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2-2 国际统计年鉴数据处理: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构成(世界与各国指标,2016-2018多年数据分析对比)

合集下载

中国财政年鉴2015数据:全世界2013年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构成统计

中国财政年鉴2015数据:全世界2013年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构成统计

41.5②
39.4②
31.5 47.1①
62.7①
61.9①
75.3②
62.7①
70.7②
58.8②
74.9②
70.2②
68.5②
71.5①
57.0②
74.9②
50.4②
62.1②
78.9②
70.7015》第二业 200523.8 15.1 25.0 14.5
19.0 18.7 30.3 21.4 27.9 18.0 26.8 29.7 16.8 20.3 15.6 21.7 25.6 20.2
21.5 25.6 22.0 25.5 20.6 23.5 21.4 20.8 39.5 23.7 29.8 30.8 19.6 29.2 29.8 29.7 24.8 24.2 22.2 21.3
新西兰 注:①2011年数据.②2012年数据.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7.1
22.0
摘编自《中国财政年鉴2015》
业人员构成统计
产业
2013
30.1 11.6②
18.6 24.7② 21.7②
19.4②
28.4② 17.3① 21.5 15.4②
17.7② 20.9② 21.1 23.5① 24.3①
24.1①
23.4② 21.9① 21.2② 38.1② 21.7② 28.2② 27.8② 15.3① 30.4②
20.7② 26.0② 20.7② 18.9②
第三产业 2005
31.4 84.7 74.7 37.4
25.2 37.2 44.8 75.7 66.4 49.6 65.2 55.6 43.3 36.6 48.5 77.3 38.4 37.1

分地区、分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员数-1995年

分地区、分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员数-1995年
1995年分地区、分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 单位:万人 指标 就业人员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全 国 68065 35530 15655 16880 北京市 669.5 70.7 268.5 330.2 天津市 489.7 82.8 237 169.8 河北省 3367.3 1729.3 879.2 758.7 山西省 1460.4 636 435.7 388.7 内蒙古自治区 1024.5 536.7 225 262.6 辽宁省 2034 632.7 771.7 629.3 吉林省 1254.5 561.6 335.6 357.5 黑龙江省 1552.4 571.8 529.8 450.8 上海市 768 71 395 302.1 江苏省 3765.4 1569.2 1271.9 924.4 浙江省 2700.7 1154.3 848.1 698.5 安徽省 3206.8 1945.4 574.6 686.9 福建省 1567 789.8 371 406.1 江西省 2059.2 1141.3 373.1 544.7 山东省 4625.4 2515.7 1159.6 950.3 河南省 4696.7 2819.2 928.7 948.8 湖北省 2707 1383.4 596.5 727 湖南省 3506.1 2153.3 573 779.8 广东省 3656.8 1370.4 1047.2 1239.1 广西壮族自治区 2382.5 1582.5 282 517.8 海南省 335.3 203.5 39.3 92.2 重庆市 四川省 6335.3 3996 1008.6 1330.9 贵州省 1857.1 1368.5 185 303.4 云南省 2186.3 1656.2 216.7 313.2 西藏自治区 113.7 87.8 5.2 20.4 陕西省 1774.4 1056.1 341.3 376.8 甘肃省 1159.4 676.6 203.2 279.4 青海省 226 135.4 41 49.7 宁夏回族自治区 243.6 143.5 46.5 53.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62.2 376.5 124.3 161 注:全国就业人数1990年至2000年数据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重新调整,2001年及以后数据根据全国人口变动和劳动力抽 注:全国就业人数1990年至2000年数据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重新调整,2001年及以后数据根据全国人口变动和劳动力抽

三次产业的发展对就业率的影响分析

三次产业的发展对就业率的影响分析

三次产业的发展对就业率的影响分析1.1三次产业的发展带动的就业结构变化我国自1952年以来,人口数量不断上升,经济活动人口和就业人员的数量也不断上升,但是与此同时我国失业人员的数量也不断上升。

