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三大生态系统分别被称为什么
三大生态系统分别被称为什么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即:湿地、森林、海洋。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海洋被称为“地球之心”。
湿地生态系统属于水域生态系统。
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被称为“地球之肾”。
“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
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潮湿或浅积水地带发育成水生生物群和水成土壤的地理综合体。
是陆地、流水、静水、河口、和海洋系统中各种沼生、湿生区域的总称。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
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
湿地强大的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
在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
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
地球上的不同生态系统类型
地球上的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地球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在形成、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差异。
每种生态系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独特之处,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部分: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生态系统之一。
它们分布在各大洲的不同地区,提供了许多生态服务,如空气净化、水源涵养和碳固定。
森林由各种植物和动物组成,包括树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各种昆虫、鸟类和兽类。
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丰富多样,从地下根系到树冠层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例如,热带雨林被认为是地球上最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数以百计的物种,其中许多都是独特的。
(第二部分:草原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是另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
它们通常位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天气干燥,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
草原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两类:温带草原和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分布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等地区,而热带草原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
草原生态系统适合适度放牧,可以提供丰富的牲畜饲料和农业开发的机会。
此外,草原还是一种重要的碳汇,可以帮助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第三部分: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河流和湖泊等。
它们通常位于淡水或盐水环境中,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湿地生态系统对于水资源的维持和水质净化至关重要。
许多鸟类、鱼类、两栖动物和昆虫都依赖于湿地生态系统为食物和栖息地。
然而,由于城市化和农业活动的不断扩张,湿地遭受到了破坏和退化,需要采取保护措施。
(第四部分:沙漠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是一种干旱地区的特殊生态系统。
它们有极少的降水量,土壤贫瘠,植被稀少。
然而,沙漠仍然容纳着许多适应干旱环境的生物。
例如,仙人掌和其他多肉植物适应了干燥的气候和极端高温。
一些动物,如骆驼和蜥蜴,也能在沙漠中生存,并采取特殊的生存策略来适应缺水和高温的环境。
(第五部分:综合讨论)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多样,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地球生物圈。
四大生态系统的特点
陆地生态系统:地球陆地表面由陆生生物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
这一系统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1/3,以大气和土壤为介质,生境复杂,类型众多。
按生境特点和植物群落生长类型可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受人工干预的农田生态系统。
该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主要是各种草本或木本植物,消费者为各种类型的草食或肉食动物。
在陆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最复杂,生物种类最多,生产力最高,而荒漠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最低。
水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湖泊、水库、江河和海洋生态系统等不同类型,而水库实际上是“人工湖泊”,有与湖泊基本相同的特征。
对水域的划分,生态学中常依据对水生生物分布、生长等起重要作用的主要生态因子如水温、盐度等为依据。
科学地划分水域的类型是开展水域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
水域类型不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就不同,因而对外界干扰的反应和抵抗力亦不同。
例如,同是淡水水域,湖泊和河流这两个类型之间无论是在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系统的功能特征还是抗干扰的能力(如自净能力)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因水具有流动性,广大水域比较均一而较少变化,并且很少出现极端情况,使许多水生生物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系统的类型也因此而比陆地少。
根据水化学性质不同,可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一.城市生态系统1.结构: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如图)。
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包括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如阳光、空气、淡水、土地、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经济系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社会系统涉及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及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各种关系。
