钾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名称:氰化钾别名:山奈钾;山埃钾熔点:634.5℃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微溶于甲醇、氢氧化钠溶液相对密度(水=1)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13(无机剧毒品)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粉末,易潮解主要用途:用于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和淬火、电镀及制分析试剂、有机腈类、医药、杀虫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

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

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

非骤死者临床分为4期: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有舌尖、口腔发麻等;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长期接触少量氰化物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眼及上呼吸道刺激。

可引起皮疹。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高毒类。

急性毒性:kg(大鼠经口);8500μg/kg(小鼠经口)致突变性:DNA抑制:小鼠淋巴细胞1nmol/L。

细胞遗传学分析:小鼠乳腺1nmol/L,48小时。

氰化物中毒的症状为:轻者有粘膜刺激,唇舌麻木头痛、眩晕、下肢无力、胸部有压迫感、恶心、呕吐、血压上升、心悸、气喘等。

重者呼吸不规则,逐渐昏迷、痉挛、大小便失禁、血压下降、迅速发生呼吸障碍而死亡。

危险特性:不燃。

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的氰化物气体。

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遇酸或露置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剧毒的氰化氢氧化。

水溶液为碱性腐蚀液体。

燃烧(分解)产物:氰化氢、氧化氮。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试纸法;速测管法;化学试剂测试组法;分光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实验室监测方法比色法(GB7486-87,GB7487-87)(氰化物)对泄漏物处理必须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扫起,倒至大量水中。

加入过量NaClO或漂白粉,放置24小时,确认氰化物全部分解,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氰化银

氰化银

氰化银氰化银为白色或淡灰色粉末,无臭无味,有剧毒。

人体吸入后引起氰化物中毒,出现头痛、乏力、呼吸困难、抽搐、昏迷,甚至死亡等症状,可吸入亚硝酸异戊酯解毒。

本品主要用于医药和镀银。

目录1简介2安全信息3理化特性4危险性概述5急救措施6消防措施7操作处置与储存8稳定性和反应活性9毒理学资料10生态学资料11运输信息12法规信息1简介化学品中文名称:氰化银化学品英文名称:silver cyanide技术说明书编码:822CAS No.:506-64-9[1]分子式:AgCN分子量:133.84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CAS No.氰化银 506-64-92安全信息安全说明: S7:保持容器紧密封闭。

S29:不要将残余物倾入排水口。

S45:出现意外或者感到不适,立刻到医生那里寻求帮助(最好带去产品容器标签)。

S60:本物质残余物和容器必须作为危险废物处理。

S61:避免排放到环境中。

参考专门的说明 / 安全数据表。

危险品标志: N:环境危险物质T+:极高毒性物质危险类别码: R32:与酸接触释放出毒性很高的气体。

R26/27/28:吸入、皮肤接触和不慎吞咽极毒。

R50/53:对水生生物极毒,可能导致对水生环境的长期不良影响。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16843理化特性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或淡灰色粉末,无臭无味,见光变褐色。

pH:熔点(℃):320(分解)沸点(℃):无资料相对密度(水=1):3.9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燃烧热(kJ/mol):无意义临界温度(℃):无意义临界压力(MPa):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溶解性:不溶于水,不溶于醇,溶于氨水、碘化钾、热稀硝酸。

主要用途:用于医药和镀银。

其它理化性质:4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受高热或与酸接触,可产生氰化物气体,吸入后引起氰化物中毒,出现头痛、乏力、呼吸困难、皮肤粘膜呈鲜红色、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氰化钾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钾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钾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名称:氰化钾别名:山奈钾;山埃钾熔点:634.5℃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微溶于甲醇、氢氧化钠溶液相对密度(水=1)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13(无机剧毒品)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粉末,易潮解主要用途:用于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和淬火、电镀及制分析试剂、有机腈类、医药、杀虫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

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

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

非骤死者临床分为4期: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有舌尖、口腔发麻等;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长期接触少量氰化物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眼及上呼吸道刺激。

