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方程推导过程
波动方程推导过程
波动方程推导过程波动方程是描述波动现象的一维偏微分方程,常见于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推导波动方程的推导过程,并附上适当的数学解释。
我们从一维弦的振动出发,假设弦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为u(x,t),其中x为弦上的位置,t为时间。
我们希望找到u(x,t)满足的方程。
首先,我们考虑弦元素。
假设弦元素的质量为m,长度为Δx。
弦元素在x位置的受力可由受力平衡方程得到。
考虑弦元素下方的拉力,可以得到:T(x+Δx, t)cosθ(x+Δx, t) - T(x, t)cosθ(x, t) =mΔx∂²u/∂t²其中,T(x,t)为弦元素在位置x的拉力,θ(x,t)为弦元素在位置x 的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我们进一步假设弦的线密度为ρ,弦的张力T与弦的位置无关且恒定。
即T(x,t) = T0。
同时,假设弦的振动幅度很小,θ(x,t)的正弦值与斜率成正比。
即:sinθ(x,t) ≈ ∂u/∂x,cosθ(x,t) ≈ 1将这些假设带入上述受力平衡方程中,得到:T0(∂u/∂x+∂u/∂xΔx)-T0∂u/∂x=mΔx∂²u/∂t²化简可得:T0∂²u/∂x²=mΔx∂²u/∂t²考虑到弦元素长度Δx的无穷小极限,我们取Δx→0,并将Δx去掉,得到:T0∂²u/∂x²=m∂²u/∂t²进一步,我们可以将上式中m除以弦的线密度ρ,并将T0除以根号下(ρ/μ)(其中μ为线密度ρ与弦的横波速度v的乘积),得到:∂²u/∂x²=1/v²∂²u/∂t²此即为波动方程。
上式表示了u(x,t)在时空上的二阶偏导数之间的关系。
从推导过程可以看出,波动方程的形式是基于一维弦振动的受力平衡获得的。
它说明了弦元素位移的二阶偏导数与时间的二阶偏导数之间的相关性。
波动方程描述了波动现象的特征,如波速等。
平面简谐波__波动方程
的位移就是O 点处质点在t – t 时刻的位移,从相位来说,
P 点将落后于O点,其相位差为 t。
P点处质点在时刻t 的位移为:
yP (t) Acos t t' 0
平面简谐波的波动表式
因 t' x u
yP (t)
A cos
t
x u
的相位落后 。
(7)3T/4时的波形如下图中实线所示,波峰M1和M2已
分别右移3 而4 到达
y /cm
和M1' 处M。2 '
0.5 M1
M1' M2
M2'
0.4
0.2
a
0
b
0.2 10 20 30 40 50 60 70 x /cm
0.4
0.5
t=3T/4
波动方程的推导
(5)质点的最大速率
vm
波动表式的意义:
x 一定。令x=x1,则质点位移y 仅是时间t 的函数。
即
y
A cos
t
2
x1
0
上式代表x1 处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以角频率
作简谐运动。
y
A
O
t
t 一定。令t=t1,则质点位移y 仅是x 的函数。
平面简谐波的波动表式
即
y
A cos
t1
2
x
0
以y为纵坐标、x 为横坐标,得到一条余弦曲线,
t 2
)
球面波的余弦表式如下:
a r
cos
t
r u
0
a —r —振幅
3. 波动方程的推导
设固体细长棒的截面为S、密度为
波动方程推导过程
波动方程推导过程1.假设波动是在一维空间中发生的,即沿着x轴传播,波的振动方向与x轴垂直。
假设波动是机械波,即需要介质来传播。
同时假设波动是纵波,即介质的波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
2.建立坐标系。
在一维空间中,选择一个坐标系,通常将波的起点设置为坐标原点。
3. 考虑微元上的受力平衡。
取波动方向为y轴,波的纵向位移为y(x,t)。
假设一个很小的区域,长度为dx,在位置x上物质点受到的作用力为F。
由于介质中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弹力与位移成正比,且反向。
可以使用胡克定律来描述这个弹力关系:F=-k*y(x,t)其中k为弹性系数。
4.考虑微元上的惯性力。
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中的粒子具有质量,会有惯性力的作用。
由于波的传播方向是沿着x轴,所以x方向上的惯性力对受力平衡没有贡献。
所以只需要考虑y方向上的惯性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惯性力与加速度成正比。
