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第十章 认识活动与思维方法

合集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一系列的基本方法。

这些基本方法对于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进行解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之一,它强调对事物的辩证认识和把握。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矛盾是事物内部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对抗和统一来实现的。

辩证法的观点是:事物的发展不是偶然的、平稳的、直线的,而是通过对立、矛盾、斗争、统一和飞跃来实现的。

这种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方法论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还包括批判与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对社会现实和人类思维的批判性认识和改造性实践。

这种批判与革命的方法是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具体条件和实际状况的批判来揭示其内在矛盾和问题,以及通过革命性的实践来改造社会现实和人类思维。

这种批判与革命的方法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还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论。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它认为社会现实是历史的产物,人类思维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类思维的发展是通过社会实践的发展来实现的。

实践论强调人类思维的特点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实践是认识的根据和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论的方法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也是非常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还包括统一科学与实践、理论与实践、静态与动态的辩证法。

这些方法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性、科学和实践的统一性、静态和动态的辩证统一性,以及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这些方法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也是非常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哲名词解释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哲名词解释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哲名词解释大全1.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理解,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 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 联系: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4. 发展:事物从低级向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变化过程。

发展的最本质含义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 规律规律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6. 矛盾: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两个方面的对立和统一及其相互关系。

7.反映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

它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根本前提出发,明确指出客观世界是认识的源泉,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人的认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

8. 实践: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实践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中介,是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转化的基础。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9. 认识认识是实施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0. 真理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11. 价值:客体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用关系。

价值是主体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12. 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13.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4. 生产力: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哲学范畴,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非常全的马哲课后答案

非常全的马哲课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版陈先达版课后题第一章1.如何理解哲学的本质和作用?答:哲学是用最普遍的概念、最一般的范畴和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来把握世界的,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让人们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正确的方法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为什么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答:⑴决定于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哲学的本性。

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体,即作为主体的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不断重复出现的关系,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关系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⑵决定于它在全部哲学中的不可超越性。

因为哲学体系的性质以及如何解答、论述具体问题,决定于如何解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答:⑴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改变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往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科学地解释世界,又强调能动地改造世界。

⑵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建立了严整的哲学体系。

特别是将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观中,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这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可分割的高度统一,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有史以来最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⑶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为人类的实践活动和科学活动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性认识的标准,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4.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地位?答: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马列主义并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马哲部分专题三 认识论

马哲部分专题三 认识论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 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 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 初级阶段。(感觉、知觉和表象)
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 础上,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得到的关 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 高级阶段。(概念、判断、推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 第一,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二)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从内容和认 识能力上看
真 理
从广度和 深度上看
无条件性、 无限性
近似性、 有条件性
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绝对性
相对性
1、真理的绝对性
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 发展的无限性。 它有两方面含义:
①从内容上看,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 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 ②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 物质世界。
绝对真理 正确反映 正确反映
夸克
相对真理 部分反映
? ? ?
近似反映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根源于 人的思维、人的认识能力的矛盾本性
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对 真理向绝对真理的转化。
方法论:
必须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反对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 导致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
反对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 导致怀疑论和诡辩论。
话题四、真理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人们对客 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正确反映 真理
主体
歪曲反映
客体
谬误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
真理在实践基础上主体认识对客体本质和规 律的符合、一致和接近。
天圆地方

马哲知识点5

马哲知识点5

第十章认识活动与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从而科学的解决了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一致的问题。

从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的内容来看,它们一致的基础是客观辩证法;从三者合何以能够联结、统一在一起来看,它们一致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思维方法本质上是主体化了的客观规律,是在客观规律基础上依据主体需要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工具和手段。

思维方法最重要的特征:中介性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是揭示概念的辩证发展、矛盾运动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的和历史的一致等方法。

其中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是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所共有的方法。

而从抽象到具体、逻辑的和历史的一致则是辩证思所特有的方法。

第十一章真理和价值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绝对性的基本含义:真理作为主客观的统一,其内容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其发展具有无限性。

