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3.1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同步课件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选修六湘教版课件:3.1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情境导入
课程目标
澳大利亚大陆本来是没有兔子的,人们要看兔子只能到动 物园去。1859 年,墨尔本动物园从欧洲运来了 24 只兔子 供人们观赏。1863 年的一天,动物园发生了一场大火,幸 存的兔子逃到草原上成了野兔。澳大利亚优越的自然条 件,十分适宜兔子的生存,不到 100 年它们的后代就已遍布 澳大利亚,总数达到 40 亿。越来越多的兔子在草场上打 洞安家,使草原牧场满目疮痍,从而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和荒漠化。人们不得不对兔子“宣战”,全副武装的军队开 出营房,对兔群发动了在兵团作战式的“围剿”。 为什么澳大利亚会发生严重的“兔灾”?
(1)图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最高级消费者是
。
(2)图示中初级消费者是
,是第
营养级。
(3)该食物网中共
条食物链。
1 2 3 45 6
解析:第(1)题,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最高级消费者是指营养级别最高的动 物。第(2)题,初级消费者是直接食用绿色植物的动物,是第二营养级。第(3) 题,在确定食物链数量时必须注意能量流动经过每个营养级。 答案:(1)草和树 狮
机物,再归还到环境中去的功能。
答案:C
1 2 3 4 56
4.关于生态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发展初期,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就 是生态平衡 B.生态系统是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过程中,维持生态系统的发展 C.氮肥厂废液入河,因废液使藻类大量繁殖,鱼类缺氧死亡,这是生态平衡失 调的表现 D.要保持森林生态平衡,就必须保证不动森林生态系统的一草一木 解析:生态系统发育初期,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生 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旦超过了这种限度,生态平衡就被打 破,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受损甚至崩溃。 答案:C
第3章 第3节 生态环境保护 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
情景导入 2020 年 3 月 3 日是联合国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 日”,今年全球的主题是“维护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国 家林业和草原局宣布,3 日起,中国将以“维护全球生 命共同体”为主题,在全国开展 2020 年“世界野生动植 物日”宣传活动。 讨论: 当面对大自然、面对濒危野生动植物时,你会 有什么感想?应采取什么行动? 提示:野生动植物是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野生动植物灭绝,会 破坏生态平衡。应保护野生动植物,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立法保护野 生动植物,人人行动起来。
• 4.我国在黄河三角洲上发现大面积的野生大豆
种群,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大力保护。保护野生大豆
种群的主要原因是
()
• A.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从中获取人类有用的生 物基因
• B.野生大豆是上等的饲料,经济价值很高
• C.野生大豆的水土保持作用比其他植被强
• D.野生大豆是常见的美化绿化植被
• 解析: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野生大豆,主要是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可以为人类提供所需要的改进 现有大豆品种的基因,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巨大 的潜在经济价值。
第3章 第3节 生态环境保护 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第3章 第3节 生态环境保护 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2019 年广东省揭阳市期末)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有鸟中“东方宝石”之称的朱鹮(右图) 曾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和北部地区的森林 地带,在高大乔木上筑巢栖息与繁殖,到邻 近的稻田、河滩和沼泽等湿地觅食鱼、鳅、 鳝、螺、蛙等。
• 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
• 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
• 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 理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复习课件
(2)自身调节 (3)生态退化: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农业 和森林病虫害剧增,恶性杂草大量繁殖。 物种: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消失。 气候变化: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增加;降水减少;空气湿度降 低等。
受损生态系统的表现系原统有的的结动构态、平功衡能被发打生破障碍 形成波动性破坏或恶性循环
特别提醒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过程
方向 特点
单向
物质循环
循环流动 收支平衡
读“某森林中食物网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该森林内的生态系统是平衡的,它具有哪些特征? (2)如果该森林内蛇大量减少,但鹰的数量变化并不大,说明生 态系统具有________作用。 (3)如果该地森林被大量砍伐,可能带来哪些后果? (提示:从生态、物种和气候三个方面归纳)
【答案】AB。
要点二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我国 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等半湿润、 北方农牧交错区,绿洲边缘区等
分布
湿润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
形成 原因
自然原因:地形陡峻,土质疏松, 植被稀少,降水集中,多暴雨、风 力等。人为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 用方式,毁林毁草、乱垦选答案: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②土地荒漠化;③水土流失;④受损生 态系统。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要点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 1.几个概念 (1)种群:一个物种可以以个体形式独立存在,同一个物种在一 定空间内集合在一起,形成种群。 (2)生物群落:在一个区域内所有不同的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 构成生物群落。 (3)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3.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课件
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 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流出地区上游→破坏土地资源,土壤肥力下降。 2、下游地区下游→河、湖泥沙淤积,引发洪涝灾害。
三、荒漠化
1、概念
2、危害 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 通过沙尘暴影响其他地区 3、成因分析
(1)自然原因 深 居 内 陆 气 候 干 旱
海洋水汽来源少 荒
降水往往影响荒漠化的进 漠 程,但并非决定性因素 大风日数多,风力 作用强盛 化
平地沙 质覆盖 深厚
基本条件
动力因素
物质基础