粒子的加速度可以用纵向速度对时间的导数来表示:F = m * d²y/dt²其中m为单位长度的质量。
5.结合弹力和惯性力。
将弹力和惯性力相加,得到微元受到的总力:F = -k * y(x,t) - m * d²y/dt²6.使用牛顿第二定律来描述微元受到的总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将微元受到的总力代入方程中,得到:-m * d²y/dt² = -k * y(x,t) - m * d²y/dx²7.化简方程。
将方程重写为标准形式:d²y/dx² = (1/v²) * d²y/dt²其中v²=k/m为波速的平方。
8.一维波动方程的描述。
将标准形式的方程扩展为一维波动方程:d²y/dx² - (1/v²) * d²y/dt² = 0这就是波动方程,它描述了波沿着x轴传播的过程。
达朗贝尔波动方程
达朗贝尔波动方程引言达朗贝尔波动方程(D’Alembert’s wave equation)是描述波的传播和振动的一种数学方程。
它在物理学和工程学的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方程的推导、特解以及应用等方面深入探讨达朗贝尔波动方程。
一、基本概念1. 波动波动是指能量在介质或空间中传播的过程。
波可以是机械波、电磁波等不同类型的波动。
波动可以通过振动产生,并以波的形式传递能量。
2. 波动方程波动方程是描述波动过程中物质或场的运动状态的方程。
达朗贝尔波动方程是一维波动方程的一种形式,可用于描述沿一条方向传播的波。
二、方程的推导达朗贝尔波动方程可从牛顿第二定律和胡克定律推导得到。
设在一根弦上的波动,假设弦是均匀的、细长的、不可延伸的,并忽略重力效应。
则在弦元上的受力可表示为:dF=T⋅∂2y ∂x2dx其中,y表示弦元的垂直偏移量,x表示弦元所在位置,T表示弦的张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弦元的加速度与受力之间存在关系:∂2y ∂t2=Tμ⋅∂2y∂x2其中,t表示时间,μ表示弦的线密度。
由于波沿弦方向传播,假设波的传播速度为v,即:v=dx dt将上述关系带入方程中,得到达朗贝尔波动方程:∂2y ∂t2=v2⋅∂2y∂x2三、特解1. 没有边界当弦的两端没有固定边界时,方程的特解可表示为:y=f(x±vt)其中,f表示初始的波形,正负号分别表示波向左或向右传播。
2. 有边界当弦的两端有固定边界时,方程的特解可表示为:y(x,t)=R(x−vt)+S(x+vt)其中,R和S分别表示左右边界处波的反射情况。
四、应用达朗贝尔波动方程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声学、电磁学等。
下面以声学为例,介绍其应用。
1. 空气中的声波传播空气中的声波传播可以用达朗贝尔波动方程进行描述。
如果在一个封闭空间中有声源产生声波,声波将通过空气传播,并在封闭空间的各个位置上引起压强的变化。
通过解达朗贝尔波动方程,可以得到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频率和波长等参数。
电动力学中的波动方程及其应用
电动力学中的波动方程及其应用电动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电磁场的产生及其相互作用。
其中,波动方程是电磁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程之一。
本文将从波动方程的定义、推导及其应用三个方面来详细探讨这一问题。
一、波动方程的定义波动方程描述了电磁波在空间中向各个方向传播的规律。
它是电动力学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方程之一。
其一般形式为:$$\nabla^2E=\frac{1}{c^2} \frac{\partial^2E}{\partial t^2}$$其中,$E$表示电场强度,$c$表示光速,$\nabla^2$表示拉普拉斯算子,$\frac{\partial^2E}{\partial t^2}$表示电场强度随时间的二阶导数。
这个方程的物理意义在于,它描述了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过程中,电场强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
它告诉我们,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即光速$c$。
此外,可以从波动方程中推导出很多与电磁波有关的重要物理现象,如光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
