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1

合集下载

《组织学与胚胎学》1(绪论、基本组织、循环系统)

《组织学与胚胎学》1(绪论、基本组织、循环系统)

《组织学与胚胎学》1(绪论、基本组织、循环系统)您的姓名: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组织学最常应用的切片制备方法是 [单选题] *涂片冰冻切片石蜡切片(正确答案)铺片火明胶切片2. 细胞质当中如果含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则这个细胞的胞质具有以下什么性质 [单选题] *嗜酸性嗜碱性(正确答案)中性嗜银性亲银性3. 以下哪个属于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特化结构 [单选题] *紧密连接桥粒中间连接半桥粒(正确答案)纤毛4. 覆盖在食管、牙龈处的上皮是 [单选题] *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正确答案)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5. 位于气管表面的上皮是 [单选题] *变移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正确答案)6. 疏松结缔组织基质中分子筛的主干为 [单选题] *透明质酸(正确答案)硫酸软骨素纤维粘连蛋白胶原纤维硫酸皮肤素7. 具有合成和分泌抗体功能的细胞是 [单选题] *肥大细胞浆细胞(正确答案)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8. 具有嗜银性的纤维是 [单选题] *胶原纤维网状纤维(正确答案)弹性纤维微原纤维胶原原纤维9. 三种软骨在结构上的区别是 [单选题] *软骨细胞类型无定形基质成分纤维类型(正确答案)软骨的物理特性软骨的染色特性10. 骨组织中主要分泌骨基质的细胞是 [单选题] *骨祖细胞骨细胞成骨细胞(正确答案)破骨细胞成软骨细胞11. 关于红细胞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单选题] *细胞膜上有ABO血型抗原细胞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周缘较厚成熟红细胞有细胞核(正确答案)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红细胞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12. 血液中数量最多和最少的白细胞分别是 [单选题]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正确答案)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13. 当发生过敏、寄生虫感染时,比例明显增高的是 [单选题]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正确答案)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14. 当病毒感染时,比例明显增高的是 [单选题]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正确答案)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15. 每个肌节的组成是 [单选题] *1/2A带+I带+1/2A带1/2A带+H带+1/2A带1/2I带+ H带+1/2I带1/2I带+ M线+1/2I带1/2I带+ A带+1/2I带(正确答案)16. 肌浆网是肌纤维中特化的 [单选题] *SER(正确答案)RERRNA线粒体溶酶体17. 关于骨骼肌纤维的描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长圆柱形,核多个位于肌纤维中央长圆柱形有分支长圆柱形,核1-2个长圆柱形,核多个位于肌膜下方(正确答案)横纹比心肌少18. 光镜下神经元的特征哪项是错误的 [单选题] *细胞形态多样,均有突起由胞体、树突、轴突构成核一个,居中,大而圆,色浅,核仁大而明显胞体和突起内均含尼氏体(正确答案)胞体和突起内均有神经原纤维19. 神经组织主要是由 [单选题] *运动终板和轴突组成突触和树突组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正确答案)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组成树突和轴突组成20. 构成中枢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髓鞘的是 [单选题] *星形胶质细胞施万细胞卫星细胞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正确答案)21. 毛细血管分类的依据是 [单选题] *毛细血管的光镜结构毛细血管的电镜结构(正确答案)内皮细胞的光镜结构内皮细胞的电镜结构毛细血管的所有结构特点22. 心传导系统的分支蒲肯野氏纤维存在于 [单选题] *心内膜心内膜下层(正确答案)心瓣膜心外膜心肌膜23. 内、外弹性膜明显,中膜以10-40层平滑肌构成的血管是 [单选题] *大动脉中动脉(正确答案)小动脉大静脉中静脉24.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是0.2纳米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5. 内皮和间皮同属于单层扁平上皮,主要是分布位置不同,故名称不一样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6. 血清是从血管抽取少量血液,抗凝、离心后析出的最上面那层淡黄色液体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7. 闰盘存在于心肌、平滑肌结构中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8. 有髓神经纤维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跳跃式传导,结构基础是郎飞结,其传播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更快。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

---------------------------------------------------------------最新资料推荐------------------------------------------------------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 1.气血屏障由、、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内皮组成。

2.透明带位于和卵泡细胞之间。

3.电镜下,毛细血管分为三种类型,即、和血窦。

4.骨盆借、两侧的、、耻骨结节和耻骨联合上缘围成的界线分为大、小骨盆两部分。

5 .上呼吸道包括、咽和。

下呼吸道包括和。

6.胃的幽门部又可分为左侧的和右侧的两部分。

7.两肾位置,右肾比左肾,第 12 肋斜过左肾后面的部,右肾后面的部。

8.在骨组织中,成骨细胞具有分泌的功能。

9.突触分为和两种类型。

1/ 1010.肾小管由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三部分组成。

11.淋巴结副皮质区又称,位于淋巴结皮、髓质交接处。

12.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分为和两种。

13.输卵管的外口称为,开口于。

14.辜丸动脉和卵巢动脉均起自腹主动脉,而子宫动脉起自动脉。

15.脑干由、和三部分组成。

16、电镜下,基膜可分为和两部分。

17、窦周隙是和之间的狭窄间隙,在此处可进行物质交换。

18、小腿三头肌由肌和肌组成。

19、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在与连线的交点处。

20、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部,是和的共同开口。

21、生长激素在儿童时期分泌不足可引起。

22、两胚层胚盘中,上层为柱状细胞,称,其---------------------------------------------------------------最新资料推荐------------------------------------------------------ 下层为立方形细胞,称。

23、壁胸膜依其所在部位可分为、、肋胸膜和纵隔胸膜四部分。

(完整版)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笔记

(完整版)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一、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研究内容;组织学定义组织定义二、组织学常用研究技术:1、光镜技术:LM技术(0.2μm)(1)石蜡切片术(最常用切片术):取材,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封片H-E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定义嗜碱性:嗜酸性:在细胞中,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均为嗜碱性,故当这些细胞器丰富时,细胞嗜碱性;而溶酶体和线粒体为嗜酸性,故他们丰富时细胞嗜酸性。

硝酸银染色:异染性:有些组织成分用甲苯胺蓝等碱性染料染色后不显蓝色而成紫红色,这种现象称异染性。

(2)其它常用的制片方法:冰冻切片:用恒冷切片机,将组织迅速冻结之即切片,他能保留组织细胞内的脂类成分和某些酶活性,可做细胞酶化学染色观察。

涂片:将体液成分或器官组织的刮取物涂在载玻片上,制成薄膜,经过固定染色后进行观察,如:血涂片、骨髓涂片等。

2、电镜技术:EM技术(0.2nm)(1)透射电镜术:用来观察组织细胞内部结构;被重金属盐染色的部位,在电镜照片上呈黑色或深灰色,称该结构为高电子密度,反之呈浅灰色,为低电子密度。