表1.1数据来源:中国2014年统计年鉴由表1.1可知我国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爆炸增长,就业人数从1952年的20729万上升到2013年的76977,可以由数据看出我国经济和就业的增长。

下图反映了就业人数与从事经济活动人口差距:图1.1在就业人口中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口数占总就业人数比例的变化如下表:年份第一产业(百分比)第二产业(百分比)第三产业(百分比)年份第一产业(百分比)第二产业(百分比)第三产业(百分比)1952 83.5 7.4 9.1 1993 56.4 21.4 21.2 1957 81.2 9.0 9.8 1994 54.3 21.7 23.0 1962 81.1 8.0 9.9 1995 51.2 23.0 24.8 1965 81.6 8.4 10.0 1996 50.5 23.5 26.0 1970 80.8 10.2 9.0 1997 49.9 23.7 26.4 1975 77.2 13.5 9.3 1998 49.8 23.5 26.7 1978 70.5 17.3 11.2 1999 50.1 23.0 26.9 1979 69.8 17.6 11.6 2000 50.0 21.5 27.5 1980 68.7 18.2 13.1 2001 50.0 21.3 27.7 1981 68.1 18.3 13.6 2002 50.0 21.4 28.6 1982 68.1 18.4 13.5 2003 49.1 21.6 29.3 1983 67.1 18.7 14.2 2004 46.9 21.5 30.6 1984 64.0 19.9 16.1 2005 44.8 23.8 31.4 1985 61.4 20.8 16.8 2006 41.6 25.2 31.2 1986 60.9 21.9 17.2 2007 40.8 26.8 31.4 1987 60.0 21.2 17.8 2008 39.6 27.2 33.2 1988 59.3 21.4 18.3 2009 38.1 27.8 34.1 1989 60.1 21.6 18.3 2010 36.7 28.7 34.6 1990 60.1 21.4 18.5 2011 34.8 29.5 35.7 1991 59.7 21.4 18.9 2012 33.6 30.3 36.1 1992 58.5 21.7 19.8 2013 31.4 30.1 38.5折线图反映了各个产业所占比例的变化:图1.2我们可以清楚的从图1.2中看出三次产业所占比例的变化,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例随着经济发展不断下降,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到2010年一直是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比例最高,随着我国工业和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农民工子弟大量流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也是由于第三产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需求大。

1952年-2012年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数及比例

1952年-2012年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数及比例

1952年-2012年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数及比例数据库:年度数据地区:全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万人)时间就业人员(万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万人)第一产业就业人第二产业就业人2012年7670425773232412769033.60%30.30% 2011年7642026594225442728234.80%29.50% 2010年7610527930.521842.126332.336.70%28.70% 2009年7582828890.521080.225857.338.10%27.80% 2008年7556429923.320553.425087.239.60%27.20% 2007年7532130731201862440440.80%26.80% 2006年7497831940.618894.524142.942.60%25.20% 2005年7464733441.91776623439.244.80%23.80% 2004年7426434829.816709.422724.846.90%22.50% 2003年7373636204.41592721604.649.10%21.60% 2002年732803664015681.920958.150.00%21.40% 2001年7279736398.516233.720164.850.00%22.30% 2000年7208536042.516219.119823.450.00%22.50% 1999年7139435768164211920550.10%23.00% 1998年7063735177166001886049.80%23.50% 1997年6982034840165471843249.90%23.70% 1996年6895034820162031792750.50%23.50% 1995年6806535530156551688052.20%23.00% 1994年6745536628153121551554.30%22.70% 1993年6680837680149651416356.40%22.40% 1992年6615238699143551309858.50%21.70% 1991年6549139098140151237859.70%21.40% 1990年6474938914138561197960.10%21.40% 1989年5532933225119761012960.05%21.65% 1988年543343224912152993359.35%22.37% 1987年527833166311726939559.99%22.22% 1986年512823125411216881160.95%21.87% 1985年498733113010384835962.42%20.82% 1984年48197308689590773964.05%19.90% 1983年46436311518679660667.08%18.69% 1982年45295308598346609068.13%18.43% 1981年43725297778003594568.10%18.30% 1980年42361291227707553268.75%18.19% 1979年41024286347214517769.80%17.58% 1978年40152283186945489070.53%17.30% 1977年39377293405831420674.51%14.81% 1976年38834294435611378075.82%14.45% 1975年38168294565152356077.17%13.50% 1974年37369292184712343978.19%12.61% 1973年36652288574492330378.73%12.26% 1972年35854282834276329578.88%11.93% 1971年35620283973990323379.72%11.20% 1970年34432278113518310380.77%10.22% 1969年33225271173030307881.62%9.12% 1968年31915260632743310981.66%8.59% 1967年30814251652661298881.67%8.64% 1966年29805242972600290881.52%8.72% 1965年28670233962408286681.60%8.40% 1964年27736228012183275282.21%7.87%1963年26640219662038263682.45%7.65%1962年25910212762059257582.12%7.95%1961年25590197472856298777.17%11.16%1960年25880170164112475265.75%15.89%1959年26173162715402450062.17%20.64%1958年26600154907076403458.23%26.60%1957年23771193092142232081.23%9.01%1956年23018185442468200680.56%10.72%1955年22328185921913182383.27%8.57%1954年21832181511882179983.14%8.62%1953年21364177471715190283.07%8.03%1952年20729173171531188183.54%7.39%1951年1950年1949年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注:全国就业人员1990年及以后的数据根据劳动力调查、人口普查推算,2001年及以后数据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重新修订。

