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物理下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_第2节 内能3 第2课时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第2节内能
第2课时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热量和热传递
备课笔记
小组问题探讨:
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哪些?
2.不同的方式可以同等程度地改变物体的内能吗?
知识拓展: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不同物体之间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备课笔记
小组问题讨论:
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效果是相同的吗?它们的实质相同吗?
易错点拨: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可能增加,不发生热传递时,物体对外做功,自身的内能减少.
小组问题讨论:
内能、热量和温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笔记
知识点拨:
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间的转化;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备课笔记
思想方法: 对于一些看不见摸
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
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
些非常直观的想象去认
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
间接测量.
备课笔记。
九年级下册 物理 教案 《内能及其改变》 鲁教版

第三节内能及其改变
1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使学生养成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认识。
通过钻木取火故事,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重点】
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内能、热量概念的辨析。
【教学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分子结构模型(自制)、自制做功演示仪、电子温度计、自制礼花炮、打气筒等。
学生用:空气压缩引火仪、乙醚、棉花、粗铁丝、打火机、砂纸、钻木取火器、暖水袋等。
30℃半杯水 50℃半杯水 50℃一杯水甲乙丙
问题7、乙丙两杯水,你认为那杯水的内能大?为什么?根据以上两个问题,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都有关系,
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
高温
加热热传递
分子动能三(内能转移)低温
物体内部所有内能及其改变摩擦对物体做功分子势能弯折做功
钻木取火(转化)物体对外做功
温度质量状态机械能内能。
13.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

“热”字有着多种含义,有时表示热量,如________,有时表示内能,如________,有时表示温度,如________。
(1)盛夏,我们感到很热。(2)液化气燃烧时放热。(3)雪熔化成水时要吸热。(4)摩擦生热。
3.解释生活中的改变物体内能的生活实例,比如电锯锯钢产生的火花是什么原因?(电锯对钢铁做功,是钢铁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从而产生火花。)
教师姓名
洪卓霞
单位名称
伊宁市第二十三中学
填写时间
2020年8月28日
学科
物理
年级/册
九年级(全一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十三章 内能的两种方式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热传递的概念琐碎,内能、温度、热量三个物理量的辨析理解不易,且理解做功的两个实验,弄清其分别对学生来说抽象难以理解,所以是难点。
2.举借钱的例子,解释热量的定义,明白热传递的只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明白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3.观看两个做功改变内能方式的实验演示视频。教师引导讲解实验过程,让学生练习说出实验过程,从而理解总结出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的结论。也能够理解,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
小结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传递和做功。
一、热传递
1.定义
2.条件
3.结束标志
4.实质
5.热量符号及定义
二、做功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3.做功的实质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辨析哪些属于热传递方式、哪些属于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深圳优质课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之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内能之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到生活中去。
1.如图所示实验,试管口木塞冲出过程()
A.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
B.试管口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内能增加
C.能量转化情况与内燃机压缩冲程相同
D.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2. 冰糖葫芦(如图)是许多小朋友的最爱.它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进阶作业选取三道贴近生活,针对性较高的考题。
紧密结合达成目标,从微课要点出发,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的检测。
题目难度适中,可以让学生全面有效地自查微课学习效果。
— 1 —
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利用______的方法增加糖的内能,待白糖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在山楂蘸上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固态,冰糖葫芦就做好了.
3.火柴可以擦燃,也可以放在火上点燃.前者是用
______方式使火柴头温度升高而点燃的,后者是用
______方式使火柴头温度升高而点燃的.
4.在图中的四幅图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阳光照射,企鹅变暖B.
用炉子烧水时水温升高
C.
钻木取火D.