二、波动方程的推导波动方程的推导需要用到麦克斯韦方程组(包括高斯定律、安培环路定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安培-麦克斯韦定律)和洛伦兹力公式等知识。
这里不进行详细介绍,只给出波动方程的简要推导步骤。
首先,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可以得到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nabla\times H = \frac{1}{c}\frac{\partial E}{\partial t}$$其中,$H$表示磁场强度。
将这个式子带入安培环路定理式中,可以得到:$$\nabla\times\nabla\times E = \nabla(\nabla\cdot E) - \nabla^2 E = -\frac{1}{c^2}\frac{\partial^2 E}{\partial t^2}$$于是,波动方程就可以表示为:$$\nabla^2E=\frac{1}{c^2} \frac{\partial^2E}{\partial t^2}$$三、波动方程的应用波动方程是电磁学中最重要的方程之一,它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数理方程-波动方程的导出
地震波传播规律的研究中,波动方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
电磁波传播
在研究电磁波传播时,波动方程用于描述电磁场的变 化规律。
波动方程的数学表达形式
01
一维波动方程
一维波动方程是描述一维空间中波动现象的基本方程,形 式为 $frac{partial^2 u}{partial t^2} = c^2 frac{partial^2 u}{partial x^2}$。
03
CATALOGUE
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
波动方程的物理背景
波动现象
波动方程是描述波动现象的基本数学工具,如声波、光波、水波等。
波动方程的导出
基于物理定律和数学推导,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进而得到波动方程。
波动方程的物理应用
声学研究
波动方程在声学研究中用于描述声波传播规律,如声 速、声压等。
从而模拟声波的传播过程。
水波传播的模拟
要点一
总结词
波动方程也可以用来描述水波的传播规律,通过求解波动 方程可以得到水波的传播速度、振幅和相位等信息。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水波是一种常见的波动现象,其传播规律可以用波动方程 来描述。在水波传播的模拟中,我们需要考虑水的密度、 弹性模量、阻尼系数等参数,以及水波的频率、振幅、波 长等特征。通过求解波动方程,我们可以得到水波在介质 中的传播速度、振幅和相位等信息,从而模拟水波的传播 过程。
波动方程的应用实例
声波传播的模拟
总结词
波动方程可以用来描述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 规律,通过求解波动方程可以得到声波的传 播速度、振幅和相位等信息。
详细描述
声波是一种波动现象,其传播规律可以用波 动方程来描述。在声波传播的模拟中,我们 需要考虑介质的密度、弹性模量、阻尼系数 等参数,以及声波的频率、振幅、波长等特 征。通过求解波动方程,我们可以得到声波 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振幅和相位等信息,
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y
u
t 时刻
tt时刻
O
xx
x
从t时到t+∆x时 : 波线上各质点的相位均向前传播 ∆x 即:
xu t (行波)
例1 已知波动方程如下,求波长、周期和波速.
y ( 5 c) c m π [ o 2 (s - .) 1 t5 ( 0 .0 0 c- 1 s ) m 1 x ].
t
u
a 2 t2 y 2 A co (t su x )[ ]
严格区分两种速度(波速和振动速度)
波速(相速)
u
T
v y A si (n t x [ ) ]
t
u
二 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
y A co ( t x ) s ] [A c2 o π ( t s x ) [ ]
y co ( t x s ) u [ ] c2 o ( t s T x ) [] m
u2
222
2)求t1 .0 s波形图.
