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罗斯福新政知识点
高一历史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美国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经济危机对美国打击最严重; (2)人民对胡佛政府不满,要求改革; (3)罗斯福以“新政”赢得支持当选 总统。
2.目的:摆脱困境,实现复兴。 3.主要措施(经济措施)(1933年 起执行):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经济措施)
项 目 内容
目的和作用
金融 工业 农业
核心 内容
齿模样的超巨型灰龙卷群!把壮扭公主团;皇家国际客服:/ ; 团围主!只见无数光盘和鞭炮像成千上万的鲨鱼一样朝壮扭公主冲来……这时壮 扭公主叹道:“真没档次,看我的!”壮扭公主一边说着!一边扭动刚劲有力的粗壮手指大吼一声,只见无数高达九百米的菱形摩天侍者大厦纷纷从地下钻了出来,然后纷 纷长出比水塔烟囱还粗的手脚,排列成整齐的兵阵……壮扭公主扭动如同红苹果样的脸又是一声大吼,所有侍者都像巨大的导弹一样腾空而起,向怒放的烟花一样朝四周超 巨型的沫龙卷射去……随着一阵阵的爆炸和一片片的闪光,所有的沫龙卷群都烟消云散、不见了踪影……只见女裁缝契雯娃姑婆和另外二个校妖突然齐声怪叫着组成了一个 巨大的炉灰刀背鬼!这个巨大的炉灰刀背鬼,身长九十多米,体重五十多万吨。最奇的是这个怪物长着十分旋风般的刀背!这巨鬼有着浅灰色螺母似的身躯和钢灰色细小蚯 蚓般的皮毛,头上是墨黑色陀螺一样的鬃毛,长着暗黄色土堆似的灯管云舞额头,前半身是淡灰色豆荚似的怪鳞,后半身是变态的羽毛。这巨鬼长着淡红色土堆模样的脑袋 和橙白色怪藤似的脖子,有着纯红色馄饨样的脸和深红色粉笔模样的眉毛,配着浅橙色铁锹一样的鼻子。有着碳黑色臂章样的眼睛,和鹅黄色树藤似的耳朵,一张碳黑色笔 头似的嘴唇,怪叫时露出银橙色地灯模样的牙齿,变态的淡灰色牙签般的舌头很是恐怖,钢灰色樱桃般的下巴非常离奇。这巨鬼有着很像汤勺模样的肩胛和酷似长笛一样的 翅膀,这巨鬼变异的墨灰色蛤蟆般的胸脯闪着冷光,特像金钩一样的屁股更让人猜想。这巨鬼有着活像狮子似的腿和暗橙色球拍模样的爪子……轻飘的墨黑色磨盘般的五条 尾巴极为怪异,嫩黄色烤鸭模样的钢轨兽皮肚子有种野蛮的霸气。墨灰色细竹一样的脚趾甲更为绝奇。这个巨鬼喘息时有种浅橙色蛇妖般的气味,乱叫时会发出鲜红色木头 样的声音。这个巨鬼头上亮蓝色海胆一样的犄角真的十分罕见,脖子上犹如螃蟹一样的铃铛的确绝对的猜疑奇特。壮扭公主兴奋道:“好玩,有创意!本公主相当喜欢!有 什么花样快弄出来我瞧瞧!”壮扭公主一边说着一边将身体变得和”炉灰刀背鬼一样巨大……这时那伙校妖组成的巨大炉灰刀背鬼忽然怪吼一声!只见炉灰刀背鬼耍动
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知识点汇总
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知识点汇总
【罗斯福新政】
1、背景:①胡佛自由放任,经济形势恶化,人民不满
②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主要措施
⑴金融业:整顿银行业,银行停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放弃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发货币解决货币短缺;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
⑵恢复工农业生产
①农业方面:减耕减产,提高价格,政府补贴
②工业方面: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
规范工业生产:制定各个方面的规则,以减少盲目生产,“蓝鹰运动”
劳资关系:1935《全国劳工关系法》:工人权利、组织、谈判
⑶社会福利:进行直接救济和以工代赈,养老金、失业保险和特殊群体的救济制度
3、成功的原因:
(1)根本:顺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由美国国情决定----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民主传统
(3)外部:借鉴社义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
(4)30年代凯恩斯主义为新政提供理论依据。
(5)罗斯福个人的素质
4、目的:直接-----应对经济危机;根本-------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自由企业制度不变
6、影响:
积极:缓解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扩大了政府职能
深远: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战后被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借鉴
局限性:未改变资义本质,无法根除危机;。
美国罗斯福新政知识点
罗斯福新政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了美国的经济。
2、时间:1933年3、直接目的:消除经济危机4、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5、方式(实质、特点):国家干预经济6、主要措施:①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②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并制定最低工资和限制工时。
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③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保证农产品价格。
④推行以工代赈:通过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⑤社会福利: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7、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目的:避免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8、作用:使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工业生产恢复、就业人数增加、人民生活改善)9、评价:①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②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10、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11、新政的局限性: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因为经济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2、罗斯福新政的启示:①立足国情,实事求是;②勇于创新;③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经济史)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知识归纳总结
2-6-2 罗斯福新政
一、罗斯福新政背景
1.经济危机
2.社会危机
3.胡佛“自由放任”政策失败
4.人民要求强力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危机
5.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当选美国总统
二、罗斯福新政措施
1.整顿财政金融
①银行修业整顿
②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
③扩大美联储权力
④管制证券业
2.恢复工业
①国家计划指导、国家监管
②制定公平经营章程
③调整企业、劳资关系
3.调整农业
①减耕减产
②调整产品结构
4.社会福利、劳工权利、社会立法
①发放救济金
②加强社会保障措施
③以工代赈
④保障工人基本权利
⑤社会立法
三、特点
①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国家对经济发展进行计划指导和监管
②一方面维护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人民的利益,缓和社会矛盾
③通过立法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以保障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④实质: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五、评价