具体含义:(1)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的符合,都包含有不依赖于人或人类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性的局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

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真理相对性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局限的、不完全的。

具体含义:(1)从客观世界的整体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对无限宇宙的一个部分或片段的正确反映。

承认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东西,我们的认识有待扩展,也就是承认了相对真理或是真理的相对性。

、(2 )从特定事物或现象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对该对象的一定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

认识反映事物的深度总是有限的,具有近似的性质。

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区别:(1)真理的绝对性是就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和真理的发展趋势而言。

第十章 认识活动与思维方法 ppt

第十章 认识活动与思维方法 ppt

第二节 辩证思维方法及其与科学思维方 法的关系
• • • • 一、知性思维与辩证思维 二、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三、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四、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 关系
一、知性思维与辩证思维
1、知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的本质
知性思维 思维 辩证思维 是立足于概念的辩证本性,通过 揭示思维形式的内在矛盾而深刻 地揭示事物本质的思维过程。 即运用普通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则 所进行的思维。
• 逻辑中介是诸概念、范畴通过一定的逻辑形式构成的概念
抽象的特点: • 抽象是认识客体的最简单、最一般的本质
规定; 抽象具有片面性和相对孤立性; 抽象是构成客体的基本单位; 抽象以“胚芽”的形式包含着整个世界运 动发展中的一切矛盾。
• • •
4、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逻辑即逻辑的东西,是指人们用一系列的概念、 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构成的理论体系。 历史即历史的东西,是指认识客体本身的历史发 展过程。 逻辑和历史相统一方法的基本内容: 逻辑的起点和历史的起点相一致;逻辑的进程 和历史的必然进程相一致;逻辑的终点和历史的 终点相一致。 应该指出:逻辑和历史相统一是指逻辑与历史本 质上、内在规律性上的一致,而不是机械的、死 板的统一,即逻辑不是对历史的简单的再现或绝 对的等同,而是二者有差别的统一。
• 第二,形式逻辑的归纳好演绎是从静止的、无矛盾的原 则出发去归纳、演绎的;辩证思维的归纳和演绎则是从 运动变化发展的、辩证的原则出发去归纳和演绎的。
2、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或要 素,以便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 综合是在思维中以分析想为基础把认识对象的各 个要素按其内在联系有机地结合成一个统一整体 的思维方法。 注意:分析与综合两种方法是相互联系,不可分 割的。 ☺ 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 ☺ 综合是分析的目的,分析必须以综合为指导。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理论工具和方法体系,其基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灵魂。

这一方法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丰富,同时也不断应用于实际的社会实践中。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思维工具。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辩证唯物主义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认为,存在着一种客观的、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的客观的存在,这种存在是客观存在的,是独立于意志的存在。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认为,存在着一个客观的存在的规律,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规律的。

因此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规律的表达,是客观存在规律的认识。

因此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认为,真理不是人们的意志创造的,真理是客观存在规律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还认为,客观存在规律是精神活动的规律,这种规律是意志的规律,是实践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辩证法的方法。

辩证法是指辩证思维的方法,是指辩证思维的规律。

辩证法的方法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探讨的方法,是根据事物的矛盾和变化对事物进行研究和理解的方法。

辩证法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特征。

辩证法的方法认为,事物是由矛盾推动的,事物是由矛盾运动的,事物是由矛盾发展的。

因而,辩证法的方法认为,事物是由内因推动的,事物是由内因运动的,事物是由内因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之一是批判的方法。

批判的方法是指对理论进行评价和检验的方法,是指对理论进行阐释和辨析的方法。

批判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特征。

批判的方法认为,理论是在实践中检验的,理论是在社会实践中证明的,理论是在社会实践中检验的。

因而,批判的方法认为,不同的理论有所谓的优劣之分,不同的理论有所谓的真假之别,不同的理论有所谓的好坏之辨。

马哲

马哲

仅供参考马哲名词解释:1.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运动:指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3.联系:事物或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4.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 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有统一的关系。

