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
《统计与概率》教案设计
![《统计与概率》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5c77b2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a.png)
统计与概率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统计与概率是数学的重要分支,它在科学研究、社会决策、经济管理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掌握统计与概率知识,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和概率计算技巧;2.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应用场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三、教学内容1.统计概述–了解统计的定义和作用;–学习数据的分类与整理方法;–学习常用的统计描述方法,如均值、中位数、众数等。
2.概率基础–了解概率的定义和性质;–学习用频率估计概率;–学习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3.随机变量–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和分类;–学习离散随机变量和连续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学习求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
4.随机事件–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和性质;–学习事件的联合概率、条件概率和独立性;–学习贝叶斯公式和全概率公式。
5.统计推断–学习抽样调查的方法和原理;–学习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学习通过样本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
6.数据分析–学习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学习数据的可视化展示方法;–学习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四、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通过示例和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2.合作学习法:采用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演示教学法:通过课堂实例演示和操作,在生动的实践中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方法。
五、教学资源1.教材:《统计与概率教材》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3.实验器材:计算器、平衡杆等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参与度、合作度、主动性等2.作业完成情况:作业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3.考试成绩: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评估七、教学安排授课内容学时安排教学方法统计概述2学时探究式教学法、演示概率基础3学时探究式教学法、合作随机变量3学时探究式教学法、合作随机事件3学时探究式教学法、演示统计推断3学时探究式教学法、合作数据分析3学时探究式教学法、演示复习与总结2学时合作学习法、演示期末考试复习2学时合作学习法、演示八、教学反思本教案设计结合了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采用了多种交互式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统计与概率》教案设计
![《统计与概率》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43c1a7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06.png)
《统计与概率》教案设计第一章:统计学基础1.1 统计学概述了解统计学的定义、目的和作用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数据、变量、样本、总体等理解概率论与统计学的联系与区别1.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习数据的收集方法,如调查、实验等掌握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如列表、图表、频数分布等理解数据的类型,如定性数据、定量数据等第二章:概率论基础2.1 概率的基本概念理解概率的定义和性质,如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等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如古典概率、条件概率、联合概率等2.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了解随机变量的定义和分类,如离散型随机变量、连续型随机变量等掌握随机变量分布的基本概念,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等第三章:描述统计3.1 描述统计概述理解描述统计的作用和意义掌握描述统计的基本方法,如图表法、数值法等3.2 统计量度学习集中量数,如均值、中位数、众数等掌握离散程度量数,如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等理解偏度和峰度等概念第四章:概率分布与统计推断4.1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学习常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4.2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基本概念学习常见的连续型随机变量分布,如正态分布、指数分布等4.3 统计推断概述理解统计推断的意义和目的掌握统计推断的基本方法,如估计、假设检验等第五章:假设检验5.1 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理解假设检验的定义、目的和作用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如建立假设、选择检验统计量、确定显著性水平、做出决策等5.2 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学习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如单样本t检验、双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F检验等掌握假设检验的适用条件和注意事项第六章:回归分析6.1 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理解回归分析的定义、目的和作用掌握回归分析的基本类型,如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等6.2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学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和估计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和预测第七章:方差分析7.1 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理解方差分析的定义、目的和作用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如建立模型、计算组间和组内方差、做出决策等7.2 常见方差分析方法学习常见的方差分析方法,如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等掌握方差分析的适用条件和注意事项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8.1 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概念理解时间序列分析的定义、目的和作用掌握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方法,如趋势分析、季节性分析、周期性分析等8.2 常见时间序列模型学习常见的时间序列模型,如自回归模型、移动平均模型、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等掌握时间序列模型的建立和预测第九章:统计软件与应用9.1 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习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如数据输入、数据清洗、数据分析等掌握统计软件的常用功能,如绘图、计算、拟合等9.2 统计软件的应用实例了解统计软件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如市场调查、质量控制、生物医学等掌握统计软件的应用技巧和方法10.1 统计咨询的基本概念理解统计咨询的定义、目的和作用掌握统计咨询的基本步骤,如问题分析、数据整理、结果解释等学习统计报告的基本结构,如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等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统计学概述难点解析:概率论与统计学的联系与区别。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3df28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a.png)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精选15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篇1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在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发展统计观念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级。