可引起皮疹。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高毒类。

急性毒性:kg(大鼠经口);8500μg/kg(小鼠经口)致突变性:DNA抑制:小鼠淋巴细胞1nmol/L。

细胞遗传学分析:小鼠乳腺1nmol/L,48小时。

氰化物中毒的症状为:轻者有粘膜刺激,唇舌麻木头痛、眩晕、下肢无力、胸部有压迫感、恶心、呕吐、血压上升、心悸、气喘等。

重者呼吸不规则,逐渐昏迷、痉挛、大小便失禁、血压下降、迅速发生呼吸障碍而死亡。

危险特性:不燃。

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的氰化物气体。

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遇酸或露置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剧毒的氰化氢氧化。

水溶液为碱性腐蚀液体。

燃烧(分解)产物:氰化氢、氧化氮。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试纸法;速测管法;化学试剂测试组法;分光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实验室监测方法比色法(GB7486-87,GB7487-87)(氰化物)对泄漏物处理必须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扫起,倒至大量水中。

加入过量NaClO或漂白粉,放置24小时,确认氰化物全部分解,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氰化银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银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银安全技术说明书Ⅰ、氰化银的基本性质和危害一、氰化银及企业标识1、中文名称:氰化银2、英文名称:Silver cyanide3、企业标识企业名称:南昌盛华有色金属制品厂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南堡路39号邮编:330004电话:传真:应急咨询电话:二、氰化银的成份/组成信息氰化银:AgCN分子量:133.89 纯净物。

危险货物编号:61001三、氰化银的危害性慨述毒性指数LD50为20.9mg/Kg(大鼠经口),遇强酸或受高热分解,放出高毒的烟气。

口服本剧毒品非骤死者,先出现感觉无力、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四肢沉重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随后面色苍白、失去知觉、甚至呼吸停止而死亡。

氰化物对温血动物与人的危害较大,其特点是毒性大、作用快。

高热分解的氰化氢作用极为迅速,在氰化氢浓度很低(0.005mg/L)的空气中,人仅发生很短时间的头痛、不适、心律不齐;在氰化氢浓度高(0.1mg/L)的空气中,人将立即死亡或速死。

无机氰化物属剧毒、高毒物质,极少量的氰化物(每千克体重数毫克)就会使人、畜在很短的时间内中毒死亡,含氰化物浓度很低的水(<0.05mg/L)也会使鱼等水生物中毒死亡,还会造成农作物减产等。

Ⅱ、应急救援和处理措施四、急救措施发现中毒后应尽量维持呼吸循环功能,使用呼吸兴奋剂、复苏药和升压药对症进行治疗。

对于中毒引起的呼吸道、眼粘膜刺激,症状除进行对症处理外,还要服抗氰治疗药。

特别对于重度中毒者千万不可忽视预防和处理肺水肿。

按接触毒品或中毒情形不同,临时急救措施有:1、皮肤接触:用硫酸亚铁水溶液洗涤后,用肥皂水及清水冲洗、就医。

2、眼睛接触:拉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3、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吸入亚硝酸异戊酯,肌肉注射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

4、食入:误服者,饮适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洗胃、就医。

五、消防措施本品虽属不燃物,但应该防止外界火灾对其造成的影响和威胁。

氰化银钾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银钾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银钾安全技术说明书一、引言氰化银钾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然而,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毒性和易燃性,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对氰化银钾的安全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帮助使用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其安全使用方法。

二、氰化银钾的物理性质氰化银钾是一种白色晶体,具有较高的溶解度。

其分子式为AgCN,相对分子质量为133.88。

在常温下,氰化银钾稳定性较好,但在受热或受潮的情况下容易分解产生有毒气体。

三、安全操作规程1. 实验室准备在进行氰化银钾实验前,应确保实验室内通风良好,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化学通风柜、防护手套、护目镜等。

同时,需检查实验室的火灾报警器和灭火设备是否正常可用。

2. 个人防护使用氰化银钾时,必须佩戴防护手套、实验服和护目镜,以防止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

如果不慎溅及皮肤或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3. 氰化银钾的储存和运输氰化银钾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与可燃物、酸类和氧化剂等物质接触。

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潮、防振动措施,避免包装破损导致泄漏。

4. 氰化银钾的使用在使用氰化银钾前,需先进行实验室安全培训,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避免与有机物反应,以免产生可燃或有毒气体。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容器密封,避免溅洒和挥发。