y 1 .0 co 2π (st[x)π ] m 2 .02 .0 2
t 1 .0 s
波形方程
y1.0coπsπ (x) m 2
1.0siπ nx)( m
波形图为 y / m
pO
2π
x
p 2 π x 2 π T x u u x ypA co ts (p)
点 P 振动方程
ypAcos(tu x)
如果原点的 初相位不为零
y A
u
x0,0 O A
x
点 O 振动方程 y O A co t s)(
波 yAco(st [x)]u沿x轴正向
动 方
yAco(st [u x)]u沿 x轴负向
u
T
波动方程
波动方程或波动方程是重要的偏微分方程,主要描述自然界中的各种波动现象,包括横波和纵波,如声波,光波,无线电波和水波。
波动方程是从声学,物理光学,电磁学,电动力学,流体力学和其他领域中抽象出来的。
历史上许多科学家,例如D'Alembert,Euler,daniel bernoulli和Lagrange,在研究乐器和其他物体中的弦振动时对波动方程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1746年,达朗伯(D'Alembert)发现了一维波动方程,而欧拉(Euler)在接下来的10年中发现了三维波动方程。
一维波动方程可以推导如下:一系列质量为m的小颗粒,相邻颗粒通过长度为h的弹簧连接。
弹簧的弹性系数(也称为“顽固系数”)为k:
从上面的形式可以看出,如果F和G是任意函数,则它们以以下形式组合必须满足原始方程式。
上述两项分别对应于两行行波(“线”和“动作”中的谐音器)-F表示通过该点(点X)的右行波,G表示通过该点的左行波。
为了完全确定f和g的最终形式,应考虑以下初始条件:波动方程的著名D'Alembert行波解,也称为D'Alembert 公式,是通过进行以下运算获得的:在古典意义上,如果然后。
但是,行波函数f和g也可以是广义函数,例如Diracδ函数。
在这种情况下,行波解应视为左行或右行中的脉冲。
基本波方程是线性微分方程,也就是说,同时受到两个波的点的振幅是两个波的振幅之和。
这意味着可以通过将一系列波动分解为其解决方案来有效地解决该问题。
另外,可以通过分离每个分量来分析波,例如,傅立叶变换可以将波分解为正弦分量。
关于平面波波动方程的推导
关于平面波波动方程的推导
一.平面波概念
1、平面波是指在某一领域内,波动运动的模式被限制在一个面上,即只具有一个
指向贯穿全域的波动方向的波动模式的称为平面波。
2、当一种介质中的介质振动,且振动波断面是平面时,就可以称为是平面波。
二.平面波波动方程
1、平面波波动方程即它的物理意义,指的是平面内找到各点上时间波速度的模式,当所有的点满足这个模式时,说明振动波断面是平面波。
2、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程,用来描述特定领域内某种波运动模式的变化情况。
它也是一个包含了有关波速、张力系数等重要参数,受这些参数影响影响其形态及特性变化的方程。
三.平面波波动方程的推导
1、平面波波动方程是基于方程即事实来推导的,其主要思路是:先首先考虑可以
根据实验拟合出的线性模型来简化分析问题,再根据它的有限差值表达式,推导出平面波波动方程,就是Lamb导热方程。
2、根据常见维度理论中对Lamb导热方程的推导,由Lamb导热方程可推导出平
面波波动方程。
推导过程中,首先要分析定义波的空间偏微分方程中的压强U的
变化,其次,考虑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波的波动性质。
使用创新的振动模型,把压强U区分为正向和负向波,考虑受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影响,把正向和负向的压
强U的变化反应在波动方程中,通过不断的积分和相关变换,就可以得到平面波
波动方程。
3、最后,根据经验和实验数据,推导出量化参数,也就可以获得局部地区的平面
波波动方程了。
hawker 方程
Hawker方程引言Hawker方程是描述经典波动现象的一种方程,由Stephen Hawking于1972年提出。
它是波动光学中的重要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光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详细介绍Hawker方程的基本原理,推导过程以及实际应用。
基本原理Hawker方程描述了波动光学中的电场在介质中传播的行为。
它基于波动方程(Wave Equation),考虑了介质中的各种物理参数对波动的影响。
推导过程Hawker方程的推导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从波动方程出发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波动方程。
在一维情况下,波动方程可以表示为:∂2u ∂t2=v2∂2u∂x2其中,u代表波函数,t代表时间,x代表空间坐标,v代表波速。
2. 引入折射率在光学中考虑折射现象是必要的。
我们引入一个新的参数n,称为折射率。
折射率n可以表示为:n=c⋅v其中,c代表光速。
3. 用折射率替换波速将折射率代入波速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到新的波速表达式:v=n c4. 将新的波速代入波动方程将新的波速表达式代入波动方程中,可以得到Hawker方程的形式:∂2u ∂t2=n2c2∂2u∂x2Hawker方程描述了电场在折射率为n的介质中传播的行为。
物理意义Hawker方程的物理意义非常重要。
它描述了光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行为规律。
通过求解Hawker方程,我们可以了解光的传播路径、衍射效应以及折射规律。
实际应用Hawker方程在光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际应用:1. 光学器件设计通过求解Hawker方程,可以优化光学器件的设计。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Hawker方程分析衍射光栅的性能,以实现高效率的光谱分析。
2. 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现代通信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Hawker方程可以用于分析光在光纤中的传输行为,优化光纤的设计和性能。
3. 光学显微镜Hawker方程在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研究中也有重要应用。
通过对Hawker方程的求解,可以研究成像系统的分辨率和成像质量。
波动方程推导过程
例 1.5 一柔软均匀的细弦, 一端固定, 另一端是弹性支承. 设该弦在阻力与速度成正比的介质 中作微小的横振动, 试写出弦的位移所满足的定解问题.