铁锅热得烫手
学生填写项目(此项由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填写)。
— 2 —。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2.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
B.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
C.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
D.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升高
3.如图所示现象中,利用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
A. 发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
B. 钻木时,来回转动硬木棒取火
C. 天晴时,晒太阳使身体变暖和
D. 煮茶时,火焰使茶水温度升高
小结1.热传递改变内能
热传递:有温差的物体彼此接触时,高温物体降温,低温物体升温的现象。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差。
2.做功对也能改变物体内能
(1)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2)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3.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它们改变内能的效果是相同的。
物理教案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物理教案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教学目标(1)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2)知道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分析一:本节教材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已有简单介绍,本节教材以复习为主.要求学生能理解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它们在改变物体内能方面是等效的.分析二:物体的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又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方面是完全等效的,当一个物体的内能发生了改变,而我们不知道其改变过程,我们是无法确定是热传递使其内能发生改变,还是做功使其内能改变,或者是做功与热传递同时存在.分析三:功是能量转化的一个量度,做了多少功就意味着有多少某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一个量度.如果一个物体只有与外界间的存在做功关系(不包括机械能的改变部分),而无热交换,则做功的多少与内能的改变量相等;如果一个物体与外界间的无做功关系(不包括机械能的改变部分),而仅有热交换,则传递了多少热量,内能就改变多少.教法建议建议一:本节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已有简单介绍,因此可以提出问题:怎样改变物体内能?然后由学生回忆初中知识,回答问题.建议二: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方面是完全等效的,这一说法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可举例加深学生的理解:如一物体内能增加了,在没有告诉其他条件下,是否能判断出是什么原因使物体内能增加.--示例教学重点: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教学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方面是完全等效的示例一、引入课题提问:什么是物体内能?它包括什么能量?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做功可以使内能和其它形式的能相互转化.如果一个物体只有与外界间的存在做功关系(不包括机械能的改变部分),而无热交换,则做功的多少与内能的改变量相等.例题1:有一个10m高的瀑布,水流在瀑布顶端时速度为2m/s,在瀑布底与岩石的撞击过程中,有10%的动能转化为水的内能,请问水的温度上升了多少摄氏度?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g取10m/s2.解: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知,当水流到达瀑布底时的动能水吸收热量与温度变化满足关系由题目知,有10%的动能转化为水的内能,所以代入数据得℃评析:本题是一个力、热综合题,需要熟知机械能守恒定律、内能等相关知识.三、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是内能从一个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物体的另一部分).如果一个物体与外界间的无做功关系(不包括机械能的改变部分),而仅有热交换,则传递了多少热量,内能就改变多少.热量是描述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移的多少.例题2:关于热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B、内能多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C、热量、功和内能的单位相同D、热量和功都是过程量,而内能是一个状态量答案:CD评析:本题着重考查了热量的概念,以及它与内能、功的联系与区别.四、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方面是等效的当一个物体的内能发生了改变,而我们不知道其改变过程,我们是无法确定是热传递使其内能发生改变,还是做功使其内能改变,或者是做功与热传递同时存在.五、作业探究活动题目:内能的利用组织:分组方案:调查内能在哪些领域有哪些应用,说明内能应用的意义,写出调查报告评价:调查报告的科学性。
人教版高二物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教案

高二物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教案人教版高二物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二物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做功、热传递.2.知道内能的变化可以分别由功和热量来量度.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难点:对做功和热传递等效性的理解.三、教与学教学过程:我们知道,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对给定的物体其内能跟温度和体积有关,温度和体积的变化导致物体的内能变化,那么通过怎样的物理过程来达到物体内能的变化是我们所讨论的问题.(-)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演示】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棉花,尽快压下活塞,可看到棉花燃烧起来.1.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演示】厚壁容器的一端通过胶塞插进一只灵敏温度计和一根气针;另一端有一可移动的胶塞(用卡子卡住),用打气筒慢慢向容器内打气,增大容器内的压强.当容器内的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读出灵敏温度计的示数,打开卡子,让气体冲开胶塞后,再读出该温度计的示数,实验时可以观察到,胶塞冲出容器后,温度计的示数明显变小.2.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二)热传递可改变物体的内能【演示】点燃酒精灯,将铁丝的一端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让一名同学手握铁丝的另一端,一会就觉得发烫.此实验说明:热量从铁丝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这一端的温度升高了,内能增加了.1.热传递:没有做功而使内能改变的物理过程叫做热传递.做功使物体内能发生改变的时候,内能的改变就用功数值来量度.外界对物体做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对外界做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减少多少.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的时候,内能的改变是用热量来量度的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减少多少.2.