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华北等地区出现干旱化趋势,冬春偏暖、 偏干,沙尘暴天气频发。
中高纬度陆地变暖最明显
近百年全球温度变化速率(1901 - 2000年)
-1
-0.8
-0.6
-0.4
-0.2
0
0.2
0.4
0.6
0.8
1
增温速率(℃/10年)
全球升温幅度
近50年降水变率
未来100年降水趋势
总体全
国降水
西北
呈增加
2050年前后:气温将高出工业革 命前2°C,种种严重后果将迅速涌 现。北极冰层大量融化、热带珊瑚 礁“白化”更频繁、地中海区更多 森林火灾和虫害、落基山区河流变 暖鳟鱼、鲑鱼无法生存、中国阔叶 林开始枯萎、缺水人口增加15亿 •••••••••••。
2060前后:气温将高出工业革命前 3°C,气候变暖的影响将开始接近 临界点。亚马孙雨林很可能遭受不 可挽回的破坏,令其生态系统崩溃; 珊瑚礁彻底死亡可能成为普遍现象。 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高山植 被可能全部消失,中国的阔叶林将 大面积缩减,南非干旱台地的多汁 植物群将绝迹。55亿人将生活在粮 食大幅减产区,缺水人口增加30亿。
要素预报
目前我国气象台站
天气形势预报——一般是 的天气预报主要有短期、
指高压、低压、气压槽、 中期和长期预报,它们
气压脊、锋面等天气系统 预报的时效分别为l-3天,
的未来移动、强度变化以 3—10天和1个月以上。
及生成和消失的预报。
此外,时效为几个
气象要素预报——是指温 小时的称为短时预报,
4、未来全球和中国气候的预估
预估的手段与前提
科学家使用31个全球气候模式,在 6种代表性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预估了 未来100年的全球气候变化。
这些温室气体排放情景是基于不同 的人口增长率、经济发展速度、技术进 步水平、环境条件、全球化情况和公平 原则等假设得出的,基本涵盖了未来各 种排放的情况。
目前,每年排放63亿吨碳。(1吨碳≈3.7吨CO2) 预估2100年将排放50-350亿吨碳,导致大气CO2浓度由 368ppmv增到540-1000ppmv。
花
津河河河河
(
(
(
(
江河唐贵贵河龙河江江
(
海德德口门
河以---
流上兰龙花
)
域
州门园
)
)
)
口
)
水资源将会大大地受到影响
全球变暖将影响人民生活
人类健康 受到传染性疾病(疟疾、登革热、黑热病和血吸虫 病等)影响的人口数量可能增加, 热死亡人数也将增加
日常生活 夏季高温导致降温所需能源增加,造成用电受到限 制
更危险的图景:温度升高时,植物升长更加繁盛,对一些特定的 植物来说,当它吸收二氧化碳达到饱和点时,其释放的二氧化碳 将超过它的吸收量。
危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升温3℃可以避免,因为距2040年还有几 十年时间,人类可以作出决定。
全球变暖时间表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 比尔•黑尔, 2005.2.2公布
(据USGS)
乞里马扎罗山冰川退缩
统非 对洲 全最 球高 变峰 化, 十高 分山 敏生 感态 。系
南极Larsen冰架连续后退 的MODIS影象
(据 美国雪冰数据中心)
Larsen Ice Sheet Breakup
Larsen冰架持续崩解
气候变暖是否使相对稳定的冰盖处于临界值?
