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6231208学时数:60学时学分数: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数字电路、汇编语言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专业课。

是微型机硬件系列课的第一门课程,由于前面不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本课程要补充。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懂得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掌握微型机的硬件系统。

落脚点是掌握微型机系统板的构成、原理和工作过程,为硬件系列课的后继课程的学习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熟悉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和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及微型机的发展过程、分类和特点,了解模型机的组成和工作基本过程。

2.掌握计算机中数据的运算方法。

3.较深入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4.掌握8086/8088CPU的结构、主要引脚功能及总线操作时序。

5.了解典型半导体存储芯片的工作原理和外特性的基础上,着重掌握半导体存储器同微处理器的接口,掌握微机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

6.掌握中断和DMA的一般知识。

7.掌握I/O接口技术和典型的接口芯片的使用。

三、教学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一)、计算机系统概论1.计算机及微型机的发展、分类、性能指标2.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和计算机的层次结构3.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运算基础和基本逻辑功能部件4.微型机的基本结构和特点5.模型机的组成和工作基本过程(二)、8086/8088微处理器结构1.8086/8088CPU的内部结构2.8086/8088CPU的工作方式及外部引脚3.8086/8088CPU的时序及总线操作(三)、存储系统8学时1.存储器系统概述2.半导体存储器3.动态存储器4.存储器与CPU的连接5.微机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四)、输入/输出及中断系统1.接口电路及输入/输出的寻址方式2.CPU与外设的数据传送方式3.中断系统及中断处理4.8086的中断系统5.中断控制器8259(五)、直接存储器存取DMA1.DMA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2.DMA控制器及8237DMA控制器(六)、串、并行通讯及接口电路1.接口电路的功能及在系统中的连接2.可编程并行通讯接口8255A3.串行接口8250和串行通讯4.8255、8250应用举例(七)、计数器/定时器1.计数器/定时器概述2.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82533.8253应用举例(八)、键盘、显示器与打印机接口四、教学实验及实践环节(一)、实验(二)、课程设计时间:1周题目:(可选)1、设计一单板机2、交通灯3、电子台历五、学时分配七、推荐教材、参考书:许文丹,16位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八、其他说明本课内容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的主要内容和《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的内容,将两者重复的部分,融合在一起,主要针对8086/8088 系统来介绍,穿插介绍新机型,内容很多,又是单片机、PLC的基础,所以希望考虑把学时增为8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任务、性质和作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为大学三年级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结构原理及编程能力而设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电类本科生的必修课。

要求学生了解16位机的原理、结构,掌握指令系统,学会一般性程序的设计。

了解接口技术,初始化编程及原则性控制方法的实施。

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为独立地进行有关课题的毕业设计或将来工作中从事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1.理论讲授2.实验3.教学环节的安排及学时分配4.教材(参考书)教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马春燕段承先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参考书:《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戴梅萼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李大友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沈美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三、大纲说明1.本课程各章的重、难点第一章微型计算机概述重点:原码、反码和补码及补码的运算规则。

难点:补码及补码运算。

第二章微处理器及其结构重点:8086和80486微处理器的结构、工作方式及系统的组成。

难点:8086和80486微处理器的结构。

第三章指令系统重点:80486实地址方式下的寻址方式、数据传送类指令、算术运算类指令、逻辑运算类指令和程序控制类指令。

难点:80486的寻址方式。

第四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重点:80486汇编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及设计方法。

难点:80486汇编语言程序的设计方法。

第五章存储器重点:微型计算机存储器的分类及功能、存储器的扩展设计。

难点:存储器的扩展设计、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第六章中断技术重点:中断的概念及处理过程,80486的中断系统和中断操作。

难点:中断的处理过程及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第七章 I/O接口技术重点:输入/输出接口的功能及控制方式,可编程接口芯片8255、8254、8237、8251、0832、0809的结构、编程以及应用难点:输入/输出接口的控制方式、8255、8254、0832、0809的结构、编程以及应用第八章微机总线技术重点:PCI总线、通用串行总线USB、高速串行总线 IEEE 1394的概念及标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64学时Microcomputer Principles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三、先修课程: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计算机文化基础四、适用专业:五、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通信、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具备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同时能对基本的微机硬件接口电路进行分析与设计。