解: k, σ 为正常数
utt − a2uxx + kut = 0, u|t=0 = φ(x), ut|t=0 = u|x=0 = 0, (ux + σu)|x=l = 0.
解: 设弦长为 l, 取弦上端点为原点, 取铅垂向下的轴为 x 轴. 设 u(x, t) 为时刻 t, x 处的横向位 移. 取位于 (x, x + ∆x) 的微元进行分析, 由绝对柔软的假设, 弦的张力 T 的方向总是沿弦的切
线方向. 又由微小振动的假设 ux ≪ 1. 因此认为弦在振动过程中不伸长, 且张力 T 与时间无 关. 考察受力平衡 (α1, α2 为张力 T 的方向与竖直线的夹角)
第一章 波动方程
齐海涛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数学与统计学院
Email: htqisdu@
September 28, 2011
目录
1 方程的导出、定解条件
2
2 达朗贝尔公式、波的传播
4
3 初边值问题的分离变量法
7
4 高维波动方程的柯西问题
10
5 波的传播与衰减
13
6 能量不等式、波动方程解的唯一性和稳定性
3
2 达朗贝尔公式、波的传播
例 2.1 证明方程
∂ [( x )2 ∂u ] 1 ( x )2 ∂2u
∂x
1− h
∂x
= a2
1− h
∂t2
(h > 0 常数)的通解可以写成
u = F(x − at) + G(x + at) , h−x
一横波在沿绳子传播时的波动方程
一横波在沿绳子传播时的波动方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概述一横波在沿绳子传播时的波动方程是波动力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波动方程推导过程
动 微小振动 弦是柔软的 弦是均匀的
张力沿切线方向 密度均匀 ρ
u ux+Δx
ux
单位长度外力 F(x,t)
P
α1
T1(x,t)
x
α2 张力T2(x,t)
Q
x
x+Δx
x 0
可编辑ppt
1
由牛二定律:
因运动为微小横振动,可得:
注:
tan 1 x
0
u
x
dx,t
x
u
x,
t
tan
1
u
x,
x
t
可编辑ppt
2
可得:
即: T2 T1 T
u x dx,t u x,t
T
x
dx
x
dx
F
x,
t
dx
dx
2u
t
x,
2
t
T
2u x,t
x2
dx
F
x, t
dx
dx
2u x,t
z, t
a2
2u x, y,
x2
z, t
2u x, y, z, t
y2
2u x, y, z, t
z 2
f
x,
y,
z, t
三维非齐次波动方程
注: 在没有外力f的作用下,方程变为齐次。
可编辑ppt
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t 2
T a2, f x,t F x,t
一维波动方程的推导
一维波动方程的推导一维波动方程是描述一维介质中传播的波动现象的数学模型,它可以应用于声波、水波、电磁波等各种波动现象的研究。
其基本假设是介质中的波动是沿着介质传播的。
在推导一维波动方程时,我们需要先建立波动现象的数学模型。
假设介质中的波动是沿着x轴方向传播的,用u(x,t)表示波动处于x 点时的位移量。
我们需要考虑介质中的质点在时间t和t+Δt之间发生的位移量,即Δu(x,t)=u(x,t+Δt)-u(x,t)。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质点在单位时间内所受到的合力等于质点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因此,介质中的质点在时间t和t+Δt之间的加速度可以表示为:a(x,t) = 1/ρ(x) * F(x,t)其中,ρ(x)是介质在x点处的密度,F(x,t)是介质在x点处的作用力。
根据胡克定律,介质中的质点在受到作用力时会发生弹性形变。
弹性形变的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与介质的弹性系数成反比。
因此,介质在x点处的作用力可以表示为:F(x,t) = E(x) * u(x,t)/x其中,E(x)是介质在x点处的弹性系数,u(x,t)/x是介质在x点处的曲率。
将上述两个式子代入到a(x,t)的表达式中,得到:a(x,t) = 1/ρ(x) * E(x) * u(x,t)/x在介质中传播的波动是一种能量传输的过程。
波动在传播过程中,会带动介质中的质点振动,将能量从一个点传递到另一个点。
因此,介质中传播的波动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具有连续性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波动方程的基本表达式:u(x,t)/t = c * u(x,t)/x其中,c=E/ρ,表示波动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的平方。
这就是一维波动方程的基本表达式。