(2)扫描电镜术:观察组织表面形态结构3、组织化学技术:(1)一般组织化学术原理:在切片上加某种试剂,和组织中的待检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其最终产物为有色沉淀物或重金属沉淀,以便用显微镜观察。

PAS反应:过碘酸希夫反应,显示多糖和糖蛋白的糖链,紫红色反应产物为阳性。

(2)免疫组织化学术原理: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使标记抗体与待测抗原特异性结合,检测标本中的抗原。

(3)原位杂交术原理核酸分子杂交组织化学术4、细胞培养与组织工程1、组织学是研究人体细微结构及相关功能的一门科学,主要手段是用显微镜观察器官,组织和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的结构2、组织:有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群以及多少不等的细胞外基质构成的结构是组织。

人体组织可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3、HE染色组织学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主要使用苏木精和伊红为染料,称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简称为H-E染色法,其中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细胞和等酸性物质染成蓝紫色4、嗜酸性能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被染成红色,这种现象为嗜碱性5、嗜碱性能与碱性染料苏木精结合,被染成蓝紫色,这种现象为嗜碱性6、中性什么叫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内那些结构呈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核、RER、游离核糖体:嗜碱性;其余大部分细胞器、细胞质和细胞膜:嗜酸性第二章上皮组织概述1、一般特点:(1)细胞多,细胞间质少,细胞排列紧密、规则(2)有极性:游离面。

组织胚胎学_考试重点总结

组织胚胎学_考试重点总结

组织胚胎学_考试重点总结组织胚胎学考试重点总结(一) 一(单选题: 1.月经周中易受孕时期12---16天。

2.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2.球旁细胞由入球小动脉的平滑肌分化而来。

3.分泌肾素的细胞是球旁细胞。

4.原尿产生后首先进入近端小管曲部。

4.排卵后卵子的受精能力约为12—24小时。

5.肺泡主要由 I型和二型细胞组成。

5.胃底腺的主细胞主要分泌胃蛋白酶原为主。

胃底腺主细胞主要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6.甲状腺滤泡内腔贮存的胶状内容物: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

7.甲状腺滤泡上皮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液是:T3和T4 8.血—胸腺屏障血管周隙内有巨噬细胞。

9.能分泌胸腺素的细胞是:上皮性网状细胞。

10.胸腺的特征性结构是:有胸腺小体。

11.排卵发生在月经周期的分泌期。

12.青春期前精曲小管可见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 13.潘氏细胞分布于小肠消化腺的底部。

14.腺垂体的嗜酸性细胞分泌的物质:生长激素和催乳激素。

15.淋巴结内B细胞主要存在于浅皮质区。

16.造血干细胞最早起源于胚胎卵黄血。

17.区分有粒白细胞和五无粒白细胞的依据:有无特殊颗粒。

18.神经元细胞中除了轴突没有尼氏体外、树突和胞体内都有。

二(多选题。

1.疏松结缔组织的特点:1)结构疏松、类似蜂窝状。

2) 纤维排列松散 3)基质含量很多 4)在体内分布广泛。

5)常见于细胞、组织器官之间及器官内部。

2.红细胞的特点:1.)液中含量最多的细胞。

2.)的红细胞表面光滑,无细胞核无细胞器。

3)呈双凹圆盘状小体,在胞质中充满大量的血红蛋白。

4)直径约7~9mm,周围较厚,染色较深,中央部较薄,染色较浅。

3.骨骼肌纤维中粗肌丝位于肌节的A带、H带、M带。

4.神经元轴突的特点: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根轴突,它而长,直径均一,其分支常与主干成直角称侧支,端分支较多,形成轴突终末,轴突起始部呈圆锥形隆起称轴丘,其内没有嗜染质,但有神经元纤维,并以出胞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

动物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

动物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

组胚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题:1.组织学:研究家畜机体细微结构及相关功能的一门学科。

2.胚胎学:研究家畜个体发生与发育规律的科学。

3.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形态并执行特定功能的结构。

4.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在细胞分裂的基础上,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化学组成发生了彼此互异逐渐改变的过程。

5.嗜酸性:染色过程中,细胞或组织中的某些结构易于被酸性染料着色呈现出或深或浅的红色的性质。

6.嗜碱性:染色过程中,细胞或组织中的某些结构易于被碱性染料着色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蓝色的性质。

7.HE染色:用碱性染料苏木素和酸性染料伊红联合染色的方法,又称常规染色或普通染色。

8.异染性:组织细胞中有些成分用某种染料染色时,呈现出与染料不同的颜色,称为异染性。

9.常染色质:细胞核中染色为浅蓝色,功能活跃区域的染色质。

10.异染色质:细胞核中染色比较深,功能不活跃区域的染色质。

11.肌节:是相邻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是肌原纤维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2.闰盘:两条心肌纤维相连处形成特殊的连接结构,在切片标本上呈深染的阶梯状线条。

13.微循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14. 淋巴组织:含有大量淋巴细胞的网状组织。

15.淋巴小结:圆形或卵圆形的密集淋巴组织,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16. 汇管区:相邻肝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内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

17.肺小叶:一条细支气管连同其上所有的分支就构成一个肺小叶.18.肺细叶:一条呼吸性细支气管连同其上所有分支就构成一个肺细叶.19.肾小球: 呈圆形和卵圆形,由血管球、肾小囊构成。

肾小体有血管极和尿极。

20. 刷状缘: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游离面密集排列的微绒毛,称为刷状缘。

21.纹状缘:小肠上皮细胞的游离面大量突起的微绒毛,可扩大小肠的吸收面积。

22. 桑椹胚: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之后形成一个外形像桑椹的胚胎.23. 囊胚:桑椹胚继续发育,出现囊胚腔,此时的胚胎即为囊胚24. 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它由胎盘的胎儿部分和母体部分共同组成.25. 生发中心:发育完善的淋巴小结,在其中央有一淡染的区域称为生发中心。

组织学与胚胎学 复习资料

组织学与胚胎学 复习资料

绪论一、基本概念组织:由一些形态结构相似、生理功能相近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

细胞间质由细胞分泌产生。

按来源与功能差异,分为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器官:由不同类型的基本组织有机组合而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特定生理功能。