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3.做功和热传递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做功使物体的内能改变,是其他形式的能量和内能之间的转化(不同形式能量间的转化)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改变,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同种形式能量的转移)【例1】金属制成的气缸中装有柴油与空气的混合物,有可能使气缸中柴油达到燃点的过程是()A.迅速向里推活塞B.迅速向外拉活塞C.缓慢向里推活塞D.缓慢向外技活塞【解析】物体内能的改变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而且两者是等效的迅速向里推活塞,外界对气体做功,而且没来得及进行充分热交换,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如果达到燃点即点燃,故A正确.迅速向外拉活塞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B错.缓慢向里推活塞,外界对气体做功,但由于缓慢推,可充分进行热交换无法确定温度情况,故C错.同理D错.正确答案是A.【例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质量的两种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内能增量一定相同B.一定量0℃的水结成0℃的冰,内能一定减少C.一定量气体体积增大,但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内能一定减少D.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而保持体积不变,内能一定减少【解析】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相互作用的势能之和.相同质量的两种物体,分子数不同,初始温度及分子间相互作用都不尽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内能增量不一定相同,选项A不正确.0℃的水结成0℃的冰,既放出热量,又增大体积对外做功,因此,其内能一定减少,选项B正确.一定量气体经历绝热膨胀过程,对外做功,气体的内能一定减少,选项C正确。
人教版九年级改变内能的方法(第2课时)物理(下)导学PPT教案

实验3:缓慢压缩筒内气体
实验3:缓慢压缩筒内气体
1.气体内能的变化情况分析
实验中筒内气体温度几乎不变,气体分子动能不变,分 子势能为零,所以筒内气体内能几乎不变。 2.同是压缩气体做功,为什么缓慢压缩气体的时候,气 体的内能几乎不变?
压缩筒内气体做功,可使其内能增大;而由于压缩过程比 较缓慢,气体同时与外界进行热传递,把内能又转移到周 围的环境中,于是缓慢压缩的过程中,筒内气体的内能几 乎没有变化。
答案:这个说法不正确。物体内能发生变化,物体的温度不一定会 随之改变。 解析:物体的内能与分子数目、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有关。题目只知 道物体内能增大或减少,没有说明物体分子动能增大或是减少,所以 物体的温度的变化不确定。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2.小明说:“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它的内能不变。”
实验中,通过气体的温度的变化, 就可以知道气体内能的变化。
一定质量 的气体
实验1:迅速压缩筒内气体
℃
实验1:迅速压缩筒内气体, 使筒内气体与外界几乎没有热传递发生
迅速压 缩气体
℃
实验1:迅速压缩筒内气体
实验现象与分析:
℃ ℃
实验中筒内气体温度上升, 气体分子动能增大,气体分 子势能为零,所以筒内气体 内能增大。
迅速压缩筒内气体,对气体做功, 气体内能增大,所以做功可以使 物体内能增大。
实验2:迅速拉伸活塞,使筒内气体迅速膨胀
实验现象与分析:
℃
实验中筒内气体温度下降, 气体分子动能减少,气体分 子势能为零,所以筒内气体 内能减少。
℃
筒内气体膨胀向外做功,气体 内能减少,所以做功可以使物 体内能减少。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改变初中教案

内能的改变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让学生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让学生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内能的概念。
2.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1. 内能的概念的理解。
2.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上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1. 课件。
2.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 previous knowledge about energy, 例如:什么是能量?能量有哪些形式?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内能。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讲解内能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教师讲解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包括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热传递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3.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做功和热传递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两种方式对内能的影响。
4. 教师讲解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上的联系和区别: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内能的概念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内能的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了内能的概念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内能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现象的敏感度。
初中九年级物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Two ways to change internal energy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分子动理论和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1)知道分子的动能,分子的平均动能,知道物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2)知道分子的势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知道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定性规律。
(3)知道什么是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与哪个宏观量有关,能区别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
(4)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知道两者的区别,了解热功参量的意义。
2.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这节课中要让学生建立:分子动能、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热量等五个以上物理概念,又要让学生初步知道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关系。
因此,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能力。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在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关系的讲授中,渗透统计的方法。