6.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P957.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P9510.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有感觉器官直接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P6811.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P6812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13.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简答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答: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和变革,上层建筑不能长期落后或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同时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虽然不能脱离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与水平,但在一定条件下,对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会起着主要性的决定作用。

2.意识与物质的关系?答: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这是物质、意识关系上的唯物主义。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问题上的辩证法。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主要表现在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有创造性,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的作用,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3.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答: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考研政 治马哲的重要概念分析

考研政 治马哲的重要概念分析

考研政治马哲的重要概念分析在考研政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下简称马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板块。

理解和掌握马哲的重要概念,对于我们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以及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物质”这个概念。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意味着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例如,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山川河流、星辰日月等,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区分物质和意识的根本标志。

与物质相对应的概念是“意识”。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物质世界。

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比如,科学家们通过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思考,产生了各种科学理论和发明创造,从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但需要注意的是,意识的能动性受到物质的制约,不能超越物质的条件和规律去发挥作用。

“实践”在马哲中也是一个核心概念。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它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特点。

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着其他实践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通过实践,人们不仅能够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能够改造世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接下来谈谈“矛盾”。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意味着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特殊性则指不同事物的矛盾以及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

例如,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问题,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而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这又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

“量变与质变”也是马哲中的重要概念。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马哲

马哲

自然人化是客体主体化的结果,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的结果。

在自然人化的过程中,原本粗朴、原始的自然之景,被赋予人类的审美追求,使其具有或整齐或圆润……等特点,使其更易于被人类接受,使人留恋、观赏其鬼斧神工的宏阔之美。

在人类意识的渗透下,自然原本的特色被进一步改善和发挥,使其具有审美性以及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同时在自然人化的过程中,人类再一次展现了其创造能力。

谱写了一曲勤劳创造的赞歌,在劳动中显示了勤劳和智慧,将人类自身对自然美景的领悟直接改造于现实世界,使自身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生存论解读生态问题业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如何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

文章从生存论角度, 对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想进行解读与阐释。

现实的人的生存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逻辑基点,人化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 在实践的基础上, 人与自然界中的其他存在物的关系是平等的, 现实的自然界与现实的人互为本质;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认为自然异化是人为造成的, 影响人与自然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核心障碍就是资本逻辑, 科技进步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理论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实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由全面发展, 且其价值取向是生存论的。

因此, 从生存论的角度探讨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可以为我们理解、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借鉴。

一、人化的自然界与人的生存意义人化的自然界, 就是被人的实践活动改造过并打上人的目的和意志烙印的自然界。

马克思从现实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出发, 指出?? 人化的自然界才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 从而揭示了人化的自然界对人的生存的意义。

实践是马克思理论的基石, ??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是现实的人的生存方式。

实践具有对象性特点, 马克思认为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 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 , 而且根本没有#关系; 对动物来说, 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

第十章认识活动与思维方法

第十章认识活动与思维方法

第十章认识活动与思维方法☆教学内容认识活动与思维方法密切相关。

思维方法是认识史的结晶,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中介,是理性思维的工具。

为了提高主体的认识能力,就要理解思维方法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特别是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和当代科学方法。

第一节认识活动中的思维方法从哲学的高度来把握思维方法,就要理解思维方法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中的能动作用。

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归根结底在于理解方法论与辩证法、认识论的一致。

辩证法与认识论、方法论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也是实践的理论反映。

我们要从人类实践史、哲学史以及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发展史来把握辩证法与认识论、方法论的关系,深刻理解方法论也就是认识论和辩证法。

一、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对辩证法、认识论、方法论三者的关系问题的解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辩证法、认识论、方法论三者的关系从未得到真正科学的解决。

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通常把哲学划分为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含方法论)三个部分。

本体论是关于存在的学说,研究世界的本原及其规律;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学说,研究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能力、认识的源泉、认识的过程、认识的作用等问题;逻辑学是关于理论思维的学说,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以及思维方法。