31 Jan 2002
未未来来主植要植被被类类型分型布可分能发布生明的显变化变化
当前
2050年
热带-季风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寒温带针叶林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
温带森林-草原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未定义 西藏高山植被
寒温带针叶林面积可 能显著减少,温带草 原可能北移且面积减 少,温带荒漠向东扩 展。
青藏高原
湖 水 位 米
()
年
青海湖(a)近百年和(b)近六百年水位变化的重建曲线
近50年增温速率
未来变暖的范围和强度增加; 温度增加幅度由南向北增大;
西北地区温度上升明显。
2030年
2050年
中国气候变化阶段小结
1、进入21世纪以来(2000-2005)我国经历了4个 连续的全国性暖冬;
2、中国气候变暖最明显地区在西北、华北、 东北地区,西北(陕、甘、宁、新) 变暖幅度高于全国平均值;
过去和未来大气CO2浓度的变化
ppmv 1000
900
800
700
器测资料
冰芯资料
预估
ppmv
1000
900
800
700
情景
A1B A1T A1F1 A2 B1 B2 IS92a
600
600
500
500
400
400
300
300
200
200
100
100
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1900
同样方法可适用于地球的 三个极地:南极、北极和 青藏高原
就地截切冰芯,包装运回 内陆实验室。
全部过程必须保持C零度 以下温度。
75万年来南极气候史
南极东方站冰芯
42
325 300 275 250 225 200 175 150
400,000
300,000
200,000
100,000
工业革命以来的近代气候变化:主要依据 仪器观测记录的数据;
人类有文字记录后的历史时期:一般根据 物候原理,通过史书、方志等文字记录考证;
更早时期的气候变化:只能根据考古和地 质学方法开展研究。以往地质、地理、考古、历 史不同学科各有侧重和分工。
当代人类面临解决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的需要和 科技的进步,已经打破了原有的学科分工框架。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我国种植业产量可 能减少5-10%。到21世纪后半期,三大主要作物产量最多可下降37%。
黑龙江省受益最大
8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
喜凉作物小麦产量和播种 面积明显减少。
喜温的水稻、玉米、大豆 产量和面积总体上升。水 稻的增产最为明显,90年 代比80年代增加一倍多。
变化预测
青藏高原地区的冰缘带、 冰雪带、冻荒漠、冻原、 高寒荒漠、高寒草甸、 高寒草原等都将消失。
东部地区亚热带森林地 带将明显扩大,并可能 产生新的热带森林地带。
上述为部分学者的预测, 留待今后验证。
我国农业将面临三个问题
产量 波动可 能增大
减产5-10%
布局 和结构 将变动
种植制度和 作物品种改变
海冰
冰-海洋 相互作用
海-气 相互作用
洋流
径流 湖泊与河流
固体地球 陆面过程
冰川和积雪
工业排气
人类 活动
天气与气候
气候形成
三因素:
辐射
大气环流
两者研究范围的空间尺度基本一致, 但时间尺度有重要区别。
世界气象组织(WMO)规定把30年作为描 述气候的标准时段。
下垫面
天气预报
包括天气形势预报和气象
度、湿度、风、云、降水、 时效在一年以上的称为
能见度及其各种天气现象 超长期预报。
的预报,即通常所讲的天
气预报。
中国农 科院环
缺乏战略前瞻研究
发所农
业减灾
室主任
天气与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研究方法 全球变暖地学证据 全球变化的对策
气候变化研究方法
传统地学研究中的方法:根据研究对象发生的不 同时间而采取不同的研究手段。
五千年来中国温度变化
仰韶文化-殷墟
隋唐
西
周
西
晋
北宋
明清
细线:竺可祯(1972)根据中国古代近五千年物候记录 粗线:挪威冰川学家根据冰川后期近万年雪线高度升降变化
——
冰岩心保存古气候变化记录
研高 究分 对辨 象率
( 年 极) 地古 冰气 盖候 变 化
残留气泡
南极冰盖的冰芯采样
南极冰芯采样
显 变保
示 化存
十历
4
万 史万
2
年 纪年
0
‐2
尺 录二
‐4
度氧
(
‐6
‐8 ‐10 0年