在分子间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上和做功与热传递关系上都要渗透归纳推理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三个概念(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掌握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距离关系、热传递与功的关系)。
2.区分温度、内能、热量三个物理量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势能曲线是教学上的另一难点。
三、教具1.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的演示实验:圆形玻璃筒、活塞、硝化棉。
2.幻灯及幻灯片,展示分子间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
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律热运动产生的。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内能教学设计

小组讨论并实践提高铁丝温度的方法。提出使铁丝温度升高的方法有:用火焰加热、太阳晒、用手搓、用手焐、踩在脚下用力一拉、用锤子不断敲击、反复弯折等等。
交流、讨论,尝试归类。初步明确物体温度升高的方法。
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注意聆听教师讲解“热量”的概念。
观看教师演示实验A。
两个学生合作,演示实验B。
因为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冰山也不例外。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有关“热”的能量的差异,本质是分子运动情况不同。
学生对比理解,分子虽小但也具有能量。
思考、联想、类比、理解。
认识内能。
倾听教师讲解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类比”理解是物理教学时,遇到较抽象的概念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感性认识迈向理性认识的好方法,适合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也间接的告诉学生有意识地培养理性思维的方法,为高中继续学习更加抽象的概念做个铺垫。
2.注意区分宏观的机械运动和微观的分子热运动。
3.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
热传递是能量转移;做功的本质是内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学生总结
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练
习
反馈练习
1.在“向装有少量水的瓶子内打气”的实验过程中,教师不断向瓶内打气,使得瓶内的水蒸气:气压增大,水蒸气的内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到用微观理论去解释宏观现象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和相关科学技术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助于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举出相关事例。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说课稿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的重要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
教材在前面已经介绍了内能的概念,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不仅是热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解释许多热现象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热力学定律做好了铺垫。
教材首先通过实例引入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然后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热传递对物体内能的影响。
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机械能、分子动理论等知识,对能量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内能的概念以及改变内能的方式还比较模糊。
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取知识,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相对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2)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
(3)能用做功和热传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经历探究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热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科学的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
(2)能用做功和热传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教学难点(1)理解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
(2)区分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效果。
13.2内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13.2 内能——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3章第2节“内能”。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内能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难点:内能与宏观现象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做饭等,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存在形式,引出内能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结合实验和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内能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如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内能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主要包括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概括内能的概念。
2. 简述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3. 举例说明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4. 完成实验报告册的相关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内能在现代科技、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关于“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的讲解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因此需要通过详细的讲解和生动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我们需要明确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而温度则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的度量。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2、如何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呢,请大家对比以下这两个实验:
实验一: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为什么?
