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民族团结 教学设计 教案
民族团结的教学设计 民族团结教案范文六篇
民族团结的教学设计民族团结教案范文六篇教学设计:民族团结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和内涵。
2. 掌握民族团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 了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
4. 提高爱国主义观念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
1. 民族团结的内涵和重要性。
2. 民族团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
4. 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 学生集体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 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谈论自己的家乡或祖辈的故乡,了解多样化的民间文化。
(二)学习环节(30分钟)
1. 分析民族团结的内涵和重要性。
2. 讲解民族团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让学生理解所处的社会变革。
3. 介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增强学生认识自我、认同文化的需求。
(三)活动环节(15分钟)
1. 学生分组,自愿讨论自己所在的区域或家乡的传统文化的特色和传承。
(四)总结反思(5分钟)
1. 老师总结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该如何保护和传承好自己的民族文化?”
2. 学生反思,概括今天所学内容,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表达民族团结的内涵和重要性,并理解所处社会变革的历程和现状;
2. 学生能够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能够认识到保护和传承好自己的民族文化是必要的;
3. 学生思想能够得到拓展和提高,表现出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思想品质,能够提升爱国主义观念和自豪感。
关于民族团结的教案
关于民族团结的教案教案:民族团结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意义。
2.认识和理解民族团结的内涵和特点。
3.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民族团结的意识和行动。
4.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民族团结的概念和内涵。
2.中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意义。
3.民族团结的具体表现和特点。
4.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通过放映一段反映种族间团结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民族团结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30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民族团结的概念、内涵、重要性和意义,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些真实的案例,如地方民族团结的典型事迹、民族和谐共处的经典事件等,让学生分析和评价这些案例,从而加深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理解。
4.小组讨论(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可以从家庭、学校、社区等方面展开讨论,并设计相关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5.展示和总结(15分钟)请学生代表各小组展示讨论的结果,并结合案例分析的内容,总结民族团结的具体表现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介绍和解释民族团结的概念和内涵。
2.案例分析法:通过选择和分析一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评价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意义。
3.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通过学生的学习笔记和小组讨论的记录,评价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践行意识和行动能力。
六、教学资源1.视频资源:反映种族间团结的视频。
2.案例资源:地方民族团结的典型事迹、民族和谐共处的经典事件等。
3.教学辅助工具:黑板、投影仪等。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和理解民族团结的内涵和特点,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民族团结的意识和行动。
关于民族团结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和内涵。
- 掌握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和主要民族文化。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图片展示、视瓶播放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了解身边的民族团结事例,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 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 培养学生的社会正义感和公平意识,反对民族歧视和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和内涵。
-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和主要民族文化。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团结意识,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 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身边的民族团结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法- 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民族团结的相关知识。
2. 图片展示法- 展示我国各民族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民族的服饰、风俗习惯等。
3. 视瓶播放法- 播放有关民族团结的视瓶,如民族团结的故事、各民族共同发展的事例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 小组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民族团结的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5. 案例分析法- 选取一些典型的民族团结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方法。
6. 社会实践调查法- 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了解身边的民族团结事例,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首欢快的民族歌曲,如《爱我中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你们了解哪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教育课教案
民族团结教育课教案民族团结教育课教案一、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各民族的文化、历史和现状,增进对不同民族的了解和尊重。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认同感,促进校园民族团结。
二、课程内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介绍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民族历史的发展:讲述中华民族的历史演变过程,重点介绍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的贡献和地位。
民族现状的多样性:介绍当前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现状。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强调民族团结对于国家繁荣稳定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和责任。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通过生动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历史和现状。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点。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各民族的优缺点,增进对不同民族的了解和尊重。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民族团结案例,让学生了解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和责任。
四、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有关民族团结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讲解:通过讲解各民族的文化、历史和现状,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和各民族之间的差异。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点。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各民族的优缺点,增进对不同民族的了解和尊重。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民族团结案例,让学生了解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和责任。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认真程度等。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小测验: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民族团结的教学设计 民族团结教案锦集三篇