)
偏 心 率
周 期
化 碳 含 量
及 温
度
近2.2Ma的氧同位数记录
是谁“夸大”了全球变暖
天气与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研究方法 全球变暖地学证据 全球变化的对策
甲烷 氟里昂
全球变暖基本事实
1750
(乾隆14年)
17 Feb 2002
2002年Larsen冰架一块面积约 3250 km2 的冰体在35天内崩解
23 Feb 2002
05 Mar 2002
北冰洋 海 冰 厚 度 ( 10年 平 均 )
考虑CO2和气溶胶共同作用,预估我国未来100年 气候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将继续上升。
10
8
6
温 度4 距 平 (2 )
2000
21000年
21世纪全球变化前景
将上升1.4-5.8℃
Alps山脉冰川加速消融
2003.10.22 <法兰克福汇报> 奥地利厄茨山谷
1912
1938
1973
2003夏冰层消融1.5m(+30%)
20世纪山地 冰川对气候 变化的响应
美国华盛顿州Cascade山脉 “南 Cascade 冰川”后退情 况 —1928年和2000年对比
水稻种植北界达52°N
>2300°C积温带,水稻可以稳定生长。 >2500°C积温带为水稻主产区。
西藏青稞种植扩展
七大流域天然年径流量整体减少
(据四种气候与水文模式预报)
(%)
30 2030年
径 20
流
的 10
变
化 率
0
GISS LLNL UKMOH OSU
-10
-20
松辽京黄黄黄黄淮汉东
成本 和投资 将增加
肥料、杀虫和 除草剂增加
农业可能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大,许多地区作物减产。
三大作物产量变化范围
2050年前已有对应措施,可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050年后现在还难说。
60%
40%
增
20%
产
0%
-20%
减
产
-40%
-60%
灌溉夏玉米 夏玉米 灌溉春玉米 春玉米 晚稻 早稻 单季稻 灌溉春小麦 春小麦 灌溉冬小麦 冬小麦
人居环境 暴雨洪涝、台风(飓风)和海平面升高引起 许多低洼和沿海居住区危险性增加
英国研究可行性报告
英国国家科学正在着手制定一份有关地球工程可行性的 报告。
如果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或者实施地球工程,“我们 现有的文明将在我们孙辈的有生之年终结”。
l本世纪中叶就可能达到上述 饱和点。
l淡水将明显减少, 亚马孙河 流域、欧洲、亚洲、加拿大 和中美洲的森林将锐减60%。
首次总结今后100年内气温升高对全 球生态系统、粮食生产、水资源以 及经济体可能产生的影响。
2005年:世界平均温度已经比工 业革命前高出0.7°C。
2030年前:气温将高出工业革命 前1°C。某些生态系统将开始感到 压力(澳大利亚的昆士兰热带高地 森林、南非干旱台地的多汁植物 群),某些发展中国家缺水、粮食 开始减产,GDP总值下降。
相反,如升高1~2°C,会加剧冰盖融化和海平面 上升,导致海水入侵和沿海地区地下水盐度增高, 危及城市供水和农作物生长。
地面气温升降在地理上是不均衡的,赤道带如 增高1°C,高纬度区就要增加10~20°C。将造成 全球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变化,也将引起生态失衡, 给人类生存带来巨大冲击。
天气与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研究方法 全球变暖地学证据 全球变化的对策
0
Hadley GFDL DKRZ CSIRO CCSR CCCma NCAR OBS
℃
-2
-4 1900
1950
2000
2050
2100年
青海湖水位下降、面积萎缩
5000
湖 面
缩小670多平方公里
积Baidu Nhomakorabea
(
平 4500
方
湖 水 位
下降约12米
)
公 里
4000
1960
1970
1980
1990 年
米
()
年
全球变暖在极区被 “放大”
1966-1995 年间北极 地区的气 温变幅
北极气温变幅 (°C)
注意空间分 布上也存在
差异
据Chapman and Walsh, 1995
气候变化的现实意义
英国学者估计:平均气温如下降1~2°C,英国中 北部农作物生长季节比现在缩短一个月;后果是 粮食减产,冬季供暖时间加长,多耗燃料。
趋势
华北
西北增
加的趋
全国
势明显
华北间 隔出现 减少期
西北湖盆扩大
