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肺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藏象五脏(精品PPT)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藏象五脏(精品PPT)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藏神。 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
六腑之大主” 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自《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 神明之心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 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 活动和心理活动。
1.主血脉
┌─┐┌ 肺气宣发──┤

│肺││
└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

│主├┤
控制腠理开阖
──────┘
│行││
调节汗的排泄
调控
│水││
└─┘│
┌将津液下输其它脏腑
└ 肺气肃降──┤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
└浊液下输于肾而化尿──────尿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3 朝百脉,主治节
(1)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流经于肺 ,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后,再将含 有清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肺朝百脉,是气 运血的具体体现。
卫机体的作用
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肺与皮毛的关系示意图
┌──┐ 肺输精于皮毛 肺宣发卫气于皮毛 ┌──┐ │ 肺 ├─────────────────┤皮毛│ └──┘ 皮毛宣散肺气 皮毛受邪内合于肺 └──┘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二、肺
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共5叶,左二右三。
功能:主气,司呼吸;行水; 朝百脉,主治节。
特性:华盖;娇脏;主宣发、肃降。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血液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心气充沛----心脏提供充足的推动力。 血液充盈----血液量充足。 脉道通利----脉道通畅与完整。
医学课件
11
心主血脉功能是否正常,可以从面色、舌 色、脉象及胸部感觉四个方面反应出来。
心主血脉功 心血亏虚 能正常 面色 红润有光泽 淡白无华 舌色 脉象
胸部 感觉
喉亦为肺之门户,肺之经脉 上通于喉,是清浊之气出入 之要道,又是发音的主要器 官。 医学课件
第一节
五 脏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的合称。 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故又称 为六脏。 本节主要内容: 1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2 五脏与形体官窍及情志、五液、五时 等的关系。
医学课件 1
一、心 Heart
心的解剖位置:
位于胸腔之左, 居横膈之上,两肺之 间,脊柱之前,略偏 于左,外应虚里。 虚里— 左乳下心 尖搏动处,又名胃之 大络。
医学课件 4
心的特性
心在五行属火, 在色为赤 在味为苦 为阳中之阳脏 主通明 应于夏气而主长养
医学课件
5
说明
由于中医学重视“形而上”的思维方法,所 以,脏象学主要以阐述功能为特点,立足解剖, 但不泥于解剖。中医研究脏象除注重人体本身 的整体性外,同时还重视内脏与所通应 的外 界环境息息相关的联系。故中医学的心,不仅 包括解剖学的心脏(古人称血肉之心),而且 还包括了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古人称神明之 心),是联系全身相关脏器组织及自然界和社 会心理而形成的一个系统整体,又称心系统。 主要与西医的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免疫 及内分泌(心钠素)等系统的部分功能有关。 6 医学课件
功能失常
肺主呼气 呼吸的调节 肾主纳气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 -肺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 -肺

肺的生理功能
功能正常
肺主水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痰饮、水肿 小便不利等
肺失宣肃
治疗上:
宣肺化痰法
宣肺利水法—《内经》称之为“开鬼门”, 古人喻之“提壶揭盖”法。
肺的生理功能
三、肺朝百脉
肺朝百脉— 朝,有朝向,聚会之意;百 脉,泛指周身的血脉。肺朝百脉,是指肺与
百脉相通,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于肺,
肺的生理功能
功能正常 肺主呼吸之气 功能失常
气道通畅 呼吸均匀 咳喘、气短、胸闷 等异常表现
肺主呼气
呼吸的调节 肾主纳气
肺为气之主
肾为气之根
肺的生理功能
中医学认为,呼吸运动不仅靠肺来完成,还有赖于 肾的协作。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呼,肾主 纳一呼一纳,一出一入,才能完成呼吸运动。
肺的生理功能
(2)肺主一身之气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主司一身之气的 生成与运行,即肺通过呼吸而参与一身之气
的生成和实现调节全身气机的功能。
肺的生理功能
肺主宗气的生成影响着一身之气的生成。
水谷之气 宗气 一身之气 元气 清气 先天之精
肺气的运动推动并调节着一身之气的运行。 肺气的呼吸运动 全身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一、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是一身之
表,为抵御外邪的屏障。
肺与皮毛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肺输布精气,充养皮肤
肺宣发卫气,外达皮肤 皮肤作为屏障以御邪护肺
二、肺开窍于鼻,上系于喉
鼻与喉相通而连于肺,是呼吸的门户。鼻孔
是清气和浊气出入的通道,是肺系最外端,
侵袭或累及于肺而为病,故称之为“娇脏”。
肺的生理特性

中医基础理论核心笔记第三章藏象1--4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核心笔记第三章藏象1--4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核心笔记第三章藏象1--4部分1. 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二字,首载《素问•六节藏象论》。

“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象,形象也。

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处)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藏象学说是以脏腑为基础的。

按照脏腑的生理功能可分为脏、腑和奇恒之腑三类。

脏有五,即心、肺、脾、肝、肾,合称五脏。

腑有六,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

奇恒之腑亦有六,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

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奇恒之腑,即是指这一类腑的形态及其生理功能均有异于“六腑”①不与水谷直接接触(非腑)②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非腑非脏)③具有类似于脏的贮藏精气的作用。

(非脏)“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这里的“满”和“实”,主要是针对精气和水谷的各自特点而言。

)“精气为满,水谷为实。

五脏但藏精气,故满而不实;六腑则不藏精气,但受水谷,故实而不能满也。

”一般说来,病理上“脏病多虚”,“腑病多实”,脏实者可泻其腑,腑虚者可补其脏。

即治疗上“五脏宜补”、“六腑宜泻”。

2. 藏象学说的形成①古代解剖学的认识;“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

”②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④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⑤④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藏象学说的形成,主要是基于“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观察研究方法。

因此,藏象学说中的心、肺、脾、肝、肾等脏腑的名称,虽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的名称相同,但在在生理、病理的含义中,不完全相同。

这是因为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则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概念。