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这三个部分总的说来是互不相关、各自独立的。

黑格尔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相一致的思想,但由于黑格尔哲学是以所谓的绝对精神为其基础的,所以并没有真正科学地解决这一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从而科学地解决了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一致的问题。

从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的内容来看,它们一致的基础是客观辩证法;从三者何以能够联结、统一在一起来看,它们一致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2、辩证法与认识论具有一致性在一定意义上说,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认识方式与思维方式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认识方式与思维方式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认识方式与思维方式研究摘要本文从认识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二者间的关系三个方面来初步阐述这篇文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的研究在于深入理解人们的思维和认知过程,并探究其与社会、历史和经济条件的关系。

这种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从而更好地改变世界。

此外,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思维和认知过程,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思维和认知能力,提高自己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认识方式思维方式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认识方式与思维方式研究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认识方式(一)认识的本质和特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认识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理解。

认识是人类探究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和前提,是人类与自然界和社会的关系的基础。

认识的本质是通过感觉、经验、思维等方式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理解,是由人的活动和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性。

认识的主体是人,但是认识的内容和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的认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理解,不可能完全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因此,认识具有相对性和局限性,人类的认识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认识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人类的认识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发展和变革的。

不同历史阶段的人类认识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局限性,新的认识方式和方法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不断涌现和发展。

此外,认识是实践的基础和前提。

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人类的认识和实践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人们通过实践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认识,同时通过认识指导实践,不断地改变和创造世界。

最后,认识具有革命性的特点。

认识的发展是不断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基础力量,认识的进步和革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的认识需要不断地革命化,才能适应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进步。

总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认识的本质和特点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性、历史性和社会性、实践基础和前提以及革命性。