博斯腾湖2002较1987增加 面积30.3km2
青海湖2004以来增加面积 130km2 ,水面上升50cm
气候变化的空间分异
以我国50 ~ 80年代为例,既有全球趋势又有地区分异: 逐步升温地区---东北、华北、新疆中部,升温率 0.1~0.4ºC/10年。纬度更高的黑龙江北部和新疆北 部可高达0.2 ~ 0.4ºC/10年。 逐步降温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四川盆地 及长江中下游,降温率 0.1ºC/10年。 降温中心的 四川盆地达到0.14 ~ 0.16ºC/10年。 先降后升地区---青藏高原、岭南。 70年代前降温,80年 代起转为升温,升温率<0.1ºC/10年。
全球变暖及其对人 类的影响
全球变暖及其 对人类的影响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和资源学院 刘本培
2010.4.15
天气与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研究方法 全球变暖地学证据 地史中的全球变化
气候变化的因素
(短波) 辐射
陆地 (长波)
辐射
吸收
云
反射
火山喷发:气体
发射
和火山灰颗粒 地幔放气:森林
大火
风
气-冰 相互作用
中高纬度陆地变暖最明显
近百年全球温度变化速率(1901 - 2000年)
-1
-0.8
-0.6
-0.4
-0.2
0
0.2
0.4
0.6
0.8
1
增温速率(℃/10年)
全球升温幅度
近50年降水变率
未来100年降水趋势
总体全
国降水
西北
呈增加
2050年前后:气温将高出工业革 命前2°C,种种严重后果将迅速涌 现。北极冰层大量融化、热带珊瑚 礁“白化”更频繁、地中海区更多 森林火灾和虫害、落基山区河流变 暖鳟鱼、鲑鱼无法生存、中国阔叶 林开始枯萎、缺水人口增加15亿 •••••••••••。
2060前后:气温将高出工业革命前 3°C,气候变暖的影响将开始接近 临界点。亚马孙雨林很可能遭受不 可挽回的破坏,令其生态系统崩溃; 珊瑚礁彻底死亡可能成为普遍现象。 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高山植 被可能全部消失,中国的阔叶林将 大面积缩减,南非干旱台地的多汁 植物群将绝迹。55亿人将生活在粮 食大幅减产区,缺水人口增加30亿。
要素预报
目前我国气象台站
天气形势预报——一般是 的天气预报主要有短期、
指高压、低压、气压槽、 中期和长期预报,它们
气压脊、锋面等天气系统 预报的时效分别为l-3天,
的未来移动、强度变化以 3—10天和1个月以上。
及生成和消失的预报。
此外,时效为几个
气象要素预报——是指温 小时的称为短时预报,
4、未来全球和中国气候的预估
预估的手段与前提
科学家使用31个全球气候模式,在 6种代表性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预估了 未来100年的全球气候变化。
这些温室气体排放情景是基于不同 的人口增长率、经济发展速度、技术进 步水平、环境条件、全球化情况和公平 原则等假设得出的,基本涵盖了未来各 种排放的情况。
目前,每年排放63亿吨碳。(1吨碳≈3.7吨CO2) 预估2100年将排放50-350亿吨碳,导致大气CO2浓度由 368ppmv增到540-1000ppmv。
花
津河河河河
(
(
(
(
江河唐贵贵河龙河江江
(
海德德口门
河以---
流上兰龙花
)
域
州门园
)
)
)
口
)
水资源将会大大地受到影响
全球变暖将影响人民生活
人类健康 受到传染性疾病(疟疾、登革热、黑热病和血吸虫 病等)影响的人口数量可能增加, 热死亡人数也将增加
日常生活 夏季高温导致降温所需能源增加,造成用电受到限 制
更危险的图景:温度升高时,植物升长更加繁盛,对一些特定的 植物来说,当它吸收二氧化碳达到饱和点时,其释放的二氧化碳 将超过它的吸收量。
危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升温3℃可以避免,因为距2040年还有几 十年时间,人类可以作出决定。
全球变暖时间表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 比尔•黑尔, 2005.2.2公布
(据USGS)
乞里马扎罗山冰川退缩
统非 对洲 全最 球高 变峰 化, 十高 分山 敏生 感态 。系
南极Larsen冰架连续后退 的MODIS影象
(据 美国雪冰数据中心)
Larsen Ice Sheet Breakup
Larsen冰架持续崩解
气候变暖是否使相对稳定的冰盖处于临界值?
