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重点-简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刺激物的特点 2. 任务(任务越多,范围越小;任务越少,范围越大) 3. 知识经验 4. 情绪 (二) 、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广义的,是对某一活动而非某一对象的稳定 影响因素: 1. 对象本身的特点 2. 活动内容及方式 3. 自身主体的状态 注意的起伏现象也称注意的动摇,我们的注意总是会间歇性的起伏和动摇。 (三)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条件: 1. 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其中只能有一种活动是生疏的,其余的活动必须是熟练 的 2.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形成了动作系统 (四) 、注意的转移:是指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影响因素: 1. 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 2. 新事物的特点 3.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4. 自身已有的习惯 十五、感觉 (一) 、概念: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二)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或感觉的灵敏程度 1.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1)人刚能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2)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感觉阈限 (3)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之间成反比例关系,即绝对感觉阈限的值越小,说明感受 性越高,反之亦然 2.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1)差别感受性就是人刚能感觉出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 (2)刚刚能觉察出刺激物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叫做差别感受性 (3)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它是衡量差别感受 性的指标 (4)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之间也成反比例关系,即人的差别感觉阈限越大,差别感 受性越低,反之亦然 (三) 、感觉分类 1. 外部感觉: (1)视觉 (2)听觉 (3)味觉与嗅觉 (4)肤觉 2.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等 (四) 、感觉的规律: 1.感觉适应: (1)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觉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2)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
普通心理学重点(简答) 1.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答: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感觉 是一种最简单的认知活动,而知觉则是高于感觉的一种认知活动。 感觉与知觉的联系:感觉和知觉是密不可分的,通常把感觉和知觉统称为感知。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总是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的。 2.简述知觉的种类和特征 答:知觉的种类:(1)按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不同,可把知觉分 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等。 (2)按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征,可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 觉。 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从客观事物中选择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 象 (2)知觉的整体性——反映当前事物各个部分和各个属性的整体联系 (3)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其知觉对象仍保 持相对稳定。 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答:(1)迁移:已经学过的东西在新情境中的应用,也就是已有经验对解决问 题的影响,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2)动机强度:当一个人遇到问题时,他所持有的动机及其状态对问题的解 决有很大影响,解决问题和动机强度之间的关系呈倒 U 曲线。 (3)思维定势: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思维定势有助于解决类似问题,起积极 作用;但在条件变化时,思维定势不利于解决变通性问题。 (4)个性差异: (5)原型启发 4.如何根据艾宾诺斯的遗忘曲线规律组织复习? 答:艾宾诺斯遗忘曲线揭示的规律是,遗忘过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之后的最初 时间遗忘得最快,之后逐渐减慢,最后几乎不再遗忘,即遗忘速度“先快后慢”。 根据遗忘规律应该科学地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 (2)分配复习 (3)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 (4)复习方法多样化 (5)动员多感官参与复习活动 (6)合理安排复习内容 5.简述思维的过程 答:思维是通过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等活动实现的。 (1)分析与综合 (2)比较:在头脑里确定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思维过程。 (3)抽象与概括 (4)具体化与系统化
对心灵或灵魂的解说
、记忆、思维、想象、 言语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 心理过程 事物的态度体验 情绪情感过程:对周边 (动态变化) 意识的改造过程,总是 和行动结合在一起 意志过程:有目的、有 世界观 普 信念 五、 通 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性兴趣 动机 心 (较稳定) 理 需要 学 气质、性格、粗心大意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 激情、灵感等,漫不经 心 个性心理特征:注意、 (相对稳定)
六、
四大节律:年节律(一年) 、月节律(28 天) 、日节律(24 小时) 、90 分钟节律(白 日梦,警惕、警觉性) 七、 辩证唯物主义: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应,是社会化的结 果。 (心理的实质)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不可能脱离物质载体。 八、 脑功能开发: 1、左脑: 意识功能, 通过语言和逻辑表达内心世界。 (抽象思维, 人的语言占优势的是左脑) 2、右脑:潜意识功能,通过情感和形象表达内心世界。 (音乐、美术、形体、空间) 九、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心理学考试重点 一、 心理学是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它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 二、 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这是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 三、 1879 年,冯特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独立出来。