3. 藏象学说的特点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单项选择题1.既属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的脏器是:A.膀胱B.三焦C.胆D.脑E.女子胞【答案】C2.气血生化之源是:A.心B.肝C.脾D.肾E.肺【答案】C3.称为全身阴阳之根本的脏是:A.心B.肝C.脾D.肾E.肺【答案】D4.在体液代谢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是:A.心B.肝C.脾D.肾E.肺【答案】D5.当人安静时,血主要归藏于:A.心B.肝C.脾D.肾E.肺【答案】B6.肾在液为:A.泪B.涎C.汗D.唾E.涕【答案】D7.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A.化生血液B.推动血行C.固摄血液D.贮藏血液E.调节血量【答案】B8.“朝百脉”是何脏的功能:A.心B.肝C.脾D.肾E.肺【答案】E9.下列属于肾的生理功能的是:A.主气B.纳气C.生气D.调气E.养气【答案】B10.肺的生理特征是:A.喜和降B.喜清肃C.喜燥恶湿D.喜润恶燥E.喜条达【答案】B11.肾其华在:A.面B.唇C.毛D.发E.爪【答案】D12.称为“后天之本”的是:A.心B.肝C.脾D.肾E.肺【答案】C13.脾的所有生理功能中,最基本的是:A.主运化B.主升清C.主统血D.主四肢E.主肌肉【答案】A14.在肝主疏泄的各种生理作用中最根本的是:A.调节情志B.调节脾胃升降C.调畅气机D.调节胆汁分泌E.调节女子月经和男子排精【答案】C15.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主要依赖于:A.肺主气B.肺主皮毛C.肺司呼吸D.肺主治节E.肺主宣降【答案】E16.内脏下垂与下列哪个脏腑功能失常有关:A.心B.肝C.脾D.肾E.肺【答案】C17.称为“娇脏”的是:A.心B.肝C.脾D.肾E.肺【答案】E18.“主升清”的脏是:A.心B.肝C.脾D.肾E.肺【答案】C19.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学基础是:A.气能生血B.人以水谷为本C.脾主升清D.脾主运化水谷精微E.脾为后天之本【答案】D20.下列最能概括肝的生理特点的是:A.喜条达恶抑郁B.主动、主升C.体阴而用阳D.为藏血之库E.为罢极之本【答案】B21.命门之火实际上是指:A.心阳B.肝阳C.脾阳D.肾阳E.肺阳【答案】D22.大怒主要影响机体的:A.呼吸功能B.疏泄功能C.藏精功能D.气化功能E.运化功能【答案】B23.情志抑郁与下列哪个生理功能失调关系最密切:A.心神不足B.髓海空虚C.肝失疏泄D.肝火上炎E.肺气虚损【答案】C24.下列哪一种不属于“五液”:A.尿B.涎C.涕D.泪E.唾【答案】A25.《内经》所说的命门是指:A.右肾B.两肾C.肾间动气D.目E.两肾之间【答案】D26.下列哪一项是指心:A.罢极之本B.气之本C.封藏之本D.生之本E.仓廪之本【答案】D27.“膻中”是指下列中哪一项:A.肺B.心C.心包D.腹腔E.脑【答案】C28.称“相傅之官”的是:A.心B.肝C.肺D.脾E.肾【答案】C29.“诸湿肿满”,皆属于:A.心B.肝C.肺D.脾E.肾【答案】D30.“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指的是:A.命门B.肾C.心D.脑E.膻中【答案】A31.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心者,血之本B.肺者,罢极之本C.肝者,气之本D.肾者,封藏之本E.脾者,生之本【答案】D32.在下列五脏所藏中错误的是:A.心藏神B.肝藏魂C.肺藏魄D.脾藏意E.肾藏智【答案】E33.全身“水液”运行的通道是:A.肺B.脾C.肾D.三焦E.膀胱【答案】D34.“原气之别使”是指:A.肾B.十二经脉C.奇经八脉D.三焦E.血脉【答案】D35.胃气一般是指:A.胃的受纳功能B.胃的腐熟功能C.脾的运化功能D.脾胃功能的合称E.水谷精微之气【答案】D36.称为“水谷气血之海”的是:A.脾B.大肠C.小肠D.三焦E.胃【答案】E37.“泌别清浊”是属于:A.胃的生理功能B.小肠的生理功能C.大肠的生理功能D.膀胱的生理功能E.肾的生理功能【答案】B38.“决渎之官”是指A.肾B.膀胱C.肺D.三焦E.脾【答案】D39.“中正之官”是指A.心B.肝C.胆D.脾胃E.肾【答案】C40.有“化物”功能的是A.膀胱B.小肠C.大肠D.三焦E.脾【答案】B41.“传导之官”是指A.膀胱B.小肠D.三焦E.脾【答案】C42.“中精之府”是指A.心包B.胃C.胆D.三焦E.脾【答案】C43.“州都之官”是指A.胃B.膀胱C.小肠D.大肠E.肾【答案】B44.“五脏之本”是指:A.心B.肝C.脾D.胃E.肾【答案】D45.精血同源是指哪两脏的关系?B.脾与肾C.肝与肾D.肺与肾E.肝与脾【答案】C46.调节全身气机主要是哪两脏?A.心与肾B.脾与肾C.肝与脾D.肝与肺E.肝与心【答案】D47.两脏关系表现为阴阳水火既济的是:A.心与肾B.肝与肾C.脾与肾D.心与肺E.心与肝【答案】A48.与血的生成、运行有关的两脏是:A.心与肾B.肺与肾C.肝与脾D.肝与肺E.脾与肾【答案】C49.连结肺司呼吸和心主血脉功能的中心环节是:A.元气B.营气C.宗气D.卫气E.肾气【答案】C50.两脏之阴常相互资生的是:A.心与肝B.肺与心C.脾与肾D.肝与肾E.肺与肾【答案】E51.舌赤糜烂,小便短赤多属:A.心火亢盛B.小肠实热C.肝胆火旺D.心火下移小肠E.膀胱湿热【答案】D52.腹胀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水肿者,多属:A.脾胃虚寒B.脾肾阳虚C.肝脾不调D.脾气虚E.肾阳虚【答案】B53.与大肠相表里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答案】D54.“肝肾同源”的理论依据是:A.同居下焦B.精血互化C.同寄相火D.水能生木E.同源于水谷精气【答案】B55.