系统:由形态结构不同而生理功能相似的一系列器官有机组合而成,并能完成某一连续性生理功能。

二、技术嗜酸性:凡组织细胞内某一成分或结构对酸性染色机产生较强亲和力的现象。

嗜碱性:凡组织细胞内某一成分或结构对碱性染色机产生较强亲和力的现象。

H-E染色:又叫普通染色。

用苏木精和伊红染色。

细胞核被苏木精着色呈紫蓝色,细胞质被伊红着色呈粉红色。

上皮组织简称上皮。

由大量的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共同组成。

形态规则,排列紧密。

有明显的极性。

无血管,有神经。

朝向体表、体腔和器官腔囊的一面,称游离面。

与其相对应的另一面称为基底面。

一、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分布在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其他:肺泡和肾小囊壁层二、单层立方上皮刷状缘:肾小管的单层立方上皮游离面的微绒毛在光镜下的名称。

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三、单层柱状上皮纹状缘:小肠的单层柱状上皮游离面的绒毛在光镜下的名称。

单层柱状上皮细胞中的杯形细胞,分泌黏原颗粒。

胃肠胆囊子宫四、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柱状细胞、杯形细胞、梭形细胞、锥体细胞。

呼吸管道五、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具有较强抗机械性摩擦的保护作用及损伤后修复能力。

分为角化和未角化两种:角化的仅分布于体表,未角化的主要分布于口腔、食管、咽、鼻前庭、阴道等腔面。

六、变移上皮多分布在泌尿系统。

七、复层柱状眼睑结膜男性尿道微绒毛:微绒毛是细胞膜和细胞质向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凸起,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长凸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功能。

清除异物,物质运输。

结缔组织浆细胞:细胞核圆,多偏居细胞一侧,染色质粗,多分布于核膜处,呈车轮状。

组胚复习资料

组胚复习资料

组胚复习资料《动物组织与胚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定义、结构、功能)1、组织学、胚胎学组织学:研究家畜机体微细结构及功能的科学胚胎学:研究家畜个体发生及发育规律的科学2、嗜酸性、嗜碱性嗜酸性:一些组织和细胞含有碱性物质,与酸性染料(如伊红)有较强得亲和力,结构呈现深浅不同得红色,这种物质具有的染色特性就称为嗜酸性嗜碱性:一些组织和细胞含有酸性物质,与碱性染料(如苏木素)有较强得亲和力,结构呈现深浅不同得蓝色,这种物质具有的染色特性就称为嗜碱性3、 HE、常规染色HE、常规染色:用碱性染料苏木素和酸性染料伊红染色的方法称为HE、常规染色4、 PAS、银染PAS染色:也称过碘酸雪夫氏反应,是利用过碘酸和雪夫试剂显示糖类成分存在的一种组织或细胞化学染色法。

银染法:又称镀银或银浸法,是一种利用银盐染料显示神经细胞、神经纤维和网状纤维的方法5、细胞膜、生物膜、单位膜细胞膜,也称质膜,是包在细胞表面的界膜。

细胞膜和和细胞内部构成某些细胞器的细胞内膜统称生物膜。

具有暗,明,暗三层结构图像的膜称为单位膜。

6、液态镶嵌模型、细胞衣液态镶嵌模型:是一种以类脂双分子层为基础,其中镶嵌着球状蛋白质,强调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的细胞膜结构模型。

细胞衣:又称糖衣,是附着于细胞游离面的一薄层状结构,由糖蛋白和糖脂组成,是细胞特有的表面结构。

7、吞噬、吞饮吞噬:细胞内吞固体物质吞饮:细胞内吞液体物质8、胞吞、胞吐胞吞:是指细胞伸出伪足包裹,或使细胞膜凹陷成囊,将物质包裹形成内吞小泡进入细胞内的过程,是细胞摄取大分子或颗粒物质的一种方式。

胞吐:是指细胞将内部合成的激素、酶等包于小泡内并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

9、抗原、抗体抗原:使抗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抗体: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并将抗原消灭的物质。

10、染色质、染色体染色质:是指细胞分裂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由DNA 、RNA、组蛋白和非组蛋白构成,高倍镜下呈纤维状。

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期短线状或棒状形态,是染色质复制加倍卷曲折叠得结果。

《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

《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

《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组织学绪论一、组织学基本概念人体的组成:细胞+ 细胞间质= 组织——器官——系统(掌握)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组织学定义: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和相关功能的学科组织学研究技术:1.光镜技术: 组织标本制备方法:切片,涂片,撕片,磨片等切片制作过程:取材——固定——包埋——切片——染色(掌握)HE 染色:用苏木精和伊红染色的方法嗜碱性:能与苏木精结合的特性,呈蓝色嗜酸性:能与伊红结合的特性,呈红色2.电子显微镜技术3. 组织化学技术第二章上皮组织一、上皮组织的一般特征、分布、分类与功能:(掌握)1.一般特征位于界面上细胞多,细胞间质少细胞有极性,分为游离面和基底面无血管,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故感觉灵敏。

2.分类:根据功能和分布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分泌部腺上皮导管部3.功能:为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

二、被覆上皮(掌握)1.单层上皮:由一层细胞组成,细胞基底面均附着于基膜,根据细胞形态可分为:扁平,立方,柱状,假复层上皮(1)单层扁平上皮:内皮、间皮内皮:衬贴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其表面光滑,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可减少器官之间的摩擦。

(2)单层立方上皮分布: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功能:吸收、分泌等(3)单层柱状上皮特点:有时可见杯状细胞分布:胃、肠、子宫等功能:保护、吸收、分泌等(4)假复层上皮(柱状细胞+梭形细胞+椎体形细胞)特点:柱状细胞常夹有杯状细胞,柱状细胞游离面有纤毛分布:呼吸管道功能:保护、分泌、排出尘粒2.复层上皮:有多层细胞组成,只有最深层细胞基底面附着于基膜,根据细胞形态可分为:复层扁平上皮,复层变移上皮。

(1)复层扁平上皮分类与分布:角化:皮肤表皮未角化:食管、口腔、肛门和阴道功能:机械性保护作用(2)复层变移上皮分布:泌尿道(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功能:保护、有利于器官活动三、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一)游离面:1. 细胞衣:又称糖衣(名解)部位:上皮细胞游离面结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酯外伸的糖链部分,为一层薄柔状结构。

组织胚胎学考试复习资料

组织胚胎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一) 填空题1.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及其()的科学。

2.组织由()和()组成。

3.用HE染色,易被()染色的结构称为具有()性,易被()染色的结构称为具有()性。

4.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为(),(),()和()。

5.光学显微镜下所见的结构称(),电子显微镜下所见的结构称()。

6.光镜的放大倍率是(),电镜的放大倍率是()。

7.电镜技术常采用重金属盐电子染色增加超微结构黑白反差,被重金属盐浸染显深色的结构称(),浅色结构称()。

8.免疫组织化学是应用()与()结合的原理,显示细胞内()和()等大分子物质的方法。

9.PAS反应又叫()反应,在此反应中多糖被氧化成()。

(二)、单选题1.PAS反应显示()A.RNAB.DNAC.多糖D.脂肪E.蛋白质2.扫描电镜术主要用于观察()A.生物膜内部结构B.细胞器的内部结构C.组织和细胞的表面结构D.细胞内的多糖E.细胞核内的结构3.光镜下观察组织石蜡包埋切片的厚度一般是()A.100μmB.50μmC.5~10μmD.1μm左右E.0.1~0.5μm4.用于透射电镜观察的组织切片厚度一般是()A.100~500nmB.50~80nmC.1~2nmD.1μm左右E.5~10nm5.有关透射电镜的描述哪项是错的()。