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整机的工作流程;2.掌握8088/8086微处理器(CPU)的基本结构;了解指令的寻址方式,熟悉8088/8086 CPU的指令系统;3.掌握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4.了解微机中总线的判决和握手技术及总线分类;5.了解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掌握RAM及ROM的内部组成、工作原理及与CPU的接口技术;6.熟悉中断原理、中断方式及中断响应的过程;7.掌握微型计算机基本I/O接口技术;熟悉常用接口(包括定时/计数、并行通信、串行通信等)芯片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及使用方法。

七、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概述6学时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特点;计算机中数的表示与编码;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8088/8086微处理器8学时8088/8086CPU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8088/8086CPU的外部特性(包括引脚信号、工作模式等);8088/8086CPU最小模式下总线操作时序。

3.8088/8086微处理器指令系统9学时寻址方式;*** 8088/8086CPU指令系统;4.8088/8086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9学时汇编语言源程序格式;汇编语言语句格式、伪指令语句;常用DOS功能调用;基本结构程序设计方法;*** 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5.微机总线4学时总线概述;8088/8086最大模式下总线信号的形成;总线判决和握手技术;微机系统总线分类(ISA、EISA、PCI等)。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衔接及综合应用的课程。

尤其微处理器大量发展和计算机渗透嵌入各种仪表和控制系统后,“微机原理与应用”成为组构系统的基本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着重介绍微型计算机基本构成及应用方法。

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电路与电子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并为《单片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课程打下基础。

它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这门学科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在微型计算机基本构成与外界联系(广义输入/输出)的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专业发展和计算机的深入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学习微处理器芯片基本功能、指令系统、构成微型计算机的外围芯片,以及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接口芯片。

掌握微型计算机结构特点,以及实现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连接的软、硬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和了解各种典型环境下接口设计原则;熟悉和正确选择常用的几种大规模集成接口电路。

二、课程目标1.知道《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价值;知道该课程的研究领域和技术前景;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理解这门课程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拓宽微型计算机应用的领域和范围的思路和概念。

3.掌握微型计算机结构特点,以及实现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连接的软、硬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掌握和了解常用的微处理器,并运用微处理器和典型接口集成电路,设计出基本的微型计算机及其应用系统.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介绍微机的原理和接口技术,培养学生对微机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以及掌握通过接口与外围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微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微机系统的硬件结构和功能;3.熟悉微机的总线结构和总线控制;4.理解接口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5.学会使用接口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6.能够进行简单的接口设计和调试。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微机系统概述-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历程-常用微型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分类和特点-微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2.微机的总线结构和总线控制-总线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总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总线控制技术3.存储器和I/O设备的接口-存储器接口技术-I/O设备接口技术4.中断和DMA技术-中断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中断处理过程-DMA技术的原理和应用5.接口技术概述-接口技术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常见的接口标准和应用场景6.常用接口技术实例分析-RS-232接口-USB接口-SPI接口-I2C接口7.接口设计与调试-接口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接口调试和故障处理技巧8.实验与实践-学生将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接口电路,并进行调试和测试。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解、演示、示意图等方式,介绍课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现,让学生亲自动手掌握接口技术的实际应用。

3.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共同解决难题。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计算机系统结构与接口技术》六、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成果等。

2.期末考试:涉及课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3.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七、教学保障措施1.配备实验室和实验设备,提供实验场所和工具。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01404104课程中文名称: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英文名称:ThePrinciple of Microcomputer and Interfacing Techniques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开课专业: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开课学期:6总学时:56(其中理论56学时,实验0学时)总学分:3.5二、课程目标该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工科院校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常用接口技术的入门课程。