2.组成:城市生态系统不仅有生物组成要素(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病毒)和非生物组成要素(光、热、水、大气等),还包括人类和社会经济要素,这些要素通过能量流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物资供应与废物处理系统,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高考生物复习 生态系统的类型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2009高考生物复习生态系统的类型一、生态系统的类型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及其。
生物圈还可以分出很多个。
1、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或的地区,其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群落的结构,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期处于较的状态。
森林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木材和多种林副业产品,还能在维持生物圈的、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森林能够水源,水土。
2、草原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的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
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因此,种群密度和群落的结构也常常发生剧烈变化。
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
由于缺水,两栖类和水生动物非常少见。
草原生态系统在和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草原是人类的业基地。
3、海洋生态系统海洋中的生物种类与陆地上的大不相同。
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植物。
海洋中的动物种类很多。
海洋中的浮游植物个体很小,但是数量,它们是植食性动物的主要饵料。
海洋在调节气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4、湿地生态系统人们通常将和称为湿地。
按照《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的定义,沼泽地、泥炭地、河流、湖泊、红树林、沿海滩涂等,都属于湿地。
此外,还有大量的人工湿地,如水库、池塘和稻田等。
这众多的湿地不仅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巨大的效益和社会效益。
湿地常常作为和用水的水源,被人们直接利用。
湿地还能够补充地下水。
湿地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5、农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
其主要特点是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
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群落的结构。
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
因此,可以说农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程度上受控制的生态系统。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世界植被带
世界植被地理分布规律
纬度地带性:
1.西欧北非系列(大陆西部):由北向南更替的 植被带为:
冻原—泰加林(寒温性针叶林)—针阔叶混交 林—落叶阔叶林—硬叶常绿林和灌丛—亚热带、 热带荒漠—热带稀树草原—热带雨林
2.东欧—西西伯利亚—中亚—阿拉伯系列(大陆 中部):
冻原—泰加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亚热带荒 漠
3.东亚系列(大陆东部):
冻原—泰加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 绿阔叶林—季雨林—雨林
世界植被地理分布规律
经向地带性:
1.东欧平原表现最为清楚 :
植被自西北至东南,依次为:冻原→森林冻原→ 泰加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 →草原→荒漠
2.北美洲植被的经向变化也表现的非常明显:
经向地带性
以水分条件为主导因素,引起植被分布由沿海向
内陆发生更替,这种分布格式,称为经向地带性。 它和纬向地带性统称为水平地带性。
由于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和大地形等综合作用的
结果,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因此,在 同一热量带,各地水分条件不同,植被分布也发 生明显的变化。
例如,我国温带地区分布夏绿阔叶林;离海较远
我国植被分布格局
经向地带性:在所有自然地理条件的综合影响下,
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受海洋季风和湿气流 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依次有湿润、半湿润、半 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的气候。相应的植被变化 也由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依次出现了三大植被区 域,即东部湿润森林区、中部半干旱草原区、西 部内陆干旱荒漠区,这充分反映了中国植被的经 度地带性分布。
2、世界植被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性 3、中国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
纬向地带性
沿纬度方向有规律地更替的植被分布,称为
14 第十四章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第十四章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1、什么是地带性植被?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水平分布格局遵循什么规律?答:地带性植被是指分布在“显域环境”上的植被类型。
中国东部受气候影响,植被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阔叶林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西部受大陆性气候影响,加上从北向南出现山系,植被水平分布呈现:温带半荒漠、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原山地灌丛草原带。
2、什么是垂直地带性?距离说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分布与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植被带大致与山坡等高线平行,并且具有一定的垂直厚(宽)度,称之为植被垂直带性。