(2)人为原因
荒漠化90%以上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
思考右图中各种原因发 生的地区 过度樵采:干旱地区绿 洲边缘(塔里木盆地 边缘、古尔班通古特 沙漠边缘,河西走廊) 鄂尔多斯沙区 过度放牧:呼伦贝尔 锡林郭勒 过度农垦:呼伦贝尔 锡林郭勒 科尔沁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一)就地保护 概念 最有效的办法:建立自然保护区 对象 1.有代表性的不同自然带的不同自然带的生 态系统 2.珍贵稀有动物自然栖息空间 3.其他自然历史遗迹和重大水源地
二、迁地保护
概念 方式:建立动物园、 植物园、珍稀濒危 动植物人工繁育基 地和设立遗传资源 种资库 活动题思考
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
(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长江中上游地区 东北黑土地区、北方土石山区 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等地区,都有水土流失发生
2、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
成)、植被等几个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 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 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土主要为风成黄土,粉粒 占黄土总重量的50%,结构疏松,抗冲抗蚀性弱。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 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3.1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素材湘教版选修6(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3.1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素材湘教版选修6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 3.1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素材湘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 3.1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素材湘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3。
1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相关素材生态平衡一、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通常情况下(没有受到外力的剧烈干扰)总是平稳地进行着,与此同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这叫做生态平衡。
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如果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超过它本身自动调节的能力,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
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时谓之生态失调或生态平衡的破坏。
生态平衡是动态的。
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稳定状态.生态系统可以在人为有益的影响下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态效益。
上述定义表明:(1)自然生态系统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的长期演代,最后形成相对稳定状态,发展至此,其物种在种类和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即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时间保持平衡状态。
此时,系统中的有机体将所有有效的空间都填满,环境资源能被最合理、最有效地利用。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3.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课件湘教版选修6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答案(1)水土流失(或生态破坏)。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植被破坏。 (2)B地区形成的自然原因:沙漠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劲。C地区荒 漠化加快的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植被破坏。 (3)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区,在强大的西北季风的作用下,向东、向 南扩展。 (4)经常出现的沙尘天气。 解析第(1)题,A地区是我国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土质疏松、降 水集中和植被破坏有关。第(2)题,沙漠形成除与气候干旱等自然 因素有关外,人类的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垦殖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3)题,冬春季节,北部地区盛行强大的西北季风,在其作用下向东、 向南扩展。第(4)题,土地荒漠化是同气候干旱、风力强劲、植被 破坏后地面裸露、沙源多等因素有关。因此华北地区经常出现的 沙尘天气应该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3.危害。 (1)不仅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且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 经济的正常运行。 (2)形成沙尘暴
条件:强风、沙源、不稳定的天气
危害: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交通、人们的出行,破坏生态环境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预习交流2 治理沙尘暴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 提示从沙尘暴形成的必备条件分析,目前人类对天气系统的影响能 力有限,要治理沙尘暴,只能从固定沙源切入,而固定沙源最有效的 办法是增加地表的植被覆盖率。
水蚀 (3)类型
风蚀
2.形成原因。 (1)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植被、降雨、土壤、风力、冻融等。 (2)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毁林毁草、滥垦乱伐、开 矿修路等。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三章第一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课件
【合作学习】
1以森林生态系统 为例说明生态系 统为什么具有自 我调节能力? 什么样的生态系 统调节能力最强?
森林破坏后会 引起哪些连锁 反应?森林破 坏后可能产生 哪些具体的后 果?
2
【互动探究】
(2017全国III卷) 人们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砍伐热带 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观测发现,在 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2017全国II卷)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受人为干扰,地表 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图8)。 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 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 好的原因。
【学以致用】
• 2018年3月10日 新华社济南: 从山 东省林业厅获悉,山东今年将推进“ 绿满齐鲁.美丽山东”国土绿化行动, 并启动森林城市建设。结合今天所学 ,说说发生在你身边的受损生态系统 的例子,谈谈如何践行保护生态系统 ?