你准备怎样向他们介绍我们班的情况呢?(1)列出几个你想调查的问题,全班交流后,选择3个问题开展调查。
(2)你需要收集哪些数据?与同伴交流收集数据的方法。
(3)实际开展调查,把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
(4)分析上面的数据,,你能够得到到哪些信息?【设计意图】教师注重在以下方面引导:第一,调查问题的提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查他们在以下比较感兴趣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没有采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
第二,组织讨论需要收集那些数据以及收集数据的方法。
第三,组织小组有效的开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活动。
统计活动往往需要小组合作进行,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如何分工、如何实施调查和记录数据、如何整理数据等。
第四,组织学生对数据进行比较充分的讨论。
第五,引导学生回顾统计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统计活动中我们一般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
二、收集在生活中应用统计的例子,并说说这些例子中的数据报告诉人们哪些信息?例如,调查我们班级近视情况,这个统计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统计观念,也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近视的原因,改善不良习惯。
也可以选择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姓氏、喜欢的颜色等开展统计调查。
【设计意图】重点让学生体会本次统计数据给我们带来的信息,从而引导做出相应的决策。
三、教师空间(针对班级情况适当补充)作业设计: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班会活动,目的是增进同学之间的互相了解和交流。
首先让学生们自己选题,希望了解哪些信息:“同学们每天怎么来上学?”;“同学们喜欢读哪类图书?”;“同学们的爱好是什么?”;“我们最喜爱的运动是什么?”;“我们最喜爱的动物是什么?”……然后让学生们分组去调查收集数据,用表格归纳整理,并且制成统计图。
统计与概率课程教案设计
![统计与概率课程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814e10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00.png)
统计与概率课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统计学和概率论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2、掌握概率计算、统计分布以及随机变量的相关知识;3、学会运用统计学和概率论的基本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统计学基础本部分主要包括统计学的概念、统计数据的搜集和处理、描述性统计和推论统计等内容。
2.概率基础本部分主要介绍概率的基本原理,包括概率定义、概率空间、事件、条件概率、离散概率和连续概率等内容。
3.随机变量和分布本部分主要包括离散随机变量、连续随机变量和随机过程等知识,涉及到分布函数和概率密度函数的计算以及随机变量的期望、方差和矩等。
4.参数和非参数检验本部分主要介绍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等内容,涉及到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和Wilcoxon检验等。
5.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本部分主要介绍变量之间关系建模的方法,包括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等内容。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即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识,逐步学习统计学和概率论的基础知识,并将其应用到解决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理论知识外,还将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并能够独立设计实验和数据分析方案。
四、教学评估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估,包括课堂练习、个人或小组项目、期末考试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将通过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1.统计学原理,主编:李明,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概率方法与数理统计,主编:王文廷,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3.向量、矩阵与统计学,主编:刘延萍,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4.统计与概率应用案例,主编:张纪德,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统计与概率》教案设计
![《统计与概率》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9d1002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72.png)
《统计与概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2)学会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掌握统计图表的绘制和解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体会统计与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2)学会运用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3)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统计与概率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据,提高学生的数据敏感度;(3)培养学生运用统计与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数据的收集方法;(2)数据的整理方法;(3)数据表示方法(如表格、图表等)。
2. 概率基础知识(1)概率的定义;(2)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3)概率的计算方法。
3. 统计图表的绘制与解读(1)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的绘制方法;(2)统计图表的解读方法;(3)运用统计图表分析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2)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3)统计图表的绘制和解读方法。