同一气候带内,由于距离海洋远近不同,而引起干旱程度不同,因此植被垂直带谱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大陆型的垂直带谱,每一个带所处的海拔高度,比海洋型同一植被带的高度要高些,而且垂直带的厚度变小,在不同气候带,垂直带谱差异更大,一般来说,从低纬度的山地到高纬度的山地,构成垂直带谱恶带的数量逐渐减少,同一垂直带的海拔高度逐渐降低,到冻原带,山地植被和平地植被同属于一个类型。
3、什么是热带雨林?它的主要群落特征有哪些?答:热带雨林是指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之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其特点是(1)种类组成丰富,高大乔木为主;(2)群落结构复杂,树冠不齐,分层不明显;(3)藤本植物及附生植物极丰富;(4)树干高大挺直,分枝小,树皮光滑,常具板状根和支柱根;(5)茎花现象很常见;(6)寄生植物很普遍,高等有花的寄生植物常发育于乔木的根茎上;(7)植物终年生长发育。
4、常绿阔叶林群落有什么特征?答:常绿阔叶林主要由桦木科、壳斗科等科的乔木组成,其叶无革质硬叶现象,季相变化十分显著,树干常有很厚的皮层保护;群落结构较为清晰,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林中藤本植物不发达,几乎不存在有花的附生植物,乔木多为风媒花植物。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草原生物群落
四、荒漠生物群落
荒漠(desert)是由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半 乔木占优势的地上不郁闭的一类生物群落,主要 分布于亚热带干旱区,往北可延伸到温带干旱区。 这里生态条件极为严酷,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 有些地区年雨量还不到50毫米,甚至终年不雨。 荒漠植被极度稀疏,有的地段大面积裸露。主要 有三种生活型适应荒漠区生长: ①荒漠灌木及半灌木 ②肉质植物 ③短命植物与类短命植物
一、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格局
(1)纬度 太阳高度角及其季节变化因纬度而不同,太阳 辐射量及与其相关的热量也因纬度而异。从赤道向两 极,每移动一个纬度(平均111千米,在0~10°低纬地 区第一纬度约110.57千米,90°时为111.7千米)气温 平均降低0.5~0.7℃。由于热量沿纬度的变化,出现 群落类型有规律的更替,如从赤道向北极依次出现热带 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与苔原, 即所谓纬向地带性。 (2)经度 在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由于海陆分布格局与 大气环流特点,水分梯度常沿经向变化,因此导致生 态系统的经向分异,即由沿海湿润区的森林,经半干 旱的草原到干旱区的荒漠。有人把这种变化与纬度地 带性并列,称为经度地带性。
海洋生物群落
六、海洋生物群落
红树林、珊瑚礁、马尾藻海都属于海洋中特殊的生物群 落类型。河口湾是大陆水系进人海洋的特殊生态系统,由 于许多河口湾是人类海陆交通要地,受人类活动干扰甚深, 也易于出现赤湖,河口湾生态学是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荒漠生物群落
五、淡水生物群落
水生生物群落比陆生的生物量低。淡水生物群 落包括湖泊、池塘、河流等群落,通常是互相隔 离的,淡水群落一般分为流水和静水群落两大类。 流水群落又可分为急流和缓流两类。 静水群落分为若干带。沿岸带,阳光能穿透到 底,常有有根植物生长,包括沉水植物,浮水植 物,挺水植物等亚带,并逐渐过渡为陆生群落。 离岸到远处的水体可分为上面的湖沼带(limnetic zone)和下层的深底带(profundal zone)。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重要知识点总结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名词: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语句: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类型: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两大类。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又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类型。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又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3、森林生态系统:湿润或比较湿润的地区;物种多,植物以乔木为主,树栖攀援动物多,种群密度稳定,群落结构复杂稳定。
4、草原生态系统:年降水量少的地区;物种少,植物以草本为主,善跑或穴居动物多,种群密度易变,群落结构一般不稳定。
5、农业生态系统:农作物种植区;作物种类少,种群密度大,群落结构单一而不大稳定,植物主要为农作物,人为作用突出。
6、海洋生态系统:整个海洋,类型多,分布各异; 微小浮游植物为主,有大型藻类,各类动物集中于200m以上水层,底栖动物适应性特殊。
7、淡水生态系统:浅水区为水生和沼泽植物,深水区表层为浮游植物,主要有浮游动物、鱼类和底栖动物。
生态系统的结构名词:1、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在重新被绿色植物利用来制造有机物。
2、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事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
3、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
语句: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矿物质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生产者:自养型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及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
4、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
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有机物,所以把它们叫做消费者。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4 北方针叶林Boreal forest (泰加林)
以针叶树为建群种所组成的各种森林群落的总称。 北方针叶林就是指寒温带针叶林,它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
-纬度地带性
经向变化规律: 东欧平原表现最为明显 植被自西北至东南,依次为:冻原→森林冻原→泰加林→针 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北美洲植被的经向变化: 从东向西,植被依次更替为 森林→草原→荒漠→森林。
植被的经度地带性规律:
植被的纬度地带性规律:
东部湿润森林区
自北向南: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落叶阔叶 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 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 林、雨林。 西部:温带半荒漠、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原
兰科附生植物
兰科植物是种类最多的开花植物,它有18,000多种, 大约占全世界所有开花植物的8%. 据估计,自然界仍 有大约10,000-12,000种还没有明确的描述 。
兰科植物能很好的适应冠层中的生活-根有很大的表面 积,能够快速的吸收养料和水分;次茎能够容纳大量 的水用来度过干旱期。
兰科植物之所以能够很好的生存在雨林中,一个主要 的原因就是它们能够生产无数的小种子(微米级). 它的 外层像是披上了一层气球似的外衣,这种形式的小种 子能够随风飘散到很远的距离 ;兰花也利用昆虫传粉
