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_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67665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be.png)
1.万以内数的复杂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2.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的进一步练习。
3.解决更复杂实际问题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万以内数的复杂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2.万以内数的复杂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情境导入:通过一个更复杂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加法和减法的话题,如家庭预算的计算问题。示例:老师展示一个家庭月度开支表,问学生:“如果家庭每月的收入是8000元,支出分别是租金3000元、生活费2000元、交通费1000元,剩余多少?”
七、练习与作业
1.练习题:提供一些复杂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如万以内的复杂加法和减法计算题、实际问题解决题等。
2.示例:老师布置几道复杂的加法和减法计算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3.相关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如制作复杂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卡片、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等。示例:老师要求学生制作一张家庭预算表,并计算总收入和支出。
3.引导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更复杂的生活和工作场景中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决策和解决问题。示例:老师提问学生在复杂场景中遇到的加法和减法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法。
六、总结与反思
1.回顾内容: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加法和减法在复杂生活中的重要性。示例: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问学生的收获。
2.分享经验: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复杂实际问题中运用加法和减法的经验,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示例: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预算或其他复杂场景中使用加法和减法的经历。
2.引导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复杂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示例:老师提出一个复杂的时间计算问题,问学生如何计算从现在到多个时间点的时间差。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教学设计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教学设计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4fe14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8.png)
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加法运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式,发现并掌握加法运算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万以内数的加法运算规则2. 加法运算的验算方法3. 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运算规则,加法运算的验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运算规律,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加法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加法运算。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解决。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按照教学过程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加法运算规则。
2. 提高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加法运算。
3. 拓展题:研究加法运算的其他规律,提高计算速度。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加法运算规则的理解程度,计算速度的提高。
2.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
3. 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布置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加法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加法运算的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计算,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二)优秀教学设计
![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二)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1e24b0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e.png)
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梳理本单元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通过自主批改的形式,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在练习中及时查漏补缺。
3. 通过辩题感受一次或是连续退位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结果。
4.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万以内减法中的连续退位。
一、前测知识回顾(2)西游记购买的费用与安徒生童话购买的费用相差多少元?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是这样计算的: 我还可以这样计算:验算:【设计意图】解决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回顾本单元三位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估算、巧算等知识点。
二、批改基本练习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如下表:(1)计算: 735+397 改: 1004-397 改:(2)独立完成后,小组合作批改:五颗星满分,你会给同伴( ) 颗星.(3)与小组成员说一说,这两个算式分别在解决什么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批改的形式以及给同伴打星星的方式,进一步巩固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并让学生感受三位数的加减法可以解决生活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提升1. 两数相减,甲认为:差是一位数,乙认为:差是两位数,丙认为:差是三位数,丁认为:差是四位数?你认同谁的观点,写一写你是怎么计算?(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数)。
我同意__________的观点.两数相减,得到的差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写出你的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前测了解到本单元重点或是难点是连续退位,因此将辩论点放在了退位减法中,期望通过本题的不确定的两数相减的设计与实施,让学生在不确定的两数相减中感受退一当十,或是感受连续退位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结果。
四、选做练习.从1、2、3、4、5、6、7、8、9中选六个数,使等式成立(每个方框数字不一样)+1 0 0 0你有什么发现?【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尝试感受连续进位。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a8a05f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16.png)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加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中的一课。
教材首先通过主题图展示了“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情况,引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
接着,教材以“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这两个问题为例,分别讲解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对于不进位加法,教材通过直观的竖式计算,让学生理解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的计算方法。
例如,271+122,先将个位上的1 和2 相加得3,十位上的7 和2 相加得9,百位上的2 和1 相加得3,结果为393。
对于进位加法,教材同样通过竖式计算,重点强调了进位的方法。
如271+31,个位上的1 和 1 相加得2,十位上的7 和 3 相加得10,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上的2 加上进位的1 得3,结果为302。