民族团结的教学设计民族团结教案锦集三篇民族团结的教学设计民族团结教案篇1 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情感: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一、听民族音乐,春民族娃娃,观察各民族照片,导入新课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新疆好》(维吾尔族)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出示政区版图)边交流边指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区域,并出示部分民族娃娃。
3.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4.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2课——民族团结一家亲。
(出示课题)请同学们打开书,齐读课文第1、2节。
5.师: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
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1.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
生看书讨论(第3节):(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师:汉藏是一家。
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
民族团结教案
民族团结教案《民族团结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观念,促使学生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的班级凝聚力。
3.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教学内容】1. 民族团结的意义和作用。
2. 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
3. 校园民族文化活动的开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视频《民族的融合》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并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二、学习(30分钟)1. 集体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民族,团结一致地完成一个小型展板,内容包括该民族的文化特点、传统习俗等。
2. 分组展示:每个小组按顺序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并互动。
三、拓展(20分钟)1. 观看民族舞蹈表演:请专业舞蹈队来表演不同民族的传统舞蹈,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
2. 学习唱不同民族的民歌: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唱不同民族的民歌,通过学唱民歌来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四、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总结民族团结的意义和作用,并鼓励学生继续积极参与校园民族文化活动。
【教学资源】1. 《民族的融合》视频。
2. 不同民族的文化资料。
3. 民族舞蹈表演录像或现场演出。
4. 不同民族的民歌录音或现场演唱。
【教学评价】1. 学生完成小型展板的内容是否准确、完整。
2. 学生在展示和提问互动环节中的表现情况。
3. 学生对民族团结的理解是否深刻,对各民族文化的包容性是否增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多元文化的包容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合作、互动和参与性,通过集体活动和展示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
不足之处是拓展环节的时间稍短,建议增加相应的时间安排,以便更充分地展示和体验多元文化的魅力。
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民族团结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掌握民族团结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理解多元文化和多元社会的概念,认识不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的差异,增强尊重社会多元性和多样性的意识。
3.通过学习和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习惯,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树立民族团结的观念。
二、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重在带领学生体会,感受,虽重解读知识与概念,但更看重学生的心理体验。
三、教学内容:1.民族团结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不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的差异。
3.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习惯。
四、教学过程:1.民族团结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教师先介绍民族团结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讲解它是通过教育手段,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增进互相了解、理解、信任、尊重与协作,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繁荣,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生可以针对老师讲解的概念和内涵进行讨论,进一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2.不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的差异教师可通过小组讨论、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引领学生去感受和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的差异,并体现出普遍性,引导学生树立尊重社会多元性和多样性的意识。
3.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习惯教师可通过展示各民族的民俗风情、传统文化、美食、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习惯,以及他们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讲解和观摩,让学生体会到不同民族之间的异同和文化的多样性,加深彼此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五、教学效果评价:针对所学内容,教师可采用问答形式对学生进行测试,从学生作答的情况中检查出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并了解学生对民族团结教育的态度和认知,及时纠正和补充不足。
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教案—“民族团结之花常开”
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教案—“民族团结之花常开”第一章:导入1.1 教师开场白: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民族团结的主题。
1.2 学生分享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看法。
第二章:民族团结的含义2.1 教师讲解民族团结的基本概念,包括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等方面。
2.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表现。
第三章:我国民族团结的现状3.1 教师介绍我国民族团结的现状,包括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情况。
3.2 学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了解我国民族团结的成就。
第四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4.1 教师从国家、民族、个人三个层面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4.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
第五章:民族团结的实践与意义5.1 教师介绍民族团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如各民族共同参与社会建设、文化交流等。
5.2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策划一次民族团结实践活动,如组织一场各民族文化展示、开展民族团结志愿服务活动等。
第六章:民族团结的案例分享6.1 教师分享一些我国民族团结的典型案例,如各民族共同抗击自然灾害、共同维护国家主权等。
6.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民族团结的具体表现和意义。
第七章:民族团结的挑战与应对7.1 教师介绍当前民族团结面临的挑战,如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等。
7.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维护民族团结。
第八章:青少年在民族团结中的作用8.1 教师讲解青少年在民族团结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如传播正能量、促进民族交流等。
8.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为维护民族团结做出贡献。
第九章:民族团结的宣传活动策划9.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策划一次民族团结的宣传活动,如主题班会、民族文化艺术节等。