A.可显示细胞内部的超微结构B.放大倍数为几万至几十万倍C.主要用于观察组织表面的立体结构D.分辩率可达0.2nmE.可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标本6.扫描电镜术不同于透射电镜术的一点是( )A.组织勿需固定B.勿需制备超薄切片C.是以激光扫描标本D.可观察活细胞E.不在荧光屏上显像7.在体外长期保存活细胞的方式是()A.干冰内冻存B.固定保存C.液氮内冻存D.甘油内保存E.冷冻干燥8.光镜和电镜的组织切片()A.均为超薄切片B.均用化学染料染色C.均为冷冻切片D.均为固定后的组织切片E.均可拍摄彩色照片9.有关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技术的表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以抗原抗体结合反应为基础,显微镜下查知细胞内某抗原的技术B.显微镜下见不到抗原抗体反应C.用可见标记物标记的抗体与抗原反应,即可直接确定抗原所在D.用可见标记物标记的抗体与抗原反应,镜下见到的标记物所在,即间接证实抗原所在E. 常用的标记物有辣根过氧化物酶,胶体金、铁蛋白等10.关于原位杂交术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 )A.检测目标是mRNA和DNAB.需首先制备核酸探针C.按碱基配对原则进行核酸杂交D.反应结果只能在光镜下观察E.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11.用同位素标记测定细胞内物质代谢与分布的动态过程可采用()。

推荐-组织与胚胎学期末复习资料必备很强! 精品

推荐-组织与胚胎学期末复习资料必备很强! 精品

第一章绪论二、组织学的研究技术(一)一般光学显微镜技术1.石蜡切片制作过程取材→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 封固2.其它光镜制片技术:冷冻切片、涂片、铺片、磨片等。

3.染色方法: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精、伊红(HE)染色。

嗜酸性:组织细胞内的碱性化合物,因易与酸性伊红结合,而使其呈现粉红色。

嗜碱性:组织细胞内的酸性化合物,易与碱性苏木精结合,而使其呈现紫兰色。

第二章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的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等。

上皮组织的分类 : 被覆上皮、腺上皮等。

一、被覆上皮内皮:衬贴在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利于液体流动及物质吸收。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有利于内脏活动。

二、腺上皮和腺腺细胞:主要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称腺细胞。

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称腺上皮。

腺: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的器官。

三、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游离面:微绒毛、纤毛侧面: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一)上皮细胞的游离面1.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

光镜结构纹状缘: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的深红色条纹,电镜下为上皮吸收细胞表面伸出的细长密集的微绒毛。

刷状缘:肾小管上皮游离面的深红色条纹,电镜下为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

超微结构表面:细胞膜内部:细胞质、纵行微丝功能:扩大细胞表面积,参与细胞的物质吸收功能。

2.纤毛:是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长的突起。

光镜结构:高倍光镜下可见为细小指状突起。

超微结构:表面:细胞膜内部:细胞质;九组双联微管+中央二条微管(9+2结构)基部:有基体功能:定向摆动,将吸附的灰尘和细菌等异物排出。

(二)上皮细胞的侧面1.紧密连接(闭锁小带)结构:相邻细胞膜呈网格状的脊突,相邻细胞脊突紧贴,细胞间隙消失。

功能:机械性连接,封闭细胞间隙,阻挡大分子物质进入组织。

2.中间连接(粘着小带)结构:细胞间隙15-20nm;细胞间隙内有致密状物,细胞膜胞质面有薄层致密物质;致密物质与终末网微丝相连。

组织胚胎学总复习.

组织胚胎学总复习.

组织胚胎学总复习第一章第一节上皮组织一、被覆上皮:1、被覆上皮的一般特征:1. 形态:细胞排列紧密有规则,细胞间质少,细胞间有多种连接结构。

2. 分布:覆盖在身体的外表面、腔内面、管囊的内腔面等,即处于边界位置。

3. 极性:具有两个面,有极性。

(1)游离面—朝向空间,不与任何组织接触(2)基底面—附于基膜上,界于上皮与结缔组织之间。

4. 功能:保护、吸收、分泌。

5. 来源: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

6. 再生:再生和更新能力强。

2、(了解)种类①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外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含柱状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和锥形细胞三种细胞)②复层上皮:(主要两种)变移上皮、复层扁平上皮3、各个面的特殊结构:游离面——细胞衣、微绒毛、纤毛、微皱襞(1)细胞衣功能:黏着、支持、保护、物质交换及识别等。

(2)微绒毛功能:①增加细胞表面积,利于细胞的吸收;②分布于肠上皮和肾小管上皮。

(3)纤毛功能:摆动以送走、清除灰尘、细菌等,或运输生殖细胞;分布:呼吸道、生殖道上皮细胞表面。

(4)微皱襞分布:如真骨鱼类皮肤表面一层细胞形成的微皱襞或指纹样的花纹结构。

功能:支持、固定粘液作用,使鱼体表面润滑。

侧面——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相嵌连接,连接复合体(1)紧密连接作用:防止生物大分子深入细胞间隙,同时加强两细胞之间的连接。

(2)中间连接(3)桥粒:呈点状分布,位于中间连接深部,相邻的细胞膜不融合,有约200埃的间隙,含电子密度低的物质,在间隙中央有一条与细胞膜平行的中间线;其两侧细胞膜内面有深暗的致密板状结构,形成椭圆形的附着板,细胞质中的微丝束密集在板上,复又折回质中,起固着、支持作用。

(4)缝隙连接功能:进行离子交换和传递冲动。

(5)相嵌连接:使上皮细胞接合紧密,也借以增大细胞之间的连接面积。

连接复合体:由紧密连接、中间连接和桥粒三者联合形成,它封闭上皮细胞游离面之间的细胞间隙,防止大分子物质进入深部组织和细胞间质溢出,加强细胞之间的连接。

组胚复习资料

组胚复习资料

组织学与胚胎学习题一、选择题【A型题】1、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B )A 大分子B 细胞C 组织 D器官2、细胞外基质产生于(B )A器官 B细胞 C组织 D系统3、最常用的光镜制片技术是( B )A冰冻切片术 B石蜡切片术 C涂片术 D铺片术【X型题】1、细胞的组成成分是()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外基质2、组织学的研究水平包括()A分子 B亚细胞 C细胞 D组织3、能被苏木素染成紫蓝色的是()A细胞质内的核糖体 B高尔基复合体C细胞核 D粗面内质网二、填空题1、基本组织一般分为四大类,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2、染色法的染料是(苏木素)和(伊红),组织切片中与前者亲和力强的着色结构具有(嗜碱)性,与后者亲和力强的着色结构具有(嗜酸性),与两者亲和力均不强者具有(中性)。