2. 教学难点:(1)概率的计算方法;(2)统计图表的绘制和解读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统计与概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统计与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程度、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2. 结果性评价:检查学生对统计与概率知识的掌握程度,如知识点的理解、技能的运用等;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计10 课时,每课时45 分钟。
2. 具体安排:第1-2 课时: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3-4 课时:概率基础知识第5-6 课时:统计图表的绘制与解读第7-8 课时:概率计算与应用第9-10 课时: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七、教学资源1. 教材:《统计与概率》教材;2. 教具:黑板、投影仪、统计图表模板、计算器等;3. 辅助材料:生活实例、练习题、案例分析等。
《统计与概率》(教案)
![《统计与概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53cf0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16.png)
《统计与概率》(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统计”和“概率”两个重要的数学概念。
2. 能够理解并运用基本的概率计算公式。
3. 放学后,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统计”的概念及意义。
2. 让学生理解“概率”的概念及应用。
3. 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统计数据计算比例和百分数。
教学难点:1. 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概率计算公式进行概率计算。
2. 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概率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教具和试题。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把一个球放在桌子上,问学生这个球是不是红色的?(2)让学生看这个球的颜色,大家都知道这个球是红色的,这是怎么知道的呢?(3)教师告诉学生这就是统计的方法,我们通过对一些事物的观察来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
(4)然后让学生自己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一下什么是“统计”。
第二步:概念学习(1)讲解“统计”概念及其意义,帮助学生理解。
(2)讲解“概率”概念及其应用,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步:基本公式(1)讲解基本的概率计算公式,例如:P(A)=m/n ,其中m表示事件A发生的次数,n表示总的试验次数。
(2)然后引入一些相关概念,例如:a、互不排斥事件与互斥事件。
b、事件的概率越大,则其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3)让学生自己举一些简单的例子,理解和掌握基本公式。
第四步:实践应用(1)设计一些实际问题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2)例如,一个班有50个人,其中男生占40%,女生占60%,那么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3)让学生自己手工制作一份问卷,然后统计回答的结果。
第五步:总结(1)老师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2)总结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
(3)带领学生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把统计与概率进行了了解和学习,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概率计算公式,培养了学生的判断力、统计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
六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概率》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概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ef09c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7.png)
六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概率》教案第一章:统计与概率的概念1.1 统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1.2 概率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如随机事件、必然事件等。
让学生学会使用概率公式计算事件的概率。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2.1 数据的收集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如调查、实验等。
让学生学会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和实验方案。
2.2 数据的处理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整理和呈现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数据,找出数据的规律和趋势。
第三章:概率的计算3.1 简单事件的概率让学生学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如抛硬币、抽签等。
让学生理解概率的计算方法,如实验法、列表法等。
3.2 复杂事件的概率让学生学会计算复杂事件的概率,如两个或多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让学生理解如何使用树状图或概率表格来计算复杂事件的概率。
第四章:统计与概率的应用4.1 统计与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统计与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预报、彩票等。
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统计与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2 统计与概率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统计与概率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建模等。
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统计与概率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第五章:综合练习与拓展5.1 统计与概率的综合练习让学生进行统计与概率的综合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综合性的统计与概率问题。
5.2 统计与概率的拓展让学生了解统计与概率的进一步知识,如概率论、统计学等。
让学生对统计与概率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第六章: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6.1 调查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调查方法,如全面调查、抽样调查等。
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并进行实地调查。
6.2 数据分析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
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解读和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共5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6cf10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7.png)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整理和复习统计与概率【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学会进行简单统计,加深对平均数的认识,体会统计量的特征和使用范围。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体会统计量的特征和使用范围。
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1.揭示课题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 2.引入课题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