生态文明建设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THANK YOU
天然林物种丰富,树冠 的密度高,而人工种植 的橡胶林树种单一,密 度低,截留水分能力弱; 地表缺少草木、灌木的 保护,水分易散失; 土壤裸露,土壤的蓄水 能力差。 天然林植被茂密,蒸腾作用更强烈; (涵养水源、增加下渗截留水分能力 更强)
【互动探究】
碳的循环过程
【反思归纳】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动相 态对 平稳 衡定 自 然 和 人 为 干 扰
3.什么是生态平衡?平 衡的生态系统表现出哪 些特征?
生态系统
空气
水
土壤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整合课件湘教版选修6
专题归纳整合 专题 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是自然界重要生态系统之一,由湿生、沼生和水生植 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与上述生命形成有关的非生命的水、光、 热、无机盐等组成。这些要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形成了一个动 态平衡的生态系统。湿地的功能:①调蓄水量和调节气候;②独特 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类型;③良好的珍稀动物栖息地;④净化污 水。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 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 益,被誉为“地球之肾”。
湖泊。第(3)题,干旱地区也有湿地分布(如湖泊);水稻田就是人工湿
地;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主要是为了保护湿地。第(4)题,湿地的作用
不是提供矿产资源,湿地也不可能产出大量木材。
答案(1)D (2)B (3)C (4)C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4)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湿地的作用有( )。
①湿地能为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一片湿地就是一个“聚宝盆” ②
湿地是许多珍稀水禽的重要栖息地 ③调蓄水量 ④为人类提供
旅游资源 ⑤调节气候 ⑥提供大量木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
解析第(1)题,海洋不属于湿地。第(2)题,长中下游的湿地主要指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湘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课件第三章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页,共33页。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一、判断题 1.生态脆弱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地区。( ) 2.农村能源结构不合理是造成植被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 3.就地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 4.在小流域内,对可以不退耕还林的山区农田,要大力推行高 效生态农业。( ) 5.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
使植被保护既体现出
滩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加大
加强政
生态效益,又体现出经
农业生态保护的投入并制
策引导
济效益,通过发展生态
定相应的生态建设鼓励政
经济促进植被保护
策和生态补偿政策
第十七页,共33页。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具体措施
目的
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农村新 改变传统落后的居住
加强农
区
环境和条件
村住区
第四页,共33页。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 (1)作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现状:生物多样性正在以惊人的减速少度(j_iǎ_n_s_h_ǎ_o_)___。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______自_然__保__护__区______。 (2)迁地保护 ①建立动物园、植物园。 ②建立珍稀濒危动植人物工_(_r_é_n_g_ō_n_g_)繁__育_______基地和设立遗传资 源种质库等。
第十五页,共33页。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农业发展的原则、特征、方向
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原则
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综合利用
充分利用清洁、可再生新能源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3.1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教案湘教版选修6(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3.1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教案湘教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 3.1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教案湘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 3.1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教案湘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受损生态系统的含义.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特征.3.认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动态平衡过程以及受损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
4.学会辨别、认识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在图3—1括号内标出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术语。
2.一个草原生态系统里的所有草原犬鼠是不是一个生物种群?说一说你的判断理由。
( )( )( )( )【点拨】1.( 生物个体) (生物种群)(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2.一个草原生态系统里的所有草原犬鼠是一个生物种群。
因为这是一定区域相同物种的集合。
【启发提问】生态系统由四部分组成,你知道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分别指的什么?【学生回答】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能够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消费者是指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维持生命的动物。
分解者是指许多看不见的细菌和真菌,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和残留物中所含的有机物逐渐分解成无机物,重新回到无机环境中被绿色植物所利用。
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 3.1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可以编辑修改。
高考地理 3.1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课件 湘教版
【交流讨论】
说说发生在你身边的受损生态系统的例子, 分析受损原因。思考人类应如何保护生态 系统?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七点 二十二分。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七点 二十二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 –选修6
3.1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七点 二十二分。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七点 二十二分。
【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第一局部内容,答复以下问题: 1.什么是生物种群?什么是生物群落?什么是生态系
统? 2.生态系统有哪几局部组成?