温带森林的气候是季节性的,具有很高的降雨 量。土壤发育很好且肥沃。
热带森林气候是非季节性且温暖,降频繁的大 雨。土壤是淋溶的、酸性养分贫瘠。
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4 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类型4.1 陆地生态系统全球陆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但陆地生物群落的现存生物量却占了全球的99%以上,可见,陆地生物群落在整个生物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陆地的环境条件非常复杂,从炎热多雨的赤道到冰雪覆盖的极地,从湿润的沿海到干燥的内陆,形成各种各样的适应环境条件的生物群落和陆地生态系统。
绿色植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与一定环境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决定着生活于其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与构成。
因此,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可以区分出几个次级生态系统,它们在空间的分布主要受到水分条件的制约。
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具有众多的营养级和非常复杂的食物网,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
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温度的高低决定着生长季节的长短,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特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速率,以及生物生产量的水平。
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划分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和寒带冻原等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以它巨大的生产量养育着各种各样的消费者和数量巨大的分解者。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20°之间,以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和东南业热带地区面积最大。
这些地区高温多雨;生产者以常绿的高大乔木为主;种群结构复杂,仅乔木就有4~5个垂直层次;个体数量巨大,每公顷可达50~70个不同树种;林内还有极其丰富的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食草动物有貘、象、猴、大猩猩和众多的啮齿类动物,食肉动物有虎、豹等,此外,林内还生活着种类和数量上众多的昆虫和鸟类,它们的食物分布在不同的营养级上。
热带雨林的净初级生产量约为37.4×109t·a-1,占陆地净初级生产总量的32%。
根据初步的估计,大约只有3.8%的净生产量保持在森林中,其余的部分则在食物链中进行着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传递。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这些生态系统都在地球上分布着,并在维持着地球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通常被定义为由多种树木和草本植物组成的地区。
森林生态系统广泛分布于全球,从北极圈附近的针叶林到热带雨林,并在地球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球森林生态系统覆盖了约31%的地球表面,并提供了许多生态价值,如水文地质、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草原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也是地球上广泛分布着的生态类型之一。
草原生态系统通常是由草地和其周围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包括树木和灌木丛。
它们主要分布在典型的陆地区域,如大草原、小草原、沙漠草原和高山草原。
草原生态系统在气候调节和土壤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为许多动物提供家园。
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是由内陆和沿海河口、海湾、泻湖、沼泽、湿地形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它们是生物多样性分布的重要地区,还在气候调节和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全球湿地生态系统覆盖了约6%的陆地面积,并为数百万个物种提供了家园和食物。
沙漠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是由干旱地区形成的生态系统,包括砂质、岩石、土壤等。
沙漠生态系统的最典型特征是干旱、高温、低水分和气候变化,但它们也提供了许多生态服务,如水资源储存和土壤保护。
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大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组成的。
海洋生态系统在地球表面上覆盖了大约71%的面积,并为全球气候调节、碳循环、物质循环和能量转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淡水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是由河流、湖泊、池塘和湿地形成的生态系统。
它们同样也是自然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关键地区,并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许多重要作用,如水源保护和水生生物保护。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球的生态平衡。
了解每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特征,对于保护和维护地球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和残落物中所含有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 再次利用。包括细菌和真菌等腐生生物。也包括小型动物如屎壳郎 、蚯蚓,甚至大型 动物如秃鹫等。
分解者
营养方式:
异养型
分
解
者
作用: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4
举例:
腐生细菌(枯草杆菌)、腐生真菌(霉菌、木耳、蘑菇)、腐生动物( 屎壳郎、蚯蚓、白蚁、秃鹫、乌鸦…)
归类: 作用:
无机环境 为生物成分提供物质和能量
组成成份: 地位:
物质——水 空气 无机盐 能量——阳光 热能 必备成份
2、生产者——能将最简单的无机物(CO2和H2O)制造有机物的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也 包括一些细菌等。
2
归类:
自养型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
产
者
光能自养型:绿色植物
举例:
3 、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有哪些? 青蛙占第几营养级?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
4 、哪些动物占有两个以上营养 级?