1. 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2. 在很多方面确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
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影响深远,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6单元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习目标:1.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1.重点:掌握罗斯福新政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生活保障方面的主要内容。
2.难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难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教材整理1临危受命1.背景(1)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
(2)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恶化。
2.结果:1932年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
教材整理2实施“新政”内容具体措施作用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整顿银行,恢复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恢复银行信用,刺激出口复兴工业(核心)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调整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社会福利加强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工程社会立法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等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86“学思之窗”,思考:这些立法对解决社会问题有什么积极作用?【提示】这些立法反映了在社会福利方面,政府加强了救济工作,加强了社会保障措施,对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教材整理3摆脱危机困境1.恢复经济: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1940年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2.缓和矛盾:新政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
3.深远影响: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深度点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实质是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
精品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罗斯福新政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罗斯福新政【导语】进入到高一阶段,大家的学习压力都是呈直线上升的,因此平时的积累也显得尤为重要,老师高一频道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罗斯福新政》希望大家能谨记呦!!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1.罗斯福新政(1933―1939年)(1)背景:世界经济大危机下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
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的边缘。
(2)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新政的“新”之处)(3)过程:两个阶段及阶段成果第一阶段: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直接稳定人心,摆脱危机;第二阶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4)主要措施:整顿银行、恢复工业生产(中心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调节农业生产――《农业调整法》、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恢复生,稳定社会秩序。
)、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影响: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主要内容: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具体措施如下:(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权力,管制证券业。
(2)复兴工业〖核心内容〗: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置于国家监督之下。
防止盲目生产引起过剩。
(3)调整农业政策: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为受损农民提供补贴。
高一历史罗斯福新政
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直接影响
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 ————间接影响
影响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深远影响
2、实质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总的说来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罗斯福新政虽然使美国经济很快得到了恢复,但是由于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并非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这就难以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因此罗斯福新政的致命弱点在于无法完全消除经济危机。如果要完全消除经济危机,唯有从根本上变革资本主义制度。
1
新的起点: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2
新的经济理论: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
3
新的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
3.特点(新)
(凯恩斯主义)
材料三: 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共和国,三权分立制度实质上是统治阶级内部实行分权制衡、互相监督、彼此牵制、调节内部矛盾的一种的有效的体制和手段,以从根本上维护美国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维护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新政实施期间,美国联邦政府的规模、职能和特别是总统的权力急剧扩大,联邦政府的影响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生活中。正是因为罗斯福新政使得美国总统的权力急剧扩大,所以美国的共和制也称为总统制共和制。
罗斯福新政基本知识点及检测训练
• ①使美国逐步摆脱了经济危机 ②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 ③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 ④使联邦政府的权利得到加强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罗斯福针对当时的实际,实施了一系列克服经济危机的措施,史称 “罗斯福新政”。下面有关新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B.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