一个草原生态系统里的所有草原犬鼠是一个生物种 群。因为这是一定区域相同物种的集合。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七点 二十二分。
【案例分析】
草原生态系统实例:各种禾草、灌木以水、土壤、二 氧化碳为养料,在一定温度下,叶绿体利用太阳能把 这些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供草原上牛、马、羊、野 兔等食用;一些肉食动物,如狼、鹰又吃食草动物; 微生物又把动植物尸体分解为无机物,重新供草原植 物利用。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七点 二十二分。
〔1〕根本概念 生物种群是同一物种在一定空间内集合在一起,是一定区域相同物种的集合; 生物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所有不同的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是一定区域内不同物种的 集合;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的统一整体,是一定区域内生物群落(包括生命系统) 和其生存环境(包括非生命系统)的集合。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局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局部〔主要 指生物的生存环境,包括空气、水分、养分和气候因素等〕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七点 二十二分。
二、生态平衡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七点 二十二分。
(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3章 第3节 生态环境保护同步备课课件 湘教版选修6
制建设,依法保护植被。
3 . 开发和建设活动也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之 一。写出两个导致这些问题的开发和建设活动类型。 【提示】 矿产资源开采、铁路建设、公路建设、水利
工程建设修建等。 4 .为尽量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在设计和建设高速公 路的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
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1.发展生态农业 (1)理论指导: 生态 学。 (2)生产过程:强调合理利用 土地 和其他各种自然资源。 (3)目的:保护农业 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 高产、高效 和
优质 。
(4)要求: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 经济发展 和脱贫致富有 机结合起来,以生态环境的 保护 与 建设 带动和促进当地经 济的发展。 (5)措施:加强 政策 引导;加强 农村住区 建设;加强
中温带、亚 森林 东北、西南、 热带边远山 破坏 华南林区 区 内蒙古、青 草原 海、宁夏、 退化 新疆 半干旱、干 旱草原区
湿地萎 缩 生物多 样性锐 减 土壤侵 蚀 荒漠化
三江低地、 湖滨、海滨
湿润低平原、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湖泊、海洋 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边缘地区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 立生态走廊、采育结 合、合理放牧、实行 禁渔期制度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 改坡为梯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 能,严禁砍伐
1 .图中信息说明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简 述它们形成的主要原因。 【提示】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发展传统农业、牧
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导致植被破坏。 2 . 发展生态农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为 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应采
取哪些措施鼓励生态农业的发展。
D. 硬化地面抵抗风蚀
(4) 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的参 与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第 (1) 题,根据沙尘天气产生的条件,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同步湘教选修ppt正式完整版
A.西北绿洲地区
B.南方低山丘陵
C.东北平原及山地
D.华北平原
(2)生态农业系统中沼气开发利用的好处有( )
①解决农村燃料问题 ②实现有机质还田 ③将污染物资源化
④解决畜牧业的饲料来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林草植被在该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D.减弱噪音,美化环境
加【强特法 别制提利建醒设】用,生依态土法农保业地护的优和势特其征。他各种自然资源,保护
农业生态环境
,实
①解决农村燃料问题 ②实现有机质还田 ③将污染物资源化
现农业的 高产 、 优质 和 高效 的农业。 4.从长远利益考虑,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改变不合理的
生产活动和观念。
读某地区农业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系统示意图,回答(1)~(3)题。
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在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组成了一个整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持着一种生态平衡。
工程见效快,工程养林草,林草治根本,林草固工程;
加强政策引导措施主要是从政府执政方面出发,引导农民走综合治理和开发的道路,制定生态建设和开发的激励政策和补偿政策,制
1.发展生态农业 定的政策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②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恢复植被。
(1) 生态农业 是以生态学理论 为指导,在生产过程中强调合理 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具体措施
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三者并用,有机结合,效益互补。 如今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致行动。
湘教版选修六第三章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不平衡----平衡----不平衡
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 构功能不会破坏。
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草原不至于破坏
适度捕捉生态系统中的动 物,也不会导致种群严重减 小,更不会灭绝。
健康的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动 态平衡状态。当受到自然和人为 干扰后,原有生态系统的动态平 衡则会被打破,使系统的结构、 功能发生障碍,形成波动性破坏 或恶性循环,这就是受损生态系 统。