竞争与捕食
5、猫头鹰与蛇存在着什么关系?
食物网特点
A、一个食物网中有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每条食物链总是起于______,终止于____________;中间有
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 生产者
问题探究
1、这个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生物?尽可能多地列出它们的名称。除了生物外,还有哪些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香蒲、莲、睡莲、浮萍、金鱼藻等 硅藻、栅藻、蓝藻、团藻等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剑水蚤;鲢鱼等 水生昆虫,鳜鱼等
生态系统的类型
D.蝉
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 )
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 )
所有的菌类都是分解者。( )
菟 丝 子
猪 笼 草
生态系统四种成分
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自养型)
消费者 (异养型)
态
的生态球作为家
球
庭摆设。该球密
闭,内装有水和
两三条小鱼,底
部有珊瑚、沙子
等,并生长着一
些水藻,妙在里
面的小鱼、水藻
常年都是活的。
为什么里面的生 物能长时间存活?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1、非生物物质:空气、水、矿物质等 非生物能量:阳光、热能
2、生产者 特点:属自养型生物 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 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地位: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生物,必备成分
2.发展条件
必须依靠人类的 管理才能朝着对人类 有利的方向发展。
3.退化因素 人的作用消失
生态农业
1、概念:运用生态学原理,保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 展,应用现代科技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 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2、特点:原料→产品→原料→产品(无废料生产)
3、原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城市生态系统
植物以浮游植物为主,
浅海区有很多大型的藻类。
海洋动物主要集中在水深
200米以内的水域中。在深
海区的动物对环境有特殊的
适应。
限制因素:主要是阳光、温度和盐度
2.特点 浮游植物数量极多,有大量浮游动物
3.作用 调节全球气候; 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工业原料、能源。
4.海洋动植物与陆地动植物的差别特征 海洋中的动物大都能在水中游动,不具备快速奔跑或
A.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
生态系统的类型
草原生态系统
草原上的动物
草原上的动物
草 原 上 的 动 物
思考
草原生态系统
1.分布 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 2.典型的动植物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 动物是许多的能快速奔跑的动物和啮齿目动物为多。 它们的生活习性主要是挖洞、穴居或快速奔跑。 3.特点 动植物的种类少,群落结构较简单,种群密度和群落 结构经常发生剧烈的变化
湿地生态系统
分布:沼泽地、泥炭地、河流、湖泊、 分布:沼泽地、泥炭地、河流、湖泊、红 树林、沿海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 树林、沿海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的 浅海水域
特点:动植物资源中富,自动调 特点:动植物资源中富, 节能力较强,被称为“地球之肾” 节能力较强,被称为“地球之肾” 作用: 作用:
生物圈
(最大)
生物个体
(同种)
(不同) 群落(加无机环境) 生态系统 (同种)
生物圈
(最大)
生态系统的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森 林 生 态 系 统
森林中的动物
森林中的动物
森林中的动物
思考
森林生态系统
小 结
各生态系统的共同特点 都有大量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各种生物以不同的形态,结构 和习性适应各自的环境。
思考: 1、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2、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3、自动调节能力强,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 4、“人的作用突出”的生态系统是 5、“人起主导作用”、“对外界具有依赖性,干扰性的是” 6、能气候调节能力较强,占地球面积71%的是
复习题: 复习题
一.判断题 1.影响海洋生物群落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光.温度和水.( )
地球上的主要生态系统
地球上的主要生态系统地球上存在着多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地球上的主要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一、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覆盖了大片土地。
森林主要由树木组成,在不同地区可以分为针叶林和阔叶林。
针叶林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山区,如北欧、加拿大和喜马拉雅山脉等地。
阔叶林分布更广泛,包括亚热带雨林、季风林和温带落叶林等。