在具体的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介质和波动特性,选择不同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来求解波动方程。
压力波动方程
压力波动方程摘要:一、压力波动方程的定义二、压力波动方程的推导1.基本假设2.波动方程的推导三、压力波动方程的应用1.波动方程在固体力学中的应用2.波动方程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四、压力波动方程的局限性及发展前景正文:压力波动方程是描述压力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的波动方程。
该方程基于物理模型和数学推导,广泛应用于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等领域。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压力波动方程的定义。
压力波动方程是一个描述压力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的波动方程,它反映了压力变化对介质中应力和速度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推导压力波动方程。
推导过程主要包括基本假设和波动方程的推导两个部分。
在基本假设部分,我们假设弹性介质是线弹性的,即应力与应变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同时,假设介质是均匀的,即介质的物理性质在空间上是不变的。
基于这些假设,我们可以得到压力波动方程。
在波动方程的推导部分,我们首先考虑一个简化的模型,即一个弹性杆在端部施加一个集中力。
通过求解该问题,我们可以得到波动方程的一般形式。
然后,通过对该方程进行边界条件处理和求解,我们可以得到压力波动方程。
压力波动方程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固体力学领域,压力波动方程可以用来分析构件在受到冲击或振动时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
在流体力学领域,压力波动方程可以用来研究流体在管道中传播的压力变化,以及分析流体的湍流现象。
然而,压力波动方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当介质存在非线性特性或非均匀性时,压力波动方程的适用性会受到影响。
此外,压力波动方程无法描述压力波在介质中的衰减和散射等现象。
因此,对于更复杂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发展压力波动方程或其他波动方程。
总之,压力波动方程是一个重要的波动方程,它不仅反映了压力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规律,还广泛应用于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 d'Alembert 公式有 1 1 v( x, t) = [(h − x + at)φ( x − at) + (h − x − at)φ( x + at)] + 2 2a 再由 (1) 知此定解问题的解. 注:此问题也可由 (1) 并利用初始条件决定 F 和 G. 例 2.2 问初始条件 φ( x) 与 ψ( x) 满足怎样的条件时, 齐次波动方程初值问题的解仅由右传播 波组成? 解: 由题意知 1 1 G ( x ) = φ( x ) + 2 2a 故 G ′ ( x) = 0, 即 ∫
由 Hooke 定律, B 两端的张力分别为 E ( x)u x | x , E ( x)u x | x+∆ x . B 段的运动方程为 S ρ( x)∆ x ∂2 u ( x, t) = E ( x)S u x | x+∆ x − E ( x)S u x | x ∂t 2
其中 S 为细杆截面面积, x 为 B 段重心坐标. 约去 S , 令 ∆ x → 0, 有 ( ) ( ) ∂u ∂ ∂u ∂ ρ( x) = E ( x) . ∂t ∂t ∂x ∂x 例 1.2 在杆纵向振动时, 假设 (1) 端点固定, (2) 端点自由, (3) 端点固定在弹性支撑上, 试分别 导出这三种情况下所对应的边界条件. 解: (1) u(0, t) = u(l, t) = 0; u ∂u (2) 端点自由, 即端点处无外力作用. 在左端点 S E (0) ∂ ∂ x (0, t) = 0, 即 ∂ x (0, t) = 0. 同理右端 u 点∂ ∂ x (l, t ) = 0 . (3)端点固定在弹性支承上, 端点受的外力与支撑的变形成比例. 如左端有弹性支承, 弹性 系数设为 k, 则 ∂u S E (0) (0, t) = ku(0, t), ∂x 同理右端: ( ( ∂u − + hu ∂x ) = 0.