31 Jan 2002
未未来来主植要植被被类类型分型布可分能发布生明的显变化变化
当前
2050年
热带-季风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寒温带针叶林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
温带森林-草原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未定义 西藏高山植被
寒温带针叶林面积可 能显著减少,温带草 原可能北移且面积减 少,温带荒漠向东扩 展。
青藏高原
湖 水 位 米
()
年
青海湖(a)近百年和(b)近六百年水位变化的重建曲线
近50年增温速率
未来变暖的范围和强度增加; 温度增加幅度由南向北增大;
西北地区温度上升明显。
2030年
2050年
中国气候变化阶段小结
1、进入21世纪以来(2000-2005)我国经历了4个 连续的全国性暖冬;
2、中国气候变暖最明显地区在西北、华北、 东北地区,西北(陕、甘、宁、新) 变暖幅度高于全国平均值;
过去和未来大气CO2浓度的变化
ppmv 1000
900
800
700
器测资料
冰芯资料
预估
ppmv
1000
900
800
700
情景
A1B A1T A1F1 A2 B1 B2 IS92a
600
600
500
500
400
400
300
300
200
200
100
100
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1900
同样方法可适用于地球的 三个极地:南极、北极和 青藏高原
就地截切冰芯,包装运回 内陆实验室。
全部过程必须保持C零度 以下温度。
75万年来南极气候史
南极东方站冰芯
42
325 300 275 250 225 200 175 150
400,000
300,000
200,000
100,000
工业革命以来的近代气候变化:主要依据 仪器观测记录的数据;
人类有文字记录后的历史时期:一般根据 物候原理,通过史书、方志等文字记录考证;
更早时期的气候变化:只能根据考古和地 质学方法开展研究。以往地质、地理、考古、历 史不同学科各有侧重和分工。
当代人类面临解决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的需要和 科技的进步,已经打破了原有的学科分工框架。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我国种植业产量可 能减少5-10%。到21世纪后半期,三大主要作物产量最多可下降37%。
黑龙江省受益最大
8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
喜凉作物小麦产量和播种 面积明显减少。
喜温的水稻、玉米、大豆 产量和面积总体上升。水 稻的增产最为明显,90年 代比80年代增加一倍多。
变化预测
青藏高原地区的冰缘带、 冰雪带、冻荒漠、冻原、 高寒荒漠、高寒草甸、 高寒草原等都将消失。
东部地区亚热带森林地 带将明显扩大,并可能 产生新的热带森林地带。
上述为部分学者的预测, 留待今后验证。
我国农业将面临三个问题
产量 波动可 能增大
减产5-10%
布局 和结构 将变动
种植制度和 作物品种改变
海冰
冰-海洋 相互作用
海-气 相互作用
洋流
径流 湖泊与河流
固体地球 陆面过程
冰川和积雪
工业排气
人类 活动
天气与气候
气候形成
三因素:
辐射
大气环流
两者研究范围的空间尺度基本一致, 但时间尺度有重要区别。
世界气象组织(WMO)规定把30年作为描 述气候的标准时段。
下垫面
天气预报
包括天气形势预报和气象
度、湿度、风、云、降水、 时效在一年以上的称为
能见度及其各种天气现象 超长期预报。
的预报,即通常所讲的天
气预报。
中国农 科院环
缺乏战略前瞻研究
发所农
业减灾
室主任
天气与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研究方法 全球变暖地学证据 全球变化的对策
气候变化研究方法
传统地学研究中的方法:根据研究对象发生的不 同时间而采取不同的研究手段。
五千年来中国温度变化
仰韶文化-殷墟
隋唐
西
周
西
晋
北宋
明清
细线:竺可祯(1972)根据中国古代近五千年物候记录 粗线:挪威冰川学家根据冰川后期近万年雪线高度升降变化
——
冰岩心保存古气候变化记录
研高 究分 对辨 象率
( 年 极) 地古 冰气 盖候 变 化
残留气泡
南极冰盖的冰芯采样
南极冰芯采样
显 变保
示 化存
十历
4
万 史万
2
年 纪年
0
‐2
尺 录二
‐4
度氧
(
‐6
‐8 ‐10 0年
)
偏 心 率
周 期
化 碳 含 量
及 温
度
近2.2Ma的氧同位数记录
是谁“夸大”了全球变暖
天气与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研究方法 全球变暖地学证据 全球变化的对策
甲烷 氟里昂
全球变暖基本事实
1750
(乾隆14年)
17 Feb 2002
2002年Larsen冰架一块面积约 3250 km2 的冰体在35天内崩解
23 Feb 2002
05 Mar 2002
北冰洋 海 冰 厚 度 ( 10年 平 均 )
考虑CO2和气溶胶共同作用,预估我国未来100年 气候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将继续上升。