与“气虚”关系最大的两个脏腑是:A.心与肺B.肺与脾C.脾与胃D.肝与肺E.肺与肾【答案】B56.在脾与胃的关系中最根本的是:A.脾主运化,胃主受纳B.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C.脾主升,胃主降D.脾为阴土,胃为阳土E.脾为胃行其津液【答案】A双项选择题1.有防止出血功能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BC2.下列属于心的生理功能的是:A.推动血在脉中运行B.调节情志C.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D.朝百脉E.调节血量【答案】AC3.下列官窍中与肾有关的是:A.目B.鼻C.口D.耳E.二阴【答案】DE4.心称为:A.元神之府B.清净之府C.五脏六腑之大主D.君主之官E.精明之府【答案】CD5.和呼吸运动有关的脏是:A.心B.肝C.肺D.肾E.脾【答案】CD6.下列与脾有关的是:A.运化水谷B.调节胆汁分泌C.调畅气机D.运化水液E.贮藏血液【答案】AD7.肺的各种生理功能是否能正常进行,主要取决于下列哪两项?A.肺气的宣发B.肺司呼吸C.肺朝百脉D.肺气的肃降E.肺主治节【答案】AD8.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在情志方面的主要改变是下列哪两项? A.易怒B.易惊C.悲忧D.抑郁不乐E.恐惧【答案】AD9.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效应是?A.促进机体生长发育B.促进气血的化生C.调节机体的代谢和一切生理活动D.为心神提供物质基础E.增加机体抗病能力【答案】AC10.下列属于肝的主要生理功能的是?A.贮藏血液B.统摄血液C.化生血液D.调节血量E.运行血液【答案】AD11.《内经》中称胆为:A.州都之官B.中精之府D.中正之官E.受盛之官【答案】BD12.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运化水液B.通行气血C.通调水道D.通行元气E.运行水液【答案】DE13.以下哪两项是针对膀胱而言的:A.决渎之官B.水道出焉C.州都之官D.变化出焉E.津液藏焉【答案】CE14.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分清别浊B.吸收水谷精微C.形成粪便D.进一步消化饮食物E.排泄糟粕【答案】CE15.在调节气机升降方面密切联系的两脏是:B.肝C.肺D.脾E.肾【答案】BC16.“水火既济”是指哪两脏关系?A.心B.肺C.脾D.肝E.肾【答案】AE17.协调男子排精,女子月经的是哪两脏?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BE18.下列哪两对内脏与气机升降密切相关?A.心与脾B.肝与肾C.脾与胃D.肺与肝E.肾与心【答案】CD19.在呼吸与血液循环方面相互促进的两脏是:A.心B.肾C.肺D.脾E.肝【答案】AC20.下列哪两对内脏在津液输布代谢方面有密切联系?A.心与脾B.心与肾C.肺与肾D.肝与脾E.肺与脾【答案】CE21.“藏统失司”导致出血,主要指哪两脏功能失调?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BC多项选择题1.下列脏腑中属奇恒之腑的是:A.三焦B.胆C.脑D.女子胞E.髓【答案】BCDE2.脾的运化功能主要指脾对饮食营养的:A.消化B.吸收C.转输D.传导E.排泄【答案】ABC3.推动血行的生理功能是:A.心主血脉B.肝主疏泄C.肾主气化D.肺朝百脉E.脾主统血【答案】AD4.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可观察哪几方面?A.面色B.脉搏C.意识D.舌色E.心胸部感觉【答案】ABDE5.肺气的宣发可表现于哪些生理作用:A.呼出浊气B.宣散卫气C.布散津液于体表D.将血液敷布全身E.生成宗气【答案】ABCD6.观察肾中精气盛衰的标志是:A.齿B.骨C.发D.脉E.面色【答案】ABC7.下列属于肾的生理作用的是?A.调节全身水液代谢B.促进生长发育C.调节全身阴阳D.协助肺的呼吸E.促进生殖机能【答案】ABCDE8.下列与脾有关的是?A.在志为悲B.在液为涎C.在窍为口D.其华在唇E.在体为筋【答案】BCD9.津液的输布依靠?A.肝的疏泄B.肾的气化C.肺的宣降D.脾的运化E.三焦通利【答案】ABCDE10.下列属于肝的主要生理功能的是?A.调节全身水液代谢B.调节全身血量C.运化水湿D.调畅全身气机E.调节一切心理活动【答案】BD11.肺主治节的生理功能具体表现为哪几方面:A.调节呼吸B.调节气机C.调节津液输布代谢D.调节全身阴阳E.辅助心脏行血【答案】ABCE12.下列哪几项是胃的生理功能:A.主受纳B.主通降C.主运化D.主腐熟E.主化物【答案】ABD13.胃又称:A.太仓B.受盛之官C.水谷之海D.五脏之本E.水谷气血之海【答案】ACDE14.膀胱的贮尿排尿功能失常,可见:A.尿频B.尿余沥C.尿不畅D.遗尿E.尿失禁【答案】ABCDE15.影响大肠传化作用的有:A.肺气的下降B.胃的降浊C.肾的气化D.小肠泌别清浊E.三焦的气化【答案】ABCD16.小肠的生理功能是?A.吸收水谷精微B.吸收水液C.对饮食物进一步消化D.将食物残渣下送大肠E.输布水谷精微于全身【答案】ABCD17.下列属于奇恒之腑的是?A.心包B.三焦C.胆D.脉E.脑【答案】CDE18.下列与女子胞功能有密切关系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ABCE19.脑称为?A.元神之府B.神明之府C.髓海D.中精之府E.五脏六腑之大主【答案】AC20.脏与脏之间在血的方面有密切联系的有:A.心与脾B.肝与脾C.心与肝D.脾与肾E.肝与肺【答案】ABC21.肝的疏泄对其他脏腑生理功能具有促进作用的是:A.脾的升清B.胃的降浊C.胆汁的分泌D.肾的气化E.心的藏神【答案】ABC22.下列不属于表里关系的脏腑是:A.脾与胃B.肝与胆C.心与心包络D.肾与三焦E.肺与小肠【答案】CDE。