三、名词解释1、H-E染色是光镜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方法,苏木素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

伊红是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2、免疫组织化学术是根据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用带有标记物的特异性抗体与待检抗原结合,并依据标记物的特性予以显示,从而检测组织中肽和蛋白质分布部位的一种组织化学技术。

四、问答题1、试述H-E染色的基本原理。

答:即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2、试述石蜡切片的制作步骤①取材和固定,常用甲醛固定新鲜的组织块;②.脱水和包埋,把固定好的组织块用酒精脱尽其中的水分;由于酒精不溶于石蜡,再用二甲苯置换出组织块中的酒精;然后将组织块置于融化的石蜡中,让蜡液浸入组织细胞,待冷却后组织便具有了石蜡的硬度;③切片和染色,将组织蜡块用切片机切成5~10的薄片,贴于载玻片上,脱蜡后进行染色,以提高组织成分的反差,以便观察。

组织胚胎学考试复习资料

组织胚胎学考试复习资料

---------------------------------------------------------------最新资料推荐------------------------------------------------------组织胚胎学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组织学绪论 (一) 填空题 1.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及其()的科学。

2.组织由()和()组成。

3.用 HE 染色,易被()染色的结构称为具有()性,易被()染色的结构称为具有()性。

4.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为() ,() ,()和()。

5.光学显微镜下所见的结构称() ,电子显微镜下所见的结构称()。

6.光镜的放大倍率是(),电镜的放大倍率是()。

7.电镜技术常采用重金属盐电子染色增加超微结构黑白反差,被重金属盐浸染显深色的结构称(),浅色结构称()。

8.免疫组织化学是应用()与()结合的原理,显示细胞内()和()等大分子物质的方法。

9.PAS 反应又叫()反应,在此反应中多糖被氧化成()。

(二)、单选题 1.PAS 反应显示() A.RNA B.DNAC.多糖D.脂肪E.蛋白质 2.扫描电镜术主要用于观察() A.生物膜内部结构 B.细胞器的内部结构 C.组织和细胞的表面结构 D.细胞内的多糖 E.细胞核内的结构 3.光镜下观察组织石蜡包埋切片的厚度一般是()A.100mB.50mC.5~10mD.1 m 左右1 / 2E.0.1~0.5m 4.用于透射电镜观察的组织切片厚度一般是()A.100~500nm B.50~80nm C.1~2nm D.1 m 左右E.5~10nm 5.有关透射电镜的描述哪项是错的()。

A.可显示细胞内部的超微结构B.放大倍数为几万至几十万倍C.主要用于观察组织表面的立体结构D.分辩率可达 0.2nmE.可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标本 6.扫描电镜术不同于透射电镜术的一点是 ( ) A.组织勿需固定 B.勿需制备超薄切片 C.是以激光扫描标本 D.可观察活细胞 E.不在荧光屏上显像 7.在体外长期保存活细胞的方式是()A.干冰内冻存 B.固定保存 C.液氮内冻存 D.甘油内保存 E.冷冻干燥 8.光镜和电镜的组织切片() A.均为超薄切片B.均用化学染料染色 C.均为冷冻切片 D.均为固定后的组织切片 E.均可拍摄彩色照片 9.有关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技术的表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以抗原抗体结合反应为基础,显微镜下查知细胞内某抗原的技术 B.显微镜下见不到抗原抗体反应 C.用可见标记物标记的抗体与抗原反应,即可直接确定抗原所在 D.用可见标记物标记的抗体与抗原反应,镜下见到的标记物所在,即间接证实抗原所在 E. 常用的标记物有辣根过氧化物酶,胶体金、铁蛋白等 10.关于原位杂交术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 ( ) A.检测目标是 mRNA 和 DNA B.需首先制备核酸探针 C.按碱基配...。

组织学与胚胎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组织学与胚胎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内皮:分布在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1.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特化的细胞连接。

2.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组成。

3.HE染色:组胚学最常用的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剂组合的染色方法。

4.尼氏体:仅位于胞体和树突内,光镜下呈强嗜碱性,为斑块状或颗粒状。

电镜下,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的核糖体组成,能够合成蛋白质,是神经元机能状态的一样标志。

5.肺小叶:每条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至肺泡组成的。

肺小叶是肺的结构单位也是肺病理变化的基础。

6.滤过屏障(滤过膜):血浆中的部分成分经有孔内皮、毛细血管基膜、足细胞裂孔膜而滤入肾小囊腔内血浆所经过的这三层结构成为滤过膜或者滤过屏障。

7.卵泡:由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组成。

8.窦周隙:位于内皮细胞和肝细胞之间的狭小间隙。

9.精子发生:从精原细胞到精子形成的过程。

10.横小管:又称T小管是由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它垂直于肌膜表面。

11.胆小管:是穿行于肝板内的微细胆道,相互连接成网,它由相邻肝细胞的质膜局部凹陷形成。

12.血-脑屏障:脑内毛细血管属于连续性毛细血管,内皮外肌膜完整,肌膜外有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脚板样的突起围绕。

上述特点增加了血管壁的屏障作用,可有效的限制血液中某些物质对血管壁的通透,对脑组织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上述结构特点及产生的生理效应成为血脑屏障。

13.排卵: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及其周围结构从卵巢排出的过程。

14.胃底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是胃的主要腺体。

15.闭锁卵泡:退化的卵泡。

16.透明带:初级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间出现的一层嗜酸性的均质膜。

17.气-血屏障:肺泡内气体与肺泡隔毛细血管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通过的结构又称呼吸膜。

由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与基膜。

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共同构成。

18.肌原纤维大量平行且规律排列的粗细肌丝构成。

19.肠绒毛:上皮和固有层像肠腔突出形成的细小突起。

组织胚胎学考试复习资料

组织胚胎学考试复习资料

问答:1.试述上皮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2.试述被覆上皮的分类和各类上皮的结构特点和分布。

名词解释: 内皮,间皮,微绒毛,纤毛,紧密连接,中间连接,缝隙连接,质膜内褶,基膜结缔组织问答:1.疏松结缔组织中的有哪几种纤维成分,其形态和功能如何?2.软骨的种类和生长方式?3.以长骨骨干为例试述密质骨的骨板排列方式。