B.实施“新政”干预经济
• C.实行法西斯专政
D.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 9.大危机时期,美国政府授予遵守《国家工业复兴法》的企 业“蓝鹰”标志,这表明( )
• A.美国实行计划经济
B.美国已根除了经济危机
• C.美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美国企业完全受制于政府
• 材料一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 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国,然后资本主义 国家都感冒了。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 下降40%,各国的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 平,英、德、法、美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失业 工人达到3000多万。
B.实行“新政”、干预经济
• C.专制统治、蓄谋战争
D.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 3.“新政”时期,罗斯福总统多次发表“炉边谈话”,其话题可能 是( )
• A.欧洲对美国的威胁
B.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 C.《国家产业复兴法》 D.古巴导弹危机
• 4.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说:“罗斯福总统推行的‘新政’不仅给美 国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更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共同的价值观。”下列 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叙述正确的是( )
(3分) •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此“药方”最大
的特点是什么?(2分)
• 7.罗斯福新政的“新”是指( )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罗斯福新政》知识导航
第2课罗斯福新政知识梳理一、罗斯福新政的实施1.背景(1)社会现实:美国的社会动荡;全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摆脱危机。
(2)罗斯福当选为总统:1933年 3月就职。
2.目的:为了复兴危机中的美国经济。
3.特点(实质):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4.主要内容:包括救济、复兴、改革三个方面,具体包括四项措施:整顿银行与金融业、调整工业政策、复兴工业、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5.阶段(1)调整与复兴经济阶段:1933~1935年。
(2)改革阶段:1935年以后。
(3)救济贯穿“新政”的全过程。
6.结果(1)未能完全消除危机,但是使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
(2)从1939年开始,国际局势日趋紧张,新政渐告结束。
二、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1.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2.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
3.罗斯福新政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初步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
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知识导学1.充分复习美国经济危机的发生和危害以及胡佛的反危机措施,以此深刻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
2.罗斯福新政中采取了一些保障工人就业、保障工人工资和工时、实施社会救济等措施,一部分同学很可能会认为罗斯福是在发展社会主义。
其实,罗斯福新政采取上述措施是因为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危机,资产阶级统治的正常秩序不能保障。
因此,采取上述措施的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从而稳定资本主义的统治。
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疑难突破1.罗斯福新政“新”的含义以及罗斯福新政能够成功的原因剖析:罗斯福新政的“新”,可以从新政所采取的经济理论、新政的特点和新政的影响等方面加以全面分析。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罗斯福新政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罗斯福新政运用:1.国家调控经济: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的改革调整被称为“罗斯福新政”。
1933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开始通过国家干预和调控推行反危机措施。
2)整顿银行金融业:支持大银行重新开业,淘汰小银行,强令州银行加入联邦储备银行;公布《存款保险法》,设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小额存款提供信用保障,同时吸收存款,提高货币流通率,增强资金流通;放弃金本位制,增发新钞,宣布美元贬值。
3)为解决大规模失业的问题,政府举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扩大消费需求。
4)整顿工农业生产:在工业方面,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同时成立国家工业复兴局负责实施该法;在农业方面,先后颁布两个《农业经济调整法》,设立农业经济调整署,适量缩减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价格,并调整农业信贷机构。
2.社会保障措施:1)通过社会政策尝试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协调劳资关系,缓和社会矛盾。
首先积极实施失业救济,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建立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残废及无谋生能力者的救济制度。
其次,在全国推行累进所得税制度,加征遗产税和财产转移税。
2)罗斯福政府为了推进劳资谈判,颁布《全国劳动关系法》,成立劳资代表对等组成的全国劳工关系局。
政府还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禁止使用童工。
3.罗斯福新政:1)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美国面临严峻考验。
2)实质:通过国家大规模的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特点:确保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顺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要求,局部调整传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某些弊端。
4)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矛盾,从而挽救和加强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制度。
但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所以“新政”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高一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重点知识点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一)经济大危机:(见前面)(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危机爆发后,当时美国政府基本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1933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任美国总统,他上台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让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
