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合集下载

2020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全解读

2020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全解读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全解读教材分析明确认识1. 对唯物史观的认识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论,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上一切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发展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其中存在着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从纵向看,人类历史经历了不同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即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历史都无一例外的按照这个系列向前发展,而是先后不一、形态各异,但是这个从低级社会向高级社会发展的总过程,仍然是具有普遍的规律性的意义。

2. 对世界历史分期的认识世界古代史从早期人类的出现,直到公元15世纪末期。

世界近代史是大约从16世纪初至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世界现代史主要叙述的是20世纪初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

世界古代史与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之间,并不是以某一个明确的年代而断然分割的,它们之间的转换,也是历史渐进发展的结果。

3.对点线结合的认识“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就是历史发展的主线。

提示:学生对线的把握需要教师的帮助。

总体特征:人类社会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

人类社会的演进呈现出从分散到整体的基本脉络。

根据社会形态可划分:五种社会形态。

根据生产工具的使用可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电子时代。

根据文明程度划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

世界近代史部分主要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产生、确立、发展并向世界扩张的历史,也是世界日益形成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历史。

纵向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产生并向北美、日本等国发展的历史。

横向发展:在扩张和掠夺中,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全球扩张,最终形成世界市场,整个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逐步形成密切联系、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整体。

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教材解读

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教材解读

案例展示2013-08一、课标解读1.强调历史的时序性,弱化学习主题本册教材叙述了从远古时期到亚非、欧洲文明以及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以时间为线索叙述了原始社会、中古时期、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的历史。

2.突出基本的重要史事,“点”“线”结合“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时代特征。

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

3.删繁就简,减轻负担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陈述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各个时代的特征,使学生感知历史是鲜活、生动的,而不是抽象、概念化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教材作用1.本册教材是学生完善和充实历史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载体学生经过两年中国历史的学习,已经对中国历史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认识,但是,中国作为世界的一个部分,需要把它纳入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体系中考察对比。

因此,学生有必要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

2.九年级的世界历史是学生未来学习高中历史的必要准备高中历史课程已经不再按照时间和国别来编排,而是按照专门史的体例来编纂,因此,学生在高中的学习就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

九年级的历史正好可以为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不可忽视。

三、教材解读本册教材解读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去解读:编排体例、本册教材的基本内容、新旧教材的对比、教材编排的目的和意图、知识点的内在逻辑联系、对三维目标的解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一一解析。

1.编排体例教材在结构上设置了编写说明、目录、正文、附录、后记。

单元的结构又分成了单元页、正课、活动课。

课的结构包括导入框、正文宋体字、副文楷体字、文献资料等。

2.本册教材的基本内容本册教材由世界古代史、近代史两大板块组成,设置了8个单元、23课、4个活动课,共27课的内容。

教材的前三个单元以纵向发展为主线,为古代史的部分;第四至第八单元为近代史部分,讲述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及资产阶级统治加强的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方面的内容。

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深度全面解读1.引言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历史课程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作为九年级学生的你,可能对历史的刻板印象有所改变,因为《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的出现给了我们更丰富、更深刻的历史学习体验。

本文将按照从简到繁的顺序,深度解读这本教师用书,探讨其中的亮点和内容,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2.全面评估让我们来全面评估《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这本教师用书在内容上涵盖了全球多个重要历史事件和文明,从古代到近现代,包括但不限于古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中世纪欧洲、以及亚非拉等地区的历史事件,使得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

书中还融入了大量的图片、图表、案例分析等,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影响。

3.主题解读《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师用书》中的主题文字贯穿始终,贯穿了整本教材。

通过对主题文字的深度解读,学生们可以更好地领会历史中的价值观、思想观念和精神内涵。

主题文字的频繁提及也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加系统地掌握历史学习的重点和要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历史知识。