十章节认识活动和思维方法

十章节认识活动和思维方法
❖ 因此,要了解各部分,就必须了解整体, 从整体的视角去把握部分的实质。据《庄 子·天下》篇载,先秦名家的代表人物惠 施提出“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 谓之小一”和“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的 著名命题,对宇宙万物从大小两个向度作 出高度的概括,并肯定天地万物是一个整 体。
(一)整体思维
❖ 庄子的《齐物论》更宣扬齐是非、齐彼此、齐物我 的相对主义理论,强调从“道”的观点来看,一切 事物都是平等无差别的,是一体的。
❖ 《周易大传》的天人协调说,也认定天地与人有着 密不可分的联系,是相互统一的关系。阴阳家则以 阴阳、五行的思维模式来解释宇宙间的一切现象, 以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自然界是多样性 的统一。
(二)变易思维
❖ 先秦哲学各流派都认为宇宙间没有不变的事物, 自然和社会都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如孔 子感叹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老子》谓:“天地尚不 能久,而况于人乎?”《庄子·秋水》篇亦云: “物之生也,若驰若骤,无动而不变,无时而 不移。”《周易大传》更是通过对《周易》卦 爻象和卦爻辞的解释,总结和阐扬阴阳变易说, 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论述事物发展规律学说的 代表。
第一节 方法和方法论
❖ 譬如,关于“思维形式”就有抽象思维形式、形象 思维形式、动作思维形式、甚或还有直觉、灵感、 顿悟等思维形式之分;又如,康德认为,范畴是 “我思”联结经验材料使之得到统一的各种形式, 即思维形式,而康德把所谓的先天思维形式的范畴 看作是来源于自我的自发活动,即来源于“理智”, 独立于感觉,不是来自感性对象,是没有任何经验 成分的“纯概念”,这不免又给人一种神秘主义的 印象;再如,现行比较权威的哲学教科书一般认为, 辩证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和假说。
❖ 与异彩纷呈的哲学内容相应,先秦诸子的思 维方式也是绚丽多姿的。其中既有直观思维、 形象思维,也有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而丰 富的辩证思维正是先秦哲学思维的一大特色, 它主要包括整体思维、变易思维、整体思维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认识活动与思维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认识活动与思维方法
性 思维具体是思维逻辑行程的终点,也就是在抽象规定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在大脑中复制出的理性具体
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的和历史的一致等
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相一致,是辩证思维建构科学知识体系和理论结构的主要原则
历史这一范畴包含两重含义: 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包含两重含义:
控制方法
模型化方法通过研究模型来 揭示原型的形态、特点和本
质的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 与科学思维方
法的关系
辩证思维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属于两种不同层次的方法系列 辩证思维方法更侧重于人与世界的整体关系
科学思维方法从某些方面深入研究世界的关系 一方面,科学思维方法应该以辩证思维方法为自己的前提 另一方面,辩证 思维方法应该从科学思维方法中吸取营养以丰富自身
一方面,任何思维方法都具有客观 性 其原型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 客观规律,是规则化、主体化了的 的客观规律和关系
另一方面,思维方法又具有主观性 通过主观的、逻辑的形式同人的自 觉的精神活动相联系,才能成为科 学的思维方法
思维方式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思维方法具有层次性,可以把思维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
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的和历史的一致等
分析和综合的运用过程也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有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感性具体是思维逻辑的起点,具体是指感官能直接感觉和直觉到的具体 抽象规定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的中间环节,是思维经过对感性具体的分析所抽取出来的一个个单一的规定
而上学的错误;辩证逻辑不仅反映区别和静止,还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绝对运动 第三,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相互补充、相互限定
辩证逻辑高于形式逻辑,但不排斥形式逻辑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否定了形式逻辑的规律,也就否定了事物 的相对静止和质的相对稳定性,这就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和折中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分析和综合
• (1)分析——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 方面、要素,以便逐个加以研究的思维方 法。有定量、定性、因果、结构、功能等 分析方法。 • (2)综合——是在把整体分解为各个因素、 属性、方面的基础上,再组合成一个整体 的思维方法。 • (3)关系——相对运行;相互依赖;相互 转化。
3、从抽象到具体
2、辩证思维(辩证逻辑)和知性思维 (形式逻辑)的关系
• (1)以不同的方式去研究思维的规律、形 式和方法。 • (2)反映的客观世界的内容和层次不同。 • (3)相互补充、相互限定。
二、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 1、归纳和演绎 • (1)归纳——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思维 方法,包括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 (2)演绎——是由一般性原则到个别性结 论的方法,即依据某类事物都具有的一般 属性、关系来推断该类事物中个别事物所 具有的属性、关系的推理方法。 • (3)关系——相互对立;相互联系;互为 前提;互为补充。