教材还安排了“做一做”和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加法计算方法。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教材以中国湿地动物种类为背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强调竖式计算的规范性:教材在讲解计算方法时,注重竖式的书写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理解加法的算理,知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能够正确进行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课时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课时教案+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62efb4065ce05087732134b.png)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二)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例1、例2.【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能迁移、类推出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迁移、类推出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自然条件复杂,湿地类型多样,分布面积广,因而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
如丹顶鹤、蜥蜴、麋鹿和狐狸等都是我国湿地的珍惜野生动物。
(课件出示第36页主题图和统计表)提问:1.从统计表中你得到些什么信息?2.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指名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师选择主要的两个问题板书或课件出示:(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动物一共有多少种?(2)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说,教师板书:271+22= 271+31=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1.合作探究。
试算第一题:271+122,小组内交流讨论,看看应该怎样算。
2.汇报交流。
(1)学生交流算法,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
(2)让学生看教材第37页例1的内容,指名学生说说教材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学生说算法,教师板书相应竖式,并作重点讲解。
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加起。
3.计算271+31。
学生先试算,小组内交流。
引导学生:十位上7+3=10,十位上满十在百位上进一,在十位上写0。
4.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百位上相加满十怎么办?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再独立完成竖式。
【教师归纳】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应用,发展能力1.完成第3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板演,最后集体订正。
2.练习八第2题。
指名说说你是怎样估的?然后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交流检查结果,然后集体订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万以内的加减法(二)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万以内的加减法(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2f3212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1a.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万以内的加减法(二)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能够正确进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包括进位和退位。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积极参与课堂的态度。
教学内容1. 不进位加法:当两个数相加时,如果个位数的和小于10,则直接写在个位上。
2. 进位加法:当两个数相加时,如果个位数的和大于或等于10,则将个位数相加后的结果中的十位数进位到十位上。
3. 不退位减法:当两个数相减时,如果被减数的个位数大于或等于减数的个位数,则直接写在个位上。
4. 退位减法:当两个数相减时,如果被减数的个位数小于减数的个位数,则需要向十位借位,然后进行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正确进行加减法运算,包括进位和退位。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应用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则。
2. 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到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鞭、白板、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讲解:讲解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包括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
3. 示例:通过示例题目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则。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包括基础练习和提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到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重点内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示例题目、练习题目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本上的基础练习题目,巩固加减法运算规则。
小学数学_田园小卫士——万以内的加减法(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田园小卫士——万以内的加减法(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639a1982b160b4e777fcf3e.png)
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信息窗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的三位数的加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猜谜语:小姑娘,穿红袄,庄稼上面来回跑,七个黑点象星星,专吃蚜虫本领高。
(猜一昆虫)引出七星飘虫,七星飘虫不但能消灭蚜虫,还能消灭很多的害虫。
(课件出示信息窗1的照片)这是七星飘虫捕捉害虫的场面,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画面,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答:白菜:已检查了189棵白菜还剩394棵白菜没检查七星瓢虫:白菜地有158只瓢虫茄子地有247只瓢虫茄子:一共有435棵已检查的茄子276棵(课件出示所发现的数学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一共有多少棵白菜?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课件出示上面的问题)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算法。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当出现竖式计算时,要板书竖式:1 8 9+ 3 9 4让学生对照竖式再说一说算理及算法。
个位加起,9加4等于13,满十向十位进一,8加9等于17,再加上进上来的1等于18,满十向百位进一,1加3等于4,再加上进上来的1等于5。
2、举一反三,引导学生自主解决第二个问题:刚才我们计算了“一共有多少棵白菜”的问题,现在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这个问题吗?教师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根据出错的题,强调算法。
3、引导学生总结用竖式计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1、相同数位对齐。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万以内的加减法(二)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万以内的加减法(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78586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8.png)
说课稿: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万以内的加减法(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爬杆子、算筐、换球等问题中加减法的应用意义;2.能够熟练掌握一步和两步加减法的运算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的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一步和两步加减法的运算方法;2.了解加减法的应用意义。