名词解释: 成纤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骨单位血液问答:1.试述各种血细胞的光镜形态结构及功能。

2.血细胞正常值,白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正常值。

名词解释: 网织红细胞,造血干细胞肌组织问答:1.试述骨骼肌纤维的光镜和电镜结构。

2.比较骨骼肌、心肌差别。

名词解释: 横小管肌浆网肌节粗肌丝细肌丝横小管纵小管终池三联体闰盘神经组织问答:1.描述神经元光镜及电镜下的结构。

2.试述化学性突触的超微结构及其传导神经冲动的机制。

3.试述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及各类神经胶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4.试述的结构特点。

名词解释: 尼氏体突触神经纤维郎飞结触觉小体环层小体肌梭有髓神经纤维循环系统问答:1.试比较大动脉和中动脉的结构特点。

2.试述毛细血管的分类和各类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及功能特点。

3.试述心脏壁的层次结构。

名词解释: 蒲肯野纤维问答:1.何谓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是什么?2.试述单核吞噬系统的组成及其生物学意义。

3.试述淋巴结的组织结构。

4.试述脾的组织结构。

名词解释: 血-胸腺屏障,淋巴组织,弥散淋巴组织,淋巴小结,动脉周围淋巴鞘,脾血窦内分泌系统问答:1.试述甲状腺的组织结构及合成的激素。

2.试述肾上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3.试述脑垂体的分部及各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4.试述下丘脑与脑垂体的结构和功能关系。

名词解释: 分泌含氮类激素细胞,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滤泡旁细胞,赫令小体,垂体门脉系统消化管问答:1.试述消化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2.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的结构特点。

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1

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1

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光镜下最常用哪种的染色方法?何谓嗜酸性及嗜碱性?答:最常用的方法是石蜡切片(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H-E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

苏木精将细胞核染成紫兰色,伊红将细胞质染成红色。

嗜碱性——结构与碱性苏木精有亲和力,被染成紫蓝色;嗜酸性——结构与酸性伊红有亲和力,被染成粉红色;中性——对碱性和酸性染料都缺乏亲和力;亲银性——与硝酸银反应后,组织被直接还原呈黑色;嗜银性——加入还原剂后,再与硝酸银反应,组织还原呈黑色;异染性——被碱性染料(甲苯胺蓝)染色,呈紫红色。

2.PAS反应的意义是什么?答:过碘酸雪夫氏反应(PAS反应)过碘酸+多糖→氧化生成醛基+Schiff试剂→紫红色沉淀显示组织和细胞内的多糖第二章细胞1.细胞膜的结构和组成.答:生物膜的结构类脂、蛋白质和糖类(1)膜脂类脂分子以磷脂为主,极性分子,呈长杆状头部(亲水端)尾部(疏水端)双层排列,周围接触的均为水溶液环境(2)膜蛋白大多属球状蛋白质。

根据膜蛋白与类膜双分子层结构的位置关系:周边蛋白20%-30% 内在蛋白70%-80%周边蛋白:主要附于膜内侧面,能收缩和伸展,与细胞的变形运动、吞噬和分裂功能有关)内在蛋白:转运膜内外物质的导体,接受激素及一些药物的受体,具有催化作用的酶具有个体特异性的抗原,能量的转换器(3)膜糖突出于细胞膜外表面糖类与膜脂及膜蛋白结合成糖脂和糖蛋白,其糖链外伸,这种外伸糖链所形成的结构又称为糖衣(细胞衣)。

是细胞膜的保护层,还与细胞粘连,细胞识别和物质交换有密切关系。

2.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答:(1)线粒体——细胞的供能站,除成熟红细胞外,普遍存在于各种细胞中。

LM:呈线状或颗粒状,EM:长椭圆形,由内外两层单位膜构成,部分内膜内褶形成线粒体嵴。

功能: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产生能量,供给细胞各种生命活动。

(2)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基地。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资料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资料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资料《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资料名解&(简答题)&问答题第一章、上皮组织名解:1、内皮:分布在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2、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3、基膜:上皮细胞的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间的一层薄膜样结构4、微绒毛: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与质共同向外形成的指状突起第二章、结缔组织名解:1、组织液:由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的部分血浆成分,含有血液中多种营养成分2、骨单位:骨单位(哈弗氏系统)是长骨干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单位,位于内外骨板间,数量较多,呈筒状,由10~20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构成问答:1、结缔组织的基本特征:1 细胞少,间质多2 无极性地分散于细胞间质中3 包括纤维、基质、组织液4 有连接、支持、防御、保护、营养、运输、修复的作用2、比较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异同点:1 抗拉/弹性2 量多/量少3 粗细不等/细3、描述巨噬细胞的光镜结构&功能:结构:1 核小(圆形或肾形)2 有较长的伪足,形态不定3 胞浆丰富嗜酸功能:1 趋化运动2 吞噬作用3 免疫应答4 分泌作用4、长骨骨干的组织结构:骨松质、骨膜、关节软骨、骨髓骨密质:1 环骨板2 骨单位(构成骨板)3 间骨板4 骨内外膜5 中央管,穿通管第三章、血液名解:1、血浆:血液离心后的上层淡黄色液体,约占血液总量的55%,PH 为7.3~7.4,渗透压为313mOsm,包含水、无机物、有机质问答:1、光镜下红细胞的结构特点:1 圆形,两面凹,中央浅红,周围深红2 无细胞核,无细胞器3 有一定的可塑性2、光镜下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的异同点(详见下):异:1 数量:多/少2 胞质:细小/粗大同:1 直径相似2 分叶核数量相近3、比较光镜下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异同点(详见下):异:1 数量:3~8% / 20~30%2 体积:14~25μm / 5~8μm3 胞核:核形态多样 / 核大,核质比=9∶1同:含嗜天青颗粒第四章、肌组织名解:1、肌节:相邻两条Z线间的肌原纤维,1/2的I带+A带+1/2的I带2、横小管:由肌膜向肌浆内凹陷的小管,垂直肌膜表面3、三联体:有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所组成4、闰盘:心肌细胞的连接问答:1、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1 细长圆柱状,直径10~100μm,长1~40mm2 肌膜外有基膜,有几十~几百个细胞核,位于肌膜下方3 肌浆内有大量肌原纤维,纤维间有大量线粒体4 纤维具有明(I带——Z线)暗(A带——H线——M线)带2、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1 肌原纤维:粗(肌球蛋白)、细(肌动蛋白、钙蛋白、原肌球蛋白)肌丝组成2 横小管3 肌浆网第五章、神经组织名解:1、郎飞结:轴突各节段间无髓鞘处的弧形缩窄区2、结间体:相邻两郎飞结间的一段神经纤维3、神经纤维:由神经元长突起和包在外的神经胶质细胞,在中枢形成传导束,在周围形成神经,功能是传导冲动4、神经末梢:神经纤维末梢在组织、器官内形成的有特殊结构与功能的部分5、运动终板:分布在骨骼肌纤维处的运动末梢问答:1、什么是突触,并进行分类: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或非神经元之间的特化的细胞连接分类:化学、电、混合2、化学突触的超微结构:1 前成分:突触小泡、突触前膜2 后成分:突触后膜、化学门控通道3 间隙:3、神经纤维的构成和分类:1 构成:神经元的长突起和包在其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由少突胶质细胞构成,在周围神经系统中有神经膜细胞构成2 分类:根据神经胶质细胞是否形成髓鞘结构,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第六章、循环系统名解:1、血窦:也称窦状毛细血管,管径较宽,大小形状不规则,内皮细胞间间距较大,基膜不连续或完全缺如的毛细血管问答:1、光镜下中动脉的管壁结构:1 内膜:由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构成2 中膜:10~40层平滑肌,由弹性纤维、胶原纤维构成3 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2、简述各种毛细血管管壁特征及分布范围:管壁特征:1 连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相互连续,细胞连接紧密,封闭了细胞间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光镜下最常用哪种的染色方法?何谓嗜酸性及嗜碱性?答:最常用的方法是石蜡切片(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H-E 染色(木精-伊红染色)。