森林生态系统对地球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它们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调节气候。
森林还是重要的水源地,能够吸收降水并储存水分,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森林还是众多动植物的家园,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二、草原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主要由草地和草本植物组成,分布在干旱地区和温带地区。
草原生态系统可以分为温带草原和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的大陆性内陆地区,如美国大草原和俄罗斯大草原。
热带草原则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巴西和非洲的撒哈拉以南地区。
草原生态系统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草原生态系统能够防止土壤侵蚀,保持土壤的固定性,同时也是不少草食性动物的栖息地。
三、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河流、湖泊和沿海湿地等。
湿地通常是含水量较高的地区,包括淡水湿地和盐水湿地。
淡水湿地包括河流、湖泊和沼泽等。
它们是重要的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区。
湿地能够净化水体,提供洪水缓冲区,同时也是众多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沿海湿地主要分布在海岸线附近,包括沼泽地、红树林和海草床等。
沿海湿地对于海洋生态系统和保护沿海地区起着关键作用,能够减少风暴潮的影响,提供栖息地和孵化地给海洋生物。
四、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覆盖了约70%的地球表面。
海洋生态系统分为海水生态系统和海底生态系统。
海水生态系统主要指海洋中的生物群落和物理环境。
自然环境包含的内容
自然环境包含的内容自然环境是指地球上没有人为干扰的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自然要素的总和。
它包含了地球的生态系统、大气环境、水环境以及各种生物多样性等。
以下将逐一介绍自然环境的内容。
地球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这些生态系统中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群落,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链。
海洋生态系统则由海洋、海底、海岸带等组成,孕育了大量的海洋生物资源,对地球的气候、水循环、食物链等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大气环境是指地球的气氛层及其中的气体、气象等要素。
它包括气温、气压、气候、气流等。
地球上的天气变化、季节变化、气候带的分布都受大气环境的影响。
大气环境中的气体组成也对生物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氧气的含量决定了动植物的生存条件。
水环境是指地球上的水资源及其所处的状态。
它包括河流、湖泊、海洋、冰川、地下水等。
这些水资源不仅对生物而言是生命之源,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水环境的质量和变化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有着直接的影响,而水的循环也参与了地球的生态调节系统。
自然环境还包含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包括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每个物种都与其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网络。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护对于地球生态平衡的稳定至关重要。
自然环境包含了地球的生态系统、大气环境、水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等内容。
这些环境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地球上各个生态区域的独特特征,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保护和维护好自然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类型4.1 陆地生态系统全球陆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但陆地生物群落的现存生物量却占了全球的99%以上,可见,陆地生物群落在整个生物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陆地的环境条件非常复杂,从炎热多雨的赤道到冰雪覆盖的极地,从湿润的沿海到干燥的内陆,形成各种各样的适应环境条件的生物群落和陆地生态系统。
绿色植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与一定环境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决定着生活于其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与构成。
因此,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可以区分出几个次级生态系统,它们在空间的分布主要受到水分条件的制约。
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具有众多的营养级和非常复杂的食物网,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