该课程以PC系列微机为主要背景,其目的是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微型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机接口技术、微机应用技术,建立微机系统整体概念,使学生具有汇编语言编程、硬件接口电路设计、微机应用系统开发的初步能力。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跟踪计算机技术的新发展,进一步学习和应用相关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打下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微型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2)掌握CPU逻辑结构及外部特性,掌握CPU对内存管理技术;(3)了解存储器类型和存储器工作原理,掌握存储器与CPU连接和扩充方法;(4)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应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能力;(5)掌握中断方式及中断处理过程、中断控制器逻辑结构及外部特性,能够运用中断技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6)掌握常用典型接口芯片基本逻辑结构、外部特性及与CPU 连接,具有应用微机接口技术进行实际应用设计的初步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计算机基础知识(6学时)1.1计算机中数的表示1.2十进制数与字符的编码1.3数的定点与浮点表示2微处理器与总线(8学时)2.1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2.28086/8088微处理器结构2.38086/8088总线结构及时序2.48086/8088存储器管理2.5总线技术3存储器(6学时)3.1存储器概述3.2存储原理及典型存储芯片介绍3.3存储器连接3.4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48086/8088指令系统(8学时)4.1概述4.2寻址方式4.38086/8088CPU指令系统5汇编语言程序设计(8学时)5.1概述5.2伪指令5.3DOS功能调用5.4汇编语言程序设计6输入/输出与中断技术(8学时)6.1接口概述6.2 CPU与外设之间数据传送方式6.3中断技术6.48086/8088中断系统6.58259A可编程中断控制器6.6中断应用举例7可编程接口芯片及应用(12学时)7.1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A及应用7.2定时/计数器8253及应用7.3可编程串行接口8250及应用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研究性教学方法)课上以课堂讲授为主、讨论为辅,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课下在注重实验教学紧密配合理论教学的同时,设立课外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拓展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主要介绍MCS-51系列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和软件、硬件设计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软硬件设计的基本方法。

为学习者奠定解决测控系统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使学习者建立应用单片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意识和方法。