5. 废弃物处理使用完毕的氰化银钾应按照当地环境保护法规进行处理。

严禁将废弃物随意倾倒或排放到水源和排水系统中。

应将废弃物集中存放,并交由专业的废物处理公司进行处理。

四、应急处置措施1. 气体泄漏如果发生氰化银钾气体泄漏,应立即撤离泄漏区域,并通知相关人员。

封闭泄漏源,避免扩散到其他区域。

如条件允许,可使用干粉灭火器扑灭燃烧。

2. 火灾事故遇到氰化银钾着火时,应立即启动火灾报警器,并进行紧急疏散。

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进行扑灭,切勿用水灭火,以免加剧火势和产生有毒气体。

3. 人员中毒如有人员误吸或误食氰化银钾,应立即将其送往空气新鲜的地方,并咨询医生。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本手册是基本按照国家标准GB16483-1996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编写规定》编写,可同时称作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简称CSDS或MSDS。

本手册仅供参考,内容未尽事宜,请参照国家有关化学危险品规定。

1. 危险性2. 氰化物中毒急救3. 燃爆及消防措施4. 氰化钠泄漏处理5. 操作注意事项6. 防护措施7. 氰化钠主要物理性能8. 氰化钠稳定性和反应特性9. 氰化钠中毒机理10. 环保11. 氰化钠包装物处理及污染物处理方法12. 包装及运输1. 危险性各种规格的氰化钠为剧毒化学品,危规编号81001;氰化钠致死剂量为0.1-0.3g。

当与酸类物质、氯酸钾、亚硝酸盐、硝酸盐混放时,或者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空气中,易产生剧毒、易燃易爆的HCN气体。

当HCN 在空气中浓度为20ppm时,经过数小时人就产生中毒症状、致死。

氰化钠和HCN(氰化氢)毒物危险程度分级为I级(极度危害)。

2. 氰化物中毒急救2.1. 中毒主要由呼吸道吸入其粉尘或氰化氢气体。

亦可通过皮肤、消化道吸收引起中毒。

人口服氢氰酸0.06克,氰化钠0.1-0.3克即可死亡。

2.2. 吸入氰化钠粉尘或吸入氰化氢气体,应立即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用解毒剂解毒,中毒特别严重者呼吸、心跳骤停,按心肺复苏方法进行抢救;当身上沾上氰化钠粉尘或被氰化钠溶液溅污时,应及时脱去被污的衣物,用清水冲洗皮肤,皮肤灼伤可用3% 的硼酸溶液清洗伤处。

2.3. 解毒剂的应用如发生氰化钠中毒,用3%亚硝酸钠10-15ml加入25% 葡萄糖溶液40ml 静脉缓慢注射。

注射完毕后随即用同一针头同一部位即刻缓慢静脉注射50%硫代硫酸钠25-50ml。

如误服氰化钠可用10%硫代硫酸钠溶液或1:2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洗胃后给适量硫酸亚铁溶液口服。

3. 燃爆及消防措施氰化钠本身不会燃烧,但易产生剧毒易燃易爆的氰化氢气体,与硝酸盐、亚硝酸盐反应强烈,有爆炸危险。

氰化银化学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银化学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银化学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氰化银化学品英文名称:silver cyanide2. 危险性概述2.1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

2.2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2.3健康危害:受高热或与酸接触,可产生氰化物气体,吸入后引起氰化物中毒,出现头痛、乏力、呼吸困难、皮肤粘膜呈鲜红色、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

长期接触银化合物可出现全身性银质沉着症,眼、鼻、喉、口腔、内脏器官和皮肤均可发生银质沉着。

全身皮肤可呈灰黑色或浅石板色。

高浓度反复接触可致肾损害。

2.4环境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2.5燃爆危险:遇酸产生剧毒气体。

3. 成分/组成信息4. 急救措施4.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

如出现中毒症状给予吸氧和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将亚硝酸异戊酯的安瓿放在手帕里或单衣内打碎放在面罩内使伤员吸入15秒,然后移去15秒,重复5-6次。

口服4-DMAP(4-二甲基氨基苯酚)1片(180毫克)和PAPP(氨基苯丙酮)1片(90毫克)。

如有不适感,就医。

4.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

如果出现中毒症状,处理同皮肤接触。

4.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如果出现中毒症状,处理同皮肤接触。

4.4食入:如伤者神志清醒,催吐,洗胃。

如果出现中毒症状,处理同皮肤接触。

5. 消防措施5.1危险特性:不燃。

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的氰化物气体。

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 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遇酸或露置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5.2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5.3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5.4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发生火灾时应尽量抢救商品,防止包装破损,引起环境污染。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本手册是基本按照国家标准GB16483-1996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编写规定》编写,可同时称作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简称CSDS或MSDS。