第一章
波动方程
齐海涛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数学与统计学院 Email: htqisdu@ September 28, 2011
目录
1 方程的导出、定解条件 2 达朗贝尔公式、波的传播 3 初边值问题的分离变量法 4 高维波动方程的柯西问题 5 波的传播与衰减 6 能量不等式、波动方程解的唯一性和稳定性 2 4 7 10 13 14
1
1
方程的导出、定解条件
例 1.1 细杆(或弹簧)受某种外界原因而产生纵向振动, 以 u( x, t) 表示静止时在 x 点处的点在 时刻 t 离开原来位置的偏移. 假设振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张力服从胡克定律, 试证明 u( x, t) 满足 方程 ( ) ( ) ∂ ∂u ∂ ∂u ρ( x) = E , ∂t ∂t ∂x ∂x 其中 ρ 为杆的密度, E 为杨氏模量. 解: 由细杆的假设, 在杆的垂直与杆的每一个截面上的每一点力与位移的情形是相同的. 取杆的左端截面的形心为原点, 杆轴为 x 轴. 任取 ( x, x + ∆ x) 上的小段 B 为代表加以研 究. t 时刻, B 的两端位移分别记作 u( x, t) 和 u( x + ∆ x, t) = u( x, t) + ∆u, B 段的伸长为 u( x + ∆ x, t) − u( x, t) = ∆u, 相对伸长则为 u( x + ∆ x , t ) − u( x , t ) ∆u ∂u = = ( x, t), ∆x ∆x ∂x ∆ x → 0.
例 1.6 若 F (ξ), G(ξ) 均为其变元的二次连续可导函数, 验证 F ( x − at), G( x + at) 均满足弦振 动方程 (1.11). √ 例 1.7 验证 u( x, y, t) = 1/ t2 − x2 − y2 在锥 t2 − x2 − y2 > 0 中满足波动方程 utt = u xx + uyy . 3
1 − ka C1 G ( x) − , 1 + ka 1 + ka C1 1 − ka G(at − x) − . F ( x − at) = F (−(at − x)) = 1 + ka 1 + ka 1 1 − ka ka ⇒ u( x, t) = φ( x + at) + φ(at − x) + φ(0). 2 1 + ka 2(1 + ka) 例 2.6 求解初边值问题 utt − u xx = 0, 0 < t < kx, k > 1, u|t=0 = φ0 ( x), x ≥ 0, ut |t=0 = φ1 ( x), x ≥ 0, u|t=kx = ψ( x),
其中 k 为正常数. 解: 波动方程的通解为 u = F ( x − at) + G( x + at), 由初始条件得 F ( x) + G( x) = φ( x), −aF ′ ( x) + aG′ ( x) = 0
1 C 1 C F ( x) − G( x) = C, F ( x) = φ( x) + , G( x) = φ( x) − , 2 2 2 2
x=l) =0xFra bibliotek0h=
k . E ( x)S
∂u + hu ∂x
例 1.3 试证: 圆锥形枢轴的纵向振动方程为 [ ] ( ∂ ( x )2 ∂u x )2 ∂2 u E 1− =ρ 1− , ∂x h ∂x h ∂t2 其中 h 为圆锥的高. 2
解: 仿照第一题有 (R 为圆锥的底面半径) ρV ( x) 其中 ∂2 u ∂u ∂u ( x, t) = ES ( x + ∆ x) ( x + ∆ x, t) − ES ( x) ( x, t) 2 ∂x ∂x ∂t ( x )2 S ( x ) = πR2 1 − . h
O .