课程概述单片机技术是现代机电测控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机电控制的重要的工具与技术手段,是机电大类本科生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微型计算机基础;MCS-51单片机结构原理和时序;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MCS-51内部接口单元;半导体存储器;并行I/O 接口及扩展;MCS-51对A/D和D/A的接口;MCS-51串行通信;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将结合大量单片机应用实例,提升学习者学习兴趣的同时,也锻炼学习者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习者具备独立设计单片机测控系统以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为学习者奠定解决测控系统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使学习者建立应用微型计算机系统解决测控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着重培养学习者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授课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习者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概况;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组成原理、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单片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硬件接口的设计与扩展方法,掌握应用程序的设计方法以及应用系统软硬件综合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习者综合运用单片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大纲第1章微型计算机基础1.1 微型计算机概述1.1.1基本概念1.1.2计算机的构成1.2 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1.2.1数制的概念1.2.2不同数制间的转换1.2.3微型计算机的码制与编码——原码、反码与补码第1章单元测试第2章MCS51单片机结构原理2.1 MCS51单片机结构2.1.1MCS-51单片机概述2.1.2MCS-51单片机内部结构——CPU结构2.1.3MCS-51单片机内部结构——存储器结构2.1.4MCS-51单片机内部结构——内部RAM结构2.1.5MCS-51单片机引脚功能2.2 MCS-51单片机工作方式与时序2.2.1MCS-51单片机工作方式2.2.2MCS-51单片机的时序2.2.3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第2章单元测试第3章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3.1 指令系统概述3.2寻址方式3.2寻址方式13.2寻址方式13.3 数据传送指令3.3.1 内部传送指令-内部8位和16位数据传送指令3.3.2 内部传送指令-堆栈操作指令和数据交换指令3.3.3 外部传送指令-外部RAM的字节传送指令和ROM的字节传送指令3.4算术与逻辑运算和移位指令3.4.1 算术运算指令13.4.2算术运算指令23.4.3 逻辑运算指令3.4.4 移位指令3.5控制转移指令和位操作指令3.5.1 控制转移指令-无条件转移指令3.5.2 控制转移指令-判零转移指令3.5.3 控制转移指令-比较转移指令、循环转移指令3.5.4 控制转移指令-调用和返回指令、空操作指令3.5.5 位操作指令13.5.6 位操作指令2第3章单元测试第4章MCS51单片机内部接口单元4.1 MCS-51单片机的内部并行I/O口4.1.1微型计算机的I O接口电路4.1.2MCS-51内部并行I O口及应用4.2 MCS-51的中断系统4.2.1中断系统概述4.2.2 MCS-51的中断系统4.2.3 MCS-51对中断请求的控制4.2.4 MCS-51的中断应用4.3 MCS-51的内部定时器/计数器4.3.1MCS-51内部定时器计数器结构与工作原理4.3.2MCS-51内部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方式4.3.3MCS-51内部定时器计数器的应用第4章单元测试第5章半导体存储器及并行I/O接口扩展5.1半导体存储器扩展5.1.1-3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技术指标、基本结构5.1.4 只读存储器ROM5.1.5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5.1.6 MCS-51存储器的外部扩展之一5.1.6 MCS-51存储器的外部扩展之二5.1.6 MCS-51存储器的外部扩展之三5.2 MCS-51并行I/O接口的扩展5.2.1 并行接口芯片81555.2.2 MCS-51与8155接口的扩展5.3 LED显示器的设计5.3.1 LED显示原理5.3.2 MCS-51对LED显示的控制之一5.3.2 MCS-51对LED显示的控制之二第5章单元测试第6章A/D和D/A转换器的接口6.1 D/A转换器6.1.1-2 D/A转换器的原理和主要性能指标6.1.3 DAC08326.2 MCS-51和D/A转换器的接口6.3 A/D转换器6.3.1-2 逐次逼近式A/D转换原理和A/D转换器的性能指标6.3.3 ADC08096.4 MCS-51和A/D转换器的接口6.4.1 MCS-51与ADC0809的接口6.4.2 ADC0809查询方式应用6.4.3 ADC0809中断方式应用6.4.4 ADC0809定时采集应用第6章单元测试预备知识达到国家9年制义务教育毕业水平参考资料赵嘉蔚,张家栋,霍凯,肖燕彩.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来源[ ] 作者[ ] 【字体:大中小】【打印】【已阅读:4884次】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Principle of Microcomputer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课程号:20523440
课程类别:基础及专业基础课
学时:64
学分:4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三、教学内容
四、教材
名称: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作者:何小海、刘嘉勇、严华、宁芊、刘新民、陈文静、宋翠家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1
五、主要参考资料
1、周明德,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Muhammad Ali Mazidi,80x86 IBM PC及兼容计算机(卷I和卷II)汇编语言,设计与接口技术(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6
3、倪继烈、刘新民,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2
4、Barry B.Brey著陈谊等译,Intel系列微处理器结构、编程和接口技术大全——80X86、Pentium和Pentium Pro,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1
5、沈美明、温冬婵,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8
六、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作业、考勤等)占10%,
期中考试成绩占10%,
期末考试成绩占8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案大纲一、课程说明二、学时分配表三、教案目的与要求1.本课程总体教案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上机操作,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微机的基本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初步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微机接口技术,具有微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能力,并为其它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教案要求是通过课堂教案与演示,课后习题练习等环节,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的基础知识,包括理解计算机硬件原理,能够设计或调试基本的微机硬件接口及驱动程序等多方面的技能。

2.各章教案要求和知识考核点(一)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目的和要求:主要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构造及微型计算机工作过程。

重点: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难点:微型计算机工作过程(二)微处理器目的和要求:掌握寄存器结构、作用、引脚功能、存储器分段与物理地址形成、最小最大模式的概念和系统组建、系统总线形成;理解存储器读写时序;了解微处理器的发展。

重点: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寄存器、堆栈,引脚及其功能;最小最大模式下系统总线形成;存储器分段与物理地址形成难点:的内部结构、典型时序分析(三)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目的和要求:掌握有关寻址的概念;的种基本的寻址方式及有效地址的计算;掌握指令系统重点:掌握寻址方式;掌握常用指令的功能和用法难点:区别指令的正确与错误。