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和危害
(1)生物变化 直接原因--开垦、捕猎,使某些生物灭绝或涉临灭绝 间接原因--外界环境变化得不适于原有生物生存
(2)非生物环境变化 滥垦、滥伐、施肥、污染等
人类活动对池塘生态环境的破坏
工厂废液
(含P.N2)
排入
池塘
养分 剧增
藻类过 渡生长
营养源
浮游生物 物 链 和 食 物 网
二、生态平衡
1.表现
(1)生态系统内部动植物种类 和数量相对稳定
(2)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 和输出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2.特点: 生物的组成和数量的比例相对稳定; 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保持平衡; 食物链结构复杂,相互交叉形成食物网; 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有完好 的营养关系。
2.生态系统的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
陆生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水生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河流生态系统 湖泊生态系统 池塘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流动
三级消费者 (1千焦)
次级消费者 (10千焦)
初级消费者 (100千焦)
生产者 (1000千焦)
食物链中的能量金字塔
微生物分解作用增强
高中地理 3.1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同步课件 湘教版选修
。
3.热带雨林受破坏后会产生 候变化的后果。
受损、生态系统
和气
生态退化
物种消失
活动指导
1.教材P42“图3-1 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组织层次” 提示:犬鼠个体→犬鼠种群→含有犬鼠的生物群落→含有犬 鼠的生态系统。
活动指导
2.教材P44“图3-2 一个陆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 提示:通过读图加深理解食物链与食物网两个概念,明确各 种动植物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及相互间的能量传递关系。理解 分解者、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的含义及相互间 的物质能量传递关系。
活动指导
一、生态系统组成
1.一个物种可以以 个体形式独立存在,同一物种在一定空间内 集合在一起,形成种群。
2.在一个区域内所有不同的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就构成了
。生物群落及其
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3.由生生态物系群统落都是由、
环和和境非分解者组成;组非成生的物,成生分物是成空分
气、
、养生分物和成分 因生素物。成分
③
结组构成复杂、互数相量交叉而形成食物网。
④在生产者、消费者输和入分解者之间有完好的
3.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
。
食物链
关系。
营养
稳定
活动指导
三、受损生态系统
1.健康的生态系统处于一种 动态平衡 状态。
2.当受到自然和人为干扰后,原有
的动态平衡则
会被打破,使系统的
、 生态系统发生障碍,形成波
动性破坏或恶性循环,这结就构是 功能
活动指导
•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 1.生态平衡的涵义是什么? • 2.什么是受损生态系统?
活动指导
【例证2】关于生态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章末归纳提升课件湘教选修6湘教高二选修6地理课件
12/12/2021
上一页
返回首页 第十一页,共十六页。
下一页
根据湿地方面的知识,回答(1)~(3)题。
(1)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湿地的作用有( )
①湿地能为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一片湿地就是一个“聚宝盆” ②湿地是
许多珍稀水禽的重要栖息地 ③调蓄水量 ④为人类提供旅游资源 ⑤调节气
候 ⑥提供大量木材
返回首页 第五页,共十六页。
下一页
内部富营养化加剧, 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
环境污染 水草繁茂、泥炭化加 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
速
富营养化过程
大量引水灌溉 湿地中水量减少、干 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
河流的截流改向 涸
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
12/12/2021
上一页
返回首页 第六页,共十六页。
返回首页 第七页,共十六页。
下一页
图 1 是 20 世纪 80 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 2 是洞庭湖 1825~2006 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12/2021
上一页
图1
返回首页 第八页,共十六页。
下一页
12/12/2021
图2
上一页
返回首页 第九页,共十六页。
下一页
知
专
识
题
(z
归
hī
纳
sh
i)
(g
网
uī n
络
à)
构
提
建升12/12/2Fra bibliotek21上一页
返回首页 第一页,共十六页。
下一页
12/12/2021
上一页
返回首页 第二页,共十六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
通过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征等相关信息,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
一、生态系统组成
1.一个物种可以以 个体形式 独立存在,同一物种在一定空间内
集合在一起,形成种群。 2.在一个区域内所有不同的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就构成了 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及其 环境 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都是由 生物成分 和非 生物成分 组成的,生物成分 由 气、 生产者 、 消费者 和分解者组成;非生物成分是空 水分 、养分和 气候 因素。
动态 平
②能量和物质的
③ 食物链 结构复杂、互相交叉而形成食物网。
④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有完好的 营养 关系。 稳定
3.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
。
三、受损生态系统 1.健康的生态系统处于一种 动态平衡 2.当受到自然和人为干扰后,原有 状态。 生态系统 的动态平衡则
结构 、 功能 发生障碍,形成波 受损生态系统 。 动性破坏或恶性循环,这就是 会被打破,使系统的
(2)工厂含氮、磷的污水排入池塘,造成鱼类死亡,是由于池
塘中 ( A.有毒物质增多 C.食物匮乏 B.溶解率匮乏 D.水温升高 )
专家曾预测,未来如果全球平均气温比1980年至1999年的平
均值增加1.5摄氏度至2.5摄氏度,目前地球上20%至30%的物种 可能会灭绝;如果超过3.5摄氏度,将会有40%至70%的物种灭 绝,生物多样性将严重受损。另外,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也 构成更大的威胁。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1.生态平衡的涵义是什么? 2.什么是受损生态系统?