4.总结与回顾《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师用书》为我们提供了一本内容丰富、深度全面的历史学习教材,通过对主题的多次提及和深度解读,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历史的内涵和精华。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根据这本教师用书,深入学习历史知识,拓展历史视野,从而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历史。

5.个人观点在我看来,《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的出现为历史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学习方式。

通过对主题文字的频繁提及和深度解读,学生们能够更加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领会历史的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精髓。

我相信,这本教师用书必将成为我们历史学习的得力工具,助力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历史。

结语《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的出现,为我们的历史学习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通过对主题文字的多次提及和深度解读,学生们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历史知识,拓展历史视野。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建议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建议

统编《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建议人教教材培训一、高度重视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把好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关的战略选择;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奠基工程的高度。

强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

叶小兵:历史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由对知识的知晓转化为对知识的理解;由对史事的记忆转化为对历史的思考;由对知识的接受转化为对历史的探究;由对教材的复述转化为对历史的建构;由对升学的追求转化为对素养的培养。

相关史事:中共十九大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战略规划,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强化教师的责任担当。

用心研究和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强化学生对学习世界历史意义的认同。

总主编齐世荣先生曾说过:今天的世界,不再是相互分散隔绝的世界,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从国家发展、到学术研究、再到个人生存、都需要对世界的过去和现在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了解世界史,是每个受过教育的21世纪公民应当具备的素质。

二、明确认识1. 对唯物史观的认识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论,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上一切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发展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其中存在着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从纵向看,人类历史经历了不同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即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历史都无一例外的按照这个系列向前发展,而是先后不一、形态各异,但是这个从低级社会向高级社会发展的总过程,仍然是具有普遍的规律性的意义。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的整体结构清晰,以时间线为主轴,按照历史时期的发展顺序进行编排。

教材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若干课,每课下又分为若干子目。

这种结构使得教材内容条理分明,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

二、内容涵盖与编排本册教材的内容涵盖了世界古代史、中世纪史和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在编排上,注重历史事件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同时突出重点和难点。

对于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教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配以相关插图和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三、教学目标与重点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是世界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和人物,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四、教学方法与技巧教师在使用本册教材时,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

例如,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同时,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图表、地图、文物图片等多媒体资源,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

五、学生学习评估本册教材注重学生学习评估,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和测试题。

这些题目涵盖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多种题型,有助于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随堂测试或阶段性测试,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师用书及教学资源本册教材配备了教师用书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PPT、教案、教学视频等。

教师用书提供了详细的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自主开发一些实用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练习题等。

这些教学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七、与其他版本比较分析本册教材与其他版本的比较分析表明,其在内容涵盖、编排方式、教学目标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3、4单元重点分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3、4单元重点分析
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世界历史》,2011
年第4期
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多元的社会结构
政治上:天主教会、封 建领主与自治城市鼎立 (重要制度:封君封臣制)
经济上:庄园经济与城市商品 经济并存
文化上:天主教神学、日耳 曼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民 族国家文化以及人文精神共处。 (基督教占绝对统治地位)
统编九年级历史(上)第三、 四单元教材重点解析
概述
在人类历史上,封建社会只存在于亚欧 大陆和北非沿海地区;而北非封建国家往往 是亚欧国家的扩展和延伸。因此,封建时代 的大国多集中在亚洲和欧洲。
———朱寰 《亚欧封建经济形态比较研究·前 言》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年 .第1页。
统编九年级(上)历史第三、四单元分 别讲述的就是欧洲和亚洲的封建社会。
重点解析
• 在传统观念“黑暗的中世纪”影响下,基 督教被视为西欧发展的绊脚石。20世纪以 来,中外学界重新认识基督教在西方文明 发展中的地位,充分肯定了基督教对社会 和科学发展的积极作用。
• ——刘霞 李强 《基督教对西欧封建时代的影响》, 《历史教学》,2019年第5期
• 所以,我们应该客观、理性、全面地看待 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的影响!
重点解析
• 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的影响
• 1.负面影响:政治上,罗马教皇干涉欧洲诸王国 的世俗事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教权至上,教 权高于皇权。经济上,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领 主,控制了大量地产,使少地失地农民陷入依附 地位。同时,还通过征收什一税以及贩卖赎罪符 等方式,大肆敛财,压榨教徒。精神上,罗马教 会借助基层郊区组织,宣传基督教教义、清除有 悖教义的其他理念,打击所谓的异端思想,进而 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宣扬禁欲主义,违背人性。