在进行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
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如何设计调查表,并进行调查统计。
二、整理归纳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
教师: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六(2)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学生可能回答:(1)身高、体重(2)姓名、性别(3)兴趣爱好为了清楚记录你的情况,同学们设计了一个个人情况调查表。
课件展示:为了帮助和分析全班的数据,同学们又设计了一种统计表。
六(2)班学生最喜欢的学科统计表组织学生完善调查表,怎样调查?怎样记录数据?调查中要注意什么问题?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再集体评议。
组织学生在全班范围内以小组形式展开调查,先由每个小组整理数据,再由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
填好统计表。
统计图1.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征?条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多少)折线统计图(清楚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教师:结合刚才的数据例子,议一议什么类型的数据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更合适?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2.教学例4 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例4。
(1)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小组交流。
统计与概率教案(一)
![统计与概率教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e729b91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c.png)
统计与概率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2.掌握描述数据特征的方法和常见概率分布。
3.能够应用统计与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学基础•数据类型和数据收集方法•数据的中心和变异度量•数据分布及其图形表示2. 概率基础•独立事件与条件概率•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期望和方差3. 常见分布•正态分布和标准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和指数分布•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4. 统计推断•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三、教学方法1.讲授理论知识,通过例题演示方法和技巧。
2.组织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的小组实践。
3.手把手教授统计软件的使用,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考试:理论知识和应用分别占50%的成绩比重。
2.项目作业:在实践项目中完成数据收集、分析及报告撰写。
3.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五、教学资源1.讲稿:统计学与概率学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方法。
2.统计软件:SPSS、R、Excel等。
3.教学案例和练习题:各类实际应用案例和对应的解题方法。
六、教学进度1.第一周:统计学基础2.第二周:概率基础3.第三周:常见分布4.第四周:统计推断5.第五周:课程复习和总结七、教学后记统计与概率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学科,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其应用价值越来越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提示1.在讲授理论知识时,要注重与实际应用的联系,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
2.在小组实践中,要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项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3.在统计软件的使用中,要注重基本操作和实际应用,让学生能够自主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
4.在教学评价中,要注重知识掌握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避免应试教育的弊端。
九、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与学生需求相适应?2.教学内容是否具有足够的难度和挑战性?3.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和适合学生?4.教学评价是否公正且有效?十、参考书目1.《统计学与概率学》(陈希孺,高等教育出版社)2.《现代统计学基础》(吕建,清华大学出版社)3.《R语言统计分析方法》(李明,中国统计出版社)。
《统计与概率》教案
![《统计与概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1d8c7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65.png)
②这些统计图的意义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课件完成下表)
③制作统计图要注意什么?(要有名称、图例;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的横、纵轴单位长度要合适;画折线统计图要先标点,再连线……)
(3)统计量。
①什么叫平均数?(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②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平均数=总数量÷总份生:如在歌手大赛中,计算成绩通常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再计算平均分作为歌手的成绩。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特
点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量,用圆内各个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百分比。
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游戏的输赢取决于游戏双方各自出现的机会。出现的机会多,则赢的可能性大;出现的机会少,则赢的可能性小;出现的机会均等时,游戏的结果一般仍会有输赢。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一第6~8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对统计的知识和可能性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
教学反思
本节复习课主要复习统计图与统计表以及可能性,并分析统计图表所包含的信息。复习时,主要通过分析具体的实例来使学生加深对统计和概率的理解。在教学时让学生自主讨论,探究统计图表中所包含的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真正掌握分析统计图表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既紧扣教材,又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好统计和概率方面的知识。同时通过本节复习课,让学生感受到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用不同的视角观察世界,认识自然和社会,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而在其他情况下不会发生的事件,是“可能”事件。
《统计与概率》教案设计
![《统计与概率》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a12cdb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4.png)