本手册仅供参考,内容未尽事宜,请参照国家有关化学危险品规定。

1. 危险性2. 氰化物中毒急救3. 燃爆及消防措施4. 氰化钠泄漏处理5. 操作注意事项6. 防护措施7. 氰化钠主要物理性能8. 氰化钠稳定性和反应特性9. 氰化钠中毒机理10. 环保11. 氰化钠包装物处理及污染物处理方法12. 包装及运输1. 危险性各种规格的氰化钠为剧毒化学品,危规编号81001;氰化钠致死剂量为0.1-0.3g。

当与酸类物质、氯酸钾、亚硝酸盐、硝酸盐混放时,或者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空气中,易产生剧毒、易燃易爆的HCN气体。

当HCN 在空气中浓度为20ppm时,经过数小时人就产生中毒症状、致死。

氰化钠和HCN(氰化氢)毒物危险程度分级为I级(极度危害)。

2. 氰化物中毒急救2.1. 中毒主要由呼吸道吸入其粉尘或氰化氢气体。

亦可通过皮肤、消化道吸收引起中毒。

人口服氢氰酸0.06克,氰化钠0.1-0.3克即可死亡。

2.2. 吸入氰化钠粉尘或吸入氰化氢气体,应立即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用解毒剂解毒,中毒特别严重者呼吸、心跳骤停,按心肺复苏方法进行抢救;当身上沾上氰化钠粉尘或被氰化钠溶液溅污时,应及时脱去被污的衣物,用清水冲洗皮肤,皮肤灼伤可用3% 的硼酸溶液清洗伤处。

2.3. 解毒剂的应用如发生氰化钠中毒,用3%亚硝酸钠10-15ml加入25% 葡萄糖溶液40ml 静脉缓慢注射。

注射完毕后随即用同一针头同一部位即刻缓慢静脉注射50%硫代硫酸钠25-50ml。

如误服氰化钠可用10%硫代硫酸钠溶液或1:2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洗胃后给适量硫酸亚铁溶液口服。

3. 燃爆及消防措施氰化钠本身不会燃烧,但易产生剧毒易燃易爆的氰化氢气体,与硝酸盐、亚硝酸盐反应强烈,有爆炸危险。

氰化氢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氢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5g(配成25%的溶液)。若中毒征象重新出现,可按半量再给亚硝酸钠和硫代硫酸钠。轻症者,单用硫代硫酸钠即可
(2)新抗氰药物4-DMAP方案
轻度中毒:口服1片(180mg)4-DMAP(4-二甲基氨基苯酚)和1片(90mg)PAPP(氨基苯丙酮)
中度中毒:立即肌内注射抗氰急救针1支(10%4-DMAP 2mL)
①立即将亚硝酸异戊酯1~2支包在手帕内打碎,紧贴在患者口鼻前吸人。同时施人工呼吸,可立即缓解症状。每1~2min令患者吸入1支,直到开始使用亚硝酸钠时为止
②缓慢静脉注射3%亚硝酸钠10—15mL.,速度为2.5~5.0mL/min,注射时注意血压,如有明显下降,可给予升压药物
③用同一针头缓慢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12.5~
氰化氢
别名:氢氰酸




★剧毒,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氰化氢气体.可立即因呼吸停止而死亡
★火场温度下易发生危险的聚合反应
★若不能切断泄漏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解毒剂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4-DMAP(4-二甲基氨基苯酚)



分子式HCN结构式HC≡N



危险性类别
2.3类有毒气体
重度中毒:立即肌内注射抗氰急救针1支,然后静脉注射50%硫代硫酸钠20mL
如症状缓解较慢或有反复,可在l小时后重复半量
●皮肤或眼接触可引起灼伤:亦可吸收致中毒




理化特性
●无色气体或透明液体,有苦杏仁味,易挥发。与水混溶
●沸点:25.7℃
●蒸气相对密度:0.93
●闪点:-18℃(96%)
●爆炸极限:5.4%~46.6%(96%)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本手册是基本按照国家标准GB16483-1996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编写规定》编写,可同时称作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简称CSDS或MSDS。