《世界历史》九上教材介绍

《世界历史》九上教材介绍

《世界历史》九上教材介绍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许斌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组织编写了这套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历史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是其中一册,这本教材已于2003年春经教育部审查通过,将于2003年秋在实验区投入使用。

教材总的编写原则是充分理解历史教育改革的精神,坚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课文设计形式活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以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具有良好素质的公民。

为了贯彻教育改革的精神,这套历史教材无论是在编写理念、呈现形式,还是具体内容,都与现行教材有很大不同,给人以面貌一新的感觉,充分体现了历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进行简单介绍。

一、教材形式面貌一新,活泼而不零碎,形式和内容有机结合,强调形式的可操作性。

具体来说,教材的形式方面有这样一些特点:1.单元和课的体例。

全书分成8个单元27课(其中4个活动课),一般来说,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相对一致的主题,类似专题,但又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专题研究;每课有两三个具体历史事件构成,这些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精选的。

但是,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基本上根据历史发展时序和内在逻辑排列。

教材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在不刻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这种以线串珠的结构安排,使活泼好动的初中学生在学习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历史知识的同时,初步了解历史的发展线索,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

2.加强课文的导入。

课文的导入主要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单元导入,另一个是每课导入。

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单元篇章页,篇章页摘要点出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学生阅读篇章页,除了可以知道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哪些之外,更重要的是了解本单元所有这些课之间的共同点,从而帮助他们认识历史发展的阶段特点。

事实上,在学习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之前,花一点时间了解一下本单元的篇章页,教师再花一点时间向学生作一简要介绍,对于学生掌握本单元要学习的这部分内容的时代背景一定有所帮助,学生在了解这样一个大致时代背景之后,再去学习课文,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针对课文中对历史深度背景叙述的不足,对那些愿意作进一步思考的学生作一些背景弥补,帮助他们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教材分析一、知识体例(一)人教版世界历史教材由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三大板块组成:上册包括古代史和近代史。

全书共八个单元,前三个单元为古代史局部;第四至第八单元为近代史局部;按照时间顺序,表达了从远古时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等方面的内容,共23课,4个活动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二)一般的课,每课课文由10个局部组成,包括导入框、宋体字课文、楷体字课文、文献资料、图表、动脑筋、注释注音、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

二、本册教材在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1)九年级的世界历史在初中阶段,是学生完善和充实历史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阶段。

学生经过两年的中国历史的学习,已经对中国历史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理解,但是,中国作为世界的一个局部,需要把它纳入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体系中考察比照。

所以,学生有必要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

(2)九年级的世界历史是学生未来学习高中历史的必要准备。

高中历史课程已经不再按照时间和国别来编排,而是按照专门史的体例来编纂,所以,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

九年级的历史正好能够作为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历史的重要基础,不可无视。

三、教材重难点解析(1)重点:本册教材的重点,我认为应放在世界近代史上,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无产阶级的的斗争这三个方面。

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影响了后来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在教材中,应充分说明和强调资本主义为什么首先会在意大利出现而不是更加文明发达的东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是本书着重讲述的内容,要在比照中理解欧美国家实行资本主义革命的方式和结果,并找出内在的原因是什么。

无产阶级的出现和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必然。

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联系何在?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需要在教学中特别注意的。

(2)难点:首先因为本册教材内容多,时间跨度大,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时间和地理方面误解。