财政预决算全国各省市区统计数据:全世界2017年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构成统计

财政预决算全国各省市区统计数据:全世界2017年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构成统计

英国 澳大利亚 新 资西 料兰 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1.1
1.1
18.5
2.6
2.6
19.4
6.5
6.6
20.2
摘编自《中国财政年鉴2018》

业人员构成统计
产业
2017
26.6 21.1 17.7 27.0 23.8 21.7 32.4 17.3 25.6 20.7 24.8 9.7 27.4 19.0 16.6 23.7 17.7 16.3 25.7 22.6 25.1 25.5 11.6 23.4 19.6 25.8 18.9 23.3 20.8 23.3 37.9 20.4 27.3 26.3 16.5 31.3 26.9 19.5 26.8 25.3
第三产业 2016
54.9 38.0 81.4 45.5 32.8 46.5 50.1 81.6 70.9 61.3 70.2 28.5 61.1 50.6 32.4 34.1 55.6 83.6 47.0 44.0 33.4 48.9 51.9 71.1 78.5 61.4 79.5 75.8 68.9 66.9 59.0 76.8 71.3 70.0 81.3 58.0 66.3 76.2 53.7 60.0
2017
17.5 39.1 0.5 26.7 42.7 31.2 17.1 1.1 3.5 18.0 4.9 61.3 11.0 30.4 49.9 42.0 26.0 0.1 26.7 32.8 40.9 24.8 36.5 5.6 2.0 13.1 1.7 0.5 10.3 10.2 2.9 2.9 1.3 3.9 2.2 10.6 6.7 4.1 19.4 14.9
80.5
18.4
80.4

中国统计年鉴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

中国统计年鉴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

中国统计年鉴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就业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统计年鉴中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的数据。

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中国就业市场的现状根据最新的统计年鉴数据,中国的就业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就业人员数量在过去几年中稳步增长。

然而,各产业的就业人员数占比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具体来说,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数占比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数占比则持续上升。

这表明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农业和工业。

从区域角度来看,东部地区的就业人员数占比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这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仍存在区域不平衡的问题,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三、中国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预测中国就业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下:服务业将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领域。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将继续超过农业和工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领域。

同时,随着科技创新的加速,服务业的业态也将更加多元化,为就业市场提供更多的机会。

中西部地区的就业市场将逐步崛起。

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将逐步加快,从而为就业市场提供更多的机会。

四、结论中国的就业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我们需要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同时也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以实现更加均衡的经济发展。