本手册仅供参考,内容未尽事宜,请参照国家有关化学危险品规定。

1. 危险性氰化钠致死剂量为0.1-0.3g。

当与酸类物质、氯酸钾、亚硝酸盐、硝酸盐混放时,或者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空气中,易产生剧毒、易燃易爆的HCN气体。

当HCN 在空气中浓度为20ppm时,经过数小时人就产生中毒症状、致死。

氰化钠和HCN(氰化氢)毒物危险程度分级为I级(极度危害)。

2. 氰化物中毒急救2.1. 中毒主要由呼吸道吸入其粉尘或氰化氢气体。

亦可通过皮肤、消化道吸收引起中毒。

人口服氢氰酸0.06g,氰化钠0.1-0.3g即可死亡。

2.2. 吸入氰化钠粉尘或吸入氰化氢气体,应立即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用解毒剂解毒,中毒特别严重者呼吸、心跳骤停,按心肺复苏方法进行抢救;当身上沾上氰化钠粉尘或被氰化钠溶液溅污时,应及时脱去被污的衣物,用清水冲洗皮肤,皮肤灼伤可用3% 的硼酸溶液清洗伤处。

2.3. 解毒剂的应用如发生氰化钠中毒,用3%亚硝酸钠10-15ml加入25% 葡萄糖溶液40ml静脉缓慢注射。

注射完毕后随即用同一针头同一部位即刻缓慢静脉注射50%硫代硫酸钠25-50ml。

如误服氰化钠可用10%硫代硫酸钠溶液或1:2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洗胃后给适量硫酸亚铁溶液口服。

3. 燃爆及消防措施氰化钠本身不会燃烧,但易产生剧毒易燃易爆的氰化氢气体,与硝酸盐、亚硝酸盐反应强烈,有爆炸危险。

在贮存及运输使用过程中,如发生火灾,可用水、黄砂、干粉灭火机扑救其它物品,切忌冲入氰化钠火灾现场中,以防止毒水流淌,造成大量中毒。

禁用酸碱性或四氯化碳灭火器,消防人员进入火场前,应佩戴好防毒面具。

4.氰化钠泄漏处理如发生氰化钠泄漏(液体)或掉入水中,现场人员应在保护好自身安全情况下,及时检查隔绝事故泄漏部位,并向有关领导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如在运输途中应向当地应急救援部门或“119”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中毒以及报警人姓名及电话。

氰化银钾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氰化银钾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氰化银钾化学品英文名:potassium silver cyanide;potassium cyanoargenate化学品别名:银氰化钾CAS No.:506-61-6EC No.:208-047-0分子式:C2AgN2.K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固体。

吞食后有剧毒。

跟皮肤接触有剧毒。

吸入有剧毒。

对水生物有剧毒,使用适当的容器,以预防污染环境。

对水生环境可能会引起长期有害作用。

使用适当的容器,以预防污染环境。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急毒性-口服,类别2;急毒性-皮肤,类别1;急毒性-吸入,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慢性毒性,类别1。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吞咽致命,皮肤接触致命,吸入致命,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预防措施: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严防进入眼中、接触皮肤或衣服。

作业后彻底清洗。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在通风不足的情况下]戴呼吸防护装置。

事故响应: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漱口。

收集溢出物。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化学危险:无资料。

健康危害:在正常生产处理过程中,吸入本品在正常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或烟雾能导致严重的毒害作用,甚至可致命。

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导致严重的毒性反应。

氰化氢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氢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氢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格式清晰。

一、化学品名称:
氰化氢
二、成分及含量
该化学品主要成分为氰化氢,其中氰化物的含量在90%以上。

三、性状
氰化氢为无色熔性液体,有微苦味,有明显的毒性气味,其密度为1.22g/mL,沸点为78℃,熔点为16.7℃,其相对蒸汽密度为3.1(空气=1)。

四、危险属性
该化学品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腐蚀性。

1.致癌性:无
2.致突变性:无
3.致畸性:无
4.其他危害性:蓄积作用
五、毒性
该化学品具有很强的毒性。

六、主要危害
1.吸入:该化学品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吸入时会对呼吸道和体内机能产生不良反应,具体表现为咳嗽、口唇、咽喉及气管异常灼热、痉挛等;当吸入的浓度过高时可引起肺组织水肿,从而导致潮热、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长期接触可引起肺气肿、肺炎等病症。