九上 历史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九上 历史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教学设计(2500字左右)教材:《世界历史》(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单元: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课题: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本课是统编教材《世界历史》第一单元的第2课,上承古代埃及,下启古代印度,在地理位置上自西向东处于第二位,但就时间上却是最早的。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课标分析:本课课标为“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学生不仅要知道《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还要通过学习《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理解古巴比伦王国处于奴隶社会实行中央集权制以及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

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本课依次展现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三个子目,包含了文字、地图、实物图片、相关史事、问题思考、人物扫描。

第一个子目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主要介绍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介绍苏美尔人的三项主要成就;第二个子目简要介绍古巴比伦王国统一及制度;第三个子目介绍了古巴比伦王国重要成就《汉谟拉比法典》及其主要内容,《法典》的颁布巩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统治,是古巴比伦王国的重要成就之一。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在四大古文明中古代两河流域出现文明的时间是最早的,但是文明出现后内部战乱频繁,同时屡遭外族入侵,最终在公元前18世纪由古巴比伦王国完成了中下游地区的统一,进而颁布《汉谟拉比法典》巩固统治。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1.唯物史观:通过观察地图,联系所学,分析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产生的环境因素,理解由于历史环境不同,古代文明呈现多元发展的特点,同时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古代文明间虽联系甚少,但也有共性。

2. 时空观念:通过时间轴对比同一时期的中国,引导学生站在历史时期思考问题。

通过地图,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3.历史解释: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解读,学生能够理解法典在古巴比伦王国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政治制度。

九年级历史下册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说教材论文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说教材论文  人教新课标版

中华书局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我说的教材是中华书局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主要从教材的设计理验和教材课标要求、教材编写意图、教材的体例、解读单元、具体课例等五个部分,结合三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材的设计理念和教材的课标要求(一)教材的设计理念九年级历史上册是全面贯彻《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突出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课程内容的选择体现时代性,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教材力争用通俗易懂的文字,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展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竭力避免成人化的文字和专业化的叙述,减少艰深难懂的历史学理论和概念。

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课程内容以适应初中学生身心协调发展需要为逻辑,以图文并茂的板块式展开为方法,以鼓励学生进行参与式自主学习为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和健全人格。

(二)教材的课标要求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教材分别从知识、能力、情感价值方面作了要求:1、知识目标掌握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能力目标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

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解读提要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解读提要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解读提要九年级上册教材涵盖了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一部分学习主题。

一、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涵盖了人类整个的早年历史时期,从大约三四百万年前人类诞生时起,一直延续到公元15世纪。

这段漫长的历史又分上古、中古两个阶段,也就是经历了通常所说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古代世界社会生产力水平普遍不高,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人们的活动能力还很有限,不同地区的文明大致处于分散、隔绝的状态,这些文明差不多都是自行独立发展的,人们彼此之间的交往和联系还不多。

从总体上说,那时人类的全部历史只不过是若干个地域性历史板块的简单拼合,还谈不上整体性的世界历史。

然而,在古代历史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还常常出现不同文明之间以战争或和平往来形式发生一定交往的事例,对这种长期凝固、相对稳定的状态产生冲击。

这就是说,古代历史中既有长远的、总体性的“静态”,也有短暂的、局部性的“动态”;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具有流动性的促进交往的“动态”,后来渐渐占了上风;到了新航路开辟以后,不同地区间的交往变得愈来愈多,整个世界便逐渐联成一气,形成了真正全球范围的整体化格局。

这样,世界历史便翻开了新的一页。

我们教材里的世界古代史课程内容共分五个专题,现分别分析如下:(一)史前时期的人类这一主题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一、关于人类的起源问题,二、关于早期人类的社会组织。

人类的起源问题,千百年来一直是个引人瞩目的难题,近代科学家对此曾作过不懈的探索。

现已确认,人是从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但是很多相关的问题至今仍未完全解决,还有待于各国学者继续深入研究。