《统计与概率》教案设计第一章:统计与概率概述1.1 统计与概率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统计与概率的概念解释统计学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介绍概率论的基本原理1.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授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强调数据清洗和处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运用图表和图形展示数据第二章:数据的描述与分析2.1 描述性统计介绍描述性统计的概念和作用教授如何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描述性统计量强调描述性统计在数据可视化中的重要性2.2 概率的基本概念解释概率的定义和性质教授如何计算事件的概率引导学生理解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概率第三章:概率分布与统计推断3.1 概率分布介绍概率分布的概念和作用教授如何计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强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的理解和应用3.2 统计推断解释统计推断的概念和目的教授如何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置信区间和P值的概念第四章: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4.1 回归分析介绍回归分析的概念和应用教授如何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强调回归分析在预测和解释数据中的重要性4.2 相关分析解释相关分析的概念和作用教授如何计算相关系数引导学生理解相关分析在研究变量关系中的应用第五章:统计与概率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5.1 统计与概率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分析统计与概率在经济决策和预测中的应用介绍回归分析在经济预测中的案例强调统计与概率在经济领域的实际意义5.2 统计与概率在医学中的应用分析统计与概率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概率分布和假设检验在医学统计中的案例强调统计与概率在医学决策和治疗方案制定中的重要性第六章:概率分布的进一步探讨6.1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解释期望和方差的概念教授如何计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强调期望和方差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重要性6.2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介绍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的计算方法教授如何应用期望和方差进行数据分析强调期望和方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第七章:假设检验与置信区间7.1 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解释假设检验的目的和步骤教授如何建立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强调假设检验在决策和推断中的重要性7.2 置信区间的计算和解释介绍置信区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授如何计算不同类型的置信区间强调置信区间在估计参数时的应用和意义第八章:多变量分析8.1 协方差和相关系数解释协方差和相关系数的概念教授如何计算两个随机变量的协方差和相关系数强调协方差和相关系数在分析变量间关系中的应用8.2 多元回归分析介绍多元回归分析的概念和应用教授如何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强调多元回归分析在多变量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9.1 时间序列的基本概念解释时间序列数据的定义和特点教授如何收集和整理时间序列数据强调时间序列分析在预测和趋势分析中的重要性9.2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和单位根检验介绍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和单位根检验的概念教授如何应用单位根检验和平稳性分析强调平稳性在时间序列模型建立和预测中的关键作用第十章:统计与概率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0.1 统计与概率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分析统计与概率在市场调研和需求预测中的应用介绍回归分析在市场趋势预测中的案例强调统计与概率在市场营销决策中的重要性10.2 统计与概率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分析统计与概率在金融风险管理和资产定价中的应用介绍概率分布和假设检验在金融统计中的案例强调统计与概率在金融决策和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1. 统计与概率的定义及应用重点: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统计与概率教案
![统计与概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fbf80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0c.png)
统计与概率教案一、基本概念1. 事件与样本空间2. 试验与随机事件3. 概率的定义与性质4. 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二、概率计算方法1. 古典概型计算2. 几何概型计算3. 无限样本空间的概率计算4. 条件概率的计算5. 事件的独立性与互斥性三、概率分布1.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2.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3. 期望与方差的计算4. 常见概率分布的特性与应用四、随机变量的特征1. 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2. 随机变量的方差与标准差3. 随机变量的协方差与相关系数五、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1. 大数定律的概念与证明2. 中心极限定理的概念与证明3. 应用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进行统计推断六、统计推断1. 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概念2. 估计量的抽样分布3. 置信区间的构造与解释4.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与原理5. 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及其应用七、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1. 相关系数与线性相关关系2. 回归分析的概念与方法3. 模型诊断与预测八、数据处理与统计软件应用1. 数据收集与整理2. 描述性统计与图表展示3. 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与分析4. 实际问题的统计建模与解决方案设计九、实际应用案例分析1. 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综合应用所学的统计与概率知识2. 学生根据实际案例设计调研、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给出结论十、课堂练习与作业1. 利用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2. 布置相关的作业,进行反馈与订正3. 统计与概率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项目。
《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a99583a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8.png)
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一、背景简介本教学设计针对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统计与概率》这一主题,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常用的统计方法和概率基本概念。
2.学会使用数据采集工具,例如问卷调查、数据统计表、图表等。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以便理解及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数据。