2.皮肤接触:接触时会导致皮肤出现灼伤、烧灼、脱皮等不良反应;长期接触可引起慢性毒性皮炎、皮肤炎等病症。

氰化银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银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十二、环境资料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十三、废弃处理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废物贮存参见“储运注意事项”。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相对无毒的氰化铁.或与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反应,生成低毒的碳酸盐。处理后,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八、防பைடு நூலகம்措施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气。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龙酯。就医
食 入:立即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 :不燃
危险特性:不燃.用于灭火的水不得进入排水系统、土壤或水流经的地段。要确保用过的消防水有足够的存水设施。受到污染的灭火用水须按照当地有关部门的规定进行处理。
侵入途经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会引起发红、丧失意识、头痛、恶心、晕眩、虚弱、呼吸不良、挛、甚至死亡.
皮肤:引起刺激.眼睛:引起刺激。食入:若食入可致死.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衣著,用大量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包装方法:I包装标志:13
包装方法:将产品放进20% Nylon/80%PE真空袋中,再用高温把袋口彻底密封包装.
容器必须密封,宜专仓专储,并保持干燥。远离火种、热源。切忌与酸类混储混运。应与

氰化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氰化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熔点(℃):
320(分解)相对密度(水=1):3.95
溶解性:
不溶于水,不溶于醇,溶于氨水、碘化钾、热稀硝酸。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燃烧爆炸危险性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燃烧性:不燃
闪点(℃):
无意义自燃温度(℃):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下限(V%):
无意义爆炸上限(V%):无意义
危险特性:
毒性危害
接触限值:
中国MAC:0.3mg[HCN]/m3[皮];前苏联MAC:0.3mg[HCN]/m3[皮];
美国TLV—TWA:ACGIH 5mg/m3[皮][CN];美国TLV—STEL:未制订标准。
检测方法:异箊酸钠-巴比妥钠比色法。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毒性:
LD50:123mg/kg(大鼠经口)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毒物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
穿聚乙烯薄膜防毒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泄漏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如果大量泄漏,与有关技术部门联系,确定清除方法。
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的氰化物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
氰化物。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
灭火方法:
水、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
第6.1类毒害品危险货物包装标志:12包装类别:Ⅰ

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

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

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M S D 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M S D S氰化钠一、标识中文名氰化钠;山奈钠英文名sodinm cyanide分子式NaCN分子量49.02危险性类别毒害品化学类别金属氰化物二、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一级≥95.05;二级≥91.0%;三级≥86。

0%。

外观与性状白色或灰色粉末结晶,有微弱的氰化氢气味。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健康危害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窒息。

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

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

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

非骤死者临床分为4期: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有舌尖、口腔发麻等;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长期接触小量氰化物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眼及上呼吸道刺激。

可引起皮疹.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危险特性不燃.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急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遇酸会产生剧毒、燃的氰化氢气体。

在潮湿空气或二氧化碳中即缓慢发出微量氰化氢气体。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发生火灾时应尽量抢救商品,防止包装破损,引起环境污染。

消防人员应佩带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灭火剂:干粉、砂土.禁止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剂灭火.六、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触泄漏物。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氰化金钾)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氰化金钾)
危险特性:不燃。与氯酸盐或亚硝酸钠(钾)混合引起爆炸。遇酸或露置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发生火灾时应尽量抢救商品,防止包装破损,引起环境污染。消防人员须佩戴供氧式防毒面具、穿全身防护服。
灭火剂:雾状水。禁止用酸碱灭火剂灭火。
毒性
剧毒GA58-93A1020
贮运
包装标志:毒害品UN编号:包装分类:Ⅰ
包装方法:塑料袋、多层牛皮纸袋外中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木板箱。
储运条件:储存于干燥、通风的仓间内。宜专库专储。仓间应由双人双锁加强保管。工作人员进入库房要穿戴工作服、防毒口罩以及其他防护用具,工作后脱去全部防护用品,再用水冲洗手、脸,双手浸入次氯酸钠内消毒后用水洗净。工作间隙不可饮食、吸烟,皮肤伤口未愈不可接触。切忌与酸类、氯酸盐、亚硝酸(钾)钠或食用原料共储混运,不可受潮,保证容器密封。
对人体危害
健康危害:气态或粉状吸入中毒,严重者致死。非骤死的氰化物中毒者,先出现感觉无力、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四肢沉重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随后面色苍白,失去自觉。甚至呼吸停止而死亡。
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标识
中文名:氰化金钾;氰金酸钾
英文名:potassium cyanaurite
分子式:Kau(Cu)2
分子量:340.1
CAS号:
危规号:61001
理化性质
性状:白色结晶性粉末。
溶解性:溶于水,微溶于醇,几乎不溶于醚。
熔点(℃):563.7