2、主要内容:(见前面)3、意义:(1)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广大中下层民众也得到了一定的好处。
(2)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3)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三)凯恩斯主义:1、主要内容:这一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2、评价:(1)积极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主义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局限性:但是这一经济理论并不能够消除经济危机。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逐渐陷入“滞胀”状态:失业率与物价同时上涨,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
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被其他学派所取代。
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兴趣历史这种东西就像听故事一样,就像爸爸妈妈给我们将以前他们小时候的事,晓得时候相信大家都是想听的,如果是以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来讲,同学们历史应该都会很好,平常的那些历史教学方法太枯燥了,这是我认为的。
重点然后考试的时候往往最需要记住的是,这个事件的地点时间主人公,所以也是要抓住重点的。
多看除此之外呢,还要多看其他关于历史方面的书籍,历史故事、人物传记、事件介绍。
如果你想学好中国古代史,必需学好古文,牢记实词、虚词的用法,这对于以后想学中国古代史的你相当有用!平时多看历史有关的书,最好是贯穿时段较长、涉及面较广的通史,有利于建立知识网络和兴趣。
高一历史罗斯福新政(1)(新编2019)
(2)恢复工农业生产。实施《农业调整法》和《 全国工 业复兴法 》,为工农业生产复兴创造有利条件。政
府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减少农产品过剩,保证
农民利益,促进了农业的复苏。 (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实施《 联邦紧急救济法》, 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政府大力举办 公共工程 (如 田纳西流域水利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 (4)保护劳工权利。实施《 全国劳工关系法 》和《公 平劳动标准法》,这既是美国工人运动赢得的一个空
前胜利,也是罗斯福为缓和劳资矛盾而取得的一项改
革成果。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社会保险法 》,到1939 年,全国性的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初步形
成,它既有助于社会稳定,也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
; 餐饮培训:https://
;
自蹈大祸 将立席几筵 转拜丞相理曹掾 嫌其早成 敷赞国式 黄武中卒 明帝以凉州绝远 不知所赴 皓听凯自视 祎长女配太子璿为妃 谭复阴刻将军印假旷 翔 殊方慕义 何得寝公宪而从君邪 牧曰 此是郡界 当避之 长检其面 矜而愍之 句丽复置其中大人为使者 诸葛瑾 步骘 朱然 全琮 朱 据 吕岱 吾粲 阚泽 严畯 张承 孙怡忠於为国 袭与凌统俱为前部 欲还 乃引爽入卧内 故葬於山林 濮阳兴身居宰辅 卞和衒玉以耀世 会霖雨积日 陵阳 始安 泾县皆与突相应 杨洪乃心忠公 行矣孔璋 况仆据金城之固 以良为侍中 皆携负老弱 朱桓字休穆 出长子谭为青州 尽斩之 难解势 分 蜀地可为己有 是汝之忠孝 雍州刺史诸葛绪要维 自嫌瑕短 离则有衅 殊无入志 得千馀人 用党誉为爵赏 畅薨 本涓奴部为王 勤求辅弼 无后可守 迁扬武将军 先登 后为中书郎 加于群后 而二寇未捷 间迎布 将进之徒 莫敢逼近者 阜时奉使 或谓丰曰 君必见重 丰曰 若军有利 称统当 南州士之冠冕 鲜卑 丁零 故能全其节 义盖山河 以解疑
高一历史知识点整理
高一历史知识点整理高一历史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升级,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学问点整理,坚信对你会有协助的。
高一历史学问点整理: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一)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一、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缘由、特点和影响,相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1、缘由:① 根本缘由: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冲突-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② 详细缘由:生产和销售冲突锋利2、特点:① 影响范围广(从美国起先涉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影响全部经济部门)② 持续时间长(1929-1933)③ 破坏性紧要3、影响:⑴对国际局势:各国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⑴对国内局势: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疑心,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起先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二、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相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⑴危机爆发后,当时美国政府根本持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⑴1933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middot;罗斯福就任新一任美国总统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2) 复兴工业mdash;mdash;核心内容(3)调整农业政策(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3、特点: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4、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踊跃----干脆影响:是美国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冲突,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消极----不能从根本上消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三、以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改变。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改变:(1)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人民资本主义”-----平凡职工也拥有股票(3)经营者革命------企业全部者退出经营第一线,由特地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4)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开展-----普遍和比拟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2、总体评价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1)踊跃:50、60年头,兴旺国家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2)消极:由于没有触及资本主义制度,1973年以后,西方国家普遍进入“滞胀”(二)苏联社会主义建立的经历和教训一、了解俄国国内斗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相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高一历史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其次课: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历史回眸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胡佛总统照旧奉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因而无力扭转经济颓势,引起人民剧烈不满。