教学难点1.理解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熟练掌握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课前导入通过学生和老师一起进行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加减法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 讲授知识点(1)一步加减法1.通过数轴介绍一步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2.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熟悉一步加减法的运算方法;3.让学生自己解决一些一步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2)两步加减法1.通过数轴或列竖式的方式介绍两步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2.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熟悉两步加减法的运算方法;3.让学生自己解决一些两步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 拓展应用1.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并进行讨论;2.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设计一些有趣的加减法运算游戏。
4. 练习与巩固1.练习册内的相关练习;2.数学游戏:千禧虫的冒险。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板书设计知识点1.一步加减法1.概念2.运算方法2.两步加减法1.概念2.运算方法应用1.加减法的应用1.爬杆子、算筐、换球等问题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相关习题;2.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3.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两个加减法问题,并用一步或两步加减法解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实例和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对数轴的理解有困难,需要更多的练习。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延伸教学,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万以内加减法二教案
![万以内加减法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f97182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9.png)
万以内加减法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万以内加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相应的运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运算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稳固掌握十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学会灵活运用十以内的加减法进行万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学会灵活运用十以内的加减法进行万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学准备:教师:教案、教具(十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卡片、黑板、粉笔)学生:课本、练习册、学习用具(铅笔、橡皮、直尺)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向学生复习十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 新授(15分钟)教师引入万以内的加减法概念,向学生解释该概念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并介绍十以内的加减法与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转换思维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25分钟)教师出示十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卡片,要求学生将其灵活应用于万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中,进行实践操作。
学生可以通过将计算卡片组合,扩展运算范围,掌握运算技巧。
4.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十以内的加减法与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关系,以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 课后练习(5分钟)教师布置相应的课后练习,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可以结合教材和练习册进行巩固练习。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十以内的加减法与万以内的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同时,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提高了对万以内加减法的灵活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思考和应用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解决问题》示范课教案_4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解决问题》示范课教案_4](https://img.taocdn.com/s3/m/21b8b42152ea551810a687d3.png)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万以内加减法(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
教学难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
教具准备:微课视频、课件、focusky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超市逛一逛,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看谁掌握的最好,能灵活运用,好吗?板书:解决问题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一)估算教学1.出示进入超市课件。
2.引导学生获取数学信息学生交流:知道了这三种商品的单价,收音机的价格是208元;电风扇的价格是85元;电熨斗的价格是259元。
3.解决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1)估算一下我们应准备多少钱?4.学生交流汇报:估算一下我们应准备多少钱?出示微课指导学生理解估算。
(二)计算教学课件出示:(2)收银员应收多少钱?1.讨论并解答。
老师强调:收银员收钱要准确,必须要精确计算。
①可以先把收音机和电风扇的价格相加208+55=293(元),再加电熨斗的价钱293+259=552(元)。
②把这三种商品的价格相加208+85+259=552(元)。
③讨论:你认为哪种算式简单?2.讨论:我们应准备多少钱?需要精确计算吗?3.引导学生分析列式计算。
学生任选三件商品,再算准备钱数,及收银员应收钱数。
(三)估算与准确计算的对比教学1.讨论: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注意什么?学生讨论汇报交流2.老师小结:在解决问题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
如解决购物付款应带钱的问题时,估计要带多少钱时一定要往大估。
求所付钱数一定要准确计算。
三、巩固练习。
1.范庄小学为了美化校园环境,购进了315棵冬青,128棵月季花,200棵串红,一共购进了多少棵?(1)周六、周日一共售票多少张?(2)平时5天大约售票多少张?3.书架上一共摆了多少本书?上层126本,中层157本,下层95本。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94a467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6.png)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我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计划在未来教学中实施:
1.增加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对加减法基本规则和运算方法的理解。
2.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合作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增加实践环节: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际操作,如购物计算、距离问题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将所学的加减法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购物计算、距离问题等,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规则和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重点内容包括:
(1)理解并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规则和运算方法,如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加或减等。
(2)能够正确进行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二)》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56d9ed5172ded630b1cb6ed.png)
二年级数学学科课堂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正当百花盛开,争奇夺艳
的时候,大树爷爷却病倒了。
这可
怎么办呀?今天我们就请来了三位
森林医生,他们是黄鹂,喜鹊、啄
木鸟,瞧!他们正忙给大树爷爷捉
虫子呢。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找到了
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
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
我们就先来解决喜鹊捉了多少只害
虫?