氰化镍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镍安全技术说明书
皮肤接触
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接触眼睛
拉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食入
误服者,饮适量温水,催吐。就医。肌肉注射10%4-二甲基氨基苯酚。
安全储存
上锁保管。
废弃处置
本品及内装物、容器依据国家和地方法规处置。
物理和化学危险
遇酸产生剧毒气体。
健康危害
本品剧毒。吸入、误服可致死。非骤死者,先出现无力、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四肢沉重、呼吸困难,随后失去知觉、呼吸停止。镍化合物属致癌物。
GHS危险性类别:
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
呼吸道致敏物-类别1
皮肤致敏物-类别1
致癌性-类别1A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
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1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性说明:
吞咽会中毒,吸入可能导致过敏或哮喘症状或呼吸困难,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可能致癌,长时间或反复接触对器官造成损伤,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食入:
误服者,饮适量温水,催吐。就医。肌肉注射10%4-二甲基氨基苯酚。
对保护施救者忠告
根据需要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
轻度中毒或有低血压者,可单独使用硫代硫酸钠10~12.5g;重度中毒者首先吸入亚硝酸异戊酯(2~3支压碎于纱布、单衣或手帕中)30s,停15s,然后缓慢静注3%亚硝酸钠溶液10mL,随即用同一针头静注25%硫代硫酸钠溶液12.5g~15g。用药后30min症状未缓解者,可重复应用硫代硫酸钠半量或全量。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无资料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专仓专储。管理应按“五双”管理制度执行。应与酸类、氯酸盐、亚硝酸钠(钾)、食用化工原料等分开存放。不能与粮食、食物、种子、饲料、各种日用品混装、混运。操作现场不得吸烟、饮水、进食。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毒物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
穿聚乙烯薄Leabharlann 防毒服。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泄漏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如果大量泄漏,与有关技术部门联系,确定清除方法。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危险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类毒害品。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B6944-86)中,该物质属第一类A级无机剧毒品。
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的氰化物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
氰化物。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
灭火方法:
水、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
第6.1类毒害品危险货物包装标志:12包装类别:Ⅰ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专仓专储。切忌与酸类混储混运。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废弃: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包装方法:塑料袋、多层牛皮纸袋外中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木板箱。
眼睛接触:
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立即漱口,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洗胃。就医。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熔点(℃):
320(分解)相对密度(水=1):3.95
溶解性:
不溶于水,不溶于醇,溶于氨水、碘化钾、热稀硝酸。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燃烧爆炸危险性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燃烧性:不燃
闪点(℃):
无意义自燃温度(℃):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下限(V%):
无意义爆炸上限(V%):无意义
危险特性:
健康危害:
加热本品可产生致死的氰化物气体,吸入后迅速产生皮肤潮红、无力、头昏和昏迷。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长期接触本品可出现全身性银质沉着症,眼、鼻、喉、口腔、内脏器官和皮肤均发生银质沉着。全身皮肤可呈灰黑色或浅石板色。高浓度反复接触可致肾损害。
急救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氰化银
标识
中文名:
氰化银英文名:Silver cyanide
分子式:
AgCN分子量:133.84
CAS号:
506—64—9RTECS号:VW3850000
UN编号:
1684危险货物编号:61001IMDG规则页码:6251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白色粉末或淡灰色粉末,无臭无味,见光变褐色。
主要用途:
用于医药和镀银。
毒性危害
接触限值:
中国MAC:0.3mg[HCN]/m3[皮];前苏联MAC:0.3mg[HCN]/m3[皮];
美国TLV—TWA:ACGIH 5mg/m3[皮][CN];美国TLV—STEL:未制订标准。
检测方法:异箊酸钠-巴比妥钠比色法。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毒性:
LD50:123mg/kg(大鼠经口)
其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洗。工作服不要带到非作业场所,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