9.2 学生分组策划不同的民族团结宣传活动,并分享各自的策划方案。
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班会学习的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民族团结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构建和谐社会的意识;2.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增进对不同民族的了解和尊重;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民族团结的概念和意义;2.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3.跨文化交流的方法和技巧;4.民族风情展示和交流活动。
三、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2.理论教学阶段:(1)介绍民族团结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明白民族团结是实现国家繁荣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2)通过讲解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增进学生对不同民族的了解和尊重。
(3)介绍跨文化交流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包容不同文化。
(4)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民族团结故事或案例。
3.实践活动阶段:(1)组织学生参观民族风情展,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各民族的传统服饰、音乐、舞蹈等文化元素。
(2)分组进行民族风情展示和交流活动,让学生自行组织展示,展示自己对某一民族文化的了解和体验,通过互动交流增进对不同民族的理解和友谊。
4.总结回顾阶段: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总结本堂课的学习成果,以及对民族团结的新认识。
四、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民族团结的理解程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民族风情展示和交流活动的展示效果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3.通过课后作业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后对民族团结的态度和认识是否产生了改变。
五、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社区或博物馆中的民族文化展览,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
2.邀请少数民族代表或专家学者进行讲座,通过亲身经历和专业知识,深入讲解民族团结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六、教学资源1.教学视频:民族团结的意义和重要性;2.图片:不同民族的传统服饰、建筑和文化展示等;3.民族文化展览资料;4.相关书籍和资料。
《民族团结》教学设计1
第11课民族团结说课说课流程;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设计一、说教材:《民族团结》是本册书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而实施的重要举措及因此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的新气象。
民族团结是实现祖国统一和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实行的民族政策并与民族团结的意义联系起来,是教师应该达成的主要教学目标二,说学情:初二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对此形成了较为完整、清晰的认识,知道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了很多尝试,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选择,最终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这些学习中,学生逐渐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归纳、综合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情况及其作用。
(2)培养并锻炼学生以下能力:收集、整理资料、提取历史信息、归纳分析对比的能力;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及五十六个民族图片。
让学生从歌曲中感受民族团结的气氛,创造出学习本课的良好情境。
(2)利用网络资源,在课前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收集相关资料,整理资料,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任务驱动式的课堂活动,创设积极互动的情境。
(3)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问题的层层铺垫、推进,把历史和现实更好地结合,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信息交流,使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增强对历史的感悟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
2023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设计教案
2023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设计教案2023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设计教案(最新7篇)几千年来,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我们来撰写关于民族团结的教案吧。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设计教案,欢迎大家来阅读。
2023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设计教案(精选篇1)一、活动目的1、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2、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3、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4、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二、活动背景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_周年,从理论和事件、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对广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大力弘扬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引导全体学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观念。
三、活动过程(一)班长宣布主题民族团结主题教育班会正式开始(二)冬之韵大自然地4个季节是美丽而神奇的,冬天静谧、祥和,给人无尽的'憧憬和遐想,孕育着希望。
这正像我们内涵丰富的56个民族相亲相爱,相知相守。
—冬之韵请欣赏民族礼仪展示。
(三)春之歌春天五彩缤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正像我们民族大花园一样,百花齐放,五彩缤纷。
—春之歌欣赏民族舞蹈《哇哈哈》朗诵《民族团结之歌》(四)夏之炫夏天缤纷绚丽。
耕耘着梦想,耕耘着希望,一区民族团结的赞歌,描画了共和国的多姿多彩。
——夏之炫欣赏民族团结故事:教师讲述民族团结模范故事欣赏民族团结演讲(五)秋之彩秋天到处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和绚丽华彩,就像民族兄弟们之间动人的友谊—秋之彩。
民族舞蹈欣赏四、我的承诺班主任领诵,学生呼号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心连心、手拉手、同呼吸、共命运”,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象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象珍惜自己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教案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多民族概况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3. 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与途径4. 民族团结的故事分享5. 民族团结主题活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享民族团结的故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实践法: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民族团结的力量。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我国的多民族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团结问题。
2. 讲解: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分析民族团结对国家、民族的影响。
3. 分享:讲述民族团结的故事,让学生从中认识到民族团结的力量。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引导学生提出具体措施。
5. 实践: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如民族文化交流、民族团结知识竞赛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多民族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水平。
3. 学生参与民族团结主题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
4. 学生对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与途径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辅资料:关于我国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教材或教辅材料。