(一)整理信息
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
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二)借助纸条分析数量关
系
师:喜鹊比黄鹂多捉了38只,
这又是“比谁多”的问题,以前我
们都借助什么方法帮助我们分析理
解的?(摆小棒或者方块。
)
146只
?只。
少
贴)
点问题)
鸟
子?(板贴)
教材绿点问题)
信息
只虫子;
多捉了
刚
补充完整,
想
捉
并说明理由。
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万以内加减法(二)(第2课时)-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万以内加减法(二)(第2课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f01b7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3.png)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万以内加减法(二)(第2课时)人教版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万以内加减法(二)(第2课时)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46页的例题和第47页的练习。
例题和练习都涉及到万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3. 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些实际情景,如购物、做菜等,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数学问题。
2.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教材第46页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解题方法。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3.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万以内加减法运算1. 加法运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相加如果有进位,要加到下一位上2. 减法运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相减如果需要借位,要从上一位借1,并加上10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第47页的练习题。
答案:1. 387 + 245 = 6322. 564 129 = 4353. 723 + 345 = 10684. 897 456 = 44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万以内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学生掌握了万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在实际情景中应用万以内加减法,还可以在哪里用到这些运算方法。
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二)(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二)(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7ccfb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2.png)
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法则,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法则。
2.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法则,熟练进行计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计数器、算盘、计算器等。
2. 学具准备:练习本、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的计算法则。
(2)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那么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2. 探索计算法则(1)学生自主探究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的计算法则。
(2)小组讨论,总结计算法则。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计算法则。
3. 演示计算过程(1)教师用计数器、算盘等教具演示计算过程。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计算。
4. 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3)学生互相检查,共同进步。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计算法则。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3)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板书设计1.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的计算法则。
2. 计算示例。
3. 注意事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索计算法则”这一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计算法则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万以内加减法(二)(第1课时)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万以内加减法(二)(第1课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ee9cc3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8.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万以内加减法(二)(第1课时) 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教学内容1. 万以内数的加法运算2. 万以内数的减法运算3. 应用题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2. 理解和掌握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难点1. 理解和掌握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2. 解决应用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 利用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了解,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
第二阶段:讲解与示范1. 讲解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强调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2. 示范几个例题,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计算。
第三阶段:练习与讨论1. 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讨论计算方法。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的建议。
板书设计1. 万以内加减法(二)2. 内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作业设计1. 练习册第10页到第15页。
3. 填空题:根据题目要求,填写正确的答案。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进位和退位的理解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练习和讲解。
总体来说,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较好,但在解决应用题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特别是“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进位和退位的概念进位和退位的理解进位和退位是万以内加减法运算中的关键概念,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这一概念是正确进行加减法运算的基础。
进位发生在加法运算中,当一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结果大于或等于10时,就需要将这个数位的1加到高一位数位上,这就是进位。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d52b7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6.png)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什么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加法和减法实例,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简短介绍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和应用。
过程:
讲解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包括其运算规则。
详细介绍加法和减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法和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加法和减法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1.掌握千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千以内的数进行加减法运算。学生需要将已有知识进行迁移,理解并掌握新的运算规则。同时,本节课也会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b0f9a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8.png)
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万以内的加法(一)导入新课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万以内的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万以内的加法问题。
(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小华有12个苹果,小明有2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已学的加法知识解决。
(三)巩固练习1.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万以内的加法运算方法。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课堂小结2.教师强调万以内的加法运算方法。
第二课时:万以内的减法(一)复习导入1.复习万以内的加法运算方法。
2.学生分享复习心得。
(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小华有35个苹果,他吃掉了17个苹果,还剩下多少个苹果?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已学的减法知识解决。
(三)巩固练习1.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万以内的减法运算方法。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课堂小结2.教师强调万以内的减法运算方法。
第三课时:万以内的加减法应用(一)复习导入1.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2.学生分享复习心得。
(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小华有25个苹果,他先吃掉了10个苹果,然后又得到了8个苹果,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已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