4.能够使用加、减、乘、除等四则运算,从而处理数据,并做出有价值的结论。
三、教学内容1.课时1:综述统计学和概率学基本概念及应用场景;给学生介绍常用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并展示一些相关的实例。
2.课时2:统计学的方法:–数据类型、频数、频率、平均值、中位数、众数;–了解数据的类型,能够使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分析与计算。
3.课时3:概率学的方法:–基本概念、偶事件、组合事件、逆事件、概率模型、概率分布;–了解各种概率基础知识的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
4.课时4:数据的可视化与分析:–对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使用思维导图等可视化方法进行表达;–发现数据与数据之间的联系,分析其正负相关程度和相关性等问题。
四、教学方法1.设计情境,创设真实场景;2.探究式教学;3.课堂互动;4.修辞式教学。
五、教学手段1.数据库采集工具:使用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表进行数据收集;2.电子图表:使用电子表格软件绘制图表进行数据分析。
六、教学评估1.以项目为导向的评估:评估学生完成的项目是否符合预期要求;2.以口头表达为导向的评估:评估学生对统计和概率知识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以作品为导向的评估:评估学生的数据统计表、图表等展示作品的质量;4.收集家长和学生反馈,以及自我反思,完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
七、教学建议:1.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在指导下独立完成练习,并根据诊断性评价调整教学策略;2.巩固和拓展学生对统计学和概率学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开展数据分析的综合体验活动;3.教学过程应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态评估,保证教学情境的真实性。
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教案
![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134d2d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8.png)
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比较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及不同统计图的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统计知识的整理和复习,提高统计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3.教学用具课件4.标签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公司要了解一种产品的销售情况,就需要了解顾客群体,需求状况等数据,统计就是帮助人们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知识方法。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统计的初步知识。
1.总体回顾。
师:我们以前都学过哪些统计的知识?(1)组织学生独立回答.(2)教师做适当评价和补充。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我们学过简单的统计表,还有统计图。
统计表里分为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
统计图里分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说一说上述统计图表的优缺点。
2.学生自主整理。
师:同学们说的很全面,我们以前学习了这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把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下。
(1)独立整理(2)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小组活动)(3)交流汇报。
(师多找几个小组汇报,在对比中引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优化整理方法,并完善板书。
)3.师:谁知道统计知识有什么用处?(1)找不同学生独立回答.(1)教师做适当评价和补充。
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用到统计知识。
例如,为了了解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经常要测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把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再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进行分析。
又如,工厂要了解每天、每周、每月、或者每年的生产进度或产量,就需要进行统计;要了解本单位的工作效率,产品的质量,计算产品的合格率等,也需要进行统计。
”(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再举出一些例子,说明统计知识的用处。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精选9篇)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b1f9e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0.png)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精选9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能用所学额统计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体会统计的必要性,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4、培养学生初步的描述、分析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进行简单的统计难点:根据统计数据解决简单问题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还有谁和你一天过生日吗?你想知道那个月份过生日的人最多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统计我们班同学的生日情况。
(二)实践操作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知识,不仅知道了怎样收集数据,还学习了很多统计的方法,下面请你在的小组讨论交流,怎样统计同学们的生日情况。
(1)小组交流先收集同学们的生日数据,(同学们可以用写字条的方式,由小组长收集交给老师,也可以组长举手统计)再整理数据(举手统计,画正字统计,画其他符号统计等等)最后全班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方便大家共同整理,老是把12个月的表格贴到黑板上。
全班同学生日情况统计表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2)贴一贴说出自己的生日月份,到组长处取彩色小圆片,并贴到表格中对应的位置(3)整理数据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数据,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结果(4)说一说根据数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三)巩固练习1、小熊文具店(书96页1题)2、汽车的快慢(书96页第2题),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3、喜欢的动物。
(书96页第3题)能够准确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4、下面是丁丁小组14名同学喜欢看的漫画书统计情况西游记熊出没喜洋洋和灰太狼,3人5人()人(1)补充完表格(2)看了上面的表格,你知道喜欢看()的人最多,喜欢看()的人最少(3)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买6本需要()元。
《统计与概率》教案(精选12篇)
![《统计与概率》教案(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82cf5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6.png)