应该说,最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很有成绩,大大推展了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

我们在编写教材和有关参考用书时,也尽量考虑到这一状况,适当地吸纳了部分最新成果和研究动态,力图使学生通过这方面内容的学习,初步掌握人类起源的基本知识,增进对人类本身的了解。

在教材编写中,特意增设了有关三大人种形成的内容,这在过去的教材中也是没有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材分析【课件】(共40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材分析【课件】(共40张PPT)

1.种姓制度
1.内容介绍 2.历史价值
1.创立过程(背景、人物、时间等)
2.佛教
2.主张
3.传播与影响
概括古1.政治 印度社2.经济 会特征3.区域
单元复习
在世界历史地图上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古代主要文明中心的地理位置。 列表概括古代亚非文明共性特征及文明象征
02
古代欧洲文明
近五年中考分析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经济发展是根源 历史交往提供目标 现实阻碍激发 开拓市场是目的
背景
影响 欧洲:葡西英等国开始殖民扩张,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亚非拉:被纳入殖民体系,加剧落后 世界:欧亚非美建立商业联系,打破不同文明隔绝孤立的 局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全球化开始。
条件
地理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指南针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 造船技术突破有了物质支持
希腊文明的传播
津贴制度
历史意义 辩证评价
1.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过程 2.评价
NO.5 从罗马城邦到罗马帝国 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城邦时期
1.区域 2.时间
共和国
帝国
1.时间段 2.机构与职能 3.《十二铜表法》 4.扩张
过程
两国 四人(路线、成果、意义) (重点是哥伦布与麦哲伦) (联系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 住权)
NO.16 早期殖民掠夺 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掠夺(16世纪)
1.葡萄牙——建立据点,控制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 2.西班牙——依靠无敌舰队,在美洲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
阶 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材分析【课件】(共40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材分析【课件】(共40张PPT)

人类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对比不同的文明类型。
东西方古代文明创造的物质、 精神财富。
01
古代亚非文明
近五年中考分析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考点 无 无 无 无 以“河·和·合”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分值 2
NO.1 古代埃及
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结合史实说明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 3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工业革命后欧洲经济的特点
1
NO.20 第一次工业革命 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 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开始于英国的原因: 1.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政府以行政手段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英国的殖民扩张,既促进了原始积累,也占据了广阔的市场。 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给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带来了极大的繁荣。 2.使生产的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变革,大工厂取代手工工场,现代工厂制度确立。 3.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工人阶级得到发展壮大,城市化进程开始。 4.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依靠其工业发展的优势,一方面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 成;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不合理的分工格局。
矛盾激化的表现: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与议会
2.开始:1640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的解散
3.结果:①议会军队打败王党军队,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革命废除了君主制英国成为共和国;
②共和国权力被克伦威尔独揽,革命并没有终结个人专权的统治。
王朝复辟:进步性(结束了克氏的专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偶然性(詹姆士二世)
英国的殖民扩张(17世纪开始) 英、荷、法的殖民扩张(17世纪开始)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知识要点归纳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知识要点归纳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要点归纳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1、南方古猿:(识记)现代人类从非洲的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性质)人类自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三大主要人种:(识记)世界上的三大人种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划分依据:人的体貌特征)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1、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2、四大文明古国(最早进入奴隶社会,建立了早期的奴隶制国家、产生了早期的奴隶制文明)3、古代埃及金字塔:(识记)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

(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狮身人面像)4、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识记)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典石柱伊拉克)5、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识记)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建立了种姓制度。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1、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识记)古希腊海洋文明代表2、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高峰:(识记)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它是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3、罗马共和国的兴衰(识记)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最高行政长官都由贵族担任。

共和国初期,平民和贵族斗争不断布匿战争: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罗马为争夺地中海霸权,同迦太基进行三次战争,最终胜利。