四、
psyche 心灵、灵魂 ) 心理学(psycholoegy) (古希腊文字 log os 讲述、解说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 反射,只能保证有机体 适应固定的环境 无条件反射:是遗传的 反 ( 望梅生津、食物反射、 防御反射) e.g:膝跳反射、眨眼睛、 射 反射基础上,通过无关 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在 时间上多次结合产生的 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 e.g:厌恶毒品、小狗回应 主人
十、 意识——人类独有(第二信号系统) 十一、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脑对实现现实主观能动的反应。人的心理对客观现 实具有依存性。 十二、 自我意识 从 (认识) 结 自我体验:自信、自豪 、自尊、自爱、自恋、 自负、自傲、自卑 构 形 (情绪) 式 自我调控:自强、自主 、自律、自控 分 (意志)
6.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答:客观条件有: (1)刺激物强度的相对性 (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性 (3)刺激物的变化性 (4)刺激物的新异性 主观条件有: (1)人的个性倾向 (2)人的心境如何,身体疲劳与否,对事物有无期待 7.简述意志行动的特征 答:(1)有明确的目的性。自觉地确定目的是人的意志的首要特征。离开自觉 的目的,意志便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就没有意志可言。意志行动的目的越明显、 越高尚、越远大,意志水平就越高,行动的盲目性和冲动性也就越小。 (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克服困难是意志的核心价值所在。克服困难的过程就 是意志的过程。一个人能够克服的困难越大,表明这个人的意志越坚强,反之则 意志越薄弱。因此,人在活动中克服困难的难易程度,是衡量其意志强弱的标志 之一。 (3)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人的行动都是由动作组成的,动作分为不随意动作和 随意动作。 不随意动作指不受意识支配的不由自主的运动;随意动作是在不随意 动作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的练习形成的,它受人的意志调节和控制,具有一定 的目的性。随意动作时意志行动的必要条件。 8.注意的外部表现在哪三方面? 答:(1)适应性运动:人在注意时有关感觉器官朝向刺激物 (2)呼吸运动的变化 (3)无关运动的停止 论述题 1.分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心理依据。 答:(1)认知是意志的前提,倘若没有认知就没有行为目的,也就没有意志, 人的认知愈丰富,愈深刻,就愈能充分反映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意志行 动的目的就愈明确,克服困难的力量就愈强,选择的方式和方法就愈合理。 (2)意志也给认知过程以巨大的影响。意志对认知起着支持的作用,没有意志, 就不可能有深入、持久的认知活动。 (3)意志与情感也有密切联系。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能成为 阻力。 当某种情感对人的活动起推动和维持作用时,这种积极的情感就会成为意 志行动的动力,反之则会成为阻力。积极的情感由于意志的作用,才能持久地巩 固和发展,而消极的情感也可以依靠意志来克服和控制。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2.感觉对比: (1)同一感受器接收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有同时对 比和先后对比两类 (2)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 先后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会产生先后对比现象 3. 联觉: (1) 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2) 色彩的作用 十六、知觉 (一) 、概念: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二) 、物体知觉: 1.视知觉、听知觉和触知觉 2.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1)空间知觉: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知觉 (2)深度知觉:是由双眼视差引起的 (3)时间知觉:时间长短、先后、周期性 (4)运动知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和运动幻觉 (三) 、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偏差: 1. 第一印象(首因效应) :是指与陌生人首次相见时,对对方产生的印象 2.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是指对人的某些品质,特征形成的清晰鲜明的印象掩盖了其余 品质,特征的知觉 3. 刻板印象:指对社会上的各类人群所持有的固定的看法,或是对人概括,泛化的看法 4. 近因效应:指在时间上最近获得的有关熟人的信息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和强烈影响 (四) 、知觉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原则(格式塔原则) 2.选择性原则 3.理解性原则 4.恒常性原则
自我认知:自我感觉、 自我观察、自我印象、 自我概念、自我分析、 自我评价

从 内 容 分
配感、认同感、身高、 体重、体型、健康 生理自我:占有感、支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对成人的态 度变成尊敬性、选择性
从 自 我 观 念 分
现实自我 投射自我 理想自我
十三、注意 (一)注意含义: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集中。是一切心理活动的门户。 (二)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本身并不反映事物及其属性。 (三)种类: 1.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1)特点:无预定目的,自觉性较差,保存时间较短,但人在此注意状态下消耗精力少, 不容易疲劳 (2)规律: A.刺激物的特点:a.相对强度 b.相对新异性 c.相对运动变化 B.主体的状态:a.需要和兴趣 b.知识经验 c.情绪状态 d.期待心理 2.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 (1)特点:有预定目的,自觉性较好,保持时间较长,但人在此注意状态下,消耗精力太 多,很容易因为疲劳导致注意力分散 (2)规律: A.明确学习的任务和目的 B.精心组织有关活动 C.培养和激发间接兴趣 D.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各种干扰 3. 无意注意:是因为我们对事物的直接兴趣 有意注意:是因为我们对事物的间接兴趣,即对目的和结果感兴趣 4. 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1)规律: A.对活动浓厚兴趣 B.活动的自动化 (2)有意后注意是最高级的注意,是最不容易形成的 十四、注意品质的特性: (一) 、注意的范围(也称广度) :在一定时间内我们可以清楚的觉察到注意 影响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