中医基础理论(3.22)--藏象-肺

中医基础理论(3.22)--藏象-肺

【藏象—肺】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1. 肺的功能为:A. 主水B. 统血C.藏血D.主气E.纳气2.“娇脏”是指:A.肝B.心C.脾D.肺E.肾3.“相傅之官”指的是:A.肝B.肺C.脾D.心E.肾4.与肺相表里的腑是:A.膀胱B.小肠C.大肠D.胃E.三焦5.肺主气功能的核心是:A.主呼吸之气B.主气的生成C.调节气机D.主宣发E.主肃降6.被称为“水之上源”的脏是:A.心B.脾C.肺D.肝E.肾7. 下列哪项是肺在血液循行中的作用?A. 基本动力B. 助心行血C. 推动作用D. 调节作用E. 统摄作用8. 肺通调水道主要赖于:A.排汗B.利尿C.呼吸D.排便E.宣发肃降9. 称为“华盖”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10. 肺的生理特征是:A. 喜和降 B. 喜升发 C. 喜燥恶湿D. 喜润恶燥 E. 喜条达11.下列哪项属肺的生理特性:A.生成宗气B.主治节C.肺为娇脏D.主呼吸之气E.通调水道12. 肺在体合:A.脉B.筋C.骨D.皮E.肉13.皮肤感受邪气常内传于:A.心B.脾C.肝D.肺E.肾14. 下列哪项为肺之志?A.喜B.怒C.悲D.思E.恐15. 下列哪项为肺之液?A.涕B.汗C.泪D.唾E.涎(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有2—5个正确的答案)1.“肺主气”包括哪些内容?A.主呼吸之气B.主纳气C.主元气生成D.调节全身气血E.主一身之气2.肺主一身之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主呼吸之气B.主通调水道C.助心行血D.主宗气的生成E.调节全身气机3. 肺的生理功能主要取决于:A. 肺气的宣发 B. 肺司呼吸 C. 肺朝百脉D. 肺气的肃降 E. 肺主治节 4. 肺气的宣发运动体现在哪些方面?A. 呼出浊气 B. 宣散卫气 C. 生成宗气D. 将血液敷布全身 E. 布散津液到体表 5.肺气的肃降运动体现在哪些方面?A.吸气B.呼气C.排出汗液D.保持呼吸道洁净E.布散水谷精微到脏腑6.肺气的宣降疏通调节体内水液的哪些方面?A.吸收B.生成C.输布D.运行E.排泄7.肺失宣降可出现哪些病症?A.无汗B.鼻塞C.胸闷D.泄泻E.咳喘8. 肺主治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A. 调节呼吸 B. 调节气机 C. 助心行血D. 调节全身阴阳 E. 调节津液代谢9、肺的生理特性为:A.主治节B.为华盖C.为娇脏D.通调水道E.主宣发肃降10.肺为什么称为娇脏?A.肺易受邪B.畏寒C.畏热D.恶燥E.肺体清虚娇嫩11.皮毛的生理功能有:A.抵抗外邪B.调节体温C.排泄汗液D.调节呼吸E.保证嗅觉12.肺在体合皮的生理基础是:A.肺气宣发,输精于皮毛B.肺与皮毛与外界相通C.皮毛汗孔宣通肺气D.肺与皮毛均属金行E.邪犯皮毛,肺气不宣13.汗孔又称:A.气门B.玄府C.幽门D.鬼门E.毛窍二、填空题1.《素问·五脏生成》说:“诸气者,皆属于 ”。

五脏——肺

五脏——肺

五脏--肺肺的实体位于胸腔,左右各一。

《灵枢·本藏》记述了肺的形态大小、位置高下偏正、质地坚脆与发病的关系。

由于肺在诸脏腑中的位置最高,故《灵枢·九针论》称“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

”《华氏中藏经》称之为“华盖”。

《难经·四十二难》记载了肺的重量及分叶。

《医贯·内经十二官论》论肺曰:“喉下为肺,两叶白莹,谓之华盖,以复诸脏。

虚如蜂窠,下无透窍,故吸之则满,呼之则虚。

”说明古人对肺的位置和形态结构已有较为清楚的认识。

肺的基本功能为主宣发肃降,由此派生出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助心行血等功能,上述功能又可概括为肺主治节。

《内经》已明确提出肺有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肺朝百脉、主治节等功能,虽无宣发肃降之名,但本质上已将肺的功能概括为宣发肃降两个方面。

对于肺主肃降的认识,《素问·刺禁论》说:“肺藏于右。

”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说:“肺金收降之气……金者,其道当降。

”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则进一步提出肺主肃降。

肺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通于秋气;在体合皮,开窍于鼻,上连于喉,其华在毛,在液为涕;肺藏魄,在志为悲;其经脉为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络属,互为表里。

(一)肺的生理功能1.主宣发肃降宣发,即宣通发散;肃降,即清肃下降。

肺主宣发肃降,实际是指肺气的运动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布散和向下、向内收敛下降的双向作用。

肺主宣发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通过肺气宣发,呼出体内的浊气,为吸入清气创造条件。

二是通过肺气向上、向外的扩散运动,将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与水谷精气布散于全身,上至头面诸窍,外达于肌表皮毛,以滋润、濡养五脏六腑、四肢官窍、肌腠皮毛。

三是宣发卫气,以温养脏腑、肌肉、皮毛,调节腠理开阖,控制汗液的化生与排泄。

《灵枢·决气》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此处所说的“上焦开发”,主要即指肺气的宣发而言。

6藏象学说-五脏肺详解

6藏象学说-五脏肺详解

15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通调水道: 通,疏通,调,调节,水
道,即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道路。
第 二 节 五 脏 肺
通调水道即肺通过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
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疏通和调节作用。
通过肺的宣发,将水液布散于皮毛和周身,发
挥滋养作用。
通过肺的宣发,还可将卫气布散于皮毛。在卫 气作用下,布散于皮毛的水液可以化为汗液,排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5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6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二)肺的生理功能 肺主气:即肺有主持、调节各脏腑
第 二 节 五 脏 肺
经络之气的功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出于体外
肺的宣发,呼出浊气,带走部分水液。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16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通过肺的肃降,将上焦的水液向下布散, 第 二 节 五 脏 肺
正常 异常 肾主纳气
呼吸通畅 呼吸不利
气体正常交换 咳嗽气喘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8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 主一身之气:
《素问•五脏生成论》“诸气者,皆属于肺”
第 二 节 五 脏 肺
气的生成
气 的 生 成
自然界的清气 宗气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学习笔记一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学习笔记一