2. 图片素材: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服饰、建筑等图片。
3. 视频素材:民族团结相关的短视频或纪录片。
4. 活动材料:民族团结主题活动的道具、材料等。
5. 网络资源:关于民族团结的在线文章、论坛讨论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我国的多民族特点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与途径。
3. 民族团结主题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民族团结》的教学设计
《民族团结》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
(2)中国也是一个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
(3)了解少数民族习性,增进班级同学情谊。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愿意为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尽自己的责任。
教学重点及突破:了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
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的生动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了解。
教学难点及突破: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讲解各民族的风俗人情,从而激起他们的爱国意识。
增进班级同学之间情谊,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教法与学法:1.提问探究法。
2.材料归纳法。
3.小组活动法。
4.讲述法、讲解法。
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师:各民族的资料,挂图,课件。
生:收集有关少数民族资料,初步了解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一元纸币。
课时:一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2、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中华民族》一课。
3、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1、认识民族的结构。
师:我们中国全称是什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师:从这首歌曲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回答了解到的信息。
师小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
2、认识少数民族的含义,出示少数民族的名称。
师: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你知道为什么把他们称作少数民族吗?生:小组合作探究,派代表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汉族:11.6亿人口多少数民族:1亿人口少3、回族的分布。
师:投影出示民族分布图,引导观察。
了解我国的五个自治区。
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民族分部。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教案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基本情况,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多民族基本情况2. 民族团结的内涵与意义3. 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与途径4. 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目标5. 民族团结实例分享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的多民族基本情况、民族团结的内涵与意义等。
2. 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分享维护民族团结的经历。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民族团结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展示我国的多民族基本情况、民族团结实例等。
2. 准备民族团结小故事、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准备纸张、笔等学习用品,以便学生分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我国的多民族基本情况,引发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思考。
2. 讲解民族团结的内涵与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分析民族团结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
4.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与途径。
5.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出维护民族团结的有效方法。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8. 课后跟进: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后访谈:教师可以在课后对students 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体会。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细致的评价,了解他们对于民族团结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民族团结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七、教学拓展1. 组织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如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民族团结主题班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2. 开展民族团结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民族博物馆、了解民族特色文化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民族团结课程设计
民族团结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我国民族团结的政策,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民族团结的定义、意义及其在我国的重要性,了解我国民族团结的政策和措施。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民族团结现象,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树立民族团结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民族团结的定义和意义:讲解民族团结的概念,阐述民族团结在我国的重要性。
2.我国民族团结的政策和措施:介绍我国民族团结的政策,分析民族团结措施的具体实施。
3.民族团结的现状和挑战:分析当前我国民族团结面临的形势,探讨民族团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青少年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团结意识,提出青少年维护民族团结的具体做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民族团结的概念、政策和措施,传授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讨论民族团结的现状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4.实验法:设计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团结的实践意义。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民族团结教材,为学生提供权威、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民族团结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5.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团队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民族团结教案
民族团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意义;2.掌握民族团结的内涵和特点;3.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民族团结的概念和内涵;2.民族团结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3.民族团结的特点和表现形式;4.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民族团结的内涵和特点;2.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民族团结的概念、历史背景、特点和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意义;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民族团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的实际意义;3.互动讨论法: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民族团结的看法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引入一些与民族团结相关的话题,如“你认为民族团结是什么?”,“你身边有哪些民族团结的例子?”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授环节(1)民族团结的概念和内涵教师通过讲解民族团结的概念和内涵,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基本含义和内在特点。