我们也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就业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各地区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的就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近年来,中国政府按照三次产业划分,对各地区的就业人员数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本文将详细介绍各地区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的现状和特点。

SPSS三次产业就业情况分析

SPSS三次产业就业情况分析

SPSS三次产业就业情况分析唐 山 学 院专题分析报告题目:按三次产业分就业情况分析系 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 训 名 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 名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 导 教 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2年6月29日【摘要】:全球约有25万家SPSS 产品用户,它们分布于通讯、财会、银行、证券、保险、商业、市场研究、科研教育等多个领域和行业,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升,第三产业比重提高,新兴行业不断涌现。

产业内的微观主体—企业也在不断变化。

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化,个体私营企业数量增多、地经济管理系10营销本第六组 任聪237王亚静213李坤128杨则君222 高爱青 边丽洁 SPSS 统计软件实训位上升,发生了一系列结构性的转变。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必然会影响到劳动者的就业结构。

而劳动者就业结构是否合理、劳动力的配置是否有效率,也会成为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二者具有紧密的关联关系。

关键词: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就业人数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一、我国三次产业就业情况分析第一,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的专业统计软件。

此软件对研究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有很大的作用。

从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来看,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国的行列,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大约落后60—100年,面对这种现状,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提升的策略应该是:三次产业并重,加速发展乡镇企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而不能走先工业化再服务化、先城市化再服务化的道路。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产业结构也正处在战略性调整的历史阶段。

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不断上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在大多数国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直至70年代,在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和美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劳动力所占比重下降的趋势开始减弱。

三次产业分类法和联合国标准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法和联合国标准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法和联合国标准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与联合国标准分类法:洞悉经济结构的两种重要工具导语:在讨论和研究经济结构时,我们常常会涉及到三次产业分类法和联合国标准分类法这两种重要的概念和工具。

它们被广泛运用于经济学、统计学和宏观经济政策的领域。

本文将围绕这两种分类法展开,探讨它们的意义、优缺点以及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一、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提及主题文字)第一节:概述和发展历程三次产业分类法,顾名思义,将经济活动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它是描述经济结构的基本工具,通常用于区分、研究和比较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构成。

该分类法的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柯克·亨德森(Kirkaldy)于1913年提出,并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和被广泛采用。

第二节:分析各产业的含义和特点第一产业是指从事自然资源开发和采集的产业,例如农、林、牧、渔等;第二产业代表着工业生产、制造和建筑业,是一种加工和转化原材料的经济活动;第三产业是指提供服务和消费相关的活动,例如商业、金融、交通运输、教育、医疗等。

第三节: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三次产业分类法具有直观、简单明了的特点,易于理解和应用。

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的基本状况,以及各产业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然而,该分类法的缺点也不容忽视,它不能反映出各种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也不能准确描述新兴产业和经济转型的特点。

二、联合国标准分类法(ISIC)的概念和应用(提及主题文字)第一节:ISIC的背景和定义联合国标准分类法(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简称ISIC)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业分类体系,由联合国统计司于1948年首次发布。

它以经济活动为主线,将各类产业分门别类,以促进各国统计数据的比较和国际交流的便利。

第二节:ISIC的结构和层级ISIC分类法包含四个层级,分别是部門(Section)、类(Division)、组(Group)和类(Class)。

23-2 按三次产业划分的就业

23-2 按三次产业划分的就业

22.3
17 23.4 30.5
27.5 23.5 37.3
73 63.1
27.7
37.5 56
63.9
韩 马国来西 亚巴基斯 坦菲 律 宾新 加 坡泰 土国耳 其埃 加及拿 大墨 西 哥美 阿国根 廷巴 委西内瑞 拉保加利 亚捷 克法