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温度的高低决定着生长季节的长短,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特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速率,以及生物生产量的水平。
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划分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和寒带冻原等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以它巨大的生产量养育着各种各样的消费者和数量巨大的分解者。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20°之间,以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和东南业热带地区面积最大。
这些地区高温多雨;生产者以常绿的高大乔木为主;种群结构复杂,仅乔木就有4~5个垂直层次;个体数量巨大,每公顷可达50~70个不同树种;林内还有极其丰富的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食草动物有貘、象、猴、大猩猩和众多的啮齿类动物,食肉动物有虎、豹等,此外,林内还生活着种类和数量上众多的昆虫和鸟类,它们的食物分布在不同的营养级上。
热带雨林的净初级生产量约为37.4×109t·a-1,占陆地净初级生产总量的32%。
根据初步的估计,大约只有3.8%的净生产量保持在森林中,其余的部分则在食物链中进行着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传递。
草原生态系统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如欧亚大陆温带地区、北美中部、南美阿根廷等地,那里年降水量较少(250~450mm),且集中于夏季。
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和食物网相对简单一些。
生产者以禾本科草本植物为主,消费者包括大型食草类动物如野牛、野驴、黄羊、野兔,穴居的啮齿类如田鼠、黄鼠、旱獭和食肉动物沙狐鼬和狼。
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类组成和生产量随当地降雨量多少而不同。
世界草原的平均净初级生产量为500g·m-2·a-1,在水分不足的温带干旱地区,草原的生产量仅为100~400g·m-2·a-1,而在水分充足的亚热带地区,草地的生产量可高达600~1500g·m-2·a-1,草原生产量最高的是新西兰的常绿草地,约为3200g·m-2·a-1。
荒漠生态系统一般分布于亚热带和温带干旱地区,如欧亚大陆内部、美国中西部和北非及阿拉伯半岛等地,那里年降水量稀少(小于250mm)且气温变化剧烈,日较差很大。
严酷的自然环境限制了许多植物的生存,生产者为数量很少的旱生小乔木、灌木或肉质的仙人掌类植物,种类贫乏,结构简单。
由于食物的单调和缺乏,消费者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少,常见的有蝗虫、蜥蜴、啮齿类和一些鸟类,它们通常也具有对干旱环境的很强适应特征如夏眠、夜行、耐旱等。
荒漠的净初级生产量极低,约为3~90g·m-2·a-1,是个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
4.2 水域生态系统地球上的水域包括海洋和江、河、湖泊,其中以海洋的面积最大,占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
水作为生态系统的环境因素,与陆地有很大不同。
水的密度大于空气,许多小型生物可以悬浮在水中,借助于水的浮力度过它们的一生;水的比热较大,温度变化明显小于陆地,为水生生物提供了稳定的生存环境;水是良好的溶剂,许多营养物质都可以溶解于水,为水生生物提供了养分的来源;除水体表面以外,水环境中的光照较弱,含氧量低,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起到限制的作用。
根据水化学性质的不同,水域生态系统可划分为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又可细分为流水生态系统(河流)和静水生态系统(湖泊、沼泽、池塘和水库等)两种。
现以湖泊生态系统为例,说明淡水生态系统的特征。
湖泊是地面上长期淹水的洼地,水流很慢,水的更换周期一般为十几年到数十年。
在滨岸带,由于水层相对较浅,光照充足,营养物质丰富,使植物种类丰富,以水生维管束植物和藻类最为繁盛,它们是湖泊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主要生产者。
充足的食物养育着多种多样的消费者动物种群,如浮游甲壳类、螺、蚌、以及蛇、蛙、鱼、水鸟等大量脊椎动物。
作为湖泊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绿色植物,在滨岸带具有从湖岸向湖心方向呈同心圆状分布的特点,可进一步分为(图10-12):·湿生植物带:是由莎草科植物构成的湿草甸或短期积水的沼泽。
·挺水植物带:是长期积水的湖泊浅水带,常见的植物有芦苇、茭白、香蒲、水葱等,它们根和茎的下部浸在水中,上部挺出水面,形成郁闭的高草群落。
·浮叶植物带:随着水深的增加,挺水植物逐渐被睡莲、眼子菜等浮叶植物代替,这些植物的根着生在水底淤泥中,叶子和花漂浮在水面上。
·沉水植物带:再往深处,苦草、狐尾草、金鱼藻等沉水植物发育,它们的根系扎于湖底,茎、叶和花全部沉浸在水中。
由滨岸带再向湖心延伸,水面开阔,深度加大,有机物质和泥沙含量减少,湖水清澈,按透光程度和氧气含量分为表水层和深水层两个垂直层次。
表水层光照充足,温度高,生产者以浮游植物为主,包括硅藻、绿藻、蓝藻、双鞭甲藻等,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使该层中氧气含量高,从而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如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
这些浮游动物又为自游动物——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使表水层成为多种鱼类生活的场所。
深水层光照微弱,由于不能满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所以,生物群落主要由异养动物和嫌气性细菌为主。