今日学习藏象学说概念、形成条件、特点以及生理特点。

首先,我们学习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气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内脏包括:1、五脏:心、肝、脾、肺、肾 2、六腑: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3、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奇恒的意思是“异常”,奇恒之腑是象脏又象腑的意思)。

其次我们看看藏象学说的形成的条件:1、古代的解剖学认识:我们要记住,中国古代是有解剖的,也要记住四大文明古国中,文明唯一没有中断的就是中国。

我们古人在古代解剖学的基础上认识了一部分人体。

2、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这个内容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司外揣内”,意思就是根据外治现象,推测体内处于什么状态。

3、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反证:这句话是说几千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反证之后通过”去伪存真“的方法让我们的中医学大部分理论都是有理有据、正确的。

4、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意思是古代哲学思想让我们的中医学理论化、系统化。

再来我们学习藏象学说的特点:1、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包括①五脏与六腑有关:即一脏带一腑,五脏配五腑,脏与腑的关系还是以脏为主;②五脏与形体官窍有关:形体包括:五体:皮、肉、筋、骨、脉,官窍包括:眼、耳、口、鼻舌,五体、五官均分属五脏,哪个体、哪个官窍出问题就能对于到相关的脏腑上。

③五脏与精神情志有关:④五脏与自然环境具有统一性最后我们了解一下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特点:第一、首先是脏的特点:1、脏的功能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2、脏的形态特点:多为实体性器官;3、脏的阴阳:阴;4、脏的表里:里。

第二、再次我们看看腑的特点:1、功能特点:受盛与传化水谷;2、腑的形态特点:多为空腔器官;3、腑的阴阳:阳;4、腑的表里:表这些功能均出自《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考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考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单元藏象细目一藏象学说的概念和特点要点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藏,是指藏于躯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是指内部脏腑组织器官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

藏象,指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现象。

要点二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1.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细目二心要点一主要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指运行在脉中的血液,依赖于心气的推动而循环于周身,发挥其濡养的作用。

2.心藏神:即心主神志,或称心主神明。

心被称作“五脏六腑之大主”。

要点二生理特性1.心主通明。

心属火,华彩见于面,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2.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3.心应夏为阳中之太阳。

要点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2.心开窍于舌。

舌为心之外候,又称舌为“心之苗”3.心在志为喜4.心在液为汗,“汗为心之液”5.心与夏气相通应附:心包络心包络,简称心包,是心脏外面的包膜,有保护心脏的作用,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故心包属于脏。

在温病学说中,将外感热病中出现的神昏谵语等心神功能失常的病机,归之于“热入心包”或“痰热蒙蔽心包”等。

细目三肺要点一主要生理功能1.肺主气、司呼吸(1)气的生成,特别是宗气的生成;(2)对全身气机的调节。

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

2.肺主行水,通调水道肺主行水,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疏通和调节着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3.肺朝百脉,主治节(1)肺朝百脉:是指肺具有辅心行血的作用,即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

(2)肺主治节:一主呼吸运动;二治理和调节全身的气机;三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和排泄。

要点二生理特性1.肺为华盖,肺为娇脏(1)肺为华盖: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其位最高,故称“华盖”。

(2)肺为娇脏: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课件(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课件(藏象)
(二)脏——五脏(心肝脾肺肾)
1.结构:中满(内部较充实)的实质性器官。 2.功能特点: “藏而不泻”、“满而不实”(《内经》)。 (1)藏-贮藏、闭藏;泻-传导、排泄。 (2)满-充满精气(“精气为满”);实-充实水谷(“水谷为实”) (三)腑——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1.结构:胸腹腔内部中空、囊状的官腔性器官。 2.功能特点: “泻而不藏”、“实而不满”(《内经》)。
藏与当代解剖生理学脏器概念的关系
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一)古代解剖学的认识 (二)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 卫 气 行 于 体表阳分 觉醒及活动状态 不易感冒 人 睡眠状态 ☆窗口: 藏象学说的创生运用的是解剖方法,为什么后来会放弃解剖,转而 采用“以表知里”方法? 卫气入里 行于阴分 易感冒 卫“昼行阳,夜行于阴” 卫气运行与寤寐有关
☆窗口: 心藏神理论的发生学原理。
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
☆窗口:
西方医学对心藏神理论的诟病。 ②调控各脏腑的功能
心藏神
☆窗口:
驾驭协调各脏腑之气
协调各脏功能
“心为君主之官”、“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
(3)心藏神功能正常与否的表现 精神充沛 心藏神 意识清晰 思维敏捷 对外界信息反应正常灵敏
肺司呼吸
肺主一身之气
升降出入失调
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
2.主行水【“通调水道”(《素问· 经脉别论》)】
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
附:心包络
一、心包络的概念 心包络简称心包(膻中),是心脏外面的包膜。 二、心包的生理功能 保护心脏,“代心受邪”。 ☆接口: 心包络及其功能的发生学原理。