《统计与概率》教案(精选12篇)《统计与概率》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具体的实例中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可以在生活中运用扇形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体验探索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应用,发展学生推理能力,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从具体的实例中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可以在生活中运用扇形统计图。
难点: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通过案例呈现扇形统计图运用的情境,导入课题。
(二)探究体验,构建新知1.学生动手实践:分析一个扇形统计图,说明从中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2.引导抽象概括:设置小组讨论,探讨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应用。
3.知识拓展延伸:通过进一步讨论不同扇形统计图的信息表现方式(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1.学生自主总结,教师启发点拨重难点。
2.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呢?3.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呢?四、布置作业运用扇形统计图分析生活中的事件。
《统计与概率》教案篇2教学内容:教材P45~46例2、例3及练习十一第5、8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学习比较多种结果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方法:先得出结果总数,再看哪种结果在总数占的比例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归纳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会比较两种结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难点: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逆向思考比较事件数量的多少。
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盒子、彩色棋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出示:(1)用合适的语言描述下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①太阳( )从东边落下。
②明天( )考试。
③冬天( )会下雪。
④掷一枚硬币( )正面朝上。
(2)盒子里有3个红棋子和1个黄棋子,任意摸一个可能是什么颜色的棋子?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可能是红棋子也可能是黄棋子。
【数学教案】四年级下册第十章3统计与概率
![【数学教案】四年级下册第十章3统计与概率](https://img.taocdn.com/s3/m/9c84ff59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e.png)
四年级下册第十章3 统计与概率一、教学目标1.掌握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
2.学会使用频数表和频率分布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3.学会用概率语言表示概率,并能够使用试验和事件的概念描述概率。
4.通过游戏和实例的形式了解一些简单的概率常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概率的计算。
2.学生对于统计和概率的概念和应用掌握程度。
三、教学内容1.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是指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的一种方法。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进行统计的一门学科。
常见的统计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抽样法、测量法等。
在统计学中,经常使用频数表和频率分布图来描述和展示数据的特征。
2.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通常用一个在0到1之间的数字来表示,0表示不可能发生,1表示一定会发生。
事件是指所有可能的结果组成的集合。
试验是指为了研究概率而进行的某种操作,比如抛硬币、掷骰子等。
在概率学中,经常使用样本空间、事件、试验等概念来描述和计算概率。
3.统计和概率的应用统计和概率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1)统计学可以在医学、人口学、经济学、商业等领域中应用,可以用来研究人群的特征、市场的趋势等。
(2)概率可以用来计算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比如中彩票、被雷击等等。
(3)统计学和概率学都可以用来进行科学实验,比如在医学中,可以通过临床试验来研究治疗方法的有效性,这就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概率计算。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来让学生掌握概念和应用。
2.游戏法: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让学生了解概率常识,并加深对概率计算的理解。
3.探究法:通过研究实际问题和数据来让学生了解统计和概率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教学案例1.游戏:抛硬币让学生抛硬币,记录正反面的结果,并让学生通过计算分析出正面和反面的出现概率。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并学会用试验和事件的概念计算概率。
《统计与概率》教案设计
![《统计与概率》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7a7054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0.png)
《统计与概率》教案设计第一章:统计与概率概述1.1 统计与概率的定义理解统计与概率的概念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性质1.2 数据类型分类数据与数值数据的区别掌握定性数据与定量数据的特点1.3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的概念掌握样本空间、样本点、样本函数等基本概念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1 数据的收集方法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2.2 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清洗与筛选数据排序与分组2.3 数据的可视化展示掌握条形图、饼图、折线图等基本图表的绘制方法理解数据可视化的重要性第三章:描述统计分析3.1 描述统计指标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掌握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等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3.2 概率分布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掌握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3.3 描述统计分析方法掌握频数分布表、直方图等分析方法理解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等统计推断方法第四章:概率论基础4.1 随机事件及其运算掌握随机事件的基本概念掌握事件的并、交、补等运算4.2 条件概率与独立性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掌握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4.3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掌握随机变量的概念与分类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第五章:统计推断与回归分析5.1 参数估计理解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概念掌握参数估计的方法与评价5.2 假设检验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5.3 