公元前27年,屋大维成为实际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

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灭掉。

西欧的奴隶社会历史终结。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1、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识记)时间:7世纪中期实施者:孝德天皇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教学难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及其特点;雅典民主制利弊得失的评价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现代奥运会有一项重要的竞技体育比赛叫马拉松长跑,有同学知道它的长度吗?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马拉松赛是一项长跑比赛项目,其距离为42.195公里。

这个比赛项目的距离的确定要从公元前490年9月12日发生的一场战役讲起。

这场战役是波斯人和雅典人在离雅典不远的马拉松海边发生的,史称希波战争,雅典人最终获得了反侵略的胜利。

为了让故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去报信。

菲迪皮茨是个有名的“飞毛腿”,为了让故乡人早知道好消息,他一个劲地快跑,当他跑到雅典时,已喘不过气来,只说了一句“我们胜利了!”就倒在地上死了。

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1896年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希腊城邦(一)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爱琴文明1.图片展示:多媒体链接地图《古代希腊》2.教师讲述:与其他地区的大河流域文明相比,如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和我国的黄河流域等相比而言,希腊文明有其特别之处,它是海洋文明,它的发轫与繁盛都与海洋密不可分。

它最初的源头就是爱琴文明,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3.教师讲述:公元前1200年因另一支希腊人入侵,迈锡尼文明彻底毁灭。

在爱琴文明衰亡之后的300多年的时间里,古希腊陷入了沉寂的状态,这段时间被称为“黑暗时代”。

这使得长期以来人们对爱琴文明一无所知,对它的认识只停留在神话故事中的一些记载,并没有真实的历史依据。

直到19世纪后期,才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为人们所认识。

4.教师过渡:爱琴文明毁灭之后是300的“黑暗时代”,但人类历史不可能总是停留在黑暗中的,短暂的沉寂在等待着伟大的复兴,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走上了复兴之路,其表现是什么?(二)希腊城邦1.图片展示:古希腊城邦2.教师提问:什么是城邦呢?城邦是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他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

历史教师对初中部编《世界历史》教材的理解和学习

历史教师对初中部编《世界历史》教材的理解和学习

历史教师对初中部编《世界历史》教材的理解和学习作者:陈永生来源:《新一代》2019年第05期摘要:部编初中《世纪历史》教材已使用快一学年了,作为一线的历史教师应怎样全面准确的理解和使用新教材,我做了大量的学习和积极的探讨。

关键词:《世界历史》;理解;学习一、对部编《世界历史》的总体理解(一)统编教材的意义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 把好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关的战略选择; 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奠基工程。

历史课程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历史教育成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国家的命运和世界的发展。

教材编写者把国家对统编教材的要求落实到教科书文本中。

从教科书文本再到教学实践,就需要老师认真领会统编精神,认真研读教材。

(二)学习世界历史的重要意义今天的世界,不再是相互分散隔绝的世界,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从国家发展,到学术研究,再到个人生存,都需要对世界的过去和现在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了解世界史,是每个受过教育的21世纪公民应当具备的素质。

通过学习世界史,可以了解人类历史自古至今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从而看清人类的光明前途,坚定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要求我们必须了解世界,既要了解它的现状,也要了解它的历史。

(三)《世界历史》的编写特点特点一,全面贯彻国家意志。

特点二,全面加强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特点三,保证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合理吸收历史学的新成果。

特点四,符合初中学生实际,有利于促进历史教学。

1.坚持唯物史观,统筹教材内容与体例安排《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两册都是用唯物史观来统领教材的内容体系、框架结构、文字表述等方面,努力做到科学性、规范性和引领性。

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进行阐释。

2.落实课标要求,体现时代精神教材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理念,贯彻“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按照《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历史课程的设计思路和规定的教学内容范围,设计历史教材的体例、结构及具体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一、九年级《世界历史》教材编写总体情况
(一)教材编写的时代背景
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突出立德树人的责任;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砥砺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
增强人文素养,关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二)世界历史教材的体例结构
打破专题编排方式,按时序叙事;
呈现方式:“点——线”结合体;
单元——课——子目;
正文及辅助部分。