6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肺

6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肺

生理: 精微(津液)脾
散精
向上
代谢后

肺气宣发 向外 布散全身,外达皮毛 肺主肃降
向下 向内
汗呼气 尿
原尿
肾与膀胱的气化

水液不能外达皮毛 病理: 治 肺失宣散 无汗、皮肤水肿 宣肺利水 “提 腠理闭塞 水液不能下输膀胱 治
揭盖”
肺失肃降
肺失清肃
痰湿阻滞
可至 小便不利、水肿 降气利水
肺和呼吸道失洁净通畅
临床病变:呼吸无力,少气懒言,声低气怯,肢倦乏力等气 虚之征
肺朝百脉
含义:肺通百脉,全身血液汇聚于肺,肺呼吸,清浊
之气交换,将富含清气之血输注全身脏器。
生理作用:助心行血,肺主气,司呼吸,司清浊运化,
助血运行;心主血脉,依赖气之推动,随气机运行 全身,故助心行血,为相辅之官。
“人身之气,皆气血之所循行,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 《医学真传-气血》 病理表现:胸闷、心悸、唇舌青紫等
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作用(君主之官 相辅之官)
①肺司呼吸:通过有节律的一呼一吸运动,维持机体内
外正常的气体交换
②调节气机:通过呼吸运动,调节气的升降出入,保持
全身气机调畅
③助心行血:是通过肺朝百脉和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辅
佐心脏促进血行
④调节水液代谢:通过肺的宣发与肃降,治理和调节机
体水液的输布与排泄
(四)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3.肺气与秋天相通应
三、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肺主气、司呼吸(呼吸之气、一身之气) 二、肺朝百脉 三、肺主宣肃 四、肺主行水 五、肺主治节
肺司呼吸
含义:气体交换,吸入自然界清气,呼出体内浊气,呼 浊吸清、吐故纳新, 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生理: ①肺主呼吸有赖于肺的宣降运动,是其具体体现: 肺气 宣发—呼(浊气) 宣降正常,散纳有度, 肃降—吸(清气) 则呼吸调匀有序。 ②在呼吸过程中必须保持肺与呼吸道的清肃,使气 道通畅,呼吸自如。 ③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新病在肺,久病在肾

中医基础理论(3.12)--藏象-肺

中医基础理论(3.12)--藏象-肺

【藏象—肺】例题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1. 肺的功能为:A. 主水B. 统血C.藏血D.纳气E.主气【答案】E【题解】肺的基本功能是主气,主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

主水、纳气之脏是肾,统血之脏是脾,藏血之脏是肝。

2.“娇脏”指的是:A.肝B.心C.脾D.肺E.肾【答案】D【题解】娇指娇弱;娇嫩。

娇嫩是描述肺叶的形态特点。

肺质地娇嫩,疏松,虚如蜂窠。

吸之则满,呼之则虚。

娇弱指肺气娇弱,易受邪袭的生理特性。

3. 肺在血液循行中的作用是下列哪一项?A. 基本动力B. 推动作用C. 助心行血D. 调节作用E. 贮存血液【答案】C【题解】 全身血脉均统属于心,心气是血液循环运行的基本动力,而血液的运行又依赖于肺气的推动和调节,即肺气具有助心行血的作用,肺通过呼吸运动,调节全身气机,促进血行,使血液中浊气排出体外,使清气进入血液之中,使血液得到营养。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有2—5个正确的答案)1.“肺主气”包括哪些内容?A.主呼吸之气B.主气体交换C.主宗气生成D.主一身之气E.调节全身气机【答案】A.D【题解】 肺主气是肺的基本生理功能,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气和主一身之气两方面。

肺主呼吸之气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主一身之气的功能体现于宗气的生成和对全身气机的调节作用。

2.肺为娇脏是因为下列哪些原因?A.易受邪B.畏寒C.畏热D.恶燥E.肺质地清虚娇嫩【答案】A.B.C.D.E【题解】肺质地娇嫩,疏松,虚如蜂窠。

吸之则满,呼之则虚。

肺主气、司呼吸,直接与外界相通,外邪侵袭,多从口鼻体表入里,故肺气娇弱,肺畏寒、畏热、恶燥,最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病,而内在其他脏腑病变亦容易波及于肺。

二、填空题肺进行一切生理活动的基础是 。

【答案】肺气的宣发肃降【题解】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的作用。

肺主肃降是指肺气向下的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通畅的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_6-藏象-六腑

中医基础理论_6-藏象-六腑

肝脾关系示意图
肝气疏泄
促进 发挥 产生
脾气运化
肝气畅达
涵养
充实
水谷精微
化生
肝血充足
血 液
(九) 肝与肾
表现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及阴阳互滋互制。 1、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皆由水谷之 精化生和充养,且能相互资生,故曰同源互化。病理 上可见肝肾精血两亏。 2、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肾主封藏。肝气疏泄可 促使肾气开合有度,肾气闭藏可防肝气疏泄太过。 3、阴阳互滋互制:肾阴滋养肝阴,共同制约肝阳 ,则肝阳不偏亢;肾阳可温煦肝脉,以防肝脉寒滞。
水液
受纳腐熟
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胆 汁
食物 残渣
水道出焉
大肠 三焦
水液
膀胱
传化糟粕 粪便
贮尿 排尿
尿液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的关系,是脏腑 阴阳表里 配合关系。 一脏一腑的表里配合关系,其依据 主要有三: ① 经 脉 络 属。 ② 生 理 配 合。 ③ 病 理 相 关。
(一)心与小肠
手少阴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经属小肠络心,心与 小肠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了表里关系。 心与小肠生理上相互为用。心阳之温煦,心血之濡 养,有助于小肠的化物功能;小肠主化物,泌别清浊 ,吸收水谷精微和水液,其中浓厚部分经脾气转输于 心,化血以养其心脉。 心与小肠病理上相互影响。心经实火,可移热于小 肠;小肠有热,亦可循经脉上熏于心。
心肝关系示意图
促进血液运行:心主行血,肝主藏血 (病理上:心肝血虚证,心肝血瘀证)


调控精神情志:心藏神,肝调畅情志 (病理上:心肝气郁证,心肝火旺证)
(四)心与肾:主要表现为“心肾相交”。 1. 水火既济:心位居上,故心火(阳) 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位居下,故 肾水(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 2.精神互用:心藏神,肾藏精。精能化 气生神;神能控精驭气。故积精可以全神, 神清可以控精。 3.君相安位:君火相火,各安其位。 病理上,称为心肾不交。主要表现为阴 虚火旺、阳虚水泛、精亏神逸。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科的核心之一,涵盖了中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什么是藏象
藏象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人体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通过观察和分析人体内外各种现象,来推断和判断人 体内在的生理状态。
藏象的分类
,如脉搏、舌苔、尿液等。
外藏象
指的是人体表面的各种外在表现,如面色、体温、皮肤状况等。

通过观察面色、舌苔、体表疾病等外 部表现,来推断人体的内在状况。

通过与患者交谈,询问症状、病史等, 来进一步了解人体的内在状况。
结论和要点
• 藏象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人体的重要概念 • 藏象包括内藏象和外藏象两个方面 • 通过观察和分析藏象,可以了解人体的内在状况和判断疾病的性质 • 藏象诊断的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种
藏象与疾病的关系
1 反映内在状况
通过观察和分析藏象的变化,可以了解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和健康状况。
2 辅助疾病诊断
藏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性质和发展程度。
藏象诊断的方法
1