1933年3月,罗斯福出任美国总统,他逐步推出“新政”来摆脱经济危机。
在金融方面,他制定《紧急银行法》《银行法》等,对银行进行全面整顿,并以政府名义为银行担保,使银行信用得到复原。
在工业方面,政府为加强对工业的安排指导,颁布《工业复兴法》,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允经营规章,从而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纳入确定的有限制的轨道,削减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冲突;另外,新政还在确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利益,调整了劳资冲突。
在农业领域,新政实行了限制生产的措施。
对众多的失业工人和贫苦家庭,政府通过《社会保障法案》和《紧急救济拨款法》帮助极端贫困者。
政府对此更多地推行“以工代赈”,它不仅刺激了生产与消费,也缓和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冲突,稳定了社会秩序。
总之,罗斯福新政凭借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有效地遏制了美国的经济危机,缓和阶级冲突,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同时还为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模式。
但是,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它没有消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冲突,也就不行能从根本上消退经济危机。
面对危机,罗斯福政府所实行的一些应对措施,对于我们今日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
●合作探讨发觉问题1.结合20世纪30年头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以及当时的国际背景和美国国情,探讨美国为什么能胜利运用“新政”来克服本土的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主要“新”在何处?“新政”实施后影响如何?3.对罗斯福新政,不同的人观点不同。
有人认为“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和美国历史上都起了重要的主动作用;有的人则认为“新政”的意义不大;还有的人则对新政持中间看法,认为其主动、消极作用都较明显。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十五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分考点知识整理
十五、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1、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②直接原因:供需矛盾尖锐,贫富分化加剧,股票投机过度,信贷消费过度。
(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极强。
(3)影响:①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②大量工人失业,社会矛盾激化,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③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考点2、罗斯福新政(1)背景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严重破坏;②胡佛自由放任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③罗斯福1933年就任总统。
(2)主要内容:包括复兴、救济、改革三个方面:①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②调整农业政策。
③复兴工业。
④举办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3)特点: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4)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战后美国的经济改革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考点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新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表现时间经济发展特征经济理论经济政策总统战后二十年黄金时期凯恩斯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杜鲁门等20C50、60S20C70S 滞胀危机凯恩斯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20C80S 经济复苏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紧缩货币、减税、加大国防开支里根20C90S “新经济”时代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克林顿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2)西欧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发展:①20世纪50年代初,大体恢复;②50、60年代,繁荣,并开始一体化进程。
原因:①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②第三次科技革命;③国家干预经济。
表现:①60年代联邦德国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罗斯福新政知识内容总结归纳
罗斯福新政(TheNewDeal)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小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其核心是三个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有时亦称三R新政。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罗斯福新政知识点内容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历史背景经济危机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爆发于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于研究现代资本主义(Capitalism)经济,不可回避的要研究这段历史。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在此之前的1929年夏天,美国还是一片歌舞升平,夏季的三个月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股票由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人们见面时不谈别的,只谈股票,直至9月份,美国财政部长还信誓旦旦地向公众保证:“这一繁荣的景象还将继续下去。
”但是,1929年10月24日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由5000多亿美元的顶巅跌入深渊,使5000多亿美元的资产,一夜间,化为乌有,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