第二节 辩证思维方法及其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 一、知性思维与辩证思维 • 1、思维的两个层次 • (1)知性思维——是指运用普通形式逻辑 的思维规则所进行的思维,形式逻辑是知 性思维的集中体现。 • (2)辩证思维——是立足于概念的辩证本 性,通过揭示思维形式的内在矛盾而深刻 地揭示事物本质的思维过程,辩证法或辩 证逻辑是辩证思维的集中体现。
• (1)感性具体——是思维逻辑行程的起点,是指感官能 直接感觉和直觉到的具体,即置于人的感官面前具有可看、 可听、可尝、可嗅、可摸得感性的生动而直观的具体对象、 具体事物。 • (2)抽象规定——是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的中间环节, 是思维经过对感性具体的分析所抽取出来的一个个单一的 规定性,使客观对象多方面的本质属性在人的思维中的反 映。 • (3)思维具体——是思维逻辑行程的终点,使在抽象规 定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在人的大脑中复制出的理性具体。 • (4)思维具体和感性具体的关系——思维具体是某一对 象多钟规定的有机综合,感性具体是感性直观的统一;思 维具体借助于抽象规定又高于抽象规定。
• 1、区别——两种不同层次的方法系列。 • 2、联系——科学思维方法以辩证思维方法 为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方法从科学思维 方法中吸取营养以丰富自己。
3、思维方法的层次性
• (1)哲学思维方法——思维方法中的最高 层次,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 (2)一般科学的思维方法——共同性的思 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中通用的思维方 法。 • (3)具体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特定的研 究领域和范围内起作用的思维方法,由认 识对象的特殊性所决定。
4、思维方法的作用
4、逻辑和历史的一致
• (1)逻辑——是指逻辑范畴之间的次序、 层次、关系。 • (2)历史——是指客观实在自身和人类认 识的发展过程。 • (3)逻辑和历史的一致的含义 • A、逻辑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发展相一致。 • B、逻辑的发展和客观实在发展的历史相一 致。
三、当代科学思维方法群
• 1、控制方法 • (1)含义——是随着控制论问世而兴起的 当代科学思维的一般方法。就是在系统动 态控制过程中由施控主体所运用的方法。 • (2)目的——在于达到控制。 • (3)种类——反馈方法、黑箱方法、功能 模拟方法。
• • • • (1)核心——整体性原则 (2)有序性和动态性 (3)等级系统原则和系统发展原则 (4)模型化和优化原则
4、结构——功能方法
• (1)含义——是用事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特 点来分析事物的方法。 • (2)结构方法——是从结构上认识、复制 和创造事物的方法。又称“内描述方法”。 • (3)功能方法——是从功能过程来认识、 复制和创造事物的方法。又称“外描述方 法”。 • (4)结构方法和功能方法的关系——相对 立;相统一。
第十章 认识活动与思维方法
• • • • 第一节 认识活动中的思维方法 一、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哲学组成部分 (1)本体论——是关于存在的学说,研究世界的 本原及其规律。 • (2)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学说,研究认识的 本质、认识的能力、认识的源泉、认识的过程、 认识的作用等问题的理论。 • (3)逻辑学——是关于理论思维的学说,研究思 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以及思维方法的理论。
3、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的社会历史形式
• (1)认识论的社会历史形式——古代直观 和模糊,从属于本体论;近代占据西方哲 学的中心,成为构成哲学体系的出发点; 现代实现与辩证法的统一。 • (2)方法论的社会历史形式——古代不是 一个独立的分支;近代形成唯理论和经验 论两大对立的方法系统;显达实现与辩证 法的统一。
二、思维方法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 1、方法和思维方法 • (1)方法——指为解决理论、实践、日常生活的 特定任务所采用的一定的途径、手段和办法。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思维方法——是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一种 认识工具系统。 • 2、思维方法的本质——主体化了的客观规律,是 在客观规律基础上依据主体需要而形成的思维规 则、工具和手段。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双重特征。
2、信息方法
• (1)含义——是把系统的运动过程当作信 息传递和转换的过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 分析和处理,以达到对某个系统运动的过 程和规律的认识的方法。 • (2)特点——撇开系统的其他具体运动内 容,仅仅把系统的运动过程抽象为信息交 换过程。 • (3)优点——能获得对系统的整体性认识。
3、系统方法
• (1)规范人们思维的发动、运行方向和侧 重点。 • (2)对信息进行选择、组织和解释,具有 信息处理和转换的内在机制。 • (3)方法的不同直接影响人们认识活动的 成果,决定主体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客体 及其正确性的程度。
5、现代思维方法革命的途径
• (1)深化原有的思维方法 • (2)各种方法的移植和杂交 • (3)创造新的思维方法
2、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关系
•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三者互不相关,各自独 立。 •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三者是一致的。 • A、辩证法与认识论是一致的——辩证法为科学 的认识论奠定了前提和出发点;辩证法的规律贯 穿于认识的全过程;辩证法离不开认识论。 • B、辩证法与方法论是一致的——思维方法在本 质上是辩证法所揭示的规律在人脑中的内化;辩 证法需要通过转化为方法论才能成为把握现实的 认识方法。
5、模型化方法和理想化方法
• (1)模型化方法——又称模拟化方法或仿 真方法,使人们通过研究模型来解释原型 的形态、特点和本质的方法。 • (2)理想化方法——是在思维中建构事物 的理想模型、理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 行思维中的理想操作和理想实验的思维方 法。
四、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