2
通过闻取气味、听取声音等,来获取
有关人体内在状况的信息。
3

4
通过触诊脉搏、局部检查等,来检测 人体的器官功能和病理变化。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
理病理的系统理论,也是中医学理 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藏”与脏器的概念不同。
“藏”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 体观察和“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决定了 “藏”的结构是一个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 上赋予了功能性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 合一性结构。
脏器,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 体的器官。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体性的结构, 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分析而获 得。
宣发 津液:肺气
肃降
治理和调节全身水液的 输布和排泄
(二)肺的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肺位于胸腔,覆盖五脏六腑之 上,位置最高,称华盖。可宣发卫气于体表,具 有保护诸脏免受外邪侵袭的作用。
2、肺喜润恶燥。
3、肺为娇脏: 皮毛 外邪 口鼻
息道
肺 宣肃失司
内伤 病因
气血津液 失调
(三)肺与体、窍、志、液、时的联系
二、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分类
脏腑 五脏 六腑
形态结构
功能特点
化生贮藏精气; 实体性脏器 藏而不泻,满而不实
受盛传化水谷; 中空性脏器 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奇恒之腑 中空性脏器
藏精汁
《素问·五藏别论》:“所谓五 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 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 不能满也。”
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对临床辨证论 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般说来,病理上 “脏病多虚”,“腑病多实”,治疗上 “五脏宜补”、“六腑宜泻”。
重外象推测(轻内脏实质)
重整体联系(轻个体特异)
中医藏象理论研究正在向以下方面发展
在宏观基础上的微观研究(如每一功能 的微观机制的研究);
在整体思想指导下的个体差异研究(如 体质研究,精理论的构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肺司呼吸:通过有节律的一呼一吸运动,维持机体内
外正常的气体交换
②调节气机:通过呼吸运动,调节气的升降出入,保持
全身气机调畅
③助心行血:是通过肺朝百脉和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辅
佐心脏促进血行
④调节水液代谢:通过肺的宣发与肃降,治理和调节机
体水液的输布与排泄
(四)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在窍为鼻 ❖在志为忧(悲) ❖在液为涕 ❖与秋气相通应

覆盖五脏六腑之上,位置最高——“华盖”

居高位,主行水——“水之上源”
华 盖
宣发卫气,保护内脏——“五脏六腑之盖” 首犯温邪,易合外邪——诸邪易侵之脏
2.肺为娇脏:肺叶娇嫩,通过口鼻直接与外界相通, 且外合皮毛,不耐寒热,易受邪侵。
肺脏清虚娇嫩
肺 为
上通天气
娇 外合皮毛

治疗宜轻清、宣散
易被邪侵
向外布散的功能(气机之升、出)肺气向上、向外运
动。
一、排出体内浊气,肺之气化,通过鼻孔、腠理、皮 毛将水液蒸发于体表或外出为汗
二、输布精微和津液布散全身,外达皮毛,润养四肢 百骸、脏腑、肌腠皮毛
三、宣发卫气于体表、护卫肌表,调节肌腠开合 (汗),抵御外邪侵袭
宣发失常:呼吸不利、胸闷、咳喘、鼻塞、喷嚏、无汗或易感 冒等——肺气不宣
之气交换,将富含清气之血输注全身脏器。
生理作用:助心行血,肺主气,司呼吸,司清浊运化,
助血运行;心主血脉,依赖气之推动,随气机运行 全身,故助心行血,为相辅之官。
“人身之气,皆气血之所循行,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 《医学真传-气血》
病理表现:胸闷、心悸、唇舌青紫等
肺主宣发和肃降
●肺主宣发:宣通发散,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
秋季气候凉燥,肺体清虚,喜润恶燥,秋季易见秋燥之证。
治疗肺病时,秋季不可过分发散肺气,而应顺其敛降之性。
▪ 1重点: ▪ ①肺主一身之气的概念; ▪ ②肺气的宣发肃降的涵义与体现。
▪ 2难点: ▪ ①肺主一身之气; ▪ ②肺气的宣发与肃降
思考题: ①为什么说肺为娇脏? ②为什么说肺主一身之气? ③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各体现于哪些方面?
宣发与肃降的关系如何? ④为什么说肺为水之上源? ⑤肺的治节作用主要体现于哪些方面?
选择=结果
汇报结束 谢谢观看! 欢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明 ·绮石《理虚元鉴》
⒈解剖部位 ⒉表里关系:大肠 ⒊生理特性和生理功能 ⒋联系功能
五体: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五官:开窍于鼻 五志为悲 五液为涕 五时与秋气相通应 ⒌属性: 阴阳属性:阳中之阴 五行属性:金
一、肺的解剖
解剖位置:肺位胸腔,左右各一,上连气管,通于 喉咙,开窍于鼻,肺在人体诸脏腑中位置最高,故 有“华盖”之称
《灵枢·九针论》“肺者,五藏六府之盖也” 《素问·痿论》“肺者,藏之长,为心之盖也”
形态结构:分叶器官,其叶白莹,质地疏松,“虚 如蜂窠”;肺司呼吸,外合皮毛,通过鼻与外界相 连,易为外邪所侵。故肺叶娇嫩,不耐寒热燥湿诸 气,称为“娇脏”
二、肺的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肺位居胸腔,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 覆盖诸脏
生理:
清气 +
肺主气司呼吸水谷精气 生成宗气
助心行血
贯心脉,推动血行
肺气宣发肃降 治理调节气机 敷布调节血行
病理:
肺气壅塞
肺心病 肺:咳、痰、喘、闷胀
心血行不畅甚血脉瘀滞
心:心悸胸闷唇舌青紫
肺主治节 《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含义: 或指肺辅助心脏治理和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各脏 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作用(君主之官 相辅之官)
中医藏象学
心 肺 脾 肝