(三)巩固练习1.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万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课堂小结2.教师强调万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教案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609b8b49649b6649d74745.png)
《万以内的加减法(二)》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连续进退位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理解两次进位与两次退位的算理。
难点掌握连续进退位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两次进位与两次退位的算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拨数器,数学学具教学过程课件展示例1。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七星瓢虫吗?你都了解它哪些方面?(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自己知道的知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大家知道的真多,七星瓢虫吃害虫,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田园里的小卫士。
你想不想去看看它们是怎样捉害虫的?[出示信息图]师: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棵白菜?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茄子比白菜多多少棵?活动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师:我们先来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一共有多少棵白菜?”这个问题。
你自己试着解决一下,好吗?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尝试解决。
2、师: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谁的方法巧妙。
小组交流。
活动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师:我们先来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一共有多少棵白菜?”这个问题。
你自己试着解决一下,好吗?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尝试解决。
2、师: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谁的方法巧妙。
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算法说给大家听?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1)估算:179≈180 364≈360 179+364≈540(棵)2)口算:100+300=400 70+60=130 9+4=13 130+13=143 143+400=543(棵)3)笔算:179+364=543(棵)让学生板书竖式,通过观察、比较竖式的写法,让学生说出算理及算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万以内的加减法(二)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万以内的加减法(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e1e82c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2.png)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万以内的加减法(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2. 教学难点:进位与退位的处理,以及计算过程中的细节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具:PPT、计算器、练习题。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老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万以内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万以内加减法问题,老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 新课讲解- 老师讲解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重点讲解进位与退位的处理。
- 通过PPT展示例题,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体会计算方法的运用。
-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技巧,老师巡回指导。
3. 练习巩固- 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 学生互相批改,讨论错误原因,老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4. 课堂小结-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老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 课后作业- 老师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家长签字确认。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掌握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六、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他们对万以内加减法的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信息窗一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重点
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复备
第一课时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七星瓢虫吗?你都了解它哪些方面?(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自己知道的知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大家知道的真多,七星瓢虫吃害虫,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田园里的小卫士。
你想不想去看看它们是怎样捉害虫的?[出示信息图]师: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棵白
菜?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茄子比白菜多多少棵?……活动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师:我们先来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一共有多少棵白菜?”这个问题。
你自己试着解决一下,好吗?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尝试解决。
2、师: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谁的方法巧妙。
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算法说给大家听?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1)估算:179≈180364≈360179+364≈540(棵)2)口算:100+300=40070+60=1309+4=13130+13=143143+400=543(棵)3)笔算:179+364=543(棵)179+364543让学生板书竖式,通过观察、比较竖式的写法,让学生说出算理及算法。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3、师:刚才我们计算了“一共有多少棵白菜”的问题。
现在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地里一共有多少只瓢虫”这个问题吗?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竖式解答。
全班交流做法。
4、师:大家已经自己解决了两个加法问题,想一想,你觉得我们在计算加法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适时的总结。
5、师:下面我们再来解决“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你能自己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吗吗?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师: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1)估算:435≈440276≈280435-276≈160(棵)2)用学具摆一摆3)笔算:435-276=159(棵)435-276159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把你喜欢的方法介绍给小组同学。
6、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已经检查的茄子比白菜多多少棵?”
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做法。
师:你觉得我们在计算减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活动三:拓展延伸,巩固练习1、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做法,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指导和点拨。
2、看图填算式,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同位互相商量一下,弄懂图意再做题。
然后全班交流做法。
可能会出现以下答案:265+45=310(块)350-178=172(米)265-45=220(块)3、自主练习第3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然后根据学生整理的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独立解决。
全班交流。
3、找规律,填一填。
让学生尝试自己独立填写,如果有困难可以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做法。
活动四:归纳总结,谈收获师: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第二课时活动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今天我们用新学的知识一起来解决几个问题,好吗?活动二:自主练习,巩固知识1、师: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加减法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让学生说出在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师:今天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出现这些方面的错误。
2、用竖式计算234-267=564+342=168+743=657-489=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师:在做题的时候,你都注意了什么?3、完成自主练习第6题。
弄懂题意,先让学生估一估,然后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出结果,比较估计结果和准确结果有什么不同?体会估计的用途,最后小组内交流。
4、
小游戏:1)每个人掷三个骰子,根据掷出的数字写出一个三位数;2)用写出的两个三位数进行加减法计算。
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长分好工,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任务完成的好。
小组汇报,并进行评价。
5、完成自主练习第8题。
先让学生自己分类整理图中的信息,然后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自己解决,最后小组交流提出的问题。
活动三:拓展延伸,总结收获完成自主练习第7题。
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到珍禽馆走哪条路近”的策略,就是要找出到珍禽馆一共有几条路,每条路是多少米,然后通过比较再回答问题。
交流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进行解决。
师:你认为这节课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