木精将细胞核染成紫兰色,伊红将细胞质染成红色。

嗜碱性——结构与碱性木精有亲和力,被染成紫蓝色;嗜酸性——结构与酸性伊红有亲和力,被染成粉红色;中性——对碱性和酸性染料都缺乏亲和力;亲银性——与硝酸银反应后,组织被直接还原呈黑色;嗜银性——加入还原剂后,再与硝酸银反应,组织还原呈黑色;异染性——被碱性染料(甲苯胺蓝)染色,呈紫红色。

2.PAS反应的意义是什么?答:过碘酸雪夫氏反应(PAS 反应)过碘酸+多糖→氧化生成醛基+Schiff试剂→紫红色沉淀显示组织和细胞的多糖第二章细胞1.细胞膜的结构和组成.答:生物膜的结构类脂、蛋白质和糖类(1)膜脂类脂分子以磷脂为主,极性分子,呈长杆状头部(亲水端)尾部(疏水端)双层排列,周围接触的均为水溶液环境(2)膜蛋白大多属球状蛋白质。

根据膜蛋白与类膜双分子层结构的位置关系:周边蛋白20%-30% 在蛋白70%-80%周边蛋白:主要附于膜侧面,能收缩和伸展,与细胞的变形运动、吞噬和分裂功能有关)在蛋白:转运膜外物质的导体,接受激素及一些药物的受体,具有催化作用的酶具有个体特异性的抗原,能量的转换器(3)膜糖突出于细胞膜外表面糖类与膜脂及膜蛋白结合成糖脂和糖蛋白,其糖链外伸,这种外伸糖链所形成的结构又称为糖衣(细胞衣)。

是细胞膜的保护层,还与细胞粘连,细胞识别和物质交换有密切关系。

2.线粒体、核糖体、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答:(1)线粒体——细胞的供能站,除成熟红细胞外,普遍存在于各种细胞中。

LM:呈线状或颗粒状,EM:长椭圆形,由外两层单位膜构成,部分膜褶形成线粒体嵴。

功能: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产生能量,供给细胞各种生命活动。

(2)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基地。

LM:颗粒状,嗜碱。

主要成分: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质。

游离核糖体——合成“销性”结构蛋白质,供细胞本身的代、生长和增殖使用。

附着核糖体——合成“外销性”分泌性蛋白质,通过胞吐作用,向细胞外输出。

(3)质网——多功能的膜性管状系统,由一层单位膜围成的囊状或小管状结构。

根据其表面有无核糖体附着:RER、 SER①RER:扁平囊状,表面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②SER:大多呈分支小管状,表面无核糖体功能复杂:1在肝细胞中与合成脂类有关。

2在肌细胞中与肌肉收缩有关。

(4)高尔基体——对细胞分泌物加工、浓缩、加膜、运输。

小泡、扁平囊泡、大泡,质网“出芽”形成小泡,与扁平囊泡融合形成大泡脱离扁平囊泡,胞吐排出,生成面,成熟面(5)溶酶体——含多种水解酶,细胞消化器。

目前认为主要来自G0的扁平囊。

①初级溶酶体:未参与消化活动的溶酶体②次级溶酶体:参与消化后的溶酶体,可在酸性溶液中分解蛋白质、核酸、类脂和糖类等。

③残余体(终末溶酶体): 次级溶酶体对被消化的底物进行消化分解后,常剩余一些不能消化的底物,这时的溶酶体称残余体。

3.染色质的组成答:染色质是指细胞间期核分布不均,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

主要成分:DNA和蛋白质,这两种成分组成颗粒状结构,称核小体,是构成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核小体链以螺旋和折叠方式高度集缩时,光镜下可见,称异染色质;核小体链低度集缩甚至完全舒展时,在光镜下不易观察,只有在电镜看到,称常染色质第三章上皮组织1.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

答:1.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2.具有极性 a游离面: 朝向身体表面或有腔器官的腔面 b基底面: 相对的另一面,一般附着在基膜上,借此与结缔组织相连3.上皮大都无血管与淋巴管,由结缔组织中血管渗出的组织液透过基膜供给所需营养,但有丰富的N末梢。

4.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

2.被覆上皮的分类。

答: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上皮:复层扁平(鳞状)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3.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微绒毛、纤毛、紧密连接、缝隙连接、桥粒、基膜、质膜褶)。

答:1微绒毛(1)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直径约0.1 µm(2)组成:细胞膜、胞质、纵行微丝;微丝下端附着于终末网(3)光镜下的纹状缘(小肠)和刷状缘(肾小管)(4)功能:增加细胞吸收面积2.纤毛(1)上皮游离面细胞膜与细胞质伸出的能摆动的较长的突起(2)LM:可见(4)功能:能作规律地运动,可排出异物,起保护作用。

3.紧密连接(闭锁小带),上皮细胞的顶端,相邻细胞胞膜网格状融合,细胞间隙消失。

功能:封闭细胞顶部间隙,阻止细胞外大分子物质经细胞间隙进入组织,常构成各种体屏障结构的基础。

4.缝隙连接(通信连接)侧面连接深部相邻细胞之间细胞膜呈斑状间断融合,融合处相邻两细胞的胞膜上有许多规则分布的柱状颗粒,称连接子。

每个连接子由6个亚单位组成,中央有小管,相邻两膜的连接子彼此相连,中央小管也互相通连,成为细胞间和小分子物质交换的通道,功能:有助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协调细胞的活动。