五脏 系统
【知识教学目标】 ▪ 1. 掌握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 2. 掌握肺的生理特性; ▪ 3. 掌握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能力教学目标】 ▪ ①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各体现于哪些方面?
宣发与肃降的关系。 ▪ ②肺为水之上源 ▪ ③肺的治节作用主要体现于哪些方面?
肺为五脏之天
3.肺气与秋天相通应
三、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 一、肺主气、司呼吸(呼吸之气、一身之气) ▪ 二、肺朝百脉 ▪ 三、肺主宣肃 ▪ 四、肺主行水 ▪ 五、肺主治节
肺司呼吸
含义:气体交换,吸入自然界清气,呼出体内浊气,呼 浊吸清、吐故纳新, 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生理: ①肺主呼吸有赖于肺的宣降运动,是其具体体现:
以营养和滋润。 ▪ 三、肺为水上之源,通调水道,水液下输于肾,甚
之气化将浊液经膀胱排除。 ▪ 四、肃清呼吸道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肺虚
如蜂窠,不容杂物)
▪ 病理现象:呼吸短促、上气、喘鸣、咳痰等肺气上逆之症。
● 宣发与肃降的关系 是肺气的双向运动,二者是相反相成、对立统
一的两种运动形式,不可分割。
在 生理意义:悲(忧)属七情之一,属非良性刺激的情绪反映,悲动

于心而肺应之。

损伤肺中精气

悲易伤肺
肺气耗伤而呼吸气短无力
病理意义
影响宣降运动
肺病生悲——肺气虚,气机消沉——易悲伤。
㈣肺在液为涕
含义:鼻涕由肺精所化,由肺气的宣发作用布散于鼻窍。
肺气宣发,促进肺津至鼻窍而为涕。
在 液
生理意义

正常情况下,鼻窍得润而涕不外流。
生理:
向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代谢后
散精 肺气宣发向外布散全身,外达皮毛 汗呼气
精微(津液)脾 肺
向下
病理:
肺主肃降 原尿 肾与膀胱的气化 尿
向内
水液不能外达皮毛

肺失宣散
腠理闭塞
无汗、皮肤水肿 宣肺利水 “提

水液不能下输膀胱

揭盖”
肺失肃降
痰湿阻滞 小便不利可、至水肿 降气利水
肺和呼吸道失洁净通畅
肺失清肃
影响疏通水道
㈠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含义:肺与皮毛有密切关系,皮毛的功能由肺所主,皮毛又能“宣肺 气”。

合 生理意义 肺气宣发,输精于皮毛——皮肤致密、毫毛光泽、抵抗力强。

皮毛汗孔宣肺气——汗孔开合有度,有助于肺的呼吸通利。

病理意义 肺气不足,宣发无力——皮毛憔悴、卫外不固、多汗易感。 外邪侵袭,影响及肺——腠理闭而无汗、伴呼吸急促、咳喘。
肺气 宣发—呼(浊气) 宣降正常,散纳有度, 肃降—吸(清气) 则呼吸调匀有序。
②在呼吸过程中必须保持肺与呼吸道的清肃,使气 道通畅,呼吸自如。
③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新病在肺,久病在肾
主要表现:呼吸调匀,气息平和 主要病变:呼吸不畅,胸闷咳嗽、气喘。
肺主一身气
《素问·六节藏象论》: “肺者,气之本”
相互制约 相互为用
生理: 一升一降
一出一入 相反相成 相互协调
呼吸通畅 气的生成、升降出入运动正常 津液输布正常 血液运行正常
病理:失调——呼吸失常,气、血、水液代谢障碍
外感引动内饮,肺气失宣,则胸闷气急或发为哮喘 肝火上炎,耗伤肺阴,肺失肃降,则喘咳气逆
一升一降
呼吸运动
维持气体交换
一出一入
向上向外
宣发肃降布散精气
全身各处,无所不至
(气的升降运动)
向下向内
上从皮毛而出为汗
水液代谢
水液恒定状态
下从肾与膀胱而出为尿
病变
二者常同时出现,相互影响——肺失宣降
肺主行水 《素问·经脉别论》“通调水道” 清·汪昂《医方集解》 “肺为水之上源”
含义:
指肺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疏通和调节水液的输 布和排泄,以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 一、肺气宣发:向上向外营养脏器、排泄 二、肺气肃降:向下向内营养脏器、排泄
㈡肺在窍为鼻
含义:鼻为呼吸之气出入的通道,与肺直接相连,故
称鼻为肺之窍。

肺气和利
嗅觉灵敏

为 生理意义
鼻的功能正常

肺津滋润
气道通畅
外邪袭肺,多从口鼻而入 鼻塞流涕
病理意义
鼻痒气热
肺脏有病,多反映于鼻 咳喘等
㈢在志为忧 (悲)
含 义:指悲忧的情绪变化或情感反映,由肺精、肺气所化生,
是肺精、肺气生理功能的表现形式。
含义:主持调节脏腑经络之气,参与气的生成和调节 气机。 生理:
①参与宗气生成:由肺吸入清气(降)与脾胃运化 水谷精气(升)结于膻中。促肺呼吸,贯通血脉
②调整全身气机:通过肺气的升降入出,带动全身 气的升降入出,而调节全身气机。
临床病变:呼吸无力,少气懒言,声低气怯,肢倦乏力等气 虚之征
肺朝百脉
含义:肺通百脉,全身血液汇聚于肺,肺呼吸,清浊

肺寒——鼻流清涕。
病理意义 肺热——流黄浊涕。
肺燥——鼻干
(五)与秋气相通应
含义:五脏与自然界阴阳相通应,肺主秋。
肺 气 通 于
生理意义:
时令至秋,暑去而凉生,草木皆凋 肺与秋同属五行之金 肺主清肃下行,为阳中之阴
同气相求,故以肺应秋。

秋季肺的制约和收敛功能强盛,养生当顺应秋气而使人气渐收。
病理意义:
●肺主肃降:
清肃下降,指肺气向下的通降和使呼吸道保 持洁净的作用(气机之入、降)
人体脏腑气的活动规律,在上者以降为顺, 在下者以升为和,肺居胸中,于脏腑最上部, 故其气以下降为顺。
肺气的肃降包括四方面内容 ▪ 一、吸入自然界清气,令其向内向下收敛而降,将
吸入之气下达于肾。 ▪ 二、将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气向脏腑布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