回归分析理解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与估计掌握回归分析的应用与评价第六章:概率分布与随机变量6.1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掌握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几何分布等常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理解概率质量函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6.2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掌握正态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等常见的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理解概率密度函数的性质与计算方法6.3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方差、协方差等数字特征的计算方法掌握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期望、方差、协方差等数字特征的计算方法第七章:假设检验与置信区间7.1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理解假设检验的目的是什么掌握显著性水平、检验统计量、p值等基本概念7.2 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掌握单样本t检验、双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等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理解各种检验方法的适用场景和注意事项7.3 置信区间的估计理解置信区间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单样本置信区间估计、双样本置信区间估计等方法第八章:线性回归分析8.1 线性回归模型理解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与估计8.2 回归参数的检验与估计掌握t检验、F检验等回归参数的检验方法掌握回归参数的点估计与区间估计8.3 线性回归模型的评价与优化理解决定系数、调整后R平方等评价指标掌握模型优化与变量选择的方法第九章:非线性回归与多元回归分析9.1 非线性回归模型理解非线性回归模型的概念掌握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与估计9.2 多元回归分析理解多元回归模型的概念掌握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与估计9.3 回归模型的诊断与改进理解回归模型的诊断方法掌握回归模型的改进与优化第十章:统计软件与应用10.1 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Excel、SPSS、R等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理解数据导入、数据清洗、数据分析等基本流程10.2 统计软件的应用案例分析实际案例,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掌握统计软件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10.3 统计软件的扩展与提高学习高级统计分析方法与算法探索统计软件在复杂数据分析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统计与概率的定义及基本性质难点解析:理解统计与概率的抽象含义,掌握基本性质的推导与应用。
统计与概率教案
![统计与概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9da27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7.png)
统计与概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 学会使用图表和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3. 掌握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概率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描述和分析概率的定义和计算2. 描述数据的图表和统计量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标准差3. 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事件的概率独立事件的概率条件概率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图表和统计量的使用方法,以及概率的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辅材料:提供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内容。
2. 教学PPT:制作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点和案例分析的PPT。
3. 案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让学生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统计与概率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图表和统计量的使用方法,以及概率的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与概率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分享解题过程和结果。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在课堂练习和作业中的正确率,以检验对统计与概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的反馈: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入更多的实际问题:提供更多不同领域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进行解决。
2. 深入学习概率的高级概念:讲解概率的更高级概念,如贝叶斯定理和马尔可夫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期末设计
统计与概率复习曹福明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所学额统计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体会统计的必要性,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描述、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简单的统计
难点:根据统计数据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还有谁和你一天过生日吗?你想知道那个月份过生日的人最多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统计我们班同学的生日情况。
2、实践操作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知识,不仅知道了怎样收集数据,还学习了很多统计的方法,下面请你在的小组讨论交流,怎样统计同学们的生日情况。
(1)小组交流
先收集同学们的生日数据,(同学们可以用写字条的方式,由小组长收集交给老师,也可以组长举手统计……)
再整理数据(举手统计,画正字统计,画其他符号统计等等)‘
最后全班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方便大家共同整理,老是把12个月的表格贴到黑板上。
全班同学生日情况统计表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2)贴一贴
说出自己的生日月份,到组长处取彩色小圆片,并贴到表格中对应的位置(3)整理数据
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数据,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结果
(4)说一说
根据数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小熊文具店(书96页1题)
2、汽车的快慢(书96页第2题),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3、喜欢的动物。
(书96页第3题)能够准确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4、下面是丁丁小组14名同学喜欢看的漫画书统计情况
西游记熊出没喜洋洋和灰太狼
3人5人()人
(1)补充完表格
(2)看了上面的表格,你知道喜欢看()的人最多,喜欢看()的人最少
(3)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买6本需要()元。
(4)买一本《西游记》要18元,买一本《喜洋洋和灰太狼》要9元,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丁丁带了40元去买这三本漫画书各一本,他的钱够吗?。