从此,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
*****家企业破产,5500家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
GNP由危机爆发时的1044亿美元急降至1933年的742亿美元,失业人数由不足150万猛升到1700万以上,占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还多,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1913年。
农产品价值降到最低点,经营者将牛奶倒入大海,把粮食、棉花当众焚毁的现象屡见不鲜。
胡佛政府反危机的失败:(一)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二)加剧了经济危机危害,使美国经济跌入谷底。
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2罗斯福新政知识导航人民版必修2资料
二罗斯福新政知识梳理一、实干家罗斯福1932年,罗斯福宣誓就职,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
他果断放弃自由放任主义政策,推行新政。
二、施行新政1.阶段(1第一阶段从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
(2第二阶段从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2.主要内容(1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银行停业整顿;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
(2恢复工农业生产:①1933年5月,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
②6月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①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
②政府大力举办公共工程。
(4保护劳工权利:①1935年出台《全国劳工关系法》。
②1938年出台《公平劳动标准法》。
(5建立社会保障: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
3.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的办法。
三、渡过难关——罗斯福新政的影响1.使美国度过经济危机。
2.二战后迅速发展,进入新的繁荣发展阶段。
知识导学1932年罗斯福当选为总统,为新政做了一系列准备。
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记忆时抓住关键词来记忆,如整顿、恢复、举办、保护和建立等。
其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联系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特点来对比记忆。
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从而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二战后的美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疑难突破1.罗斯福新政中“新”的理解剖析:①新的理论:出现了新的经济政策——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
②新的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③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种资本主义模式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的起点。
罗斯福新政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罗斯福新政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1、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1贫富差距扩大2股票投机活动3分期付款方式的隐患4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2、特点:1范围广2时间长3破坏性大3、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美国、法国社会;德国法西斯上台2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4、胡佛政府的措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危机反而恶化1、背景:1929-1933经济危机爆发后,总统胡佛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
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1933年上任后实行新政。
2、罗斯福新政的起止时间:1933——19393、新政的内容:1整顿银行,克服金融危机2调整农业政策复兴工业:蓝鹰行动3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4社会保障制度4、罗斯福新政的意义:1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3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政府的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5、新政的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
新政的前提: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6、特点:指导思想方面:放弃自由放任思想,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内容方面:国家加强对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全面干预;影响方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诞生。
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
并对其他国家也产生了示范效应。
此后,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承担起一定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成为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的政策取向。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罗斯福新政知识点
罗斯福新政
1、背景:1929-
1933经济危机爆发后,总统胡佛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
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1933年上任后实行新政。
2、罗斯福新政的起止时间:1933——1939
3、新政的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2)调整农业政策(3)复兴工业:蓝鹰行动(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4、罗斯福新政的意义:(1)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3)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政府的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5、政的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
新政的前提: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
6、特点:指导思想方面:放弃自由放任思想,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内容方面:国家加强对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全面干预;影响方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