(2)民族团结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教师通过讲解民族团结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在历史和现实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3)民族团结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教师通过讲解民族团结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特点。
(4)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意义教师通过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作用。
3. 案例分析环节教师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民族团结案例,如“抗日战争中的民族团结”、“西藏和谐稳定的民族团结”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的实际意义。
4. 互动讨论环节教师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民族团结的看法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5. 总结环节教师通过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对民族团结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民族团结公开课教案
民族团结公开课教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民族团结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和重要性。
2.激发学生对民族团结的热爱和自觉维护的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多样性和包容不同文化的能力。
4.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民族团结活动。
学生能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的理念。
1.教师准备相关教材,包括图片、视频、文章等。
2.学生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3.教室布置整洁,提前准备好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民族团结”。
通过引入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20分钟)1.教师以讲解的形式介绍民族团结的概念、内涵和意义。
通过举例说明不同民族相互包容、尊重、合作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教师讲解民族团结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当下社会中实现民族团结并逐步实践。
三、讨论(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或所见所闻,分享对民族团结的看法和体会。
2.学生交流讨论后,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展示出各个群体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感悟。
1.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项小型活动,比如制作宣传海报、参观当地的民族文化展览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
2.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展现出对民族团结的关注和热爱,营造出融洽的教学氛围。
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族团结对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将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播民族团结的理念。
【作业布置】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民族团结的心得体会,或者策划一项实践活动来倡导民族团结。
【延伸阅读】1.《各民族一家亲》2.《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从理论认识到实践行动,真正践行民族团结的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民族团结教案20篇(一)
民族团结教案20篇(一)民族团结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民族团结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民族团结的实践活动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民族团结–概念解释: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状态–民族团结的含义和重要性2.民族团结的意义–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和发展3.民族团结的实践活动–多民族共庆的节日活动–民族联谊交流活动–举办民族文化展览和演出–参与志愿服务和社区建设4.提高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开展班级活动,加强班级凝聚力–引导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同学–设置学校相关课程和社团活动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短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学习民族团结的概念和意义–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自由讨论,总结出民族团结的概念和意义。
3.民族团结的实践活动–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践活动进行介绍,一起讨论活动的目的和效果。
4.提高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指导学生设计班级活动,鼓励他们发挥创意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学生对概念和意义的理解是否准确–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班级活动设计2.学习成果展示–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民族团结的心得体会,展示对民族团结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概念,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团队合作提高其团结意识,但在教学中还可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
需注重学生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树立尊重和包容的态度,推动形成真正团结的班级和社会环境。
六、扩展学习1.阅读推荐 -《民族团结与文化多样性》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筑中国梦》2.视频观看–观看相关民族团结的纪录片或微电影–观看跨民族合作的实际案例报道3.社区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组织和志愿服务活动,与各个民族的居民交流和合作,加深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
民族工作的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3.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3. 教学用具电子白板4. 标签政治课也可以用,党课也可以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份小礼物,保证你们看了会喜欢。
看!这是什么?(老师拿出一张人民币)你们带了吗?如果带了就和老师一起看人民币背面的文字。
除了汉语拼音外,你知道它们是哪些民族的文字吗?(依次是:蒙、藏、维,壮)想一想,为什么要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民币作为国家的法定货币,与各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不仅方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促进民族团结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天老师就想和同学们一起看看我们这个大家庭是如何相处,如何共同发展的。
请大家打开书第56页,我们一同学习“第十一课,民族团结”(教师板书)讲授新课: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提问: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而灿烂的文明。
那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56,汉族)在56个民族中,汉族占总人口的近92%,其余55个少数民族只占8%。
由此得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第一个特点:以汉族为主体。
同学们课前已经搜集了许多有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材料。
下面我想考考同学们,看你们对少数民族究竟了解多少?(1)看下面的服饰,你知道他们是哪个民族的吗?(看课件)(2)你能根据下列特点提示猜出他们是那个民族吗?(崇水爱水的民族;花衣银装不离笙的民族;戈壁绿洲上的民族;雪域高原的古老居民;“马背上的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你知道这些民族主要生活在什么地方?(看课件,指图)归纳:它们往往小规模聚居在某一个地方,我们称为小聚居。
下面我们再看一则材料:(生读)提问:从材料中你能读出什么信息?(杂居)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归纳出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
这种分布特点不仅有利于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过渡)为了加强各民族的平等团结,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采取了什么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在我国宪法中有明确规定。