(三)世界史学科价值
“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
一部分。

只有了解人类的其他文明才能更深刻地认识中华文
明,定位中国;而没有中国的世界历史是不完整的历史。


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就是不断走向世界的历史,不断认识世界
并不断变法图强的历史,全球化时代尤其如此。

总之中国历
史与世界历史不能分割。

新一代的青少年要有家国情怀,同时具有国际视野和国
际意识,具有天下情怀,义务教育《世界历史》课程和教师
肩负着极其重要的历史责任。

历史教师首先自己要有这样的
情怀,鲁迅先生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仍然可以作为我们世界史学科的座右铭。

二、九年级《世界历史》教材内容重点提示
(一)总体情况
(二)学习世界历史的要求——课标
通过学习世界古代史,知道主要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历史
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世界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
索;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
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
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它们创造的文
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树立民族自信心,同时初步树立
起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敬、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
华的开放心态。

通过学习,了解世界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
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理解世界逐渐形成
一个整体;初步学会对同类历史事物进行比较、概括和综合;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以极其野
蛮性和扩张性;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理解
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资本主义侵略扩张斗争的正义性
与合理性;初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历史进步意识、
历史正义感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三)各单元重点内容提示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1. 大河与早期文明:
人类早期文明多发源于大河流域,这里提供了充足的水
源、肥沃的土地,适合农耕与定居。

——地理环境对人类历
史的影响
尼罗河流域:古代埃及
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巴比伦王国等
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古代印度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中华文明
2. 金字塔与“法老”:专制政治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
权力,法老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
于一身,宗教上也具有无上权威。

3.两河流域与巴比伦王国
两河流域是最早的人类文明发源地(公元前3500年);以今天的巴格达为中心;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
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
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4.雅利安人、种姓制: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来到印度河流域和恒河
流域,创建了种姓制。

最初为维护自己的执政权以及职业分
工。

特点:等级森严,共有四个等级。

不同等级之间不得通
婚。

“不可接触者”即贱民,受到歧视和凌辱。

种姓制度在文化观念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种姓制度在现代社会仍然留有痕
迹。

5.佛教
始创于公元前6世纪,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佛教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传入中国。

13世纪初,佛教在印度衰落。

19世纪有所复兴。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1.地中海的历史地位
连接三大洲,地理位置在历史上非常重要。

克里特文化(前2850-前1450),依照文明标准已经进入文明时代。

文明的标准:文字的发明、青铜冶金技术、城池、早期
阶级分野和国家形态。

2.希腊城邦制度
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农村联合起来城邦国
家。

(雅典、斯巴达)。

身份制度、城邦公民参政(雅典民主政治为例)、与现代民主制区别(以陶片放逐法、苏格拉底之死为例)。

奴隶制度。

亚历山大帝国:侵略扩张,但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汇。

陶片放逐法
?依照惯例,雅典公民每年可以在陶片上写上不受欢迎
人的名字,无需过失,也无需罪行,只要达到法定的票数,
就可以被放逐。

在一次大会放逐投票时,雅典政治家阿里司
提德(Aristeides)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选票,二人本不相识,有趣的是那个公民要求写在陶片上的名字正是
阿里司提德本人。

问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陶片放逐法与苏格拉底之死,异曲同工,都是
非理性的,甚至是滑稽的。

阿克顿,一位近代英国著名史学
家,他称雅典的多数民主实为“多数人的暴政”。

雅典社会说到底是身份社会,一个城邦公民所以有权
利,是因为有雅典城邦的公民身份,而不是因为他是一个人,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个体只有在属于雅典城邦时,其存在
才有意义,“不属于雅典城邦的个体非鬼即兽”。

3.《十二铜表法》与罗马法的影响
《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遏制了贵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