种动植物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及相互间的能量传递关系。理解
分解者、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的含义及相互间 的物质能量传递关系。
【点睛之笔】
本节学习的目标是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部分、生态平衡的 含义及特征。考查时一般都给提供大量的图文素材,能从自然和 人文两方面分析生态系统受损及带来的连锁反应,同时能运用所
牛粪埋掉,使牧草繁茂,牧业兴旺。“昆虫诗人”法布尔的《昆
虫记》中第一篇就是赞美屎壳郎的,他称屎壳郎为“大自然的清
道夫”。
尝试探究:屎壳郎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哪个要素? 提示:屎壳郎以牛粪为食物,起到了分解者的作用。
了解 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受损生态系统的含义。 掌握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征。
把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CO2、NH3等)返回环境, 再为绿色植物所利用;④非生命物质 包括阳光、空气、水和无 机物及有机物质,它们是水生生物活动的场所,也是生命体能量
的最初来源。
在水生生态系统中,低级生物被高级生物食用,食物关系把 他们联系在一起,构成了错综复杂的食物链。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1.什么是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二、生态平衡 1.在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它的 结构 和 功能 ,包括生物 的种类、各种群的 数量 和 比例 以及 能量 和 物质 的输
入与输出,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持续性的
衡叫做生态平衡。 2.一个处于 平衡 ①生物的 组成 的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和 数量 的比例相对稳定。 输入 与输出保持平衡。
【方法技巧】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任 何一种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
生物成分按它们获得能量和物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生产
者、消费者、分解者。空气、水分、养分和气候因素是非 生物成分(生物的生存环境)。
【方法技巧】 运用图解法记忆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平衡及受损生态系统
据国家气候中心主任介绍,由于气候变化,地球南北两极部 分生态系统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动植物物种地理分布朝两极和 高海拔地区迁移;树叶发芽、鸟类迁徙和产蛋等春季特有现象提 前出现,造成生态失衡。
【例证1】在一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 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了一 个 A.种群 B.群落 ( )
C.食物网
D.生态系统
答案:D
【练习1】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生产者 C.分解者 B.消费者 D.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
答案:B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1) 生物种群是同一物种在一定空间内集合在一起,是一定 区域相同物种的集合。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物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所有不同的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 是一定区域内不同种群的集合。
(3)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的统一整体,是一定区域
内生物群落 ( 包括生命系统 ) 和其生存环境 ( 包括非生命系统 ) 的集合。
3.热带雨林受破坏后会产生 生态退化 候变化的后果。 、 物种消失 和气
1.教材P42“图3-1 鼠的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组织层次”
提示:犬鼠个体 →犬鼠种群 →含有犬鼠的生物群落 →含有犬
2.教材P44“图3-2
一个陆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
提示: 通过读图加深理解食物链与食物网两个概念,明确各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澳大利亚牧区有几百万的草场,养着
4 500万头牛,每天排出成千上万吨牛粪, 牛粪覆盖草场,使草无法生长,又引来吸吮 牛血的蝇类,使养牛业大受挫折。于是,澳 大利亚有关专家便从我国“邀请”了喜爱牛
粪的屎壳郎,帮助清扫牧场。它们到澳大利亚勤奋工作,把遍地
学知识寻求正确的解决办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对题目信息的提取、 分析、归纳和概括。
生态系统的组成
地球上的水主要以连续状态存在,构成各种水体。
水生生态系统由四个基本要素组成:①绿色植物(生产者)
以阳光为能源,将无机物(CO2、H2O等)合成为有机物,以构成 本体并供动物食用;②动物(消费者) 为生;③微生物(分解者)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 分解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排泄物或尸体,
【例证2】关于生态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生产、消费和分解的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B.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比例保持稳定 C.生态平衡是一种永久的、绝对的平衡 )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不断循环,推动着自身的变化
和发展
答案:A
【练习2】(1)下列人类活动,属于破坏生态平衡的是 ( A.滥捕青蛙 C.开采矿藏 B.采集野果 D.修筑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