是因为活塞对玻璃筒内的空气压缩做功,致使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了硝化棉的着火点,硝化棉燃烧。
致使筒内的空气内能增加的实质是;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实验二: 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汽,当瓶塞跳出时,观察瓶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气体膨胀,气体对外界(活塞)做功,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物体对外做功致使物体本身内能减小,实质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外界消耗机械能,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
功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小,外界获得机械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教师姓名夏瑞岚单位名称伊宁市达达木图镇中学填写时间2020.8.30学科物理年级/册九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十三章内能第2节内能难点名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准确判断内能改变的方式,并知道内能如何变化具有一定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归类。
2.通过列举使学生知道内能如何变化。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创设情境:最近,艾力总是愁眉苦脸,这不被智慧姐姐碰上,:“小艾力,什么事这么困扰你啊”艾力:“是这样的,买买提让我找到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升高铁丝温度,才和我打王者,可是我用反复弯折和在地上摩擦使铁丝温度升高了,他非说这两种是一个方式。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智慧姐姐:“像这样通过运动例如反复弯折和在地上摩擦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还有一种是热传递”艾力:“什么是热传递?”智慧姐姐:“热传递就是内能由高温物体转向低温物体”艾力:“我知道了,用火烧可以使铁丝升温,让火的内能转移到铁丝上”智慧姐姐:非常正确,只要能区分做功和热传递的就可以确定是哪种方式改变内能了,请看这个表格。
”做功热传递本质机械能转化内能内能转移特点伴随运动有温差艾力:那怎么办判断物体的内能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智慧姐姐:“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向和温度的增减来判断,例如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反之,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温度升高的物体内能增加,温度降低的物体内能减少”艾力:我知道了,弯折铁丝就是对铁丝做功,所以铁丝内能增加;火烧铁丝,铁丝温度升高,内能也增加了。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智慧姐姐:那我来考考你A在炎热的夏天,在啤酒中放入一些冰块,啤酒变凉B行驶的汽车,轮胎会变热C太阳能热水器水箱中的水被晒热D划火柴,火柴燃烧1.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2.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3.内能增加的是4.内鞥减少的是小结 运动做功 机械能转化内能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传递 温差内能转移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年×月×日学科语文年级/册五年级(上)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七单元 21《长相思》难点名称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物理下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教学设计
导读: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学目的
1.通过实例和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个物理过程。
2.了解做功和热传递就改变内能的效果来说虽然是等效的,但它们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
3.理解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内能时里等效的物理意义,并能计算有关问题。
教
具
热功互换器;压缩空气引火仪。
教学重点
热功当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提问:正在绕地球运行的卫星具有哪几种能量?这几种能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应答:卫星具有内能和机械能——卫星的动能跟卫星跟地球及其他星球间的相互作用的势能。
动能的大小决定于卫星的质量和运动速度,卫星的势能决定于它的质量和与地球或其他星球间的距离,卫星的内能大小与它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提出:卫星的速度和与地球间的距离变化了,卫星的动能和势能就变化,卫星的内能能否改变呢?
二、引入新课
1.教师以实例说明物体的内能是可以改变的。
如将一铁钉在火上烧,铁钉的温度升高了,其内能也随着增加了。
因为物体受热时膨胀,使分子间距加大,分子势能增加,同时分子运动加快,使得物体内分子平均动能增加。
又如将一杯水放在室内,水温逐渐降低,物体的内能减小了。
演示:在热功互换器内装一半乙醚,用软木塞盖紧,并将铜管固定后用软绳与铜管摩擦,管内乙醚不久便会沸腾将软木塞顶开。
分析:乙醚蒸气会将塞子冲开是因为人克服摩擦做了功,使管子和乙醚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的结果。
再请学生举一些内能改变的实例,并回答卫星的内能是否能改变的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研究,通过怎样的物理过程才使物体的内能改变?
请学生分析上述实例、实验及他们自己所举的例子,归纳出,象铁钉、热水是通过热传递使物体内能改变的,热功互换器的实验是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改变的。
小结:能够改变物体内能的物理过程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3.教师用压缩空气引火仪,将活塞拿出,在原玻璃筒内放入一块硝化棉。
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将这块硝化棉点燃?
应答:可用火柴点燃(热传递的方法)。
演示:将活塞向下猛按,使管内空气急剧压缩而温度升高,硝化棉被点燃(外力做功的方法)。
小结:以上说明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可以收到相同的效果。
5.提问: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它们在本质上是否一样呢?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