(四)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目的和要求:了解汇编语言特点、汇编程序功能、汇编语言结构;掌握汇编语言中的表达式、伪指令、宏定义的含义和用法;掌握功能调用基本,返回方法,了解文件管理;理解顺序程序、分支程序、循环程序、含子程序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能编写、运行、调试简单的汇编语言程序。

教案重点:汇编的概念及其方法, 掌握汇编程序的基本格式,常用运算符的使用方法,汇编的步骤;顺序程序、分支程序、循环程序、含子程序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案难点:伪指令、宏定义的用法;程序设计算法与流程图。

(五)输入输出接口目的与要求:掌握输入输出的基本概念;的编址方法、特点;与外设数据传递的方式及接口技术;理解程序控制传送方式、中断传送方式;掌握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 & interfacin g technology)
课程编码: 07300214
课程类别:限定选修课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课程学时: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18学时
课程学分:4学分
先修课程:数字逻辑电路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类及电气工程类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

主要讲授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特点、系统组成及接口技术,结合典型机型和通用可编程接口芯片,说明工作原理及其基本应用。

课程内容兼顾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具有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

为学生今后分析和设计微机应用系统打好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上机操作,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选用教材:姚燕南《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1.潘名莲.微计算机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2. 潘峰.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3.艾德才.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二、课程教育目标: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及电气工程类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

主要讲授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特点、系统组成及接口技术,结合典型机型和通用可编程接口芯片,说明工作原理及其基本应用。

课程内容兼顾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具有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

为学生今后分析和设计微机应用系统打好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上机操作,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课程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软硬件综合课程。

通过这些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术语,了解指令执行过程;认真理解指令系统的每一条指令,能叙述清楚每一条指令的基本功能;能进一步掌握微型计算机程序设计方法,微型计算机系统扩展和输入/输出程序的设计方法,熟悉对扩展系统的软件、硬件调试技巧,深入理解基础理论。

三、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述(3学时)
教学内容:
1.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法
第二章8086 微处理器及体系结构(12学时)
教学内容:
1.微处理器的性能描述
2.8086的内部结构
3.8086的寄存器结构
4.8086CPU的引脚
5.8086最大和最小方式
6.8086的操作时序
7.存储器组织
8.I/O端口组织
第三章8086的指令系统(6学时)
教学内容:
1.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
2.8086的指令系统
第四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12学时)
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
2.伪指令
3.简单程序设计
4.分支程序设计
5.循环程序设计
6.子程序设计
7.代码转换
8.表的处理与应用
第五章存储器(6学时)
教学内容:
1.概述
2.存储器的设计
第六章输入和输出系统(3学时)
教学内容:
1.输入和输出的控制方式
2.DMA控制器
第七章中断(6学时)
教学内容:
1.中断原理
2.8086的中断系统
3.可编程的中断控制器8259
第八章可编程的通用接口芯片(6学时)
教学内容:
1.接口的功能
2.可编程并行I/O接口芯片8255
3.串行通信接口
4.可编程的计数器/定时器
四、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一、直接数据传送程序实验
实验内容:熟悉开发环境的使用,用MOV等指令访问寄存器或存储单元。

学时:3
实验性质:验证性
实验二、汇编指令实验
实验内容:使用ADD/SUB/ AND/OR等指令完成基本算术/逻辑运算。

学时:3
实验性质:验证性
实验三、循环与分支程序设计
实验内容:完成一块存储区的拷贝,完成分支程序设计。

学时:3
实验性质:设计性
实验四、存储器实验
实验内容:使用汇编语言编程实现对RAM的字、半字和字节的读/写。

学时:3
实验性质:验证性
实验五、8255 及8253综合应用
实验内容:编写程序将内RAM数据送八位LED显示;设计工件计数程序。

学时:3
实验性质:综合性
实验六、I/O接口程序设计
实验内容:编写交通灯应用程序。

学时:3
实验性质:设计性
教学内容学时数分配表
五、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百分制,平时及实验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