10
8
6
温 度4 距 平 (2 )
2000
21000年
21世纪全球变化前景
将上升1.4-5.8℃
Alps山脉冰川加速消融
2003.10.22 <法兰克福汇报> 奥地利厄茨山谷
1912
1938
1973
2003夏冰层消融1.5m(+30%)
20世纪山地 冰川对气候 变化的响应
美国华盛顿州Cascade山脉 “南 Cascade 冰川”后退情 况 —1928年和2000年对比
水稻种植北界达52°N
>2300°C积温带,水稻可以稳定生长。 >2500°C积温带为水稻主产区。
西藏青稞种植扩展
七大流域天然年径流量整体减少
(据四种气候与水文模式预报)
(%)
30 2030年
径 20
流
的 10
变
化 率
0
GISS LLNL UKMOH OSU
-10
-20
松辽京黄黄黄黄淮汉东
成本 和投资 将增加
肥料、杀虫和 除草剂增加
农业可能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大,许多地区作物减产。
三大作物产量变化范围
2050年前已有对应措施,可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050年后现在还难说。
60%
40%
增
20%
产
0%
-20%
减
产
-40%
-60%
灌溉夏玉米 夏玉米 灌溉春玉米 春玉米 晚稻 早稻 单季稻 灌溉春小麦 春小麦 灌溉冬小麦 冬小麦
人居环境 暴雨洪涝、台风(飓风)和海平面升高引起 许多低洼和沿海居住区危险性增加
英国研究可行性报告
英国国家科学正在着手制定一份有关地球工程可行性的 报告。
如果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或者实施地球工程,“我们 现有的文明将在我们孙辈的有生之年终结”。
l本世纪中叶就可能达到上述 饱和点。
l淡水将明显减少, 亚马孙河 流域、欧洲、亚洲、加拿大 和中美洲的森林将锐减60%。
首次总结今后100年内气温升高对全 球生态系统、粮食生产、水资源以 及经济体可能产生的影响。
2005年:世界平均温度已经比工 业革命前高出0.7°C。
2030年前:气温将高出工业革命 前1°C。某些生态系统将开始感到 压力(澳大利亚的昆士兰热带高地 森林、南非干旱台地的多汁植物 群),某些发展中国家缺水、粮食 开始减产,GDP总值下降。
相反,如升高1~2°C,会加剧冰盖融化和海平面 上升,导致海水入侵和沿海地区地下水盐度增高, 危及城市供水和农作物生长。
地面气温升降在地理上是不均衡的,赤道带如 增高1°C,高纬度区就要增加10~20°C。将造成 全球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变化,也将引起生态失衡, 给人类生存带来巨大冲击。
天气与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研究方法 全球变暖地学证据 全球变化的对策
0
Hadley GFDL DKRZ CSIRO CCSR CCCma NCAR OBS
℃
-2
-4 1900
1950
2000
2050
2100年
青海湖水位下降、面积萎缩
5000
湖 面
缩小670多平方公里
积Baidu Nhomakorabea
(
平 4500
方
湖 水 位
下降约12米
)
公 里
4000
1960
1970
1980
1990 年
米
()
年
全球变暖在极区被 “放大”
1966-1995 年间北极 地区的气 温变幅
北极气温变幅 (°C)
注意空间分 布上也存在
差异
据Chapman and Walsh, 1995
气候变化的现实意义
英国学者估计:平均气温如下降1~2°C,英国中 北部农作物生长季节比现在缩短一个月;后果是 粮食减产,冬季供暖时间加长,多耗燃料。
趋势
华北
西北增
加的趋
全国
势明显
华北间 隔出现 减少期
西北湖盆扩大
博斯腾湖2002较1987增加 面积30.3km2
青海湖2004以来增加面积 130km2 ,水面上升50cm
气候变化的空间分异
以我国50 ~ 80年代为例,既有全球趋势又有地区分异: 逐步升温地区---东北、华北、新疆中部,升温率 0.1~0.4ºC/10年。纬度更高的黑龙江北部和新疆北 部可高达0.2 ~ 0.4ºC/10年。 逐步降温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四川盆地 及长江中下游,降温率 0.1ºC/10年。 降温中心的 四川盆地达到0.14 ~ 0.16ºC/10年。 先降后升地区---青藏高原、岭南。 70年代前降温,80年 代起转为升温,升温率<0.1ºC/10年。
全球变暖及其对人 类的影响
全球变暖及其 对人类的影响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和资源学院 刘本培
2010.4.15
天气与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研究方法 全球变暖地学证据 地史中的全球变化
气候变化的因素
(短波) 辐射
陆地 (长波)
辐射
吸收
云
反射
火山喷发:气体
发射
和火山灰颗粒 地幔放气:森林
大火
风
气-冰 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