∂u sin α1 ≈ tan α1 = ( x, t). ∂x 由 (2) 知 [ ] ∂u( x) ∂ ∂2 u T ( x) =ρ 2 ∂x ∂x ∂t [ ] ∂2 u ∂u ∂ (l − x) . ⇒ 2 =g ∂x ∂x ∂t
T
例 1.5 一柔软均匀的细弦, 一端固定, 另一端是弹性支承. 设该弦在阻力与速度成正比的介质 中作微小的横振动, 试写出弦的位移所满足的定解问题. 解: k, σ 为正常数 utt − a2 u xx + kut = 0, 0 < x < l, t > 0, u|t=0 = φ( x), ut |t=0 = ψ( x), u| x=0 = 0, (u x + σu)| x=l = 0.
C 其中 C = F (0) − G(0). 由于 x + at ≥ 0, G( x + at) = 1 2 φ( x + at) − 2 . 当 x − at ≥ 0 时, 1 C 1 F ( x − at) = 2 φ( x − at) + 2 . 此时 u( x, t) = 2 [φ( x + at) + φ( x − at)]. 当 x − at < 0 时, 由边界条 件知
x x0
(h − ξ)ψ(ξ)dξ.
ψ(ξ)dξ −
C ≡ const. 2a
aφ′ ( x) + ψ( x) = 0.
例 2.3 利用传播波法, 求解波动方程的古沙(Goursat)问题 2 2 ∂ u 2∂ u = a , ∂t 2 ∂ x2 u| x−at=0 = φ( x), u| x+at=0 = ψ( x), (φ(0) = ψ(0)). 解: 设 u( x, t) 具有行波解 u = F ( x − at) + G( x + at), 由边界条件得 F (0) + G(2 x) = φ( x), F ( x) = ψ( x/2) − G(0), F (2 x) + G(0) = ψ( x).
其中 φ0 (0) = ψ(0). 解: 当 x − t ≥ 0 时, 由 d'Alembert 公式有 1 1 u( x, t) = [φ0 ( x − t) + φ0 ( x + t)] + 2 2 ∫
x +t x −t
φ1 (ξ)dξ.
x − t < 0 时, 取 u = F ( x − t) + G( x + t). 当 t = x 时, 它应与上式的解相同. 当 t = kx 时, 利用边 界条件有 ∫ 1 1 2x F (0) + G(2 x) = [φ0 (0) + φ0 (2 x)] + φ1 (ξ)dξ, 2 2 0 5
G( x) = φ( x/2) − F (0), F (0) + G(0) = φ(0) = ψ(0). ( x − at ) ( x + at ) ⇒ u( x, t) = ψ +φ − φ(0). 2 2 4
例 2.4 对非齐次波动方程的初值问题 (2.5)、(2.6), 证明: 当 f ( x, t) 不变时, (1) 如果初始条件在 x 轴的区间 [ x1 , x2 ] 上发生变化, 那么对应的解在区间 [ x1 , x2 ] 的影响区 域外不发生变化; (2) 在 x 轴区间 [ x1 , x2 ] 上所给的初始条件唯一确定区间 [ x1 , x2 ] 的决定区域中解的数值. 解: 弄清影响区域、决定区域的定义. 例 2.5 求解 utt − a2 u xx = 0, x > 0, t > 0, u|t=0 = φ( x), ut |t=0 = 0, u − ku | x t x=0 = 0,
(h > 0 常数)的通解可以写成
解: (1) 令 v( x, t) = (h − x)u( x, t) 并代入方程得 vtt = a2 v xx , 进而 u= (2) { F ( x − at) + G( x + at) v = . h−x h−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