同学们打开书第57页,齐读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生齐读)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板书)下面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字目的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屏幕打出一组问题)(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生答略)为了便于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更好地照顾到本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上也作了一些变通。
比如说藏族:根据西藏特殊的地理因素,自治区把职工的工作时间每周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职工周工作时间少5个小时;自治区还将“藏历年”和“雪顿节”等传统节日作为自治区的节假日。
(2)我国已经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哪些?你能在地图上指出来吗?(学生认真读图找出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a.内蒙古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广西壮族自治区d.宁夏回族自治区e.西藏自治区)此外我国还建立了很多自治州、自治县(旗)。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对于同学们来说比较难,老师简单提示两点:从历史发展和国情的角度思考?从少数民族本身角度思考?(A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交往密切,尤其在古代中央政权也曾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理。
B符合少数民族的居住特点,便于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4)实行这一制度的意义是什么?(生看书回答)有利于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
事实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因此得到各民族的热烈欢迎。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过渡)正由于党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所以各族人民充分享有各种权利,过着幸福的生活。
可是新中国建立时,由于历史发展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较为落后。
为此我国又制定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然后归纳出本目应掌握的问题)为了改变少数民族落后面貌,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采取的主要措施:(1)实行民主改革刚建国时,各少数民族发展程度不一样,有的少数民族还保留原始社会的残余,像西藏还实行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毫无人身自由,可以被农奴主买卖、或赠送给别人,他们的后代仍是农奴)。
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此外,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极其薄弱的情况,建国后我国还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以川藏公路为例(学生观看川藏公路图片):人民解放军在修筑这条公路时,克服了高原冻土、泥石流、雪害、山体滑坡等重重困难,终于使这条公路于1954年12月正式通车拉萨。
今年7月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著名歌星韩红的一首《天路》唱出了藏家儿女的心声——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在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西藏交通事业的发展,密切了内地和边疆的联系,为西藏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提供了有力保证。
(3)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建国初我国采取的有力措施,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为了实现东西部地区资源的互补,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1999年我国又制定了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西部大开发)(看课件)提问:西部大开发主要在哪些省市自治区进行?(西部大开发涉及的省、市、自治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广西等12个。
)西部大开发建设了一大批重点项目,最让西部人动心的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两大世纪工程。
(4)干部支边政策:杰出的代表孔繁森。
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我国又制定了干部支边政策。
一提到干部支边就想到了杰出的援藏干部孔繁森。
同学们课前已经收集了大量有关孔繁森的资料,哪位同学给大家简单讲一讲孔繁森的生平、事迹?教材上也有孔繁森的内容,同学们有时间的话可以阅读一下。
(事迹:在一次地震中他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
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
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在孔繁森的葬礼上一位老人哭泣了半个多小时一边哭,一边不停地按照藏族的习俗摸着脑门为孔书记祈福,反复念叨一句话:“孔书记没了,我的福气也没了!”记者问这位老人:“孔繁森待你,是不是就像您的亲生儿子一样?”老人却说:“不,孔书记不是我的儿子,他是我的父母!。
)孔繁森用自己的行动饯行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誓言。
他牺牲后,当地人们用各种方式悼念他,这就是孔繁森丧礼上的一幅对联——上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下联: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这副对联说明他既是一名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秀共产党员,也是忠实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的典范。
(过渡)正因为党和人民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2、各族共同发展的表现:(1)经济的发展。
首先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一些重要基地,有哪些?(展示图片:国家商品粮基地---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我国第二大橡胶生产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少数民族经济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涌现出一大批著名企业、知名产品。
(展示“蒙牛”“伊利”产品的商标)提问:这是哪两个企业产品的商标?这两个企业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内蒙古自治区)尤其是蒙牛乳业集团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超速发展的神话。
从1999年创立到现在,仅用5年,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一位。
2004年,销售收入达到72亿多元,成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
(2)文化事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同学们看教材第57—58页的插图,这些图片就体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民族团结。
下面我们看一组图片,再次从不同角度感受一下民族大团结。
你能说出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内容吗?以上图片说明从古到今,中央政权非常重视民族关系。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所以我们要搞好民族团结。
因为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安定和统一,更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
课后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A.57 B.56 C.55 D.502、中共中央在筹建新中国时,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什么政策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区域自治 D.共同繁荣3、我国第二橡胶基地是A.西藏地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4、什么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A.科教兴国 B.西部大开发 C.人才强国 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5、被藏族群众称为“活菩萨”的山东援藏干部是A.焦裕禄 B.史文彬 C.孔繁森 D.王庆喜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歌曲《爱我中华》请回答:⑴我国一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⑵中国共产党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什么政策?实行此政策有什么意义?⑶我国对少数民族实行什么原则?有什么意义?三、简答题根据我国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它既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