5.桥粒(粘着斑)中间连接的深部,间隙中有低密度的丝状物和致密的中间线两侧细胞膜有致密的附着板,胞质中的力微丝附着在板上,常折成袢状返回胞质。

功能:很牢固的细胞连接,复层扁平上皮多见。

6.基膜-是上皮基底面与深部CT之间的薄膜。

LM:H-E染色呈均质粉红色薄,PAS(+),镀银法呈黑色。

基板――上皮细胞分泌的细丝状和细颗粒状物质。

网板――成纤维细胞产生基质和网状纤维。

功能:支持和连接作用。

是半透膜,有利物质交换7.质膜褶结构: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向细胞凹陷形成的褶,褶两侧的胞质有纵向排列的线粒体(LM的纵纹)。

功能:扩大细胞基底面表面积,参与水和离子的转运。

4.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答:外分泌腺(有管腺)――腺细胞的分泌物由导管输送到身体的一定部位,如汗腺、唾液腺第四章结缔组织1.疏松结缔组织由哪些成分构成?详述各组成成分的结构和功能。

答:1.纤维(1)胶原纤维:数量多,新鲜时乳白色。

又称白纤维。

HE:LM:粉红色,粗细不等,相互交织。

EM:更细的胶原原纤维组成,有明暗相间的横纹。

由胶原蛋白构成。

——韧性大,抗拉力强。

(2)弹性纤维:新鲜时黄色,又称黄纤维。

HE不易着色,用醛复红染成紫红色。

纤维细、有分支、末端卷曲,交织成网。

组成:弹性蛋白和微原纤维-----弹性好,随年龄增长弹性逐渐减弱。

与胶原纤维交织,——既有弹性又有韧性。

(3)网状纤维:细短而分支较多,交织成网。

HE:不能显示,银染法染成棕黑色,又称嗜银纤维。

EM:胶原原纤维,有周期性横纹,胶原蛋白构成。

表面有蛋白多糖和糖蛋白。

主要分布在上皮基膜的网板,构成骨髓、淋巴组织、淋巴器官以及分泌腺的支架。

2.基质丰富,胶体状无定形,充满于纤维、细胞之间。

组成:水分蛋白多糖粘附糖蛋白(1)蛋白多糖:蛋白质+多糖→大分子复合物多糖类:总称为糖胺多糖,主要成分为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硫酸乙酰肝素等。

透明质酸在基质中盘曲成大分子,其长链分子上连接蛋白质分子,借蛋白质分子与其它糖胺多糖分子相连,构成蛋白多糖聚合体,立体结构具有很多微细孔隙,称为分子筛分子筛具有屏障作用:电解质、气体、营养物质、代产物可通过细小孔隙扩散;细菌等大于分子筛的颗粒则不能通过,以防止细菌蔓延。

酿脓链球菌和癌细胞蛇毒等产生透明质酸酶,降解透明质酸,破坏分子筛的结构,造成感染扩散和肿瘤侵润。

(2)糖蛋白以蛋白质为主,附有多糖。

( 3).组织液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含O2、营养物质,进入基质中,进行物质交换,携带细胞代产物、CO2,,经毛细血管静脉端或毛细淋巴管回流到血液或淋巴液。

起物质交换的作用。

组织液不断更新。

3 细胞 1.成纤维细胞 2.巨噬细胞 3.浆细胞 4.肥大细胞5.脂肪细胞6.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7.来自血液的白细胞1.成纤维细胞最常见LM:体积大、形态不规则,核大、着色浅,核仁明显,胞质丰富、弱嗜碱性。

EM:RER和游离核蛋白体多,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功能:能合成和分泌蛋白质,形成纤维和基质。

机能处于相对静止时-----纤维细胞,LM:较小、扁平多突起、核小、染色深。

在创伤、修复及结缔组织再生时,纤维细胞能转化为成纤维细胞。

2.巨噬细胞分布广泛(组织细胞)LM: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随功能状态而改变,胞质丰富、嗜酸性,含异物颗粒及空泡,核小而圆、染色较深。

EM:表面有皱褶、微绒毛及伪足突起。

胞质含溶酶体、吞噬体、吞饮泡和残余体、微丝、微管等。

由血液单核细胞分化而来。

巨噬细胞的功能:(1)变形运动病变组织及细菌产生化学物质(趋化因子),刺激巨噬细胞,使它产生活跃的变形运动,聚集在病变部位,称巨噬细胞的趋化性(2)吞噬作用巨噬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识别相应的抗原物质,然后把它们吸附在细胞膜上,吞入胞体,被酶分解和消化。

特异性吞噬及(非特异性吞噬)(3)抗原提呈作用(参与免疫应答)摄取抗原物质,进行加工处理和贮存,并传递给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反应。

(4)合成和分泌合成和分泌溶菌酶、干扰素、补体等生物活性物。

参与调节机体防御功能。

3.浆细胞分布在经常抗原的部位及慢性炎症病灶周围。

LM:圆形、卵圆形核常偏于细胞一侧,染色质附于核膜边缘,呈车轮状排列,核仁明显。

胞质嗜碱近核处有浅染区。

EM: RER、游离核糖体多,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功能:合成和分泌免疫性球蛋白,即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来源于血液中B淋巴细胞。

4.肥大细胞成群分布在小血管周围。

LM:圆形、椭圆形,核小而圆,胞质丰富,充满粗大的异染性嗜碱性颗粒,用某些碱性染料(甲苯胺蓝)染色,颗粒被染成紫红色。

EM:膜包颗粒含有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胞质中还含有白三烯(又称慢反应物质),细胞还含有多种酶类和细胞器。

肥大细胞的功能:机体受抗原剌激,浆细胞产生抗体(IgE),与肥大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肥大细胞膜构型发生变化,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颗粒含物,同时,胞质释放白三烯,引起过敏反应。

组织胺、白三烯——毛细血管及微静脉扩,管壁通透性↑渗出↑局部水肿;形成皮肤的荨麻疹或消化、呼吸道的粘膜水肿;可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导致哮喘;可使全身小动脉扩,导致血压下降,引起休克。

肝素—抗凝血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向过敏反应部位迁移。

5.脂肪细胞球形,相互积压成多边形,胞质含一大滴脂肪,核扁圆形。

HE:呈空泡状。

可合成和储存脂肪。

6.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多分布在毛细血管附近,梭形,可分化为成纤维细胞、血管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

3.概述固有结缔组织的种类。

答: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第五章血液和淋巴1.试述血清和血浆的概念及血液中各种有形成分的正常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