鱼类等异养动物以各种小型浮游动物为食,细菌则分解各种有机残体,产生的无机物质可再度为藻类利用,形成养分的循环。
湖泊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平均为400g·m-2·a-1,低于陆地上的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世界上许多湖泊遭到由氮、磷组成的人造有机物的污染,使藻类大量繁殖,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并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造成水质恶化,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称为富营养化。
在自然环境中,湖泊富营养化的形成则需数千年甚至上万年。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由体型很小、数量极大、种类繁多的浮游植物如藻类组成,它们直接从海水中摄取CO2、H2O和各种无机养料。
广阔的海洋和大量的食料为消费者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使海洋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异常丰富。
由于生产者转化为初级消费者的物质循环效率高,在海洋上层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大致为同一数量级,即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几乎全部被浮游动物所消费。
然而,海洋生态系统的平均初级生产量却仅及陆地的约五分之一。
根据海水深度的差异,可以将海洋生态系统分为浅海带和外海带两类图10-13。
浅海带包括自海岸线起到200m深度以内的大陆架部分,这里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并且接受河流带来的大量有机物,成为海洋生命最为活跃的地带。
主要生产者为单细胞如绿藻、硅藻、双鞭甲藻和大型多细胞藻类如石莼、海带、裙带菜等。
由于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十分丰富,浅海带是海洋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量最高的区域,估计在200~600g·m-2·a-1之间,在河口海湾地区,最高可达4000g·m-2·a-1。
消费者中底栖动物丰富,有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等,浮游动物为挠足类,自游动物包括虾和鳕、鲱等各种鱼类,世界上的主要渔场都位于浅海带。
外海带指深度在200m以下的海区,最深可达10000m以上,是生物圈中厚度最大的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约为2~400g·m-2·a-1。
根据海水中光照的强弱,可大致分成两个垂直带:大洋表层(0~200m)和大洋下层(200m以下)。
大洋表层,特别是在深度小于100m的范围内,光照充足,水温较高,为浮游植物集中分布的区域。
消费者除浮游动物外,主要的自游动物有乌贼、金枪鱼、飞鱼,以及凶猛的鲨鱼、庞大的哺乳动物鲸和大型爬行动物海龟等。
大洋下层为无光层,温度低且稳定,全年都在0~2℃左右。
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压力以平均每加深10m一个大气压的梯度急剧上升,在10000m深的洋底,压力为标准大气压的1000倍。
在这样的深水环境中,绿色植物不能生存,但直到10000m深的海底都有海洋动物存在,它们大都属于食肉动物,以吞食活动物和动物尸体为生。
深海动物一般都分层生活,下层动物以上层动物为食,形成一条垂向的食物链,营养级可达5~6个之多。
分解者主要集中在海底,在其上的水层中,分解者多附着在悬浮物上。
这些微生物除了分解有机碎屑和生物残体外,本身也是某些海洋动物的食物。
4.3 农业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前两节介绍的是地球上的主要自然生态系统,即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轻状况下的生态系统。
然而,在现今的世界上,除了部分热带雨林、高山林区、荒漠、极地冻原和外海带之外,绝大多数陆地、水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功能都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预下发生了变化,可称为半自然生态系统。
在人类开发和改造强度最为剧烈的区域如农业区和工业集中的城市,人类已成为生态系统的“主宰”,而传统意义上的生物群落则失去了自行调控和恢复能力,成为人类的“奴仆”,这种生态系统可称为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在农业经营区域称为农业生态系统,在城市区域称为城市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人类栽培的各种农作物和蔬菜等,消费者包括人类社会本身和人类饲养的家禽和家畜,人则既是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更是整个系统的调控者。
与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农业生态系统有以下几个特点:·种群结构简单。
由于采用的作物和畜禽品种都是按照高产和稳产的目的由人类选育的,所以,在大片的农田中,往往同时只种植一种作物,除此之外,一切干扰生物产量的植物(如杂草)和动物(如害虫)都在消灭和控制之列。
·系统比较脆弱。
由于种群结构简单,食物网的构成也相当简单,使系统内各要素的相互制约和自动调节能力减弱,系统对水、旱、风和病虫害等的抵抗力降低。
·物能流动量大。
由于粮食、肉类等农产品被作为商品输出系统,使系统内的物质和能量平衡受到干扰,所以,人类必须通过化肥、有机肥、农药的施用,水的灌溉,以及农用机械的燃料投入等措施,补偿系统物能的亏缺。
因此,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物质和能量大量输出和输入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