10.9
18.4 48.4 37.4
0.2
48.8
34.5
29.6
18.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9.1
30.9
30.5
50.4
50.4
42.8
42.3
26.2
26.2
31
31.5
11.5② 11.8① 29.4② 29.4① 59.1② 58.8①
6.6 20.5
6.4 19.7
31.3 31.4
31.6 30.8
62 42.4
61.9 43.9
1.5
1.4
25.4
24.9
72.7
73.4
法 国
德 国
5.1
4.8
1.6
1.6
2.7
2.6
意大利
5.4
5.3
荷 兰
波 兰
3.3 18.8
2.9 19.1
罗马尼亚
42.8
42.3
俄罗斯联 邦
11.5② 11.8①
西班牙
6.6
6.4
乌克兰
20.5
19.7
英 国
1.5
1.4
澳大利亚
4.9
4.9
新西兰
8.7
9.1
注:①1999年数据。②1998年数据。
27.4

SPSS三次产业就业情况分析

SPSS三次产业就业情况分析

SPSS三次产业就业情况分析唐 山 学 院专题分析报告题目:按三次产业分就业情况分析系 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 训 名 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 名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 导 教 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2年6月29日【摘要】:全球约有25万家SPSS 产品用户,它们分布于通讯、财会、银行、证券、保险、商业、市场研究、科研教育等多个领域和行业,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升,第三产业比重提高,新兴行业不断涌现。

产业内的微观主体—企业也在不断变化。

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化,个体私营企业数量增多、地经济管理系10营销本第六组 任聪237王亚静213李坤128杨则君222 高爱青 边丽洁 SPSS 统计软件实训位上升,发生了一系列结构性的转变。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必然会影响到劳动者的就业结构。

而劳动者就业结构是否合理、劳动力的配置是否有效率,也会成为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二者具有紧密的关联关系。

关键词: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就业人数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一、我国三次产业就业情况分析第一,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的专业统计软件。

此软件对研究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有很大的作用。

从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来看,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国的行列,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大约落后60—100年,面对这种现状,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提升的策略应该是:三次产业并重,加速发展乡镇企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而不能走先工业化再服务化、先城市化再服务化的道路。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产业结构也正处在战略性调整的历史阶段。

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不断上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在大多数国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直至70年代,在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和美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劳动力所占比重下降的趋势开始减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6
50.1
42.0
41.7
25.4
25.2
0.5
0.5
26.1
25.9
30.9
30.7
40.2
39.8
第二产业
2017
2018
29.0
28.6
26.8
26.9
20.4
20.5
16.1
16.1
24.5
24.7
22.0
22.0
32.0
32.0
17.5
17.3
24.6
24.5
21.3
21.3
25.1
34.0② 54.7① 82.7① 45.2① 43.9① 33.3①
第一产业
2017
2018
27.0
26.8
30.8
30.4
40.6
40.2
1.4
1.3
44.5
43.9
30.8
30.5
17.6
17.4
1.0
1.0
3.4
3.4
15.1
15.0
4.8
4.7
68.4
68.0
11.2
11.1
28.8
28.7
7.2
21.2
21.1
71.6
59.0①
2.8
2.8
38.1
37.9
59.1
75.3
2.6
2.6
20.5
20.3
76.9
70.9①
1.3
1.3
27.4
27.1
71.3
69.7①
3.8
3.8
26.0
25.8
70.2
74.9①
2.3
2.2
16.5
16.3
81.2
57.8①
10.2
10.1
31.7
31.5
16.2①
48.5
1.1
21.7
16.3①
77.3
30.7
28.2①
25.7
26.0①
25.9
42.6
32.3①
20.3
23.7①
37.1
43.6①
23.1①
第三产业 2016 43.5 79.4① 84.0①
80.8②
44.9① 49.4①
79.8 70.7 61.4① 70.2
60.0① 51.3①
25.0
9.0
9.1
27.4
27.3
19.2
19.1
15.9
16.0
23.6
23.6
18.3
18.3
16.7
16.6
28.4
28.3
23.6
23.5
25.8
25.8
第三产业 2017
44.0
42.4 39.0 82.5 31.0 47.2 50.4 81.6 71.9 63.6 70.1 22.6 61.4 52.0 33.5 34.4 56.3 82.8 45.5 45.5 34.1
58.1
66.1①
5.9
5.8
27.0
26.9
67.1
76.2
4.4
4.3
20.1
19.9
75.6
52.4①
19.4
19.2
26.5
26.3
54.1
60.1①
15.4
15.3
24.3
24.3
60.3
79.7①
1.2
1.1
18.2
18.1
80.6
78.0
2.6
2.6
19.4
19.4
78.0
73.3
6.2
第三产业 2018 44.6
42.7 39.4 82.6 31.5 47.5 50.6 81.7 72.1 63.7 70.3 22.9 61.6 52.2 33.9 34.7 56.5 82.9 45.8 45.8 34.4
埃及 尼日利亚 南非 加拿大 墨西哥 美国 阿根廷 巴西 委内瑞拉 捷克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荷兰 波兰 俄罗斯 西班牙 土耳其 乌克兰 英国 澳大利亚 新西兰
11.6
11.6
51.6
70.5①
5.2
5.2
23.3
23.2
71.5
78.8
1.5
1.5
19.5
19.5
79.0
61.2
13.1
13.0
26.0
26.0
60.9
80.0
1.4
1.4
19.7
19.4
78.8
72.8②
0.1
0.1
22.4
22.4
77.5
77.3①
9.5
9.4
20.5
20.4
70.0
7.2
附录2-2 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构成
(根据中国统 计资年 料鉴 来2源0:17世界银行数据库 单位:%
国家或地区
第一产业
2005
2016
第二产业
2005
2016
中国 中国香港 中国澳门
44.8
27.7
23.8
28.8
0.3
15.1
11.4①
0.1
25.0
15.9①
第三产业 2005
31.4 84.7 74.7
2.0
1
21.4
17.3
75.7
4.4
3.5
27.5
24.3
66.9
32.4
18.0①
18.0
20.6①
49.6
7.9
4.9
26.9
24.9
65.2
14.6
12.5①
29.7
27.5①
55.6
39.9
28.5①
16.8
20.3①
43.3
43.1
43.5②
20.3
22.5②
36.6
36.0
29.2①
15.6
9.7
20.8
68.7
4.0
2.9①
39.5
38.0①
56.5
3.6
2.8
23.7
20.1①
72.3
2.4
1.4①
29.8
27.7①
67.8
4.2
3.8①
30.7
26.6①
65.1
3.2
2.1①
19.6
15.2①
72.5
17.4
11.5①
29.2
30.4①
53.4
10.2
6.7①
29.8
27.2①
60.0
30.9
25.8①
21.5
25.1①
47.5
58.3
3.4
38.3
7.5
5.6①
21
1.6
22.7
19.6
75.2
14.9
13.0
25.7
25.3
58.9
1.6
1.6
20.6
18.4
77.8
1.1
2.0②
23.5
24.6②
75.1
20.5
10.3①
21.4
22.2①
57.9
孟加拉国 文莱 印度 印度尼西亚 伊朗 以色列 日本 哈萨克斯坦 韩国 老挝 马来西亚 蒙古 缅甸 巴基斯坦 菲律宾 新加坡 斯里兰卡 泰国 越南
48.1
14.5
37.4
0.6②
18.7②
55.8
19.0
25.2
45.2
32.9①
17.9
22.2①
36.9
24.7
18.0①
30.4
32.5①
44.9
5.3
4.2
29.6
19.6
65.1
29.5
20.4①
24.8
27.2①
45.8
19.4
15.3①
24.3
24.7①
56.4
1.4
1.1①
22.2
18.5①
76.2
3.6
2.6
21.1
19.5
75.1
7.1
6.5
22.2
20.2
70.5
49.1①
25.0
24.9
26.6
26.6
48.4
36.8
36.6
6.2
20.5
20.4
73.3
48.6 51.8 71.6 79.0 61.1 79.1 77.5 70.2 71.7 59.4 77.1 71.6 70.4 81.4 58.4 67.2 75.8 54.5 60.4 80.7 78.1 7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